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神女峰》教案1
神 女 峰教学设计(给评委版本)

《神女峰》教学设计
设计者:胡行林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多次朗读,能够品析诗歌的语言。
(重点)
2. 学生在品析诗歌语言的基础上,能够体悟诗歌的主旨。
(难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条件支持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板书课题:神女峰
(二)初读,明诗意。
这是一首关于什么题材的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神女峰》。
(三)品读,赏诗语。
1.核心问题:细品读,找词语,作品析
①预设:学生在第一节会抓住“挥舞”“收回”“捂住”等词语品析。
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捂住”。
板书:捂住
②预设:学生在第二节会抓住“留下”“眺望”“错过”等词语品析。
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错过”,并理解诗人对神女这种做法的价值取
向。
板书:错过
③预设:学生在第三节会抓住“金光菊”“女贞子”等意象,或者“煽
动”等动词品析。
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煽动”。
板书:煽动
(四)精读,悟诗情
1.分析体悟“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2.让学生按“与其……不如…….”的句式也给神女写两句话,表达自己
的观点。
板书:与其……不如……
(五)小结
(六)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致橡树》《双桅船》
(七)课堂总结
附板书:
神女峰
舒婷
捂住——忧伤
错过——遗憾与其……不如……
煽动——反叛。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神女峰》教学设计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6、课堂拓展阅读舒婷的另一首诗,感受诗人创作特点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的含义
参考答案:用“洪流”状写野花怒放之势。“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极富视觉的冲击力。其中“女贞子”本是植物名,在这里被巧妙地用来对应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女贞”;由它来“煽动新的背叛”,野花无拘无束地烂漫开放,形象地表现了这种背叛情感的恣意汹涌,使诗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历史纵深效果。从“扇动新的背叛”,诗的最后一章顺流而下,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精神宣告于世人:抖落社会和自身的因袭重担,走上妇女自由解放的历史道路。这是新爱情观的凯旋,具有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5、再次诵读,鉴赏品味
⑴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参考示例:用比喻手法把隐秘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形象可视的视觉形象,鲜明可感,勾勒出主人公长久伫立的形态以及陷入深深思索的内在心态。
⑵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 教案

《神女峰》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学习诗人善于在传统中翻出新意的构思立意和多种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理解诗人对“人的价值”的关怀。
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诗人善于在传统中翻出新意的构思立意和多种表现手法。
2.难点: 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理解诗人对“人的价值”的关怀。
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幻灯片呈现神女峰的图片:在长江巫峡北岸高踞一座状如少女、风姿绰约的山峰,人们称之为“神女峰”。
一直以来无数游人不远万里前来观看,不仅因为其美妙的身姿,还因为关于神女峰那些动人的传说。
同学们是否听过关于神女峰的故事呢?学生发言。
【明确】神女峰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立志永远忠贞于他。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一度被襄王苦苦追求,但最终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
神女峰成了爱情贞洁观念的一种象征,千百年来为人们争相传颂。
女诗人舒婷在游览神女峰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神女峰》,面对神女峰,舒婷会有怎样的思考呢?(二) 初读诗歌,定基调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重音,初步体会全诗感情基调。
2.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范读。
3.播放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提问】初步读完诗歌之后,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整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是说读完之后你最直接的感受是怎样的?【设想】学生应该能感觉出诗歌的基调整体是低沉的,感伤的,并不是欢愉的,但同时也是朦胧的,模糊的。
(三) 重读诗歌,探原因【小组讨论,质疑探究】初步读完诗歌之后,同学感觉心情是沉重的、感伤的。
分三个小组,分别就诗歌的三小节讨论:1.作者在游览神女峰时究竟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而感伤?2.你从哪里读出了伤感?请从诗歌中找出相关语句或意象,说说你的理解。
【素材】神女峰教案

《神女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能主动地去读诗、品诗。
2、让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其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引导学生朗读及感悟诗。
难点: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音频材料、写一首示例诗。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书籍或依托导学案认识作者,预习诗歌。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课前欣赏的MV歌曲导入,不断激发学生对神女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引入课题。
(二)听一听1、听听神女的爱情故事2、听听学生对爱情的理解,继而过渡到让学生积极探求舒婷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三)读一读1、一读和二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划分好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三读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整体感知诗歌韵味。
并试着揣摩诗人的心意,看看她对传统妇道有怎样的反思。
(四)品一品(此处为合作探究部分,也是重点部分。
)该环节以小组讨论为基本形式,通过“整首诗歌哪些诗句最打动你,你有什么感触?”这个问题,老师抛砖引玉,学生得到启发,合作探讨出意见,并畅所欲言。
老师作为学生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讨的进度和深度,并有意识的提高其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直到学生在这过程中基本领会这首诗歌的内涵,以及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五)悟一悟通过寻找全诗的主旨句的方式,小结这首诗的真正内涵,即呼吁女性抖落封建节烈枷锁,自由解放,大胆追求俗世的幸福。
