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治疗的新进展

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治疗的新进展
肝硬化,其中有水黄花根皮3-6g,水煎后,冲蜜糖服;鲜半边莲60-120g水煎加红糖溶化服;腹水草30g,水煎空腹服;等等。袁俊[2]采用分期使用中药治疗肝硬化,早期肝硬化一般常用:柴胡、郁金、佛手、陈皮、黄芪、茯苓、淮山、砂仁、丹参、桃仁、红花、三七、川芎等,随证加减,阴虚则去掉砂仁、佛手,加太子参、制首乌、沙参、麦参、石斛。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则加白花蛇舌草、三叶青、板蓝根、山豆根、五味子、虎杖、贯众等;中期肝硬化,应用川芎、土鳖虫、穿山甲、丹参、桃仁、海藻、皂矾、贝母、昆布、鸡内金和山楂等;后期肝硬化中医采用羚羊角、山豆根、虎杖、花红、穿山甲、何首乌、西方参等。王景双[3]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的基础药方为主治疗,药物组成:水蛭、红花、莪术、穿山甲、土鳖虫、桃仁。若患者烦躁不安、易怒、嗳气、胸腹闷胀、全身乏力、两肋胀痛、大便秘结且小便短少黄赤,则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舌苔黄腻,两肋胀痛,口苦口干症,可以加入大黄、茵陈、黄柏、土茯苓、栀子、龙胆草、蚤休、黄芩等,如果全身无力、月经量较少,体重速减、睡眠差、脉弦细者,予加入四物汤,等,治疗三个月后,50例肝硬化显效21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达90%。肖霞[4]认为肝硬化腹水表现为气滞血瘀,水湿郁积化热,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受病,临床所见阳虚者较少,阴虚者十居其七,故取四逆散合已椒苈黄丸为主方,腹胀尿少,佐以前草、鸡内金、白茅根、白术、木香、赤茯苓、猪茯苓等。王正平[5]以益气化瘀利水为法,药物组成:黄芪20g,白术8g,郁金10g,云苓5g,苡仁20g,三七(冲)6g,灸鳖甲15g,丹参30g,益母草15g,大腹皮10g。肝络瘀阻型加当归15g,红花10g,白芍30g,丹皮10g;脾虚气滞型加党参10g,广香10g;黄疸者加茵陈40g,大黄10g,栀子10g;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10g,枸杞子10g,北沙参15g。鼻衄、龋齿者,加犀角6g,丹皮10g;水畜严重加葶苈子10g,,二丑10g,车前子25g。治疗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李党生[6]以分型论治:①气滞血瘀型,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血府逐瘀汤化裁。②脾肾阳虚型,以温补脾肾、益气行水为法,方用茵陈术附汤化裁。③湿热藴结型,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茵陈五苓散和中满分消丸化裁。④肝肾阴虚型,治以滋阴利水,用一贯煎或参麦地黄汤加减。胡华刚[7]自拟的中药护肝再生汤:白茅根、黄芪、丹参、车前子各30g,山药、丹皮、茵陈、海藻、昆布各20g,鸡内金10g,大腹皮、五味子各15g,厚朴、鳖甲各9g,甘草、大黄各6g。气滞湿阻证加延胡索10g,桑白皮、川楝子、柴胡各9g,郁金12g;肝脾血瘀加穿山甲、莪术、川芎各9g;肝肾阴虚加地骨皮、知母各12g;脾肾阳虚加干姜6g,山萸肉15g;湿热藴结证加黄连6g,栀子12g。治疗一个月后21例中,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5.24%。刘立昌[8]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有发热、腹胀、黄疸、水肿时用黄芪15g,防己10g,葶苈子30g(包),莪术15g,带皮槟榔10g,川椒目5g,益母草30g,半枝莲30g,陈皮20g。腹水消失后去莪术,加金钱草30g;黄疸褪尽,改用黄芪10g白术10g,当归10g,枸杞子10g,郁金10g,田基黄30g,玉米须30g,白花蛇舌草30g,茵陈15g。所治疗的病人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

