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肢静脉血栓如何鉴别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如何鉴别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有较高病发比例,是骨科围术期主要诱导死亡的因素,其与肺栓塞一起,按静脉血栓栓塞症定义,二者是同种疾病在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的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诱导肺栓塞发生,而肺栓塞若未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可诱导患者死亡。
故如何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明确诊断,是为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的关键。
但研究示,因在临状与体征上,下肢静脉血栓与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疾病具均相似性,故需对不同疾病病因予以明确,以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使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病理学基础展开分析,具体包括:(1)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在机体发生创伤后,呈损伤状态的软组织也可诱导血管程度不等受到损害,在开展手术操作时,促使软组织小血管发生损伤,进而也可引发血管内皮受损,使内皮细胞下分布的胶原程度不等暴露,凝血因子XII和血小板被明显激活,内源性凝血过程呈被启动的情况;(2)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发生的高能量创伤,或骨科大手术,均可诱导纤溶系统发生异常,同时,凝血因子所具有的生理状态也被程度不等改变,此外,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疼痛,可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发血栓形成;(4)机体血流瘀滞:在发生意外创伤后,失血呈过多显示,加之术后卧床,均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诱导血栓形成。
若出现血栓脱落,向肺动脉回流的情况,则易造成肺动脉栓塞事件,引发肺栓塞。
2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法有哪些?2.1 传统诊断方案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为多样的临床表现,患者不同,在症状和体征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以下肢肿胀、皮肤暗红、疼痛、凹陷性水肿等为主要特征。
其中在诊断时,下肢肿胀可发挥一定指导作用,多在术后或意外创伤后2周出现,若表现为过早出现的情况,通常非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导所致。
但其具较低的特异性,应采用其它实验室检查手段辅助,以发挥确诊作用。
超声属一项操作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案,是现阶段首选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特异度为94%-99%,灵敏度为89%-96%。
Budd-Chiari Syndrome 布加综合征
精品课件
20
临床表现
❖ 亚急性型:多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或相继受累,顽 固性腹水、肝脏肿大和下肢水肿多同时存在,继而出现 腹壁、腰背部及胸部浅表静脉曲张,其血流方向向上, 黄疸和肝脾肿大仅见于1/3的病人,且多为轻或中度。 不少病例腹水形成急剧而持久,严重者引起全身性生理 紊乱,出现少尿和无尿。
Budd-Chiari Syndrome 布加综合征
精品课件
1
定义
❖ 布加氏综合征 :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 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 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 征候群。
精品课件
2
肝脏解剖
第一肝门:肝脏面横沟内门静脉、肝静脉、胆总管各自分出向左右侧的支干,再进入肝 实质 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第三肝门:尾状叶数支肝短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
精品课件
21
临床表现
❖ 慢性型:病程可长达数年以上,病情多较轻,但多有引人 注目的体征,如胸腹壁粗大的蜿蜒的怒张静脉,色素沉着 见于足靴区,有的出现慢性溃疡。虽可有不同程度的腹水 ,但多数趋于相对稳定。尚可有颈静脉怒张,精索静脉曲 张,巨大的腹股沟疝、脐疝、痔核等。食管静脉曲张常不 能引起患者注意,多在突发呕血、黑便或发现脾脏肿大而 就医时,经内镜或X 线造影才被证实。此型病人肝肿大多 不如亚急性者明显,但硬化程度有所增加,脾大多为中等 程度。
精品课件
3
• 近年来,大量B-CS患者被发现。 • 研究表明: ★中国、日本、印度和南非--高发国。 ★国内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
安徽等--高发区。
精品课件
4
B-CS
国 内
发
山东
布加氏综合征
护理
二、术后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观察面色、意识、引流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性质和颜色, 观察面色、意识、引流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性质和颜色,四肢末稍 血液循环情况及温湿度,皮肤和黏膜的颜色和完整性的变化, 血液循环情况及温湿度,皮肤和黏膜的颜色和完整性的变化,如有异 及时报告, 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
