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设计标准》的通知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设计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12.31
•【字号】渝建标〔2021〕37号
•【施行日期】2022.0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作业交通组织
设计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批准《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设计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50/T-405-2021,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12月27日。
山城步道的景观文化主题打造
气候特征,设计应考 虑 向 南 界 面 不 同 空 间 的 围 合 程 度,
料,肌理与形式应结合景观空间的功能.综合考虑材 料
利用植物群落或构 筑 物 针 对 不 同 的 气 候 特 点 提 供 夏 季
的反光率,热辐射率,以营造宜人的小气候条件.
研究对象
构成要素
风景园林要素
植物
表 1 风景园林要素构成与微气候调节空间营造要点
5.
2 墙面手绘、浮雕
山城步道宽度较 窄,可 打 造 空 间 较 少,于 是 设 计 建
设者开始将 眼 光 向 立 面 转 移,更 高 效 率 的 使 用 步 道 空
间,尽可能 地 利 用 现 有 骨 架,将 文 化 的 骨 血 填 充 丰 满.
如枣二巷步道,长仅 300 余 m,主 要 通 过 沿 途 街 墙 及 一
掘山城步道的潜在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是当
前山城步道建设的重要内容.
2 重庆市渝中区山城步道
图 2 调研山城步道分布示意图
第三山城步道有重庆最美山城步道的美称,下半 城
重庆市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是典型的老重庆的代
入口始于中兴路,沿 途 经 山 城 巷、厚 庐、仁 爱 堂、悬 空 栈
表,其特有的山地城市风 貌、上 下 半 城 的 8D 城 市 结 构,
史的注意,加强历史文化的宣传发扬.山城步道见证 着
重庆的发展,目睹了 重 庆 城 市 更 新 的 变 迁 更 迭,沿 线 串
图 3 第八步道平面节点分布
联着历史民居、古城墙(图 7)、城 门、历 史 名 人 故 居 等 众
多历史文化遗迹,通 过 保 留 遗 迹,唤 醒 人 民 对 那 段 历 史
的记忆,对其所代表的精神文化的追溯学习.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文本12.06日版
1 总则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
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
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5、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益与养护费用的关系,正确应用技术标准。
6、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行人、车辆、道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和两侧建筑物使用。
7、在道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拆迁合理,重视文物、名木、古迹保护等。
重庆“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
智库观察重庆 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周 淼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是重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㊂主城区 两江四岸”作为重庆发展主轴,是重庆独特的生态岸线㊁城市的山水走廊㊁景观的风貌窗口㊂通过建立完善的滨江慢行步道系统,保证 两江四岸”滨江空间的可达性㊁开放性和共享性,打造城市公共活动的核心区域,从而为市民创造诗意的栖居环境,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滨水体验㊂慢行步道(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速度≤15千米/小时)是滨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本文将以 两江四岸”中嘉陵江段重点治理提升范围(嘉陵江南岸约14公里:从千厮门大桥至磁器口古镇;嘉陵江北岸约15公里:从千厮门大桥至高家花园大桥)为例,总结 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贯通的挑战,提出滨江慢行步道规划建议㊂一㊁嘉陵江重庆主城段两岸慢行步道规划的主要问题重庆主城区 两江四岸”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山水景观特色鲜明,为建设慢行步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建设慢行步道仍存在一些问题㊂(一)嘉陵江水位变化大,部分江滩常年在水下自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以来,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每年1月至5月为泄水期,水位缓慢下降,5月降至一年中最低水位160米高程;7月至9月进入洪水期,一般年份洪水位达到180米高程,1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4米高程,5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8米高程;10月至12月为三峡大坝蓄水期,水位保持在175米高程㊂在三峡工程蓄排水和汛期的双重影响下,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每年消落高差达20米以上㊂因此,175米高程以下区域常年淹水3 ~6个月,175~180米区域常年淹水7~40天㊂(二)滨江路的建设阻断城市与滨江空间的联系作为城市主干道,嘉陵江两岸滨江路贯通性良好㊁通过性强㊂但由于地形限制,嘉陵江两岸滨江路以高架桥为主,长约22千米,占嘉陵江两岸滨江路总长75%左右㊂滨江路与江面的巨大高差与滨江通道的欠缺导致滨江路只能看江㊁不能达江㊂同时,滨江路高架桥的架设也将内侧城市与滨江空间的步行通道 