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医诊断
中医规培考试题库针灸推拿学难度10
D、胸胁部E、四肢部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B4、大腿外侧正中,膝中上7寸是A、伏兔B、风市C、梁丘D、髀关E、承扶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B5、心包经的原穴是A、神门B、问使C、大陵D、内关E、中冲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C6、可以测量脊柱活动范围的方法是A、长臂量角器测量B、短臂量角器测量C、半圆形量角器测量D、测量指尖与地面距离E、圆规测量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D7、患者,男,50岁。
肩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抬举困难,夜间痛甚,劳累加剧。
治疗应首选A、手太阳经穴B、近部取穴为主C、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D、循经取穴E、手少阳经穴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C8、下列各组,具有和胃止呕作用的是A、脾俞、脘B、胃俞、合谷C、中脘、内关D、公孙、建里E、下脘、阴陵泉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C9、男,22岁。
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应首选A、手太阴、手阳明经穴B、手少阴、手太阳经穴C、手太阴、足太阴经穴D、手太阴、手少阳经穴E、手阳明、足阳明经穴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A10、主治虚脱、肠鸣腹痛、泄泻等症的腧穴是A、天枢B、神阙C、中极D、中脘E、百会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B11、乳癌根治术后患侧肩何时可以从事个人卫生如洗脸、刷牙活动A、术后1天B、术后3天C、术后1周D、拔除引流管后E、伤口拆线后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D12、十二井穴是A、十二经的起始穴B、都位于指(趾)端C、五行属木D、多数位于指(趾)端,为经气初出E、五行属金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D13、患者,女,40岁。
日前曾与人争吵。
今早突发泄泻来诊。
症见腹痛泄泻,嗳气食少,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经辨证属何种证型A、寒湿阻滞B、湿热壅盛C、肝气犯胃D、脾虚泄泻E、肾虚泄泻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C14、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内联系的是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E15、委阳穴位于胭横纹外端与何肌腱内缘的交点处A、股二头肌腱B、股四头肌腱C、缝匠肌肌腱D、半腱肌肌腱E、半膜肌肌腱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A16、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是A、任脉B、督脉C、冲脉D、肺经E、心经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D17、以下哪种不属于拔罐方法A、闪罐法B、走罐法C、刺血拔罐法D、闪火法E、留罐法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D18、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A、目外眦B、目内眦C、目中D、目内眦下E、目外眦上学员得分:0分参考答案:B19、女,31岁。
2023年助理医师之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
2023年助理医师之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单选题(共200题)1、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是A.督脉B.阴跷与阳跷C.足太阳膀胱经D.足少阳胆经E.十二经筋【答案】 B2、郁证气郁化火证的选方为A.泻心汤B.丹栀逍遥散C.清金化痰汤D.龙胆泻肝汤E.知柏地黄丸【答案】 B3、关于颈静脉搏动,正确的是A.均为病理性B.引起静脉压升高者皆可出现C.视诊可见,触诊可及D.见于交界区心律、左心衰竭,而不见于房室传导阻滞E.指颈外静脉搏动【答案】 A4、主治肾虚阳痿及虚寒便秘的药物是A.巴戟天B.硫黄C.雄黄D.蛇床子E.马钱子【答案】 B5、患者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胸闷食少,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其证候是A.饮食停滞B.寒邪客胃C.痰饮内阻D.脾胃虚弱E.脾阳不振【答案】 C6、下列哪项不是喘证的成因A.肺气虚冷B.饮食不当C.情志失调D.外邪侵袭E.劳欲久病【答案】 A7、主清心与小肠之火的药物是A.夏枯草B.石膏C.淡竹叶D.栀子E.黄芩【答案】 C8、治疗心悸心血不足证,应首选A.天王补心丹B.安神定志丸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D.归脾汤E.朱砂安神丸【答案】 D9、既能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又能用于脾虚证的药物是A.泽泻B.猪苓C.车前子D.茯苓E.木通【答案】 D10、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者,应首选的药物是A.藿香B.茯苓C.砂仁D.厚朴E.白术【答案】 A11、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A.邪气亢盛B.正气受损C.正气虚D.邪气损正E.正气抗邪【答案】 C12、患者,女,26岁,已婚。
停经2个月,尿妊娠试验阳性,恶心呕吐10d,加重4d,不能进食,呕吐血水,精神委靡,头晕体倦,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滑无力。
其证候是A.肝胃不和B.气阴两虚C.脾胃虚弱D.痰湿内阻E.肝脾不和【答案】 B13、痰阻心窍所致的癫痫抽搐、惊风发狂,应选用的药物是A.磁石B.朱砂C.龙骨D.远志E.牡蛎【答案】 D14、脱疽湿热毒盛证的治法是A.活血通络止痛B.温阳通脉、散寒止痛C.清热利湿,解毒活血D.补气养血止痛E.以上都不是【答案】 C15、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风热犯心证的主治方剂为A.桑菊饮B.败毒散C.银翘散D.导赤散E.葛根黄芩黄连汤【答案】 C16、不属于镇肝熄风汤组成药物的是A.赭石、牛膝B.龙骨、牡蛎C.当归、麦冬D.茵陈、麦芽E.玄参、天冬【答案】 C17、劳神过度,常见临床表现是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答案】 C18、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腑是A.膀胱B.胆C.小肠D.胃E.大肠【答案】 C19、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基础B》平时作业2
