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宗法制度
宗族宗法3稿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血缘关系是联结人与人 之间及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宗法 制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血 缘团体的家族、宗族组织在夏、商、周三代 的千余年间,长期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而存在。自秦汉以来直至明清的两千年中, 家族、宗族组织仍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中国的家族、宗族, 始终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重 要影响。
明代中期以后,有些大家族的宗祠规模相当 宏大,富丽堂皇。其形制以大门、享堂(厅 事)、寝堂(龛室)为中轴线,又有许多附属 建筑。去阳涂氏的宗祠,清乾隆年间歙县城 东许氏宗祠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宗祠建筑。
宗祠祭祖,是最重要的宗 族活动,仪式隆重。祭祀 活动名目繁多,有每年对 高、曾、祖、考的四时祭, 有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 祖、秋分祭祢以及忌日祭 等特祭,每逢年节还有年 节祭。祭礼活动由族长主 持,合族男子会集于宗祠, 按辈份高低排列,尊者在 前,卑者在后。祭品丰盛, 礼仪严肃隆重,要充分表 达出尊祖敬宗之情。违礼 者要受到处罚。通过祭祀 祖宗,加强了同族人的血 亲观念和对族权的遵从。
晋惠帝: 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玄武门之变
2、封邦建国制 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分封制。分封制是由宗 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由周人 创立。其出发点和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逐级层层分封,天子→诸侯→ 卿→士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制侧室,大夫 有二宗。 诸侯受封有一定仪式,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诸侯分封卿大夫——采邑制,卿大夫依此例分封 士。 分封制企图以血缘纽带巩固政权。分封制往往是造 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不止。
(一)宗法制的内容
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社会与家族管理制度,主要依靠家族的伦理规范和权威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家族的稳定。
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家族等级和家族规范。
家族等级是宗法制度的核心之一。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族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单位,家族成员主要由祖父、父亲和儿子组成,按照血缘关系和家族地位来划分家族等级。
家族等级分为封建地主、典籍子弟、文职官员等几个层次,不同等级的家族享有不同的特权和地位。
家族等级的确定依据包括祖先的功绩、职位、家产积累等。
高等级的家族享有许多特权,比如在社会中担任重要职位、掌握重要资源等,而低等级的家族则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缺乏权力和资源。
家族等级的存在和维护使得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力和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的高等级家族手中,同时也使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家族规范是宗法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家族规范是指家族成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家族规范一般由家族的长辈制定,并由家族的权威人物来执行。
家族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职责规范等。
道德规范要求家族成员要尊敬祖先,维护家族声誉,注重孝顺老人,兄弟和睦相处等。
行为规范要求家族成员要遵守社会秩序,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职责规范要求家族成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来行事,比如长辈应负责家族的管理和维护,子弟应遵守长辈的安排和指示等。
家族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家族的利益和权威,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家族的集体利益和权威,家族成员的个体利益相对次要。
家族的权威通常由长辈代表担任,长辈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其决策和指示必须得到其他家族成员的尊重和执行。
家族权威的存在和维护有助于凝聚家族的力量,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宗法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高等级家族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低等级家族的社会边缘化等。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和影响力。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家族的地位和权威相对较低。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的原则——三宥之法 即“一曰过失,二曰弗知,三 曰遗忘”,对此三者皆可宽宥 原谅。 《尚书· 康诰》:“人有小罪, 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 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 乃惟眚灾, ……时乃不可杀。”