隐藏”在高架桥下,滨江通道缺乏标识,市民难以发现㊂(三)滨江轨道交通站通而难达轨道2号线渝中区段部分沿嘉滨路布局,沿途有黄花园站㊁大溪沟站㊁牛角沱站㊁李子坝站四个临江站点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从以上四个轨道站点出发,均需要通过标识性弱的曲折通道和梯步,绕行十多分钟方可到达滨江空间,临江站点通而难达的特征明显㊂二㊁嘉陵江重庆主城段两岸规划慢行步道的建议滨江慢行步道通过串联健身㊁休闲㊁运动㊁交往㊁娱乐㊁购物㊁居住㊁人文遗址等功能场所,构建起完整的滨江步道网络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滨江空间可达性,也可以提升滨江空间品质㊂(一)分级贯通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特征,结合嘉陵江水文条件与‘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 2030年)“‘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2015年修订)“要求,滨江步道以分时段分季节全线贯通为目标,划分为175米以下,175~185米,185米以上三个区域,以延续重庆立体交通特征,保留特色山水格局㊂175米高程以下区域常年淹水3~6个月,滩涂以草本和灌木为主,是滨江消落带㊂对于此区域,应尽量保留自然地形地貌㊁保护原生动植物群落㊁维护原有消落带生境,减少人为干扰㊂因此,此区域内的滨江步道应是自然式小径,富有生态野趣㊂175~185米高程区域常年淹水7~40天,呈现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是滨江景观带㊂此区域淹水天数较少,但每年汛期易受洪水冲刷,因此滨江步道宜顺应地101重庆行政 2020年第5期形布局㊂禁止在行洪断面内建造构筑物以免影响汛期行洪安全,并减少硬质挡墙等工程措施对原始地形和生态环境的影响㊂总体上营造高低起伏㊁步移景异的慢行体验,构建独一无二的山地城市滨江步道景观㊂185米以上区域位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线以上,可全年通行㊂此区域内的滨江步道应适应市民的休闲活动需求,体现景观性㊁文化性㊁艺术性㊂(二)结合沿线码头打造亲水广场主城嘉陵江段沿岸有8个货运码头,包括刘家台码头㊁大溪沟码头㊁相国寺码头㊁忠恕沱码头㊁羊角堡码头㊁中渡口码头㊁石门码头㊁庙溪嘴码头㊂根据‘主城区 两江四岸”109公里港口及停泊船舶岸线治理规划(2018 2022年)“,中渡口㊁忠恕沱㊁相国寺㊁大溪沟4个码头将改造为观光航线停靠点,而其他4个货运码头(庙溪嘴㊁石门㊁羊角堡㊁刘家台)将完全退出货运功能㊂与狭窄㊁陡峭㊁常年被淹的嘉陵江岸不同,8处码头平整㊁开阔㊁规整,且均在175米常水位以上,无疑为滨江休闲广场的打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㊁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工程减量㊁生态增量的原则,采用减砼增绿的策略,对硬质㊁空旷的混凝土码头进行大规模生态绿化治理㊂通过搭配嘉陵江消落带乡土植物物种,保证景观能够自然且持久地生长和维护,将嘉陵江沿岸8处位置优越的货运码头转变为绿意盎然的滨水广场㊂(三)优选布局景观眺望点:看得见水㊁望得见山㊁记得住乡愁通常来说,眺望点总是处于山顶㊁超高层楼顶之类的高处,以鸟瞰㊁俯瞰㊁远眺为主㊂而处于低处的嘉陵江两岸则提供了独特的眺望视角与 潮平两岸阔”的视线通廊,同时嘉陵江沿岸优异的山水禀赋㊁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市民提供了山㊁水㊁文化三个类型的景观视线焦点,带来立体山水城市的美景㊂1.望得见山㊂嘉陵江两侧视域范围内主要有南侧的鹅岭-佛图关中部山脊线和北侧的鸿恩寺森林公园两座明显山体,共三处重要眺望对象㊂一是由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㊁轻轨2号线㊁鹅岭公园飞阁构成的展示重庆山城特色的多层次景观;二是佛图关山顶的重庆电视发射台;三是鸿恩寺公园内的鸿恩阁㊂通过选择山景眺望对象和滨江眺望点,控制前景㊁背景及两侧相关区域高度,以保护眺望景观不受影响,构建独特的仰视视线廊道眺望山城景色㊂2.看得见水㊂得益于山城地形,重庆的江边不单可以观水㊁亲水㊁玩水,还可以透过江水观赏重庆的夜景㊂古巴渝十二景中 字水霄灯”描绘的就是江水映照出两岸的灯火,熠熠生辉的景象㊂嘉陵江段最美的 江灯”在洪崖洞,清乾隆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 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㊂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㊂”对于此类水景,需要对眺望点㊁视角㊁视线㊁视域和层次进行分析和安排㊂借助于嘉陵江蜿蜒曲折的岸线,除了对岸的眺望点,同一侧水岸也应设置多处眺望点,提供与众不同的景观视角㊂3.记得住乡愁㊂嘉陵江两岸历史遗迹众多,以抗战文化㊁统战文化㊁革命文化为主,沿线有4处传统风貌街区,分别是中山四路传统风貌区㊁李子坝传统风貌区㊁第十兵工厂传统风貌区㊁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有多处近现代工业遗址,如大溪沟发电厂旧址㊁特钢厂旧址㊁嘉陵厂旧址;有多处历史建筑,如周公馆㊁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等㊂目前沿岸历史遗迹大多保持着良好的传统风貌,第十兵工厂传统风貌区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㊂除了成为记录重庆历史㊁承载城市情感的视觉焦点,一些历史遗迹与滨江空间直接连通,使得历史文化与江岸休闲空间相融合,增加滨江步道的趣味性㊂(四)增加与城市的连接,彰显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嘉陵江两岸地形复杂,需要延续重庆地上㊁地面㊁地下的立体连接模式,缝合滨江步道与城市腹地㊂首先,针对滨江与城市腹地高差大㊁多层次交通相互孤立的情况,在合适的节点设置步行天桥连通滨江空间,提高通道的标识性,加强山城与水岸的联系㊂其次,在布局滨江步道的基础上,规划连接水岸与城市腹地的沿线商业中心㊁居住社区㊁城市公园㊁公交站及轨道站的纵深步道,构建一个相互连通的步行道路网络,保证空间序列的连续与完整,实现城市与水岸的融合㊂再次,选取可连通滨江腹地的地下空间,设置地下通道和停车空间,在增加水岸与城市连接的同时,为市民解决滨江路沿线停车难的问题㊂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责任编辑:张 波201。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文本日版
1 总则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
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
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5、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益与养护费用的关系,正确应用技术标准。
6、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行人、车辆、道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和两侧建筑物使用。
