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31页PPT
合集下载
2020高考通史复习: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以农为本,兼施商贸
(4)评价: 积极: 经济:汉代田庄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重 要作用,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田庄对生产的精心策划和组 织管理,规模大,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在战乱时期,对生产发展 也起一定作用) 政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田庄带有浓厚的宗族宗 法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乡村教化和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作用) 注意:田庄对汉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汉代国家控制力的大 小;
思想:魏晋玄学;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科技:贾思勰《齐民要术》;祖冲之圆 周率 艺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王羲之“书 圣”;文人画产生,顾恺之“以形写神”。
特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 儒学出现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 征 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科 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技成就领先世界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秦汉时期
史实 经
济 特征
刘宋 代晋
4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刘宋 代晋
420年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史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兴修水利;耕作技 经 实 术进步;土地兼并;田庄经济。
手工业:盐铁专卖;官营手工业;丝织业;用 济 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水排;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 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 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 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4)评价: 积极: 经济:汉代田庄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重 要作用,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田庄对生产的精心策划和组 织管理,规模大,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在战乱时期,对生产发展 也起一定作用) 政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田庄带有浓厚的宗族宗 法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乡村教化和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作用) 注意:田庄对汉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汉代国家控制力的大 小;
思想:魏晋玄学;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科技:贾思勰《齐民要术》;祖冲之圆 周率 艺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王羲之“书 圣”;文人画产生,顾恺之“以形写神”。
特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 儒学出现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 征 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科 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技成就领先世界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秦汉时期
史实 经
济 特征
刘宋 代晋
4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阶段特征
楚
莾
汉
新
之
政
争
权
刘宋 代晋
420年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史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兴修水利;耕作技 经 实 术进步;土地兼并;田庄经济。
手工业:盐铁专卖;官营手工业;丝织业;用 济 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水排;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 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 北方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 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
经 济
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 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魏均田制形
成。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思 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
想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
小题验知
内容
“永宁元年,掸国 (今缅甸东北 )王雍由调复 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 ……自言我 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 秦。 ”
“从加那调州 (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 加拉湾西岸 )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 ,乃入秦,大秦国也。 ”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 趾(今越南北部 )七郡外夷比 (邻),又有水道
小题验知
显性 三国(公元220 ~280 年)、两晋(公元266 ~ 时空 420 年)、南北朝(公元420 ~589 年) 隐性
出处 《后汉书
》
《吴时外 国传 》
《魏略 》
隐性 焚书坑儒、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小 时空 篆、隶书、汉赋、造纸术
深化认知
“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 治理权力
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 的“合法
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 来源”
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 “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 君,即民受制于君。君王是民众的治理者。但 制约机制 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 的设计 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 行约束和规范
①规模大,多种经营,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 特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 课件(共34张PPT)
【典例2】(2022·浙江·高考)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
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
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B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பைடு நூலகம்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典例2】(2022·湖北·高考)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A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探究主题二 秦汉制度创新
角度2 “汉承秦制”与汉代的国家治理
汉承秦制的表现: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 (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后发展为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采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后通过“推恩令”,削弱和限 制王国的活动。 (4)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创新发展为西汉的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5)承袭秦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 汉承秦制的评价:“汉承秦制”有利于两汉的统治巩固。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 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
