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导学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使用意象法对专题中的诗歌实行解读赏析。
2.了解诗人的生平简历和各自的创作风格。
3.能够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的抒情风格。
4.能够背诵所学诗歌(必背:《滕王阁》《春夜别友人》《春江花月夜》)。
学习重点和难点:1.意象法的熟练使用。
2.学习《春江花月夜》。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美读诗歌——用声音诠释诗歌(二)理解诗句——用智慧解读诗歌1.根据注释,注意诗句之间的衔接,翻译诗歌。
2.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能够体现出来?(意)3.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认为这并不影响作者情感的抒发,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意、象、法)4.本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三)咂摸语言——用心灵品读诗歌1.诗歌讲究炼字,有时诗中的一字能使全句甚至全诗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
请谈一谈首联中“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
2.结合中间两联诗句,谈一谈“出”“渡”“催”三个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二、《滕王阁》(一)美读诗歌——用声音诠释诗歌(二)理解诗句——用智慧解读诗歌1.根据注释,注意诗句之间的衔接,翻译诗歌。
2.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些诗句能够体现出来?(意)3.颔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4.简析五六句。
上半首偏重空间,第五句“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点出了时间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发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最后又从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5.总结。
全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象;后四句,表达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慨。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思路
生: “ 归思”就是 回家的念头 ,是第一句 中的 “ 宦游人” ,即离家的确是 “ 宦游人”的 “ 归思”之情 。可官做得好好 的,还 与同僚陆丞
实 用 案 例
《 风 神 初 振 ” 的初 唐 诗》 教 学思 路 “
沈 中尧
[ 教学意图1
写景抒情是诗歌的共性 ,高 中生对诗作景与情的关 系也有类似公式 的一套
所谓行话 , 诸如 “ 直抒胸臆 、 景生情 、 触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 景交融”等 情
等。可一 旦进入实际的诗歌阅读与鉴赏 ,尤其是面对阅读鉴赏中的问题 , 往往 会 “ 乱枪打鸟” ,不管轻重地用这样一组 “ 四字诀 ”来套 贴诗作的手法特 点并 藉此应对所 问。结果是 ,古诗词的阅读鉴 赏不能完全根据作品的意象 和意境 加 以分析 , 诗作文本的解读往往空泛而乏力。 储 诗宋词选读》作 为-r选修 对 J 课 ,无疑应在必修接触 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 , 一步拓展阅读的空问 ,提升解 进 读的水平,优化赏读的能力。 ‘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又是苏教版 储 诗宋词 选读》 的第 一个专题 ,在把握诗词景与情的关 系方面可 以前承必修 的所学 ,并 有的放矢地解决 诗词阅读鉴赏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整个唐诗宋词的选修开个 好头 , 最终达到巩固与提高并举。
“ 情”既有人之常情也有个体之心 。有 了这样的基本认识 ,再 去看四 首诗 中景 的具体所在 ,可 以由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逐一指 出,同时体会它们 与诗人所 表 之情 的关联并做 出分析和推断。
【 教学过程】
师 :在诵读 的基础上来分析一下 《 和晋陵陆丞早 春游望》 中景 与情的呈现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初唐诗歌发展概况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有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另一股以“四杰”、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充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
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
2、古代诗歌体裁分类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学习目标1、了解初唐诗歌的大体特点,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2、把握每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3、把课内素材与写作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拓展迁移。
第一板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从军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鉴赏文本探究思与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识常识一、人物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26岁中进士,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被免官。
武则天时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诗歌创作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冲破了唐宫廷诗的束缚,给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感情。
“初唐四杰”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诗风的影响,但他们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初步的革新,改变了唐诗的面貌,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开启了“盛唐之音”。
他们之后的陈子昂则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从理论和实践上给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基础。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体会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滕王阁》表达了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
古诗词常见的战争类意象1.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楼兰”是西域古国名,“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诗《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圈划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中所营造的意境,揣摩诗歌情感及艺术风格。
2.锻炼对诗歌情景的想象、复述能力,锻炼通过分析描写景物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3.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体会诗歌优美意境所蕴含的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背景介绍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 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 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 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