7、在道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拆迁合理,重视文物、名木、古迹保护等。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导则》的通知-渝建发[2013]113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导则》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导则》的通知(渝建发[2013]113号)各勘察设计院,有关单位:为加强对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的指导,建设安全、方便、高效、经济、与环境协调的人行过街设施,保障居民过街安全,改善步行环境,缓解道路拥堵,以民为本。
我委组织重庆市设计院编写了《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导则》(见附件),并按相关程序审查后,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修改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重庆市设计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编:400015;电子邮件:136****************)。
附件:《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3年12月10日附件:重庆市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3年12月前言人行过街设施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不仅关系到行人过街的安全和方便,也关系到车辆的通行效率、城市建设投资和城市景观。
为了正确处理行人过街与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人行过街设施的设计进行指导,编制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规程及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 术语﹑符号;3.人行过街设施的类型和通行能力;4.人行过街设施布局;5.人行过街设施选型;6.人行过街设施设计。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
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
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5、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益与养护费用的关系,正确应用技术标准。
6、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行人、车辆、道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和两侧建筑物使用。
7、在道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拆迁合理,重视文物、名木、古迹保护等。
重塑山城步道魅力_山城步道的生态化设计_张海涛
内土壤暗接,这样就可利用地下水解决植物灌溉的问题,作到植物生长免维护。 3 景 观 小 品 —— ”点 ”的 塑 造
自然的灵气。这种山水相依、城景交融、
阴阳相济,虚实相生的境界,在我国许多
大城市中是难以看到的(图 1)。两江环
抱的地理格局造就的典型的山水城市形
态,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
图 1 两江环抱的山城重庆
化以及近现代重庆在政治、经济、文化 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这座城市中留下
了深深的痕迹。这些地域特质的保存、 延续、挖掘,对于塑造重庆直辖市独特的城市个性,建设一座主动保护生态环境,追
历史上曾是连接两江码头的必经步道(图2),是重庆渝中半岛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
114 E C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Y
图 2 旧时的山城坡形步道 图 3 、4 第三步道上的历史遗迹
之一,蕴涵了独特的山城步道文化。其 中对第三步道的南坡现存的大量历史建 筑看,该地段曾经繁荣一时(图 3、4), 并在渝中半岛的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及城市功能的转 变,该步道逐渐失去了原有交通干线的 地位,社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 大部分地段因连接城市交通干道,仍然
项目设计: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系坡度景观建 筑工作室 本文作者: 张海涛 四川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
栏目主持人: 王立端 四川美术学院工业设计 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
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3月前言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出行条件,实现绿色、共享、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山城步道设计,提高步道建设水平,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定义、功能与分类、山城步道设计、附录。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修改意见及时函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路69号,邮编:400000,电话:),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张晓阳宋林俐王曼祝烨谢晓忠冉继承孙薇徐伟刘轩孙超蒋晓源杨君林涛饶友平寇立明本导则审查专家:杨斌吴国雄况平李淑庆余军目录1 总则 (1)2 术语与定义 (1)3 功能与分类 (1)山城步道功能 (1)山城步道组成 (2)山城步道分类 (2)4 山城步道设计 (2)一般规定 (2)选线设计 (3)步行通道设计 (3)步行节点设计 (4)接驳空间设计 (4)过街设施设计 (4)配套设施设计 (5)街道界面设计 (8)5 附录 ................................................................ - 9 -引用及参考标准目录 ............................................. - 9 -指标说明....................................................... - 9 -1总则为充分发挥重庆城市文脉及地理特色,指导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制定本导则。