二轮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
探究:封建大一统的形成发展与曲折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文 化
焚书坑儒
思 想
汉赋/《史记》
黄老之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造纸术
时 秦朝
空
坐 标
前221年
西汉 前207 前202年
东汉 9年 25年
魏建立 220年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32张)
②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来南方创业,客观形势使 得他们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
③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官营,由官府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 方面
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外交 发展与朝鲜和日本的关系,并在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陆 方面 上丝绸之路 思想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春 方面 秋大一统”,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文化 汉武帝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 方面 建官学制度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 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取了新的发 展能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 (1)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区别
比较项
分封制
地方单位
封国
地方基础
血缘
行政特点
分权
官员身份
贵族
产生方式
世袭
选官标准
血缘
任职时间
终身
经济来源
封邑
历史影响
造成割据
中央集权制 郡县 地域 集权 官僚 任命 才能 任期 俸禄
巩固统一
3.汉承秦制,颇有所改 (1)“汉承秦制”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 卿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 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 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说课课件31张PPT
六、教学设计——总体设计
1.首先围绕主旨设置问题,构建教学思路。在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史实基础 上,结合史实逻辑,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实施教学,构建历史线索。
2.其次,聚焦方法,阅读材料,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对材料进行释读, 示范研究方法。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七、板书设计
分
政 权
裂
更 迭
西晋短命而亡
政权更迭及其特点分析
东晋统治长久
西晋统治问题 少数民族内迁
动荡与发展的关系再识 门阀政治
江南开发
北朝奠定统一基础
动荡与融合的辩证理解
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
民
族 统一
交 融
目 录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课标分析
理论依据:课程目标是指课程 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它是确定课 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 基础。
“通过把握三国至唐朝 前期分和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 区域开发、制度创新以及 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 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 就。”
高中教科书
差异表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初中教科书以文学作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 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品《三国演义》引入,
分立与民族交融)
辅以三顾茅庐、闻鸡
第16课 三足鼎立
三国与西晋
起舞等成语故事,以
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文本叙述:高中教科 书则以纲要的形式勾 勒起了三国两晋南北
过程强化学生由材料到结论的能力,即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先秦秦汉南北朝》课件
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人物
北魏孝文帝:改革家,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南朝宋武帝:开国皇帝,统一南方,建立南朝宋 南朝梁武帝:文学家,推动文学发展,创作《文心雕龙》 北齐文宣帝:政治家,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北周武帝:军事家,统一北方,建立北周 南朝陈后主:诗人,创作《玉树后庭花》,被誉为“南朝第一才子”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等政治理念。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中 央集权、改革创新等政治理念。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 技术高超,造 型精美,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
源和发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年
统一过程:通过战 争和外交手段,先 后灭掉六国
统一意义:结束了春 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 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和民族的融合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建设
汉朝的政治演变
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汉朝的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的法律制度:实行《汉律》,注重法律公正和公平 汉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注重军队训练和装备 汉朝的文化制度:实行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政治变革: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经济变革:铁器牛耕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军事变革:战争频繁,兵法、兵器、战术的进步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淮南子》是刘安召集 门客编纂的,共21篇,原 名《淮南鸿烈》。内容以 黄老道家为主,夹杂孔、 墨、申、韩的思想,是汉 初黄老思想的继续。其中 的历史、神话、传说、故 事很有文学性。
桓宽的代表作品是《盐铁论》。《盐铁 论》是桓宽根据汉昭帝时关于盐铁会议的 辩论,而整理成的论文集。
刘向的著作有《说苑》、《新序》等,有 很多类似小说性质的作品,文章篇幅短小, 叙事生动,开《世说新语》类小说的先河。
➢ 另一类是写文人士子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充满 了感伤情调。这类作品深刻再现了汉末社会思想大 转变时期,文人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 痛苦。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 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 情,两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 水乳交融的境界。
▪ 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语 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汉书·艺文志》引刘向语:“不 歌而颂谓之赋”
▪ 赋的来源
▪ 赋的概念
▪ 汉代辞赋的
发展演变历程
▪ 骚体赋的特征:在内容上
继承《楚辞》“怨刺”的传统, 抒写贤人失志,忠奸不分, 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在形 式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 通篇用韵,并且用带“兮” 的句子,大抵保持了《楚辞》 于整饬(chì)中见变化,情与 辞相宛转的特点。在表现手 法上,它尚铺陈,同时又借 用楚辞“香草美人”式的比 兴手法。
第三节 曹植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人。字子建。曾封为陈
