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电视剧与受众收视惯性

类型电视剧与受众收视惯性
类型电视剧与受众收视惯性

类型电视剧与受众收视惯性浅析

摘要纵观近两年活跃荧屏的电视剧,都强烈地突显了其题材类型化的特征。其中以《宫锁心玉》为代表的穿越剧,《回家的诱惑》为代表的都市情感剧风头最劲。类型电视剧的火爆局面不仅培养了受众观看的惯性,也致使影视制作者生产出大量题材内容雷同的影视产品。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低下成为了国产电视剧的一大软肋。本文通过对类型电视剧题材、电视剧受众的分析,希望对今后类型电视剧的生产、消费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类型电视剧题材电视剧受众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我国广电总局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电视剧产量为405部,约1.4万集,为五年来最高。但如此庞大的数字却并没有全部被市场消化。据统计,通过广电总局审批的电视剧为951部,而真正播出的只有26部,约占通过审批的2.7%。由此可见,我国电视剧产品数量供过于求,精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已完全突显。因此,电视剧产业如何从数量繁荣走向品质繁荣,如何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值得每一个影视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类型电视剧题材

(一)类型划分

从理论上来看,电视剧类型的研究始于1980年“祖文忠和晓枫在《漫谈电视剧》中阐释了电视剧的特点,并从篇幅的长短和结构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doc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一、类型化运作在电视剧生产方面的作用 1、指向明确、特征明显 目前我国电视剧在质量和数量均有一定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分类混乱的问题。相同题材的电视剧叫法不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历史剧的称呼上最为明显,常见的有:宫廷戏、清宫戏、帝王戏、戏说戏、武侠戏、历史正剧、历史故事剧等等,叫法层出不穷。对于电视剧类型划分的混乱,必然导致电视剧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毫无头绪。由此引发的问题在我国电视剧的制作上屡见不鲜。以1999年央视版的《笑傲江湖》为例,《笑》剧中的演员在外貌、化妆、服装以及台词和表演上都沿袭了央视改编四大名着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迷失了自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看些什么。而电视剧产业的类型化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人在看过《笑傲江湖》之后,笑称其为“金庸版《水浒传》”。 走类型化道路的电视剧生产者们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拍摄的是什么,了解自己的目标受众,能根据受众的喜好,以固定的电视剧生产运作模式有的放矢的进行电视剧制作。以日本偶像剧为例,在日剧中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感动人心的人物对话、俊男靓女当红偶像的最佳组合、油画一般的精美场景、适时出现的动

听旋律、种类齐全的周边产品,每一步运作上的成熟和一丝不苟,都体现出其在制作上的专业。不仅如此,其在偶像剧的播出时间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规范。日剧一般以十集为一个单位,每周播出一集,整部剧播完差不多要3个月,正好是一个季度,这也就是春季日剧和秋季日剧的由来。“月九”(专指星期一晚九点播出的日剧)这个词在日本更是深入人心,它成为制作精良电视剧的代名词,观众愿意选择“月九”的电视剧观看,演员们也把能够出演“月九”电视剧作为追求的目标。这种成熟的电视剧运作模式,实现了电视剧制作者和观众的双赢。电视剧制作者很轻易就能抓住观众的心里进行生产,而观众们则可以十分轻松的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电视剧,与此同时,由于观众的细分,也避免了电视剧制作者之间的恶性竞争。 2、节约资源、节省时间 在我国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每年广电总局都审批合格上万集的电视剧,而真正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往往只有几千集。有大部分的电视剧拍摄出来的结果是无人问津,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不仅使得资源被大量的浪费。不但如此,中国的电视剧拍摄时间往往不固定,经典四大名着中的《红楼梦》从计划到拍摄完毕共计八年之久,单拍摄时间就长达4年之久,平均每集耗资18.6万,《三国演义》拍摄历时5年,平均每集耗资85万。不可否认,这些经典名着值得长时拍摄和巨额投资,而且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成功,但这样的高投入对于大部分电视剧的拍摄来说,望尘莫及。所以,几乎所有的电视剧的生产和制作者都要在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既要有效率又要节约资金,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拍出大众喜爱的精品,这样的难度和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电视剧论文