重庆山城步道(第三步道全程)详细行走路线攻略2019
重庆,被称为山城。
山城步道通常是只能步行的城市小道。
与多数城市的小街巷不同,山城步道有很多的上下坡的台阶,也就是本地人说的“梯坎”。
来到重庆,要感受这座着与众不同的城市,就一定要到最具特色的山城步道去“爬坡上坎”。
那里有最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有即将被遗忘的城市记忆,有独特的山城风景。
走山城步道是重庆独特的出行方式,更是山城重庆特有的文化。
本攻略所提供的线路是从山城步道中兴路-观音岩段(第三步道)完整的全程。
第三步道简介山城第三步道,从观音岩经石板坡到中兴路。
沿途串起了抗建堂、菩提金刚塔、第一水厂塔、古城墙、仁爱堂、厚庐石库门、山城巷等独具老重庆风味的历史景点。
其中在石板坡段,还在崖壁上修建了一条可观江景的悬空栈道。
山城第三步道的起点,是在中山一路的中山医院(现人民医院)门口,终点在中兴路。
由于在中山医院附近步道与公路交织,往石板坡片区又正在进行旧城改造,不熟悉的路况的人不太容易找路。
而在中兴路的步道口有明显的石门入口和“山城步道”标识,所以多数人都把这里当做入口。
在我以前的徒步山城游记中所走的第三步道,就是从观音岩往中兴路走。
本攻略则顺应大多数,把中兴路步道口做为步道起点。
并为此多次从中兴路入口徒步体验。
目前最长最美最值得走的就是山城第三步道。
它也是由几条老步道连接而成,其中的悬空栈道,是10多年前修建的。
本攻略所介绍的线路,都是亲身体验。
我每月都会走几次第三步道,如有新变化会随时更新。
徒步路线中兴路第三步道入口 -- 山城巷 -- 仁爱堂 -- 悬空栈道 -- 鱼鳅石 -- 兴隆街 -- 地铁站路口 -- 菩提金刚塔 -- 抗建堂 -- 观音岩中山医院山城第三步道 by 见道红线是本攻略介绍的第三步道全程路线(中途紫色为可选路线,可忽略)。
整个线路可分为4个部分:1.山城巷,2.悬空栈道,3.山地公园,4.城市公路。
游客可只走前两部分,即走完悬空步道即可。
蓝色是从山城巷至通远门,难度较小,也适合一般游客。
重庆山城步道(第三步道全程)详细行走路线攻略
外⾯就是长江,前⽅是重庆长江⼤桥。
重庆的第⼀座长江⼤桥。
栈道近处正在修建的是⼀座新的跨江⼤桥,是轻轨10号线专⽤桥。
⼭城巷⾛过⼀⼩段栈道,随即就⾛⼊⽼街。
⼭城巷这就是⼭城巷⼭城巷⽤⼭城来命名⼩巷,可见它极具⼭城特点了。
⼭城巷这⾥也即将进⾏拆迁改造了。
厚盧“厚盧”是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兰⽂斌师长的官邸,这座⽼宅具有很典型的上海⽯库门建筑的特点。
之前⼀直有居民住着的,现在好像搬⾛了。
⼭城巷⾛到这⾥,有个写有“⼭城步道”的⽯碑,是个岔路。
如果⼀直往前沿着巷⼦⾛,可经过仁爱堂旧址,⼀直⾛到通远门。
(约10分钟徒步距离)按⽯碑上的箭头⽅向往左,即进⼊观光栈道,是⼀条建在崖壁上的悬空栈道。
悬空栈道栈道做为第三步道的⼀部分,连接了两端的步道。
通过步道把抗建堂、菩提⾦刚塔、⽯板坡、法国仁爱堂旧址、⼭城巷等历史⽂化遗迹串联了起来。
悬空栈道沿着栈道⾛,很快就到达会爱堂。
仁爱堂旧址,就在门⾥⾯的⼀⽚废墟⾥,游⼈⼀般是看不到的。
仁爱堂如果不嫌脏,从遍地垃圾的废墟上是可以看到些残余的⽼建筑的。
沿废墟上的⼩路⾛,可以从前⾯围墙上的⼀个⼤洞出去,就是刚才那个⼭城巷往通远门⽅向的那个巷⼦,那⾥能看到写有“重庆第⼀中医院门诊部”的废弃⼤门。
重庆中医院旧址“门诊部”三字下⾯原来是个门,已经封了。
这条路通往通远门。
“部”字最近也掉落了,显出了底层原有的刻字,有点像是个“慈”字吧。
【背景资料:法国仁爱堂。
它的前⾝,是1902年法国⼈创建的“仁爱堂医院”,1944年改名“陪都中医院”,也就是重庆第⼀中医院的前⾝。
】仁爱堂旧址这是上半年的时候拍的,没想到门诊部⼏个字后⾯还有字。
旁边有个墙洞,我就从那⾥出来的,⾥⾯就是仁爱堂的旧址废墟,可通到第三步道的栈道上。
这不是正规通道,废墟上堆积了很多垃圾,不建议游客进⼊,以免引起不适,甚⾄引发安全事故。
⼭城巷从⼭城巷直接沿着巷⼦⾛过来即可,很近。
离开仁爱堂旧址,继续沿栈道往前。
⼭城步道栈道的左边是长江,右侧是有⼏百年历史的重庆古城墙。
(完整word版)重庆山城步道设计导则
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 年 3 月序言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质量,改良出行条件,实现绿色、共享、可连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山城步道设计,提高步道建设水平,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5章,主要内容包含:总则、术语与定义、功能与分类、山城步道设计、附录。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
主要草拟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企业。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详细技术内容的解说。
请各有关单位在履行本导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改正建议实时函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路69 号,邮编:400000 ,电话:),以便订正时参照。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企业本导则主要草拟人:张晓阳宋林俐王曼祝烨谢晓忠冉继承孙薇徐伟刘轩孙超蒋晓源杨君林涛饶友平寇立明本导则审察专家:杨斌吴国雄况平李淑庆余军目录1 总则 (1)2 术语与定义 (1)3 功能与分类 (1)山城步道功能 (1)山城步道构成 (2)山城步道分类 (3)4 山城步道设计 (3)一般规定 (3)选线设计 (4)步行通道设计 (4)步行节点设计 (5)接驳空间设计 (5)过街设备设计 (6)配套设备设计 (6)街道界面设计 (10)5 附录...................................................................................................................................... - 12 -引用及参照标准目录 ............................................................................................... - 12 - 指标说明................................................................................................................... - 12 -1总则1.0.1 为充足发挥重庆城市文脉及地理特点,指导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拟订本导则。
重庆最值得打卡的四条山城步道推荐!沿途景点超多!