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 存最多,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钟嵘《诗品》称之为“建 安之杰”。曹植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道路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 后两期。曹植前期生活总的来说是得意安定的。由于天资聪慧, 少怀大志,被曹操认为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差点被被立为 太子。但曹植诗人气质太浓,“任性而行,不自雕励”(《三国 志·陈思王传》)。建安25年,曹丕即位,自此曹植也就开始了 他艰难坎坷的后期生活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之后,曹植的处境 有所改变,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请求自试,显得非常天真,表 现出了他热情外向、虑事不深的性格特点,实质上曹植仍在被猜 忌之列,行动依旧受到严格限制,终不为所用。后期的曹植名为 王侯,实类囚徒,生命始终处于抑郁忧惧之中。于太和六年,抑 郁而终,年仅41岁。 。
高三通史第二轮历史复习 秦汉 魏晋史 (共49张ppt)
(1)思想上:儒学成为官方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国家:加强了皇权,统一了国家思想,稳定统治秩序。 (3)对社会:“三纲五常”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成为个人修养的 价值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选官:儒学家得到重用,成为选拔官吏主要标准 (5)法律:法律的制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6)对教育:儒学垄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系统的国家教育体 系。
2、原因:天灾人祸。魏晋之际北方气候发生变化,冷冻、干 旱、沙化天气越来越多;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较安定,气 候温和,资源丰富;南方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能力拓展】
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认识
3、影响 (1)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生
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的发展。 (2)带来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和民
【能力拓展】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认识
1、出现的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豪强势力强盛影响国家政治,皇权统治依赖于 士家大族的支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 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2、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 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尚谈玄学之风。
1、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统一文字为小篆,汉代由黄老之学 到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地位 受到冲击。
2、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以高 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
2、原因:天灾人祸。魏晋之际北方气候发生变化,冷冻、干 旱、沙化天气越来越多;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较安定,气 候温和,资源丰富;南方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能力拓展】
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认识
3、影响 (1)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生
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的发展。 (2)带来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和民
【能力拓展】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认识
1、出现的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豪强势力强盛影响国家政治,皇权统治依赖于 士家大族的支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 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2、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2)经济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 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尚谈玄学之风。
1、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统一文字为小篆,汉代由黄老之学 到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地位 受到冲击。
2、科技:西汉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以高 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命题研究
2.(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
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64 年 前 144 年
24 郡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命题研究
4.(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 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 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 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 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 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 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 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政 “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 治 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士族势力强大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经 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 济 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开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PPT课件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2.1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1.西汉长安城 长安城是西汉的都城。它位于今西 安市渭水南岸的台地上,地势南高北低,
整个城的平面很不规则,其周长约为
21.5 km,有12个城门,城墙用黄土筑 成,最厚处约16 m。
9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2.1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2.东汉洛阳城 东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室后,由于当时的长安已残破,故建都洛阳。东汉洛 阳城在原东周时期“成周城”的基础上建立而成,北依邙山,南临洛水,而谷水
支流自西向东横贯城中,它依照西汉旧宫模式在纵横轴上建立南北二宫。
10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06~公元220年)
2.2.2住宅与陵墓 1.住宅 (1)中小型宅舍 小型住宅规模较小,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房屋一面的当中或偏在
一旁,房屋的构造除少数用承重墙结构外,大多数采用木构架结构,墙壁用夯土
筑造。窗的形式有方形、横长方形、圆形等多种,屋顶多采用悬山式顶或囤顶。 中型住宅规模较小型宅舍稍大一些,以墙垣构成一个院落,也有三合式与“日” 字形平面的住宅,后者有前后两个院落,而中央一排房屋较高大,正中有楼高起, 其余次要房屋都低矮。
15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2.2住宅与陵墓 1.住宅 (3)坞壁(也称坞堡,是一种城堡式的大型住宅) 其平面为方形,周围环以高墙,四角均有高两层的角楼,角楼之间有阁道相
通。院内套院,中央竖立高5层的望楼。高耸的望楼与角楼、门楼相互呼应,构
成了坞壁建筑的丰富外形。
16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1 秦朝时期的建筑(前221~前2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