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临床输血指南教学提纲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9ae9b9d5102de2bd97058813.p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422d4c1cc22bcd127ff0c13.png)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9266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a.png)
输血指南简介: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治疗严重的贫血、失血或其他血液相关疾病。
本指南将介绍输血的基本知识、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以及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为患者或医务人员,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输血过程,并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第一部分: 输血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输血?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供血者)输送到另一个人(受血者)的过程。
输血主要用于补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以提高患者的血液氧合能力。
2.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用于许多疾病和情况,如贫血、失血、严重感染、手术等。
输血的确切适应症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3. 输血的风险输血虽然可以挽救生命,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这些风险是可以被控制的,医务人员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 血液成分1. 全血全血是包含所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液成分。
全血输血适用于患者全面缺乏血液成分的情况。
2.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由红细胞组成的血液成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
3.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由血小板组成的血液成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的液体部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异常、休克等情况。
第三部分: 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前,医务人员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身体状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并减少输血风险。
2. 输血的步骤输血包括血型鉴定、配血、输血过程等。
医务人员将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类型相匹配,并使用适当的输血设备进行输血。
3.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后,患者将接受观察和护理,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医务人员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可能的输血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输血后的注意事项输血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他们应该注意可能的输血反应症状,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ad2c9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7.png)
临床输血指南
引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的疾病和创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一些安全和有效性的问题,以确保临床使用输血的最大利益。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适应症
临床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
1. 严重贫血,导致组织缺氧
2. 失血性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出血
3. 维持正常凝血功能所需
4. 纠正某些疾病所导致的血液成分缺失
安全性问题
使用输血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性问题:
1. 每一单位输血都必须遵循血液安全规定
2. 检查病人是否有输血过敏的历史
3. 严格注意不同血型之间的配对问题
4. 输注血液时使用流速恰当的输血器材
5. 监测反应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分析病人的临床指标
2. 根据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对检查
3. 根据检查结果挑选适当的血液产品
4. 具体执行输血治疗的流程
输血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监测和评估:
1. 治疗后病情的变化
2. 检查有无输血反应
3. 监测心脏功能、血压和呼吸
4. 检查患者的体温
结论
临床输血是严谨的医疗操作,需要注意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以确保最大的治疗效果。
制定专业的输血操作规范对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150c88e5901020206409c45.png)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0fa8f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1.png)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临床输血指南是指针对临床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的专业规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的目标是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一、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
输血治疗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明确多种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输血适应证包括急性失血、严重贫血、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但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输血适应证的优先级和治疗方案。
二、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
输血的前提是确保输血血型和配型的准确性。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包括ABO血型、Rh血型、过敏史等信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输血治疗的剂量和速率。
输血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输血的剂量和速率。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剂量的计算方法和输血速率的控制方案,以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输血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包括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输血后的监测和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等。
五、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替代治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介绍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包括使用输血增生剂、红细胞灌流等替代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六、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
鉴于输血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明确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操作规范的制订、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等。
七、多学科协作的要求。
输血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涉及临床科室、输血科、实验室等多个专业。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明确各专业之间的职责和合作方式,以提高输血治疗的协同效应和安全性。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17c34e53186bceb19e8bbe8.png)
