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格之我见解
关于当代大学生国民性的点滴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国民性的点滴思考以自我为例关于我国的国民性的问题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因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理论术语,其具体是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
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古老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随着历史的演变,我国的社会性质也发生着改变,可是几千的奴隶制度、封建社会制度,也让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民性,随着改革开放引导的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国民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国民性自然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我自己认为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继承了一些古老中国就有的国民性,也有他们自己所特有的国民性,下面,我将以我个人为例,简单的谈谈我对国民性的点滴思考。
(一)继承的国民性我们的古老中国人于受到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压迫、努力制度思想的灌输,有着很强的奴性,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奴性有没有改变呢?我认为没有。
当代的大学生仍然有着奴性,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点中体现:(1)我们不懂真正的民主,在古代我们中国人就奉行“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都愿意做奴隶,只有少数人不愿意做奴隶,到最后的下场就是被抓、被关、被杀。
在当代大学生中对于民主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比如班干部的选举,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拉票,同学们都不是很珍惜自己的选择权,和谁的关系好级投给谁,完全没有把能力作为第一个参考的条件。
(2)我们崇尚明哲保身。
什么叫明哲保身?有两条解释:一是绝不触犯法律,二是在灾难中绝不同情任何人。
说穿了就是做一个聪明的奴隶。
他们不陷害无辜,但也绝不反抗邪恶,他们只求苟安、苟活。
为了苟安,墙倒众人推时,他们跟着推;破鼓万人捶时,他们跟着捶。
这个不良风气仍然影响着我们当代的大学生。
当代的大学生都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怕给自己惹祸上身!对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所遭遇的苦难毫不关心,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也越来越没有温暖,看着路边的老太太没有人敢扶起,看着被汽车一再压过的小悦悦没有人报警,或许有人说这是社会的问题,可是即将作为这个社会的主人翁的我们是怎样做的呢?(3)我们缺少原则。
《鲁迅文集》中的国民性格与社会批判
鲁迅文集中的国民性格与社会批判1. 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被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并通过对国民性格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2. 国民性格的探讨2.1. 鲁迅眼中的国民性格在鲁迅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人民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懒散、好面子、崇拜权威等国民性格特征。
借助细腻入微的描写,他深入探索了这些性格背后所隐藏着的根源和影响。
2.2. 对国民性格形成原因的思考鲁迅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人形成这种性格特征的原因。
历史、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都对个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塑造出了共同的国民性格。
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行为特征。
3. 社会批判与鲁迅文集3.1.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在鲁迅的眼中,封建社会是造成国民性格畸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他通过对旧制度下种种弊端和不公进行揭示和批判,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以直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劣秀人物与底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情景,呼吁改革。
3.2. 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除了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外,鲁迅还广泛关注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他从城市化、教育体制、腐败与贪污等方面入手,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严重缺陷。
这些思考和批判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并推动社会进步。
4. 影响与意义4.1. 对后来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影响鲁迅以其清晰而犀利的观察力、批判力和文笔,深刻影响了大量的后来作家和知识分子。
他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激励着后续的社会批判与变革。
4.2. 对中国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的意义鲁迅对国民性格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引起了人们对自身存在问题及社会发展面临困境的思考。
他倡导正直、道德与公正,对中国社会进步与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同时,他也为孜孜不倦地倡导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国民性格之我见
11法学12班余弘扬学号:20113301141228“国民性格”之我见“对一个人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又反过来影响性格。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决定性格,性格又反过来影响历史。
”独特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社会制度,造就了我们的国民性格。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
拥有多种类型的国民性格既有共性,又有地狱差异,也有因为开放程度所影响的区域性格等等,这些性格形成了多样的中国国民性格。
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先人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国民性格,总结起来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的特点:第一是“家族主义”:“以孝为制行之本”,我国国民讲究〝亲亲、尊尊、长长、任人唯亲〞。
