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天津市蓟县东赵各庄镇南新庄小学韩继红教材分析:《冰融化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在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掌握了测量温度的方法,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了解了当水温降到0℃以下时,液态的水可以变成固态的冰。
本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明确操作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学生实验时密切注意,随时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 理解冰的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的变化情况。
2.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 意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解决策略:冰融化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如果学生长期手持温度计难免会累,继而出现误差,因此,我为每组准备了两个铁架台,将温度计用绳子挂在铁架台上,下面放装有冰块的烧杯,一支温度计插于冰块中,用于测量冰块的的温度;一只悬于烧杯冰块上部,用于测量烧杯内空气的温度;一支贴于烧杯内壁,用于测量烧杯外空气温度的变化;将另一支温度计挂于另一铁架台上,放一旁,用于测量室内温度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一、教材简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冰融化了教案
冰融化了教案冰融化了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冰融化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冰融化了教案1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前一课《水结冰了》和这一课《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在数字实验设备的使用上,熟练程度不高。
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学环境分析在数字实验室中、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
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意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解决策略:利用数字实验设备的准确性,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解决策略:学生利用学习网站、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设计实验方案。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融化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在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掌握了测量温度的方法,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了解了当水温降到0℃以下时,液态的水可以变成固态的冰。
本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明确操作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学生实验时密切注意,随时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难点:使冰快速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评价任务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小河边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视频。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案
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主题: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及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冰块、温度计、容器、观察记录表。
2. 教学资源:冰融化实验视频、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冰会发生什么变化?”2. 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
重点解释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和温度变化。
4. 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为什么冰融化成水会吸热?”,“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为什么温度会先升高后保持不变?”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6.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冰融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问题,对冰融化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观察记录表的填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更详细地解释和引导学生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我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扩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的应用和影响,例如: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冰融化如何影响气候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冰融化的理解和看法。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冰的主要特点和性质;(2)了解冰的融化过程及原因;(3)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
3.学科标准:认知与科学探究(三年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冰的特征和融化过程;(2)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物态变化;(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1)教材《冰融化了》;(2)冰块;(3)日光灯;(4)水杯;(5)温度计。
2.教学媒体:(1)多媒体投影仪;(2)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展示一块冰块给学生看,并问:(1)你们知道冰是什么东西吗?冰有什么特点?(2)冬天外面常下雪,你们见过雪吗?雪和冰有什么不同?2.理论探究(约20分钟)(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教师向学生展示PPT,介绍冰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认识冰。
(2)教师向学生提问:冰和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冰可以融化成水?(3)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3.实验操作(约30分钟)(1)教师将冰块放在教室中央的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形和特点。
(2)将光线调暗,教师打开日光灯,让其照射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变化。
(3)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冰块变化的速度、水滴形成的位置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4.实验结果分析(约1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补充相关知识。
5.实验总结(约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冰融化的规律和原因。
(2)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平时能见到冰融化的现象吗?给出一些例子。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冰的特征和性质,掌握冰的融化规律和原因。
教科版冰融化了优秀教案2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难点:使冰快速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小河边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视频。
提出问题: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冰了呢?二、观察冰的融化1.感知冰的融化。
学生每人手里放一块碎冰,观察并感受冰在手心里的变化过程。
同学间交流一下感受。
提问:当冰在你的手心里一点点的融化时,你感受到温度有什么变化?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师:刚才大家亲身感受了冰在我们的手心里融化成水的过程,明白了冰从我们的手上吸收了热量渐渐化成了水,那么:冰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变成水呢?上节课我们做了水结冰的实验,知道了水结冰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而且水结冰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下降了,那么,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大屏幕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胆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1)师:冰究竟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融化成水呢?它周围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不能光靠感官感受和猜想,要有客观的数据才行。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冰融化了》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冰融化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了解冰融化的条件。
学会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能够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了解冰融化的条件。
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块冰,提问学生: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呢?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冰融化的问题,如冰融化需要多长时间?冰融化的速度与什么有关?等。
3.作出假设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例如,学生可能会假设冰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融化得更快。
4.设计实验介绍实验材料:冰块、温度计、杯子、热水等。
设计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杯子中,插入温度计。
向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热水,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和冰的状态。
5.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温度计和热水。