对于中国电视剧的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变化,无疑电视剧也在随之变化,不得不承认,现今中国电视剧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发展。 对于中国电视剧而言,1978年是一个转折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现场切换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不足道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纵观这些岁月,各种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五花八门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个频道更是竭尽全力提高个字的收视率,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成员之一,电视在带给我们情感上的享受时,也传递着信息。电视剧不断的影响着观众的视听感受,以及生活习惯。如今中国的电视剧生成速度越来愉快,而其质量则需要我们斟酌,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自制电视剧,而这些电视剧多半是对于以流行的外来电视剧的改编、翻拍,电视角色善良与否等演员亮相就有分晓,很多情节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不能否认,中国电视剧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能很好的表达一些思想信念,帮助人们面对现实,怀抱梦想,积极应对挑战。但为何中国电视剧没有美剧、韩剧和日剧在中国的地位呢?可以说美剧在年轻人中有着很大的魅力,很多年轻人对于当今中国的偶像剧表示了不屑。的确,如今中国偶像剧的制作比例在攀升,但是却有拾外来剧牙慧之嫌。而韩剧,可以说,它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中都占有较大的吸引力,韩潮在中国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通过生活中人们的发型,服饰等中便可领略到。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业内人士说,网上目前传播美剧、日韩剧和台湾地区的影视剧大多属"无证"播放。那么这么做真的能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的能拯救国产剧么?我想现今越来越多的雷人电视剧已经给了否定的答案。我们很难从电视上看到一些我们眼中优秀的外国电视剧,而他们受到了人们追捧,其中的文化差异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以美剧例 中国与美国电视剧文化的差别 从《六人行》《成长的烦恼》等情景喜剧,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等女权主义题材电视剧,《X档案》与《迷失》等科幻题材电视剧,直到警匪题材的《反恐24小时》,历史题材的《罗马》、《都铎王朝》,甚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再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越狱》,以及空前狂热的《别对我撒谎》,随着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美剧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语言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技术水平等的不同,与中国电视剧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电视剧制作的差异 中美电视剧制作风格迥然不同。美剧更加注重视觉感受,注重画面的冲击效果。 “在制作上,美剧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元素,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影像上都几乎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鸿沟。”例如《迷失》,不论是丛林的神秘,还是飞机坠毁的惨烈,画面无一不精美逼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而国产剧则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心理活动和表情。《蜗居》,这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加入了许多心理旁白,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

综艺节目收视率调查

湖南卫视:为什么我们没有干过《好声音》? 2013-08-13 12:40 | Tags: 快男我是歌手好声音中国最强音 | 阅读数:48040 分享到: 来源:虎嗅网 编辑:grace 上周在江苏镇江召开的央视-索福瑞(CSM)江浙沪客户年会上,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王旭波以《中国好声音》为对标,反思了今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等节目的成败得失及其体会。其发言录音整理如下: 湖南卫视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我是歌手》可以说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第二季度推出的《中国最强音》就打了一些折扣,这个我们台内都很清楚,而7月份以来推出的《快乐男声》目前在《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竞争之下可以说是收视前景未明。如今我们评定电视节目的标准还是传统的收视率,那么我试图通过湖南卫视自己以及其他台节目对比来透视分析电视节目的高收视。什么样的节目是高收视的节目,怎样才能做出高收视的节目? 一、《快乐男声》PK《中国好声音》,能留得住观众的节目才是高收视节目。 以7月19日晚播出的《快乐男声》(下称《快男》)和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下称《好声音》)为例。19:35湖南卫视电视剧《天天有喜》收视喜人超出浙江卫视很多,但当21:15浙江卫视的《好声音》一开播,收视马上超过了湖南卫视,超出近乎同时段的《快男》并直到结束。 《好声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收视率呢?《快男》与《好声音》的真正差距在哪里呢?我们从29城的收视时长分布上发现,40%的观众收看了5分钟的《快男》,但收看10分钟节目只有9.8%,而坚持收看整个节目的仅4.9%;反观同时段播出的《好声音》,收看5分钟的有17%的观众,坚持收看80分钟以上节目的观众达到了24.4%。而从一些城市的数据来看,在杭州,25.4%的观众收看了整期90分钟的《好声音》,在西安这一数值高达28.3%,在南昌,有36%的观众坚持收看了85分钟以上的《好声音》。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收视差距在于收看时长,《好声音》的高收视是由长时间收看,坚持到最后的观众带来的,能不能留住观众才是高收视的根本。 二、高收视节目定性模型分析 收视率是对观众时间的占有和切割。收视率=到达观众人数*人均收看时长。虽然现在网络分流了大批的观众,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权威的全媒体收视率统计,这些网络收视都还没有办法变成数据和资产,我们目前谈论的收视率还是只能局限在传统的收视率数据之下。 我认为决定节目收视率的观众有三类:节目核心观众、时段主体观众和市场广谱观众。由此高收视节目可以描述为:

电视剧的四种结构类型

电视剧的四种结构类型 (2011-09-12 17:31:34) 转载▼ 标签: 转载 非常好的文章。雪中送炭!转了 原文地址:电视剧的四种结构类型作者:编剧陈秋平Joseph 电视连续剧的篇幅长,体量大,播出时间也长,所以对剧本写作中结构设计的要求就很高。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商业上,电视连续剧都同时需要关注每一集和期待最后一集,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它的结构类型。 纵观中国电视剧,其大结构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动作线贯穿型”、“人物关系冲突型”、“单元故事型”和“人物编年史型”。当然有例外,也有交叉。 一、动作线贯穿型 什么是动作?什么是动作线? 动作,就是剧中人物为完成其戏剧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比如:在《李春天的春天》里,一开场主人公李春天在38岁生日party上许愿,一定要在未来的一年里把自己嫁出去。于是接下来的全部戏都是围绕着李春天相亲、找对象去进行的。其他人物的故事也是围绕着她的动作展开的。动作又分为两种:主动的动作和被动的动作。“主动的动作”是:我想干什么。例如:主人公一上来就想考研,于是开始查资料、找学校、寻专业、访导师,然后认真备考,迎接挑战等等。“被动的动作”是:飞来横祸,全力应对。例如:平常生活的某一天,主人公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不止,打出租车到医院抢救,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但血型罕见血库缺血,必须找到相同血型的血!终于找到了血却发现钱包丢失,好不容易朋友送钱来,医生又不见了……,等等。 动作线,就是整个剧从人物开始动作一直到完成(或没完成)戏剧任务,开端到结局的整个历程所形成的纵向的人物行动发展脉络。其实就是人物的一系列行动的串联。 写这种结构类型的电视剧,编剧必须先找到人物要达成的目标(戏剧任务),然后在剧本开头设计一个引爆点(触发事件),让其“砸”在主人公身上(如同那个花盆),让他非得行动起来不可(强烈的愿望和动力),并开始行动。然后在人物的动作线上,编剧不断为主人公设置障碍,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障碍,从而形成动作线上串联起的一系列事件。最后一个障碍必须非常大,几乎无法逾越,主人公被逼到了绝境,观众也几乎绝望,忽然,这时出现了某个因素(转机),使得局势逆转,主人公(必须主人公自己,而不能是他人)终于战胜了危机,取得了胜利(悲剧就是未取得胜利)。 特点:悬念清晰,动作感强,故事跌宕,扣人心弦。 二、人物关系冲突型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 精神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分为电视历史剧、电视历史故事剧、电视神话神魔剧三个大类。在艺术与历史生活的能动审美反映关系上,电视历史剧和电视戏说剧这三类电视剧分别采用了“考事 见真”、“失事求似”和“仿事成戏”的文本策略;在文本内部故事情节和主题表达构成的“形神关系”上,它们分别强调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和文本间性。在当代电视审美文化生态格局中,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再现文本、表现文本和戏仿文本的多元互渗,“真实冲动”、“审美冲动”和“游戏冲动”诸种美学精神的互动共生。【关键词】历史题材电视剧/电视历史剧/再现/表现/戏仿 一、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 从艺术发展史角度考察,我国古代没有“历史剧”这一概念。在建国前后很长一段

时间内,“历史题材戏剧”和“历史剧”的概念经常是混同来使用的。所以,对“历史剧”这一概念内涵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 解方式:广义上说的历史剧可以等于“历史题材戏剧”,狭义上的历史剧则要求戏剧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有比较充分的历史根据。这两种对“历史剧”的理解各有其渊源,可分别以郭沫若和吴晗为代表。 郭沫若理解的“历史剧”是一种广义 上历史剧,也就是现在一般说的“历史题材戏剧”。抗战时期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创作理论,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影响。郭沫若曾说:“凡是把过去的事迹作为题材的戏剧,我们称之为历史剧。这过去的时限是很难定的,一转眼间一切都成了过去,这样严格说来,差不多就没有 ‘现在’这样东西……不属于真正的史实,如古代的神话,或民间传说之类,把它们拿来做题材,似乎都可以称为历史剧。假使这样广泛地来规定,凡是旧时代的戏剧,无论中国的或外国的,可以说都是历史剧”。在这里,郭沫若理解的“历史剧”,主要是按

