常见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主要不良反应对策知识讲解
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2)
![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2)](https://img.taocdn.com/s3/m/3e39fb5f55270722192ef780.png)
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2)抗肿瘤药物使用与护理要点一.烷化类:异环磷酰胺:和乐生,匹服平缩写:IFO 适应症:肺癌、乳癌、妇科肿瘤、肉瘤、淋巴瘤等配置:1、使用注射用水或药品的专用溶媒溶解。
2、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500~1000ml配置。
用法:1、静脉滴注,静注时间为4小时。
2、输注异环磷酰胺时在第0、4、8小时,给予美司那(尿路保护剂)400mg,溶解于生理盐水10ml内,静脉滴注(茂菲氏滴管冲入)护理要点:美司那解毒时间为给异环磷酰胺的同时及其后第4、第8小时,以往经常对使用时间有误解。
注意事项:主要毒性为泌尿道刺激,如不使用美司那解毒有18%~40%可出现血尿。
配合应用美司那及补充液体入量,减少血尿的发生。
二.抗代谢药:氟尿嘧啶:缩写5-FU PH值:约9.2适应症:结直肠、胃、胰腺、乳、头颈部、肾、食道、卵巢等配置:5%葡萄糖500ml或750ml配制。
用法:1、静脉滴注,输注时间4-6小时。
2、使用便携式微剂量输液泵44小时或72小时给药。
护理要点:1、外渗可引起局部疼痛、栓塞性静脉炎、坏死或蜂窝组织炎。
静脉上升性色素沉着。
2、便携式微剂量输液泵持续输注时,给予亚叶酸钙(CF)时要关闭输液泵。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同时输注)吉西他滨:誉捷,健择,泽菲缩写GEM PH值:2.7-3.3适应症:晚期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乳癌和膀胱癌配置:生理盐水100ml溶解并配制(也可以使用5%葡萄糖,但是最常用是使用生理盐水配制)。
用法:静脉滴注,输注时间30-60分钟,超过60分钟会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护理要点:1、已配制的溶液不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以防结晶。
2、血管刺激性较大应选择中心静脉。
3、可以出现局部疼痛症状。
保证用药安全,注意输液速度。
4、少数病人可有过敏现象首次应缓慢滴注。
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
5、与卡铂联合应用,先用卡铂后用吉西他滨效果好。
注意事项:1、血小板下降是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观察口腔粘膜、皮肤有无出血点、柏油便。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2bc3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f.png)
常见引起腹泻的药物有氟尿嘧啶、甲氨 蝶呤、阿霉素、阿糖胞苷、顺铂等
治疗原则均以对症为主,明显腹泻者应 给予肠道粘膜保护剂,补充液体、电解 质、能量等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10
消化系统毒性
长春碱类药物多引起便秘,可给予轻泻剂。 3.肝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5
骨髓抑制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粒细胞减少以后
当血小板低于20×10^9/L,内脏出血危险 增大
血小板低于10×10^9/L,易出现中枢神经 系统,胃肠道出血
血小板减低可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
松 10mg 1-2次/日),予以血小板滴注,
予以促血小板生长的细胞因子TPO,白介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15
心脏毒性
极少情况发生急性左心衰、心包炎。
2.慢性心脏毒性
最常见,多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发生,以心肌病 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表现为胸闷、 气急、肝肿大、肺水肿和全身水肿等。
3.迟发型心脏毒性
多发生在化疗后1年以后,主要表现为隐匿性 心室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心肌病、充血性心 力衰竭。
素-11等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6
消化系统毒性
1.恶心、呕吐
机制:1)化疗药的直接刺激
2)化疗药引起肠壁嗜铬细胞瘤释放5HT,激活第四脑室化学感受诱发区引发中枢 性呕吐。
形式:1)立即呕吐,化疗后24小时内发生的呕 吐。
2)延迟呕吐,化疗24小时以后至第5-9 日发生的呕吐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1.粒细胞减少
近期毒性:多在停药后3-4日出现,如氮芥、环 磷酰胺等的大剂量冲击治疗
抗肿瘤药物简介、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案介绍PPT
![抗肿瘤药物简介、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案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e8c4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6.png)
适当休息、调整作息时间、进行 适度的运动等。
常见副作血等。
处理方案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必要时进行输血或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等。
03
处理抗肿瘤药物副作用的方案
恶心和呕吐的处理方案
药物治疗
使用止吐药,如5-HT3受 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 以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饮食调整
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 饱。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 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 于减轻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疲劳和乏力的处理方案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B族 维生素、铁剂等,以缓解疲劳和 乏力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运 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分子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靶点,如单克隆抗体、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等。
