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原文译文及赏析
三衢道中译文及赏析
三衢道中译文及赏析三衢道中译文及赏析《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衢道中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衢道中译文及赏析篇1作者: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创作背景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赏析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三衢道中译文及赏析篇2【原作】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
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原作】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州境内。
梅子:梅树的果实。
梅子未成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一般为黄|色*。
成熟的月份一般为-阴-历的四月份。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回去时走的山路。
却,有转折之意,意即由水路改为山路。
绿-阴-:树荫。
不减:没有减少。
添:增加,增添。
黄鹂:黄莺。
【古诗今译】梅子成熟的时候原本是多雨的季节,却难得遇上了连续晴朗的日子,于是与朋友结伴去游赏三衢山。
来的时候,坐着小船,一直游赏到浓荫掩映的小溪尽头,山林的深处。
回来的时候,虽然走的是山路,但是一路绿树浓荫并不比来时看到得少,尤其是婉转于绿荫深处的黄莺那悠扬的叫一声,更令人游兴未穷。
【赏析】曾几(1084—1166),宋代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
曾侨居茶山(今江西上饶县北),遂自号茶山居士。
曾几的诗歌风格明快流畅,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不拘于成规。
作品有《茶山集》传世。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自然,优美,清新,明快。
“梅子黄时日日晴”,诗人开篇首先交代了出行的时间,“梅子黄时”,即-阴-历四至五月。
在江南,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这在古代典籍及古典诗词歌赋中多有描述:如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苏轼也有“三旬已断黄梅雨”的诗句。
再如汉代应劭(sh&agra一ve;o)《风俗通》说:“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为信风。
”另外,在当今中国气象学和地理学中也有“梅雨” 这一名词。
就在这多雨的季节,却有难得的“日日晴”,这“日日晴”从字面上看是写天气晴明,而仔细品味,却是在写诗人的愉悦心情。
小学古诗《三衢道中》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三衢道中》原文译文赏析《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赏析】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曾几《三衢道中》原文、译文、赏析
曾几《三衢道中》原文、译文、赏析原诗:三衢(qú)道中(宋)曾畿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人资料曾畿(jī)(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畿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
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
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
《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
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
历应天少尹。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
高宗建煤田为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
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
逾月复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
二十五年桧卒,起为浙东提刑。
明年改知台州。
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
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
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茶山集》八卷。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英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曾畿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三衢道中》诗词及翻译
《三衢道中》诗词及翻译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意思是:山上的绿荫浓密,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丝毫不逊色,深林里传来四五声黄鹂的鸣叫,更增添了些幽趣。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抒发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原文: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三忂道中译文及注释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古诗《三衢道中》(作者曾几)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三衢道中曾几[宋代]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标签古诗三百首、纪游、喜悦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赏析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
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关于作者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经典诗句】“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畿《三衢道中》翻译赏析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沿路绿荫是又浓又密,跟来的时候差不多光景。
游兴正浓更添几分情趣,四五黄鹂在深树中啼鸣。
[出自于]南宋曾畿《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有增无减来时路,紫果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回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为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存有三衢山而闻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坐小船跑至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和泛,乘船。
天下,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阳,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徐皱了的时候,天天都就是晴和的不好天气,乘坐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追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跑山路稳步前进。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去的时候一样茂密,深林丛中响起几声黄鹂的开怀鸣声,比来时更平添了些幽趣。
赏析:诗作写下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梅子徐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碰上天天阳光明媚的日子。
坐着小船钻进了小溪的尽头,回程刚好跑山路,现在看见的就是一路绿荫浓浓远不如以前看见的少,而绿荫深处响起的黄鹂的声声山灵,更平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曾几《三衢道中》原文、译文及赏析
三衢道中三衢道中①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添得黄鹂⑦四五声。
词句注释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1]白话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创作背景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作品鉴赏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畿《三衢道中》原文+赏析
曾畿《三衢道中》原文+赏析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句析: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三衢道中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三衢道中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衢道中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三衢道中》曾几〔宋代〕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三衢道中原文翻译及注释