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 三刺之法 “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 曰讯万民” 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 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凡是 疑案难案,都采取从轻处断或 加以赦免的办法,即所谓“五 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这也是其“明德慎罚”主张在 定罪量刑问题上的体现。
礼的核心:“亲亲”、“尊 尊” “亲亲”即亲其所亲,亲爱 自己的亲属,核心是“孝”; “尊尊“即尊其所尊,尊爱 自己的尊长,核心是“忠”。
(三)周礼的性质与作用 《左传》“礼,所以经国家,定 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 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 非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 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 礼不亲;班朝、治军、三官、 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 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 庄。”——《礼记· 曲礼》
礼的核心:“亲亲”、“尊 尊” “亲亲”即亲其所亲,亲爱自己 的亲属,核心是“孝”; “尊尊“即尊其所尊,尊爱自己 的尊长,核心是“忠”。
二、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一)宗法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 宗法,指血缘关系亲近的家族 一起在宗庙中祭祀组先,所形成 的规则,主要调整宗族内部的各 种关系。 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存 在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 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 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本次课内容5
A、“礼不下庶人”是说调整奴隶主贵 族的礼,不适用于平民百姓。 B、“刑不上大夫”是指奴隶主贵族在 他们犯罪受到制裁的时候,他们可 以享受一些普通平民百姓享受不到 的待遇。 具体表现: ①官僚贵族犯罪“轻重不在刑书” 如:王之同族及有爵者,罪无论轻 重,按轻罪处罚 ②在刑罚处罚方法上享有特权 如:公族无宫刑、王之同族不弃市 ③在诉讼程序上享有特权 如:命夫命妇不躬座狱讼
西周、春秋战国社会生活史(第一章 第二章)
在西周初年,这种国野之间的对立主要 表现为军事上的对抗。新来的分封者占 其土地、治其人民,必然要激起强烈的 反抗。 之后随着周人统治的巩固,国野之间的 对立逐渐由军事对抗转变为政治上的统 治和经济上的剥削。
国人与野人的政治地位是不一样的。 国人的主体是与公卿大夫血缘关系较为 疏远的亲族成员,虽然也遭受到贵族的 经济剥削, 但由于氏族公社的遗风犹 存,因此国人有比较多的参与政权的权 利和机会。西周末年宗周国人放逐厉王 于彘,就是国人干政的典型事例。
在周之西土,周人常对犬戎、猃狁等诸族进行 征伐。 《史记· 秦本纪》 记载孝王时封非子于 秦,使其续嬴氏之祀,以保西陲。关于秦地最 初之所在, 《集解》 引徐广语:“今天水陇 西县秦亭也”。《史记 ·正义》 引 《括地 志》 :“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 由此可知,西周王朝的西部边疆最远在今甘肃 天水、灵台一带。
西周和东周,虽然是一个政权的两个阶段,但 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社会面貌迥然不同,最 终完成了由以世袭方国采邑制为基础、以封建 领主贵族阶级为主体的宗法分封制国家向以郡 县官僚体制为基础、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体的 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渡。 由于周代跨越了两种社会形态,因此其社会生 活与夏商既有相同之处,但亦有不同。
战国末期,前 256 年,秦国攻打西周, 西周君被迫将36个邑和3万人口全部献 给秦国,从此西周灭亡。前249年,秦 灭东周,将原西周、东周故地,连同成 皋、荥阳,合建成三川郡。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城市与乡村
一、周代的国野制度 国野制度是周代独有的集军事征服、政 治统治和经济剥削于一体的政治制度, 其实质是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周人在灭商之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广大 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子弟甥 舅等亲属及功臣到各冲要地区建立诸侯 国。
宗法制度ppt课件
• 宗法制度概述 •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 宗法制度的影响 • 宗法制度的代
01
宗法制度概述
宗法制度的定 义
01
02
03
宗法制度
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即由正妻 所生的长子继承家族的族 长和财产。
宗法制度的作用
家族结构
宗法制下的家族组织通常包括族 长、族人、庶子、妾等,形成一
个复杂的家族结构。
家谱制度
为了维护家族血缘关系的清晰,宗 法制下实行家谱制度,记录家族成 员的世系和血缘关系。
家庙与祠堂
宗法制下的家族通常设有家庙或祠 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 族成员聚会和议事的场所。
宗法制下的族权与政权
族权与政权的融合
家利益。
02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的基本原 则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 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继承家族地位、财产和权力。
亲疏有别
在宗法制下,家族成员的 地位和权利根据血缘关系 的亲疏而有所不同。
男尊女卑
宗法制强调男尊女卑,男 性在家族和社会中占据主 导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 地位。
宗法制下的家族组织
宗法制度的特点
01
02
03
04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确定家族成员的地位和权利。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其他子女无法享有同