免疫疗法药物
通过激活或调节免疫系统,增强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如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等。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干扰 蛋白质合成等方式,直接杀死或阻止 肿瘤细胞生长。
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靶向治疗药物
如曲妥珠单抗、厄洛替尼 等,针对特定癌症的基因 突变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药物
如PD-1抑制剂、CAR-T细 胞疗法等,通过激活患者 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 症。
常见副作用:恶心和呕吐
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处理方案
使用止吐药、调整饮食、保持水分充足等。
常见副作用:疲劳和乏力
症状
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睡眠障碍 等。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f2027d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7.png)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置对策Ⅰ目的为安全、正确地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部。
Ⅲ规程一、局部反应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抗肿瘤药,如长春碱类、葸环类、丝裂霉素和氮芥: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使用时应予重视,预防为主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
(一)栓塞性静脉炎:其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
处理: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避免直接推注药物,而将化疗药物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然后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充分冲洗输液血管,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如需多次用药或患者静脉过细,均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则不会引起静脉炎,并可保留导管,使患者减少多次穿刺之痛苦,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二)局部组织坏死: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人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
如漏药当时未作处理,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待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处理:1.及时发现:当化疗药漏于皮下时患者即刻感到局部明显疼痛,此时应立即停注药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完输液管道内的化疗药物,拔出针头,重新选择其他血管穿刺输液;2.及时处理:用生理盐水作局部皮下注入,以稀释化疗药的浓度,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根据化疗药物的特性予以冷敷或热敷。
(三)抗肿瘤药静脉外渗的处理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肿、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较长时间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应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而后两项十分重要。
1.药物外渗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
1.2输注化疗药的人员应受过专门训练或取得从事化疗的证明,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化疗。
1.3以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200decf01dc281e43af0b2.png)
恶心/呕吐 黏膜炎 腹泻 便秘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1]
进展期肿瘤患者发生率约21%-68%1 可由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引起1 发病机制2
– 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 1化疗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嗜铬细胞释放过量5-HT、多巴胺等神 经递质 2结合相应受体,兴奋迷走神经将信号传至中枢化学感受器诱发区 3进一步传到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
消化系统:腹泻
引起腹泻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CPT-11、EGFR-TKI 机制1:化疗对肠粘膜的急性损伤;白细胞低下继发感染 治疗2
– 支持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整饮食 – 病因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多见伪膜性肠炎,临床常用甲硝唑 – 对症治疗
吸收剂、吸附剂、粘膜保护剂、阿片剂、中草药治疗 常用药物:甲基纤维素、思密达、碳片、易蒙停、可待因
不能进食
短暂呕吐
呕吐需治疗 难控制呕吐
短暂(<2d)
能耐受(>2d)
不能难受、 需治疗
血性腹泻
轻度
中度
重度、腹胀 腹胀、呕吐
《肿瘤学》周彩存等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一版.