肝硬化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缓疾病的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针对肝硬化的治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目前常用的治疗肝硬化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草酸锶等。

近年来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肝细胞生长因子等被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肝脏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同时能够减轻肝硬化的症状和改善肝功能。

肝移植:肝硬化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

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移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肝硬化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如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营养支持治疗:肝硬化患者常伴随营养不良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营养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包括提供高蛋白、高能量饮食,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等,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总体来说,针对肝硬化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肝硬化的预防
也非常重要,如避免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而肝性脑病则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肝性脑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了解其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病机制1、氨中毒学说氨是导致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肝硬化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肠道产氨增加,同时肾脏对氨的排泄减少,导致血氨水平升高。

血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2、神经递质失衡肝硬化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常常出现失衡。

例如,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肝性脑病时其水平升高,增强了神经抑制作用。

而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等则相对减少,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失衡。

3、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正常情况下,由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生的苯乙胺和酪胺等物质,在肝脏中被解毒。

但肝硬化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这些物质进入体循环,并透过血脑屏障。

在脑内,它们被羟化酶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等假性神经递质。

这些假性神经递质取代了正常的神经递质,导致神经传导功能紊乱。

4、炎症反应肝硬化患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等可以损伤血脑屏障,导致脑水肿,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5、锰的蓄积肝硬化时,锰在体内蓄积。

锰可以通过影响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和线粒体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引发肝性脑病。

二、治疗进展1、饮食管理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过度限制蛋白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同时,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因其富含支链氨基酸,有助于改善氨基酸的平衡。

2、药物治疗(1)乳果糖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常用药物。

它可以促进肠道排泄氨,减少氨的吸收。

(2)利福昔明是一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能够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减少氨的产生。

(3)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促进氨的代谢,降低血氨水平。

常见护肝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

常见护肝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

常见护肝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摘要: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的结果,其是临床上一种相当常见的慢性进行型肝病。

目前关于治疗急性肝硬化的药物品种繁多,我们将从护肝这个类型的药物体系来分析其中对于护肝这个类型药物的功能与作用机理,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肝纤维化,药物,护肝药前言:保肝药物是指一种具有对肝脏的保护、增强其解毒、促进其肝细胞的再生等作用的药物,其中保肝药物种类繁多,因为其药物的作用不是局限性的作用,在目前临床上并无明显的药物归类,我们将其大致归类为以下几类。

1.抗氧化类抗氧化药物在肝硬化治疗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良好的疗效、丰富的来源和较低的副作用使这类药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1]。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E、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维生素C、N-乙酰半胱氨酸。

许多临床研究者都已经表明,膳食中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E可以有效地预防由于氧和四氯化碳反应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延缓和减轻人的肝细胞纤维化,有效地捕获和清除肝自由基,保护整个人体的肝细胞膜功能免受过度氧化应激,但在保护过程中也消耗了维生素E[2-4]。

因此,补充维生素E在抗氧化应激损伤方面相当有效。

1.抗炎保肝类当肝脏在没有病毒、细菌等感染的情况下,由于特殊的原因,如药物损伤等,导致发炎,非感染性的炎症,导致肝功能受损,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其他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应该都是首选,但这些激素的副作用可能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少有人用它们的方法来治疗和保护肝脏。

甘草酸类制剂,如甘草酸单铵和甘草酸二铵,与其他糖皮质激素制剂相比具有类似的抗炎作用,副作用很小,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没有不良影响,常用于预防和改善肝脏的功能。

3.修复和保护肝细胞膜类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多烯磷脂酰胆碱,联苯双酯,熊去氧胆酸。

联苯双酯在水溶液中具有降酶、抗病毒、耐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与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5]。

肝硬化的未来治疗方向展望

肝硬化的未来治疗方向展望

肝硬化的未来治疗方向展望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损伤后,引起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持续性改变,导致肝脏纤维化和结构重建,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和延缓病情进展为主,但并没有根治的方法。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肝硬化的治疗方向展望仍然给人以希望。

