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这五年 中国历史涉海“关键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强国这五年中国历史涉海“关键词”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历史上海洋不仅以其丰厚的物产养育了耕海牧鱼的广大中国渔民,也因其通道畅达为历代王朝带来了八方来朝的荣光。

近代以后,危险也通过海上来到中国,促发中国人看向海外。经过百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走在了“海洋强国”的征途上。而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些里程碑事件,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至今并将始终激发国人前行。

沙船、福船、广船

中国人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发明独木舟,此后又发明了适用于不同航道、不同用途的各种船型,主要的船型有三种。一种是沙船,船底较平,适宜航行于水浅多沙滩的航道,通常行走于黄海、渤海航线。

一种是福船,是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远洋著称。宋人称:“海舟以福建为上。”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即福船船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船队最大的宝船“修四十四丈、广十丈八者六十二”。正是仰仗福船的卓越性能和船员们高超的航行技术,郑和的船队航线遍及亚非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一种是广船,产于广东,也是一种尖底海船,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适合远航。中国海船在世界上最早采用水密舱结构,即用隔舱板将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

单独舱区。水密舱大约发明于唐代,宋以后在海船中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了远航的安全系数。罗盘与火长

早期船只在海上行驶,一般利用辨别星辰的天文导航、辨别沿岸与海中地物的地文导航等,在远洋航行时,受到很大局限。11、12世纪之交,中国海船率先使用指南针导航。2014年6月4日,在海南省东部的琼海小镇潭门,64 岁的渔民卢家炳在展示配合《更路簿》使用的罗盘

北宋朱彧所著《萍洲可谈》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情况,“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放置指南针的罗盘由火长执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江海船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釐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火长,又称舟师,即今日的船长、驾驶员。

指南针用于航海后,不论晴雨明晦,船员皆可辨识方向,航海从此进入“定量航海”的阶段,“虽天际穷发不毛之地,无不可通之理焉。”这是中国人对世界航海作出的巨大贡献。

海道针经

用指南针标示的航路称为针路,在记载郑和下西洋航线的《郑和航海图》上,除了标记国名、山川地物等多种信息外,也标记了针路和更数,更数是以“更”标记的航行时间。

1935年,时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的向达先生在牛津大学图

书馆发现了《顺风相送》《指南正法》二书,书中以文字标记针位、更数等信息。这两本书,以及多种明清以来记载中国水手航行经验,具有针位、更数的航行指南,统称为“海道针经”、“针路簿”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南又发现了多种“更路簿”,记载了明清时期海南渔民前往西南沙岛礁捕鱼作业以及去往东南

亚出售渔获的航向和航程。海道针经不仅是中国人民航海智慧的结晶,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开发利用茫茫大海和海中诸岛的见证。

妈祖

古人形容航海风险,曾称“且论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航船进入茫茫大海,船员除了仰赖船坚技优,也寄托于神灵护佑,妈祖便是发源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神信仰。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福建莆田人,其生前身后,因护佑海上航船、救助渔商,成为船工、海员、旅客、商人、渔民等一应渡海人士共同信奉的神祇。宋徽宗宜和五年首次加封,此后多次被历朝历代加封为天妃、天后,民间也称其为天上圣母、娘妈等。

千余年来,妈祖信仰随着中国船员的航迹传播到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日本等地为盛。妈祖信仰远播海外,也是中国人民远洋航行,以及中国海洋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播各

地、与当地文化交融的见证。

海上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已开辟,逐步发展成为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向东,秦时有徐福东渡日本;向南,西汉使者已远达印度洋。《汉书·地理志》就记载了一条始发中国东南沿海,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完整航线。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大致有几个方向:一条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出发,穿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最远抵达非洲东岸;一条从中国东北出发,跨海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还有一条是穿越太平洋的航线,明朝中后期起,自福建彰州月港起航的中国商船运载丝绸等中国商品前往菲律宾马尼拉,之后这些中国商品与日本的漆器、东南亚和印度出产的香料等一同被运往西班牙的南美殖民地,帆船再满载白银运回中国,形成了一条三角贸易航线,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历史上海洋不仅以其丰厚的物产养育了耕海牧鱼的广大中国渔民,也因其通道畅达为历代王朝带来了八方来朝的荣光

从市舶司到海关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发展壮大,中国很早就设置了专门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唐代中央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委任市舶使专职管理海外贸易。《唐会要》曾载:

“开元二年十二月,岭南市舶司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波斯僧及烈等,广造奇器异巧以进。”

市舶司征收船舶税、货物税,检查货物等,遂使“南海有市舶之利”,大大扩充了国库收入。宋元承袭唐制,并不断完善市舶司的管理制度。清代改立海关,外贸管理机制更为严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1859年,英人李泰国被任命为总税务司,此后,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长达近半个世纪。

寸板不许下海

提及中国古代航海,传说始行于洪武年间的“寸板不许下海”,或称“片板不许下海”,是无法绕过的。

据今人考证,“寸板不许下海”最早见于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盖国朝明禁,寸板不许下海,法固严矣,然滨海之民以海为生,采捕鱼虾,有不得禁者,则易以混焉。……须申明祖宗之意,止禁双桅船只私通番货,以启边衅。所谓寸板不许下海者,乃下大洋入倭境也,非绝民采捕于内海,贩籴于邻省也。”

文中还载:“都司戴冲霄云,闽中事体,与浙、直不同,惟在抚之得宜而已。盖寸板不许下海之禁若行于浙、直,则海滨之民,有鱼盐之利可以聊生,而海洋即为之肃清。若福建漳、泉等处多山少田,平日仰给全赖广东惠、潮之米。海禁严急,惠、潮商舶不通,米价即贵矣,民何以存活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