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简介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原理

冠脉造影原理

冠脉造影原理
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影像学技术,用于检测和诊断冠状动脉疾病。

其原理是通过将X射线在心脏血管系统中产生
的衰减情况转化为影像,以提供冠状动脉的详细结构,以及任何狭窄、堵塞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冠脉造影通常使用一种名为二氧化碳的关键的对比剂或者是一种名为碘的物质。

对比剂通过一根细管(称为导管)插入到患者冠状动脉血管中,并通过压力注射的方式进入血管系统。

随后,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体,并被探测器捕捉到。

X射线在通
过冠状动脉时会受到血液和对比剂的衰减影响,从而形成对比度强烈的影像。

生成的影像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以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评估动脉的通畅程度,检测病变或者血管堵塞的存在。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可以在过程中立即进行冠脉血管的扩张(通过气囊或者支架),以改善血液流动。

冠脉造影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然而,与其他医疗程序一样,它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最常见的风险是对比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

此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还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以及导管插入部位的出血等。

在实施冠脉造影之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进行身体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这一检查。

他们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和给予必要的麻醉药物。

在检查结束后,医生会
根据所获取的图像和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如是否存在阻塞或 血流不畅。
分叉情况
检查冠状动脉的分叉情况,了解血流分配是否 正常。
治疗建议
根据结果分析,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支架 植入。
冠状动脉造影的意义和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狭窄的情况,选择适当的 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等。
冠状动脉造影的步骤和过程
1
麻醉和穿刺
麻醉局部部位,然后在大腿或手腕
导管插入
2
进行穿刺。
将导管穿过动脉,引导到冠状动脉
Hale Waihona Puke 的入口。3造影剂注射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
影像采集
4
观察血流情况。
使用X射线记录动脉血流情况,生
成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5
导管取出
完成造影后,将导管从动脉中取出。
造影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造影剂类型
造影剂通常是碘化物盐类,可以显影血管内的狭窄或阻塞。
过敏反应风险
某些人对造影剂过敏,医生会在操作前进行过敏测试和评估。
肾功能监测
造影剂对肾脏有一定负担,需要在操作前评估肾功能,避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析和解读
狭窄程度
根据造影图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协 助制定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血流
冠状动脉疾病的常见症状和风险因素
1 胸闷、气短和心慌
2 高血压和高血脂
这些是冠状动脉疾病常见的早期症状。
这些是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 素。
3 糖尿病和肥胖
4 吸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疾病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风 险。
这些习惯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风 险。

关于冠脉造影检查

关于冠脉造影检查

学园探究关于冠脉造影检查刘磊(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隆昌 642150)冠心病是指为心脏提供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及其分支出现了狭窄和闭塞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明确冠脉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狭窄程度等,对于治疗和评估预后极为重要。

目前最常用的评估冠脉病变的影象学检查手段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检查。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冠脉造影检查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是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是冠脉检查的金标准,该检查创伤小,动态,直观,准确,能对血管的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以及混合斑块清晰显示,对于斑块引起的狭窄的程度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价,从而指导临床做出下一步检查或者治疗计划。

同时冠脉造影检查对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也能明确诊断。

二、如何做冠脉造影检查冠心病检查的冠状动脉造影是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者是脑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口,手推注射器注入少量的含碘的造影剂,在不同的投射方位下射影可以使左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同时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也得到清楚的显影,以此来观察冠脉腔内的病变情况。

由于信息准确,目前在临床上,冠脉造影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早期冠脉造影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股动脉为大动脉,压力较高,术后止血相对困难,需住院检查。

目前,已对穿刺手段进行改变,可通过手部桡动脉进行穿刺,压力较小,便于压迫,所以无需住院观察。

一般冠脉造影术后可观察6-8个小时,若压迫点、穿刺点没有继续出血现象或其他特殊情况,排除冠心病或冠心病不严重,且无典型症状,伤口愈合较好,患者无其他不适时即可离院。