38.5度,4~5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如体温在 度以上,持 度 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度以上, ~ 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如体温在39度以上 续不退,血常规白细胞数高, 续不退,血常规白细胞数高,提示有感染。
护理
支持治疗,增加抵抗力:可静脉输注氨基酸、 支持治疗,增加抵抗力:可静脉输注氨基酸、
白蛋白等,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高蛋白、 白蛋白等,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维 生素、低脂肪、少渣、容易消化的饮食;吸氧,可 生素、低脂肪、少渣、容易消化的饮食;吸氧, 提高肝细胞供氧量,增加血氧浓度, 提高肝细胞供氧量,增加血氧浓度,促进肝细胞代 以利肝细胞的再生或修复。 偿,以利肝细胞的再生或修复。
临床表现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多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或相继 受累,顽固性腹水、肝脏肿大和下肢水肿多同 时存在,继而出现腹壁、腰背部及胸部浅表静 脉曲张,其血流方向向上,黄疸和肝脾肿大仅 见于1/3的病人,且多为轻或中度。不少病例 腹水形成急剧而持久,严重者引起全身性生理 紊乱,出现少尿和无尿。
临床表现
腹壁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性型、 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 急性型: 急性型:多为肝静脉完全阻塞而引起,阻塞病变多 为血栓形成。起病急骤,突发上腹部胀痛,伴恶心、 呕吐、腹胀、腹泻,酷似暴发型肝炎,肝脏进行性 肿大,压痛,多伴有黄疸、脾大,腹水迅速增长, 同时可有胸腔积液。暴发性者可迅速出现肝性脑病, 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少尿或无尿,可并发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DIC)、 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自发 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多数在数日或数周内可以因循 环衰竭(休克)、肝功能衰竭或消化道出血而迅速 死亡。腹水、肝肿大和迅速出现的MOSF,是本病 的突出表现。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病例分享-电脑版
囊肿
胸部 CT 示( 2018 年 6 月 26 日我院):左肺上叶感染性病变,升 主动脉瘤。
2018 年 8 月 2 日入我科后 生化检验:血尿常规、肝功(白蛋白: 42.1g/L )、肾功、 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离子、心梗三项及 B 型钠尿 肽前体未见明显异常; D- 二聚体 972ug/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4 、原发性高血压 3 级 很高危组, 5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缓 诊断依据
1 、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20 年,最高 180/110mmhg ; 2 、主诉:因双下肢水肿 2 月入院;
2 、查体: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3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主动脉 CTA 示升主动脉瘤;彩 超及 CT 均显示胰头囊肿;下腔静脉 CTA 示下段下腔静脉受压变形。
老年女患,因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无右心负荷过重体征,腹壁静脉 无曲张,阳性体征仅表现为双下肢呈中度凹陷性水肿;辅查:肝功、肾 功、及 B 型钠尿肽前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彩超未见肝脾肿大,心脏彩 超 EF 62% ;因此可排除肾源性、心源性及肝源性水肿。 患者为凹陷性水肿及甲功正常可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浆白蛋白: 42.1g/L ,可排除低白蛋白血症。 非橡皮腿样改变,可排除淋巴回流障碍所致水肿。 双侧下肢静脉、双侧髂静脉未见血栓及狭窄,可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未口服可引起下肢水肿的药物,可排除药源性水肿。 患者多项影像学检查显示胰头区可见囊性肿物,胰头临近下腔静脉,因 此高度可疑下腔静脉受压所致静脉回流受阻 ,建议患者行下腔静脉 CTA 检查,明确肿物与临近血管关系 。
下腔静脉 CTA ( 2018 年 8 月 7 日我院):胰头区见一低密度肿物, 大小约 4.6*4.1cm ,未见强化,下段下腔静脉受压变形。
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
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
Re s u l  ̄
Th e
p r e s s ur e g r a di e n t a c r o s s t h e i nf e r i o r v e n a c a v a wa s r e d uc e d f r o m 1 6. 8 ±4. 3 mmH g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t o 2. 6 ±0. 6 m mHg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疗效可靠 。
【 关键 词】 下腔静脉综合征 ; 腔 内治 疗