从中国电视剧发展看电视剧文化的多元共生

从中国电视剧发展看电视剧文化的多元共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电视作为最传统、普及面最广的媒介,已深植于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电视剧文化成为观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世界在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多元共生的局面。各国的文化积淀和氛围决定了受众需求的不同,进而也导致了中外电视剧内容与精神要义的不同。本文将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从生长于开放年代、络时代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成长起来的80后新一代的视角出发,对中外电视剧的发展与现状、中外电视剧形成的文化环境、电视剧文化多元化下的民族性等方面,对中外电视剧进行比较与分析。关键词电视剧文化多元化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一、电视剧文化的多元共生 在一个多种文化的星球上,不同文化的人们彼此间的交流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古已有之的。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当时,他就敏锐地感知到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将会紧缩成一个“村落”。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广播电视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之一,不仅改变了全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体验,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充实的媒介环境。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而广播电视媒介中的电视剧因其传播最广泛、受众最多、渗透最深的优势成为文化交流互动中最为直接的艺术形式,历史地被推到了潮头,作为特定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在电视作品中确实充满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因子。 (一)中外电视剧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传播 在中外电视剧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欧美国家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影响,在当今中国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1980年5月,作为中美邦交正常化的成果,一部叫做《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美国科幻剧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中国观众的荧屏上。虽然这部电视剧比美国滞后三年播放,但它无疑代表着半个世纪以来欧美流行文化对中国大陆的首轮冲击。 而美剧在中国逐渐扩张的上个世纪80年代,也是中国的电视剧自身复兴之路的开始。1986年播出的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创下了最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 郑维东 龙长缨 现今与电视有关的各方各面都非常重视收视率数据。无论频道、节目还是广告,离开收视率,就像杆秤缺了准星,做不成交易,搞不好经营。但收视率又不仅仅是准星,单纯表述观众数量的多寡,它还能构成一个相当复杂的“度量衡“体系,帮助我们把握市场、诊断问题、辅助决策、指导发展。对这个体系的解构与运用,我们称之“收视率分析”。 本文说的收视率分析之“从一到十”,含义是把收视率分析的基本脉络与方法通过从一到十的系统化的整合,让从事收视率分析的各位能整体把握并易于提纲挈领。这个“从一到十”的整合同时也集成了CSM多年来在服务客户服务市场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的一些重要成果。 简单地说,收视率分析的“从一到十”即是:一个基点,两个市场,三个维度,四个层次,五种关系,六个问题,七类分析,八项指标,九种技术和十大判断。下面分而述之。 一个基点:观众本位是收视率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在应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节目评价的时候,观众本位观念至关重要。电视收视市场有着独特的供方和需方,电视频道提供节目的播出,是市场的供方;电视观众从频道收看节目,这是需方。如果我们把电视节目看成是一种产品,那么,电视观众就是这个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消费者。电视节目产品的有关生产和经营都围绕着观众的消费需求而展开。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作和编播消费者喜爱的电视节目,更是目前各电视经营实体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另一方面,收视率数据本身是对观众收视行为的事实反映,利用收视率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就必须从收视行为的发生者——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观众的收视量、收视结构、收视规律,来探求观众电视消费需求的内容、品味、结构,从而指导电视频道/节目的生产和经营。 两个市场:收视率主要服务于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析与应用 观众与电视频道/节目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以节目评价、节目编排和制作为中心的“收视市场”部分,观众与广告时段、广告产品之间的互动,则又形成了以广告媒介投放为主要内容的“广告传播市场”的一部分。收视率分析应用于节目收视市场,可以研究观众与节目的对位,节目的时段编排,节目的质量评估,节目之间的竞争变化等等;收视率分析应用于广告传播市场,则可以从广告媒介传播的深度(暴露频次)和广度(总体到达率)来评价广告媒介传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研究广告触达的观众的潜在消费力来评估观众的广告消费价值,加强广告投放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个维度:收视率表现为节目、观众、时段三位一体的组合结构