恶心/呕吐的治疗
精神性呕吐
发生
化疗前 2-3小时
处理
给予抗 焦虑药物
急性呕吐
迟发性呕吐
轻度致吐化疗方案 处理:胃复安、丙氯 拉嗪
0度 ≤1.25N ≤1.25N ≤1.25N
正常
无 无 无
I度 1.26-2.5N
II度 2.6-5N
III度 5.1-10N
IV度 >10N
1.26-2.5N
2.6-5N
5.1-10N
>10N
1.26-2.5N
(优选)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
![(优选)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3e0f7d284868762caaed5f1.png)
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厌食 急性胃炎、胃溃疡、口腔炎/粘膜炎 腹泻、腹痛、便秘等,严重
时出现胃肠道出血、肠梗阻、 肠坏死 肝脏损伤
抗肿瘤药物的致吐作用分级
明显致吐:顺铂、氮芥、大剂量甲氨喋 呤
较强致吐:环磷酰胺、阿霉素、卡铂 中度致吐: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甲
氨喋呤、表阿霉素 弱致吐: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
其他反应
脱发:常见,通常为可逆性 低钠(镁、钾)血症、高钙血症 刺激性结膜炎、视神经病、视网膜色素沉着、
致盲 性腺功能失常 导致白血病、肾癌、膀胱癌。
手足综合症
指(趾)热痛,红斑性肿胀 多具有自限性,但再次给药可再次出现 卡培他滨发生率最高达68% 索拉非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包括手足综合
混合感染机会多,不易确定致病菌,条 件致病菌易发生
化疗后受到感染时的特点(2)
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口腔、肺部、肛周及皮肤, 其次是胃肠道及鼻咽部,长期放置静脉插管处
致病菌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葡萄球 菌、草绿色链球菌
病人可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在38.5OC以上, 应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细菌培养
神经系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
➢ 外周神经: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 梢神经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无力。
➢ 中枢神经:包括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 昏睡
➢ 植物神经:便秘、腹胀。
➢ 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头晕。 ➢ 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的常见药物有:紫杉醇、异
环磷酰胺、丙卡巴肼、长春新碱、铂类等 ➢ 神经毒性多与药物剂量相关。
症
不良反应的临床对策及护理
原则 ➢ 思想重视 ➢ 预防为主 ➢ 及时处理 ➢ 对症治疗
白细胞减少引发的感染
➢ 正常人白细胞中70%为粒细胞,是主要的抗 感染细胞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443d0f3968011ca30091b6.png)
临床疗效: • 对急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并不优于第一代拮抗剂 • 对中致吐性抗癌药物所致迟发性呕吐的控制率明显优于第一代 • 副作用与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相似或较轻
FDA批准的适应症(2003.7.25): • 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 • 中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呕吐
对各类呕吐疗控制率: • 高剂量顺铂: 48%-73% • 中致吐性抗癌药物: 60%-85% • 对迟发性呕吐控制不佳: CR率:28% • 对预期性恶心/呕吐控制不佳
常见的副作用: 头晕/头痛,腹部不适,便秘, 嗜睡,腹泻, 偶有转氨酶升高
CR:
无呕吐和没有明显的恶心
21
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
.
