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降温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

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

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实验报告
2.对比4号小鼠,3号小鼠为何在给药前后的温差差值如此之大?
答:在冰箱4℃-8℃的环境条件下,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氯丙嗪将会降低机体的正常体温,使机体无法增加产热,从而维持在较低的正常体温水平。
实验结论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不仅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显著。
指导老师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
氯丙嗪对体温调熟悉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3.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原理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时,大脑下丘脑会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向皮肤发送信息,身体通过肌肉收缩舒张,控制汗腺分泌量和控制毛细血管收缩舒张,使体温恢复到正常体温。
4.小白鼠1,2号置于室温,3,4号置于4℃-8℃冰箱。
5.30分钟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实验记录表
鼠号
药物分组
体重(g)
药物用量(ml)
给药前体温(°C)
给药后30分钟体温(°C)
给药前后温差(°C)
1
室温氯丙嗪
21
0.21
36.4
35.95
0.45
2
室温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小鼠
(2)实验器材
电子温度计、注射器、冰箱
(3)药品试剂
氯丙嗪、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4只,称重,标记,用电子体温计测肛温。将小白鼠分成两组,1,2号为室温组,3,4号为低温组。
2.小白鼠1,3号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ml/10g。
3.小白鼠2,4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0.1ml/10g。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的实验方法改进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的实验方法改进

体现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干扰作用。 1 实验方法 将一个教学班分为 8 个小组,每小组取 ICR 小鼠 4 只,称
重标记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为实验组,丙、丁为对照组,观 察小鼠正常活动及精神状态。用兽用电子体温计检测正常体 温,连续测 3 次,取平均值。然后甲、乙两小鼠腹腔注射 0.08% 盐酸氯丙嗪溶液 0.1m1/10g,丙、丁两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1ml/10g。用药后将甲、丙两小鼠先后置于 8℃冰箱、40℃干 燥箱、8℃冰箱分别 20min、15min、15min,即环境温度经历先降 温后升温再降温的变化过程,检测小鼠体温观察小鼠的活动情 况并记录;乙、丁两小鼠则置于正常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分别于 20min、35min、50min 时间点检测小鼠体温观察小鼠的活动情 况并记录。最后汇集整个教学班的数据,以 SPSS17.0 统计学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室温条件下和变温条件下服用氯丙 嗪的小鼠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的小鼠体温变化的不同。
学科探索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的实验方法改进
蒋立娣 张 翀 曾玲晖 卢应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5)
摘 要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经典内容,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实验项目原有
的实验设计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改进了实验方法,把环境温度更
改为室温和变温两种,并把医学统计学知识引入到实验数据的处理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但加深了对氯丙嗪理论知识
的掌握,而且也提高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更能充分体现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干
扰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氯丙嗪 镇静 降温 药理学实验教学

氯丙嗪降温作用

氯丙嗪降温作用

氯丙嗪降温作用
--09级临床1班 52号张月娇【摘要】目的观察氯丙嗪降温作用及其降温特点。

方法是用药物注射白鼠后放入冰箱,测注射前后的体温。

结果体温前后有差别。

结论此方法可以控制环境温度,注射药物,体温发生改变。

【关键词】氯丙嗪生理盐水降温
【材料与方法】小白鼠、0.2%氯丙嗪、生理盐水、温度计、冰箱、100ml烧杯、注射器、色素、小白鼠固定器、液体石蜡、1ml注射器、天平。

统计学方法。

【操作】
1.取小白鼠2只,分别测定肛门正常体温,做标记,记录。

2.甲鼠腹腔注射0.2%氯丙嗪0.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 放入烧杯中,并用纱布罩住、绑好,做上编号后,放入冰箱半小时。

4.重新测定肛门温度,记录结果并分析之。

【结果】甲鼠腹腔注射0.2%氯丙嗪前在室温里体温正常,注射0.2%氯丙嗪后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取出体温、比正常体温低;而乙鼠注射生理盐水后体温相差不大。

【讨论】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丧失调节体温的作用,使机体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

p≤0.05有显著意义,体温前后差别由于药物氯丙嗪造成的,用统计学方法使得数据较为准确可靠,注射氯丙嗪后使得白鼠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在临床上将氯丙嗪与物理降温配合使用,使患者体温下降,用于低温麻醉。