[题材,前景,现实]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广阔前景分析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广阔前景分析 电视剧的创作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而对电视剧创作中现实题材的开拓则更为敏感,更加令人侧目。近几年来,我国的电视剧发展得很快,与老白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对整个社会的形态与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从事影视创作已有三十余年,想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谈我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些想法。 一、我对现实剧的偏爱 我是1983年开始独立做导演上作的。我的处女作《妻子》,就是一部上下集的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创作之前,我已经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几年了,并已担任过《绿色的钱包》《人到中年》两部电影的副导演,这两个电影的导演、摄影师孙羽和王启民是长影的两位大师级人物,在中国电影界也是赫赫有名的。与他们的合作让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里找不到的东西,使自己的羽翼渐丰。这两部影片都属现实题材,作品完成后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的奖项,我们剧组收到了许许多多的观众来信,说到他们的感受,说到电影与他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片中的细节都会触到他们敏感的神经。我充分地感受到一部艺术作品真正植根于观众之中的那种巨大的魅力。1983年上半年,处里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帮助一个年轻作者修改剧本《悠悠寸草心》,就是后来的电视剧《妻子》。这是一部反映和平时期军人妻子生活的作品,作者虽年轻但对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特别熟悉,也有切身感受。剧本修改较为艰难,最后还是成功了,我又找到了倪萍和杨晓月一作为片子的男女主角,一群年轻人全情投入。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这部电视剧拍摄完成后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了,而且反响很好。我完成了自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有了正式的导演身份和独立拍片的资格。 我作为影视导演的生涯就是从这样一部电视剧开始的。我后来拍摄的几部深受好评获得妞天奖、金鹰奖、金虎奖的电视剧《北方往事》《乡村女法官》《多雪的冬天》《北极光》《男人也有故事》都是现实题材的作品,今年年初播出的电视剧《男媒婆》是潘长江、张庭、冯远征、任程伟、李明启主演,也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喜剧,播出后得到了全国电视剧收视第四的好成绩。从我多年的创作实践,我深感到我在现实题材创作领域能屡屡得手,首先是因为这是我所熟悉的生活。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对自己所要表现的生活有独到的发现、独到的理解、独到的表现。做到这三个独到的前提就是他必须要熟悉生活,对题材才能有深入的开掘,对人物才能有不同一般的塑造和展现。其次是因为,现实题材也是观众们所熟悉的生活。观众们对于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和共同记忆是有兴趣的,他们会从那些熟悉的场景、人物、故事、细节中引起共鸣,与艺术家产生同构。特别是一些社会上曾经引起强烈反响的敏感话题,一定是尤为关注。像《北京人在纽约》《中国式离婚》《剩女保卫战》《蜗居》《老有所依》都属于这类作品。著名编剧王兴东曾说过: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他的话形象说明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作者只有迈开双脚真正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亲身地感知生活的变化,体味人物的心灵变化,才能让作品带着鲜活的露珠,饱含厚重的人生感悟,不浮躁,不浮华,不矫情,不虚假,不媚俗。巴尔扎克说:艺术家必须把生活制作成生动的杰作:是雕塑吧,要能和所有眼睛对话;是文学吧,跟所有的智慧交谈;是绘画吧,唤起所有的记忆;是音乐吧,打动所有的心灵。巴尔扎克所记录表达的就是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他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经典。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生动深刻地论述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细,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

(完整版)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校园广播受众分析调查报告

校园广播受众分析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校园广播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缺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清晨,当校园广播开播时, 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一天的校园生活;课间,当校园广播响起悠扬的旋律时,我们又可以跟随美妙的音乐放松放松心情;傍晚,校园广播精彩纷呈的节目跟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目前我们的校园广播还存在着没有固定的受众、节目质量还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如 何使我们的校园广播发挥更大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呢?为此,我们以本校为例,对校园广播进行受众调查。 二、调查意义 校园广播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校园广播进行受众调查分析具有重 要意乂。 1?获得收听率,分析收听情况 对校园广播的编辑而言,只有得知自己播放的节目有多少受众在听、什么时间、什么节 目的收视率之后,才能更加准确的设置节目,选择播放内容,确定播出方式和播出时间,或 者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节目,以适应受众需要,因此必须要调查手中的收听情况,研究他们收听的动机和状态,了解不同年级、性别、知识层的大学生对同一节目的不同反应,从而创造出针对各种类型的受众的节目。 2?关注校园焦点 及时了解听众所关心的校园问题和不同时期的关注焦点,掌握校园里不同的人群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意见和行为举止,并在校园广播节目中给与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大众媒介 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许多社会热点通过互联网的波斯纳而形成,因此校园广播也要组织 专门人员关注网络焦点,将其作为设置新一轮节目内容的依据。 3?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校园广播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是他么不仅获得创作灵感,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受众的鉴赏水平,培养受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设计高水平的节目。制作上乘的节目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而言,也是对自己制作能力和专业水准的检测。 4?加强与听众联系 受众调查市广播主动联系受众、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使听众意识 到自己的意见是有效的、被重视的、节目时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后不断进行调整的。这样,她们就会更加以主动的姿态与广播联系,关心节目,成为忠实的听众。广泛使用节目中播出 的互动内容(热线、手机短信、网络评价),已经将广播节目的受众调查从节目播出后的问 卷调查改为节目进行过程中的互动式调查,虽然这种调查基本上是作为节目的一部分内容出 现的,但是这些内容可以成为理想的受众需求的一种反映。 总之,对校园广播进行受众调查,是基于这些年来受众在传播模式中地位的变化。在传播效果中,手中越来越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库姆斯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诺依默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格伯纳德“培养”理论,无不是从受众的角度去分析传播效果的,所以此次受众调查,对校园广播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调查对象及理由 包头师范学院在校学生,他们是校园广播的主要听众 四、调查人数 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数目的人数参与,总人数在170—210之内 五、调查形式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六、调查内容及分析

