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02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罗斯福新政特点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 1、时间: 实施新政。 2、目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特点: 他是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 ;(1933-1945)
经济大 危机的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 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爆发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 暴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表
项目 外贸缩减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美国 70% 46% 1700万 德国 69.1% 40.6% 600万 英国 50% 28.4% 300万 法国 48% 16.5% 85万 日本 50% 8.4% 300万 世界 2/3 40% 3000万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
5、新政影响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 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 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 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 为群众解释每一个发布的政策。 制度 ” 一位虽然肢体残疾但是精神坚毅的总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 统,在黑夜,在微弱的炉火边,透过无线 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 电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选民倾诉国家的艰 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难、需要和希望……。炉边谈话取得的巨 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 ——《大国崛起》
(精选课件)罗斯福新政PPT课件

03
罗斯福新政成效与影响
经济复苏和增长
恢复工业生产
通过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等 法规,罗斯福政府成功促进了工 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了就
业率。
加强金融监管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 管,恢复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促进了经济的稳定。
推动农业现代化
政府鼓励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保障了国内食品供应。
(精选课件)罗斯福新政PPT课 件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 罗斯福新政背景与原因 •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与措施 • 罗斯福新政成效与影响 • 罗斯福新政历史地位与评价
• 罗斯福新政时期重要事件和人物 • 总结与反思:罗斯福新政对当今启
示
01
罗斯福新政背景与原因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
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评价
积极评价
多数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缓解经济 危机、维护民主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争议性评价
部分学者对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提出质疑,认为其未能彻底解决经济 危机和社会问题,同时政府干预过多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多元视角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更加多元化,从经济、政治、社 会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加强金融监管
通过证券法、银行法等一系列立法,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 险。
为储户提供存款保险,恢复公众对银 行的信心。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通过该法案,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 则,指导工业复兴。
成立公共工程署等机构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PT课件

⒌摆脱危机的道路
大危机后出现的两条道路:
美英法—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缓和经济危机维 美国: 通过国内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 走上法西斯道路 德日: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策源地的形成
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 济 危 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原 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因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历史原因:20年代繁荣建立在不稳定 基础上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影 响 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Fasces )一词来自拉丁文, 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 仗,形状为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 象征暴力和权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意大利最早出现了以此命名的的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方式:由法西斯政党通过国会选举获胜, 合法取得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手段 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 标志:
1933.1.希特 勒出任德国总 理(兴登堡任 命仪式)
3、德国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1) 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文化领域 : •④民族政策 :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1912—1926年间大正天皇的几位首相中,有大隈伯爵、 (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高乔子爵、小原三位被人暗杀;在昭和时期, 1926—1945年间, 又有滨口、犬养毅、海军上将斋藤三位首相和十几位内阁成员 (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被杀。虽然政界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表现泰然,但是因害 (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 怕被谋杀他们不得不放弃进行立法改革的念头。 了“南进”的目标;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思考:日本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方式:军部通过 政变、侵略手段建立法西斯政权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争后上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33张PPT)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探究2:阅读教材P61,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 “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应该如何“管”?
第一组:财政金融委员会 第二组: 工业委员会 第三组: 农业委员会 第四组: 社会福利与就业委员会
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 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 棉花,宰杀幼猪,把大 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 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技头, 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 付之一炬。英国资本家 把整船的橘子倾入大海, 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 千多万袋咖啡。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美国经济大减速
“大萧条”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危机波及到 工业、农业和商业各个部门,危机不断深化。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 人之多。
3.特点: 时间 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
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 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
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 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 挥。——《大国崛起》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 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 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演示文稿

探究题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创新题)(2010· 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游行示威的汽车工人们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 的方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 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重难点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 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 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 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 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德意日等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而美 国则开始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 府政策的调整,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新 经济出现。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①自由放任 ②罗斯福 ③金本位制 ④证券业 ⑤农业调整署 ⑥行政手段 ⑦全国工业复兴法 ⑧企业关系 ⑨劳资关系 ⑩以工代赈 11全面干预 12局部调整 13法西斯 14国家干 预经济 ☆高考资源库☆ 领域:金融领域。 措施: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 券业。 结果: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差别:在国家干预的力度上有所不同。 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减退。
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