一、基因治疗肝硬化的发展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基因治疗成为未来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潜在方向。

通过基因治疗,可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基因,恢复肝脏正常功能。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干细胞或基因载体等技术,成功地将正常基因导入肝细胞中,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病情。

然而,基因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基因传递效率、安全性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也被认为是未来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方向。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肝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

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中,可以促进肝脏再生和修复,改善肝功能。

然而,干细胞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干细胞来源、移植后的存活和分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也被认为是未来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方向。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或基因载体等纳米粒子精确地送达到肝脏组织,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并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病情。

然而,纳米技术在治疗肝硬化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纳米粒子的稳定性、毒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四、免疫治疗肝硬化的发展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免疫治疗也被认为是未来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方向。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程,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病情。

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免疫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肝硬化中医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中医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中医治疗新进展摘要:关键词:肝硬化属中医学“鼓胀”范畴。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鼓胀”病名,见于《灵枢·水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历代医家对鼓胀均有论述,如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曰:“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病因而言,张弛等[1]研究认为饮酒无度、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影响脾胃之生化,肝脏之条达,导致脾虚生湿,湿郁化热,进而壅滞气机,形成水阻中焦、湿浊内聚,发展至鼓胀。

酒食滋味厚重,会直接阻碍肝脾功能,致使两脏功能失调,气机失于疏泄,无力运化,邪壅于内,以致气、血、水互结于中焦而不得行,终致腹部膨满胀大,发为鼓胀。

袁今奇[2]认为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忧思过度,郁怒不节,致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进而导致瘀血内阻,肝气犯脾,木穿土位,脾运受克,运化受阻,气血运化不畅,津液运行障碍,水液、血瘀互为因果,滞阻于中焦,发为鼓胀。

气机畅达为一身气血运行之关键,因气机瘀滞,失于调达,可致全身气血运行障碍,致病鼓胀。

蔡林[3]认为鼓胀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毒,虫毒寄蚀肝脏,导致肝气不舒,血行不畅,致水道壅塞,水液与瘀血积于腹中成鼓。

李鲜[4]认为因形劳、房劳过度而至正气虚耗,机体虚损后未及时充养而致积劳成损,脾失健运湿浊流注证,一身水液代谢失常,水、瘀、痰三物壅滞腹部发为鼓胀。

病机而言,蒋俊民[5]认为肝体阴而用阳,主一身气机之调达,主疏泄,主藏血,机体能够正常代谢全赖肝脏功能的正常疏泄,而脾主升清,清升浊降,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循环不息依赖脾功能正常,肝脾功能正常,全身气机条达,血行其脉,水行其道,则机体运行通畅,反之则气滞血壅发为鼓胀。

张国梁[6]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与脾脏胡滋胡制,助推气血之推动、温煦、激发等功效,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运转不畅而致鼓胀加重。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是多种长期肝病的末期表现。

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纤维化和结构改变,导致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液流通受阻,从而影响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缓慢,常常在患者无明显症状时发现。

肝硬化的并发症也非常严重,如肝癌、腹水、门脉高压、肝性脑病等,这些并发症都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诊疗现状肝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以及病史记录。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腹水、肝功能障碍、黄疸、肝淤血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肝脏活检、超声、CT、MRI等检查手段明确肝硬化的诊断。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也不同,例如应用抗病毒治疗颠覆性地改变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参考这一例子,针对其他病因也应借鉴类似的方法。

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

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减压、腹水处理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肝硬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口服肝核素类降脂药、口服利蝗卡因、口服泼尼松等都可以起到缓解肝硬化症状的作用。

在治疗门脉高压时,常用的药物包括贝塔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种药物的不同禁忌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是治疗肝硬化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硬化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移植器官的稀缺性和手术难度较大等原因,移植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自身脂肪-干细胞联合移植可以在互补移植的同时达到创造新的种植构架,增强移植后的肝脏修复恢复能力等作用,为治疗肝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此之外,减压和腹水处理也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环节。