药理实验-氯丙嗪对体温调节

药理实验-氯丙嗪对体温调节
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 0.1 ml/10g 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4℃冰箱 ⑶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表1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 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10g)
给药前体 温(℃)
给药后体 温(℃)
① 室温氯
丙嗪
② 室温NS ③ 冰箱氯
药理实验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
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相关的理论知识 设计部分及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 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设计 -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 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 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对象、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
• 体现三个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和重复原则。
表1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
动物
小动物 中动物 大动物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n≧10 n≧ 6 n≧ 5
n≧30 n≧20 n≧10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 CNS - 抗精神病作用 - 镇吐作用 - 体温调节作用 • 植物神经系统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氯丙嗪对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
【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 小鼠 2、药品与器械 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3、实验步骤 ⑴ 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 温计测肛温; ⑵小鼠①、③腹腔注射0.03%氯丙嗪0.1 ml/10g;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

题目: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地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
实验目地: .掌握实验设计地基本知识
.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地影响及特点
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小鼠
药品与器械: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步骤:
()、取小鼠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温计测肛温;
()、小鼠①、③腹腔注射氯丙嗪;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冰箱. ()、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b5E2R。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地实验结果
鼠号分组体重()药物剂
量()给药前
体温
(℃)
给药后
体温
(℃)
给药前
后温差
(℃)
①室温氯
丙嗪
②室温生
理盐水③冰箱氯
丙嗪
④冰箱生
理盐水
结论: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p1Ean。

实验设计:氯丙嗪与阿斯匹林的降温区别

实验设计:氯丙嗪与阿斯匹林的降温区别

氯丙嗪和解热药对体温的不同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室动物体温升高模型的复制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氯丙嗪和解热药对体温的不同影响。

【实验原理】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目前临床用的解热药主要是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PG是一族含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多种细胞都可合成PG。

可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但不影响正常体温。

本实验以阿司匹林实验用药。

【实验对象】小白鼠(18g-22g/9只)【药品与器材】0.08%盐酸氯丙嗪溶液、1%阿司匹林溶液、2%2,4-二硝基酚、液体石蜡、生理盐水。

肛表(9个)(最好电子温度计)、大烧杯(3个)、注射器(4个)、冰箱(或大盆中放入冰块)、5号针头(12个)、天平、标记笔。

【实验步骤】实验前准备取小白鼠随机分组,称重编号,分为ABC三组,每组3只,3只一组分为甲乙丙三组,并各自标记。

1、发热时降温实验A组:2,4-二硝基酚致小白鼠发热实验,先用电子温度计测小白鼠正常体温(将测温探头末端涂少许液体石蜡,轻轻插入小鼠肛门约1cm)后,皮下注射2%2,4-二硝基酚0.05ml/10g,复制小白鼠体温升高模型。

20 min后开始测试体温。

当体温升高0.8℃以上时实验。

1)给甲1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溶液0.1m1/10g;2)给乙2鼠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嗪溶液0.1m1/10g;3)给丙3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1ml/10g。

放入大烧杯1号中,20min 后测试并记录小白鼠体温。

并观察各组小白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

2、正常体温(室温实验)B组:用电子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方法同上)。

1)给甲1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溶液0.1m1/10g;2)给乙2鼠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嗪溶液0.1m1/10g;3)给丙3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1ml/10g。

【上交版】氯丙嗪与阿司匹林的降温区别-实验设计

【上交版】氯丙嗪与阿司匹林的降温区别-实验设计
将 9 只小鼠标记,称重并记录 → 将 9 只小鼠分固定在小鼠固定器内,放入 标记好的大烧杯中,以方便放置和移动小鼠 → 用肛温计测室温环境(20~25℃) 下小鼠正常体温,并记录 → 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生理盐水,每 15min 测试各组小 鼠体温并记录。 3. 低温环境体温实验(低温实验)
将 9 只小鼠标记,称重并记录 → 将 9 只小鼠分固定在小鼠固定器内,放入 标记好的大烧杯中,以方便放置和移动小鼠 → 用肛温计测室温环境(20~25℃) 下小鼠正常体温,并记录 → 按实验要求给药或生理盐水 → 用药后将甲乙丙三 组小鼠(连同烧杯与小鼠固定器)放入恒温箱,调节温度至 10℃ → 每 15min 测试各组小鼠体温并记录。 4. 高温环境体温实验(高温实验)
℃以下进行以保证小鼠不至于死亡而影响实验。 2. 测体温时,动作应轻柔,固定好小鼠且勿使小鼠过度骚动。 3. 实验前 24 小时,最好将小鼠放在准备实验的环境中适应,并小笼喂养,注
意实验前禁食 6 小时不禁水的要求,以免因消化而产生的食物的热效应影响 实验结果。 4. 因小鼠的活动情况会影响小鼠体温,故在实验时将小鼠固定于小鼠固定器 中,并头朝上,尾朝下放入大烧杯中以方便观察和移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中枢 PG 合成酶,减少 PG 的合成,而发挥作用。PG 作用 于体温调节中枢,影响机体产热和散热。
3. 氯丙嗪和阿司匹林降温作用的临床应用。 答:二者降温作用的临床应用如下
氯丙嗪可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 阿司匹林可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烧。
【注意事项】 1. 室温影响实验结果,由于小鼠不耐冷热且没有汗腺的特性,实验必须在 30
【实验结果】
1. 发热降温实验(室温 20~25℃)
组别
药品
体温(填写各组 3 只小鼠的平均体温,单位:℃)