背景 性质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经济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改革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根本目 的
为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方式 侧重点 作用
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放松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对经济的干预
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代替 以工业为核心,实行《全国
余粮收集制
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时间: 1929—1933年
(2)地点: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2、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集体爆发经济大危机? 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
下生面产是资一料个在严寒资的本冬家天的,掌衣握着之单中薄的,美为了追 求国更采多煤的工人利的益女,儿他和们她盲母目亲地的一扩段大对生话产:,造成 生女产儿的:“妈妈过,剩这”么,冷危的机天就,出为什现么。我们家
前 后 对 比, 结 论?
新政后:1936年工 业产值相当于1929 年的92.9%,国民 收入增加近300亿 美元,失业人数 1937年比1933年减
少了1200万;
取得很好效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探究: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2.“新政”会不会把美国变成社会主义 国家? 3.“新政”能消除经济危机吗?如何 评价?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 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 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 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 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 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 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 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 袋咖啡。
罗斯福新政课件

情境三: 蓝鹰标志
请归纳:该图反
映了罗斯福新政的 什么内容?有何作 用?
内容:恢复工业生 产。 作用:加强工业计 划指导,调节企业 关系。
情景四:
请归纳:以上
视频与该图
片反映了罗
斯福新政的
内容: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情景五:
材料:
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1929--1945)
1933
材料:“1933年金融恐慌基本结束……1939年 ,经济形势完全扭转,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农民收入增加”。
——必修二课本118页
请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应对当时美国经济危机 起到什么作用? 作用: 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材料:“罗斯福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有 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而是 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 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
材料:“‘新政’,特别是那些社会改革立法,在资产 阶级民主的框架内,对某些资本主义弊病加以改良和限 制,对暂时改善劳动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还是有积 极意义”。 ——邓蜀生:《罗斯福》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 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 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 ——《大国崛起》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C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A 5、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有( ) ①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③遏制了法西斯的势力
④对美国及许多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甚大
1929-1933年经济危机PPT课件