减压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择期维持性减压、急性出血时紧急减压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

相对而言,腹水处理则比较简单,主要是经皮穿刺腹水抽取或者胸腔穿刺引流。

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由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或其他因素引起。

它的特点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改变,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探讨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一、发病机制1. 血液循环改变:肝硬化导致肝脏血液循环受阻,形成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使得血液通过侧支循环进入肺循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

2. 肝肺轴改变:肝硬化时,肝脏和肺脏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素样生长因子(HGF)和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而这些因子对肺血管的扩张和修复至关重要。

3. 炎症反应:肝硬化时,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肺动脉收缩。

炎症反应还会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

二、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治疗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剂、抗纤维化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症状。

抗纤维化药物如利妥昔单抗可以抑制纤维化的发展,减轻肝硬化对肺血管的影响。

免疫调节剂如西罗莫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2. 放疗和介入治疗:对于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放疗和介入治疗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放疗可以通过破坏肿瘤细胞和减轻肿瘤压迫效应来改善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可以减少肝脏血液供应,缓解肝硬化对肺循环的影响。

3. 肝移植:对于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肝移植可以恢复肝脏功能,减轻肝硬化对肺动脉的影响。

然而,由于肝移植的供体短缺和手术风险,肝移植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总结起来,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涉及血液循环改变、肝肺轴改变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目前的治疗进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介入治疗以及肝移植。

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且该病具有结局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

目前,针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并无标准化的成熟方法。

所以,本文对最近几年来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肝硬化诊断治疗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53【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58-01肝硬化是一世界性疾病,在欧美、日本、中国均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欧美人因饮酒的生活习惯,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

但近年来肝炎后肝硬化发病率也持续上升,亚洲、非洲则以乙肝肝硬化多见。

通过对肝硬化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硬化临床发病率达到1.39%,约占全部肝病患者的50%,而死亡率约为10%,因此肝硬化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高死亡率疾病[1]。

所以,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进行积极的治疗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针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因此,针对肝硬化应早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1 肝硬化的诊断方法1.1 血清生化指标。

目前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仍为肝活体病理学组织检查,由于其存在创伤性和风险性,所以在诊断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诊断乙肝肝硬化的过程中常被采用。

血清生化指标检查,主要反应在肝纤维化时,指标出现异常而得出诊断结果。

肝脏纤维化标记的血清指标,大体上可分为间接指标和直接指标。

间接指标反映肝功能改变但不直接反映细胞间质的代谢,如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和肝转氨酶,直接指标反映细胞外间质代谢。

肝纤维化的直接标志反映的是肝纤维化所造成的ecm标志数和质量上所发生的变化。

肝纤维化的直接标志包括:和基质沉积相关的标志,和基质降解相关的标志物,和纤维形成相关的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

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TIPS治疗作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TIPS治疗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对TIPS治疗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TIPS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扩大适应范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TIPS治疗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TIPS治疗、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疗效评价、地位、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危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该病症特点是门静脉的压力升高,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通,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腹壁静脉曲张等严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水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使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导致肝功能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及时有效地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TIPS治疗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1.2 TIPS治疗的介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一种严重并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肝脏组织的慢性损伤和纤维化导致肝内静脉和动脉通道受阻,增加了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压,进而导致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面,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减轻症状和减少合并症,并且手术介入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TIPS治疗的介绍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这种治疗方式的原理和作用机制,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进展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进展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为肝脏组织的结构异常和功能损害。

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慢性肝炎、酒精滥用和脂肪肝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肝脏会逐渐失去正常的功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肝癌等。

因此,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进展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肝移植。

药物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基础,旨在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肝功能。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利尿剂、抗氧化剂等。