《受众调查》期末复习手册

《受众调查》期末复习指导 一、学习中的问题和要求 ?同学们在网络学习中投入时间过少 ?期末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30分 –平时作业每次10分,共20分 –讨论组讨论情况占10分 –第一次作业已结束提交,请抓紧时间提交第二次作业,以及参与学习小组讨论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分 –期末应花费较多时间复习 二、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对调查和数据的正确应用和解读,反对误用和滥用:请结合第一次作业及在线交流记录理解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由样本数据去推及总体 ?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抽样的方法是否科学,参考资料及在线交流中有较多的讨论 ?调查中主要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其影响和控制

方法 三、期末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题类型和分值 1.名词解释(4个小题,共20分) 2.辨析题。请先判断,再进行解释。(3个小题,共30分) 3.简答题(3个小题,共30分) 4.论述题(1个小题,共20分) 五、课程总复习知识点 1.受众调查的核心:把受众置于传播链的中心,让受众说话。受众 调查就是收集受众本身关于媒介使用的意见、态度、行为等信息。 2.受众调查的本质:由于研究对象的不能穷尽性,我们总是只研究 一部分样本,所以研究的任何结果都是绝对的“测不准”却是相对的“测得准”。 3.误差:受众调查的结果中包含两部分误差:一类是由于只研究一 部分样本却要描述总体,由部分代表总体时产生的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大小。另一类是因为调查态度的不严谨、调查方法的不完善、调查环节的疏忽管理等原因产生的人为错误,不知其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很不好的影响。 4.受众调查的方法:各种调查方法的实质都是要努力获知关于真实 世界的信息,但由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任何方法似乎都只能窥

收视率调查的数据处理(doc 11页)

第六章收视率调查的数据处理 第一节收视率调查的数据处理流程 收视调查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清理 收视数据、样本背景资料库、节目资料库合并成“收视率资料库” 对原始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产生收视率数据 第二节样本加权 一、加权的目的 权重指某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对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偏差进行校正,以取得能够准确反映总体收视情况的数据。 二、加权计算 加权公式 例1:某地区人口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15%,对这一地区的收视率调查设计采用1000份样本,结果回收900份,其中15岁以下样本110份。加权值是多少? 例2:某地区人口约10万,女性人口52%,男性人口48%,对该地区的收视率调查设计了1000份样本,其中女性58%,男性占42%。该调查发现,收看某节目的人数为500位,其中女性观众320,男性观众180位,加权后观看该节目的男观众多少?女观众多少?总人数多少? 第三节收视率的计算 例2中收视率是多少? 第七章收视率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总体指标(关于收视人数规模和所占份额的指标) 1.收视率 收视率(Rating)

1)收视率(Rating) 家户收视率VS人员收视率 家户收视率一般高于人员收视率 在黄金时段,家户收视率高出人员收视率的幅度较小 2)总收视率(GRP)毛评点(Gross Rating Points)可以大于100% 指某一时段内所有单位时段的收视率之和。 3)平均收视率 2.开机率(HUT)Homes Using TV 用来观察人们的电视机使用习惯 3.占有率(Share) 比收视率更能说明一个频道(或节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收视率描述的市场规模,而占有率描述的是竞争力,在进行广告投放的时候不能单纯追求收视率,应该尽量找到低价高占有率的节目,如夜间的深度访谈、赛事转播等) 4.目标观众效率(TAE) 假定有400名25-55岁的女性观众,在下午4:00-6:00观看了某电视节目,平均一刻钟观众是多少? 若该节目在这一时段的定位是35-45岁女性,该时段有290名目标观众收看了该节目,目标观众效率是多少? 第二节累积指标