过敏反应-概述
过敏反应不少见,实际发生率在5%以上;
很多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仍不明确;
过敏反应可以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 局部变态反应为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 ,于ADM、EPI等给药时较常见。如静脉使用氢考或 NS后仍可继续给药,但宜慢速; 全身变态反应多见于用药后前 15分钟出现的症状或 体征,如表现为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 ,患者可有搔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 眩晕、寒颤、腹痛、排便感及焦虑,部分患者可意 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9
胃肠道反应
食欲不振 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ting,CINV),抗肿瘤药物最常见的毒 性反应 腹泻 粘膜炎 便秘
10
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的病理 生理学
常用抗肿瘤药分类和不良反应
![常用抗肿瘤药分类和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f9be656da26925c52cc5bf17.png)
常用抗肿瘤药分类和不良反应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按细胞周期分(1)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仅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细胞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代表药:如:L-门冬酰胺酶、糖皮质激素(G1期)、抗代谢药(S期)、博莱霉素、平阳霉素(G2期)、植物碱类(M期)等。
(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指对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0、G1、S、G2、M)的细胞均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烷化剂、大部分抗肿瘤抗生素、铂类等。
按来源和药理学分(1)烷化剂: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影响蛋白质合成。
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
代表药:尼莫司汀(ACNU )、卡莫司汀(BCNU)、环磷酰胺(CTX )、异环磷酰胺(IFO)等。
(2)抗代谢药: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代表药: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希罗达Xeloda)、替加氟(FT-207)、替吉奥(S-1)、培美曲塞、甲氨蝶呤(MTX)、6-巯基嘌呤(6-MP)、阿糖胞苷(Ara-C)、吉西他滨(双氟脱氧胞苷GEM )、羟基脲(HU)。
(3)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癌症的治疗。
蒽环类:多柔比星(阿霉素 ADM)、柔红霉素(DRN)、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EPI)、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 THP)。
其他:丝裂霉素(MMC)、平阳霉素(博莱霉素 PYM )、更生霉素(ACD)。
(4)植物类抗癌药: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影响蛋白质合成。
紫杉类:紫杉醇(泰素Taxol)、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 Docetaxel)。
长春碱类:长春瑞滨(诺维本 NVB)、长春新碱(VCR )、长春地辛(VDS)、长春花碱VLB 。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讲课文档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c83213108a1284ac950434e.png)
不良反应的临床对策(5)
过敏反应的处理 以预防为主,对症治疗; 应用L-ASP之前应做皮试,严格按照药品说
明书上的剂量给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 者情况; 一般过敏反应的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紫杉醇过敏反应的预防 DXM:用药前12及6小时口服20mg 苯海拉明:用药前30-60分钟静注50mg CMTD:用药前30-60分钟静注300mg 给药期间注意过敏反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检查血象
出现严重并发症及脏器损害时;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不良反应的临床对策(1)
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外周血象 当中性粒细胞恢复至≥1.5*109/L,血小
板恢复至100*109/L,血红蛋白恢复至 9.0G/DL,方可继续使用。 必要时输成份血。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血小板输注与促进血小板恢复 — 短期血小板显著降低,可用小剂量皮 质激素治疗 —严重血小板减少而出血的病人,或血 小板<15*109/L时,需输血小板
第十九页,共45页。
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
皮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 过敏性休克
常见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紫杉醇、 平阳霉素、博莱霉素、蒽环类药物、鬼 臼毒类药物等。
第二十页,共45页。
局部组织刺激反应
给药部位静脉炎 分型: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
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出现局部疼痛、触痛、 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