(六)写一写展示现代社会中人格自由独立的几位女性,她们充分的证明爱情、从一而终、一世孤苦并不应该是女性生活的全部。
女性本可以抖落社会和自身的因袭重担,走上自己现实的美好人生路。
为将全诗的情感和主旨推向,让学生写一写鼓励神女的话,让她大胆放下虚名,追求尘世的幸福。
最后学生做展示,师做分享。
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神女峰》教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神女峰》教案《神女峰》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引导学生朗读及感悟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设计理念1、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生成。
2、教学内容的生成者由师生双方共同担当3、质疑探究中的放与收教学过程一、导语请问在座的各位同学去过长江三峡吗,神女峰高距长江巫峡北岸,一片巨石突兀于清风云霞之中,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许多的神话传说。
其中有一个最为著名,把神女峰叫做“望夫石” 一位女子的丈夫因故远行,女子便每天爬上高高的山峰极目远眺,思念丈夫,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久而久之,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命名为神女峰,又称为望夫石。
多么美丽又忧伤的故事,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洒同情之泪。
而中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也坐着游船慕名前往游览参观时,她呈现给我们的又是一座怎样的神女峰呢,二、学生感受性诵读初读《神女峰》你感受最深的是主题,还是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还是复杂的情感,特别的结构, 请你按照你自己确定的学习主题,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三、学生自主研读欣赏生: 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意象。
诗人借千古传颂的神女峰表达了自己对封建节烈观,男权意识的批判。
对于一个围绕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
生: 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语言。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细微传情的动作描写,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
3[1]5《神女峰》教案1.doc
![3[1]5《神女峰》教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d307152289eb172dec63b716.png)
3.5《神女峰》教案2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引导学生圳读及感悟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一、导语(幻灯:课题,投影〃神女峰〃图片)请问在座的各位同学去过长江三峡吗?(生:没有)没去过也不要紧,老师找了几张三峡的照片让大家-•饱眼福。
(展示三峡图片)大家知道这座山峰叫什么峰?(生神女峰)为什么叫神女峰?(生2:形状像一个女了的形彖),神女峰高距长江巫峡北岸,一片巨石突兀于清风云霞Z屮,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许多的神话传说。
其屮有一个最为著名,把神女峰叫做“望夫石〃,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的传说?生5 —位女子的丈夫因故远行,女子便每天爬上高高的山峰极忖远眺,思念丈夫,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久而久之,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 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命名为神女峰,又称为望夫石。
多么美丽又忧伤的故事,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洒同情之泪。
而屮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也坐着游船慕名前往游览参观时,她呈现给我们的乂是一座怎样的神女峰呢?(设计理念:我认为,诗歌教学的关键在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激情去感悟诗。
因此,导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努力使它既切合教学内容,乂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能让学生带着儿分新奇、儿分兴奋、儿分自豪很快地进入状态。
)。
二、学生感受性诵读好,下面请大家自由放声进行感受性诵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阅读初体验。
师:你觉得这是一篇怎样的诗?你感受如何就如何说,不必拘束?把自己最本真的感受说岀来。
生5:这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诗。
生6:是一首很伤感,朦胧的诗。
师:同学们的感受特别皱锐,表述也特别直门。
《神女峰》教案

《神女峰》教案《神女峰》教案《神女峰》教案舒婷的《神女峰》首先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性灵和应有的情感,这是对传统的妇女地位及爱情观念“新的背叛”。
是诗人继《致橡树》之后对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新爱情观的向往与呼唤。
问题探究一、怎样理解诗中的神女意象?关于巫山神女的神话有多种版本,战国时代楚国的宋玉有《高唐》《神女》诸赋,曾写到楚王与神女的缠绵,当然是为了迎合权力;在民间则有神女为爱情坚贞守节的说法,居然化身为一块望夫石。
精巧的神女峰是爱情价值的具象形式。
这样一个凄恻缠绵的爱情神话母题,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掬同情之泪。
在诗人眼里,神女不是神,她不相信神女的爱心会变成石头。
神女仍是众姐妹中的一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
因而,在诗人潜意识里,一种背叛的洪流已在涌动,沿袭千年的伦理观终于动摇、崩塌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的人性终于得以熠熠闪现和复归。
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
二、如何理解和评价“新的背叛”?诗人要勇敢地打破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经典标本的神话,关于背叛的言说意蕴却又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的锁链。
因为这是在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所以,为诗人所说的“背叛”就显得惊心动魄,视为“新的背叛”。
《神女峰》从中国妇女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处境的感受、思考出发,延伸和深入了作者“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的总主题。
三、如何理解“为眺望远天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的深意?“神女”获得的受赞美、受欣赏的地位和品格,其实是长期的封建社会和至今仍有影响力的封建意识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和禁锢,属于一种传统的妇女价值观。
神女被当做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杳鹤”,必须失去她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作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神女峰》