39.以下叙述哪项错误? A.单侧眼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 B.口角歪斜--面神经麻痹 C.伸舌偏斜--舌下神经麻痹 D.吞咽困难--三叉神经麻痹 E.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 答案:D
6.突然出现的吸气困难,临床上主要见于 A.支气管哮喘 B.肺癌 C.气道异物或梗阻 D.气胸 E.以上都对
答案:C
7.腹部触诊为揉面感见于 A.结核性腹膜炎 B.胃肠穿孔 C.肝癌破裂出血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腹膜炎 答案:A
8.板状腹可见于 A.急性阑尾炎 B.急性胆囊炎 C.肠结核 D.急性胃肠穿孔 E.大量腹水 答案:D
15.肠蠕动音为金属样可见于 A.麻痹性肠梗阻 B.机械性肠梗阻 C.低血钾 D.急性肠炎 E.败血症 答案:B
16.肝脏缩小见于 A.肝脓肿 B.肝囊肿 C.肝癌 D.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 E.脂肪肝 答案:D
17.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于上腔静脉梗阻 B.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于下腔静脉梗阻 C.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于门静脉受阻 D.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于肾动脉狭窄 E.门静脉高压时在脐部可听到“营营”音 答案:D
36.浮膑试验阳性见于 A.风湿性关节炎 B.脊椎灰质炎后遗症 C.骨质退行性变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肢端肥大症 答案:A
37.关于脊柱弯曲度,以下哪项错误? A.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弯曲 B.颈段、腰段均向前凸
C.胸椎结核时常发生脊柱后凸 D.脊柱侧凸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E.大量腹水时可见腰椎前凸 答案:D
3.大叶性肺炎叩诊时 A.过清音 B.鼓音 C.浊音或实音 D.清音 E.正常 答案:C
中医骨伤学重点笔记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长期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骨疲劳性骨折。
3、骨折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远端骨折。
4、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气滞的特点: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诊断学基础b》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诊断学基础B》1-8作业《诊断学基础B》作业1答案A型题:1. 患者咳嗽气短,咯粉红色泡沫痰,最可能的疾病是: B.急性左心衰竭2.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C.体重3. 关于意识障碍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B.尿毒症很少发生意识障碍4. 正常人24小时内体温稍有波动,但一?般不超过:D. 1.0℃5. 幽门梗阻时呕吐物特点是:A.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6. 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D.三凹征7. 昏迷病人出现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提示: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 昏迷病人,口唇樱桃红色,最可能是:B.一氧化碳中毒9. 严重肺气肿出现的呼吸困难为:C.混合性呼吸困难10. 咯血的原因有下列几种,但除了:E.脾破裂11. 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D.20%12. 蜘蛛痣最常见的部位是:A.颈面部13. 玫瑰疹对哪些疾病有诊断意义?:A.伤寒14. 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肢体位置称为:B.被动体位15. 角弓反张位主要见于:A.破伤风16. 慌张步态可见于:D.震颤麻痹17.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B.感染18. 体温腋测法所需的时间是:D.10分钟19. 下列哪种疾病最容易引起咯血:A.肺结核20. 消瘦是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B.10%21. 蜘蛛痣的形成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D.血中雌激素增多22. 皮下出血,压之不退色,直径5.5mm,称为:D.瘀斑23. 咯血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了:B.鼻出血24. 关于热型的说法下列那种是错误的:B.驰张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一天内波动不超过2℃25.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原因是: A.支气管及肺小动脉扩张26. 长期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可能是:D.慢性支气管炎27. 犬吠样咳嗽见于:D.急性喉炎28. 正常成人的脉压为:E.30-40mmHg29. 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并且一侧呼吸音消失见于:D.急性气胸30. 正常脉搏为:B.60-100次/分31. 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B.支气管哮喘32. 以下哪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E.喉头水肿33. 以下疾病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但一种病除外:E.喉头水肿34.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见于:B.慢性左心衰35.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身体发育状况的指标:E.肌肉发育情况36. 