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害。

利尿剂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缓解腹水等症状。

抗氧化剂则可以减少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保护肝细胞。

除药物治疗外,介入治疗也是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插入体内,直接作用于肝脏病变区域,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治疗、肝动脉栓塞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经皮肝穿刺治疗可以通过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注入肝脏病变区域,起到治疗的作用。

肝动脉栓塞是通过阻断肝脏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的效果。

TIPS则是通过在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建立通道,减轻门静脉高压,缓解腹水等症状。

对于某些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肝移植是将健康的肝脏从供体移植到患者体内,以取代受损的肝脏。

肝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有合适的供体和配型,同时也需要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抗排异治疗。

肝移植可以治愈肝硬化,恢复正常的肝功能,但由于供体资源有限,肝移植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近年来,肝硬化的治疗进展取得了一些突破。

例如,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肝细胞,因此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

此外,基因治疗也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干预肝硬化的发展过程,达到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进展涵盖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肝移植等多个方面。

肝硬化治疗发展历程

肝硬化治疗发展历程

肝硬化治疗发展历程
肝硬化治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在早期,肝硬化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终末疾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肝硬化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肝移植手术的出现。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硬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该手术可以将一个健康的肝脏从捐献者身上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肝脏。

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获得重获新生的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在许多慢性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往往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多的患者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害的进程,减缓或减少肝硬化的发展。

此外,干细胞治疗也是肝硬化治疗的新兴领域。

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

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促进肝脏再生和功能恢复,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和抗衰老基因等治疗手段,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过程。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帮助他们控制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肝硬化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从对症治疗到肝移植、抗病毒药物、干细胞治疗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进步。

这些研究和创新为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使他们能够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生存率。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李鸿玲!!【关键词】肝硬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治疗。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中医学中虽无肝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医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李佃贵等["]认为肝硬化病因病机尤为强调浊、毒、虚的共同致病,并认为“浊邪”在整个致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既是病因又为病果,肝硬化是由正气虚衰,浊毒内侵所致。

高宪红[$]认为肝硬化大多由湿热邪毒、虫毒、酒毒等侵犯肝脏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受病,气滞、血瘀、水蓄而成,是本虚标实之证。

邢登洲[%]认为肝硬化的形成与体内湿热长期稽留,饮食失调,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肝、脾、肾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侯丽颖等[&]则认为肝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致肝失疏泄,肝脾同病,久则必虚且入络,正虚血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机。

尽管各医家观点不尽相同,但肝硬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则为各家的主要共识。

$#辨证论治$#"!辨证分型。

目前肝硬化的辩证分型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各研究者对此也各持己见。

姚泽民等[’]将早期肝硬化归纳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两虚、肝肾阴虚&型;晚期肝硬化’种证型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型,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型,肝肾精虚、湿浊蒙心型,肝肾精亏、湿浊内闭型,肝肾精亏、肝不藏血型。

肝硬化治疗发展历程

肝硬化治疗发展历程

肝硬化治疗发展历程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由于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或其他肝病引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肝硬化的治疗发展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提高,从传统的对症治疗发展到现代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过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依赖对症治疗,包括利尿剂、钠限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维生素和营养补充等。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治愈肝硬化本身。

而且,由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吸收受限,往往很难满足身体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提高,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第一个重大的突破是肝移植手术的发展。

肝移植是一种将健康的肝脏从供体移植到肝硬化患者体内的手术。

这种手术不仅可以治愈肝硬化,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由于供体的稀缺和手术的复杂性,肝移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得到的治疗方法。

为了解决供体稀缺的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和开发人工肝的治疗方法。

人工肝是一种通过转运外源性细胞和细胞因子使患者的肝脏功能得到恢复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肝移植手术前暂时替代患者的肝脏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替代方法。

但是,人工肝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除了肝移植和人工肝,药物治疗也成为了肝硬化治疗的重要手段。

随着对肝硬化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能够改善肝硬化的药物。

例如,抗纤维化药物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从而减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此外,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也被应用于肝硬化治疗中,以减少肝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同时,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例如,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脏细胞,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可以帮助恢复病变的肝脏组织。