但家族主义的弊端是重家族而轻国家与他人,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封建专制统治,家族主义的观念让每一个王朝都没落的如此之快;在当今社会,家族主义的弊端最直接的体现是-富不过三代。
第二为“中庸主义”:其实说白了就是叫我们隐忍不做出头鸟,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性格。
这种性格虽然让我们避免了得罪他人,但是却让我们丧失了人格。
这种习惯于消极妥协,不能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缺乏生气和活力,不利于社会健康的发展。
我个人觉得这点在我的家乡河南体现的最明显。
河南人民经历过1942,经历过1959,经历过1998-1999以及经历过2010-2011等大灾大难,可是河南人的隐忍即使是换来了几百万人的饿死也没有爆发过多大的动荡或者动乱。
第三为“世界主义”: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最多影响最大。
但是纵观历史长河,汉族人民以及除蒙古、西藏等几个少数民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很少有主动入侵他国,喜好征伐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朝时期郑和7下西洋。
但是,这种观念缺乏国家观念,当外患来临时,常常少一些“敌忾同仇之心”。
因为这些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经常在更替少则不足百年,多则不过400年。
第四为“和平主义”:和欧洲、非洲等地方的国家人民相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是算不上嗜杀。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一本描绘中国人性格和行为特点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也更加理解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首先,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提到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比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人情关系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我看来,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地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其次,中国人的国民性还提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特点,比如善于折中、注重情感、重视面子等。
这些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更加理解了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独特方式。
最后,中国人的国民性还提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比如内敛、含蓄、重视群体等。
这些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一本描绘中国人性格和行为特点的精彩之作,通过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也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道德、法律、文化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素养。
这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保障。
我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也影响着周围人的行为。
每个人都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他人要心存善意和关怀,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自由。
同时,个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人,会更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
只有个人具备这些品质,国民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父母要树立榜样,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只有家庭教育良好,孩子们才能成为有良好素质的国民。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道德教育的投入和力度,推动道德伦理建设。
同时,社会应该倡导公平正义,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尊重法律的行为习惯。
此外,也要推广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
社会环境的改善和丰富,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个人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家庭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社会要改善环境和加强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民素质的崛起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讲解
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
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
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
这三种说法,当然没有完全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亲近自然崇尚和谐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
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富劳莱丝〃克拉克霍恩认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认为自然应该由人来征服的东西,墨西哥的农民认为人应屈服于自然,而日本人则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调和。
‛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
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
西方人的自然观来自于自然环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因而人优越于自然,人应该支配自然。
在中国,则与自然环境和有关天的信仰相关。
中国的自然环境并不太优越,中原一带经常处于干旱和洪涝的交替影响之下,从而养成了中国人顽强、忍耐的精神;但是,这种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是可以预防的,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减少损害,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而又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思想。
在信仰方面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天一方面有着绝对、普遍的创造者、主宰者的支配性格,另一方面又有着是‚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的教化性格。