目录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输血技术 (2)第三节红细胞制品及其应用 (2)第四节血浆及其应用 (6)第五节血小板制品及其应用 (6)第六节粒细胞输注 (10)第二章内科输血 (12)第一节慢性贫血的输血 (12)第二节内科系统疾病的输血 (13)第三章常见血液病及肿瘤的输血 (18)第一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18)第二节溶血性贫血 (19)第三节白血病的输血 (20)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22)第四章儿科输血 (28)第一节小儿输血的适应证及剂量 (28)第二节新生儿输血 (29)第三节小儿特殊情况输血 (30)第四节小儿外科输血 (31)第五章外科输血 (33)第一节严重创伤时的输血 (33)第二节术中输血 (34)第三节烧伤病人的输血 (36)第六章妇产科输血 (38)第一节妇科输血 (38)第二节产科输血 (39)第三节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 (42)第四节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44)第七章器官移植与输血 (48)第一节器官移植中的血液免疫学 (48)第二节肾移植与输血 (50)第三节肝移植与输血 (51)第四节器官移植中的特殊输血 (52)第八章输血的护理常规 (54)第一节输血的操作规程 (54)第二节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59)第九章输血不良反应 (63)第一节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处理 (63)第二节发热反应及其处理 (66)第三节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67)第十章输血相关性疾病 (69)第一节艾滋病(AIDS) (72)第二节输血相关性病毒性肝炎 (75)第三节输血相关性梅毒 (77)第四节输血相关的其他疾病 (78)输血检验技术 (81)第一节ABO血型鉴定 (81)第二节Rh血型鉴定 (83)第三节其它血型鉴定 (85)第四节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检和鉴定 (86)第五节交叉配血试验 (89)第六节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 (91)第七节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97)第八节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 (103)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第一节概述一、血液成份制品和血液成份疗法(一)血液成份疗法又称成份输血,采用现代技术和器材设备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的制品和血浆蛋白制品。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https://img.taocdn.com/s3/m/e1650d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2.png)
临床输血指南2023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临床输血的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评估和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输血适应症2.1 红细胞输血- 重度贫血并伴有症状的患者- 急性出血或休克状态下的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贫血的情况2.2 血小板输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手术前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2.3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的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凝血功能的患者3. 输血前评估和准备-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成分的选择。
- 针对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4.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确认,确保输血成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速度等。
- 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输血后监测- 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等。
- 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输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
以上为简要的临床输血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和细节问题请参考相关模块的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本指南仅提供普遍指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培训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e805c74431b90d6d85c7cc.p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21
(三)新鲜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
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四)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五)洗涤红细胞
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患者、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和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
17
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 Hb>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运输
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 会发生出血增多
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 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 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7
5.PT(凝血酶原时间)或APTT(部分凝 血酶原时间)稍延长,未达到>正常1.5倍, 不宜输注血浆。
6.PT或APTT>正常参考值1.5倍,创面弥 漫性渗血,有血浆输注指征,但有时血浆 用量不足,<10-15ml/kg,达不到止血目的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为提高血浆蛋白,减轻水肿和积液,用白 蛋白制剂更加安全有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4
不宜用血浆补充营养
输注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才 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而血浆蛋 白以白蛋白为主,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0 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
必须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及亮氨基酸含量较 低,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给危重病人输 注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营养的价值不大, 反而可能引起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18
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 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 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20ba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a.png)
输血指南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风险和限制。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详尽的输血指南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供有关输血的全面指南,包括适应症、供血标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1. 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因为巨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的关键。
2. 严重贫血: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获得储备的红细胞,以提高氧气运输能力。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供血标准:1. 血型和配型:供血前需要进行ABO血型和Rh配型,以确保患者接受与其血型相适应的血液。
2. 传染病筛查:供血者需要接受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等。
3. 体格检查:供血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任何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
三、输血前的准备: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过敏史以及输血史等重要信息。
2. 检查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保证适当的静脉通路:准备好适当的静脉通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输血过程: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血的速度需要逐渐提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3. 注意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输血后的注意事项:1. 观察期:输血后,需要将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3.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筛查,以确保没有获得新的感染。
输血临床指南
![输血临床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393d433524de518974b7d1f.png)
输血临床指南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临床输血指南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1)浓缩红细胞【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