氯丙嗪实验报告

氯丙嗪实验报告

氯丙嗪实验报告氯丙嗪实验报告引言: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研究氯丙嗪对小鼠行为的影响,以期对其药理学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雄性小鼠,体重在20-30g之间。

2. 实验组设置: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给药方法:实验组小鼠每天口服给予氯丙嗪,剂量为1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4. 实验时间:连续给药7天,每天给药时间固定。

5. 行为观察:在给药前后分别观察小鼠的行为活动,包括活动时间、距离和频率等指标。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给药前,两组小鼠的行为活动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在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在给药后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的活动时间和频率明显降低,而距离也显著减少。

这一结果表明,氯丙嗪对小鼠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的。

氯丙嗪作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发挥治疗作用。

而多巴胺是控制运动的重要神经递质,因此氯丙嗪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多巴胺的释放和传递来实现的。

此外,氯丙嗪还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实验组小鼠的活动时间和频率明显降低。

镇静作用可能是由于氯丙嗪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激活作用,而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抗惊厥作用可能是由于氯丙嗪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神经元的兴奋性。

综上所述,氯丙嗪作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在小鼠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一发现对于深入了解氯丙嗪的药理学特性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氯丙嗪的作用机制,并验证其在其他动物模型和人体中的效果。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对小鼠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氯丙嗪的药理学特性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实验结果,并探索氯丙嗪的作用机制和剂量效应关系。

氯丙嗪实验论文

氯丙嗪实验论文

氯丙嗪对小白鼠的降温作用——实验报告论文班级:11五药1 姓名:黄炳旺[摘要]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一边缘叶及中脑一皮质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而发生的,同时,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关键词]0.2%氯丙嗪、生理盐水、降温、机体体温.[材料]温度计、水箱、100ml烧杯、注射器、0.2%氯丙嗪、生理盐水、色素、小白鼠固定器、液体石蜡、1ml注射器、天平、2只小白鼠[操作]1.取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观察正常活动及精神状态,分别测定肛门正常体温,记录。

2.甲鼠腹腔注射0.2%氯丙嗪0.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放入烧杯中,并用纱布罩住,绑好,做上编号后,放入冰箱半小时。

4.重新测定肛门温度,记录结果并分析,并观察小白鼠的活动情况。

[结果]甲鼠注射0.2氯丙嗪从冰箱拿出来后体温降低,并冬眠;乙鼠从冰箱拿出来差别不大。

氯丙嗪生理盐水组号药前药后给药组差值药前药后对照组差值1 35.8 32.4 3.4 35.2 35.4 -0.22 35.8 34.3 1.5 37.5 35 2.53 36.6 34.2 2.4 37.2 35.6 1.64 36.5 34.5 2 36.1 35 1.15 35.2 33.7 1.5 36.9 35.8 1.16 36.7 34.8 1.9 36.5 35 1.57 37 33.5 3.5 37.5 35 2.58 37.7 34.8 2.9 36.5 35 1.5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给药组差值对照组差值平均 2.3875 1.45方差0.64125 0.742857143观测值8 8假设平均差0df 14t Stat 2.253883244P(T<=t) 单尾0.020377163t 单尾临界 1.761310115P(T<=t) 双尾0.040754326t 双尾临界 2.144786681[讨论]猜测:以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作为基础。