重庆最值得打卡的四条山城步道推荐!沿途景点超多!记得小编的一个外地小姐妹曾经说过重庆是一个走路都喘气的地方基于山城独特的地形重庆的上下坡和楼梯是特别多很多来重庆的游客都会选择将山城步道作为打卡地因为山城步道已经成为了重庆的文化特色之一过去居民出行的交通要道现在是串联起各文化经典的旅游名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重庆沿途风景最美的四条步道挑一条去细细走一遍吧~第三步道位于渝中区,长约3公里,沿线有山城巷、厚庐、法国仁爱堂旧址、第一水产水塔、抗建堂、市中山医院等历史文化遗迹,是重庆市山地建筑的袖珍博物馆。
路线:游览山城步道有两条路,呈Y字形状线路一:山城巷一一厚庐一一仁爱堂一一领事巷(暂不通)一一通远门;线路二:山城巷一一厚庐一一栈道一一第一水厂巷(暂不通)——菩提金刚塔一一抗建堂——中山医院。
特色1、老重庆的味道浓厚2、这条步道上还有不少美食半山崖线步道,全长20多公里,串联平顶山文化公园、虎头岩公园、佛图关公园、鹅岭公园、李子坝公园及30个文化资源点,沿线散布有摩崖石刻、摩崖佛龛等人文景点以及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工业遗址文化等人文资源,,是探访古渝之源、揽胜母城之巅的好去处。
线路:从渝中区到沙坪坝区,沿主城的半山崖线,形成了一条李子坝一一鹅岭-一佛图关一一虎头岩一一平顶山的公园连线,被称为半个山崖线步道。
特色1、纵览城中山水体验“人在景中”2、串联历史景点南滨路滨江步道位于南岸区,背依南山,长20多公里。
这条滨江路上不仅建有中国最大的滨江公园,还有法国水师兵营、美国水师兵营、卜内广洋行、慈云寺、千佛寺等历史文物建筑。
不时举办的美食节及国际马拉松比赛,让这里人气爆棚。
漫步滨江步道,不仅可以眺望渝中半岛,欣赏两江交汇的美景,还可感受南滨路的历史和艺术底蕴。
特色:浮雕石刻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
缙云山步道位于北碚区,有区行政中心北侧健身主梯道、城南大学科技园主梯道、城北缙泉路主梯道3个入口,3条步道相相连通形成约10公里长的M形环线。
重庆山城街巷空间规划方案
重庆山城街巷空间规划方案1. 引言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处处充满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街巷空间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更好地利用山城地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重庆山城街巷空间规划方案。
2. 目标与原则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优化重庆山城街巷空间的布局和功能,使之既能充分展示山城的独特魅力,又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制定具体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 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合理规划街巷空间的布局,以确保交通的便捷性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性;- 突出山城特色,弘扬地方文化,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保护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增加绿化面积,让居民享受到更清新的空气。
3. 方案内容3.1 街巷规划针对重庆的山地地貌特点,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划街巷空间:- 沿山势布局:根据山地地势,合理规划街巷的走向和坡度,减少土地平整成本,提高道路建设效率;- 多层次交通组织:将现有的道路网连接起来,打造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使行人、车辆和自行车可以自由便捷地通行;- 街巷归纳整合:将现有的零散、狭窄的小巷整合,统一设计并开发,增加通行性和人文景观。
3.2 街巷绿化为了提升山城的绿化覆盖率和空气品质,我们将实施以下措施:- 加大绿化投入:在街巷两侧增设绿化带,引进各种具有山地特色的植物,打造多样化的植被景观;- 推广立体绿化:利用立体花墙、屋顶绿化等方式,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提供休闲空间:在街巷中间或交叉口设置休息座椅、儿童游乐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3 街巷管理为了保护山城的环境和文化,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街巷的管理:- 强化环境监管: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减少街巷环境污染程度;- 增加文化设施:在街巷周边设置文化展览馆、历史遗迹等,展示山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建立社区组织:成立社区管理组织,负责对街巷进行巡查和维护,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的通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山城步道设
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4.08
•【字号】渝建〔2018〕158号
•【施行日期】2018.04.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的通知
渝建〔2018〕158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市民出行条件,不断转变出行方式,实现绿色、共享、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指导山城步道设计,提高步道建设水平,我委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附后),经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4月8日。
国土空间规划山城韵味:重庆市山城步道专项规划实践
国⼟空间规划⼭城韵味:重庆市⼭城步道专项规划实践引⾔近期,复旦⼤学空间规划研究中⼼、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杂志社联合举办题为《从“蓝图”到实践——新时期国⼟空间规划与治理创新升级》(点击标题,了解概况)的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国⼟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态发展的优秀案例,探讨国⼟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思路和⽅法。
本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来⾃全国7⼤区域、16家省市规划院的积极参与。
相关⽂章将在接下来的1个⽉内陆续发布,本⽂为该系列第10篇内容。
研讨活动参与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研究院⼀、规划背景重庆是著名的⼭⽔之城,⼭城步道作为城市慢⾏系统中最具特⾊的组成部分,⾃古以来就是市民⽣活、出⾏的重要空间载体,得到了古今⽂⼈墨客⾼度的⽂化认同,深受百姓喜爱。
近年来,第三步道、虎头岩步道等项⽬相继实施,得到了市民的⼴泛认同和游客的青睐,但仍存在⼀些问题。