中图 分 类 号 : R 6 5 4 3; R 5 4 3 . 3 文 献标 识 : A 文章编号 : 1 0 06 01—0 3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e n t o f i n f e r i o r v e n a c a v a s y n d r o me Z h a n g X i a n s h e n g‘ ,G u o H o n g j i e ,Wa n g Z h o n g g a o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 t =1 3 . 2 8 0,P=0. 0 0 1 ) T h e I VC S s y mp t o m s c o r e s we r e 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 4. 4±1 . 6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t o 2 . 1±1 7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t =
布加氏综合征
布加氏综合征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发生在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
腹水和肝大是最常见的临床征象。
临床表现与阻塞部位有关,肝静脉阻塞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肝脏肿大、压痛及腹水;下腔静脉阻塞者在肝静脉阻塞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常伴有下肢水肿、下肢溃疡、色素沉着,甚至下肢静脉曲张。
布加氏综合征(in 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
布加氏综合征是20世纪初期由法国医生布尔·加尼首先发现并由此得名,这是一种血管源性疾病。
布加氏征是一种罕见疑难病,因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常易被误诊误治,因其临床症状及其转归酷似肝炎后肝硬化,故有人称该病是肝炎的“姐妹”病。
该病的误诊误治率相当高,据统计,该病误诊率高达83.6%。
有的竟将其当作肝炎肝硬化治疗几十年。
还有的将其诊断为肾炎、心包炎、腹膜炎,少数人还被误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而做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尽管布加氏综合征与肝炎症状十分相似,但前者症状较重,而肝功能损害却往往较轻。
另外,两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还是可以鉴别的。
例如肝炎是由病毒感染侵及肝脏,造成肝细胞损害,需要依靠药物治疗;而布加氏综合征则是肝脏和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内瘀血肿胀,造成肝细胞损害,需要依靠介入或手术解除静脉血回流受阻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布加氏综合征具有中青年发病多,男性发病多,肝脏和下腔静脉同时阻塞的特点。
患病后,由于肝脏和下腔静脉压力均升高,可比正常高出2倍。
故诊断要点为:“一黑”——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二大”——肝、脾瘀血性肿大,“三曲张”——胸腹壁静脉、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二多”——中青年发病多、男性发病多。
布加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布加综合征(BLldd一Chiari syndroYne)是由各种原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征。
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①先天性大血管畸形;②高凝和高粘状态;③毒素;④腔内非血栓性阻塞;⑤外源性压迫;⑥血管壁病变;⑦横膈因素;⑧腹部创伤等。
目录编辑本段布加氏综合征简介布加氏综合征(in 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
布加氏综合征是20世纪初期由法国医生布尔·加尼首先发现并由此得名,这是一种血管源性疾病。
布加氏征是一种罕见疑难病,因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常易被误诊误治,因其临床症状及其转归酷似肝炎后肝硬化,故有人称该病是肝炎的“姐妹”病。
该病的误诊误治率相当高,据统计,该病误诊率高达83.6%。
有的竟将其当作肝炎肝硬化治疗几十年。
还有的将其诊断为肾炎、心包炎、腹膜炎,少数人还被误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而做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尽管布加氏综合征与肝炎症状十分相似,但前者症状较重,而肝功能损害却往往较轻。
另外,两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还是可以鉴别的。
例如肝炎是由病毒感染侵及肝脏,造成肝细胞损害,需要依靠药物治疗;而布加氏综合征则是肝脏和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内瘀血肿胀,造成肝细胞损害,需要依靠介入或手术解除静脉血回流受阻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布加氏综合征具有中青年发病多,男性发病多,肝脏和下腔静脉同时阻塞的特点。
患病后,由于肝脏和下腔静脉压力均升高,可比正常高出2倍。
故诊断要点为:“一黑”——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二大”——肝、脾瘀血性肿大,“三曲张”——胸腹壁静脉、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二多”——中青年发病多、男性发病多。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7例报告)
囊导 管, 直径 3 0 .c 长 度 5 0 .c 的” ” . ~4 0m、 . ~7 0m z 型支架 ( 美
国Co ok公 司 生 产 ) 2 G、5 0 m 长 的 穿 刺 针 。 ,2 1 ~2 c
1 3 操作方法 . 1 下腔静 脉造影介入 治疗 前, 用 S li e ) 采 e n r自右股静 脉 dg 穿刺插管行 下腔静脉造 影, 静脉 完全 闭塞 者再 经右 颈静 脉 对
王 建 军 郑 晓君 侯 庆 田 胡 凯 刘武 杰 张 书芹
北 京 急救 中心 医院放 射科
中图分类号 R 4 . 53 6 文献标识码 B
郑 加 生