人们对天而言,一方面对其支配要忍耐、服从,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努力和修养成为圣人,协助和参赞天的化育。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
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性格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性格的社会学分析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体系。
因此,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格也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人普遍拥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中国历史上一直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人的行为和决策中得以体现。
中国人通常更愿意关心他人,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追求个人的牺牲。
这种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中也体现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家族观念的强调以及乡村社区文化的繁荣等。
其次,中国人的国民性还表现出对权威的尊敬和顺从。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尊重长辈、师长和权威人士的传统。
中国人通常会遵从权威的指示和规定,对权力的认可和尊重可以使中国社会保持秩序和稳定。
然而,这种国民性也可能导致中国社会的不发达和缺乏创新,因为人们待遇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排斥可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另外,中国人的国民性还展现出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教育被认为是中国人获取社会地位和提升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自豪的象征,其中包括儒家思想、孝道伦理以及文人雅士的传统。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中国人的国民性还呈现出对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和社会等级的接受。
在中国社会中,权力和资源通常被少数人所掌握,这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差距。
然而,中国人普遍倾向于接受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并通过努力工作和经商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种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接受可能与中国的封建历史和权力集中的政治制度有关。
最后,中国人的国民性还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中国人普遍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价值观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影响。
家庭的传统观念中强调孝道、忠诚和亲情,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格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点: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对权威的尊敬和顺从、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和社会等级的接受以及对家庭的重视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国民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眼中,国民素质不仅体现在一个国家发展壮大上,更体现在一个国家人民幸福生活上,应该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首先,要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加强国民的文化素养。
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才能使民众有良好的行为准则,做到有礼貌、文明礼仪,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观念,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培养民众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进步的驱动力,科学素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充分掌握科学知识,才能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再次,要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提升民众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个人成长的核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把自己的职责做到最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加强对民众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责任感三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民众更加文明有礼,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国民性及思考剖析作文素材
国民性及思考剖析作文素材《国民性及思考剖析》素材一《中国式过马路》大家都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
那可真是相当“出名”啊。
我就亲眼见过这有趣又有点让人无奈的场景。
有一次我在一个不算小的路口等绿灯,周围站满了行人和一些骑着电动车的人。
这个路口的绿灯时间不是很长,所以车辆通过得比较快。
眼看红灯的秒数还有几十秒呢,这时候一个大妈,穿着那种红红火火花图案的衣服,她眼睛左右看了看,就大踏步地往马路对面走去。
就像她眼前不是红灯而是一路畅通的绿灯似的。
她这一走啊,像是按下了什么特殊的开关。
旁边几个年轻人互相看了一眼,犹豫了那么一小下,也就跟着大妈走了。
接着好多人就像潮流一样,不管不顾地往马路对面涌去。
那些开车的司机可就惨了,突然一群人出来,只能赶紧刹车,有的还按喇叭表示不满,但是过马路的人好像也不在意。
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么简单,其实反映出咱们国民一种从众心理,还有一种侥幸心理。
就是觉得别人走了也没出事啊,我跟着走也没问题。
这中国式过马路可真像是国民性里一面独特的镜子。
素材二《爱凑热闹》爱凑热闹是咱们国民性里面很突出的一点。
我记得有一回在街边看到有个小摊位围了好多人。
我这人好奇心就起来了,说啥也得去看看咋回事。
我费劲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卖一种新的小玩意儿的,摊主拿着那东西演示得天花乱坠。
我旁边有个大叔就在那给大家讲他听来的关于这小玩意儿的各种神奇用途,其实他也是剛才听摊主宣传的。
周围的人呢,一边听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时有个小伙子来了一句“这么好,那我买一个试试”,然后好多人就跟风说要试试。
其实好多人可能都没搞清楚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有用,就因为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气氛到了,就想买。
这种爱凑热闹有时候让生活变得不那么单调,可是有时候也容易变成盲目跟风。
就像好多被曝光的传销似的,就是利用了大家爱凑热闹爱跟着走的心理,把人忽悠得晕头转向。
素材三《热情好客的另一面》咱们中国人是出名的热情好客。