试论当代中国都会青春爱情类电视剧的发展完

试论当代中国都市青春爱情类电视剧的发展 摘要:本文研究内容包括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的概念界定,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擅变及其原因,从叙事结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文化传播等角度来重点分析和研究电视剧,该剧独特的叙事结构、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和鲜明的人物特征都在当今都市青春爱情题材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对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的火爆现象和社会原因进行分析以及电视剧剧里所运用的文化传播内容和手段,完整地对都市青春爱情题材进行研究。 关键词:都市青春爱情电视剧 婚姻和恋爱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青春爱情的文学作品和歌舞表现形式也不计其数。比如文学作品有《诗经》、《孔雀东南飞》、《边城》等等,歌舞也有《风求凰》、少数民族的对歌以及哭嫁等等。可以说,中国在文学创作方面对青春爱情主题的表现手法是既多种多样又丰富多彩的。之后,随着电影电视剧表现手法的兴起,越来越多地青春爱情题材开始通过影像进行表现。在我国,由于特定的政治年代所影响,以往的青春爱情题材影视剧多隐藏于战争题材或是农村题材中,在表现主人公英勇善战或是勤奋劳动的主要品质中,穿插着个人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生活的表现,只能是艺术表现中的一种点缀,算不上独立题材。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都市生活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重点,特别是自身生存状态、家庭生活及婚姻状况等私人领域受到了显著的关注。1990年大型室内剧《渴望》的播出,标志着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的产生。1998年电视剧《牵手》热播获得空前高收视率,平均收视率为9.20070,最大值为10.97%,‘曾维持了很长时间央视一套收视记录,并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电视剧。从此,关注都市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情感与婚姻的这类题材电视剧逐渐发展起来一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到2011年截止,我国共有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444部,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而都市青春爱情题材也成为电视荧幕上四大热播题材之一。近些年来,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频繁活跃在电视上,青春爱情题材也由以前局限于个人情感而渐渐转向了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青春爱情关系,如《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等,掀起了荧幕上的一个又一个收视热潮,并在国内外电视节上屡获大奖,可以说既叫好又叫座。 浙江卫视耗资1亿打造的“聚星风云季”之电视剧《男人帮》自2011年10月22口开播起便引发收视热潮。据央视索福瑞40测量仪城市数据统计,自开播起浙江卫视《男人帮》收视率在四家同步播出卫视中始终排名第一,且首播当日就拿下全国电视剧类同时段第一。这部由赵宝刚导演的2011最新话题电视剧,以首轮突破于亿的点击量完美收官后,第二轮上星,又在黑龙江、青海、广西、江苏、深圳五大卫视火热播出,一时间在电视网络媒体上挤爆视野。更在开播后,《男人帮》与京东网合作,以其剧的火爆来带动京东网的销售火爆,成为电视剧市场的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 作为全国首部以男性视角来审视和探讨爱情和婚姻的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男人帮》的火爆可以说是我国目前都市青春爱情主题火爆的一个缩影。在荧屏上,众多题材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大众视线。其中,收视率颇高甚至可以称为收视率之土的当属江苏卫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这个节目,在展现我国青年男女的部分青春爱情观上是尤为突出的。与其同类型的相亲类节目也在同时期许多电视台竞相出现,如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上海卫视《百里挑一》等。在影视方面,女昏恋家庭剧也很火爆,跻身影视剧热门题材之一,比如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婚姻保卫战》、《裸婚》等,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刘敏(200940903056)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1928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视实验室试播情节剧的《女王的信使》标志着它的诞生。电视剧在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观众喜爱电视剧,是与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说书话本所培育的线性叙事传统的持久熏陶和喜欢听故事的传统有关。1986年,36集的《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1994年一部84集的《三国演义》,也创造了46.7%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全国有4亿五千万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观众人数也动辄过亿。中国观众高涨的收视热情,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 电视剧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观众接受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有认识学习的动因、消遣娱乐的动因、接受教育的动因。这实际上我认为是和艺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娱乐和教育相对应的。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和爱憎,“媚俗”“媚大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它获得大众喜爱,引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重。“雅”好“俗”不好的电视剧是很难生存的,而大众的口碑则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并在电视史上留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装电视剧是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再一次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回到古代,感受穿越时空的电视艺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能在电视剧上真实的展示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对一代代中国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艺术途径,现在很多历史书都读起来枯燥无味,孩子更喜欢的就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可以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新的艺术途径。 中国的古装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武侠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主要是以武打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的,侠义精神是其精神内核,武打动作是其表现形式。武侠剧大都改编自中国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学,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中的侠士故事,再到明清成熟的长篇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大侠的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等道德取向与变幻莫测的武功,为武侠剧提供了完备的精神内核和动作形式。当代的武侠剧,在高科技制作技术和影视特技的帮助下,将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和体操、单杠双杠、跳远、跳高、拳击、击剑等体育动作糅合进来形成视觉奇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肢体无限可能性的期盼心理。武侠剧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霍元甲》;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改编自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蜀山奇侠》和《新蜀山奇侠》;此外“黄飞鸿系列”、“新方世玉系列”、“南少林系列”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派小说中取得的重要资源。新派小说改编的有金庸小说改编系列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古龙小说改编的《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圆月弯刀》等,梁羽生的《四大名捕》等,卧龙生的《飞燕惊龙》等。根据漫画《风云》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根据武侠游戏改编的有《仙剑奇侠传》、《剑侠奇缘》等。 历史剧。就是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它的持续热播反映了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心理。人们通过历史剧关照当下,渴望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能以史为鉴,在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到某种解决的智慧或启迪。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能获得热议,就选材而言,总是和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总是和借历史的陈酿和古董级的酒具,来浇当下人的人的块垒。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总是把当代热点问题予以故事的讲述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在