贫富差距扩大 过度信贷消费 股票投机过度
会导致怎样的矛盾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 盾?
2021/7/24
17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 股票投机过度 过度信贷消费
经济 危机
2021/7/24
市场供需矛盾
直接原因
生产的社会 化和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18
这一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 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 一次经济危机。
一、危机爆发及其特点
二、危机探源
三、危机的影响
四、初步应对的失败
2021/7/24
3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其中以1929年~1933年由美国席卷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破坏力最大、
影响最深远,也称为大萧条时期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 展。
2021/7/24
15
阅读材料思考:柯立芝繁荣背后的美国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
而农工 业厂工贫中人富生 的差产40距率%扩却,到大增1长92595年%,。美农国市业国工场家人相财的对富工狭的资三小还分不之到一非由
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3)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 。
(4)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契机,为解决危机而进 行的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
义发展新模式。
2021/7/24
21
思考:在危机的压力下,面对危局,各国是 怎么应对的,怎么去变“危”为“机”的? 它们的探索成功了吗?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ppt(20张PPT)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失业 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 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 各国为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商品,不仅使资本主 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还进一步恶化了国际关系。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旧金山金门大桥
社会福利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 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 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 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 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 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 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罗斯福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 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 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罗斯福 ⒈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答: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2.对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我们如何理解? 答: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和指导。
学习测评
B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
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危机。 涉及范围特别广
从1929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持续时间比较长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
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破坏性特别大
寻找工作的失业者
翻译右侧图片中求职牌上的文字,体会失业 者的困苦生活、焦急心情和就业的艰难程度。
九年级历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简明课件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 (最早入手、最能树立政府诚信形象) ②整顿农业。 ③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工业复兴法》 (蓝鹰标志:象征振兴精神和爱国主义行为) 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 费能力。(“以工代赈”)
图片译文——我们合法经营,获取蓝鹰标志, 象征我们的通力合作,团结一心。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意义)
罗斯福新政 学苏联 ①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 的办法 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根本目的) (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范例) 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原因:新政 没有全面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第4课知识归纳
P020.思考题
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 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产品不可能分 配 给劳动人民。 ②产品的过剩也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 劳动者的需求。 ③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 时,尽力压低工人的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 买能力低下。
答: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者的处境, 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 主义制度。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大量的工人失业问 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 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P021.思考题
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
答:美国政府通过这些限制生产和破坏农产品的 极端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不可控制的局面, 对农业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得利最多的 是大农场主和种植园主。但是,这种削弱和破坏 生产力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忍 饥挨饿时,美国政府却采取毁灭粮食和牲畜的办 法来保证利润,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36
6、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 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原因: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
2
柯立芝总统
柯立芝总统时期
(1923—1929年) 出现了“柯立芝繁荣”。 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 箱、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 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 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 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 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 光。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7、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B
A.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B.调整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C.彻底否定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D5
A 8、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不包括
.
20
你怎样看待美 国政府限制农产品 生产和销毁农产品 的措施?
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产量
过剩的局面,对农业复苏起了一
定作用。其中获利最多的是大农
场主和大种植园主;
另一方面,采取毁灭粮食和
牲畜的办法保证利润,恰恰是资
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
21
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
22
蓝 鹰 标 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44张)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
失业者在职业介绍所外排队
农业
产品价格暴跌 人民生活恶化
免费的汤——穷人靠施舍度日
股市崩溃 银行破产 饥民成群
企业倒闭 生产破坏 工人失业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 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
本、英国、法国等国……危机遍及 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
1.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3.危机的特点: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
二、如何实行新政?——应对危机
矛
“新政”主要立法
1933年 银行非常法
“繁荣” 结合所学思考: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①一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 ②第二次全工世业界革命最后高,标技准术和的管生理活方法的革新,促进美美国国经独济一迅无速二发展。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
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
“繁荣的迹象可能
成为灾难的征兆!”
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股该市富起来。”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
企业
银行
投 资
“繁荣”?
生产
信消消贷费费
市场
民众
股市
390 340
( 290
道 琼
240
斯 )
190
140
90
40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年)
时间 长 1929--1933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29张PPT)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 到1100万。据《幸福》杂志估计, 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 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 人也处境困难。
田纳西水利工程为近500
国家通万人过提投供资工新作建机大会量公共 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新政期间新建了65%的学校, 35%的医院,10%的公路, 近500个飞机场等等。
——《大国崛起》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 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必修二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资本主义国 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政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挥之不去的幽灵 ——经济危机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苏俄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依据材料二,谈谈罗斯福所说的 “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新应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和美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1局9902限79年-性1— 9:3—3年美—国—银美行国业股危市机崩,盘银,行资贷本款主大义量世押界在经股济市大和危债机券;; 2新0世政纪是7在0年维代护初资—本—主主要义资制本度主前义提国下家经做济出危的机政,策通调货膨整胀,;没有改变 11资9989本74年-主1— 9义9—5的年“本—黑质—色,墨星西无期哥一法金”解融,决危中美机东国,局震社势撼紧会全张的球,根;华本尔矛街盾出现。崩溃;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38张PPT)