《神女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质疑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学会鉴赏诗歌,体会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幻灯:课题,投影“神女峰”图片)各位同学去过长江三峡吗?有哪位同学知道相关的传说?教师准备关于三峡的图片。
二、学生自主研读欣赏一读:感受性诵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阅读初体验。
(小声自读)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读诗初体验。
二读:方向性阅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确定学习的主题。
分享一下你对此诗的初步研读成果?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对个别生进行场下指导。
三、质疑探究三读:赏析性阅读,请大家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互助小组,交流探讨疑惑,个别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备用问题:1.“美丽的梦”是什么梦,美丽为何会有忧伤?神女的梦是普通女性愿意做的吗?明确: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二,化作石头人忠于爱情的是人们千百年来的的美好愿望。
梦是别人强加的。
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要求和改造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并且打造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2.怎样理解“新的背叛,怎样理解“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句话的含义?明确: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多么荒谬。
3.诗中哪些语句表现诗人对“神女峰”的定位,反映出怎样的爱情观?明确: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神女峰教案-教学设计

《神女峰》教学建议
这首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现代朦胧诗,在传统中翻出新意,体会本诗蕴涵的事理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预习准备。
分组朗读,由学生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推举代表再次朗诵。
二、深入理解。
1.诵读全诗,体会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出现在第一节中,当众人向神女峰挥舞手帕时,抒情主人公却“突然收回”手;当人们四散离去时,她却伫立船尾沉思。
这些出乎意料的行动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外化。
这些行为代表了诗人对巫山神女超出常人的思考。
历史上巫山神女是中国古代忠贞妇女的化身,赢得了历代文人的赞颂与传唱,但诗人却对神女投去同情、伤感、惋惜的目光,面对神女,她心潮起伏。
2.细读全诗,作旁批点评。
(1)学生挑选自己印象深刻的精彩诗句,对其深刻内涵、表达效果进行简单评价。
(2)对于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做记号,进行思考,然后在全班提出讨论,大家共同解决。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
这是一些可能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这是诗人对巫山神女发出的深情询问,人不可能心如死灰、心如顽石,诗人赋予神女以常人脆弱的真实的情感。
“遥望远天的杳鹤”是神女对杳不可及的爱情的固守,这种固守可以理解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指错过世间真挚的爱情。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诗人号召中国妇女摆脱千年的历史重压,抛却虚浮的贞节牌坊,在真情的寻觅中活出自我,这是诗人赋予神女的新时代的叛逆精神。
小说《神女峰》教案:体验文学情感与思想的碰撞

小说《神女峰》是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写的一部文学作品。
该小说以电影艺术家秦小岚的视角来展现了当时的文艺圈和上海滩黑帮的生活。
小说中的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凡的文学体验,使人们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海文艺圈中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描绘。
秦小岚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她不仅在工作上要求高,同时也依靠她独立坚强的性格摆脱了传统意义上被视为女性弱点的软弱和依赖。
然而,她的性格却让她陷入了“三角”之中。
尽管她极力想要摆脱这种困境,但无论她采取什么行动,最终都无法逃脱心灵上的痛苦。
小说中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上海滩黑帮的人物形象。
从小说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上海滩黑帮的人们是一个具有极强生存能力的群体,他们染指了一切,甚至不惜杀人利己。
他们拥有着巨大的财富,许多人们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从事着各种危险的活动。
这些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又深入了解了当时上海滩黑帮的黑暗一面,而作者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本身也是为读者提供感性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引导。
此外,小说中还呈现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比如,在小说中的人物中,具有典型的青年文艺群体,他们追求着艺术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独立性。
但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地位和艺术方向,如何承受异性千丝万缕的纠葛和自身文化体验与社会习惯之间的冲突,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让我们感觉到,在人生道路上,个体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摩擦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体验又常常是在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和继续前行的同时,在心灵上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在小说《神女峰》中,作者张爱玲以独到的视角和人物原创展现了文艺圈和上海滩黑帮人物形象,展现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群体事件和个体问题,是其中情感和思想的碰撞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体验文学的不同层次。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仅仅是感性体验和思考小说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操作,而且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思考,乃至于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5《神女峰》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5《神女峰》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及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思考人的命运。