一、教案主题: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唐诗歌的背景,理解“风神初振”的含义。
2. 通过分析初唐诗歌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初唐诗歌的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1. 初唐诗歌的背景介绍。
2. “风神初振”的含义及其在初唐诗歌中的体现。
3. 初唐诗歌的特点分析,如题材、情感、意象等。
4. 鉴赏初唐诗歌的方法指导。
5. 初唐诗歌的名篇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初唐诗歌的背景,引发学生对“风神初振”的思考。
2. 讲解:“风神初振”的含义及其在初唐诗歌中的体现。
3. 分析:初唐诗歌的特点,如题材、情感、意象等。
4. 实践:鉴赏初唐诗歌的方法指导。
5. 鉴赏:选取初唐诗歌的名篇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感受初唐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唐诗歌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风神初振”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对初唐诗歌特点的掌握情况。
4.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程度。
5. 学生对初唐诗歌的喜爱和兴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初唐诗歌的艺术风格特点,“风神初振”的概念及其在初唐诗中的体现。
2. 教学难点:对初唐诗歌背景的理解,诗歌意象、情感的把握,以及鉴赏方法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初唐诗歌的背景、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唐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自主鉴赏初唐诗歌。
八、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初唐诗歌文本,相关评论和解析。
2.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初唐诗歌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九、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初唐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步骤二:讲解“风神初振”的含义及其在初唐诗歌中的体现。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即山岳、江河,属阻隔意象,说明离别之后的道路曲折险阻,象征着游子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表达对旅途的担忧。
6、《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情感小结,请学生朗读诗歌,读出所分析出的情感。
明确:珍惜、离愁——担忧——期盼
7、再读诗歌,你能不能读出“朋友”是什么样的人?陈子昂是什么样的人?陈子昂是不是还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志?
2、再读诗歌,分析魏万、李颀、陈子昂、朋友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两首诗表达的另外一层情感,即李颀对人生的感慨和陈子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结合教材、核心素养和学情,可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读出不舍、担忧、劝诫、期盼等离别诗常见情感之外,更深层的作者的心志。
明确:
(1)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到秋来便南飞,返回温暖的故乡,而游子也是南下,确是远离自己的故乡。鸿雁似南北飘零不定,有似旅人,鸿雁又知往温处走,强如旅人。雁叫长空,更添哀怨,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2)云山
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送别诗中的阻隔意象,象征着游子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使人产生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使人感叹路途艰难,生发担忧、关切之情。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和第二单元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两首诗都属于送别诗,在教学时以难度较大的盛唐诗为重点。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诗歌的教学应重点指向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及思维发展。
高二语文选修专题检测: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â)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ã)答案 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 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 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案
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初唐诗歌的背景及特点;(2)能够识别并分析“风神初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初唐诗歌进行鉴赏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初唐诗歌;(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初唐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初唐诗歌的背景及特点;(2)“风神初振”流派的代表作品;(3)文学鉴赏方法在初唐诗歌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初唐诗歌中的意境赏析;(2)“风神初振”流派的创作特点;(3)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初唐诗歌。
1.导入新课:(1)介绍初唐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初唐时期的历史文化;(2)通过展示初唐诗歌的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初唐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讲解:(1)讲解初唐诗歌的特点,分析“风神初振”流派的创作风格;(2)教授文学鉴赏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初唐诗歌。
5.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初唐诗歌进行鉴赏;(2)挑选学生的鉴赏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高中生的初唐诗歌教材;2.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辅助教学;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4.诗歌鉴赏工具书:提供给学生,方便查阅和学习。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C.铁骑..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皎皎..答案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春江花月夜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答案
2.语言鉴赏 (1)“ 海 上 共 潮 生 ” 这 句 中 的 “ 生 ” 可 不 可 以 换 成 “ 升 ” 字 ? 为 什 么? 答案 不能。因为“生”字有强烈的表达效果:江潮浩瀚无垠,好 像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恢弘。这时一轮随潮涌生,一个“生”字 就赋予了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使春潮涌动的景象更加壮观。而 “升”字只是写出了月初升的状态,无任何情味。
答案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 看不见。”这四句描画了怎样的风景?衬托出人物怎样的心灵?