等权利。
尊卑有序
在宗法制度中,家族成员的地 位和权利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不得逾越。
家国一体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与国家是 相互联系的,家族利益服从国
宗法制度名词解释
宗法制度名词解释宗法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家族法律制度。
它由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制度和法律制度相结合发展而成,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自我管理和约束制度。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宗法思想,即“家族至上、子孙强权”的价值观念。
根据宗法思想,家族是封建社会中的基本单位,家族承担着千百年来祖先的灵魂和责任,祖先的功德和荣誉归于家族,而不是个体成员独享。
因此,家族的兴衰和个体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应该依照家族的利益来行事。
在宗法制度中,家族以家族长老为核心,由长老负责管理家族事务。
家族的权威和权力都集中在长老手中,长老有着统治家族成员的权力,制定家族的纪律和规矩,处理家族内部纠纷。
家族成员在长老的指导和管理下,必须服从家族的规定,不得违背家族的利益。
除了家族长老,宗法制度还规定了其他重要角色,如族长、家官等。
族长是家族的代表,在政治和经济事务中代表家族的利益,拥有决策权和行政权。
家官是担任家族中特定职务的成员,如负责祭祀、宴会等的仪仗管家,负责家族的财物管理等。
他们都是家族权力结构的一部分,负责维持家族的稳定和秩序。
宗法制度还有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如家族秩序、家训、家法等。
家族秩序是宗法制度的核心规范,它通过详细的规定和约定,确立了家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家族内部的生活和行为。
家训是家族长老制定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家族的精神和道德cult(ure)。
家法是对家族成员行为的规定和惩罚办法,对于违背家族利益和秩序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制止和惩罚。
宗法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家族的利益和权威,强化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通过宗法制度,家族成员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共同承担着家族的责任和使命。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对家族传承、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社会变革的到来,宗法制度也逐渐被现代法制所取代。
第二章 周朝的法律制度
4、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
• 亲亲。 “亲亲父为首”。 孝。 • 尊尊。 “尊尊君为首”。 忠。 • “亲亲”是“尊尊”的前提,“尊尊”是“亲亲”的应用;
家是国 的起点,国是家的放大;父权是王权的基础,王权是父权的 延伸,家国一体化。 • 孝忠关系?移孝于忠。孔子:一个人如果在家里对父母 孝,对兄弟友爱,到了社会上,这样的人也一定会尊重服从 上级。一个在家里讲孝出外讲忠的人,这样的人违法造反是 我没听说过的。所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理想的和谐状态:统治者是父母官,像父亲疼爱孩子一样 热爱治下的属民。老百姓是子民,像孝顺父亲一样老实听话 恭顺。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亲亲——中国古代亲等关系的计算
• 父党——《礼记》: “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 下杀,旁杀,而亲毕矣。” • 母党。①外祖父母;②舅舅姨妈;③表兄弟姐妹。 • 妻党。岳父岳母。 (夫党。男女不平等,男娶进女嫁出,丈夫的亲属全部是妻 子的亲属。)
父党、母党、妻党是古代一个人在法律上的全部亲属关系。 • 同姓不婚; • 亲属不婚。表兄弟姐妹(舅表——舅舅的子女,姨表——姨 妈的子女,姑表——姑妈的子女)之间可以婚配。但堂兄弟姐 妹禁止婚配。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法家立法原则 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 长用也。”“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及 比较道、墨、儒诸家法家的特点:无旗帜宗师学派团体。 先驱:管仲、子产、邓析。 法家代表人物:法派;势派;术派。 1、李悝 法家始祖。师儒子夏。在魏变法作《法经》,魏强。 2、吴起 师儒曾子。在鲁“杀妻求将”打败齐国;在魏任西河太守 拔秦五座城池。在楚主持变法而死。
第二编 第二章 宗法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西周宗庙祭祀制度有严格的规定: 1.建宫室要以宗庙为先。宗庙和社稷要按“左宗右社”的 布局建在王宫之前。(提示:什么是“左宗右社” ?) 2.宗庙祭祀有两个原则:太祖制度和昭穆制度 (1)太祖制度。即将家族历史上有着特殊功绩的第一代 祖先确定为世代祭祀的对象,称为“太祖”。 太祖为始封之君。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各有太祖之 法。 (2)昭穆制度。即祭祀近几代的祖先。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 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周人还规定,太祖之庙“百世不迁”;其他神主的庙位 则是“易一世而一迁”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2.家族观念