术 后 下 腔 静 脉 压 由 术 前 (5 6±4 5 mmH 2. .) g降 至 (3 0±2 6 1. .) mmHg 术 后 患 者 的 主 要 症 状 及 体 征 , 1 2 内 即 不 同 程 。 在 ~ d 度 的好 转 , 现 为 腹 胀 、 痛 明 显 减 轻 , 腔 积 液 明显 减 少 。 表 腹 腹 肝 脏 回 缩 变 软 , 腹 壁 静 脉 曲张 及 双 下 肢 水 肿 消 失 或 明 显 减 轻 。 胸
复 查 开 通 的 下 腔 静 脉 均 保 持 通 畅 。 架 无 塌 陷 , 移 位 , 床 支 无 临 症 状 与 手 术 前 比 明 显 改 善 。 同 时 。 瘤 致 下 腔 静 脉 阻 塞 的 腔 肿
外 肿 瘤 C 介入 治 疗 后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缩 小 。 T 3 讨 论
本 组随访时 间 为 2 2 ~ 0个 月 , 均 8 7个 月 。 经 彩 超 或 C 平 . T
血 管 内 支架 ( MS 置 人 术 是 近 年 来 国 内外 用 于 治 疗 血 管 E ) 狭 窄 或 闭塞 的 介 入 放 射 学 新 技 术 , 囊 导 管 成 形 术 ( T 和 球 P A) 血管 内 支 架 置 人 术 治 疗 下 腔 静 脉 阻 塞 综 合 征 (nei e a Ifr rV n o C v y do ,V s , 内 已 有 不 少 病 例 报 道 , 取 得 了 较 aaS n rme I c ) 国 并 好的临床效果 。 有 关 IC 但 V S病 因 及 肿 瘤 致 下 腔 静 脉 阻 塞 的 腔外肿瘤 C 介入 治疗 的报 道 较 少。我 院 于 2 0 T 0 0年 1月一
布加综合征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简称布加综合征)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病变。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脾大,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和大量腹水,严重患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晚期患者均并发肝硬化。
1845年George Budd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静脉阻塞的综合征,此后Hans Chiari又报道了肝静脉内膜炎性闭塞征1878年Osler首次报道下腔静脉纤维性阻塞性门静脉高压症。
此后医学家们将这些类型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的疾病命名为Budd-Chiari syndrome。
【病因】病因仍不十分清楚。
在亚洲国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因素所致的下腔静脉近心端或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入口处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隔膜而引起的阻塞。
在欧美国家,该病多由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的血栓形成引起,并以单纯肝静脉阻塞为主。
另外,周围结构的外源性压迫也可导致该病,如肝癌、肾和肾上腺肿瘤、腔静脉内皮瘤、平滑肌肉瘤。
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中至少有35%的病例合并有易栓性疾病,如骨髓增生性疾病,白塞病,红细胞增多症,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因子ⅤLeiden突变,蛋白S、蛋白C缺乏,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病理生理】肝静脉回流受阻,肝淤血。
肝静脉压力增高,肝血窦亦出现淤血,淋巴液回流严重受限,腹腔形成腹水。
此种腹水蛋白含量高。
门静脉压力增高,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肝功能损害出现一般较晚。
早期可有蛋白合成障碍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晚期患者因顽固腹水、恶病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可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长期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心脏缩小。
下腔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出现双下肢肿胀、盆腔淤血等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
【病理分型】根据病理性质、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等可有各种方法的病理分型。
作者认为病理分型不宜过分复杂,以有利于指导诊断和治疗为原则,大致可分为如下三型:1.下腔静脉局限狭窄或阻塞型此型最为常见,病变主要在下腔静脉的近心端。
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
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在日本、非洲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远较欧美国家多见,约占下腔静脉阻塞病例64%。
国内随着对此症认识的提高和腔静脉造影的广泛开展病例发现日趋增多,北京安贞医院近4年收治15例,上海中山医院5年来收治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9例,其中9例为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为下腔静脉阻塞的另一原因。
从Perl在1871年首例报道至1985年,文献记载共93例。
绝大数(95.7%)是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近年来发病率在增加。
腹腔或腹膜后组织的炎症和肿瘤,可使下腔静脉周围粘连、扭曲或肿瘤侵犯、压迫均可造成下腔静脉阻塞。
此外,下腔静脉本身的炎症,可导致管腔狭窄而影响其通畅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
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怎样治疗?