抽搐不伴有意识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D.癔病37. 下列哪种疾病最容易引起咯血:B.肺结核38. 烦躁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是:B.急性病容39. 胸痛伴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音消失,可能是:B.大叶性肺炎40. 下列哪项不是瘦长体型的特点:E.腹上角大于90°41. 蜘蛛痣可见于下列哪个疾病:B.肝硬化42. 关于蜘蛛痣的描述,哪项不正确?:D.均为5mm大小43. 突然出现的吸气困难,临床上主要见于:C.气道异物或梗阻44. 急性心肌梗塞发热的主要机制是:E.以上都不是B型题:46. 超高热是指体温在: E.>41°C47. 破伤风:A.抽搐伴哭笑面容48. 癫痫:D.抽搐前有先兆49. 尿毒症:B.呼吸有氨味50. 有机磷中毒: C.呼吸有大蒜味5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A.呼吸有烂苹果味52. 肾绞痛: C.翻动体位53. 急性肺水肿: A.强迫体位54. 脑出血:B.被动体位55. 支气管扩张症: C.呼吸困难伴大量咯血56. 大叶性肺炎:B.呼吸困难伴咯铁锈色痰57. 氰化物中毒:C.细胞呼吸链受抑制而发生呼吸困难58. 重症肌无力:E.神经肌肉病变而引起的呼吸困难59. 一氧化碳中毒:A.血红蛋白变性引起呼吸困难60. 胆囊炎:B.黄疸伴发热、上腹痛61. 肝癌:C.黄疸伴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痛《诊断学基础B》作业2答案A型题:1. 关于心脏杂音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B.心脏功能不全时,杂音可明显加强2. 关于第二心音,以下哪项不正确? A.是由主动脉瓣开放产生的3. 气管移向患侧见于:E.肺不张4. 正常心尖搏动范围是:D.2-2.5厘米5. 抬举性心尖搏动最常见于::D.高血压性心脏病6. 双侧眼睑下垂见于:C.重症肌无力7. 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左心室增大,心脏呈:C.靴型8. 昏迷病人,口唇樱桃红色,最可能是:B.一氧化碳中毒9. 口唇周围疱疹常见于:A.大叶性肺炎10. 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E.二尖瓣关闭不全11. 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C.有机磷中毒12. 临床上触诊有震颤的部位,听诊往往能听到杂音,而听到杂音的部位则不一定能够触到震颤。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与肌电图变化特点
陈红霞 张福辉 乔 芳 杨春燕 苏晓力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053000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改变,探讨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严重程度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重点总结轻型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及肌电图变化特点。
方法:以患侧肥肠肌水平萎缩厘米数、足弓增高情况、第二趾长的程度、患足鞋码等参数为依据,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型,并对下肢后遗症患者进行全面的肌电图检测,常规进行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股神经进行运动潜伏期及波幅测量,常规进行胫神经H反射检测;针肌电图观察肌肉静息电位,轻收缩MUP情况及重收缩募集情况。
结果: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特征明显,即使是轻型后遗症病例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患侧肢体轻萎缩,足弓偏高、患足偏小、第二趾较对侧延长等,此特点可能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特有表现;后遗症程度越重,肌电图表现也越重;轻型下肢后遗症患者肌电图特点如下: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正常。
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
3、运动神经的波幅可正常或轻度减低4、患侧胫神经H反射具有较高的异常率。
5、针肌电图可见MUP高大等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表现。
6、同一病人不同神经节段所支配肌肉的严重程度会不尽相同,并呈分散或跳跃式分布。
结论: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严重程度与肌电图变化呈正相关,轻型下肢后遗症患者同样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变化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能为不明原因非进展性下肢轻萎缩患者提供病因诊断。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电图特点;运动神经波幅;感觉传导速度;H反射1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至2016年我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电图鉴定检查患者242例。
其中男,140例,女,102例;年龄15岁—71岁,平均45.15岁;发病年龄40年代14例, 50年代58例,60年代109例,70年代60例,80年代13例,90年代1 例,2000年1例;单侧下肢萎缩 219例;双侧下肢萎缩 16例;一侧上肢萎缩 2例;一侧上、下肢萎缩4例;双下肢、右上肢萎缩1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症状体征视病变的程度与范围不同,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的轻重程度和范围相差悬殊,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则可引起严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四期。
1.潜伏期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
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2.病变发展期有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前驱期:此时患者出现低热或中等热度,常伴有头痛、困倦、多汗及全身疲乏不适等症状,并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甚至有咽痛、咽红及轻咳等呼吸道症状。
此期一般持续1~4天。
大多数病例发展到此期为止,属顿挫型,又称为幸运型。