(1)血缘观念。古代大到历代帝王的世系,小到普通 个体家庭或家族的延续,都把巩固血缘联系、维护血缘世系 的纯度视为头等大事。 (2)门第观念。“门第”是指封建时代地主阶级内部 家族的等级,以族姓、门户、地望为标志,有高低贵贱之别。 门第观念曾渗透到政治生活和社会交往中。 (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孝”指敬顺 父母,“悌”指尊重兄长。“孝悌”观念集中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强调子女对长辈的绝对服从;二是“移孝于忠”, 忠孝相通。 “忠”“孝”的基本前提是绝对服从:臣服从于君,子 服从于父;由此生发,又有女服从于男,幼服从于长。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宗庙祭祀制度的影响: 宗庙祭祀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 统的礼乐文化。祭祀时,有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 式,乐队兴师动众,人员众多,祭祀典礼庄严神圣。 它对维护宗族团结、维护宗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三、宗法制度形态的演变 春秋以后,具有完整意义的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到 了战国,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出现,如郡县制、官 僚制、俸禄制,等等,这些都冲击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 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 世袭制已被军功制、察举制等更富于理性和实用的制度所取 代。 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宗法制度影响的消除,而是从客 观上促使宗法制度变换形态,原来适应奴隶制的宗法制,演 变为封建宗法制,成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有效手段。 首先,在统治集团上层,封建宗法制也是按血统亲疏承 袭特权。在地方,宗法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其次,封建宗法制与封建礼教伦常思想相结合,一方面 作用于权力、财产的再分配,一方面又制约着嘉、宾、婚、 丧、祭乃至日用起居等生活形态。
宗法制度
• 目的 • 定义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 宗法制是 周代 分封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制的基础,是西周政治的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典型特征。它是用父系血 也是能够最大程度的避 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免了因王位而引发的纷争甚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 至承制度(核 心); • 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 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严格 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 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 合; • ④周王:天下的大宗,政 治上的最高领袖 • 影响 • 积极 • ①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 ②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传承、祖国统一大业有促进作 用 • 消极 • 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 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 人的自主发展
实质
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制度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巩固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作用: • 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 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
宗法制度
———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宗法制 •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至周代 逐渐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 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 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 法制度的核心。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 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 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在一起。 •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称为周 礼
宗法制度ppt课件
宗法制度强调的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 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
荣。
加强政治统治
宗法制度强调的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等传统观念,有 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政治统治的稳定。
宗法制度与封建政治制度紧密结合,为封建统治提供 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宗法制度通过家族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使得封建政治 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血缘关系决定了家族成员在宗法制度下的地位和权利,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和运行。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中的一 项重要原则,它规定了家族财产
和权力的继承规则。
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家族的财产 和权力只能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 儿子继承,这种制度确保了家族
权力的稳定传承。
嫡长子继承制与血缘关系密切相 关,它反映了宗法制下对血缘关
系的高度重视。