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治疗
方法,治疗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本病征目前尚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
1.急性期治疗
(1)若是下肢或盆腔深静脉血栓形成繁衍所造成的下腔静脉
的阻塞,在急性期时可采用抬高下肢,应用抗凝祛聚药物,如肝素、双香豆素衍化物、低分子右旋醣酐、双嘧达莫(潘生丁)等,借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
(2)患者应低盐饮食,并服用利尿药物,以消除水肿。
(3)患者若出现肺栓塞症状,应考虑做下腔静脉结扎或下腔
静脉滤网成形术,以防栓塞再发。
2.慢性期治疗
(1)若慢性期病人的侧支循环能起到有效的分流作用,则仅
须作对症处理,尽可能保护下肢,如多抬高上肢、避免体力劳动、外穿弹力袜等。
(2)对于慢性阻塞尤其是静脉流入部以下的阻塞不应做手术,因为阻塞部位有发生再通的可能,下肢发生循环障碍,尤其发生溃疡,可用不全交通支结扎术、皮肤移植等治疗。
*2、预后
发生合并症者影响预后。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怎么治疗,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例报告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例报告
肖波;陈瑛;王莲莲;王一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年(卷),期】1993(000)011
【摘要】我院内科1988年8月至1992年4月诊治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例;2例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19岁。
因腹胀5年,进行性加重2年并伴下肢浮肿,于1992年3月30日收住本院。
诊断为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在外院曾进行抗痨、保肝、利尿治疗,效果不佳。
否认外伤、肝炎,结核病史。
体检:消瘦,双颊,唇、结膜及甲床红润。
腹部高度膨隆,呈球形;腹围129厘米;胸、腹及背部静脉曲张明显,血流方向由下向上。
肝脾触诊不满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肖波;陈瑛;王莲莲;王一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北京医院 100730;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R192
【相关文献】
1.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彭永平;江时森
2.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冯敬东;孟淑萍;张慧欣;姜俊萍;王金婷;蒋晓玲
3.经皮共轴法加带囊导管法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附1例成功报告 [J], 李麟荪;王杰
4.下腔静脉腔内自张式金属支架成形术治疗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报告 [J], 胡安常;王振亭;田华;康永军;连世海;郭兰敏
5.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7例报告) [J], 王建军;郑晓君;侯庆田;胡凯;刘武杰;张书芹;郑加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 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
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在日本、非洲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远较欧美国家多见,约占下腔静脉阻塞病例64%。
国内随着对此症认识的提高和腔静脉造影的广泛开展病例发现日趋增多,北京安贞医院近4年收治15例,上海中山医院5年来收治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9例,其中9例为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为下腔静脉阻塞的另一原因。
从Perl在1871年首例报道至1985年,文献记载共93例。
绝大数(95.7%)是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近年来发病率在增加。
腹腔或腹膜后组织的炎症和肿瘤,可使下腔静脉周围粘连、扭曲或肿瘤侵犯、压迫均可造成下腔静脉阻塞。
此外,下腔静脉本身的炎症,可导致管腔狭窄而影响其通畅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
轻度阻塞可无明确的症状或为原发病变的症状所掩盖;一旦完全阻塞,症状和体征可很典型。
下腔静脉下段的阻塞所引起的征状,主要是下腔静脉高压状态:①下肢静脉郁滞;两下肢以至阴囊明显肿胀,每于行走、运动后加剧,平卧休息后减轻。