从系统上来看:⼀是步道⽹络不健全,部分地区绕⾏严重,步⾏与轨道、公交站点的“最后500⽶”联系差;⼆是部分步道沿线体验感差,功能单⼀,缺少有活⼒的交往空间;三是与⾃然⼭⽔资源衔接不紧密;四是对步道内涵及历史⽂化资源挖掘不充分。
从步⾏环境来看,存在步⾏空间被侵占,步道不连续、缺少避暑设施、过街不⽅便、与轨道站衔接不畅等问题百姓反馈较多。
从管理机制来看,空间统筹不够、建设标准不⼀、管理运营多头低效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改善民⽣⼯作,提升城市品质的⼯作部署,《重庆市城市提升⾏动计划》提出打造⼭城步道特⾊品牌(包括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和⼭林步道三种类型),完善重庆特⾊慢⾏系统,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重庆市主城区⼭城步道专项规划》,⾸次从系统化、标准化、特⾊化的视⾓开展了相关⼯作,探索⼭地城市步⾏系统的构建⽅法。
⼆、规划构思和主要内容规划⽴⾜于解决群众⾝边的步⾏出⾏⽣活不便等问题,对现有绿道、健⾝登⼭步道、部分有条件的⼈⾏道等进⾏整合,串联⾃然⼈⽂资源及⼭城江城系列特⾊要素,将⼭城步道打造成为绿⾊出⾏便民道、⼭⽔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道、城市体验风景道,成为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便市民出⾏、丰富市民⽣活、彰显⼭⽔特⾊的重要空间载体,最终形成覆盖全域、蓝绿交织、全民共享的步⾏⽹络。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文本内容
3、2.0.1-4 规定。
表 2.0.1 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m)
—4—
—5—
—6—
—7—
—8—
—9—
2.0.2 设计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计算或统计调查年平均日交通量(ADT)作为道路规划控制交通量。 2、应选取预测年度第 30 个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DHV)。设计小时交通 量为选取快速路、主干路按 20 年预测,次干道按 15 年预测。 3、设计应收集设计小时期间内(早晚高峰)全部运行方式的交通量和方向分配(D)。
>1.0 不稳定运行,小意外导致严重堵车
注:V/C 是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基本通行能力是 D 级
服务等级的最大交通量。
2.0.5 道路设计服务水平选取应按下表选取
道路类型
表 2.0.5 城镇之间
设计服务水平选择表
地区分类和道路等级
组团之间
组团之间(重丘) 市区或郊区
快速路
车道宽度
3.0
3.25
3.5
4.0
4.5
5.0
5.5
(m)
1
0.75
0.88
1.00
1.11
1.20
1.26
1.29
(2)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 2
交叉口对路段车速及通行能力的影响修正系数 2 如下式: — 11 —
2
.,l 200m
0.0013l 0.73,l
200m
(2.0.7-2)
式中,l——交叉口间距,m; ——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前进方向交叉口控制方式而定,在信号交叉
0.98
0.98
0.97
0.98
步道系统及第3步道设计
《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及示范段设计》作为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之一,旨以 人性化城市 的 营造方法,持续指导渝中半岛山地步行交通的建设,并为山地城市步 行系统建设规范的形成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技术路线
倾听使用者的需求……
调查他们的意愿……
方式一: 问卷调查
2011 年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
重庆渝中半岛是重庆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是著名的 “山 城” 与 “文化之城” 。
面积 人口
—— 约 9.5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为 71.16 万人。
建筑总量 —— 建筑总量约为 2150 万 平方米,平均毛容积率 2.26
( 2008 年统计数据)
“PLPS”调研包括 : 选择 3 条典型步道及其沿线 18 个公共空间节点进行调研
公共生活 公共空间
目标: 步道 1 、 2 、 3 的 18 个 重点场所 人物: 每个调研点以两人为 一组进行定点调研,
日期: 在工作日 ( 星期二— 星期四 ) 和星期六各选天气良 好的一天,以确保调研结果 具有典型性。 时间: 8 : 00 — 22 : 00
公共空间调研 (PS):
公共空间调研包括对公共空间若
干特定方面的评估,内容因项目
而异,一般包括:
空间尺度
缺失的使用人群 特殊人群不被
公共空间尺度,
沿街立面质量 , 场所之间的连接,
“邀请”,他们的 活动常常被拒之在 街道之外。
违章穿越道路情况,
使用人群的性别年龄分布,
街道家具的位置和数量,
沿途行走的通畅性等。
建设适宜步行的“人性化”的山地城市
长江索道
建兴坡大梯道
皇冠大扶梯
国内首个指导山地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的技术导则在渝出台
国内首个指导山地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的技术导则在渝出台部分市民拿着导则参加“步行看重庆”活动。
市民展示获赠的导则。
市民仔细阅读导则。
9月22日,《重庆市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
这是国内首个结合山地城市特殊需求,指导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的地方行业技术指导文件,对推动低碳出行,改善市民健康生活所需的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导则》的出台,引起相关部门和市民的高度关注。
其中到底有哪些规定和城市未来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报选取部分市民关注度最高的内容为大家解读。
关注一《导则》出台有何意义?《导则》是在承接国家及重庆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在内容上与住建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进行了对接,结合重庆山地城市地理条件和出行特征,针对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的规划设计特征,根据重庆地方特色进行了细化和补充。
关注二《导则》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导则》适用范围为重庆市,主要用于指导各层次城乡规划及专项规划中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也可用于指导特定区域或线路的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的编制。