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
家族利益至上是宗法制度的一 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家族的整 体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的荣誉、 地位和权力都高于个人的利益 ,家族的繁荣和稳定被视为最 高的价值。
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也体现在 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 助,这种互助精神也是宗法制 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社会等级分化明显
宗法制度按照家族地位的 高低,形成明显的社会等 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
宗法制度的历史背景
原始社会血缘家族
宗法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血缘家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家 族逐渐演变为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
夏商周时期的发展
在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古 代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制度。
弘扬传统美德
宗法制度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 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述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试述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由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祧和家族财产。
在周代,嫡长子称为大宗,而其他儿子则称为小宗。
大宗负责主持家族的祭祀和礼仪活动,同时拥有家族的领导权和财产权。
小宗则需服从大宗的安排和管理。
封邦建国制:周代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各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都是周天子的亲属和功臣,他们负责治理一方,向周天子缴纳贡品,并维护天子的权威和统一。
这种制度使得各个诸侯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同时也必须与周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依附关系。
宗庙祭祀制度:宗法制度下,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宗庙,用来祭祀祖先和举行重要礼仪活动。
宗庙的规格和地位与家族的地位和财富有关。
在宗庙中,家族成员通过祭祀和祈祷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父家长制:在宗法制度下,父亲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和领导权。
子女必须服从父亲的安排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尊重和孝顺父亲。
这种父家长制强调家庭内部的秩序和稳定,同时也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亲情关系。
综上所述,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
治的制度。
它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和父家长制等主要内容,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宗法制度的内容
宗法制度的内容宗法制度指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血统社会制度。
它基于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家族的血统关系是维系社会秩序和权力传承的基础,家族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特定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首先,宗法制度中的关系网络主要由家族来构成。
家族是由共同的祖先而组成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孙后代。
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和支持的义务关系,尊重长辈、孝顺亲人是宗法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宗法制度中的权力传承遵循血缘关系。
家族社会的地位和权力是通过代际传承来维持的,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中的一种重要传统。
家族的长子有着特权和责任,他负责继承父亲的衣钵,管理家族事务,并保证家族的繁荣兴旺。
此外,宗法制度中还有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的重要性。
家族的祖先信仰被视为一种宗教信仰,祖先被视为家族的护符和保护神。
家族的成员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尊敬和敬仰,同时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宗法制度还有严格的婚姻制度。
宗法制度中,婚姻是一个重要的权力交换和社会联系的手段。
根据血缘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婚姻关系被视为亲缘关系的延续和扩展。
同时,宗法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禁忌和规范,规定了婚姻应该遵循的血缘原则和家族纲常。
另外,宗法制度以家族的利益为中心,家族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家族的成员需要服从家族的决策和利益,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应该考虑到家族的长远发展和延续。
总体而言,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社会制度,以家族为基本单位,通过血缘关系来构建关系网。
