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法1
实际利率法运用与摊余成本计量解析
实际利率法运⽤与摊余成本计量解析⽬录⼀、相关概念 (1)(⼀)实际利率法 (1)(⼆)摊余成本 (1)(三)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 (2)⼆、采⽤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对有关资产(或负债)后续计量的⼀般步骤 (2)三、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计量⽰例 (3)(⼀)⾦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3)(⼆)⾦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8)(三)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 (9)(四)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业务 (12)(五)融资租赁业务 (14)实际利率法运⽤与摊余成本计量前⾔:本⽰例旨在为采⽤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因2006年2⽉15⽇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和计量》明确了“⾦融资产或⾦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法”的概念以及相关⾦融资产或⾦融负债的会计处理,故本⽰例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或⾦融负债会计处理案例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相关内容,扩展到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会计处理。
⼀、相关概念(⼀)实际利率法根据2006年2⽉15⽇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融资产或⾦融负债(含⼀组⾦融资产或⾦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或利息费⽤的⽅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融资产或⾦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流量,折现为该⾦融资产或⾦融负债当前账⾯价值所使⽤的利率。
(即:某项⾦融资产或⾦融负债的未来现⾦流量现值等于当前账⾯价值的折现率。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融资产或⾦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损失。
(⼆)摊余成本⾦融资产或⾦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融资产或⾦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2、加上或减去采⽤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额与到期⽇⾦额之间的差额进⾏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的减值损失(仅适⽤于⾦融资产)。
银行存款利率的计算方法
银行存款利率的计算方法银行存款利率是指用户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承诺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和比例向用户支付利息的利率。
换言之,银行存款利率就是银行根据一定周期内存款数额而给予用户的利息。
计算银行存款利率有很多方法,具体如下:一、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又称等额本息法或常规折现法,它是目前为止计算银行存款利率最常用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计算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用户存入的本金和利息共同折现回本金本额的折现率,即为该时期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公式为:R=Pn-P0/P0 ×100%,其中,R表示实际利率,Pn表示折现后的本金,P0表示本金本额。
二、年化收益率法年化收益率法又称加权折现法,它是根据银行存款在一定时间内的本金和利息的折现值,按照一定的加权比例计算出的一种年化利率。
年化收益率法的计算公式为:R=(1+K1)*(1+K2)*...*(1+Kn)^(1/T)-1,其中,R表示年化收益率,K1、K2、…、Kn分别表示每一期的折现率, T表示总的存款期数。
三、月利率法月利率法也叫月进位利率法,它是把存款期限按照月计算,然后按照每月进位计算月利率,最后根据月利率计算出总的存款利率。
月利率法的计算公式为:R=1+r1+r2+……+rn,其中,R表示总的存款利率, r1、r2、……、rn分别表示每月的月利率。
四、单利率法单利率法又称简单利率法,是根据存款的时间段和利息的金额,计算出存款的总利率。
单利率法的计算公式为:R=I/P×100%,其中,R表示总的存款利率,I表示存款期间收取的利息总额, P表示存款期间存入的本金总额。
以上就是计算银行存款利率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此外,银行对不同类型的存款产品,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其存款利率,因此,在计算银行存款利率时,一定要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查询银行的实时存款利率。
实际利率法名词解释
实际利率法名词解释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它反映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了折现因素的影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有利于长期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与决策。
实际利率法详细解释如下:
首先,实际利率法是通过将未来现金流折现到当前价值的方式来计算投资收益的。
这个折现率就是实际利率,它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未来的钱比现在的钱更有价值。
其次,实际利率法适用于那些未来现金流不稳定的投资,如长期债券投资。
在长期投资中,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使用实际利率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投资的真实价值。
此外,实际利率法还可以用于计算债券的摊销溢价或折价。
当债券的购买价格与面值不一致时,实际利率法可以帮助确定每期的利息费用。
具体来说,如果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面值,则产生摊销溢价;如果债券的购买价格高于面值,则产生摊销折价。
总之,实际利率法是一种科学、合理和实用的投资收益计算方法,它通过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投资的真正价值。
同时,实际利率法还可以用于计算债券的摊销溢价或折价,从而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其投资组合。
例谈实际利率法的运用
例谈实际利率法的运用根据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不仅第2号会计准则,2006年其他多项会计准则,包括收入、借款费用、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准则等,均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利率法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并要求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
实际利率法是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只有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认真领会实际利率法的内涵,掌握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以及摊余成本的内在逻辑,对于准确把握整个会计准则体系至关重要。
一、实际利率法相关概念(一)实际利率法概念的提出1.债券发行价格问题实际利率法与名义利率法相对应,它是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例如,债券的价值是其未来利息收入和本金的折现值,市场利率是决定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