不过啊,这热情好客有时候也有点小问题。
关于国民性的思考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国民性之点滴思考提到“国民性”这个词,比较官方、正式的解释是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
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它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心理特征等。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最主要的内在特征,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向每个人的性格与习惯一样也有优缺点,并对该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国民性”的定义、概念及内容,中外的不少学者、哲人、社会学家都大大小小做过不少研究。
美国的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的《民族性格》中将其称之为民族国家的“众趋人格”。
从近代以来,当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的艰难夹缝中求生时,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严复提出了“三民”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批判中国的国民性:“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梁启超的“新民说”更是系统论述了改革国民性的问题。
他们用自己的感悟与清醒想要唤醒国人,让中国真正找到生存富强不畏强敌的道路。
而且,尽管从今天来看,当时的挣扎与浮沉没有为中国带来直接效应,然而这些对国民性的思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并为中国之后一系列的试图改良或是改革的运动注入了新的思想力量与理论基础。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对于国民性这个看起来晦涩难懂的词语,确实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在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的生活追求、价值理念、理想基础、风俗习惯、生态文明、社区文化、交流沟通、教育公益……这些无不反映了中国的国民形象,而其中所映射出来的所谓中国人的性格,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国民性。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整个社会中塑造出中国独特的氛围。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同时每个人对它的看法或许也不同,它随着历史的脚步,随着全球的步伐,变化,升华。
国民素质之我见
经典示例
贩卖毒品,赚取暴利,祸国殃民。 1、贩卖毒品,赚取暴利,祸国殃民。 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去过西方人的节日如圣诞节, 2、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去过西方人的节日如圣诞节, 愚人节。 愚人节。 很多青少年整天沉溺与玩乐不好好学习。 3、很多青少年整天沉溺与玩乐不好好学习。 很多人都会随手乱扔垃圾。 4、很多人都会随手乱扔垃圾。很多企业直接把未经 处理的三废排入自然中。 处理的三废排入自然中。 瓮安事件中很多中小学生参与到打杂事件中去。 5、瓮安事件中很多中小学生参与到打杂事件中去。 6、说小一点人们往往有闯红灯的习惯
国民的身体素质,体育素质提高, 三、国民的身体素质,体育素质提高,有一 个东亚病夫时代到达了体育大国时代。 个东亚病夫时代到达了体育大国时代。
经典示例
女性由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 1、女性由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 脚的时代过渡到了男女平等, 脚的时代过渡到了男女平等,女人能顶半 边天的时代。 边天的时代。 2、大学生的增多 3、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4、我国运动员在体坛上不断取得骄人成绩
影响国民素质的因素
一.个体需求因素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家庭的影响和教育 四.学校教育因素
如何更加提高国民素质
1、加强思想文化教育,要重思想和道德教育。要注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要重思想和道德教育。 三观” 重“三观”的培养 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搞好家庭教育 要保护好优良传统, 3、要保护好优良传统,将其继承和发展 建议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运动, 4、建议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运动, 建议实行优生优育政策。近亲一律不能结婚。 5、建议实行优生优育政策。近亲一律不能结婚。 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搞好环境保护。 6、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搞好环境保护。 加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观念。 7、加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观念。 8、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制体制。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制体制。
浅析中国人的“国民性”
浅析中国人的“国民性”浅谈中国人的“国民性”内容摘要:作为中国人,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了解自身的劣根性,了解中国人如今在人格上的现状,才能让我们中国社会尽早走向更加文明的社会。
如果不深入研究探讨,我们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久了,就会觉得所有的事情,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如果我们不与其他更文明的国度相比较,我们是不会发现我们丑陋的一面的。
揭示国民性的丑陋,不代表不爱国。
正是因为爱国,所以才要揭示。
关键词:劣根性现状丑陋爱国揭示引言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或许我们会缺乏清醒的思维去思考我们这个民族的优与劣;沉浸在各种宣扬中国传统美德中,或许我们就那么天真地认为我们民族就是最好的。
可是,我们要清楚地明白,一个政党若想要在人民心中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它就要从文化、思想等方面把我们的思想禁锢了。
然后,不断地宣扬一种有利于政党统治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地服从于它,被它统治。
显然,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认同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爱国,要爱自己国家的文化。
可是,我们现在都长大了,都应该有理智的判断力。
我们要培养自己区分好与坏,优与劣的能力,不能总是一味无知地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开始要认真分析,我们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值得我们继续提倡传承的,有什么需要我们认识到并且改进的。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必然要爱国,要爱我们的祖国,要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思辨能力。
但是,发现文化中的劣根性,进而从自身做起,告诫别人,从每一个小中国人做起,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好。