它强调家族的传承和繁荣,以及个人和家族利益的统一。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宗法制度已经逐渐淡化,但其价值观念和文化影响仍然存在于中国社会中。
中国法制史2
答案:“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解除制度。“七出”是指丈夫可以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又称为七去,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窃去;但是,妻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丈夫即不能休弃: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七出”、“三不去”制度反映了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实质。
此次改革的局限性在于并没有完全彻底废除残酷的肉刑。但它是中国古代刑罚史上的重要转折,标志着奴隶制肉刑刑罚体系向封建制劳役刑刑罚体系的转变,为隋唐之际封建制五刑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此次改革,封建制刑罚体系中的徒刑、笞杖刑已成为刑罚的主体。
�
4、上请制度
答案:上请制度是指汉朝时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机关处理,而是提请皇帝裁决、一般给予减免处罚的制度。这是“尊尊”原则的要求,也是“刑不上大夫”的具体体现。这一制度也为后代所继承。
5、亲亲得相首匿
答案: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朝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互相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的制度。这是“亲亲”原则的要求,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13、五过
答案:五过是西周时期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具体内容是:惟官,指畏权势而枉法;惟反,指报私怨而枉法;惟内,指为亲属裙带而循私;惟货,指贪赃受贿而枉法;惟来,指受私人请托而枉法。凡以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
14、三刺制度
答案:三刺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司法程序之一,即“一日讯群臣;二日讯群吏;三日讯万民”。凡重大疑难案件,应首先交给群臣来讨论,群臣讨论尚不能决定,再交给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定者,最后交给所有国人商讨决定。
二、简答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学习建议】:本章是学习中国早期法律制度的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晰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沿革、发展,以及在此指导思想影响下,对西周法律制度的确定所产生作用。
要结合西周分封制与西周礼制两方面的因素,考察西周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模式。
对西周的法制指导原则和司法制度要做重点学习,这些内容通过以后儒家的改造之后,对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法制都产生过影响。
【本章知识点】: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主要指导原则。
2.西周宗法制度的结构。
3.《周礼》与《吕刑》所代表的西周时期礼与刑间的关系。
4.西周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5.西周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6.西周在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主要特点。
7.西周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一、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周王朝建立时,在借鉴商王朝覆灭的教训下,就王朝政治与法律思想所做出的调整与发展。
其所确立的原则是“敬天保民”、“明德神罚”及“亲亲”、“尊尊”。
二、西周在全面借鉴、吸收商代文化的基础上,将西周部落有特色的宗法家族原则上升到国家指导原则上,即将维系宗法家族血缘、亲缘关系的尊卑等级扩展至整个国家范围,将体现这种关系的“亲亲”、“尊尊”原则作为国家法制的指导原则。
【概念辨析】:【难点分析】:如何理解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1.历史原因:西周代商而取天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向本部落、和西周联盟的部落、被打败的商部落做出周取代商的合理解释,既要解决王朝权利、权威来源合法性的问题。
2.对商重神权的反思:比较商代重神权的指导思想,西周将“人”的地位提高。
在“天命在王”的基础上,西周要求王要敬重天,以天命来保民;王要有德行,将德落实在国家的各种活动中。
4.周自身在宗族关系上确立的原则:将“亲亲”、“尊尊”上升到国家政治、法制原则的高度。
第二节宗法制、礼与刑【基本内容】:一、宗法制宗法制是指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第六次课宗法制度
宗法是指什么
宗法是指以()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 同(),维系(),在宗族内部尊卑长幼 ,并规定继承秩序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 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在周代有嫡庶之分和 大小宗制度。嫡长子 为全宗族的大宗,旁 系庶子为小宗,在政 治上是隶属关系。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家长成为一家的权威
中国古代传统的家庭结构
中国封建家庭的结构是以()、()为主轴组成 的典型的()。家族关系以亲子的()和夫妻的 ()为基本结构。
试述封建家庭家族成员的等级差别 孝悌观念 试述封建家庭结构中女性的从属地位 家族关系中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主次
模块二 宗法制度
第二章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图
模块一 家族——宗法的基石
项目一 家族的产生 项目二 家庭结构与家族概念
为什么会有家族的产生?