6.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冰在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可以让学生绘制温度变化曲线,直观地展示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分析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冰融化的条件和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冰在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冰融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8.拓展延伸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冰融化得更快?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冰融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9.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冰融化的条件和过程。
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科学奥秘。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冰融化了》【创新教案】
《冰融化了》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冰融化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在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掌握了测量温度的方法,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了解了当水温降到0℃以下时,液态的水可以变成固态的冰。
本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明确操作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学生实验时密切注意,随时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难点:使冰快速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评价任务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小河边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视频。
【精】 《冰融化了》教案
《冰融化了》教案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材料: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实验过程:(1)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3)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4)实验现象: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全融化。
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表面比较结实,是固体,温度低于0℃冰面有水出现,是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冰变成了水,呈液态,温度高于0℃,慢慢会达到室温,水面降低(体积变小)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观看视频,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并用箭头表示它们的转化关系。
水、水蒸气和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冰是固体,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并且可以互相转化,如水受冷可以变成冰,冰受热可以变成水。
可以用下图表示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并总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
小组讨论,调动学生思维,思考实验方法。
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梳理水的三态变化,理解转化关系。
它们转化关系: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有温度变化.....冰融化成水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受冷时,冰不会融化,仍然是固态形式,受热时,冰会渐渐融化,直至完全变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冰在融化过程中体积不断地变小,水珠不停地从冰块表面滴下,温度始终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
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水、水蒸气、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冰是固体,但是它们组成的微粒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是同一种物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经典教案】1.4 冰融化了
第一单元水第4课时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场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提醒课题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2.提醒课题:冰融化了〔板书〕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1.吸管吹冰块[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科学家研究说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场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根底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冰融化了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材: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观察和描述冰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探究冰融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1.掌握冰融化的概念。
2.理解冰的融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温度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状态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PPT等。
2.温度计和冰块。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0分钟)1.引入冰的状态,并简要回顾水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2.提问:如果我们把冰块放在太阳底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Step2 观察实验(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块冰块并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冰块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2.请学生组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探究冰融化的原因。
要求:-提供两个温度(室温和热水)。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冰块在两个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Step3 实验结果总结(15分钟)1.学生反馈实验结果,描述冰在两个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温度升高时,冰块会融化成水。
Step4 知识讲解(15分钟)1.老师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冰块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冰变成水。
3.展示其他物质的融化现象,如蜡烛融化。
Step5 操作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2.提供不同温度的盆子和冰块,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践。
3.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Step6 拓展应用(15分钟)1.提问:冬天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扔盐在结冰的路面上?2.引导学生思考:盐会使冰融化,降低冰的温度。
3.引导学生总结:在冬天泼盐可以防止路面结冰。
Step7 小结复习(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学生小结: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伴解释冰融化的原因。
3.教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和水的变化 冰融化了》公开课教案_11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温度与温度计》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引导孩子们探索学习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探索这个秘密的过程与温度的变化产生密切的联系。
因此教材将本课设计为引导孩子们认识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构造。
在教材中本课分成两个环节:一是“比较水的冷热”,二是“观察温度计”。
在“比较水的冷热”的环节中借用的工具是自己的手指,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手指只能粗略地测量出水的温度,对于温度相差不大或原始温度不同等情况下不能准确的比较出水的冷热程度。
环节一中暴露的问题指向了环节二“观察温度计”,即温度计的认识。
在研究教材和学情的过程中发现,环节二一直停留在对温度计的观察上,孩子们会很快地对温度计的使用失去兴趣,环节一中的疑惑久久没有解除。
因此我将本单元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第一环节“学习温度计的使用”合并到第一课中。
引导学生在使用中完善对温度计的观察,学会准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四、重难点:重点: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和学会使用物体的温度计。
难点:自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教具学具:水、烧杯、温度计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混乱现象师:老师这里有两杯水,我想找出哪一杯是热水、哪一杯水冷水,我该用什么办法?生:温度计。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温度计,还有其他办法吗?生:用手触摸感觉一下。
生上台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用手触摸确实能感受出温度的差别。
图(二)暴露现象:活动→感温说感觉师:那我们来试试这样去感觉。
图每组的桌上有四杯编号好的不同温度的水,现在已经知道1号杯中的是热水,4号杯中的是冰水,2号杯和3号杯的不知道。
《冰融化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冰融化了》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冰融化了》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冰川融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认识,提高环境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
一、预习导入
1. 请大家看一下标题《冰融化了》,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会讲述什么内容?
2. 冰川是什么?你们知道冰川融化对地球环境有什么影响吗?
二、整体阅读
1. 请大家默读文章《冰融化了》,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
(2)冰川融化对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
(3)文章中提到的“温室效应”是什么意思?