企业发行债券时,可能市场利率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使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或者低于市场利率,从而导致债券溢价或者折价发行的情况出现,即债券的实际价值与票面价值不相等。
当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为了补偿改造人损失,要采用溢价发行方式。
反之,则采用折价发行方式。
2.投资成本问题在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的方式下,债券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价款,与票面价值不等。
相应地,投资收益的计量应当改按投资成本为依据,而与票面价值无关。
3.利息计量问题在溢价或者折价发行债券的情况下,溢价是对发行人利息损失的补偿,折价是对投资人利息收益不足的补偿。
对投资收益或者利息支出的补偿自然使得债券实际投资收益或者利息支出不会等于票面利率。
此时就应当选择一个能够真实反映投资收益或利息支出的利率。
(二)实际利率根据第22号会计准则,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实际利率法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实际利率法
知识点:实际利率法
1、实际利率的计算原理: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
实际利率应是使未来将收到的本金和利息的现值等于初始确认金额的折现率。
(P/A,r,n)是年金现值系数,(P/F,r,n)是复利现值系数,r是利率,n是期数。
年金现值系数,是用于将每年等额收到的年金进行折现用的系数。
这里就是将每年等额的利息进行折现的系数。
复利现值系数,是将未来某年收到的金额折算到现在这个时点的金额用的系数。
这里就是将债券的本金即面值进行折现的系数。
未来将收到的本金和利息的现值=A×(P/A,r,n)+F×(P/F,r,n)。
这里的A就是利息,F就是本金。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来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让它与现在的购买价款划上等号,即:
购买价款=A×(P/A,r,n)+F×(P/F,r,n)。
含义就是:实际利率是使得未来收到的本金和利息等于初始确认金额的折现率。
左右两边数据都是已知的,这里我们根据等式就可以求出r的值,也就是我们需要计算的实际利率。
2、实际利率计算的方法:插值法。
插值法的原理就是比例等式,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函数。
设y=f(x),已知当x=a时,y=A;x=b时,y=B.求当X=?时,f(x)=F。
在这里求X是多少,就是用插值法。
即:
通过:(a-b)/(A-B)=(a-X)/(A-F)。
解得:X=a-(a-b)/(A-B)×(A-F)。
实际利率计算法
实际利率计算法实际利率计算法是指在计算投资收益或借贷成本时,考虑到通货膨胀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一种方法。
实际利率计算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投资或借贷的真实成本和收益,因此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际利率计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际利率计算法的原理实际利率计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未来的货币价值考虑到现在的价值,即将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时间价值纳入考虑范围。
实际利率计算法通过计算未来货币的现值,来确定投资或借贷的成本和收益。
实际利率计算法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现值(Present Value)和未来值(Future Value)。
现值是指现在拥有的货币在未来某一时间点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即现在的货币价值。
未来值是指未来某一时间点拥有的货币在现在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即未来的货币价值。
实际利率计算法中,现值和未来值之间的转换是通过折现率(Discount Rate)来实现的。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的货币价值折算成现在的货币价值的比率。
在投资或借贷决策中,折现率可以看作是投资者或借款者的机会成本,即放弃其他投资或借款机会所对应的收益。
二、实际利率计算法的应用实际利率计算法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实际利率计算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投资项目的真实收益。
通过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时间价值,投资者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投资项目的内在价值和潜在风险。
2.借贷决策:在借贷决策中,实际利率计算法可以帮助借款者更准确地评估借款的成本和风险。
通过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时间价值,借款者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借款的实际成本和潜在收益。
3.养老金规划:在养老金规划中,实际利率计算法可以帮助个人或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养老金的储备需求和投资收益。
通过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时间价值,个人或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养老金的内在价值和潜在风险。
4.房地产投资:在房地产投资中,实际利率计算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房地产项目的真实价值和潜在风险。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
一、实际利率法
1.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2.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3.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4.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或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二、摊余成本
1.摊余成本实际上就是每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按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计入应收利息
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入投资收益
当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额=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期初摊余成本+当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额-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实际利率法应用总结
实际利率法应用总结杨家亲2008.3企业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目的主要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本文将对实际利率法的含义及其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阐述,以便相关人员正确学习理解并运用实际利率法进行相关问题的会计处理,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实际利率法的概念与要求就理论而言,实际利率法是与直线法相对应的一种利息计算方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发行价格与其本身的账面价格(名义价格、票面价格)不同所导致的利息调整额的摊销。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运用实际利率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比直线法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实际利率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实际利率,只有明确了实际利率,才能据以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进而再与当期的应计利息比较确定当期利息调整额的摊销额,最后确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企业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对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也应当予以考虑。