教学重点:总结豪猪的特点,体会风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由豪猪的濒临灭绝思考人生。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联想法。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豪猪的图片,推荐读《e世纪十万个为什么》中关于豪猪的说明。
二、简介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作家。
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
三、自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次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豪猪的特点:待人接物的方式、战术、无病呻吟等。
四、品读教师提示:文中哪些地方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读、说(提供参考)1、“它的潇洒悠闲,……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2、“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3、“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吃,可谓从容镇定。
五、课堂讨论:问题1:课文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牌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
问题2:作者写本文仅仅是让我们喜欢豪猪这种动物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高中语文 神女峰教案 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1)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神女峰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派”,明白得诗中“神女”“杳鹤”等意象的意蕴;二、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进程:一、导入:神女峰又叫望夫石,传奇一名女子的丈夫外出,连年未归,女子便天天到山崖上去眺望,天长日久便化为了石柱。
后来,通过民间流传,神女便成了不嫁二夫、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偶像。
神女峰,位于长江巫峡的北岸,人们坐船顺流而下,便能看见云雾缭绕里,一名女子静立山中,假设颦假设喜,十分动人。
二、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生,原名龚佩瑜、龚婷婷,福建厦门人。
是中国今世朦胧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于温柔中透着顽强,彷徨中含着执着,朦胧中显着清新,透射出女性心灵特有的细腻、灵敏、坚韧的特质。
“朦胧诗派”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显现的诗歌流派。
因他们的诗歌都采纳新奇的意象,具有丰硕的象征意义,诗意内涵丰硕,很多人不能明白得,称之为“朦胧诗”。
他们的诗歌以描述诗人内心的主观感受为主,准确表达了那一代年轻人的心灵感受和那时中国的现实状况。
在诗歌形式上,他们都主张用新奇的意象和新鲜的词语打破旧有的诗歌语言,制造出清新、真挚的诗歌风格。
三、整体感知初读感知:都说好诗是读出来的,第一自由朗诵,“这是一首写的诗”。
四、深切明白得一、你如何明白得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如何明白得“可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3、如何明白得“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五、拓展阅读《致橡树》舒婷我若是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夸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路。
神女峰2---1页教案

《神女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朦胧诗派”,理解诗中“神女”“杳鹤”等意象的意蕴;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学生自主讨论理解诗中“神女”等意象的意蕴,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出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掌握阅读朦胧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朗诵配乐,音乐视频。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峡美景。
(PPT图片展示,最后一幅为神女峰)这是什么峰?神女峰,神女峰又叫望夫石,传说一位女子的丈夫外出,多年未归,女子便每天到山崖上去眺望,天长日久便化为了石柱。
后来,经过民间流传,神女便成为了不嫁二夫、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偶像。
二、品读——整体感知(一)初读感知:都说好诗是读出来的,首先自由朗读,思考“这是一首的诗”(二)朗读指导:老师讲解朗读注意事项“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注意语气和节奏感)(三)配乐朗诵:现在,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坐着小船,顺流而行,远远地望见了还在那儿守候的神女。
带着这样的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感知课文。
三、品味——读懂诗意(一)背景介绍神女峰,位于长江巫峡的北岸,人们坐船顺流而下,便能看见云雾缭绕里,一位女子静立山中,若颦若喜,十分动人。
通过刚才反复地朗读这首《神女峰》,同学们读懂这首诗到底在讲什么没有?似乎懂了,但又没全懂,朦朦胧胧的,这就是大多数人读这类诗的第一感觉。
接下来,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这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朦胧诗派”。
时间:1980年开始(文革1976年结束)代表:舒婷(《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北岛、顾城、江河、杨炼。
诗派特点:情感表达上,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艺术手法上,大量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
精神内涵三层面:一是批判黑暗的社会,渴望光明;二是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对“人”本身价值的特别关注。
《神女峰》教案设计

《神女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理解神女峰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女性的命运。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复杂的情感,如赞美、质疑、批判等。
(2)让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传统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分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神女峰的图片或讲述相关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神女峰的初步印象和了解。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作者舒婷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讲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期望。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神女峰”“金光菊”“女贞子”等,探讨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2)解读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和精准。