这才是正确的爱国方式!一、什么是“国民性”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这种结构形态反过来又是国民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定型化,形成牢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
两者发福交错影响,经历历史积淀,就形成为国民性。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剖析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剖析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笔下不仅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更深入剖析了中国人民的国民性格。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透彻的观察力,揭示了中国国民性的种种弊端和矛盾,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角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鲁迅笔下的几个经典形象,来探讨中国国民性的特点。
一、阿Q阿Q是鲁迅笔下最为著名的形象之一,也是对中国国民性格的最为直观的揭示。
阿Q是一个既无聊又可悲的人物,他自以为聪明伶俐,却在别人的嘲笑中不自知。
阿Q自诩胸怀大志,却毫无行动力和付出。
他的自尊心极度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会用自欺欺人的方式来安慰自己。
这种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在中国国民性中普遍存在。
鲁迅通过阿Q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懦弱、自卑和虚伪。
二、孔乙己孔乙己是另一个鲁迅笔下的经典形象。
孔乙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的酒保,他受尽欺凌和嘲笑,但却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心态。
他用自嘲和幽默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困境。
孔乙己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国民性格中对生活的抱怨和不服从的态度,但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幽默。
这种乐观和幽默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生存和奋斗的力量源泉。
三、老舍笔下的茶馆除了鲁迅,老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对国民性格有深入剖析的作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茶馆》通过描绘茶馆里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国国民性中的善良、聪明和固执。
茶馆是一个聚集了各种社会阶层人物的地方,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但却都被社会和时代所限制。
这种对社会和时代的限制,形成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顺从和保守。
茶馆里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具体,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中国国民性中的各种特点。
总结:通过鲁迅和老舍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善良、聪明、顺从、固执、懦弱、自卑等诸多矛盾和弊端。
这些特点在中国国民身上普遍存在,它们既是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生存和奋斗的力量源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障碍。
了解和剖析中国国民性格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正视和引导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各种特点,找到新的方式和途径,来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推动中国社会迈向更加自由、公正和开放的现代化新境界。
社会和谐与国民心态之我见
心态的调整和修炼, 则能利国、 利民、 利己。 冷静 , 不惊慌失措, 从容决策。悟性是对世界的认知程度、 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战争, 与国家领导人心态有关, 对事物的理解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悟性决定了人的视 以大欺小 、 以强欺弱、 强取豪夺会导致国与国的不和谐 , 战 野和创新能力。德性是要公民重视道德修养, 成为品德高
争期间国内更无法保持和谐。如果社会组织以侵 占、 牺牲 其它组织和公民利益来获取 自身利益 , 或过度索取 自然资 源、 破坏生态环境, 就会导致组织之间的不和谐以及人与 自 然的不和谐 , 这与组织领导人 目光短浅、 心态狭隘有关。如 果大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只考虑个人利益, 为了个人利益
第 1 3卷
第 l O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 RNAL OF J I 1 3 No . 1 0 Oc t . 2 01 3
2 0 1 3年 1 O月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3 ) 1 0— 0 0 0 3— 2
沟通 、 多了解 、 多谅解才能够缩短认知差异, 才有可能化解
管理中的冲突。 九 低调、 谦卑的心态
保持低调、 谦卑做人, 不狂妄; 要积极、 努力做事, 不张 扬。狂妄与张扬会导致个人过高地估计 自己、 过低的估计 竞争对手、 过于乐观地估计未来的形势, 会影响个人判断能 力和决策能力, 狂妄与张扬不是国人应有的心态与性格。 《 老子》 :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 ,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 尹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 老子认为, 有道德的
一
“
一
各种事务处理能够恰到好处在于心。用心是要公民全 经验、 智商和性格的差异而导致 的。承认 自己的能力与他 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进人到相应的角色境界之中, 处理人 人之间存在差异 , 能认识 自己、 看清楚 自己并不容易, 人贵
《国民素质之我见》高三作文
《国民素质之我见》高三作文在当今社会,国民素质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部分国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不仅有损国家形象,也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名胜景区内,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尽管禁烟标志赫然在目,但仍有人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各大景区的“到此一游”刻痕更是无处不在。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景区的美观,也反映了部分国民的不文明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的行为还可能引发其他游客的效仿,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