下肢浅静脉曲张,皮肤出现营养性改变,如皮肤光薄、脱毛、搔痒、湿疹、色素沉着,甚至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尤以两下肢足靴区最为明显。
②胸腹壁静脉曲张,大多是竖直长链状,直径可达10mm以上,有时也可盘曲成团,似静脉瘤样改变。
曲张静脉一般位于胸腹前壁,也可位于胸腹侧壁和后背,血流方向均向上。
如果病变累及肾静脉或以上平面,则导致肾静脉高压、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障碍。
表现为腰痛,肾脏肿大,并可有蛋白尿、血尿。
如进入慢性期,则因长期蛋白尿、全身浮肿、血胆固醇增高等,可形成所谓肾变性综合征。
病变累及肝静脉或以上平面,则可有下腔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包括肝脾肿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和心贮备功能不足(包括动则心悸、气促)三组临床表现。
急性肝静脉阻塞可因急剧进行性腹水、肝昏迷而死亡。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多数病人肝功能较好,白、球蛋白倒置或肝功能异常者约占1/3,可能由于此症肝细胞病理改变为继发性,且程度较轻之故。
倘若为肿瘤所致之下腔静脉阻塞,则临床上有肿瘤本身表现的肿块和疼痛、脏器浸润或转移的肝肿大、黄疸、消化道功能障碍及咳血、胸痛等。
【病理说明】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4~5腰椎之间的平面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经膈肌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于相当于第9胸椎稍上方进入右心房。
下腔静脉分为三段:①下段:肾静脉汇入处以下部分;②中段:介于肾静脉与肝静脉汇入处之间的部分;③上段:肝静脉汇入处以上部分。
下腔静脉综合征大都是指肾静脉平面以下的下腔静脉回流障碍。
下腔静脉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可分四组:①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浅层和深层两组交通支;②下腔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交通支;③上腔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交通支;④下腔静脉主干三段之间的交通支。
当下腔静脉由于某种原因而血流受阻时,其侧支循环逐渐扩张。
下腔静脉阻塞时,其血流可通过下列途径流入阻塞近侧的静脉:①起源于股总、髂外和髂总静脉的腹壁浅、旋髂深和髂腰静脉向腰静脉浅、深分支和肋间静脉回流。
②起源于髂总静脉的腰升静脉或会同髂腰静脉,向腰静脉或下面几对肋间静脉回流。
左腰升静脉与左肾静脉衔接汇入半奇静脉;右腰升静脉在肾静脉以下汇入下腔静脉,亦通过节段静脉汇入奇静脉。
下腔静脉阻塞时,左,右腰升静脉都是主要侧支,可以扩张得很粗。
③生殖静脉(包括妇女的阴道、子宫和卵巢静脉或男子的睾丸静脉)汇入肾静脉。
卵巢静脉或睾丸静脉起源于骨盆的小静脉丛,都可以处于明显的扩张状态,即使下腔静脉结扎术后,栓子仍可通过卵巢静脉而流入近侧。
④其它次要的侧支有椎静脉等,可在下腔静脉阻塞早期、急性期发挥分流作用。
高位下腔静脉阻塞,使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回流受到严重障碍。
它不仅引起两下肢以至阴囊的明显肿胀,更可导致腹内脏器(如肝、脾、肾和全胃肠道)处于高度淤血状态。
回心血量也因之而锐减,使右心缩小,左心也由于长期得不到充分供血而相应缩小,从而在解剖上形成一个小心脏,在功能上形成心贮备功能不足。
【诊断说明】凡表现为两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和胸、腹壁广泛性浅静脉曲张的病人,均应考虑到下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
询问病史时,常有早已存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如发病年龄轻且病程长,应考虑下腔静脉畸形;病程短、病情迅速发展,应该想到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或外源性压迫如肾肿瘤、胰腺肿瘤压迫下腔静脉的可能性,其特点是阻塞位置常在中段,有明显的蛋白尿和血尿。
体检时,应注意胸腹壁浅静脉的血流方向。
观察方法:病人仰卧,在前腹壁上取两条曲张静脉,一条在脐上,一条在脐下。
用两手食指压于静脉上,循静脉行径自上而下压陷,以使静脉血液排空,然后分别放松食指,观察静脉充盈时的血流方向。
正常时,下腹部静脉血流由上向下,上胸部静脉血流由下向上。
如果下腔静脉阻塞,胸腹部血流由下向上,若为上腔静脉阻塞,则胸腹部血流由上向下。
借此可以作为鉴别。
关于病变部位的判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凡是阻塞位于下段,可仅有下肢和生殖器及下腹壁肿胀、浅静脉怒张。
位于中段者,尚有肾脏受累的依据;位于上段阻塞,则以Budd Chiari综合征为主的症状。
下列检查应酌情选用,有助于确立诊断。
1.下腔静脉测压试验可以发现两下肢静脉压明显升高。
如同时作上肢测压,当仅有下腔静脉阻塞时,上肢静脉压正常,当上腔静脉阻塞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全身性静脉郁滞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时,上肢静脉压亦见升高。