答案 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 发着幽香的花林,好像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 而使空中的霜气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像铺上了一层银 霜,以至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既描画了月下江 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景致的宁谧,同时也衬 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_春__江__花__月__夜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篇《春江花月夜》的识记。
解析 答案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答案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 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照,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 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类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 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 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此两韵脚读字得响亮些。
(2)哲理诗(次八句),叩问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穷,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高中语文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歪曲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答案
读写空间
文本素材发掘
1.林中的隐逸英雄陈子昂 陈子昂一生三次返回林中,每一次返回,都不是以在林中生活为目的, 返回是为了再入社会,而且是在终极价值的层次上重新承担社会的责任, 故可称其为林中的隐逸英雄。就其在林中的行为而言,他虽试图向释、 道方向提升自我人格,但主要的还是感受天地阴阳的生生仁德,体悟天 命。洞烛时代大势之先机,得悟天命旨意之后即下山以辅佐帝王,调和 阴阳,治平天下。这种隐者便是积极入世的隐逸英雄,他知行一体地承 担着为社会寻求光明,为民生大众寻求幸福之路的重任。
2.哀景衬哀情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画 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风 景,用这种阴冷凄清风景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 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这是古代诗歌 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 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 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 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仍旧,军声动至今。”中国唐代诗学的两 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 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 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 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 伟大。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导语: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
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
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作。
学习本专题,一是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初唐诗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是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三是重点学好《春江花月夜》这首唐诗“顶峰上的顶峰”作品。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人名片杜审言(645?~708),字必简,行五。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的祖父。
青年时与李矫、崔融、苏味道同被称为“文章四友”。
26岁中进士,官至膳部员外郎。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
二、诗词故事杜审言之狂杜审言的诗在“文章四友”中是最出色的。
不过,他非常自负,恃才傲物,自高自大得近乎发狂。
有一次,杜审言洋洋自得地对人说:“这下子苏味道一定得死了!”别人惊问,为什么苏味道一定得死呢?因为苏味道正好端端地当着吏部副长官。
杜审言指指自己一部已编好的诗文集,哈哈大笑道:“他看到了我这部诗文集,还不羞死吗?”过了一会,又目空一切地说:“我的诗文,应当叫屈原、宋玉做我的属官;我的书法,当叫王羲之朝北向我膜拜!”据说,他临死还不改这毛病,对前去看望他的宋之问说:“我活着压得你们不能抬头,现在要死了,你们可以轻松了。
可惜我到如今还没找到可以接替我的人!”三、文题背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五言律诗。
高二语文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教案主备人: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李兆兵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隋唐帝国的建立,完毕了南北分裂的场面。
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艺术的开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那么确立了律诗的新形式。
“风神初振”([明]高叔嗣《苏门集》陈束序)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根底。
本专题所选五首诗歌并没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同学们学习时不必从文学史的角度切入。
从诗歌本身出发,是我们学习这本选修教材的最根本的选择。
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一教学目标1.对照注解,理解形象。
2.问题探讨,整体把握。
3.分析主旨,探究技巧。
二教学过程1.导入(知人论世,把握情感方向)陈子昂(659-700),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拾遗是唐代谏官名。
有《陈子昂集》。
春天的夜晚是送别友人还是与友人辞别?一般说来,诗歌中的“别”是“辞别”,如果是“送别”当用“送”,比方李白的《送友人》(课本p23页)。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首诗约作于武那么天光宅元年(684)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迎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2.对照注解,理解形象⑴[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金樽,是金色的酒杯还是金子做的酒杯?樽,古代盛酒食的器具。
但“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尊”没有木字旁。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导学案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导学案课件www.5y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导教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研习《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滕王阁诗》2、通过诵读体会律诗押韵、对仗的特点;3、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重点难点〗通过诵读体会、感悟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
〖预习检测〗、关于作者及其代表作2、重点字词积累3、诵读诗歌〖学习内容〗一、研习《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一)诵读指导、诵读步骤2、找出本诗押韵的字是哪几个字?3、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对仗的?(二)整体感知本诗中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三)文本研习、诗的首联说“偏惊物候新”,诗中描写了早春哪些方面的“物候”?请摘录诗中的四个词语作答。
