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一从宇宙看地球三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必修一册0191010545
合集下载
鲁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57张)优质PPT
![鲁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57张)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359adc4b73f242326c5f38.png)
太 阳
水金 地 火 星星 球 星
小行星带
木星
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木星
土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辐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 温度约为6000K。
太阳能量的来源:
H
H
高温高压
HH
He
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称为太 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Energy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维持地表温度 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 能量 人类生产、生活的新能源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 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主猎阳要户活 成动分座使是气流氢星和体体氦星进,入其云大表气面温度约为6000K。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星云 月亮是恒星么?它为什么发光?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在大爆炸前处于极高温和超高密状态,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 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76年就能从地球上看见,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
卫星 —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木星及其卫星
1.人能够制造天体么? 2.人造天体有哪些?
鲁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课件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圈层结构 (25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课件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圈层结构 (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a18d5ebed5b9f3f80f1c1c.png)
主要特征
(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厚度不一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 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2)上部有一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 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地核 古登堡界面 2900~(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地心
6371 (2)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
探究:生物圈涉及的范围?
土壤
地球的圈层
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界限有什么差异?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圈层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________层,B. ________层。 (2)A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可见地壳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知道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 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吗?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其他
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气 物
地球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探究:大气圈范围? 大气的密度有何变化?
地球外部圈层 (二)水圈
请说说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与状态?
地球外部圈层 (三)生物圈
地球内部圈层
地核是位于古登堡面
下,厚度约3400千米。 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 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 内核是固态,外核是液 态。地核温度很高,压 力和密度很大。地核的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 温高压下的铁和镍。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88fd68fa26925c52dc5bf27.png)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认知·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具体划分: (1)圈层划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壳、_地__幔__和地核。
(2)圈层特征。
位置 厚度
地壳 莫霍面以上 约_1_7_千米
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约2 800千米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约3__4__0_0_千米
【情境探究】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9月18日16时24分在贵州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北纬26.21度,东经105.41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探究】 (1)该次地震的震源地位于地球内部哪一个圈层?(区域认知:认识地球内部圈层 的位置) 提示:地壳。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是地壳、地幔、地核,大陆地壳的平均厚 度约为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故震源地最可能位于地壳中。 (2)家住六盘水的李同学感受到的地震晃动可能是怎样的?(综合思维:要素的综 合) 提示:先上下摇晃,后左右摇晃。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中的人 们会感觉到先上下摇晃,后水平摇晃。
【典例示范】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1)、
(2)题。
(1)图中序号依次是 (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基础认知·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具体划分: (1)圈层划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壳、_地__幔__和地核。
(2)圈层特征。
位置 厚度
地壳 莫霍面以上 约_1_7_千米
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约2 800千米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约3__4__0_0_千米
【情境探究】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9月18日16时24分在贵州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北纬26.21度,东经105.41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探究】 (1)该次地震的震源地位于地球内部哪一个圈层?(区域认知:认识地球内部圈层 的位置) 提示:地壳。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是地壳、地幔、地核,大陆地壳的平均厚 度约为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故震源地最可能位于地壳中。 (2)家住六盘水的李同学感受到的地震晃动可能是怎样的?(综合思维:要素的综 合) 提示:先上下摇晃,后左右摇晃。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中的人 们会感觉到先上下摇晃,后水平摇晃。
【典例示范】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1)、
(2)题。
(1)图中序号依次是 (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aaad87b90d6c85ed3ac677.png)
【答案】(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4)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2.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填文字)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 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 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F面是________界面。 (4)__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____的发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 外部圈层。
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由气体(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和悬浮 颗粒物组成。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 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生物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 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1)在材料一图上标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_,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 断的__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 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 然环境。 (4)“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38张PPT)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e2d0ee04a1b0717fd5dd1a.png)
● 行星:围绕 恒星运行的天 体,自已不发 光,反射恒星 的光
● 卫星:围绕行 星运行本身也不发 光的天体,例如, 月亮就是地球的卫 星
多种多样的天体
● 彗星:沿着轨 道围绕太阳 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 的天体具 有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 行星际物质:充斥于太阳系空 间中的微小物质。包括行星际尘 埃和行星际气体,广义的还包括 行星际磁场、宇宙线和各种电磁 辐射,行星际尘埃除了绕太阳运 动的流星体外,还有许多大小在 微米到厘米间的尘粒。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目前主要的能源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 是地质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作用:光热能源 生物生长 大气和水体运动 间接作用:化石燃料—人类生产生活
知识窗
太阳活动
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 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 球的哪些信息?