第一页,共45页。
(优选)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 良反应及相应对策
第二页,共45页。
前言
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很多,它们的不良反应多种 多样,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对策 大众科普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对策 大众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1265f8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b.png)
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4、食欲不振
✓ 采用3,3饮食方式,即在每日三餐的基础上增加三顿轻食小餐。 ✓ 或改变进食环境可以改变患者进食心情增加进食欲望。 ✓ 饭前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增加饥饿感,促进患者食欲。 ✓ 在医生或者药师指导下服用增强食欲的药物。
五、其他不良反应
口腔溃疡及处理措施
1、在使用化疗药物前5分钟采用口含冰屑 (冰屑完全融化前应充满口腔)持续30分钟; 2、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水每日多次漱口 3、保持口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房 间的湿度; 4、保持口腔和牙齿清洁;饭后及睡前用软 毛牙刷刷牙; 5、避免进食粗糙、尖锐、辛辣、酸性食物; 6、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
严重腹泻会使机体丢失钾,造成电解质紊 乱,所以要及时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蔬果 汁等,既补钾又补水分。
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3、便 秘 • 餐食中适当配一定比例的杂粮,做到粗
细粮搭配,力求主食多样化。 • 吃肉、蛋食物的同时,还要吃一些含纤
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 多饮水,多喝汤,多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
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血常规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免疫功能
红细胞
贫血
血小板
出血
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1、饮食方面首选高蛋白、高维生 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2、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 3、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能升高白 细胞、红细胞或者血小板的药物。
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五、其他不良反应
出现脱发患者可以在化疗前剪 短头发,或化疗后使用“冰帽 ”,减少梳理次数,可以起到 一定的防脱作用。
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可以通过多喝白 水来提高体内新陈代谢;饮食应清 淡,多食用水果蔬菜;严重者可外 涂或内服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全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e772cd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9.png)
第五页
血液系统毒性 消化系统毒性 过敏反应 脏器损伤 神经系统毒性 皮肤及相关毒性 药液外渗
贫血
血小板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第六页
血液系统毒性:骨髓抑制
常见的毒性反应,约占90% 临床表现 白细胞减少 (最为常见) 多在用药后第2天开始,7-10天降至最低 血小板减少 贫血 作用药物
低危药物
高危药物
泌尿道梗阻
肺
正常
症状轻微
活动后 呼吸困难
休息时 吸困难
需完全卧床
心脏节律
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 休息时心率 110/min
单灶PVC, 房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 失常
心功能
正常
无症状,但有 异常心脏体征
有暂时心功能 不全症状, 但无需治疗
有心功能 不全症状, 治疗有效
有心功能不全症状, 治疗无效
第二十九页
脏器损伤:肝损伤
引起肝损伤的抗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CTX、多柔比星、阿糖胞苷、MTX等 临床表现 肝细胞功能障碍 表现为一过性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严重者可产生脂肪浸润和胆汁郁积,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静脉闭塞性肝病 表现为 血清肝酶显著增高、腹水、肝肿大和肝性脑病 慢性肝纤维化 多次接受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可出现
刺激胃肠道粘膜上皮 细胞,抑制其生长
刺激经传入神经 至植物神经 系统与脑干
引起不同程度、 不同类型的 胃肠道反应
第十六页
评级标准(WHO)
0度
I度
II度
III度
IV度
胆红素
≤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
ALT/AST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分析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37eee24b35eefdc9d333a8.png)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分析摘要:化疗药物由于对肿瘤细胞的巨大杀伤作用而广泛用于临床,现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差,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清除了正常细胞,因此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较为显著。