此外,基因治疗和RNA干预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肝硬化治疗中,以治愈疾病和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总之,肝硬化的治疗发展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提高。

肝硬化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前沿

肝硬化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前沿

肝硬化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前沿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改变,导致肝功能逐渐丧失。

近年来,针对肝硬化的科研进展和学术前沿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肝硬化的病因与发展机制肝硬化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这些因素导致肝脏受损后,机体的修复反应会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系列与肝纤维化相关的分子机制,如乙醇代谢产物、炎症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等,这些成果对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肝硬化的诊断与评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评估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医学界在肝硬化的诊断与评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通过肝脏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为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此外,血清标志物的研究也为肝硬化的诊断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如HA、PIIINP等)和肝细胞凋亡标志物(如CK18等)的检测。

3.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病因的治疗、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的防治。

近年来,针对肝硬化的治疗策略不断完善和创新。

例如,在病因治疗方面,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酒和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肝硬化的预防与康复肝硬化的预防和康复是肝硬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肝硬化的预防方面,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等是关键措施。

此外,疫苗接种和传染病控制也对于预防病毒性肝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肝硬化的康复方面,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进展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进展研究
3 贝特 类或他汀类药物
他 汀贝特类药物最初 主要用来 治疗 高脂血症 ,近期研究 中 发现也 可用于 P B C的治疗。Wa g n e r 等【 l l 】 在结扎胆管 的小 鼠模 型 中证明 阿托伐他 汀可 以刺激 胆汁形 成过程 中某些基 因的表达 , 降低胆 汁酸水平 , 改善 胆汁淤 积情况 。S t o j a k o v i c 等t 。 ≈ 的研 究表 明。 对U D C A应答不明显的 P B C患者加用 阿托伐他 汀 , 显示患者 低 密度脂蛋 白和总胆 固醇含量均显著下 降 , 但血清 中 A S T 、 A L T 、 I g M水平与基线 比无显著差异。 R i t z a l 等 辛伐他汀联用 U D C A 治疗高脂血症 的 P B A病人 , 显示 A L P 、 G G T 、 I g M值均有显 著f 生 降 低。 贝特类也是一种降血脂药物, 有研究报道苯扎 贝特单独用药治 疗P B C患者 可引起 A L P 、 G G T 、 I g M和组织学症状 减轻l 1 4 1 。
原发性 胆 汁性肝 硬化 ( p r i m a r y b i l i a r y c i r r h o s i s , P B C) 为一类 慢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 。以肝脏 内小胆 管发生进行性 和非化脓性 炎症 、 慢性胆 汁淤积为主要特征 的慢性胆汁淤积疾 病 , 进 一步严 重可 发展 为肝硬 化和肝纤 维化 , 肝 衰竭等 , 乃 至死亡 【 1 ] 。该 病 于 1 8 5 1年 由 A d d i s o n等 回 报道 , 多发 生在 女性 群里 中 . 男女 比例约 为 1 : 9 园 , 主要 临床表 现 为黄 疸 、 乏力 、 皮肤 瘙 痒和 血 清 AL P和 G G T含量升高 , 抗线粒体抗体呈 阳性等 。 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和肝移植 。 熊 去氧胆酸( U D C A) 是 目前唯一经临床试验所证实 的 治疗 P B C安全有效 的药物。然 而对 U D C A应答性欠佳 的患者 的 治疗 , 尚无 统一的方法和确切 的疗效 。 晚期 P B C患者唯一且有效 的方法是进 行肝移植 。该 文就原发性胆 汁性 肝硬化患者 的临床 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疾病,其特征为肝脏结构紊乱并发生了明显纤维化。

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硬化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对于肝硬化的药物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以及其带来的新希望。

一、抗纤维化药物肝硬化的关键病理过程之一是肝纤维化,因此抗纤维化药物被广泛用于肝硬化的治疗。

目前,已有多种抗纤维化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纤维化过程中的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途径,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化的进展。