如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则应当采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实际利率法公式
实际利率法公式
实际利率法公式:
实际利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或,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00%。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当物价稳定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是一致的。
但是,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经济代理人需要对这两种利率加以区别。
在利率由行政当局确定的国家,政策制订者可以调整名义利率,设法使实际利率保持正数,这样可以对储蓄起到鼓励作用,可以增加金融媒介作用,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统一。
实际利率法计算公式
实际利率法计算公式
一、实际利率法基本概念。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二、实际利率法下的相关计算公式。
1. 债券利息计算。
- 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
- 每期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每期应付利息(或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 期末债券摊余成本 = 期初债券摊余成本+本期利息费用 - 本期应付利息(或应收利息)
- 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 每期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由于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单独计算每期的应付利息(或应收利息),而是将各期利息计入债券的账面价值。
- 期末债券摊余成本 = 期初债券摊余成本+本期利息费用。
2. 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承租人角度)
- 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 = 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
- 期初应付本金余额 = 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 - 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
- 期末应付本金余额 = 期初应付本金余额 -(本期支付的租金 - 本期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额)
3.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销售方角度)
- 每期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摊额 = 期初长期应收款本金余额×实际利率。
- 期初长期应收款本金余额 = 期初长期应收款余额 - 期初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
- 期末长期应收款本金余额 = 期初长期应收款本金余额 -(本期收到的款项 - 本期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摊额)。
实际利率法最通俗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最通俗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专业决策分析方法,它以计算可比较实际和价值利率的形式避免了有关税收和货币贬值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它建立在折现现金流的概念之上,考虑了一些非货币因素,这些因素通常不会被以货币集中衡量。
实际利率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更理智、实际、明智的决策。
实际利率法通过计算准确实际利率,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投资的实际收益。
它通过考虑诸如税收、通胀率、货币贬值等经济因素,来估计未来的价值。
这种方法有助于投资者确定价值最高的投资机会,也降低了多年来原有投资负面风险。
实际利率法可以帮助投资者在未来投资时相当全面地考虑将来的变数。
投资者和经理在利用实际利率方法作出决策时,应考虑实际利息率和未来非货币收益,判断投资的实际收益。
如此,不仅可以确定最佳投资机会,而且还能准确衡量货币贬值的风险。
总的来说,实际利率法是众多决策分析方法之一,旨在帮助投资者和经理在投资时考虑投资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有助于减少税收、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投资风险,并尽可能提高投资回报率。
因此,实际利率法在投资决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采用与简便算法
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采用与简便算法作者:袁小明,李文辉出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更新时间:2008年02月28日一、实际利率法在新准则中的采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可能需要采用实际利率法的地方仅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取得或发行债券之后对溢折价进行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二是在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或出租人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既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接法或年数总和法。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需要采用实际利率法的地方宽多了,而且是由原来的选择采用改成了应当采用,现归纳如下: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分摊率就是计算现值时的折现率。
分摊时按照借款费用准则应予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不予资本化的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财务费用。
收入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通常为3 年以上),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该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损益的辅助费用的发生额,是指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的调整额。
实际上辅助费用与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是一致的,可以一并摊销。
租赁准则规定,无论是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未实现融资收益都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在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入账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即分摊率理所当然就是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