图1-1-1 人类信息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够说明宇宙 的特点 2.理解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 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学会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一、宇
水星
金星 地球
0.0.000
5.46
5.26 5.52
87.9d
224.7d 1y
58.6d
逆243d 23:56′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0.11
317.94 95.18 14.63 17.22
0.150
1316.0 745.0 65.20 57.10
思考: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4395d3f5335a8103d22024.png)
地球的内部圈层 小结
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范围 莫霍面以上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古登堡面至地心
主要特点
呈固态,由各类岩石 组成,厚度不均。
呈固态,上地幔上部 有一个软流层,可能 为岩浆的源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 度都很大。外核为液 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大气圈层,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 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 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 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 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 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 峡、地中海)
外地核 内地核
地幔
地壳:呈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 软流层:熔融状态,是岩浆的源地
地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探究 活动
为什么软流层的物质呈熔融状态?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 度的增加而增高,一 般至100km深时,温 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 熔融的温度,这时在 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 与下,开始产生选择 性熔融,逐渐形成固 流体软流层。
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 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3~5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 成分为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鲁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9 张PPT)
![鲁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9 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8b7f2a580216fc700afd1e.png)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1)太阳直接对地球 的影响 • (2)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
4个氢原子核
聚变
1个氦原子核
太阳的表层结构和太阳活动
太 阳 表 层 结 构
包括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的表层结构和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 线上,月球居中。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 月球在地球以西
视觉形状
不可见半圆。
上弦月
初七、初 八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 空,月面朝西通宵 可见,
满月或望
十五、十六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 线上,地球居中。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 月球在地球以东
一轮明月半圆。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 天空,月面朝东
• 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叫做月相
月相的成因
• 月球本身不发光,但 可以反射太阳光,由 于日、地、月三者的 位置不断变化,我们 能够观测到月球被照 亮的部分,月相的变 化是很有规律的
满月(望) 下弦月 上弦月
新月(朔)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月相的变化
月相名称
新月或朔
出现的大致时间 (农历)
初一
日、地、月位置关系
注:对比课本P9图1.10 月相成因示意图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歌诀: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存在位置 名称
出现周期 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
11年
对于地球上气候 的影响(见课本 P8)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1)太阳直接对地球 的影响 • (2)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
4个氢原子核
聚变
1个氦原子核
太阳的表层结构和太阳活动
太 阳 表 层 结 构
包括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的表层结构和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 线上,月球居中。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 月球在地球以西
视觉形状
不可见半圆。
上弦月
初七、初 八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 空,月面朝西通宵 可见,
满月或望
十五、十六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 线上,地球居中。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 月球在地球以东
一轮明月半圆。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 天空,月面朝东
• 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叫做月相
月相的成因
• 月球本身不发光,但 可以反射太阳光,由 于日、地、月三者的 位置不断变化,我们 能够观测到月球被照 亮的部分,月相的变 化是很有规律的
满月(望) 下弦月 上弦月
新月(朔)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月相的变化
月相名称
新月或朔
出现的大致时间 (农历)
初一
日、地、月位置关系
注:对比课本P9图1.10 月相成因示意图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歌诀: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存在位置 名称
出现周期 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
11年
对于地球上气候 的影响(见课本 P8)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3张ppt)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5ef2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6.png)
地 12 15壳
纵波
地 幔
外 核
内地 核心
地 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
速度较快 固液气中传播
地震波 横波(S)
上下颠簸
速度较慢 固体中传播
左右摇晃
思考题
1.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上下颠还是左右晃?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会先感觉上下颠然后左右晃。地震 发生后,纵波传播速度快,而且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震动方向 一致,所以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横波传播速度慢, 而且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震动方向垂直,所以后感觉到左右晃。
海洋水96. 538%
地下淡水30. 07%
其他淡水 冰川68. 72% 1. 21%
永冻土底冰71. 0% 湖泊淡水21. 6% 土壤水3. 9% 沼泽水2. 7% 河水0. 5% 生物水0. 3%
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的内部圈层
0
4. 岩石圈
80
400
900
下
地
深度/km
幔
2900
外 核
5150 内 核
6370
岩石圈
软流层
由软流层以上的地 幔顶部与地壳构成, 主要由岩石组成。
上地幔
地壳
判断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居民的感觉是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2)各部分地壳的厚度都是17千米。( × ) (3)软流层属于岩石圈,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4)岩石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 )
1. 划分依据——地震波
自主 探究
结合课本知识窗,完成下列问题: 1. 地震波概念。 2. 地震波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3. 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物质差异的原理?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1fc5e06529647d2728527b.png)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 介质
共性
S 为__横__波__
较慢
_固__体___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
播的速度不同;经
P 为_纵__波___
较__快____
固体、液 过不同介质的界面 体、气体 时会发生反射和折
软流层 2 800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很
高,压力和密度均很大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3 400 ①固态;②温度很高,压 力和密度很大
【对点跟踪训练】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 1~2 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2.D 3.C
读下图,回答 4~5 题。
4.甲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5.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解析:第 4 题,甲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 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 97%以上。 第 5 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态系 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材料二 我国部分大陆地壳等厚度线图。
(1)从综合思维分析地壳等厚度线 0 km 表示什么不连续面。结 合材料二图推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哪个圈层? (2)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时,你若处在震中附近的大街上, 会有怎样的震感?若在湖中划船,震感又是怎样的?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 介质
共性
S 为__横__波__
较慢
_固__体___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
播的速度不同;经
P 为_纵__波___
较__快____
固体、液 过不同介质的界面 体、气体 时会发生反射和折
软流层 2 800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很
高,压力和密度均很大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3 400 ①固态;②温度很高,压 力和密度很大