(3)分析诗歌的结构,如开头的引入、中间的描写和结尾的升华。
5、情感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对神女峰的复杂情感,包括赞美、同情、质疑等。
(2)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对这种情感的看法。
6、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探讨女性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平等和自由。
7、拓展延伸(1)让学生比较《神女峰》与其他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分析其异同。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关于女性主题的短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神女峰》教案2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引导学生朗读及感悟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一、导语(幻灯:课题,投影“神女峰”图片)请问在座的各位同学去过长江三峡吗?(生:没有)没去过也不要紧,老师找了几张三峡的照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展示三峡图片)大家知道这座山峰叫什么峰?(生1:神女峰)为什么叫神女峰?(生2:形状像一个女子的形象),神女峰高距长江巫峡北岸,一片巨石突兀于清风云霞之中,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许多的神话传说。
其中有一个最为著名,把神女峰叫做“望夫石”,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的传说?生3:一位女子的丈夫因故远行,女子便每天爬上高高的山峰极目远眺,思念丈夫,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久而久之,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命名为神女峰,又称为望夫石。
多么美丽又忧伤的故事,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洒同情之泪。
而中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也坐着游船慕名前往游览参观时,她呈现给我们的又是一座怎样的神女峰呢?(设计理念:我认为,诗歌教学的关键在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激情去感悟诗。
因此,导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努力使它既切合教学内容,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能让学生带着几分新奇、几分兴奋、几分自豪很快地进入状态。
)。
二、学生感受性诵读好,下面请大家自由放声进行感受性诵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阅读初体验。
师:你觉得这是一篇怎样的诗?你感受如何就如何说,不必拘束?把自己最本真的感受说出来。
生5:这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诗。
生6:是一首很伤感,朦胧的诗。
……师:同学们的感受特别敏锐,表述也特别直白。
看来大家对这首诗歌的第一次感受性诵读还是有所领悟的,但感受不仅要说得出来,更要读得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此诗,边读边思考:对于这首《神女峰》来说,你最想深入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是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还是复杂的情感,特别的结构?师:好,下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请你按照你自己确定的学习主题,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生配乐朗读)三、学生自主研读欣赏师:好,看大家在静静的研读,细细的思考,想必你对于自己的学习主题已经有了一个较深的思考,哪位同学愿意毛遂自荐,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对此诗的初步研读成果?生7: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意象。
诗人借千古传颂的神女峰表达了自己对封建节烈观,男权意识的批判。
对于一个围绕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
生8: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语言。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细微传情的动作描写,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
这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的推进,生动反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生9: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情感。
传统文化中,神女峰历来被认为是对爱情忠贞的象征。
诗人舒婷对此都推出了不同的见解,她认为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风干的虚幻祭品,表现对出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批判。
生10: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结构。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三个简单的观念排列极大增强了诗歌形式上的美,读起来简单明亮,循环往复,又有音韵上的美。
四、质疑探究师总结:刚刚这四位同学从语言、情感、意象、结构四个方面谈了他们的自主研读收获,虽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却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思考的闪光。
各位同学在研读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要解决这些疑问,单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下面就请大家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互助小组,交流探讨你们各自的疑问,小组内容易解决的马上解决,不易解决的提出作为本组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小组交流探讨,将本组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由教师实物投影出来。
)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八个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八个问题,其中有三个小组的问题都是“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美丽的忧伤”,这样就只剩下六个问题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教师实物投影出学生问题)问题:1.“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美丽的忧伤”?2.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意象?关于“神女”有那些传说故事?3.舒婷对“神女峰”的评价,态度怎样?从那些诗句中可以证明?4.诗人对“神女峰”的定位,反映出怎样的爱情观?舒婷还在其他的那些诗作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爱情观?5.怎样理解“新的背叛”?6.怎样理解“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句话的含义?师归类;在这六个问题中品位语言的有1、3、5、6,探究意象的有2,领悟情感的问题有4。