本《导则》结构上分为总则、基本规定、步行街巷、滨水步道、山体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6个部分,共29条;内容上分为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两个部分。
关注三未来城市步行区域如何划分?《导则》中规定,根据不同类型步行活动特征、背景环境和对设施的需求特点,分为生态休闲步行区和城市生活步行区域。
生态休闲步行区域包括基本生态控制区用地、山体江河、组团绿带和大型城市公园绿地等用地在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地区,主要承担休闲步行活动。
城市生活步行区域包括自然景观资源地区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域,主要汇集通勤和休闲两类步行活动。
关注四未来“山城步道”将分为三种类型山城步道根据所处的位置和承载的功能不同分为步行街巷、滨水步道和登山步道三种类型。
1.步行街巷针对的问题主要是传统文化消失、步行空间环境差、景观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街巷布局、整体环境要素、人性化设施、景观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指引。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滨江步道技术标准》的通知-渝建发〔2019〕13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滨江步道技术标准》的通知
正文:
----------------------------------------------------------------------------------------------------------------------------------------------------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滨江步道技术标准》的通知
渝建发〔2019〕13号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批准《滨江步道技术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323-2019,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4月25日
——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3月前言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出行条件,实现绿色、共享、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山城步道设计,提高步道建设水平,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定义、功能与分类、山城步道设计、附录。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修改意见及时函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路69号,邮编:400000,电话:),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张晓阳宋林俐王曼祝烨谢晓忠冉继承孙薇徐伟刘轩孙超蒋晓源杨君林涛饶友平寇立明本导则审查专家:杨斌吴国雄况平李淑庆余军目录1 总则 (1)2 术语与定义 (1)3 功能与分类 (1)山城步道功能 (1)山城步道组成 (2)山城步道分类 (2)4 山城步道设计 (2)一般规定 (2)选线设计 (3)步行通道设计 (3)步行节点设计 (4)接驳空间设计 (4)过街设施设计 (4)配套设施设计 (5)街道界面设计 (8)5 附录 ................................................................ - 9 -引用及参考标准目录 ............................................. - 9 -指标说明....................................................... - 9 -1总则为充分发挥重庆城市文脉及地理特色,指导重庆市山城步道设计,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系统设计和建设,其他区县可参照执行。
山城步道设计应符合国家与重庆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
2术语与定义山城步道结合山地城市地形条件设置的具有交通、文化、旅游和观光等功能的步行通道。
步道空间步道空间由步行通道、步行节点、接驳空间、过街设施等组成。
步行通道步道空间中承担步行功能的主体通道,是山城步道的主要部分。
步行节点步道空间中设置休憩、观景、运动等功能的设施场地。
接驳空间山城步道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的空间,包括与公交、轨道等站点相衔接的区域。
配套设施布置于步道空间的各种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标识设施及步道绿化等。
街道界面步行通道两侧具有围合作用的建构筑物等。
3功能与分类3.1山城步道功能3.1.1便捷通勤功能:山城步道与公共活动空间、公共交通设施相衔接,提供绿色出行便捷通道。
3.1.2休闲健身功能:山城步道串联城市绿色资源,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的场所和途径,倡导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3.1.3社会与文化功能:山城步道连接城市居民点、公共空间及文化节点等区域,促进市民人际交往,实现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
3.1.4旅游与经济功能:山城步道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城市功能区互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3.2山城步道组成3.2.1山城步道包括山城步道空间、配套设施及街道界面。
表山城步道组成3.3山城步道分类3.3.1山城步道分为通勤型山城步道和休闲型山城步道两类。
3.3.2通勤型山城步道:指串联城市各功能区,衔接公交、轨道等站点,供市民绿色、便捷出行为主要目的的山城步道。
3.3.3休闲型山城步道:指连接城市居住区、公园绿地、历史文化景点、城市自然资源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等为主要目的的山城步道。
4山城步道设计4.1一般规定安全性原则山城步道应与车行道分离或分隔,避免人车混行,保障行人安全。
步道设施应符合安全性要求。
便捷性原则山城步道应便捷地接驳居住、工作、服务、休闲各种城市功能;可采用机动化辅助设施,充分提高步道的通行效率和舒适性,逐步实现无障碍要求。
舒适性原则山城步道空间应符合功能要求,设施应满足使用要求,环境宜绿化与美化。
特色性原则山城步道应充分结合不同的现状资源与环境特征,突出地域特色,展现独特的景观风貌。
4.2选线设计山城步道应就近联系城市居民点、公共空间及公共交通站点,方便市民使用;尽可能连接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节点,体现地域特色。
山城步道选线应考虑不同类型步道特点:通勤型山城步道应最短距离直接联系居住区、商业中心及公共交通站点;休闲型山城步道应充分串联城市公园、自然山体、水体及历史文化节点等景观资源。
山城步道应与市政道路人行道形成完整步行系统。
山城步道应综合考虑环境现状,包括可依托老旧山城步道的长度,新建步道的可达性、建设条件等因素,进行步道选线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步道的适宜线路。