一、实际利率法概述(一)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方法,实际利率就是折现率,入账的其实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债务人等,关注的都是自己实际得到的投资收益是多少,自己实际付出的费用是多少,所以需要一个折现率的概念来确定每期的实际收益或者实际费用支出。
比如根据票面利率得到了部分利息,那么实际的收益是多少,这就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来计算实际的投资收益,至于差额就是对于之前的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
实际利率就是让未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现在付出的成本,由此计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就是能获得的收益率,拿这个收益率和一般的收益率比较,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赔是赚。
一般情况下,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时候,由于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总是会存在差异,那么购入时候的价格和面值总是会有出入,所以就会存在利息调整额,这部分差额填补了购买双方心理的不平衡并在以后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这就是利息调整的摊销。
(二)实际利率的确定实际利率,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由实际利率的定义可知,当购入时点的现金流出=未来各期现金流入的现值和,此时的计算出的利率就是实际利率。
企业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金融资产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
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当采用该金融资产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在手工系统下,实际利率通常在逐步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插入法进行计算。
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之间的关系公式:i=(1+r/m)m-1(实际利率i,票面利率r,年限m)。
实际利率法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实际利率法(Effective Interest Method)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
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折价的分摊而减少或增加,因此,所计算出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减少或逐渐增加。
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的差额,即为每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由于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是不变的,而每期利息收入则是逐渐减少的,所以两者之差是逐渐增大的,即摊销的溢价逐渐增大,比起按直线法摊销的溢价来说,按实际利率法第一年摊销的溢价一定小于按照直线法第一年摊销的溢价(即实际利率法下各期溢价摊销额平均值)。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不变)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倒挤,逐期增加)投资收益(期初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逐期减少)如果是折价: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不变)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倒挤,逐期增加)贷:投资收益(期初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逐期增加)对于应付债券,也是一样的原理随着溢价的摊销,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会逐期减少,而各期的利息费用等于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因此,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债券利息收入的金额会逐期减少,而按照债券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不变,所以倒挤出来的摊销的溢价会逐渐增加。
可以结合分录进行理解:借:应付债券――债券溢价(倒挤,逐期增加)财务费用(期初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逐期减少)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不变)借:财务费用(期初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逐期增加)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不变)--债券折价(倒挤,逐期增加)实际利率法的原理: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
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折价的分摊而减少或增加,因此,所计算出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减少或逐渐增加。
实际利率法增值税
实际利率法增值税摘要:一、实际利率法的概念与计算1.实际利率法的定义2.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公式二、增值税与实际利率法的关联1.增值税的计算方式2.实际利率法在增值税计算中的应用三、实际利率法对增值税的影响1.减少税收漏洞2.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四、实际利率法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我国实施实际利率法的背景2.我国实际利率法的实施效果正文:一、实际利率法的概念与计算实际利率法是指在借款期间,根据借款本金和利息支付情况,按照一定的利率计算方法,计算出实际承担的利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公式为:实际利率=(借款本金×利息支付额)/(借款本金×借款天数)×100%。
二、增值税与实际利率法的关联增值税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方式为:增值税=增值额×适用税率。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规避税收,导致税收流失。
实际利率法的引入,有助于揭示企业的实际利率水平,从而减少税收漏洞。
同时,实际利率法在增值税计算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通过对企业实际利率的监管,可以更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税收情况,防止企业逃税。
三、实际利率法对增值税的影响实际利率法的实施,对于增值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减少税收漏洞:在实际利率法的监管下,企业无法通过隐瞒实际利率来规避税收,从而减少了税收流失。
2.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实际利率法的引入,使税收征管部门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四、实际利率法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我国实施实际利率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企业税收的监管,减少税收流失。
自实际利率法实施以来,我国税收征管部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税收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总之,实际利率法对于增值税的征收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利率法增值税
实际利率法增值税
(实用版)
