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确认总结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一种会计处理,用于反映公司因认为在未来期间能够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而产生的税负或税收抵免。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和综合损益表方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并且将其列在负债一侧。
基于综合损益表方法,公司同样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但是将其归入综合表示。
递延所得税会在两个情形下产生:一个是在一个期间内的确认损益时,另一个是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
当公司确认损益时,为了将利润或亏损从税费表上的税率分离开来,它将应付税费和应交税费分别计算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这样,负债和资产的净额便反映了公司在未来期间可以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的能力。
在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它。
某些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其他方法更高的税收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将减少,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会增加,反之亦然。
递延所得税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
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
东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来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潜在的股息。
另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并有助于公司合理地规划财务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此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实际缴纳税额与会计核算利润之间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会计课题,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其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税法往往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确认收入或费用,而会计准则则可能有不同的确认时间或计量方法。
这种差异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
临时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可预见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法规定某笔收入可以在下一会计期间确认,但会计准则要求在当前会计期间确认,导致了临时性的差异。
永久差异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不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收抵扣准则要求某项费用在税收方面不可抵扣,但会计准则认为该费用属于可抵扣范围,导致了永久性的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负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用于抵扣未来企业实际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方法为净负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正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用于预计未来会计期间内的实际所得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方法为净正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3. 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明确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计提和冲销情况,以及适用的税率和未使用的税收抵扣亏损情况等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等指标。
【呕心沥血整理】2014中级会计师考试 会计实务串讲讲义及重难点归纳四
第十六章所得税1、递延所得税的概念概念51、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账面价值=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金额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计量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税法规定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取得成本—按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按税法规定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取得成本;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成本—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二者均影响当年,但影响未来的只有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3、递延所得税确认:与会计利润有关的事项引起的,计入所得税费用;与计入所有者权益有关的事项引起的,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与企业合并取得资产负债有关事项引起的,计入商誉或营业外收入;4、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时调整留存收益(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自用资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贷差、混合金融工具分拆在初始确认时的权益成份(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项目12会计税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的不同根据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情况进行估计一般采取直线法,某些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法,产生递延所得税无形资产内部研发形成的加计扣除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任何资产,若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均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不摊销按10年摊销,产生递延所得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产账面价值不认可,在资产出售时才认可,产生递延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主要考虑持有投资的意图,如果不打算长期持有,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税法不认可权益法核算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如果拟长期持有则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该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转回;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认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允许扣除,产生递延所得税商誉初始确认时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享有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从而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知识点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知识点总结
1. 会计核算与财务报表编制
-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要求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2. 收入确认与成本核算
- 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方法
- 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期末存货的确定
-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3.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
- 固定资产的确认、计价和折旧方法
- 无形资产的确认、计价和摊销方法
-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4. 长期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
-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 合并程序和合并抵销分录
5. 租赁业务与所得税会计
-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 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6. 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
-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 期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 信息披露要求
7.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
- 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
-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处理
8.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纠错
- 会计政策变更的确认和计量
- 会计估计变更的确认和计量
- 前期会计差错的更正
以上是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收入确认、资产核算、长期投资、租赁业务、所得税会计、或有事项、外币业务等主要内容。
2019中级会计实务96讲第68讲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所得税的列报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四、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合并报表的编制原则,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
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在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不同,并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不同,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教材例15-18】甲公司拥有乙公司6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
2×16年10月,甲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出售给乙公司,不含增值税销售价格为6 000 000元,成本为3 600 000元。
至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将该批产品对外出售。
甲公司、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存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假定本例中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借:营业收入 6 000 000贷:营业成本 3 600 000存货 2 400 000进行上述抵销后,因上述内部交易产生的存货项目账面价值为3 600 000元,在其所属纳税主体(乙公司)的计税基础为6 000 000元,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00 000[(6 000 000-3 600 000)×25%]贷:所得税费用600 000【例题•单选题】甲公司拥有乙公司8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个人笔记整理第十五章 财务报表
第十五章财务报表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真题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作为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进行列报的有( )A.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B.B.预收的商品销售款C.支付的借款利息D.支付的现金股利【解析】选项 A,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选项 B,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答案】CD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是指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经营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调整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项目,据此计算并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
采用间接法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对四大类项目进行调整;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一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一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
企业在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知识点∶终止经营终止经营是指企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能够单独区分的组成部分,且该组成部分已经处置或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1)该组成部分代表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2)该组成部分是拟对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进行处置的一项相关联计划的一部分;(3)该组成部分是专为转售而取得的子公司。
第十六章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 所得税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详细描述:(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一般原则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该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应确认;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到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期间内可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制,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在预计可利用可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商誉不足冲减的部分)。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4年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备考笔记(第十六章)
2014年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备考笔记(第十六章)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具体来讲:初始确认时,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持续持有过程中,为资产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
资产项目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会计)—减值准备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2.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符合税法“三新”标准)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会计)—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50%—累计摊销(税法)产生差异的原因:会计与税法摊销基数、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其他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会计)—减值准备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产生差异的原因: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实际成本4.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公允价值模式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历史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税法)5.存货账面价值=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计税基础=成本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项目 税法规定 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0注:举例: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和重组义务等。
