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411《杠杆》教案

小学科学411《杠杆》教案

小学科学411《杠杆》教案杠杆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

通过学习杠杆,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什么是杠杆,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验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概念、原理、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杠杆模型、直尺、砝码、秤、实验台等。

2.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木棍、小木块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展示杠杆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杠杆吗?我们身边有哪些使用杠杆的物体?”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作用,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物体进行案例讲解,如门锁、剪刀等。

3. 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实际的杠杆物体,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并向学生讲解不同杠杆的特点、结构和原理。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木棍,通过在不同位置放置木块来平衡杠杆,观察长度、形状和重量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5. 实验观察与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并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6. 原理解释: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总结,向学生解释杠杆平衡原理,即杠杆平衡时,物体的力和力臂相等。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撬棍等,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些杠杆应用实例。

8. 小结与延伸: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练习和延伸知识的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课堂互动与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3— 5 种。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孩子们,我们走在路上,如果碰到大石头(
300 千克)挡在路中央,你有什
么办法把它移开吗?
生:用起重机,
生:用棍子撬。
师出示棍子撬石头的活动图, 总结: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 就可以用它撬
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多的钩码, 省力;两边钩码一样多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两边挂钩码的个数,挂的左右两端各选择一个挂点,分别挂上一定个数的砝码,最后达到杠
杆尺的平衡, 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6 种平衡效果?实验数据及时记录到实验表格中后,
小组合
作整理你们的发现,看哪一组发现最多?
5. 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 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 收集并整理数据, 分析认识杠杆省力、 费力和不省力也 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生:不一定,应该是离支点远一些才会省力。 例如我在和弟弟玩跷跷板时, 我如果坐的
离中心很近,而弟弟坐在另一端的最头上时,弟弟就能把我给翘起来。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推测。
师:是不是像我们说的这样呢?下面我们就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更好地进行研究。
2.认识杠杆尺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杠杆尺,请大家观察一下,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 1)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 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5.2《杠杆》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杠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主题了。

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为丰富的使用杠杆类工具的生活经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简单机械,不具备对杠杆作用与分类方面的明确认识。

学生在本课将通过实验探究并运用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发现杠杆的作用规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深入理解各类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类型,以及各种杠杆因结构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2)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提出关于杠杆作用的问题与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通过演绎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3)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单。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视频导入师:今天早上,小胖家发生了一件令人郁闷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小胖家看看吧。

(播放视频)师:请同学们帮小胖想想办法,把大石头移开吧。

生1:我们一起去帮他把石头推开。

生2:打119找消防员叔叔帮忙。

生3:找个吊车来吊走。

……师:恩,同学们的方法都很独特。

同学们想知道大胖是怎么把大石头移开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像大胖这样把杆子伸到石头下面,再压另一边,杆就转了起来,杆上所有的地方都在转,仔细看看这一点比较特殊,它是不动的,而其它所有地方都围绕这一点转动,这样的模型就叫做杠杆。

那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杠杆吧。

(2)认识杠杆。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师:大胖可以轻松的就将大石头撬起来,小胖为什么如此吃力呢?生1:我听过阿基米德的故事,他说:如果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棍子和一个支点,他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引言: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杠杆的科学。

杠杆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机械装置,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举起重物。

通过学习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将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如何利用杠杆来完成工作。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并能够解决与杠杆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杠杆的定义和原理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移动或举起重物的简单机械装置。

它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

2. 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是基于力矩的平衡。

力矩是力乘以与支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M = F × d。

当杠杆在支点处平衡时,力矩的总和为零。

二、杠杆的三类杠杆根据支点、力和负载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1. 一类杠杆:- 定义: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被施加在支点的另一端,负载位于支点的同侧。

- 特点:一类杠杆可以增加力的效果,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撬起重物的杠杆就属于一类杠杆。

- 示例: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一类杠杆的作用。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木板和重物,找到合适的支点位置,将负载提升。

2. 二类杠杆:- 定义: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被施加在支点的另一端,负载位于支点的相对侧。

- 特点:二类杠杆可以增加力的效果,并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使用剪刀剪断纸张时,剪刀就是一个二类杠杆。

- 示例:让学生用一个木棍做成剪刀的形状,用纸张作为负载,体验二类杠杆的原理。

让他们发现只需要少量的力气就能够剪断纸张。

3. 三类杠杆:- 定义: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负载被施加在支点的另一端,力位于支点的同侧。

- 特点:三类杠杆可以增加速度和距离,但不能增加力的效果。

例如,使用夹取东西时,夹子就是一个三类杠杆。

- 示例:让学生用两根木棍和弹簧夹子制作一个夹子模型,并用它来夹取小物品。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理解三类杠杆的特点。