(2)第二阶段——瘫痪前期:在前者基础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性症状消失,但经1~3天后体温又上升,并且体温较高,常在38~39℃之间,个别患儿可高达40℃。
此时,其一般症状亦随之加重。
患儿烦躁不安,有头痛、呕吐、嗜睡、肢体疼痛及感觉过敏。
项背部可有肌强直征,且可见婴幼儿囟门紧张饱满,并可出现“脊髓征”,对诊断有意义。
此期一般持续3~5天,但也有短至几小时或长达2~3周者。
在这一阶段仍可有部分病例不出现肢体瘫痪而逐渐康复,称为无瘫痪型病例,亦属幸运型。
另一部分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进入瘫痪期。
(3)第三阶段——瘫痪期:一般在瘫痪前期的第3~4天时进入本期,大约有5%的病例可不经过瘫痪前期而直接进入本期。
瘫痪症状多在热度下降时出现,也有在退热后发生者。
开始常伴有肢体疼痛及肌肉压痛,之后突然发生瘫痪。
瘫痪可见于任何部位,但以肢体瘫痪最为多见。
视病理改变的部位不同,瘫痪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其后果相差甚大。
①脊髓型:最常见,主要引起四肢及躯干肌麻痹,其中以下肢麻痹者最多,上肢与下肢之比约为1∶19。
此型麻痹具有下列特点:A.弛缓:呈弛缓性麻痹,并伴有肌肉萎缩及受累肌肉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仅运动受累:只有运动麻痹而无感觉障碍。
C.差别大:肌肉麻痹的程度不一,自仅可察觉的肢体软弱至全瘫可在同一病例,甚至同一肢体存在。
脊髓灰质炎的诊疗与预防
脊髓灰质炎的诊疗与预防【摘要】目的:分析58例脊髓灰质炎的诊疗与预防,为今后喀什地区脊灰防控工作积累经验。
方法:开展了2010年和2011年1月-9月3日脊髓灰质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总数为58例(包含15岁以上)。
根据发病症状,进行分类型对症治疗,并且加强预防措施。
结果:58例脊髓灰质炎患者,48例全部康复;有8例留有轻度残疾,2例严重瘫痪。
结论:脊髓灰质炎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只要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并给予相应预防措施,会大大提高患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诊断治疗;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77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此病临床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以小儿多见,又称小儿麻痹或婴儿瘫。
近几年来,我国普遍实行计划免疫,口服减毒活疫苗,保护率达90%以上,基本控制了大流行,但在喀什地区仍出现大量散发患儿,因此,喀什市疾控中心对髓灰质炎应急强化免疫工作高度重视。
为做好脊灰疫情防控和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本市查阅病例时发现的58例脊髓灰质炎(包含15岁以上)进行对症治疗和给予相应预防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1年9月3日-5日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地区妇幼保健医院、市人民医院、市远东医院、市博爱医院、市儿童医院、市沙克亚等9家公立和私立医院开展了2010年和2011年1月-9月3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查阅喀什地区各大医院病历总数为25 985份,住院/门诊患者总数为25 644/75 504例,并且对查阅病例时发现的58例(包含15岁以上)afp患者根据患病症状分型:(1)无症状性感染(轻型)患者38例,其临床表现为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2)顿挫症患者10例,患者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3)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6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进而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部分病例在临床症状好转数日后,出现脑膜炎症状;(4)瘫痪型4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
急性脊髓炎中医辩证论治
急性脊髓炎中医辩证论治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
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本病中医诊断为“软脚瘟”。
本病病变机制为津液、精血亏耗,筋脉失养,弛缓不收。
【辨证分型】邪郁肺卫: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病变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湿热内盛: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气虚血滞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肝肾阴虚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论治】1.肺热伤津[治法方药]清肺润燥生津。
清燥救肺汤加减。
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石斛;高热汗多者,加知母、连翘、金银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2.湿热内盛[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加味二妙散加减。
肌肉疼痛加乳香、没药;发热加栀子、板蓝根;胸脘痞闷,四肢肿胀者,加厚朴、茯苓、泽泻;口干心烦者加生地黄、麦冬。
3.脾胃亏虚[治法方药]补益脾胃。
参苓白术散加减。
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枸杞子、龙眼肉;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灵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枣仁。
4.肝肾阴虚[治法方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虎潜丸加减。
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鳖甲;若兼气虚血少,可加黄芪、桂枝、大枣;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介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
病原学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