农业型的自然经济特征 固守土地,只要没有威胁到生存的灾荒或战乱,
一般很少有流动迁徙 每个家庭或家族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或
社会单位,维持家庭成员的关系尤为重要 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承,是靠长辈的言传身教
家天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家国同构是指()、()、()在组织结
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国同构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族长的权力
族长与子的区别 族长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民性的塑造
安居乐业又缺乏创新 尊崇祖先又盲目排外 锻造忠孝又扼杀人性
嫡与庶划分
周人上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增之合百 二十人也。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 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 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众多嫔妃、妻妾所生 的一大堆子女如果不划分个先后次序,不立定个 章法规矩,那就会乱套。这个章法就是以母亲的 身份和儿子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儿子(女儿不在 其中)划分为"嫡"和"庶"两类。嫡,正妻为嫡,正 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庶, 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为大宗 ,庶为小宗。
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在宣传封建伦理,执行封礼法上有独特的功能。
族权凭借自己的血缘宗法制的特点,比政权赤裸裸的灌输显得更加有效更容易起到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
⑵族权在强制执行封建礼法方面,其威力往往在地方官员之上。
因为族长与家族成员有着血缘关系,所以他们比官吏更贴近家族成员,他们可以对家族成员毫无顾忌地施加教化,甚至对违规的成员实行处罚。
⑶族权在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方面,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职能。
如:农民发动起义时,族权就起到补充政权的功能。
东汉末年的部曲,清朝的团练、乡兵就是族权维护封建统治的表现。
⑷族权以血缘亲属关系掩盖阶级关系的优势,有效地粉饰封建政权阶级压迫的本质。
如从东汉末到南北朝这段历史,中国出现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这种状态显然与族权的强大有密切的关联:社会上出现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宗主、壁主等族权组织形式,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自治的乡土社会,就像古代所言“山高皇帝远,村落犹一国”。
三、宗法制导致中国出现“家国同构”家与国同一结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这种宗法制结构的明显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被长期保留下来。
何谓家国同构?即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说不论国家或家族、家庭,他们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结构都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家国同构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在家庭或家族内,父亲地位尊,权力最大;在国内,君主的地位至尊,权力至大。
所以,家长在家庭中就像君主一样,即“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周易·家天下》)。
而君主就是全国指名的严父,各级行政长官也被百姓视为父母,所谓“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唐书·礼三本》)。
对此,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所以,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
因此,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
【名词解释】宗法制度
【名词解释】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指的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管理制度,基于家族血统和亲属关系的原则,以宗族为单位,规范家族成员之间的权益、责任和血亲关系。
它在决定家族内部事务、继承权益、婚姻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宗法制度在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农业社会。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是社会的核心单位,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祖先和血亲关系。
宗法制度通过祖先崇拜和血亲纽带来维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强调家族的团结和稳定。
在宗法制度下,继承权一般由长子继承,家族财产和家族地位由父系传承。
同时,宗法制度对婚姻关系也有一定的规范,通常要求婚姻必须在同宗同姓之间进行,以维持家族的纯洁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宗法制度逐渐被其他制度所取代,尤其是法制和现代家庭制度。
宗法制度的缺点在于它对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较为限制,容易造成不公平和不平等。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的自主权利和平等,因此宗法制度已经在大部分地区消失。
什么是宗法制度
什么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指传统社会中一种基于家族亲属关系的社会控制系统。
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这些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规范和制度。
宗法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
家族是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由祖父、父亲、子孙等核心成员组成,这些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相连。
根据这种血缘关系,宗法制度规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家族的继承制度和家族财产的归属。
宗法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世袭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权力和财产往往是世袭的,父亲将权力和财产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种世袭制度使得权力和财产始终集中在一些家族的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地位差异非常明显。
宗法制度对于社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法制度使得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家族成员要共同承担家族的义务和责任,如奉养祖先,维持家族的尊严和声望。
其次,宗法制度对社会秩序和约束非常重要。
宗法制度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同时,宗法制度也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和道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求家族成员遵守伦理和道德规范。
然而,宗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宗法制度的地位世袭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一些家族成员天生具有特权,而其他人则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宗法制度对个人的发展和自由有一定的限制。
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权受到了限制,社会的流动性较低。
最后,宗法制度过于强调血缘关系,容易产生封建主义思想和家族恶劣行为。
总的来说,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基于家族亲属关系的社会控制系统。
它通过建立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规范行为和约束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宗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宗法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社会控制方式和机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父 辈)(三 昭)