而在网络环境中,部分国民的素质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贴吧、论坛等网络场所中,网民之间的对骂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网络秩序,也影响了网民的身心健康。
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根源在于部分国民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素质的低下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不会受到惩罚。
因此,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强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等。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差距。
以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例,这些国家的国民素质普遍较高。
这些国家在素质教育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教育培养了国民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观念。
此外,这些国家的社会风气也相对较好,正能量充足,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大黄鸭漏气事件为例,为什么第一个被怀疑的是大陆游客?这与部分大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关。
这种不良名声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也让整个国家蒙羞。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改变外界对我们的看法。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应加大力度普及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国民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观念。
同时,应将不文明行为列入法律范畴,并予以惩治,以提高违法成本。
此外,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尊重他人等。
高三作文《国民素质之我见》800字(共11页PPT)
国民素质之我见
800字
现在,我们社会上部分
国民的整体素质偏低,这是
有目共睹的。如名胜景区内标
标志 有禁烟
,但仍有人肆无忌惮
角落 的吸烟;又如各大景区任何
踪迹 都能发现“XXX到此一游”的
。
记得一篇报道中提到央视主持人
时候 到英国进行采访的
,曾在一
堵墙上发现“国安必胜,国安加油”
字样 的
,这些行为都无疑是在给
高三作文《国民素质之我见》
有一次我上网看到一个调侃的段
国人 子:一个中
去外国,刚开始
还是像在国内的时候一样我行
我素,不讲文明。但他在国
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改掉了不文明
习惯 的
,成了一个文明人。而当
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刚开始他
文明的做事,但生活了一段时间后, 变得和国人一样不讲文明起来了。
关键词:一次,上网,看到,一个,
国人脸上抹黑。
关键词:现在,我们,社会,部分,
国民,整体素质,偏低,有目共睹,名 胜,景区,标有,禁烟,标志,有人,肆 无忌惮,吸烟,景区,任何,角落,发 现,XXX,到此一游,踪迹,记得,一篇, 报道,提到,央视,主持人,英国,进行, 采访,时候,一堵,墙上,发现,国安, 必胜,国安,加油,字样,这些,行为, 无疑,国人,脸上抹黑。
能量 们现在社会的正
还是太少。
正所谓社会风气正的国家国民
素质 的
就高,社会风气不正的国
家的国民素质就低。
因为大黄鸭漏气事件,让
国人又一次的重视起国民素质的
问题,让国人反省自己。
关键词:人会,老外,入乡随俗,
社会,风气,有关,我们,现在,社会, 能量,还是,所谓,社会风气,正的,国 家,国民,素质,社会风气,不正,国家, 国民素质,因为,大黄,漏气,事件,国 人,一次,重视,国民素质,问题,国人, 反省,自己。
浅论国民性格
国民性格之我见11法学十区苏丽珊学号:20113301141021当今国际形势日益严峻,要想在这风云变化的世界中占据有力地位,不能沉溺于自我满足的现况,应时刻反思自身、提升综合国力,这样才能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
其中,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不容忽视!我认为了解自身从而改善自身是实现进一步成功的关键。
因此,深入探讨国民性格,发扬其正面能量,正视其负面的影响,那样国民才能健康发展,国家才会欣欣向荣!要探讨国民性格,不得不提国民性。
国民性,即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这种结构形态反过来又是国民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定型化,形成牢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
两者发福交错影响,经历历史积淀,就形成为国民性。
国民性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心理特征等。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最主要的内在特征。
每个国家的民族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它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
民族性格是用来表示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的集合概念。
指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起作用的文化精神、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
又称民族性格或国民性格。
不过,国民性通常是以国家为单位考察国民特点时使用;民族性格或民族性格则相对于人格概念。
中国学者庄泽宣在《民族性与教育》(1938)一书中说,“民族性系一个民族中各个人相互影响所产生之通有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对个人深具压迫敦促之势力”。
因此,国民性格是国民性的具体体现。
前段时期,《南方周末》刊载冯八飞《我的中国性格》一文,引起热烈讨论。
该文认为:中国文化历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存在着岳飞、陆秀夫、袁崇焕等志士仁人,他们体现了一种中国性格,即浴火重生的顽强。
有学者驳说:“如果称这些历史人物为中国的脊梁,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果说他们代表了中国性格,就值得商榷了”。
谈国民性作文400字左右
谈国民性作文400字左右
咱们中国人,性格就是热情,这点你得承认。
你走在大街上,
哪怕不认识的人,都能冲你笑一笑,点个头,就像见到了自家兄弟
一样。
这种热情,你说是不是天生的?
不过,热情归热情,咱们中国人也有坚韧的一面。
你看那些历
史故事,哪次国家遇到大难了,不是咱们老百姓咬紧牙关,硬是挺
过来的?这种坚韧,就像是咱们国家的大山,永远都压不垮。
还有啊,咱中国人脑袋瓜子灵光着呢!从古到今,咱们的文化、科技、艺术哪一样不是领先全球的?这都是咱们智慧的体现啊。
就
像那句话说的,勤能补拙,咱们不仅勤奋,还聪明,这能不厉害吗?
总的来说,咱们中国人,就是热情如火,坚韧如钢,聪明绝顶。
这种性格,让咱们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挺直腰板,迎难而上。
你说,咱这国民性,能不让人佩服吗?。
审视国民人性作文
审视国民人性作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题记农民伯伯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最美,一种丰裕言饶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最美,一种自然的美。
”但是我说:“谦虚善良、积极向上的人类最美,一种人性的美。
”正如题记说的那般,人如果有道德,必将有许多知心朋友,也将处处得到帮助,人倘若没有道德,那他的漫漫人生路注定会坎坷无助。