【对点跟踪训练】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 1~2 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2.D 3.C
读下图,回答 4~5 题。
4.甲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5.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解析:第 4 题,甲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 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 97%以上。 第 5 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态系 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材料二 我国部分大陆地壳等厚度线图。
(1)从综合思维分析地壳等厚度线 0 km 表示什么不连续面。结 合材料二图推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哪个圈层? (2)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时,你若处在震中附近的大街上, 会有怎样的震感?若在湖中划船,震感又是怎样的?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8349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7.png)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划分,理解地球内、外部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
的圈层结构
2.能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地理实践力)
3.运用材料分析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
6.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由岩石组成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
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是一个连续圈层。
综合思维)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分类 纵波(P波):传播速度__较__快__,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__固__体__物质传播。 2.不连续面 (1)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 __莫__霍__面__:地下平均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__古__登__堡__面__:地下约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陡降,横波完全消失。
①湖泊与积雪——水圈 ②草原与森林——生物圈 ③雪山与湖泊——岩石圈
④湖泊与白云——大气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泊是液态水,积雪是固态水,所以两者同属于水圈,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划分,理解地球内、外部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
的圈层结构
2.能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地理实践力)
3.运用材料分析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
6.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由岩石组成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
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是一个连续圈层。
综合思维)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分类 纵波(P波):传播速度__较__快__,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__固__体__物质传播。 2.不连续面 (1)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 __莫__霍__面__:地下平均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__古__登__堡__面__:地下约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陡降,横波完全消失。
①湖泊与积雪——水圈 ②草原与森林——生物圈 ③雪山与湖泊——岩石圈
④湖泊与白云——大气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泊是液态水,积雪是固态水,所以两者同属于水圈,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和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 ( ) (2)岩石圈就是地壳。 ( ) (3)地核分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 ) (4)水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5)地球的外部圈层分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 ) 答案:(1)√ (2)× (3)√ (4)× (5)√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精品模版-பைடு நூலகம்您成长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根据地震波图 总结地震波的传 播特征,并指出其 在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方面的应
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 层结构,并概括出 各圈层的主要特
点。(综合思维) 3.掌握地球外部 圈层的组成和特
征。(综合思维)
《地心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登布 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 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决心也做 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 请一位向导,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 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最后回到了地面。 李登布洛克教授在这次“地心旅行”中,会发现 地球内部有哪些圈层呢?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提示:(1)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地 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地面,陆地上的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横 波到达地面,人们又感觉到前后左右摇晃。不一样。纵波传播速度 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所以轮船 上的人们只能感觉到由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
(2)纵波和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但是二者的范围不同。 地壳是自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是自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不仅包 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上部。 (4)由于横波能在此传播,故不可能是液态,推测可能为可塑性物 质。
(5)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消失。说明地幔是固态,外核是液态。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
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上部。第5题,地幔属于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而水圈、生物圈、大
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4.B 5.C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球的内部圈层 问题探究 科学家们都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 测成百上千光年外的浩瀚太空,但观测地下却比观测太空要难得多。 目前人类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千米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虽然人 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现在还处于科学设想阶段,但是目前人类可以 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间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物理 状况。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圈层划分 (1)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平均厚 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 800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该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 (3)地核 范围:古登堡面到地心之间,厚度3 400多千米。 分层:内核和外核。
对比项 厚 度 范 围 联 系
地壳 岩石圈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总是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 摇晃,为什么?轮船上船员的感觉与陆地上是否一样? (2)在陆地地下约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如何变化? (3)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和联系? (4)上地幔的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源地,其物质状态是否为液态? (5)在陆地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种 变化说明地幔和外核的物质组成有何差异?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两种地震波的比较
地震波 质点振动方向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纵波(P 波) 与波传播方向一致 快 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S 波) 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慢 固体
在莫霍面的变化 波速明显增加
波速明显增加
在古登堡面的变化 波速突然下降
消失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
答案:2.A 3.D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据图,完成4~5题。
4.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5.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地幔 D.大气圈
解析:第4题,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3.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解析:第2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3题,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面 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 分界。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分类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不连续面 (1)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 莫霍面: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 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陡降,横波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