三、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体验科学乐趣:小学杠杆实验教案

体验科学乐趣:小学杠杆实验教案

体验科学乐趣:小学杠杆实验教案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法则的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学生学习科学,能够促进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杠杆实验作为一项科学实验,也成为小学生体验科学乐趣的重要载体。

一、实验目的1.理解杠杆原理2.探究各种杠杆的应用3.锻炼小组合作能力二、实验材料杠杆器、物品、钳子、载物架等三、实验步骤1.将杠杆器放在桌子上,探讨杠杆原理。

让学生观察杠杆器的形状和构造,并分析杠杆器是如何工作的。

2.让学生使用杠杆器来抬举不同重量的物品。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个物品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杠杆原理的应用以及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杠杆器。

在小组内讨论后,可以邀请学生在班级中分享。

4.组织学生完成杠杆器设计挑战,每组学生将有一个机会设计自己的杠杆,该杠杆的提升能力要超过同组其他杠杆器。

四、实验结果学生们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杠杆原理,并通过实验感受到了杠杆的作用和应用。

实验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实验延伸1.让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杠杆以及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设计和建造一个适合岩石攀爬的杠杆器,以了解杠杆原理在户外运动中的应用。

3.在了解了杠杆原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研究杠杆器在中的应用,以及设计和创建一个杠杆控制。

小学杠杆实验教案结合实际,以生活为背景,使科学知识更加具体易懂,在体验中感受科学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实验,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根基。

小学科学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杠杆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简单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杠杆的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倾听、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知道杠杆的“三点两距离”,能够判断生活中机械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并能做出判断。

实验器材:小方块、铁棍、钩码、弹簧测力计、平衡尺、木板、钉子、羊角锤教学过程:一、认识杠杆1.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想请同学们帮一下忙,行不行?2. 老师一不小心把钉子钉错了地方,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你们能给老师帮帮忙吗?(可以用工具)生利用羊角锤很快的拔了下来。

3.老师费了那么大的劲没拔出来,而这位同学用羊角锤很快的拔了出来。

像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羊角锤拔钉子,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杠杆(板书课题)也就是说,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同学们别看杠杆简单,每根杠杆在撬重物时,都有三个点。

支撑杠杆的点我们称为支点,承受重物的这一点叫重点,用力的这一点叫力点。

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这一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板书:力点、支点、重点4.看下图的杠杆,谁能说说它们的三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二、研究杠杆1.同学们这次认识杠杆了吧?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杠杆?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实验器材,钩码、小方块、铁棍。

你们能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学具自己制作一个杠杆吗?生活动组装(利用老师提供的小方块和铁棍)2.有一个温馨提示:(1)、两人一组,找一找杠杆的三点两距离,体会一下物重。

(2)然后移动小方块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再体会一下,撬钩码时,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小组实验,师巡视。

(支点和力点离得远用力小)4.请两位同学展示,找一找杠杆的三点两距离。

告诉大家你们在撬钩码时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其他同学有补充吗?5.板书: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

我们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呢?是与不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杠杆的作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

3.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转动原理。

作业设计: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描述其作用。

2. 绘制一幅杠杆的示意图,标注出力、力臂和阻力。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判断杠杆平衡的方法:观察杠杆两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平衡。

3. 学生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杠杆的力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臂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内容:1. 力臂的定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力臂的作用:力臂的长度影响杠杆的平衡状态。

3. 测量力臂的方法:使用尺子或直尺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3. 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杠杆的力臂长度,并分析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力臂长度。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计算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1课《杠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11课《杠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谈话:你现在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用螺丝刀就能够轻松的打开桶盖呢?相信同学们都能答出来,是因为这时,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它是一个省力杠杆,我们在生活中撬开油漆桶盖也是同样的道理。

拓展与应用
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简单机械,下面就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下面这些工具用到的是哪种类型的杠杆。

学生用三个作用点的距离关系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同的杠杆,胡桃钳、羊角锤、切纸机、镊子、起子、垃圾钳、天平,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

思考: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及它的作用规律,请你回去之后认真思考,当我们用剪刀的不同部位剪东西的时候,它分别呈现出了哪种类型的杠杆。

板书设计
杠杆
动力点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认识杠杆的组成部分,包括支点、动力、阻力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组成部分2.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实验操作: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5. 实际应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生活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组成部分及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杠杆分类的判断及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杠杆的分类及实际应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标尺、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笔记本、画图工具。

3. 教学课件:杠杆原理相关图片、视频及动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讲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杠杆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杠杆是由____、____、____等部分组成的。

(2)一类杠杆的特点是____,二类杠杆的特点是____,三类杠杆的特点是____。

2. 判断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____)(2)在使用杠杆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又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概念。

学习杠杆的原理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平衡和力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杠杆》的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一种可行的课堂教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杠杆的原理;2. 能够观察、比较、总结不同杠杆的特点,并能够解释原因;3. 能够运用杠杆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课件、教师讲义、小黑板或白板等。