此外,一些新型的抗纤维化药物,如TGF-β抑制剂和肝星状细胞特异性靶向药物等也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中。

二、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病毒药物则是治疗病毒相关性肝硬化的首选方法。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是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性地与病毒基因组DNA结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病变。

而干扰素则通过模拟机体天然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病毒感染和减轻病情。

此外,针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也取得了突破。

三、免疫调节药物肝硬化的发展与免疫系统的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免疫调节药物也属于肝硬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炎药物是其中的代表,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

此外,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理剂等也被广泛用于控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四、抗氧化剂氧化应激是导致肝脏损伤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抗氧化剂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反应等途径,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因此,在肝硬化的药物治疗中,抗氧化剂也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谷胱甘肽和N-乙酰半胱氨酸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肝硬化的病理过程。

总结起来,肝硬化的药物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与展望引言肝硬化是一种晚期肝病,其特点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失调。

随着肝硬化发病率的增加,治疗肝硬化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肝硬化的治疗现状,并展望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当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是通过改善肝脏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肝纤维化等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负荷,减轻腹水等症状。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利尿剂是螺内酯。

Beta受体阻滞剂Beta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并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萘洛尔和纳达洛尔。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穿肝门静脉内侧支架植入术、经颈静脉内侧支架植入术等,通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减轻门静脉高压,缓解肝硬化症状。

外科手术肝移植是肝硬化的最终治疗手段,适用于晚期肝硬化患者。

通过替换病变的肝脏,恢复肝功能。

治疗进展细胞治疗随着干细胞技术的进步,细胞治疗正成为肝硬化治疗的热点。

通过干细胞的移植,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新一代治疗肝硬化的新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修复或修改,可以改变肝脏的病理过程,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针对肝硬化病理机制的治疗方法。

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的关键蛋白表达,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展望未来肝硬化的治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诊断和治疗系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肝硬化的发展和诊断。