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
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
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
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
(二)传播途径: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倒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
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
<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脊髓炎后遗症病历模板
脊髓炎后遗症病历模板脊髓炎后遗症案患者,男,34岁,2013年3月6日以“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障碍3月余”入院。2012年1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伴酸痛麻木、二便不能控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脊髓炎”。经过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针刺、中药等治疗,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均明显好转。虽继续在当地行口服营养神经药物、针刺及中药治疗,但近1个多月病情无改善。入院时腰背腹部束带感明显,伴双下肢僵硬酸重麻木,只能缓慢行走10~20m,步态蹒跚;尿频,约1h小便1次,每次尿量约50mL,只能憋尿1~2min。查体:最低正常感觉平面在双侧To,双侧T6;平面以下包括鞍区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5一级,伸屈肌肌张力均增高,髌、踝阵挛及巴彬斯基征阳性。颈胸腰MRI:T2~To椎体相应平面脊髓变性。入院诊断为T6。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原性膀胱。测尿量49mL,残余尿量100mlL。入院第2天即取腹部、双下肢足阳明经、任脉及足三阴经腧穴(包括膻中、中脘、下脘、关元、气海、中极、天枢、大巨、髀关、水道、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溪、太冲等)针刺治疗,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后病情无变化。第2次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加取带脉相关腧穴。针刺时揣摸章门、带脉、五枢、维道以及足临泣、外关等穴位,均能触及明显条索样结节及酸痛反应,进针后针感强烈,特别在针刺外关、足临泣后略行提插捻转手法过程中出现针感向肢体近端传导、上下针感往胸胁部“汇聚”的循经感传现象。留针30min起针后患者即感束带感减轻,双下肢酸痛麻木感亦减轻,步行较前轻快,当晚睡眠改善;其后每周针刺治疗5次,穴位同上,每次留针30min。第3次依上法针刺后束带感进一步缓解;1周后每日小便次数较前减少3~5次,行走距离增加。继续治疗至4月22日出院时,患者病情明显改善,束带感、双下肢酸重麻木感减轻,每次步行距离超过250m,速度加快,走路姿势改善;小便次数减少至约10次/日,可憋尿5~10min,尿量超过100mL/次,测残余尿量49mL。查体示最低正常感觉平面在双侧胸7,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略有下降。按语:祖国医学中脊髓炎属于“痿”“痿证”范畴。《素问●痿论》曰:“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故后世医家多从阳明论治痿证。但文中亦提及“带脉不引”是足痿不用的原因之一,说明带脉与痿证关系密切。带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能约束纵行之经脉。《奇经八脉考●带脉》载:“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凡八穴”,加上相关八脉交会穴足临泣、外关,左右共12穴。在临床上多取带脉相关腧穴用于固护胎儿及调理妇女带下之疾,也有人从带脉的角度论治腰痛和痿证[2],但后者报道的痿证是病因不明的单纯下肢无力案,故目前尚无带脉治疗脊髓炎的临床报道。本案患者在上述带脉相关穴位处有明显的酸痛麻木感,经过治疗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笔者同时用该法治疗了另外1例脊髓损伤程度更重、束带感明显并伴明显腹胀的播散性脑脊髓炎后遗症5月余患者,采用上述带脉为主的穴位治疗2个月,患者束带感和腹胀明显减轻,最低正常感觉平面下降,脊髓损伤程度由完全性(AISA)变成不完全性(AISB),二便功能有所恢复。说明以带脉为主的针刺方法对此类患者是有效的。。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1.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
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
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
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
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本病属乙类法定传染病类型。
2.脊髓灰质炎分期或分型。
在出现症状者中可分为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
瘫痪型占全部感染者的1%~2%。
典型瘫痪病人的病程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3. 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
为病人及无症状带病毒者。
后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不易被发现,且人数众多,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4.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手、用具、水和食物等,经口摄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病初病人咽部分泌物可排出病毒,故亦可经飞沫传播,但为时短暂。
5. 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和传染期。
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
90%以上呈隐性感染,病人可无症状,但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排出病毒,并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6. 脊髓灰质炎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以1~5岁儿童为多。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获持久免疫力,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弱。