目录
1.实际利率法简介
2.增值税概述
3.实际利率法在增值税计算中的应用
4.实际利率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正文
一、实际利率法简介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贷款利息的方法,它考虑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贷款风险等因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公式为: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准确的利率,以便更好地计算贷款利息。
二、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是一种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的税种。
在我国,增值税是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它的征收范围广泛,包括生产、流通、服务等各个领域。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税=增值额×税率。
三、实际利率法在增值税计算中的应用
在增值税的计算过程中,实际利率法可以被用来计算贷款利息。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购买了一台设备,并通过贷款来支付设备的购买费用,那么这家企业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来计算贷款利息,并将这个利息加入到设备的成本中,作为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四、实际利率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际利率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贷款风险等因素,因此可以得到一个更准确的利率。
然而,实际利率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能正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利率法应用总结杨家亲2008.3企业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目的主要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本文将对实际利率法的含义及其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阐述,以便相关人员正确学习理解并运用实际利率法进行相关问题的会计处理,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实际利率法的概念与要求就理论而言,实际利率法是与直线法相对应的一种利息计算方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发行价格与其本身的账面价格(名义价格、票面价格)不同所导致的利息调整额的摊销。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运用实际利率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比直线法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实际利率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实际利率,只有明确了实际利率,才能据以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进而再与当期的应计利息比较确定当期利息调整额的摊销额,最后确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企业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
对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也应当予以考虑。
如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则应当采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二、实际利率法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现以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为依据,将实际利率法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概括如下:以下将结合一些具体内容阐述实际利率法的应用:1. 企业延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超过正常信用条件(1)购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需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的现值+相关税费)未确认融资费用(需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与其现值之差)贷:长期应付款(需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银行存款(运输费等相关税费)注意:“长期应付款”扣减“未确认融资费用”后的金额相当于未归还的借款本金。
(2)各期末支付价款时借:长期应付款(本期支付的价款)贷:银行存款(本期支付的价款)同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本期分摊额)贷: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本期分摊额)注意:每期支付的价款实际包含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随着每期对价款的支付,尚未归还的本金在逐渐减少,分摊的融资费用也在逐渐减少。
各期应分摊的融资费用等于期初尚未归还的本金乘以实际利率。
注意:各期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予以省略。
2.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租赁开始日取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成本=“二者”中较低者+初始直接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倒计的平衡数)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注意: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2)各期末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应付款(本期支付的租金)贷:银行存款(本期支付的租金)同时,借:财务费用(同贷方金额)贷: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本期分摊额)注意:实际利率法(分摊率)要具体区分四种情况加以确定。
即:分摊率可以是“租赁内含利率”、“合同规定利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和“重新计算的分摊率(能够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四种的一种,但具体是哪种利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注意:各期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予以神略,但应注意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需区分两种情况。
3. 特殊行业购买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1)购买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实际支付的价款+ 弃置费用的现值)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价款)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的现值)注意:弃置费用不等于清理费用,区别至少有两点:一是弃置费用与成本确定有关,清理费用与成本确定无关;二是计算折旧时不从原价中扣减弃置费用,但要在原价基础上加清理费用。
带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仍可以有清理费用。
注意:弃置费用的现值相当于借款本金,弃置费用总额相当于本利和。
(2)各期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本期计提额=预计负债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预计负债(同借方金额)注意:针对弃置费用每期计提的利息并不支付,因而相当于继续增加预计负债。