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1)浓缩红细胞【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3)新鲜冰冻血浆【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输血培训计划大纲
![临床输血培训计划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821fa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9.png)
临床输血培训计划大纲一、培训目标1.了解血液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血液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应用。
2.掌握临床输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输血前后的监测和护理,输血反应的处理等。
3.提高输血治疗的实践能力,包括合理的输血方案制定和实施,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二、培训内容1. 血液学基础知识(1)血液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2)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生产与贮存(3)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2. 输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输血前的准备工作(2)输血用血制品的选择及预热(3)输血过程的监测和护理(4)输血反应的处理3. 输血治疗的实践能力(1)合理的输血方案制定和实施(2)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3)输血治疗效果及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三、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1)使用幻灯片、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2)结合病例分析进行讨论2. 实践操作(1)模拟输血操作(2)参与实际的输血治疗过程3. 线上学习(1)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2)组织线上讨论和交流四、培训对象1. 临床医生2. 护士3. 输血科室工作人员4. 医学院校学生五、培训计划1. 第一阶段:血液学基础知识(1)学习血液的基本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2)了解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生产与贮存(3)熟悉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2. 第二阶段:输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学习输血前的准备工作(2)掌握输血用血制品的选择及预热技巧(3)了解输血过程的监测和护理(4)掌握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3. 第三阶段:输血治疗的实践能力(1)实际操作模拟输血过程(2)参与实际的输血治疗过程(3)掌握合理的输血方案制定和实施技巧(4)掌握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六、培训评估1. 知识测试(1)用于评估学员对血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测试学员对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2. 实践操作考核(1)以案例的形式对学员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2)评估学员在实际输血治疗中的能力和表现3. 课程满意度调查(1)收集学员对课程内容和培训方式的意见和建议(2)用于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七、培训师资1. 医院内外血液科专家2. 临床血液科主管医师3. 临床护士长4. 医院血液科室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八、培训资源1. 医院内外的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2. 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3. 模拟操作设备和场地九、培训成果1. 提升医护人员的血液学知识水平2. 提高医院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3. 提升医院输血科室的整体水平4. 培育输血治疗专业人才以上为临床输血培训计划大纲,希望能通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1)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
(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
(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 <50×109/L
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
(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
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
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
腰穿PLT>50×109/L
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
☻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和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
(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
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
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
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
剖腹产PLT ≥80×109/L(50)
大手术PLT 80-100×109/L
三、血浆输注
1.凝血因子缺乏
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
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
4. 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
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
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
5. 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
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
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是相对安全的
6.大量输血
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
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7. 维生素K不足导致的凝血异常:不推荐常规使用。
四、冷沉淀
1.获得性或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g/L伴活跃出血或拟行手术,血浆源性纤维蛋白原供应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
2.大量输血伴出血
当单纯输注FFP不能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0 g/L以上时,可同时输注冷沉淀
3.FⅩⅢ缺乏症
用于活跃出血者的止血;
手术后出血、刀口愈合延迟或愈合不良的预防;
预防FⅩⅢ缺乏相关的习惯性流产。
FⅩⅢ的半寿期约为9天,血浆水平达5%就能维持有效止血,故先天性FⅩⅢ缺乏者输注1袋/10-20kg冷沉淀即可
4.血友病A:血浆源制品FⅧ短缺时可输注冷沉淀
5.部分类型的血管性血友病(vWD):含vWF的血浆源性FⅧ供应短缺时,用于1型vWD(去精氨酸加压素无效)和2B、2N型vWD(禁忌使用去精氨酸加压素)
6.尿毒症伴止血功能异常:冷沉淀可用于治疗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弱的尿毒症并出血的病人
7.溶栓治疗过度以及原位肝移植出血等
输血有效性评价
一、红细胞疗效评估
1.精确评价
红细胞2,3-DPG水平和携氧量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Y=0.34X+3.5
Y是携氧量,用每100ml血液含氧量的ml数表示,X是红细胞的2,3-DPG水平,用µmol/gHb 表示。
2.粗略评价
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红细胞容积升高0.03。
临床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剂是否有效,应在输注后血红蛋白升高至少20g/L
3.临床缺氧症状改善或消失
二、粒细胞疗效评估
临床症状改善----输注后观察病人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是否下降
而不是观察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否增加
三、血小板疗效评估
1.精确计算
(1)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又称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CCI大于10表示有效;输注后1小时测定值一般认为CCI小于7.5~10.0认定为输注无效。
(2)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又称血小板恢复百分数(%)
1小时应大于60%,24小时应大于40%。
2.粗略计算
体重50kg病人输注1u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
3.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或出血时间恢复至正常或改善等
四、血浆与冷沉淀疗效评估
1.以凝血因子Ⅷ活性增高为疗效评估指标。
新鲜冰冻血浆15ml/kg或冷沉淀15IU/kg,每12h 输注1次,连续输注2次后,凝血因子Ⅷ活性可增高30%。
2.临床出血凝血症状改善或消失
3.APTT或/和PT或/和凝血时间恢复正常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