7.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①.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②.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这类病人不易正确诊断。
③.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病日持续2~10天,一般预后良好。
病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稍有增加,总细胞数在10~500/ml,蛋白质浓度稍有升高或正常,糖含量在正常范围。
髓劳(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髓劳(重生阻碍性贫血)中医诊断方案重生阻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要素、放射线或不明原由惹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害、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是造血系统比较常有的疾病。
中医学依据其临床表现,把再障归属于“髓劳”。
一诊断标准一般为三低一高(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低;淋巴细胞高)1987 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订正的再障诊断标准以下: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②一般无脾肿大。
③骨髓检查显示起码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显然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加。
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④能除外其余惹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样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阻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 SAA- Ⅰ)的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2)血象:除血红蛋白降落较快外,须具备以下诸项中之两项:①网织红细胞< 1% ,绝对值< 15× 109/L ;②白细胞显然降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 109/L ;③血小板<20× 109/L 。
3)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显然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如增生活跃有淋巴细胞增加;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2.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在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达不到急性再障的诊断标准,即为慢性再障;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与急性再障相像,则称为重型再障Ⅱ型二检查1.惯例检查: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减少,但三者减少程度不必定平行。
重型再障的血象降低程度更加严重,网织红细胞计数显然降低。
2.专科检查:(1)骨髓象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显然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加,尤其淋巴细胞增加。
【药品名】健步虎潜丸
【药品名】健步虎潜丸【英文名】【别名】健步丸;健步壮骨丸【剂型】蜜丸【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抗疲劳等作用。
1.抗炎:大鼠口服给予健步虎潜丸,剂量分别为1.33、2.66、5.40g/kg,1次/d,共25天。
3种剂量均可非常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多发性关节炎的原发性病变与继发性病变。
高剂量组的大鼠注射佐剂后第24天,10只大鼠继发性炎症已全部消失,大鼠的四肢、尾、耳、鼻等外观已全部恢复正常。
2.镇痛:小鼠分别灌胃给予健步虎潜丸2.66、5.40、7.89g/(kg·d),2次/d,共 3天,3种剂量均有非常明显的延长甩尾反应痛阈时间和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的作用。
即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
3.抗疲劳:健步虎潜丸口服灌胃给予氢化考的松所致肾虚小鼠,1次/d,共10天。
3种剂量(2.7、5.4、10.8g/kg)均可明显延长肾虚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
可明显提高肾虚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药动学】【适应症】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重症肌无力,关节炎,进行性肌萎缩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缺钾性麻痹,脊髓空洞症等。
【禁忌症】【注意事项】风寒湿痰所致痿证忌用,忌辛辣香燥食物。
【不良反应】【用法用量】蜜丸:每丸重9g。
糊丸:每8丸重约1g。
口服,1次9g,2次/d。
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
【药物相互作用】【专家点评】1.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应用本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萎软、行走乏力。
2.重症肌无力:1例,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混合型。
中医诊断为痿证。
用虎潜丸加减,诸药研细末,炼蜜调膏,2次/d,每次2汤匙,温开水冲服。
六诊五剂服完,病人行动自如。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3.风湿性关节炎:用加味健步丸治疗20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有效率70%,10丸/d,连服1~2周。