武世室(武王) 皇考庙(曾祖父) 考庙(父庙)
文世室(文王) 太祖庙 显考庙(高祖)
王考庙(祖父)
▪ 宗庙祭祀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 的礼乐文化(祭祀时有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式, 乐队兴师动众,人员众多)。
▪ 它对维护宗族团结、维护宗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
▪ 仪:卫国仪邑;封人:守边境的官员 。
▪ 建:立、设立、建立
▪ “封建”始见《诗经·商颂·殷武》
▪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 “封建”本义“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国”、“封爵建藩”。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
▪ 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 家族制度得以维系:祠堂、家谱、族田。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 ▪ 周代统治天下是姬姓家族 ▪ 秦朝是秦姓的天下 ▪ 汉代刘邦曾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而王,天
下共击之。”
第三节 君主专制制度
▪ 特点 ▪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
制时间漫长。 ▪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耕经济。
▪ 宗庙祭祀制度 《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
宗庙祭祀制度就是为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 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
▪ 考 庙——父 庙 ▪ 王考庙——祖父庙 ▪ 皇考庙——曾祖父庙 ▪ 显考庙——高祖父庙 ▪ 太祖庙——太庙
▪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礼记·王 制》)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国(1871~1918)、日本(1889~ 1945);
▪ 2、民主共和制: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 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多数国家采用的 政体。
▪ 议会制共和制:法国、意大利
▪ 总统制共和制:美国、拉美诸国、菲律宾、南朝鲜等
之。
▪ 诸侯受封要举行一定的仪式,由司空授土,司徒 授民。
▪ 天子的权利:对诸侯有巡狩权、命官权、迁爵权 等。
▪ 诸侯的权利: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也同样有权分 封士,士是西周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个阶层,一 般要靠自己的技艺和本领为卿大夫服务。
▪ 诸侯的义务:诸侯对周天子有必尽的义务,如朝 聘、进贡、出兵、劳役等。当然诸侯也有权
▪ 魏晋以后,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三省建 立。
第二节 宗法制度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在阶级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大体走着相同的道
路:原始群居——氏族公社——部落社会。
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结起来的。 阶级和国家产生后,血缘关系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 和表现形态出现了差异
▪ 地中海沿岸国家因海洋环境冲破了血缘关系的纽 带,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
家庭成员和国家子民品质上要求的同一性,即 “忠孝相通”。
▪ 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
▪ 二、封国制度不断
▪ 分封制尽管是宗法制的内容,但秦后郡县制的 出现并未改变这一情况,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 度地或以不同的方式被历代所保留 。
▪ 一方面,出现了朝廷对付封国的办法,如削藩、 推恩令、附益法等;另一方面也有分封藩王的 反叛,如汉代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 明代的靖难之役等。
▪ 《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 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自始 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
▪ 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 《红楼梦》第五三回:“只见贾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 定。”
右: 穆 辈 (子 辈) (三 穆)
左 :昭 辈
▪ 今北京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便是明清的 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是明清的社稷坛,还有祈 年殿、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明清皇帝 祭祖的地方。
二、宗法制度的影响
▪ 一、家国同构 ▪ 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共同性,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 这种相同结构原则的实施,导致了社会伦理对
▪ 商周井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 北魏均田制、唐朝租庸调和两税法、明朝 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
▪ 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从总
的趋势上来看是日益强化。
▪ 1、职官制度演变趋势:
▪ 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 卿,三公: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御史 大夫是副丞相,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 管军事。
▪ 中华民族是在广袤的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血 缘关系因其活动范围的局促被长期保存了下来。
▪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 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 周公制礼作乐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立宗 法制,它一般包括:
▪ 嫡长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
▪ 君主制(贵族君主制、等级代表君主制、专制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
▪ 共和制(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
▪ 现代西方主要政体形式
▪ 1、立宪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 天皇、女王)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 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 互相妥协的结果。
第一节 世界政体类型
▪ 政治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有两大标准:一位 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二为施政之目的。
▪ 六种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僭主制、寡头制、 平民制。
▪ 康德的政体分类标准有两个:一是根据立法者人数的多 少,分为君主、贵族、民主三种政体;二是根据国家是 否实行分权和法治,分为共和、专制政体。
▪ 1、嫡长继承制 ▪ 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 大宗百世不迁 ▪ 别子为祖
2、封邦建国制度
▪ 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分封制。
堆土植树
作境界林以划分区 域
帝王把爵位或土地 赐给臣子。
▪ 《论语·八佾》: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 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 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 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