•进一步研究干细胞技术,寻找更好的来源和制备方法,以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

•深入研究肝脏的微环境,探索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结论肝硬化治疗的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肝硬化的治疗将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 Liaw YF, Sung JJ, Chow WC, Farrell G, Lee CZ, Yuen H, Tanwandee T, TaoQM, Shue K, Keene ON, Dixon JS, Gray DF, Sabbat J, Cirrhosis AsianLamivudine Multicentre Study G: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2004;351:1521-1531.[2] Shiratori Y, Imazeki F, Moriyama M, Yano M, Arakawa Y, Yokosuka O, KurokiT, Nishiguchi S, Sata M, Yamada G, Fujiyama S, Yoshida H, Omata M:Histologic improvement of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whohave sustained response to interferon therapy. Annals of internalmedicine 2000;132:517-524.[3] Arias M, Sauer-Lehnen S, Treptau J, Janoschek N, Theuerkauf I,Buettner R, Gressner AM, Weiskirchen R: Adenoviral expression of 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antisense mrna is effective inpreventing liver fibrosis in bile-duct ligated rats. BMCgastroenterology 2003;3:29.[4] Czochra P, Klopcic B, Meyer E, Herkel J, Garcia-Lazaro JF, ThieringerF, Schirmacher P, Biesterfeld S, Galle PR, Lohse AW, Kanzler S: Liverfibrosis induced by hepatic overexpression of pdgf-b in transgenicmic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6;45:419-428.[5] Hemmann S, Graf J, Roderfeld M, Roeb E: Expression of mmps and timpsin liver fibrosis -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anti-fibrotic strategie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7;46:955-975.[6] Wang Y, Gao J, Zhang D, Zhang J, Ma J, Jiang H: New insights into theantifibrotic effects of sorafenib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liverfibrosis. Journal of
肝硬化治疗进展
摘要】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本文将对肝硬化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1.抗病毒治疗尽管对抗纤维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尚无有肯定作用的药物。
事实上,治疗原发病,以防止起始病因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肝脏炎症坏死,即可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对病毒复制活跃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予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性疾病。
动物实验证实,持续HBV复制以及肝脏炎性反应在肝癌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和减轻坏死性炎性反应可以阻止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细胞癌。拉米夫定等口服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轻坏死性炎性反应,对于肝纤维化在组织学上的改善,以及肝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3.增加肝脏ECM降解ECM的降解依赖于ECM降解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大量资料表明MMP在ECM降解中起关键作用。MMP家族按底物不同可分为间质胶原酶、明胶酶、间质溶解素和膜型MMP(MT-MMP)4类。目前已发现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TIMP )可抑制其对ECM的降解。因此,调节MMP/TIMP的平衡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途径[5, 6]。
一项研究将确诊患有肝硬化或进展期肝纤维化的651例慢性HBV携带者随机分组,436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其余215例患者则给予安慰剂治疗,发现拉米夫定治疗组中3.4%患者Child分级升高,安慰剂组的比例则为8. 8%。治疗组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为3.9%,而安慰剂组的发生率为7.4%[1]。
6.问题与展望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结果,病死率极高。肝硬化的形成是由于ECM产生和降解的失衡。理论上讲,任何可以抑制ECM的生成和促进ECM降解的方法都有可能用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基因治疗,从动物模型到临床应用仍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研究其临床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治疗的系统效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相信随着人类对肝硬化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肝硬化治疗这一难题终将被人类所攻克。
给予TGF-β1将会促进HSC激活,刺激I型胶原和TIMP-1的表达。Alias等报道将TGF-β1反义mRNA的腺病毒载体用于胆管结扎(BDL)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可在基因转录、翻译水平阻止I型胶原mRNA的表达,预防肝纤维化。通过阻断TGF-β1信号通路,包括TGF-β1抗体TGF-β1反义寡核苷酸和可溶的TGF-βII型受体有可能达到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3]。
2.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生肝星状细胞(HSC)在纤维化发生发展以及转变中处于中心细胞环节的地位。在肝损伤中,HSC是ECM的主要来源。活化的HSC又称肌成纤维母细胞(HM),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信号途径产生大量刺激ECM沉积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是目前最强也是研究最多的纤维化进展相关生长因子,在HSC的活化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Shiratori等在59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选择487例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2-6个月,其余106例患者则不予治疗。通过治疗,183例患者获得持续性病毒应答,并且其中89%的患者肝炎指数与未治疗组患者相比明显好转。不少于3年的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纤维化发展率为(-0. 28士0. 03 )unit/y未治疗组患者的纤维化发展率为(0.10士0.02) unit/y,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后续干扰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脏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能够延缓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或进展期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程[2]。
【关键词】肝硬化;诱导分化治疗;干细胞治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103-02
肝硬化是由肝纤维化发展而成,是所有慢性肝脏损伤的最终病理阶段。在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较为常见。各种病因所致慢性炎症或肝损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中以胶原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其过量沉积。ECM的过量沉积、窦内皮细胞筛孔消失毛细血管化,使肝细胞功能逐渐出现障碍直至小叶改建、假小叶出现及再生结节形成。传统观念认为肝硬化是不能逆转的,但是最近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证据表明早期的肝硬化仍然是可以可逆的。
PDGF是HSC最强的促增殖因子,阻断PDGF的生物学效应可抑制HSC增殖并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HM增殖以及ECM生成的早期就会PDGF-B和PDGF受体生成。
PDGF-B过表达诱导HSC分化和肝脏纤维化[4]。有研究利用siRNA干扰技术高效特异性阻断PDGF-B受体表达,从而减少HSC的激活,有效地缓解了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MMP基因治疗抗纤维化在动物实验已经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人类基质胶原酶MMP-1腺病毒重组体在大鼠纤维化模型上取得很好的抗纤维化作用。Parsons等给予小鼠MMP-8治疗可以提高MMP-2和MMP-3表达,同样可以促进胶原降解,TIMP-1的中和抗体的应用同样在纤维化模型中证实效果显著[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