氯丙嗪的药理实验报告

氯丙嗪的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精神病、镇吐、降温等作用,并对其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规格:10mg/ml)。

3. 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药盒、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架等。

4. 试剂:生理盐水、1%乳酸溶液、2%硫酸铜溶液、0.1mol/L盐酸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抗精神病作用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给予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剂量:5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包括活动度、自主运动、反应性等。

2. 镇吐作用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给予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剂量:1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30分钟后,给予小鼠1%乳酸溶液(剂量:0.5ml/10g体重,灌胃),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呕吐次数。

3. 降温作用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给予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剂量:1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实验前后分别测量小鼠的体温,并记录。

4. 药代动力学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给予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剂量:10mg/kg,腹腔注射)。

(3)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取血,测定血浆中氯丙嗪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1. 抗精神病作用实验实验组小鼠的行为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活动度降低,自主运动减少,反应性减弱,表明氯丙嗪具有抗精神病作用。

2. 镇吐作用实验实验组小鼠的呕吐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表明氯丙嗪具有镇吐作用。

3. 降温作用实验实验组小鼠的体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表明氯丙嗪具有降温作用。

小鼠氯丙嗪实验报告

小鼠氯丙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氯丙嗪对小鼠体温调节的影响。

2. 观察氯丙嗪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3. 了解氯丙嗪的给药方法及剂量。

二、实验原理氯丙嗪(Chlorpromazine)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精神病、镇吐、降温等作用。

本实验主要研究氯丙嗪对小鼠体温调节的影响,通过观察小鼠体温变化和行为变化,评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药品:氯丙嗪(纯度≥98%)。

3. 仪器:电子天平、体温计、玻璃注射器、灌胃器等。

4. 实验环境:室温20-25℃,相对湿度40-70%。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给药:实验组小鼠灌胃氯丙嗪溶液,剂量为10mg/kg体重,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体温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0分钟,分别测量小鼠体温。

4. 行为观察:观察小鼠在给药前后的行为变化,如活动、睡眠、饮食等。

五、实验结果1. 体温变化:实验组小鼠给药后体温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行为变化:实验组小鼠给药后表现为活动减少、睡眠增多、饮食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六、实验讨论1. 氯丙嗪对小鼠体温调节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能够降低小鼠体温,这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相符合。

氯丙嗪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 氯丙嗪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能够影响小鼠的行为,表现为活动减少、睡眠增多、饮食减少。

这可能是因为氯丙嗪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七、实验结论1. 氯丙嗪能够降低小鼠体温,具有降温作用。

2. 氯丙嗪能够影响小鼠的行为,表现为镇静、催眠等作用。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给药剂量应严格控制,避免出现中毒现象。

氯丙嗪小鼠降温实验报告

氯丙嗪小鼠降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氯丙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

2. 探讨氯丙嗪降温作用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氯丙嗪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氯丙嗪能够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氯丙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探讨其降温作用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药物:氯丙嗪注射液(规格:10mg/ml)。

3. 实验器材:电子体温计、恒温箱、实验动物饲养箱、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2. A组为实验组,给予氯丙嗪注射;B组为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

3. 氯丙嗪注射剂量:实验组小鼠每只注射氯丙嗪0.1ml(含氯丙嗪1mg),对照组小鼠每只注射生理盐水0.1ml。

4. 注射后,将小鼠放入恒温箱内,调节温度为37℃,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温变化。

5. 每30分钟测量一次小鼠体温,连续测量3小时。

6. 比较两组小鼠体温变化,分析氯丙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注射氯丙嗪后,体温逐渐下降,3小时内体温降至(32.1±0.8)℃;对照组小鼠体温无明显变化,3小时内体温维持在(37.5±0.5)℃。

2. 氯丙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六、实验结论1. 氯丙嗪能够显著降低小鼠体温,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2.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对小鼠体温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与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原理相符。

2. 氯丙嗪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高热惊厥、休克等疾病,其降温作用有助于改善病情。

3. 本实验为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小鼠的反应,避免小鼠因药物作用出现异常反应。

氯丙嗪实验报告

氯丙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氯丙嗪对小鼠体温的影响。

2. 分析氯丙嗪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体温调节。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10只,体重约20g。

2. 药物:氯丙嗪片(每片50mg)。

3. 仪器:电子体温计、恒温水浴锅、秒表、鼠笼等。

4. 其他:生理盐水、注射器、纱布等。

三、实验方法1. 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片(50mg/kg体重)灌胃,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3. 灌胃后,将小鼠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水温设定为(37±0.5)℃,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温变化。