妈妈常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想学会做事,就要先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一件难事,知易行难就是这个道理。
嫉妒、自私倘若人失去了良心,只留下一筹肉体,一具空亮,那他还是人吗?如果一个颇有学识的人昧了良心,看似友好和善的外表下却是一个自私贪婪的人,那他只能算是笑面虎,遭到世人的唾弃和嘲讽。
从复旦大学投毒害死室友到南京航空大学因口角捅死室友,从北京大学投毒案到江苏科技大学命案,无一不清楚地说明,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竟有人拿这些高科技产品去毒吉同胞,用刀杀死同胞,用种种手段去喜死他们,而且个个还是名牌大学的佼佼学子,这一切都是因为嫉妒的可怕,人性的贪婪自私。
我很想问这些学生:“倘若有一天,有人也拿这些东西来害你杀你,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连小学生都深知含义的句子,你们这些名脾学子怎么还没领悟呢?所以,人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的,如果你妒忌他的成就,请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更加努力,超越他,不就可以了吗?其实,人最主要的不是成绩,而是本性。
就算你学习再好,但你不懂得感恩父母、团结同学、关心他人,那你也只算个书呆子。
有人曾说过:“人的心是红的,眼珠子是用的。
但是,如果人的心是黑的,眼珠子是红的,那他就是一个自私贪婪的人。
”我们要有好胜心,但不能不择手段,也要承认他人的优秀以及自己不如他人,要知耻而后勇。
理想、困难记得流沙河曾在《理想》中这样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是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性格之我见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一个人的性格不管受过什么影响,其本质变化不会太大。
一个民族亦是如此,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凝聚形成了谦逊奋学、自强不息、忠贞爱国的精神主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稳定中也存在着起伏和细微的变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至今还在蓬勃发展的国度,离不开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后代人生生不息地传承。
在原始社会,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实践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并巧妙地通过微小地利用或改变这些规律方便生活。
就是这些许许多多的先代经验,多多少少地影响着后代人的生活,使后代人获得一批批宝贵的财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他借鉴原始社会“家天下”的模式,发展成国家,并使自己成为“酋长”的升级版领袖,这一升级,便使得这种模式得到了不可取代的传承,其实到了现代,我们依然是一个最高领导人领导国家的形式,国家主席集军、政、财权于一身,只是冠以民主之名罢了。
还有一个重要性格是委曲求全,这个在水浒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反抗。
上面说了,我们民族性格继承了传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继承都是合理的、正确的,如果一味延续一些性格,没有顺应时代发展,不结合实际,那也是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比如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兴起西学大潮,他们虚心学习先进技术,使得中国很快地发展,也逐渐强大起来了。
但是到现在,我们的学习似乎变味了,我们叫这种学习为崇洋媚外,我们学得太多了,快把我们民族之根给抛弃了,我想这也算是悲哀吧。
另外,国民性格也有变化,零零星星地算起来也有太多了,有好有坏的,好的不说,下面谈谈我对部分不好的现状的见解。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然而,中国人往往不大深究自身是什么样子,不大想自己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很少有人像日本人那样去研究和理解自身的民族性,但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掀起了三场反省和改造自身民族性的热潮。
第一次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学者对中国民族性弱点的解剖;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对中国民族性的批判;第三次是80年代文化反思热对中国人自身的全面反省。
1987年10月,人类学家费孝通代表中国接受美国学者的采访时曾坦白地说:“我要努力去了解中国,为的是想解决中国的问题。
但是直到现在,我尚未真正认识清楚显示于中国社会之中的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形成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的中国精神实质。
”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中山在1890年到1924年通过各种论文和演讲对中国人的民族性做了如下概括:(1)没有排外意识(2)勤劳、和平、守法(3)守旧法,无变通(4)崇拜鬼神(5)犹豫不决(6)知识水平低(7)缺乏主人翁意识(8)像一盘散沙(9)夜郎自大(10)停滞不前(11)不崇尚自由(12)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智慧(13)家族主义和宗教主义(14)世界主义(15)重视道德(16)民权主义(17)极端主义以下是我对中国人性格的简单概括。
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的莫过于一个“中”字。
中国人喜欢采取折中的方式处理问题,原因同时表现为:1、怕得罪人;2、遇事总留有退路;3、中医向来讲究阴阳调和,严防阴阳任何一方的极盛极衰;4、中国人崇尚和平,同情弱者,反对极权、霸权,有正义感,以仲裁者或和事老自居;5、中国艺术,如建筑、绘画等很讲究对称,中国传统文化以对称为美;6、中国人也以自我为中心,以保全自己和宣扬自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基于上一条,中国人一般不会轻易采纳别人的意见,所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人虚心好学,因为我们同样要力避“狂妄至极”;8、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昌盛和先进的国家,稳居世界中央,中国之名或许来源于此;9、中国人的中也表现为当看客,,“隔岸观火”,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给我们指出来了,“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别有用心的看客;现代中国人的性格虽然仍保留了大量儒家的影响和痕迹,但已大大削减。
随着中国近一两百年来的不断开放,“西学东渐”,以及中国不断受到世人的关注,中国人的国民性格越来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性格趋同。
主要表现是,热爱学习、讲求高效、开放、活跃,等等。
“五四”所以能够发生,首先必须有一批眼界不同以往,具有相当新思想,同时又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知识分子。
戊戌变法时期、清末新政时期,以及辛亥革命前后,这样的条件都还不具备,因此也产生不了这样的启蒙运动。
1915年以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之所以能够发起并促成了这场运动,根本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留洋的背景,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眼光和视野,同时在国内各大学身居教授之位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一个《青年杂志》要能够发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还需要有大批的受众与之互动。