三衢道中原文翻译及注释《三衢道中》通过对游览浙江衢州三衢山时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衢道中原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衢道中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翻译: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赏析: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曾几《三衢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曾几《三衢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三衢道中(1)曾几(2)梅子黄时日日晴(3),小溪泛尽却山行(4)。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1)这是首记游诗,首句写梅子时节本来多雨,而此时却是难得的晴天,所以能尽情游赏,次句借写游踪写尽兴之乐,后两句写返途兴味不减,抒写了愉悦的心情。
三衢:山名。
在今浙江衢州境内。
(2)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祖籍赣州(今属江西),先人徙河南县(今属河南),遂为河南人。
早年从学于舅氏孔平仲、孔武仲,入太学,有名声。
北宋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等职。
曾客寓上饶茶山七年,因号“茶山居士”。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重新起用为浙西提刑,迁秘书少监,擢尚书礼部侍郎。
孝宗朝以通奉大夫致仕。
卒谥文清。
曾几一生“积学洁行,风节凛凛”,其近体诗轻快清新,饶有情趣,南宋赵庚夫《读曾文清公集》说:“新如月出初三夜,淡比汤煎第一泉。
”有《茶山集》。
(3)梅子黄时:梅子熟时江南多雨,称为梅雨季节,而此时却天天晴,是难得的游赏机会。
(4)小溪泛尽却山行:坐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改走山路。
极写游兴浓。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衢道中》原文译文及赏析
三衢道中①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添得黄鹂⑦四五声.词句注释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蒲月,梅子成熟的季候.③小溪泛尽:乘划子走到小溪的止境.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止境.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巷子.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若干,差不久不多.⑦黄鹂(lí):黄莺.[1] 白话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刻,天天都是晴和的晴气象,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止境,再改走山路持续前行.山路上葱翠的树,与来的时刻一样稠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了些幽趣.[3] 创作布景曾几是一位旅游快活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景的新颖感触感染. 作品鉴赏诗写初夏时安静的风景和诗人山行时轻松高兴的心境.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天然,极富有生涯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触感染.首句点明此行的时光,“梅子黄时”恰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可贵有如许“日日晴”的晴气象,是以诗人的心境天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刺耳,衬着出诗人舒服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趣犹浓,故能留意到归程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想之机巧.剪裁之精当.作者将一次平平经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但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并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维妙维肖,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诗还有个特色,就是经由过程比较融入情感.诗将往年阴雨绵延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比较;未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安静与面前的绿树与黄莺啼声比较,于是产生了升沉,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写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风景;固然没有铺写本身的情感,却在景物的描写中锲入了本身高兴欢悦的心境.曾几固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爽流利,没有江西诗派不求甚解.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2] 诗人材料曾几(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广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娴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求对仗天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三衢道中宋曾几的诗意
三衢道中宋曾几的诗意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清新流畅。
下面就来说说《三衢道中》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1、诗意: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
2、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以上的就是关于《三衢道中》的诗意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曾几《三衢道中》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曾几《三衢道中》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三衢道中》原文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及注释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赏析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三衢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曾几《三衢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阴:树荫。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赏析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三衢道中的注释和译文
三衢道中的注释和译文
《三衢道中》原文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注释:
-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 “绿阴”:苍绿的树阴。
-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 “黄鹂”:黄莺。
译文:
在梅子成熟变黄的那个时节啊,天天都是大晴天呢。
我先坐着小船沿着小溪一直走啊走,一直走到小溪的尽头。
这时候呢,就得改走山路啦。
那一路上啊,树的绿荫可浓啦,跟我来的时候路上的绿荫比起来啊,也没少多少呢。
走着走着啊,还听到有四五只黄鹂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就好像是给这旅途又添了点新乐趣似的。
这首诗的出处是南宋诗人曾几所作的《茶山集》。
你看这诗人啊,他就把自己的一段旅途经历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在梅子黄的时候,按常理啊,可能是雨水比较多的,但是他碰上的却是天天晴好的天气。
先沿着小溪乘船,这一路看着小溪的风景,多惬意啊。
等到船不能再走了,就改走山路。
那山路肯定也有不一样的景色,绿荫就像一把把大伞似的,几乎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这时候再加上黄鹂鸟清脆的叫声,就像一场意外的小惊喜。
就好像我们平时出去旅游,本来觉得看的风景也就那样了,突然又冒出个新鲜的东西来,心里就会特别高兴。
诗人通过这首诗把自己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传达得特别到位,让我们读着诗就像跟着他一起走了这一趟似的。
三衢道中_曾几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三衢道中_曾几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原文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鉴赏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三衢道中①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
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
添得黄鹂⑦四五声。
词句注释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1]
白话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作品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
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
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2]
诗人资料
曾几(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
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
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
《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