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读后感

在那是一个把人当作畜生的时代。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话,便横遭暴行,惨受宫刑。昨天还是国家大臣,今天便被阉割,毫无尊严可讲。宫刑之后的司马迁,精神上的打击异常沉重,忍辱负重,苟且偷生,饱尝了死亡一样的人生况味。当一个有尊严的人不再在乎尊严的时候,当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人过着一种耻辱生活的时候,他还要为人类著书立说,还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多么凄惨又多么悲壮的行为啊!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段可以体现出司马迁是多么的痛苦,忍受了士大夫所不能忍受的大刑,忍辱负重,只为达成先父遗志。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的,司马迁便是一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伟人。终于,他完成了《史记》,这部无韵之《离骚》的历史经典著作。他成就了非凡的功绩。生前无法回到纯白,身后却是鲜艳夺目,熠熠生辉。他生前所有的耻辱,现今如浮世一梦,惟独见他的绚丽,他的繁华,他的绝世的人格魅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两千年前,司马迁就认识到生与死的价值,并作出了毫不含糊的解释。这种人生观发扬了孟子“生”与“义”的精神之髓,并将其发展到了

一个更高的境界。作者还从生命历程与创作的关系上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愤怒出诗人”的文学创作规律。他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用诗一般的语言,高度评价屈原的一生,是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这正应了他在《报任安书》中的名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他看透了这个社会。

司马迁是叙事的高手。读《报任安书》,我们会惊讶作者何以将事件叙述得如此凄婉动人。“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这段叙述,激烈悲壮,感人至深。叙述是抒情的基础,情生于事,叙事以抒情;事随情陈,写情以染事。另外,本文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当情浓事切之时,读者无法分出哪是叙述,哪是抒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

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既是叙述又是抒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者至此,能不唏嘘?

本文是书信体。书信最适合任意挥洒,不受羁绊。在信中,司马迁借任安要求其“推贤进士为务”,陈述了自己不能听从的理由,由此引发了一大篇愤激之词。他写了自己所受到的冤枉,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是受冤的,但处处暗含着怨怼之气,表现了作者骨子里不认为有罪的倔强性格。本文写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探索,点明了中华仁人志士生死观的内核。本文写了作者身残志坚的英雄气概,在常人无法想像的耻辱中写完了煌煌巨著──《史记》。本文写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既有对世态的感叹,也有对任安的委婉责备。所有这些,都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朋友道来,激越雄壮,如江海波涛,汹涌澎湃。

曾经听人说过:“存在就是合理”,人的存在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有时候,人不免要思考他存在的理由何在。例如:当他的尊严已无处可寻。司马迁,本是一个壮志满酬,立志“推贤进士”之人,可在他因“口语”遭遇,被处之以宫刑以后,一切都改变恶劣,被乡党所笑,为世人所耻。身理上的痛苦犹可咬牙强过,但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不堪重负,濒临在生于死的边缘,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折磨,他熬过去了。因为,他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尊严,即来自于无数前人的例子,卧薪尝胆,然后一血前耻。

其实,所谓尊严,对任何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诠释,只在于不同人主观的意识,价值观的差异。有的人,不愿为半斗米折腰,对于他,尊严在于面对权贵是,挺直的腰杆;有的人,愿尝胯下之辱,对于他的远大志向,尊严不在这一次的低头,为实现个人抱负、个人理想,大丈夫,能屈能伸;有的人,愿为前人的过错,向受难人民下跪,因为,对于他,为了他人的痛苦,为了国家的发展,跪下,便是他尊严之所在。

司马迁,之所以“隐忍苟活”,因为对于他,“成一家之言,偿前辱之债”,才是活下去的理由。在他自己的心中,他并没有苟且偷生,反而是顶着不可侵犯的尊严活着。所谓“勇者不必死节”,他自己找到了存在的合理性。

尊严,不是为苟且偷生而趋炎附势;不是面对挫折而放弃理想、抱负。

卧薪尝胆,成大业,能屈能伸,大丈夫。

司马迁,再一次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伟人、圣人!

这篇用司马迁的血与泪铸成的篇章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司马

迁的痛苦和司马迁的伟大之处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光信息七班 1210407003赵志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