在此之前,即使有相应的报纸杂志谈到类似的话题,也很难引起社会的共鸣,其原因就是读者数量太少。
这个时候读者之所以极其广泛,就是因为经过清末新政废科举、办新学前后10年左右时间,国内已经有了大批新式学校和数量庞大的青年学生群体。
他们中许多人,如“五四”中崭露头角的傅斯年、罗家伦等,又多半就是陈独秀、李大钊这类留洋归国知识分子的学生。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和热烈的响应,才使得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呐喊与呼声,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并得以形成持续的声势与广泛的影响。
任何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都需要大量的思想文化资源。
中国的旧东西不能利用,就要借助于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理论。
过去虽然也有过大量的译介工作,但当年具有严复那样眼界的译者可谓凤毛麟角,多数的译介工作靠的是传教士通过同文馆训练出来、毫无新思想可言的外语人员,因而那个时候中国人能够得到新的思想材料就十分有限,译介的数量自然更少。
而1915年以后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一方面留学回国的有新思想的留洋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非常热衷于译介各种新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大量的欧美文化思想资源陆续被译成日文,中国在日或留日归国的学生数以万计,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都积极借助日文资料接受新思想,这些都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及其随后的“五四”运动,提供了相当充沛的思想启蒙材料。
思想启蒙要形成规模和效应,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社会物质条件,一个是城市化要发展到相当程度,一个是生产力必须发达到相当程度,亦即必须要有比较便利的铁路、电报、电话、报纸、杂志等等交通和信息同步传播的条件。
清末科举废除之前,中国不仅缺少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条件,几乎没有可以提供给普通民众阅读的报纸杂志,就是城市化的水平也很低。
因为科举的教育基础是乡村私塾,因此就连相当多有知识的士绅,也都住在乡下。
清末新政以后,全国范围废科举、办新学、修铁路、兴实业,包括开放办报办杂志,到这个时候,城市化的规模和交通、信息传播条件已达到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思想的程度了。
陈独秀等人之所以会一上来就着眼于文化问题,力主破旧立新,一是因为久有前车之鉴,即从所谓“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等,种种变革或革命留下了太多失败的教训,在他们看来,唯有从社会改造入手之一法了。
二是因为中国的现状距离世界潮流和先进国家实在差距太远,一方面列强环伺,弱肉强食;一方面中国自身又四分五裂,深陷不平等地位而无以自拔。
现实的刺激使他们相信,必须先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尤其是要先从人的解放做起,然后才能依次解决其他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同样是不能忽视的。
即为什么在1915-1920年前后会形成这样一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果说在此之前各种条件不具备,那么为什么在此之后,中国也没有能够再度出现这样的局面?很显然,这里面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起作用。
第一是当时中国尚能维持形式的统一与和平,以后中国长年陷于战争和分裂中,这样的全国性思想大讨论的热潮很难再现。
第二是此时的中央政府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根本无力实施统制政策,更不用说什么报刊检查和新闻封锁了。
就连青年人结党、集会,政府通常也只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上街打砸烧,陈独秀随后上闹市撒传单攻击政府,北洋政权也只能拘几天然后交保释放了事。
这些自然不能对主张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形成太大的压力。
由上不难了解,“五四”的发生,有很多具体的历史条件,少了哪条都不成。
而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多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新式学校和青年学生?为什么会形成那样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信息传播条件以及形成那样水平的城市化规模?……归根到底,都是源于1840年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一系列社会历史变革的发生。
因此,我就得出了如下两个基本的结论:第一,“五四”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突如其来的,它其实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因而被迫从传统转向现代的一段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会发生的历史环节。
它所以会在1915-1920年这段时间发生,和以这样的形式发生,仅仅是缘于上述种种具体条件和具体环境的机缘巧合。
第二,因为“五四”的发生具有十分特殊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环境,因此,它的取向、内容、规模、深度、命运及其历史的作用,也注定要受到当时中国与世界种种特定历史条件与历史环境的局限。
在论述西方人所描绘的中国形象时,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西方如同东方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
从空间范围来看,从欧洲诸国远及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从时间范围来看,从古希腊罗马经中世纪至今,从语种来看,涵盖英、法、德、俄等多种语言,因而不宜把西方复杂多样的文化传统简单化。
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到底哪些是强权体制下的歪曲与附加,哪些是合乎客观事实的知识,我们还需要借助中国人自己的表述来仔细地加以区分。
简要地讲,西方人并非一概贬斥中国,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历史上,西方对中国曾经有过充满美好礼赞的时期。
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于十三世纪来到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在中国为官和游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
根据该书记载,元代中西交通频繁,各种人士往来很多,世界各国皆希望通与高贵的元帝国的贵族联姻来修好政治关系,那时候亚洲北极地区的商品和贸易主要都是运往中国的。
书中描绘了中国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雄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对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举世闻名的发明,用"黑色石头"(煤)做燃料等,均有不少的记载。
书中把中国描写得黄金遍地,美女如云,绫罗绸缎应有尽有,简直就像天堂一样。
这部游记传达出的中国人是一个高度文明、和平而繁荣的民族。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的人都无限神往。
这本书问世后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