但冠脉造影检查也有不足,除了费用较高以外,最重要的是须将导管经穿刺插入身体,属于一种有创操作,可能在穿刺部位、途经的动脉、冠状动脉甚至全身造成损伤。

三、那些病人可以做冠脉造影检查一般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情况:第一是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且长时间抽烟的,还有就是出现胸闷胸痛就要做相应的检查。

《冠脉造影》课件

《冠脉造影》课件

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染色不均匀,出现 缺血或坏死区域。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动态观察
观察冠脉造影动态图像,注意血流速度和充 盈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心 肌病、瓣膜病等。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冠脉造影结果,建议定期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诊疗与会诊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
覆盖范围。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研究冠脉造影对患者的长 期影响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技术 的安全可靠。
02
03
技术标准与规范
培训与教育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操作技能, 规范使用造影剂,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处理措施
对于出血和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冰敷等 方法;对于血管迷走反射,可给予阿托品等 药物治疗;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止使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并发症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造影过程与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需平卧于手术台上,暴露手术 部位。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局部 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
穿刺血管
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选择合适 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内。
注射造影剂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内 ,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获取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一种介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用于评估和诊断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进而指导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狭窄和阻塞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临床表现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形态:冠状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精确的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形态的方法。

通过放射透视和造影剂的引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冠状动脉的分支、血管内腔狭窄的程度和病变类型,如斑块、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

2.确定患者是否适宜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在评估狭窄和阻塞的同时,冠状动脉造影还能够评估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的影响及其程度。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称为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度和心肌的供血。

3.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治疗策略:冠状动脉造影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介入治疗策略。

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狭窄和阻塞的情况,选择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不同的介入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

在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和介入治疗之后,可以通过比较狭窄的程度、血流情况和形态的变化,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如果手术未能完全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度,还可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一步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总之,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程度,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此外,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手术的成功程度,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因此,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状况的介入手术。

冠状动脉是人体供应心肌血液的主要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以及其他异常,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

冠状动脉在供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厚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减少血液供应心肌的能力,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和管腔状况,进而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异常。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导管将一种叫作对比剂的物质注入冠状动脉内,使血管清晰可见。

对比剂通过X光技术可以显示出冠状动脉的情况,包括狭窄的程度、血管内是否存在血栓等问题。

1.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之一,能够帮助医生确定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

对于存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动过速等症状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准确诊断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造影结果,确定血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进而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

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3.指导血管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是进行介入治疗的前提。