美国第30任 总统—柯立芝
汽车长龙
电气业
建筑业
Roaring Twenties——“咆哮的二十年代“
经济发展需要自由
的环境。政府不应该干
涉经济活动,经济应该
留给一只“看不见的手”
来自动调节。这只“看
不见的手”就是市场。
福特与他的“T”型车 电影行业的发达
纽约证券交易所 前拥挤的人群
——亚当·斯密
柯立芝采取的是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政策。他把政府的任务理
解为,在最少的监督下为企业发展创造最多最好的条件。由于富人最了解
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世界史》
2.审视“繁荣”
视角1: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
1929年,美国5%的富人收
入入占大贫全约富年在分收20化入00的美,1元购/3的买,贫全力困年不家收足庭
会议: • 在法国:巴黎和会 • 在美国: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稳家之定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新知学习
从繁荣到危机 1.领略“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 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 金储存量的1/2,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 经济大危机美迅国速席卷德了国整个资英本国主义世法界国。192日9—本1933年世,界整个
持续时间长
资其本中外缩主,贸减义美世国4界的6.的工2%工业业产4产量0.量下6%下降降超28了过.4三4%0分%,之1贸6一.易5以%额上减,8少.贸47%易0%额。减大2/少量3 了企2业/3。 影响范围广
【精3】《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精3】《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历史教材的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13课“罗斯福新政”。
教材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及其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
2. 让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对美国经济政治的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特别是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2. 教材内容讲解:(1) 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2) 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如整顿金融、恢复工业、调整农业、兴办公共工程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罗斯福新政背景:经济大危机主要措施:1. 整顿金融2. 恢复工业3. 调整农业4. 兴办公共工程评价:1. 积极意义2. 局限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3)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史明智:国际视野、改革创新意识
• 人类文明在 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中 不断发展进 步。
• 任何国家走 现代化道路 都没有固定 模式。
列宁:新经济政 策——借鉴资本主 义“市场”——探 索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 —借鉴社会主义 “计划”——资 本主义自我完善
邓小 平: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道路
一家人的住处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
2、过程(经济领域)
金融业 (银行倒闭)
工业 (工厂关闭、工人失业) 农业 (田地荒芜、农民破产) 对外贸易 (剧减)
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 减少46%,煤产量减 少41%,钢产量减少 76%,失业人数达 1700万人;罢工人数 已超过100万人。
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 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 到1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 而工厂生产率增长55%……
材料反映的问题?
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 来越大,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购买力低 下,美国繁荣经济的背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这正是当时“美国悲剧”所在。
各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1、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美国:罗斯福新政
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
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开始推行“新政”。
1945年4月12日,即在德国投降前夕, 罗斯福因患脑溢血逝世。
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一富豪之家。 1900—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后在纽约当律师。 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1913—1920年任助理海军部长。1921年 因患脊 髓灰质炎下肢瘫痪。1928—1933年任纽约州长。 任期内,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他采取措施, 建立救济机构,深得人心。1932年11月以压倒多 数票当选总统。 1933年 3月罗斯福入主白宫后, 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 “新政”,在 1936年、 1940年和1944年的大选 中,罗斯福又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 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20世纪20年代前期,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工业生 产居世界首位。1924年—192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 增长69%。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的一半。
20世纪20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走向繁荣的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 矛盾,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社会症状
新政药方
积极效果
银行纷纷倒闭 工商企业破产
整顿银行,美元贬值
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 复兴法》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防止盲目竞争 引起生产过剩
农产品价格下跌 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
稳定产品价格 改善生产环境
失业人数激增 兴办公共工程,实行社会救济 刺激消费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冲击美国资本 主义制度
史实
结论
史实
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 军人的示威游行;
法国工人罢工频繁; 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
工。
结论
影响2:引
起资本主义 各国政局动 荡
史实
1930年美国各种商品 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 40%;1931年,有25 个国家进口税率比 1929年提高60%100%
结论
影响3: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矛 盾进一步激化
三、罗斯福新政
3、新政的特点(新):
政府干预经济
4、新政的作用:
资本 资本主义世界:开创了资产阶
主义 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发展 史
美国?
取得很好效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美国的悲剧”
“柯立芝”繁荣
•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繁荣景象
材料一: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 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到世界黄金储存量 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 转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之根女母间儿亲本的::原为没矛因什有盾:么钱(生没 买资产有 。本社煤主会炭义呢化的?和基生本产矛资盾料)私有制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直女接儿原:因那为:什资么本失主业义呢?生产力迅速发展与 劳母动亲:人煤民炭购多买了,力卖相不对出低去。下之间的矛盾。
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时间: 1929—1933年
(2)地点: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2、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集体爆发经济大危机? 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
下生面产是资一料个在严寒资的本冬家天的,掌衣握着之单中薄的,美为了追 求国更采多煤的工人利的益女,儿他和们她盲母目亲地的一扩段大对生话产:,造成 生女产儿的:“妈妈过,剩这”么,冷危的机天就,出为什现么。我们家
情境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他们都是精
干的专家,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本书, 说道:“先生们,这本书的书名叫作 《美国的悲剧》,作者是德莱塞,几年 前刚出版的时候就闹得沸沸扬扬。很不 幸,书中预言的罪恶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外面的马路上,悲剧正在上演。情况已 经再清楚不过了,我们今天的任务,就 是完成一份简报。我要求在简报中提及 以下内容: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 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 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 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 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 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 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 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 袋咖啡。
工程提供了 4.4万个就业机 会。这里人均 国民收入提高 了9倍 。
田纳西河上的胡佛水坝
• 内容p20:
• 规定…;规定…;规 定…
用行政手段干预 经济,指令性计划
比较, 政府干预;罗结斯福论新?政借鉴了苏联模式
“政府干预”计划经济
《全国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新政1933年
“政府干预”计划经
济 斯大林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