2.B型超声波检查 B超在诊断下腔静脉阻塞中起重要作用,中山医院19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病人,B超检查结果与下腔静脉造影基本相同。
1例下腔静脉合并上腔静脉阻塞,X 线造影显示下腔静脉在第9胸椎上缘水平处阻塞。
因上腔静脉阻塞无法插入导管造影,不能确定病变范围。
但B超检查,发现在距心脏入口约20mm处下腔静脉内有一4mm厚的隔膜。
B 超检查准确方便,甚至有时可弥补造影的不足并可筛选病人作下腔静脉造影的主要检查方法。
3.同位素静脉造影用2~5毫居里99mTc注入下肢浅静脉,可以了解下腔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和侧支循环状况。
此法安全而简单,许多专家都报道了各自的成功经验。
4.CT检查 CT结合对比剂的应用,可清楚显示不同平面的血管管腔,精确诊断腔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侧支循环通路、静脉扩张度等。
5.静脉造影双向下腔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阻塞的可靠检查方法。
在腹股沟部作一小切口,从大隐静脉分支插入导管可避免损伤股静脉,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插至下腔静脉有阻力处,导管退出10~15mm,再经上臂浅静脉将另一导管插至右心房再至下腔静脉近端。
远端导管用高压注射器注入60%泛影葡胺40ml,同时经上臂的导管手推20ml造影剂,并连续拍片。
静脉造影可清楚显示阻塞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
在鉴别诊断中,应与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变、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
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不难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发生困难时,采用B超或下腔静脉造影,即可作出确诊。
【治疗说明】在治疗前明确下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阻塞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状况,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
由于下肢或盆腔深静脉血栓繁衍扩展所造成的下腔静脉阻塞,在急性期可采用抬高患肢,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肝素、双香豆素衍化物、低分子右旋糖酐、潘生丁等。
为消除腹水,可进低盐饮食,并服用利尿药物。
如出现肺栓塞症状,可酌情考虑作下腔静脉结扎或下腔静脉滤网成形术,以防再栓塞。
对慢性期病人,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可考虑外科手术,以恢复下腔静脉血流。
(一)手术适应证下腔静脉阻塞的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1.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病人,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者。
2.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者。
3.恶性肿瘤引起,并可能切除原发病灶,保存或重建下腔静脉者。
(二)手术禁忌证1.肝功能衰竭者。
2.恶性肿瘤无法切除或已转移。
3.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对症状轻微且病程已较长,全身情况较佳者,手术应慎重考虑。
特别是下腔静脉-右心耳旁路移植术创伤大,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部分胸壁测支静脉又遭破坏;凝血机制差可造成纵隔血肿;术后回心血量猛增还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等。
因此需仔细权衡利弊得失,再决定手术问题。
(三)手术方法外科疗法需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类型,采用如下不同的手术方法。
1.经右心房手指破膜术为治疗下腔静脉膜状阻塞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操作步骤:病人平卧,右侧抬高30°。
破膜前经大隐静脉预置一根导管插到下腔静脉作导引。
作右前外胸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
于右隔神经前纵形切开心包,在右心耳根部作荷包缝线,剪开右心耳,用左食指探查右心房和下腔静脉,可们及隔膜,并触到导管顶端,以食指加压强行破膜。
破膜后,由于张力消失和下腔静脉扩大,隔膜的残存碎片,紧贴于下腔静脉壁上而不能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