2.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
三、重点阅读
1. 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重点关注以下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1)冰川
(2)融化
(3)温室效应
2. 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话诠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四、拓展思考
1. 除了冰川融化,你还知道其他对地球环境有影响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 你认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出贡献,珍爱地球环境呢?
五、教室小结
1. 请大家总结一下今天进修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冰融化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你们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冰川融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培养环保认识,提高环境珍爱认识。
学生在教室上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和环境珍爱认识得到了提升。
《冰融化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冰融化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冰融化现象及其原因。
2. 增强同砚对科学试验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3. 提高同砚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冰的熔化原理及条件。
2. 试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三、教学筹办1. 试验器械和材料:冰块、盛水的容器、温度计、计时器。
2. 试验环境:试验室或教室。
3. 老师筹办:熟识试验步骤,做好示范筹办。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同砚介绍试验主题《冰融化了》,引导同砚沉思冰是如何融化的,为何会融化等问题,激发同砚对试验的爱好。
2. 试验操作:(1) 将冰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记录下冰块开始融化的时间,并开始计时。
(4)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并观察冰块的变化状况。
3. 试验总结:(1) 老师引导同砚总结试验结果,分析冰融化的原因。
(2) 同砚从试验中学到科学知识,培育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五、教学评判1. 试验操作:同砚试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试验数据记录:同砚是否能正确记录试验数据。
3. 试验分析:同砚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如何。
六、拓展延伸1. 谈论:同砚可以就“为什么冰会融化”展开谈论,拓展思维。
2. 实践:同砚可以尝试应用不同的方法来加快或减缓冰的融化速度,观察并记录结果。
七、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试验,《冰融化了》让同砚深度了解冰的融化现象和原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试验的爱好,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期望同砚能在今后的进修中继续保持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擅长观察和沉思,培育科学素养,成为将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冰融化了》是一部科幻小说,叙述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卫的故事。
在当今社会,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性的问题,而青少年们对于环保认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进修这部小说,同砚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引发他们对环保的沉思和行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2. 培育同砚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3. 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一、教材简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
为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
当学生在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
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目的,比赛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
这课全部的活动都是在进行冰块融化的观察,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还是人为干预情况下的观察,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如:盛冰的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挽挽、有水珠出现等现象。
这是具有良好观察品质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的,它也是后续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教学背景: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
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
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
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的温度升至0 ℃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词汇:融化热量过程与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科学方法: 科学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核心价值观: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流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师出示幻灯片:分别出示学生测量冰块融化时温度.盛冰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学生填写记录表的图片和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图片,在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在测量时.报数据.记录数据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测量冰块融化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
(2)测量杯内空气和紧靠杯外壁处空气温度时,提醒学生温度计一定不要接触到冰块和杯外壁,还要注意在后续的测量活动中,测量的位置不要移动,不然测得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
(3)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口腔不要对着温度计呼气,不要和小组同学说话,每一次测得的数据要按记录表上的顺序依次报数,记录员同学也要注意按顺序如实填写测到的相关数据。
4.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1.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拓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3.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板书设计熔化冰(固态)水(液态)课外活动课后实验让白糖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生成预见1.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不能正确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
实践发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1).材料的自身的问题。
如有的温度计准确性出现偏差.冰的量太少,导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不明显。
(2).学生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
有的组没有明确任务,有的操作不正确,测量间隔时间过短,长时间测量产生的疲劳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解决方案:(1).关于材料,首先,教师亲自下水测试,选用无误差温度计。
这项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王老师就是在几十只温度计中才选了一些合适的;其次,改用大烧杯装大半杯冰,使冰在融化过程中的吸热效果更明显,达到不同处空气温度差异更显著的目的。
为减少学生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我们觉得还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1).制作示范操作图片,使生明确各自任务,学习正确操作的方法,掌握要领。
(2).将测量间隔时间由1分钟延长为2分钟,保证学生观察的效果和记录的时间。
(3).降低要求,在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说明只要不影响测量结果3.学生不理解"热量"在物体温度变化中的作用。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对"物体温度升高,热量增多;温度降低,热量减少"的认识不够,不会运用"热量"一词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对策是:结合生活实际多举例,使学生理解,有利于建立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认识。
可能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对于周围空气温度的降低,学生的原始认识是冰散发的冷气造成的。
学生的认识只限于此。
我们的对策:a.以"雪融化了"为典型例子,与吸收热量联系起来分析。
b.顺着学生的说法"冰的冷气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了"也就是把周围的空气的热量吸收了。
课堂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测量"冰融化实验"温度2.学生能否正确分析"冰融化了"实验数据。
3.学生能否正确解释冰融化了是由物体温度变化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