4. 实验期间,每5分钟测量并记录小鼠体温1次,持续1小时。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灌胃氯丙嗪后,体温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小鼠体温逐渐下降,直至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接近正常体温。

3. 对照组小鼠体温变化不明显。

五、实验分析1. 氯丙嗪对小鼠体温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与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2. 氯丙嗪通过干扰下丘脑的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从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

3. 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具有时效性,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小鼠体温逐渐回升,接近正常体温。

六、实验结论1. 氯丙嗪对小鼠体温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2. 氯丙嗪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

3. 本实验为氯丙嗪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氯丙嗪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等疾病,降低患者体温。

2. 本实验结果提示,在使用氯丙嗪进行治疗时,应注意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具有时效性,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以防体温过低引起不良反应。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氯丙嗪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氯丙嗪降温实验报告

【实验】氯丙嗪降温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氯丙嗪降温实验报告篇一: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报告题目: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实验方法:-实验动物:小鼠-药品与器械: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实验步骤:(1)、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温计测肛温;(2)、小鼠①、③腹腔注射氯丙嗪;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冰箱。

(3)、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结论: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篇二:机能实验缺氧实验报告篇一:机能学实验报告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中七一班沈维XX12XX01009摘要:【目的】: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和肺脏观察血液颜色。

【结果】:乏氧性缺氧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耗氧率为26.73;注射氯丙嗪的小鼠耗氧率为1.56。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在14分36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注射美兰的小鼠在32分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

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机能实验报告氯丙嗪

机能实验报告氯丙嗪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动物体温的测量方法。

2. 了解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及其机制。

3. 熟悉实验动物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抗组胺等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氯丙嗪还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体重20-25g)若干。

2. 实验药品:氯丙嗪片(含量:25mg/片)。

3. 仪器设备:电子体温计、电子天平、鼠笼、手术器械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 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片,剂量为20mg/kg体重,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 将实验动物放入鼠笼中,室温控制在25℃左右,待动物适应环境后,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小鼠体温。

4. 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24小时测量小鼠体温。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给药后30分钟开始出现体温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体温下降明显(P<0.05)。

2. 给药后1小时,实验组小鼠体温下降至最低点,与对照组相比,体温下降明显(P<0.05)。

3. 给药后2小时,实验组小鼠体温开始逐渐回升,但与对照组相比,体温仍较低(P<0.05)。

4. 给药后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24小时,实验组小鼠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

六、实验讨论1. 氯丙嗪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2.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3. 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具有时效性,给药后4小时开始逐渐恢复,24小时恢复正常。

七、实验结论氯丙嗪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7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 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 而升降。
如何用实验证明?
精选可编辑ppt
8
实验设计要点
选择实验对象 确定样本例数、分组方法 明确给药途径、剂量、观察时间 明确观察指标、测定方法 拟定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精选可编辑ppt
9
-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 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抓住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对象、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
体现三个基本原则
随机、对照和重复原则。
精选可编辑ppt
4
表1 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
动物
小动物 中动物 大动物
计量资料
n≧10 n≧ 6 n≧ 5
计数资料
n≧30 n≧20 n≧10
精选可编辑ppt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CNS - 抗精神病作用 - 镇吐作用 - 体温调节作用 植物神经系统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精选可编辑ppt
6
体温调节: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调定点 397℃
病原体
肌肉收缩
发烧
精选可编辑ppt
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 0.1 ml/10g 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4℃冰箱
⑶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实验结果】
表1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 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10g)
给药前体 温(℃)
给药后体 温(℃)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 实验结果: • 氯丙嗪对小白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鼠号
分组
体重(g)
药物剂量 (ml)
给药前 给药前 给药后 后温差 体 温(℃)体 温(℃) (℃)

室温氯丙 嗪 室温生理 盐水


冰箱氯丙 嗪
冰箱生理 盐水

结论: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氯丙嗪可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 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 知识 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 节的影响及特点
• 试验方法; • 实验动物:小白鼠 • 药品与器械: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 丙嗪
• 实验步骤; • (1)取小白鼠四只称重,标记为,, , 用体温计测小鼠,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小鼠, 放置于室温;,放置于冰箱。 • (3)30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 果,比较差异后测每只小白鼠肛温,记录 结果。

氯丙嗪-课用(1)