疗效一般在一周内出现,两周达最高峰。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例患儿,采用局部敷贴疗法为主,配合内服加味平胃散、健步虎潜丸,并结合功能锻炼,用市售中成药健步虎潜丸,3次/d,每次10粒。
脊髓灰质炎
面临问题和挑战3
外来人口方面 1994年以来历年强化免疫活动数据统计:
每年7岁以下外来儿童有16万人, 每年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有1000020000人(既往未服过疫苗 + 服过疫苗无接 种记录 + 服过苗接种记录遗失)。
北京市消灭脊灰监测要求
脊灰疑似病例定义
定义:任何<15岁儿童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及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消灭脊髓灰质炎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新高
概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系由脊 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 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受 该病毒感染后多数没有症状, 为亚临床型经过,约1%-1‰ 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 双侧的)弛缓性麻痹。因本病 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故俗称为
小儿麻痹症。
引起脊灰的病原体为单链、正链的RNA病毒。 病毒粒含有五种结构蛋白,分别为VP1、VP2、 VP3、VP4和VPg。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 称为I型、II型和III型,每个型别的脊灰都可 引起致病。各型之间缺少交叉保护作用。其中 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
标本检测及时性标准
麻痹
标本送至 采集粪便 省实验室
报告细胞培养结果
阳性标 本送至 国家实 验室
报告型 内鉴定 结果
14 天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急性期过后瘫痪肢 体大多从远端起逐渐恢复,腱反射也逐渐复 常。最初3~6个月恢复较快,以后仍不断进 步,但速度减慢,1~2年后仍不恢复成为后 遗症。若不积极治疗,则长期瘫痪的肢体可 发生肌肉痉挛、萎缩和变形。
预防
脊髓灰质炎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预防措 施。多次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使儿童 终身免疫。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筋脉弛缓,肢体活动不利或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
(3)可结合相关疾病的理化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成人NMOSD诊断标准(IPND,2015)AQP4-IgG 阳性的 NMOSD 诊断标准(1)至少1项核心临床特征(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阳性(推荐CBA法)(3)排除其他诊断AQP4-IgG 阴性或 AQP4-IgG 未知状态的 NMOSD 诊断标准(1)在1次或多次临床发作中,至少2项核心临床特征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1)至少1项临床核心特征为ON、急性 LETM 或延髓最后区综合征;2)空间多发(2个或以上不同的临床核心特征);3)满足 MRI 附加条件(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阴性或未检测(3)排除其他诊断核心临床特征(1)ON(2)急性脊髓炎(3)最后区综合征,无其他原因能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呕吐(4)其他脑干综合征(5)症状性发作性睡病、间脑综合征,脑MRI有NMOSD特征性间脑病变(6)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AQP4-IgG阴性或未知状态下的NMOSD脑MRI附加条件(1)急性ON:需脑MRI有下列之一表现:1)脑MRI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白质病变;2)视神经长T2信号或T1增强信号>1/2视神经长度,或病变累及视交叉(2)急性脊髓炎:长脊髓病变>3个连续椎体节段,或有脊髓炎病史的患者相应脊髓萎缩>3个连续椎体节段(3)最后区综合征:延髓背侧/最后区病变(4)急性脑干综合征:脑干室管膜周围病变注:NMOSD: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QP4-IgG:水通道蛋白4抗体;ON:视神经炎;LETM: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可伴有眼球转动痛、压痛,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临床执业医师儿科辅导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般5~14天(3~35天)。
临床症状轻重不等,以轻者较多;多数可毫⽆症状,倮可从⿐咽分泌物及⼤便中排出病毒,并可产⽣特异抗体9称⽆症状型或隐匿型,或隐性感染)。
少数病⼈可出现弛缓性瘫痪,按瘫痪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临床分期如下: (⼀)前驱期 起病缓急不⼀,⼤多有低热或中等热度,乏⼒不适,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或有纳呆,恶⼼、呕吐、便秘、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神经系统尚⽆明显异常。
上述症状持续数⼩时⾄3~4天,患者体温迅速下降⽽痊愈(称顿挫型),⼀部分患者进⼊瘫痪前期。
(⼆)瘫痪前期 可在发病时即出现本期症状,或紧接前驱期后出现,或⼆期之间有短暂间歇(约1~6天),体温再次上升(称双峰热见于10%~30%患者以⼩⼉为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颈、背、四肢肌痛,感觉过敏。
病⼉拒抚抱,动之即哭,坐起时因颈背强直不能前俯,不能屈曲,以上肢向后⽀撑,呈特殊三⾓架体态。
亦不能以下颏抵膝(吻膝征)。
患⼉⾯颊潮红,多汗,显⽰交感神经机能障碍,⼤多精神兴奋,易哭闹或焦虑不安,偶尔由兴奋转⼊萎靡、嗜睡。
可因颈背肌痛⽽出现颈部阻⼒及阳性克⽒征、布⽒征,肌腱反向及浅反射后期减弱⾄消失,但⽆瘫痪。
此时脑脊液⼤多已有改变。
⼀般患者经3~4天热下降,症状消失⽽愈(⽆瘫痪型)。
本期有时长达⼗余天。
少数患者在本期末出现瘫痪⽽进⼊瘫痪期。
(三)瘫痪期 ⼀般于起病后3~4天(2~10天)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可突然发⽣或先有短暂肌⼒减弱⽽后发⽣,腱反射常⾸先减弱或消失。
在5~10天内可相继出现不同部位的瘫痪,并逐渐加重;轻症则在1~2天后就不再进展。