如果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的狭窄或堵塞,医生可以随即进行血管成形术(包括扩张和支架置入)来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指导手术的具体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的影响,帮助医生预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I并发症及处理
血管穿刺并发症 围术期心肌梗塞:新发生的心肌梗塞。
肾功能损害:PCI术后血清肌酐超过2.0mg/dl或较术前超过正 常上限50%或更多,或患者需要透析治疗
死亡:病人因PCI在住院期间死亡 CABG术:病人由于PCI治疗需行CABG手术。 脑血管意外/卒中:病人有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表现,至少发作 24小时内症状持续。 再狭窄:随访时冠脉造影示原扩张血管段狭窄>50%;临床再 狭窄是指发生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事件,需要对靶血管再次 行血运重建治疗,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约为20%~ 40%。
Ⅱa类:
临床症状与病变解剖学上同Ⅰ类,只不过病变的冠状动脉只向中等面积的成活 心肌供血,或者是治疗过的糖尿病患者(证据B级)。
Ⅱ级~Ⅳ级心绞痛
Ⅰ类: 患者在单支或多支冠脉上一处或多处典型病变适于行PCI手术,且该冠脉血管向中到大面 积成活心肌供血或系高危血管,成功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者(证据B级) Ⅱa类: 用大隐静脉搭桥后局限性狭窄,或有多处狭窄不适宜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者(证据C级)。
TIMP2级
仍然存在 造影剂进入心肌组织及排空延迟。即进入心肌的造影剂呈“毛玻璃” 样,或在罪犯血管供应区心肌密度增高,持续3个心动周期不消失或
仅有稍许密度减低
TIMP3级 造影剂在心肌组织中进入和排空正常。
AMI开通IRA必须充分、持续、完全 TIMI分级可反应IRA开通情况,与死亡率相关 TIMI3级:TIMP0或1级,死亡率高达5.4%; TIMP2级,死亡率为4.4%; TIMP3级,死亡率为2.0%;(p=0.007)
短期:解剖及技术成功,且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及体征。
长期:持续6个月以上。
PCI成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AHA/ACC)
解剖因素:危险分层
低危
局限(长度﹤10mm) 中心性 容易到达 非成角病变(﹤45) 管壁光滑 无或有轻度钙化
中等危险
管状狭窄(长度10-20mm) 偏心性 近端血管中等迂曲 中度成角病变(﹥45,﹤90) 管壁不规则 中、重度钙化
心绞痛减轻 63%
心绞痛减轻 者48%
P=0.02
RITA-2
1997
心绞痛II级53%; 1018 即往MI47%;3支 血管病变7% CAD和无症状心肌 缺血。抗心绞痛药 物治疗183例;抗 心绞痛+抗缺血治 558 疗183例;PTCA或 CABG血管重建治 疗192例
药物治疗与 PTCA比较
旋磨:钙化的病灶,开口处病灶,球囊难以扩开的病 灶和长段血管病变。
其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
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超声血管成形术 “热”球囊血管成形术 相对PTCA及支架术并无明显优势,在临床 应用较少 经皮心肌血管成 形术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选择
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或轻度心绞痛
Ⅰ类: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轻度心绞痛(心绞痛Ⅰ级) ,在1~2 支冠脉上有一处或多处的典型病变,且广泛成活心肌靠病变血管供血,这类患 者施行PCI成功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证据A级)。
确诊或怀疑冠心病患者高危*预后的无创性实验预测
静息左室功能严重减退(LVEF﹤35%) 活动平板实验高危(积分≤-11)
运动左室功能严重减退(运动LVEF﹤35%)
负荷实验诱发大面积充盈缺损(特别在前壁) 负荷实验诱发多部位中等充盈缺损
巨大、固定的充盈缺损伴左室扩张或肺摄取增加(铊201)
负荷实验诱发中等充盈缺损伴左室扩张或肺摄取增加(铊201)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10mg/kg.min)或较低心率(﹤120bpm)时超声示室 壁运动异常(﹥2个截段) 超声负荷实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
高危
弥漫性(长度﹥20mm) 近端血管重度迂曲 严重成角病变(﹥90) 完全闭塞﹥3月和/或桥状 侧支 有重要分支不能保护
未完全闭塞
非开口病变 未累及大分支 无血栓
完全闭塞(﹤3个月)
开口处病变 分叉处病变,需导丝保护 冠脉内血栓
易碎的退化静脉桥病变
临床因素: 高龄、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CHF、糖尿病及多支血 管病变 年龄:年龄增大,伴随疾病增加,风险增加;支架植入可降 低风险
PRAGUE
急性心肌梗塞AMI
对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直接PCI替代溶栓治疗
Ⅰ类
1. 急性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在缺血症状开始12小时内 可实行梗死相关冠脉的血管成形术,对于时间超过12小时但症状仍持续存在的患者,PCI 可作为溶栓治疗的替代治疗,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设备齐全的心导管室进行(证据 A级)。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ST段抬高、新出现Q波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的36 小时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年龄<75岁,且在休克发生的18小时内可进行血运重建,但必须 由操作熟练的医生施行,并有设备齐全的心导管室进行。 Ⅱa类:
死亡或MI者 2.7年 6.3%
死亡或MI者 3.3%
P=0.02
ACIP
1997
抗心绞痛药 物治疗与抗 心绞痛+抗 缺血治疗与 血运重建治 疗比较
2年
死亡或MI者 4.7%
P<0.01
AVERT
1999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 341 病,左心功能正常 和心绞痛I/II级
药物+阿托 伐他汀与 PTCA比较
术后再狭窄
弹性回缩(elastic coil)
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
再狭窄的预防
临床特征:女性、糖尿病 病变特征:长病变、成角病变、钙化病变、弥漫 性病变、开口病变、前降支、小血管等
手术技巧:支架选择、充分释放
药物涂层支架(见图):Cypher (雷帕霉素) TAXUS(紫杉醇)革命性的进展 药物: 安体舒通、ACEI、降脂(他汀类药物)
TIMP分级是AMI病人3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特殊复杂病变的处理
分叉病变 开口病变 左主干病变(LM)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PCI术前准备
术前当日晨禁食、可饮少量水,可服药 术前充分抗血小板治疗(波立维或抵克力得) 完善凝血全套
PCI术后处理
右腿伸直平卧至拔除股动脉鞘后24小时。 术后常规心电监护,血压监测24小时,并注意监测 心肌酶,肾功能情况。 术后补液2000—3000ml(包括口服和静脉补液)。 术后24小时内若无明确心绞痛发作慎用硝酸酯类制剂, 特别是右心梗死的病人,以防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术后用药:阿斯匹林0.3 Qd+波立维75mg Qd 2月或 抵克立得0.25 Bid一个月,然后改为阿斯匹林0.1 Qd 持续使用。 急诊,多支病变或慢性全闭病变PTCA术后给予肝 素800—1000u/小时持续静滴维持24小时
* 年死亡率﹥3%
临床试验
研究
ACME
年份
1992
例数
病人特征
治疗
药物治疗与 PTCA比较
随访
PCI
心绞痛减轻 者64%
药物治疗
心绞痛减轻 者46%
意义
P<0.01
212 单支血管病变
VA ACME
1997
稳定性心绞痛单支 血管病变227例,2 328 支血管病变101例
药物治疗与 PTCA比较
3年
早期有创策略(early invasive strategy):指UAP/NSTEMI患 者无论有无明显缺血证据,只要无明显血运重建禁忌证者, 均于早期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造影结果指导下的血运重 建治疗。
临床试验: TIMI III B试验: 早期有创与早期保守治疗比较无优势
VANQWISH试验:
再狭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理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
切割球囊: 旋磨术: 血管内放射治疗(见图): CABG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已采取强化抗缺血治疗,但是仍有静息或低活动量的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 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S3奔马律、肺水肿、肺部啰音 增多、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关闭不全。 无创性试验有高危表现。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持续性心动过速。 6个月内曾做过PCI。 即往做过CABG。 缺乏以上表现,但无血运重建术禁忌的住院患者行早期有创治疗或保守治疗都 是可取的。
PCI治疗的基本机制
1、血管塑形(remodleing):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等, 使斑块或血栓变形、挤碎、撕裂,冠脉管腔的形 态发生改变。
2、去除斑块(removing):旋切及旋磨等,去除造成
阻塞的斑块或血栓,达到使管腔扩大的目的。
球囊成形术
机制:斑块压缩;斑块破裂;偏心病变无病变血管壁 扩张;病变冠脉均衡扩张并伴有斑块的轻微压 缩;斑块碎裂、撕裂伴局部管壁分离
冠心病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1978年Gruzintig进行了首例球囊成形术, 处理前降支近段狭窄,开创了冠心病治 疗的新纪元。
Gruzentig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定义:所有经介入途径减轻冠脉狭窄的技术,包括PTCA, Stents,旋切,旋磨,激光血管成形术等。 PCI术成功的定义:影像、技术、临床 影像: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 技术: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 临床:
1.5年 缺血性事件 者21%
缺血性事件 者13%
P=0.048
以上实验均未使用支架及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临床试验结果提示: 对于大多数I/II级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首先采取药物治 疗,对于有严重症状和缺血的病人,则采取PTCA和 CABG治疗 ACIP试验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严重CAD的高危病 人无论是CABG或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均 优于药物治疗的病人 AVERT试验提示,在低危病人,血运重建治疗并不能较 积极降脂治疗提供更多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