氯丙嗪-课用(1)

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 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 度变化而升降,如何用实 验证明?
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设计(20分钟)
实验设计要点



受试动物的选择,给药途径? 如何分组?怎样设计对照组? 观察指标?测温部位、时间、方法? 用什么方法改变环境温度? 如何进行比较?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
【实验结果】
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
给药前 体温 (℃) 给药前后 温差(℃)
鼠号 1 2 3 4
分组 室温氯丙嗪 室温NS 冰箱氯丙嗪 冰箱NS
给药后体温(℃)
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 联系临床应用 。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
氯丙嗪等。
【实验方法】
1. 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1、2、3、4,用体温 计测肛温。 2.小鼠1、3腹腔注射0.01%氯丙嗪0.1ml/10g; 小鼠2、4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NS。然后,小鼠 1、2置于室温;3、4置于4°冰箱。 3. 30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 有何不同。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设计
(设计性实验)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实验过程】
一. 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二. 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 设计部分及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 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 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一) 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二)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随机和重复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二、作用机制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

(镇静)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镇吐)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

(降温)三、实验材料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 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将小鼠编号0——11(一)电刺激激怒实验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

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

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

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

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

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 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丙嗪降温实验报告篇一: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报告题目: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的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氯丙嗪对体温调节影响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2.了解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及特点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小鼠- 药品与器械: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步骤:(1)、取小鼠4只称重,标记为①、②、③、④,用体温计测肛温;(2)、小鼠①、③腹腔注射氯丙嗪;小鼠②、④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小鼠①、②置于室温;③、④置于冰箱。

(3)、30 min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后测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氯丙嗪对小鼠降温作用的实验结果结论: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篇二:机能实验缺氧实验报告篇一:机能学实验报告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中七一班沈维 XX12XX01009摘要:【目的】: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和肺脏观察血液颜色。

【结果】:乏氧性缺氧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耗氧率为26.73;注射氯丙嗪的小鼠耗氧率为1.56。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在14分36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注射美兰的小鼠在32分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

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死亡时间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1]和症状有所不同。

1.材料1.1 实验对象:小鼠4只1.2 器材: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 个,1ml 注射器,剪刀,镊子;1.3 实验试剂:0.25%氯丙嗪;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蓝溶液,冰块,钠石灰。

2.方法2.1 乏氧性缺氧实验2.1.1 取两只老鼠先编号,再进行称重,1号小鼠18.7g,2号小鼠16.7g。

2.1.2 对1 号鼠按0.1ml/10g 进行腹腔注射0.187ml 的生理盐水,将它放在室温下10分钟,记录呼吸频率。

而对2 号鼠则腹腔注射0.167ml的0.25%氯丙嗪,注射完后冰浴10分钟,记录呼吸频率。

时间到后,将两只老鼠放入广口瓶内,加入钠石灰,塞进瓶塞,并将移液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计入当时的液面高度数据。

2.1.3 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至小鼠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并读取液[2]面变化量即耗氧量。

解剖小鼠尸体,记录肝脏、肺血液颜色变化。

2.1.4 总耗氧量计算根据a(ml),存活时间t(min),鼠体量w(g)三项指标,求出总耗氧量。

2.2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2.2.1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鼠2 只,进行编号3和4,并观察皮肤黏膜色泽。

2.2.2 向两只老鼠均注射5%亚硝酸钠0.2ml,注射完后,立即向4号鼠腹腔内注射美兰溶液0.2ml,向3 号老鼠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

2.2.3 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3号鼠死亡后,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对4号鼠处死,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

3.实验结果乏氧性缺氧实验组别体重(g)药物剂量(ml)存活时间(min)耗氧量耗氧率1号小鼠 18.7g 0.187ml的生理盐水 29分39秒15ml 26.732号小鼠 16.7g 0.167ml的0.25%氯丙嗪 38分33秒1ml 1.581号小鼠注射前呼吸200次/分钟,注射后呼吸188次/分钟,实验中呼吸约8分钟时为236次/分钟,13分钟时为132次/分钟。

小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不动,但偶尔有剧烈运动,持续时间较短。

小鼠在29分39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紫绀。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暗红色,肺脏为鲜红色。

2号小鼠注射前呼吸220次/分钟,注射后呼吸200次/分钟,实验中呼吸约8分钟时为112次/分钟。

小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不动。

小鼠在38分33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紫绀。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暗红色,肺脏为鲜红色。