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不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注:举例:债务担保等2.预收账款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相同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规定不同计税基础=03.应付职工薪酬一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注: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4.其他负债注:举例:因罚款、滞纳金等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形成的负债【提示】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是看税法规定以后期间能不能税前扣除,如不能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根据当期会计利润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未实际纳税或退税的未缴所得税额。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级会计实务中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知识。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概念及分类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当期会计利润额按照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与税务部门核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对于企业来说,这段差额将来可以用于抵扣未来的实际纳税,因此构成了一种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预计将来能够利用的税收减免、亏损结转、捐赠赤字可抵扣等因素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除了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与遗落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收入、费用、税收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情况。
对于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进行披露说明。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及分类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而形成的尚未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
这是企业将来必须支付给税务部门的一种负债。
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类似,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将来可以利用的税收减免、亏损结转、抵免漏报税款等因素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除了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与遗留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收入、费用、税收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情况。
对于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进行披露说明。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
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第十三章所得税
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第十三章所得税核心考点及经典例题详解【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及相关概念(★★)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核算过程如下:(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1.资产项目,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2.负债项目,如预计负债、合同负债等。
(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1.账面价值以资产为例: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累计折旧或摊销-资产的减值准备2.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三)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发生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六)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快速记忆】以第一年为例:(1)纳税调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2)纳税调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知识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60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2)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新增或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所得税税率。
【提示】(1)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以以现行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但如果以后年度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则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以预计其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量。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随堂例题】甲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1 0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根据税法规定此类设备按8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甲公司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要求:计算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答案】201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10=9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1 000/8=875(万元);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00-875=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25%=6.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6.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10×2=8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1 000/8×2=750(万元);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800-750=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6.25=6.25(万元)。
2019中级会计实务96讲第66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2)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一般原则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该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应确认;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到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期间内可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制,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在预计可利用可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商誉不足冲减的部分)。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提示】若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什么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借贷方向在会计实务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该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在年末的时候,需将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余额为零。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第三节讲义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第三节讲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涉及四个账户: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等。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得到的。
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应确认为暂时性差异,分录通常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收益;或作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
用公式表示即为: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则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不构成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三、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例题19·计算题】丁公司20×8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2 000 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老会计经验】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老会计经验】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
债的确认
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具体分析如下: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相乘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税所得是指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2.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
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递延所得税会计账务处理、附工作底稿及附注模板
递延所得税会计账务处理、附工作底稿及附注模板一、递延所得税的理论对于没学过递延所得税理论的同学,学起来可能有点吃力,因为当年学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反反复复花了好多时间。
懂理论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第二个标题。
不过也没关系,即使理论看的云里雾里,把后面的关于递延所得税那几种情况记住,就足以应对实务。
讲递延所得税之前,先讲几个概念: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账面价值: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数。
2、计税基础:计税基础,可以理解为税法口径的资产负债表中各个科目的账面价值。
而企业对外报出的报表,是会计口径的报表。
学财务管理的时候,还会接触到管理口径的报表。
那么,税法口径的账面价值怎么确定呢?换个说法,计税基础怎么确定呢?一般来说,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购买时的付出的对价,也就是历史成本。
但在会计中,有些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比如金融资产,这时候, 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就不一样了。
绝大多数情况,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是一样的,只要把不一样的地方记住就可以了。
下面会讲到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一样的地方。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就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可以这么理解:资产会消耗掉,然后进入损益,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说明会计口径消耗得快,税法口径消耗得慢,税法口径会把多消耗的那部分纳税调增。
调增的这部分,以后年度还是可以抵扣的,所以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可以这么理解:比如预计负债,税法规定,负债真正发生的时候才能确认,预计负债只是预提,税法不认,计税基础是0,那么账面价值就会大于计税基础。
企业确认预计负债,对应的损益科目是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了,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调增,在真正发生的时候才可以抵扣,所以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就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分析-【精心整编最新会计实务】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计提坏账: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坏账准备 100 按照税法,坏账准备计提的时候,是不能税前抵扣的。也就是说,这 100万 的减值损失要加回来。那么计算税法纳税的基础就是 1000+100=1100万。“应 交税费”=1100*25%=275万。 差额 25万(275-250)就是资产减值损失造成的,这个差异形成“递延所得 税资产”,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5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 275 2008年,企业实际发生坏账 100万,利润是 1000万,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 项,没有形成新的坏账。 会计处理: 核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企业计算的“所得税费用”:1000*25%=250 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核销之前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交税费 225 (倒挤出来) 从这笔分录可以看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税作用了,如果没有之前计提的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 【2018年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 首先要明白,损益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自己根据利润计算出来的税费, 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应交税费”,这个是给税务局的税费,两者不一样。他 们之间就差了一个纳税差异。通过会计分录来看一下: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递延所得税资产,那么税务局计算的“应交税费”就是 1000*25%=250,现在少 交了 25万,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功劳。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 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 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 要求。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பைடு நூலகம்于理解和掌 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要深入 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 叶,浅尝辄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形资产
自行开发
资本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150%
√
无
外购
相等
无
后续计量
摊销、减值准备的差异
应纳税或可抵扣
若为内部研究开发则不确认
所得税费用
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减值准备的差异
√
√
所得税费用
公价模式
历史成本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递延负债
所得税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持有
历史成本
应纳税或可抵扣
无
非长期持有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预计负债
可抵扣为“零”
√
√
所得税费用
预收账款
计入当期
零
√
√
所得税费用
不计入当期
相等
无
应付职工薪酬
已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相等
无
递延收益
已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相等
无
罚款、滞纳金等
相等
无
特殊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
对应科目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历史成本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递延负债
所得税费用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递延负债
所得税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
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递延负债
资本公积
商誉
免税合并为“零”
√
无
负债类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
对应科目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职工教育经费
零
结转以后年度金额
√
√
所得税费用
广告、业务宣传费
零
结转以后年度金额
√
√
所得税费用
税前补亏
零
结转以后年度金额
√
√
所得税费用
国债利息收入
相等
无
递延所得税确认一览表
资产类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
对应科目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的差异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递延负债
所得税费用
存货
坏账准备、减值准备的差异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延负债
所得税费用
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减值准备的差异
应纳税或可抵扣
递延资产或递延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