请每个小组在这些问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本组提供的为首选讨论题。
待会请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陈述你们的观点。
现在开始讨论。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陈述观点)生11: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是“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美丽的忧伤”?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二,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的人们的美好愿望。
师:那这个梦是神女本身自己产生的?还是别人强加在她身上的?生12:别人强加的。
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要求和改造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并且打造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师:你了解传统女性都受些哪些陈腐思想约束吗?生13:1、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在整个封建社会,贞洁崇拜表现为:女性从小被限制在家庭范围内,不得擅自接触男性和发生恋爱,从父母之命而嫁,从一而终。
夫死则守节不嫁,如遇强暴则以死殉之。
《烈女传》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3、贞洁牌坊:就算是指腹为婚,从为谋面过的未婚夫死掉了,社会的压力,道德的礼仪也会逼迫你守节终身,最后皇上会因为你的忠贞,给你赐一座贞洁牌坊。
师:同学们,女同胞们,多么可悲,多么可叹,你愿意要这样“贞洁”的名号吗?你愿意空抱着一座冰冰的贞洁牌坊走至终死吗?(生:不愿意)师:同学们不愿意,舒婷同样不愿意,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舒婷后来的一篇散文《女祠的阴影》中阐明的《神女峰》的核心思想:(幻灯投影,学生齐读)(幻灯:去年在安徽歙州牌坊群,参观全国惟一的的女性祠堂。
里面供奉的无非是贞女节妇;是《烈女传》的注释与续篇吧……从”五四”反封建至今,八十年过去了。
我们对女性的奉献.牺牲.大义大仁大勇精神除了赞美褒扬之外,是否常常记住还要替她们惋惜.愤怒,并且援助鼓励她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发扬一下男性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奉献牺牲精神?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在我的事业与女人职责中,我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与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舒婷<<女祠的阴影>>)师:的确,正如舒婷所说,“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与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这下你能更深刻地理解“美丽的梦”背后的深意了吧?还有哪组的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生14: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意象”?在我们查找到的资料、传说、文学作品中关于神女有着样的记载;①“赤帝女瑶姬,未行而辛,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
”──《巫山县志》②神女峰高距长江巫峡北岸,一片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形状宛如一位少女。
每当云烟缭绕,那人形石柱像是披纱带巾,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眺望远方,它每天先近朝霞,后送晚霞,又名望霞峰。
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1.宋玉在《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
2.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3.神女峰又名望夫石的传说师:那作者用“神女峰”这个意象来抒发反封建礼教的呐喊有何深意?生15:神话传说作为一个民族集体性口头创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深沉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考察传说中的意象犹如解剖文化母题,更能揭示根本的内涵。
无论是神女峰还是望夫石都只能说是贞洁牌坊的变体形式,它们是典型的男权神话,具有相当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所以,舒婷选择神女峰作为诗歌的主体意象是别具深意的。
师:就象恩格斯所说,这种性质到现在还在保存着,它所形成的女性的贞操观念,使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认同,履行。
更残酷的是,即使丈夫死去,依然要死守礼教,遵守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妇道,使生命与青春之花在毫无意义的施工中日渐枯萎。
正像一个外国电影的名字──《我嫁给了一个影子》师:你知道这里采用怎样的构思方法吗?生16:这里用逆向思维进行构思,避免人云亦云,塑造出了鲜明的艺术形象。
生17: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是“舒婷对神女峰的评价,态度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证明?”在“为眺望/ 远天的杳鹤而错过/ 无数次春江月明”一句中有两个较为独特的意象:“杳鹤”与“春江月明”。
“杳鹤”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杳”即是远,像天边的远鹤永远无法触及。
“春江月明”指身边的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虽平凡但却真实,触手可及。
这两个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形象更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
师: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生17:神女获得的赞美与称颂,其实是长期封建意识在她身上的禁锢。
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的杳鹤”,就必须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人作为一个真实人、普通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生18:在“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 的洪流正煽动/ 新的背叛”一句中用两个植物名来形容洪流,“菊花”的特点是开得肆意灿烂,无拘无束,充满阳光的气息。
“女贞子”本是植物名,这是被巧妙用来对应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女贞,他们卷起的洪流极富视觉冲击力,形象地表现这种背叛情感的恣意汹涌,舒婷并没有单调枯燥地直接高喊反封建礼教的口号,而通过这两个意象来宣讲自己追求解放的心理,使诗歌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历史纵深效果。
师:那为何要背叛?背叛什么?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怎样?生18:这首诗歌写于1981年,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人们还不太勇于去追求个独立的幸福。
所以,诗人所说的背叛就更显得惊心动魄,颠覆传统。
诗人要背叛的不仅是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的经典神话,要背叛的也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