瘫痪早期可伴发热和肌痛,⼤多患者体温下降后瘫痪就不再发展。
临床上分以下⼏类。
1.脊髓型⿇痹 呈弛缓性瘫痪,肌张⼒低下,腱反射消失,分布不规则,亦不对称,可累及任何肌⾁或肌群,因病变⼤多在颈、腰部脊髓,故常出现四肢瘫痪,尤以下肢为多。
近端⼤肌群如三⾓肌、前胫肌等较远端⼿⾜⼩肌群受累为重,且出现早。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中医特点诊断简介一、针灸(毫针针刺、头针、面针、三棱针、体针、皮肤针等)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明显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
它是依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导经络、调解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拥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
作用:疏经通络、调随和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种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有病症。
二、针灸(电针)电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联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长处是能取代人作较长时间的连续运针,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
作用:同毫针针:刺疏经通络、调随和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同毫针针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种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有病症。
三、推拿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
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痛苦的地方,详细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导经络、实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解阴阳的目的。
作用:舒经通络、调随和血、缓解疲惫、扶伤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种痛症;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慢性疲惫、健康人群防病保健等。
四、拔罐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此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它能够疏导经络、调整气血,指引营卫之气运转输布,煽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和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调整机体的阴阳均衡,增添免疫功能,进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医诊断
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种亲神经病毒所起的急性,常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
因多见于小儿,且部分患儿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或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本病多散发,但易流行,以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夏、秋季发病为多。
因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点为具有嗜神经毒性,其他组织则受害较少。
病毒虽可散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但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元的变化最显著,故临床上常见有四肢弛缓性瘫痪。
瘫痪大都在4~6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较快恢复,以后则恢复缓慢。
若未及时积极治疗,则长期瘫痪的肢体可发生肌肉萎缩,血液供应不良,骨骼发育受阻而严重影响活动能力,留下后遗症畸形。
瘫痪好发于下肢,上肢则较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痿症范畴。
有肺热叶焦,则生痿癖的记载。
痿者萎也,有萎软无力的意思。
【临床表现】
1.前驱期大多有低热或中等度热,伴咽痛乏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或有纳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此与病毒首先侵犯上呼吸道及肠道有关。
3~4天后,大多数患者体温下降痊愈(称顿挫型),一部分患者则进入瘫痪前期。
2.瘫痪前期当体温下降后又再次上升,此时除发热,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外,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全身肌肉痛、婴儿不愿人抱,动之即哭。
3.瘫痪期热退后腱反射首先减弱或消失,并相继出现不同部位的瘫痪,其特点为弛
缓性,但感觉正常。
分布不均匀,不对称,肌张力减低。
4.后遗症期急性期过后1~2周瘫痪肢体逐渐恢复,运动范围及肌力逐渐增加,一般都从肢体远端开始,腱反射亦渐恢复正常。
若不及时治疗,失去了神经自主恢复功能,则发生了小儿麻痹症的种种肢体畸形(如马蹄内翻足,高弓足、膝反弓等)。
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到脊髓灰质病毒,粪便阳性可持续2~3周。
早期从血液及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
【诊断和鉴别】
1.诊断轻症及瘫痪出现前不易诊断,但只要认真了解病史,流行病史和进行体检,病毒分离等就能提高诊断正确性。
2.鉴别诊断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往往无发热和仅有上呼吸道炎症;弛缓性瘫痪逐渐出现,呈对称性、上行性。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瘫痪危及生命。
常伴有感觉障碍,一般瘫痪恢复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2)脑性瘫痪:起病急,伴有意识障碍,瘫痪呈痉挛性,以一侧上、下肢(偏瘫)为多见。
病毒分离有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