现本文化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预防办法详述如下。
关键词:化疗;肿瘤一、外渗抗肿瘤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漏入或浸润到皮下会发生局部反应,包括局部渗漏引起组织反应或坏死,严重者可发生栓塞性静脉炎。
这与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
引起强刺激性的药物有:更生霉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氮芥、光辉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瑞宾等。
如果发生药液外渗或栓塞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限动肢体,回抽外渗药物,拔针,外渗部位避免施压;局部使用解毒剂;按不同药物局部用冷敷或热敷;局部用中药或硫酸镁等。
二、过敏反应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细胞毒药物有紫杉醇、多西他赛、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博来霉素、多柔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顺铂、奥沙利铂等。
过敏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内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应视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
患者可诉有瘙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排便感及焦虑等。
应用易发生过敏的抗肿瘤药物前,可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输液期间严密观察,并根据过敏反应分级情况,对症应用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甲强龙等。
三、发热已知能引起发热化疗药物有:博来霉素、更生霉素、多柔比星、吉西他滨、氮芥、光辉霉素、氮烯咪胺、左旋门冬酰胺酶、高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发热反应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有博来霉素引起的过高热,系罕见敏感个体直接释放致热源所致,也有与疾病相关的发热,如淋巴瘤患者在使用博来霉素过程中发热的现象,因此在淋巴瘤患者中使用博来霉素,应在用药前以低剂量(1㎎)做皮肤试验,严密观察体温、血压。
常见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主要不良反应对策精品课件
![常见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主要不良反应对策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7c4be1f01dc281e43af053.png)
直接作用于DNA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
以有丝分裂过程为靶点:天然活性成分等
按作用机制和来源分
生物烷化剂 抗代谢物
机制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植物药
来源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也称烷化剂,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的一类。 作用机理: 在体内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及其它有活泼亲电
按结构特征可分为多肽类和蒽醌类。
一、多肽类抗生素
1. 放线菌素D,又称更生霉素
性质:遇光极不稳定 水中几乎不溶
特点:放线菌素D与 DNA结合的能
L-Pro
Sar
D-Val
L- Meval L-Thr O
OO N
Pro-L
D-Val
Sar
L-Thr
L-Meval
O
NH2
力较强,但结
O
O
合的方式是可
一、氮芥类
Cl
1.盐酸氮芥*
N
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
HCl
性质: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只能静脉注 Cl 射,并防止外漏)
pH>7发生水解,失活,故制成盐酸 盐,使pH在3.0~5.0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淋巴肉瘤和何杰金氏病
缺点:抗瘤谱窄,毒性大,不能口服,选择 性差。
最新 PPT
最新 PPT
三、亚硝基脲类
2.洛莫司汀
3.司莫司汀
O
Cl
NN
NH O
对何杰金病、肺癌
及转移性肿瘤疗效
优于卡莫司汀
O
Cl
NN
NH O
抗肿瘤疗效优
毒性低
三、亚硝基脲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烷化剂的分类
目前该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亚硝基脲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金属铂类配合物
一、氮芥类
Cl
1.盐酸氮芥*
N
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
HCl
性质: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只能静脉注 Cl 射,并防止外漏)
pH>7发生水解,失活,故制成盐酸 盐,使pH在3.0~5.0
一、氮芥类
异环磷酰胺
将环磷酰胺环外氮原子上的一个氯乙基移至环上的氮原子上 ,结构改造得到。
作用机制:同环磷酰胺,体外无效,需体内代谢活化,
不同:环上N-氯乙基易被代谢脱去,生成单氯乙基环磷酰胺 (有神经毒性),抗瘤谱不同。
O O
P N H
N Cl
Cl
O
O
P N H
NH
Cl
二、乙撑亚胺类
合成原理:脂肪氮芥类药物以转变为乙撑 亚胺活性中间体发挥烷基化作用,故合成 直接含有乙撑亚胺基团的化合物。
H 3C NN
O
骨髓抑制
O
糖基很容易被胰岛的β-细胞摄取,故在胰岛中有较 高的浓度,对胰小岛细胞癌有独特疗效。
四、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非氮芥类烷化剂
特点:甲磺酸酯易离去,生成碳正离子