山城步道应充分利用城市开放空间及现有步道等作为选线的依托,应避开易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
4.3步行通道设计步行通道应结合沿线现状资源特点和场地现实情况,根据不同的步道类型来展开设计,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安全便捷、经济合理”原则。
步行通道空间应具有独特的场所文化、铺装形式和服务设施等,利于识别。
山城步道在满足坡度、宽度、净空等条件下,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山城步道设计梯道、坡道、通道时,应符合步行行为习惯和行为心理。
通勤型山城步道净宽宜不小于2m,休闲型山城步道净宽宜不小于3m。
山城步道纵坡应与现状自然地形相结合。
山城步道纵坡宜不大于8%,纵坡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
山城步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亦可设置双向坡,横坡宜为1%~2%,宜不大于4%。
横坡宜坡向绿化带,设置透水路面的人行道横坡应取低值。
山城步道铺装设计应满足稳定、坚固、防滑、安全、生态、经济的要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通勤型山城步道铺装材料宜采用硬质材料,休闲型山城步道铺装材料宜采用柔性材料。
4.4步行节点设计步行节点包括运动场地、观景平台、休憩点等。
步行节点应结合山城步道沿线观景视线布置。
步行节点应采取港湾式布局,以保证步行通道的畅通。
步行节点应保证足够的可视性、安全性。
4.5接驳空间设计山城步道附近设有公交、轨道等站点时,步道路线应直接延伸至该站点,且设置明显的引导标志。
在有条件的区域,山城步道应预留交通换乘和游客集散空间。
山城步道与公共交通站点的衔接应设置无障碍通道。
山城步道与道路人行道共线时,应强化步道标识标志。
4.6过街设施设计人行过街设施可分为平面过街设施和立体过街设施两类:平面过街设施分为无信号控制人行过街与信号控制人行过街两种形式;立体过街设施分为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两种形式。
人行过街设施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功能、等级、交叉口类型、行人过街流量、车流量、交通控制方式及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人行过街设施应优先设置为平面过街形式,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应按照相应规范执行。
立体过街设施应符合规划和城市景观需求,建筑形式宜与周围环境有机协调。
4.7配套设施设计基本要求1配套设施应进行统一设计后布置,形成完整统一、高度可识别的设施系统。
2配套设施的设计应以安全为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市民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3配套设施宜结合山城步道区位、现状及类型等综合条件设置。
服务设施1服务设施包括休憩健身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人性化服务设施等。
2休憩健身设施包括运动健身设施、休息座椅等,应结合步道节点及服务人群合理布置。
3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监控设施等。
(1)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护栏、阻车挡等。
(2)凡山城步道边缘有临空时均应设置阻挡或防护设施,当临空高度大于时,应设置高度不小于护栏。
(3)在山城步道与机动车道相衔接的区域应设置阻车挡。
(4)步道的隐蔽或转折区域应设置电子监控设备。
(5)有条件的区域应实施无障碍设计,梯步的起讫点均应设置提示盲道。
4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厕所、垃圾箱等。
公共厕所应结合休憩点及场地条件设置,应有明显指引标志。
垃圾箱设置间距宜为100-200m,垃圾箱应设置垃圾分类指示标志。
5人性化服务设施包括售卖点、直饮水设施、喷雾降温设施、遮阳避雨设施等。
售卖点及直饮水设施应结合休憩健身设施设置。
喷雾降温设施应结合步道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遮阳避雨设施应结合休憩和观景点进行设置。
6步道设施设置及相关设计应符合表、表、表的规定。
表步道服务设施设置●必须设置〇可以设置–不做要求表步道服务设施布局标准表步道服务设施用地标准市政设施1山城步道市政设施应包括照明设施、电力电信、给排水等设施。
2照明设施: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应合理选择灯杆位置、光源、灯具及照明方式,与周围环境亮度相协调,控制光污染,亮度不宜过高。
在山城步道入口和节点处照度可适当加强。
3电力电信设施:山城步道供电设施应就近连接城市供配电系统,满足山城步道内各类用点设施需求。
4给排水设施:山城步道给水设施应就近连接城市给水管网,满足山城步道内用水需求;雨污水的排放则就近接入城市雨污水管网。
标识设施1山城步道标识可分为空间指引标识、提示警示标识、地面标识三类。
标识设施应科学布局、统筹设置,为使用者提供空间指引、提示警示等服务。
2山城步道标识应根据步行环境区域特点进行统一设计后布置,样式应基本保持一致,形成网络系统,便于引导步行路线。
3山城步道标识牌宜结合本地自然、历史和文化特色,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进行设置,应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及其他标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山城步道标识内容要求清晰、简洁,兼顾对不同步道使用者的指引。
同一地点设置两种以上标识时,内容不应矛盾、重复,标牌可合并安装。
5山城步道标识分类设置要求详见表。
表山城步道标识分类设置要求一览表步道绿化设计1山城步道植物配置应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的原则。
2植物配置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如植物对光照、土壤等基本条件的要求,应结合周边环境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种植。
3山城步道植物设计应保护保留步道范围内的名木古树和生长良好的植物。
4植物配置应考虑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相互搭配,形成“乔、灌、草”的多层次组合方式,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但同时应避免侵占步行通道的通行空间。
5新栽植物宜以本地植物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局部节点空间和重点步道应考虑观赏性较强的植物。
6植物配置应合理配置有特色的植物种类,结合其他环境要素如座椅、矮墙等,形成视野开阔、动静分区、各具特色的步道景观。
7堡坎、挡墙、坡地、桥柱或部分建筑立面应结合环境特点,可采用攀援类植物形成良好的垂直绿化,保留青石挡墙生长的苔藓等植物。
4.8街道界面设计山城步道穿越城市街巷空间时,应合理利用步道空间的收放变化,对其进行针对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