下期计题利息时需要将原来已计提的利息包括在内,相当于“利滚利”,因而各期计提的利息在逐渐增加,“预计负债”科目的金额也在逐渐增加,直到等于弃置费用总额。
注意:各期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予以省略。
(3)使用期满,实际支付弃置费用时借:预计负债(弃置费用总额)贷:银行存款(同借方金额)4. 延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且超过正常信用条件(1)取得无形资产时借:无形资产(需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的现值+相关税费)未确认融资费用(需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与其现值之差)贷:长期应付款(需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税费)(2)各期支付款项时借:长期应付款(本期支付的款项)贷:银行存款(本期支付的款项)同时,借:财务费用(同贷方金额)贷: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本期分摊额)注意:此处的处理方法与延期支付购买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具有相同之处。
注意:各期进行摊销的会计分录予以省略。
5.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例(习题班综合题7):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
甲公司对从乙公司取得的一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于每年年末计提债券应收利息,并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利息收入。
甲公司发生的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如下:(1)2001年12月31日,以21 909.2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债券面值总额为20 000万元,付息日为每年1 月5日,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年利率为5%。
未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2)2008年1月5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07年的债券利息,存入银行。
(3)2008年12月31日,计提该债券应收利息,并确认债券当年的利息收入。
(4)2009年1月5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08年的债券利息,存入银行。
(5)2009年12月31日,计提债券应收利息,并确认债券当年的利息收入。
(6)2010年1月5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09年的债券利息,存入银行。
(7)2010年1月8日,甲公司因持有该债券的意图发生改变,将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根据有关证据确定其当日的公允价值为21000万元。
(8)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提债券应收利息,并确认债券当年的利息收入。
(9)2010年12月31日,有证据表明甲公司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1500万元。
(10)2011年1月5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10年的债券利息,存入银行。
(11)2011年1月10日,甲公司出售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收到价款21400万元。
要求:(1)计算该债券每年的票面利息。
(2)假定甲公司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计算各年应确认的债券利息收入和利息调整额。
(3)逐笔编制上述各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答案】(1)债券每年的票面利息=20 000×6%=1 200(万元)(2)甲公司该债券的利息调整总额=21 909.2-20 000×6%-20 000=709.2(万元)2008年投资收益=(20000+709.2)×5%=1 035.46(万元)2008年利息调整额=1200-1 035.46=164.54(万元)2009年投资收益=(20 000+709.2-164.5)×5%=1 027.23(万元)2009年利息调整额=1200-1 027.23=172.77(万元)2010年投资收益=(20 000+709.2-164.5-172.77)×5%=1 018.60(万元)2010年利息调整额=1200-1 018.60=181.40(万元)2011年利息调整额*=709.2-164.5-172.77-181.40=190.53(万元)2011年投资收益*=1 200-190.53=1 009.47(万元)(*因为以前年度的数据保留了小数位数,且不是精确数据,所以最后一年应先倒挤出利息调整额,再计算确定投资收益。
否则,各年的利息调整总额不等于709.2万元)(3)逐笔编制上述各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2007年12月31日取得投资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 000——利息调整709.2应收利息 1 200贷:银行存款21 909.2②2008年1月5日收回2007年的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1 200贷:应收利息 1 200③2008年12月31日计提债券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1 200贷:投资收益 1 035.4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54④2009年1月5日收回2008年的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1 200贷:应收利息 1 200⑤2009年12月31日计提债券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1 200贷:投资收益 1 027.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2.77⑥2010年1月5日收回2009年的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1 200贷:应收利息 1 200⑦2010年1月8日将该项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0000——利息调整371.89——公允价值变动628.11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 000——利息调整371.89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28.11⑧2010年12月31日计提债券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1 200贷:投资收益 1 018.6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81.40⑨2010年12月31日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81.40(21500-21000+181.4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81.40⑩2011年1月5日收回2010年的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1 200贷:应收利息 1 200⑩2011年1月10日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借:银行存款214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39.51(628.11+ 681.4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0 000——利息调整190.49(371.89-181.40)——公允价值变动1039.51(628.11+ 681.40)投资收益1 209.51【解析】本题考核重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目的在于练习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即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