2.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你们是否知道杠杆是什么?杠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解释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例如:“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可以用来转动物体。

当一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一端时,杠杆会绕着支点旋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剪刀、挤牙膏等都是应用了杠杆的原理。

”3. 实物观察与操作(20分钟)教师在讲桌上摆放几个杠杆实物,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回答一些问题。

例如:“观察这些杠杆,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中找出哪个是一级杠杆、哪个是二级杠杆吗?”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分组探究和总结(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杠杆实物进行观察和探究。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并进行讨论。

最后,组内成员给出自己关于杠杆原理和使用的总结,并向全班展示。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起点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理性思维是科学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探究学习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杠杆的平衡》一课取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研究》。

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

从科学探究层面上分析,从实验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些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实验到初步结论到验证再到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方式对学生还是初次经历,理解体验验证工作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成了本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一种敏感的捕捉数据、发现规律本领,也是本课教学学生在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方面的重要发展,相信这种素养将对学生今后的更多实践活动提供“飞翔的翅膀”。

本课教学大胆对原教材进行取舍,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二、构建一个典型的科学学习过程新课程强调“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

在必要的时段,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课教学悉心引领学生经历这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多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初步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针对问题寻找实验,感受结论与定论的发展关系,理解验证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科学是可以反复验证的。

这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杠杆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杠杆的定义,讲解杠杆的组成部分,如支点、动力、阻力等。

2.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的分类标准及特点。

3. 杠杆的计算讲解杠杆的计算方法,如力臂、力矩等概念,并教授简单的计算技巧。

4. 杠杆的实际应用介绍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杠杆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工具。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杠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组成部分,如支点、动力、阻力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的分类标准及特点,并通过实物进行展示。

4. 讲解杠杆的计算方法讲解力臂、力矩等概念,并教授简单的计算技巧。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计算杠杆的力臂和力矩。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杠杆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杠杆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杠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深入了解杠杆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科学《杠杆》 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4)

小学科学《杠杆》 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4)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杠杆》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镊子、夹子、剪子、、等工具、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钳子、剪子、起钉锤、开瓶器、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既聪明又热情,告诉老师是不是?生:是。

师:好,考验同学们的时刻到了,上班前老师想喝一杯奶粉,可是盒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了,这不我把它带来了,看看哪位热心的同学能来帮帮老师?(同学们纷纷举手)看来同学们真是够热情的,个个都喜欢助人为乐.。

叫一个同学上台帮忙,这位同学空手宁盖子,可是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打开,哪位同学有好办法?(同时举起手中的筷子,老师这里只有一根筷子,看是否用得上。

)一个同学提醒用筷子撬开。

果然很轻松将盖子打开了。

(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碰到问题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刚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板书课题:杠杆)杠杆一开始其实就是一根棍子,请看图中的工人师傅在干什么呢?(生答:撬石头)老师强调说完整话(工人师傅在用棍子撬石头)2、点出杠杆概念: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成为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播放课件:工人撬石头示意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使用杠杆时有哪几个着力点?(学生上台指出)课件显示三点,(正是刚才这位同学指出的三点),其中起支撑作用的这一点叫做支点,杠杆的两端能绕支点转动;承受重物的这一点叫做重点;手对杠杆用力的这一点叫做力点。

同学们记住了吗?3、分析生活中杠杆类工具上的三点。

生:记住了。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这是刚才同学用棍子撬盒盖儿的情景图,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着力点吗?(真是火眼金睛,找的真准)(二)探究活动1、猜想杠杆的作用。

师谈话: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杠杆,刚才我们还用杠杆很轻松地撬开盒盖儿,你认为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生:使用杠杆省力。

小学科学《_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_杠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19.《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对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从“父子压跷跷板”情景切入,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力点、重点的概念;知道杠杆原理。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学会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运用杠杆技术原理可以提高效率,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发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的作用,经历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出结论。

难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通过创造发明技术,提高效率、效能。

四、教学准备教师(视频、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等教具);学生(小组分工,分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认识这个美丽星球吗?在古希腊有位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他是怎样想到的?有什么科学依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开启我们的科学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杠杆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疑问,建立积极学习探究的品质。

】(一)进入第一站:Th活智慧1.山坡上滚落下一些石块,一块巨石好几个人都无法移动它,你能想办法移动它吗?生活中人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呢?请看视频!刚才工人用棍子撬动大石块,这时棍子就不是普通的棍子,它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2.请同学们观察:在杠杆上,有几处关键位置?(有三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荔堡镇小寨小学李志兴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

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

(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

(记录表1)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

(投影出示记录方法: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听见音乐后,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完成讨论题(记录表2)7、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最好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钩码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钩码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

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