硝酸钠实验组别药物剂量(ml)存活时间(min)3号小鼠硝酸钠+生理盐水14分36秒4号小鼠硝酸钠+美兰 32分30秒处死3号小鼠,注射后活动剧烈,一段时间后变安静,死前有剧烈挣扎。

小鼠在14分36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

4号小鼠,注射后较为安静。

小鼠在32分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

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

4.实验结论氯丙嗪可缓解缺氧,小鼠存活时间更长;美兰具有还原性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5.讨论5.1 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氯丙嗪可以抑制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温度降[3]低到冬眠温度,体温也降到冬眠温度。

小鼠注射氯丙嗪后,置于低温使其进入假冬眠状态。

小鼠外界活动停止,新陈代谢率降至最低,因此能量利用减少,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减少,即耗氧率减小。

在氧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就比生理盐水组长。

5.2亚硝酸盐可使hb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hb(hbfe3+oh),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能力,加上hb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使剩余的fe2+与氧亲和力增高,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4]织缺氧。

高铁hb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因而使皮肤和粘膜呈现相同颜色。

低浓度美兰为还原剂,抑制了氧化剂(亚硝酸钠)的中毒反应,中毒后即刻肌注可有效使小鼠存活时间延长2倍以上。

本实验结果也显示,亚硝酸钠+美兰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美兰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注射美兰后肝脏的颜色为黑紫色原因是美兰是染色剂。

5.3 实验中2号小鼠在实验时由于装置的气密性不高,有一些漏气,导致其耗氧率偏低。

并且由于理解错误,在将2号小鼠放置于冰水中10分钟后又将小鼠在冰水中多放了16分钟,使得小鼠的耗氧减少,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

【参考文献】[1]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XX[2] 王太一,韩子玉.XX.实验动物解剖图谱.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3] 陈季强.基础医学各论(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XX:492,495-496.[4]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篇二:缺氧实验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XX年10月11日带教教师:金会艳专业班级:XX级麻醉班缺氧实验一、实验目的1、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乏氧性缺氧1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每2min记录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计算小鼠耗氧率(r)一般情况*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如上死亡(记录时间)计算小鼠耗氧率(r)*3、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一般状况*观察记录如上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死亡(记录时间,)2计算小鼠耗氧率(r)*4、取出甲鼠及2,3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备注:(1)一般状况*,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

(2)缺氧瓶*,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塞外面,且可以加入钠石灰吸收水汽。

(3)腹腔注射,正确拿握小鼠,左下腹,45°进针,回抽。

(4)耗氧率计算:r[ml/(g·min)]=a(ml)÷w(g)÷t(min)a,耗氧量;w,体重;t,死亡时间。

五、实验结果表1.各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3表2.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乏氧性缺氧)4注:从左至右依次为,亚硝酸钠中毒,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

5篇三:机能学缺氧实验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zmcXX 机能学授课学时:8学时授课时间:XX年3-7月实验题目:缺氧实验目的:1.观察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复制几种类型缺氧的模型,观察血液颜色的特点,分析其机制根据大纲要求:掌握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紫绀、肠源性紫绀。

熟悉并理解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熟悉氧代谢的四个环节(摄取、携带、运输和利用)及反映血氧情况的一些指标(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掌握各型缺氧的特征(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1. 现代病因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因是引起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往往决定疾病的特异性,它与相应的疾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条件则不是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往往是通过作用于致病因子或改变机体反应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2. 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血液颜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实验对象:小鼠实验器械和药品:电子秤、注射器、钠石灰、小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剪刀、镊子、滤纸、苦味酸、一氧化碳包;生理盐水、1.25%尼可刹米、2%水合氯醛、5%亚硝酸钠、0.1%氰化钾实验方法:一、原因和条件作用的分析1. 取3只小鼠称重,编号1、2、3,用苦味酸做好标记2. 注射及处理:1号:生理盐水,0.2ml/10g ,腹腔注射小鼠耗氧率r(ml/min/g) =a/(w*t.)二、几种类型的缺氧1. 取3只小鼠称重,编号4、5、6,用苦味酸做好标记 2. 注射及处理:4号:放入缺氧瓶,通入二氧化碳5号:5%亚硝酸钠,0.2ml/10g ,腹腔注射 6号:0.1%氰化钾,0.2ml/10g ,腹腔注射观察小鼠活动情况直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