1.白消安(又名马利兰)*代表药
OO
H3CSO OO
S O CH3
命名: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 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溶于丙酮,微
某些结构在氮原子上取代吸电子基团,降 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二、乙撑亚胺类
1.塞替派 硫代磷酰基体积大,脂溶性大(吸收差,分布快),对酸不稳
,不能口服,需静脉注射。 代谢:在肝内被P450 酶系代谢成替派,发挥作用,可看作替
派的前药。 与DNA作用时,氮杂环丙基分别和核苷酸中的腺嘌呤、鸟嘌呤
稳定,生理条件下就分解成亲核试剂,与DNA 的组分发生烷基化 作用机制:亲核试剂与DNA形成链间交联产物(发 生在一条DNA链的鸟嘌呤和另一条链的胞嘧啶 之间)
三、亚硝基脲类
1.卡莫司汀(卡氮芥) Cl
O NO
Cl
N
N
H3 2 1
命名:1,3-双(β-氯乙基)-1-亚硝基脲
性质:无色或微黄,结晶,无臭,溶于乙醇、 聚乙二醇,不溶于水,注射剂为聚乙二醇的 灭菌溶液
三、亚硝基脲类
2.洛莫司汀
3.司莫司汀
O
Cl
NN
NH O
对何杰金病、肺癌
及转移性肿瘤疗效
优于卡莫司汀
O
Cl
NN
ON H
抗肿瘤疗效优
毒性低
三、亚硝基脲类
4.链佐星
OH
结构中引入糖基作为载体,改变 理化性质,水溶性增加,提高对 某些器官的亲和力,即提高药物 的选择性,毒副作用降低,尤其
HO
O
HO
HN OH
也称烷化剂,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的一类。 作用机理: 在体内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及其它有活泼亲电
基团的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RNA或酶) 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亲电共价结合,使大分子 失活,阻碍其正常生理功能。 缺点: 烷化剂属细胞毒作用,故而对其它增生较快的正常 细胞也产生抑制,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易产生耐药性
常见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主要不良 反应对策
一、肿瘤化疗的历史
殷墟甲骨文-----瘤
古埃及:砷化物油膏治疗皮肤癌
1865年Lissauer亚砷酸溶液治疗慢性白血 病
1939年激素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的治疗
1942年“巴里灾难”,氮芥成功治疗淋巴 肉瘤
----开创了恶性肿瘤近代化疗的时代
目录
一:常见抗肿瘤药物分类 二: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及对策
的N进行烷基化。 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直接注入膀胱效果佳。
S
O
P N
N N
P N
N N
三、亚硝基脲类
结构特征: 1. 具有β-氯乙基亚硝基脲的结构单元 2. β-氯乙基的较强亲脂性,使之易通过血脑屏障进
入脑脊液,适于脑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 3. 具有最广谱的抗肿瘤作用 4. N-亚硝基的存在,使得N与相邻C=O之间的键不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淋巴肉瘤和何杰金氏病
缺点:抗瘤谱窄,毒性大,不能口服,选择 性差。
一、氮芥类
对其进行结构改造:通过减少氮原子上的电子 云密度以降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 用,但同时也降低了抗肿瘤活性。
一、氮芥类
2.氧氮芥 氮原子上引入一个氧(吸电子),使N上电子
云密度减少 形成乙撑亚胺离子的可能性降 低,所以烷基化能力降低,毒性及活性
化疗药物分类
按作用靶点分:
以DNA为作用靶点:烷化剂,抗代谢物等
直接作用于DNA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
以有丝分裂过程为靶点:天然活性成分等
按作用机制和来源分
生物烷化剂 抗代谢物
机制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植物药
来源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O
Cl N
Cl
用其钠盐,水溶 引入氨基酸,以 降低毒性 性好,易吸收 期达到靶向作用 提高作用选择性
一、氮芥类
5.环磷酰胺(癌得星)*
1O
O
P2
N
Cl
·H2O
NH Cl
命名:P-[N,N-双(β-氯乙基)]-1-氧-3-氮-2-磷杂环 己烷-P-氧化物一水合物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乙醇中易溶,水中溶解度 不大,且不稳定,遇热易分解
二溴甘露醇 二溴卫矛醇 脱水卫矛醇 R=-H
溶于水、乙醇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丁二醇,脱水成四
氢呋喃(有特殊臭味)
四、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体内代谢:口服吸收良好,分布快,代谢 慢,反复使用有蓄积。代谢生成甲磺酸, 自尿中排出。
临床应用:主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效果优于放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 应及骨髓抑制。
四、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一、氮芥类
设计原理:引入环状磷酰胺内酯,有两个考 虑
1. 肿瘤细胞内的磷酰胺酶的活性高于正常细 胞,利用前体药物起到靶向作用。
2. 磷酰基吸电子作用,降低N 上电子云密度, 从而降低烷基化能力。
体内代谢:在肝内活化(不是肿瘤组织)被 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成4-OH环磷酰胺, 最终生成丙稀醛、磷酰氮芥、去甲氮芥, 都是较强的烷化剂。
Cl N
O
Cl
一、氮芥类
3芳香氮芥 引入的芳环与N上孤对电子产生共轭,减弱了N的 碱性。
作用机制:失去氯原子,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与亲 核中心作用,属于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一、氮芥类
4. 苯丁酸氮芥 瘤可宁
美法仑 溶肉瘤素
氮甲*
HO O
O
Cl HO
N H NH2
Cl
O
HO
Cl N
H NH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