(2分)2、诗的首联“独有”“偏惊”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对表达作者情感有何作用?4、体会“催”“转”两个动词的妙处。
*5、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二、研习《滕王阁诗》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一)诵读指导、找出本诗押韵的字是哪几个字?2、找出对仗的两联,并指出是如何对仗的,体会律诗的音乐美。
(二)文本研习、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学法指导〗、如何读诗2、如何整体感知3、规范答题〖学习小结〗〖巩固练习〗名句默写(1)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2)淑气催黄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
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
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
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表面上描写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景色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在美好的景物中,寓含着思乡的愁绪。
在王勃的《滕王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诗歌通过描写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哀婉低沉的人生慨叹。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春江花月之夜清新静谧的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美景,衬托出离别之愁苦及人生短暂之伤感。
欣赏这类诗歌的关键,是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要联系上下文。
4.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
杨炯的《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进军的鼓声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描写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惨状,尾联却转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上。
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二、真题剖析(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
“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
写的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
三、技法规律本题型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属于间接抒情);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可谓一句一景,动静相衬,绘声绘色,景物清新自然,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反衬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
解析答案先总述所写之景,然后再具体点明所写典型之景,突出景之特点及写景之手法、角度,并结合具体字词分析景中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答案第二句所写的是明丽之景,树叶红艳,山峦青翠,水流湍急。
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伤感,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
第四句并不直接抒写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此时景是凄凉迷茫的,表露出诗人萧索迷茫的情怀,这是借景寓情,以景传情——以风雨的暗淡景色正衬离情。
1.林中的隐逸英雄陈子昂陈子昂一生三次返回林中,每一次返回,都不是以在林中生活为目的,返回是为了再入社会,而且是在终极价值的层次上重新承担社会的责任,故可称其为林中的隐逸英雄。
就其在林中的行为而言,他虽试图向释、道方向提升自我人格,但主要的还是感受天地阴阳的生生仁德,体悟天命。
洞烛时代大势之先机,得悟天命旨意之后即下山以辅佐帝王,调和阴阳,治平天下。
这种隐者便是积极入世的隐逸英雄,他知行一体地承担着为社会寻求光明,为民生大众寻求幸福之路的重任。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创新”、“出世与入世”、“生命”、“价值”、“乐观面对生活”、“责任”等话题的作文中。
在文学上,陈子昂情感充沛、壮志高昂地高举诗文革新大旗,一扫六朝“彩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余波,开创盛唐一代诗风。
在仕途上,他积极入世、“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他“出世”是为更好地“入世”。
2.令人感叹唏嘘的张若虚张若虚仅凭一首诗,即名留文史。
《春江花月夜》气势恢弘,文思并茂,可见张公当年横溢才华之一斑,而叹张公昔日之荣耀,又叹历史传名之艰难。
张公之才,今其事已不可考,其诗已多散失,则吾辈碌碌之夫,又怎能奢望名垂青史?今人知道张若虚的,可以想像是不会很多的。
没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必不知张若虚;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又对他知道多少呢?我们只能去感受诗文的美妙,却无法捉摸诗人的行踪。
当我们对花长叹对月长吁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是不会有张若虚的影子的。
张若虚是否会想到,他的诗被我们广为传诵,而他的名字却令我们如此陌生。
他对此感到愤怒还是悲哀,或是淡然一笑,踏江而去?他对李白杜甫的盛名是否存有妒意?他是否觉得历史对他欠失公平?不过,张若虚还是幸运的,他毕竟留下了《春江花月夜》,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是仅留下一首诗,也足以使他不朽了。
尽管不会有太多的人念叨他,可是却总会有人在角落里将他发现。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孤独与超越”等话题的作文中。
夜色春花,花下流水,水映月光,轻轻摇晃的小舟上,望月问天的张若虚,怀着一种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吟出了“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三分钟的感谢一家日资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最后只剩下她和另外四个人。
公司通知他们五个人,聘用谁得由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决定。
几天后,她收到一封公司人事部发来的电子邮件,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但是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有限,实是割爱之举。
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通知你。
你所提交的资料录入电脑存档后,不日将邮寄返还于你。
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寄去本公司的优惠券一份。
祝你开心。
”她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伤心。
但又为外资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便顺手花了三分钟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回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两个星期后,她接到了那家日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职员。
后来,她才明白那是公司最后一道考题。
她能胜出只不过因为多花了三分钟时间去感谢对方。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节选)胡晓明《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
这包括以下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三、人生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说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
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
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