中美电视剧比较分析

中美电视剧比较——体制与类型 摘要:“美剧”作为一种与时尚、小资情调等字眼纠结难分的文化娱乐形态,俨然已处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的风头浪尖。但仔细审视之下,无论是从机制还是类型来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情景喜剧、肥皂剧、电视电影、连续剧与系列剧等类型出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体制;类型 这几年,打开几个主要的美国电视剧论坛网站,就会发现注册人数已经超乎想象,他们在这里互相提供片源、交流观感,甚至为某个剧情、某一人物而口诛笔伐,热闹异常。美国电视剧已在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的拥趸,“美剧”作为一种与时尚、小资情调等字眼纠结难分的文化娱乐形态,俨然已处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的风头浪尖。但仔细审视之下,无论是从电视剧的类型、内容还是播出机制来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商业电视与国家电视 由于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商业运作为主流,以追求高收视率为最高原则的美国电视,与作为国家宣传机构,作为党的喉舌,以教育群众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娱乐为目的的中国电视,组织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节目制作理念。这种差异必然强烈地影响到两国电视节目的不同特性与不同倾向。 美国是电视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已经开始实验性的无线电视播出。由于成功地采用商业赞助和插播广告的经营方式,美国的广播事业与欧洲的情况不同,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是一项赚钱的生意,因而行业竞争也一直十分激烈。在商业广播公司的压力下,主管广播电视事业的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1941年7月首次批准商业电视台经营。由于有运营多年的全国广播网的经验,美国的商业电视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全国节目网络的概念,各地分属于不同业主的电视台通常加盟于一个全国电视网,在规定时间(主要是开机率高的一些重要时段)播出电视网的节目,由电视网付给加盟台播出费,而电视网则因节目有更多的观众而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在不断的竞争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三大电视网统治全美电视的格局。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三大电视网节目的总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且占有着绝大多数电视广告收入。当人们说到美国电视的时候,通常指的其实就是三大电视网。而三大广播公司在电视这个崭新行业里的收获也颇为可观,从1952年到1956年,在电视发展迅速的短短4年间,电视广告收入从45.4万美元增长到120万美元,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传媒领域中广告收入最多的行业。[1] 从美国电视的早期发展中不难看出,美国的电视事业从一开始就是由垄断性的大型传媒企业,为了赚取商业利益的目的,以播出广告的商业模式运行的。这样的起点决定了美国电视体制始终是以商业电视为主流的体制,也决定了美国电视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电视事业则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指导思想下诞生的。 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许多,而且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气氛中开始的。1958年5月1日,

关于收听收视率调查

关于收听收视率调查 一、什么是收视率 《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电视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燕南说,目前业内以人数而不是家户数为统计标准的做法更加普遍一些,刘燕南所著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因此,简单地说,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 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 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 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 收视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它是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基础; 第二,第二,它是节目编排及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三,第三,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 第四,第四,它是媒介计划的制定与评估、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二、由视率调查方法: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 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访问员每周定期入户收集已完成的日记卡,并留置下一周的日记卡。为了帮助被调查者更直观地识别其正在观看的频道,访问员会给样本户留下一张包括所有频道台标的提示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