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热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1.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与距离的关系、理想气体模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分子间作用力: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引力、斥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阐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
4.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理论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拓展到新知识。
3.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指导。
5.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案:分子的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
2. 理解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理解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 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的热运动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知识。
2. 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的关系。
3. 点燃烧杯中的乙醇。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
2. 桌面实验。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提问师生热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问题一:你们知道物质的性质是如何确定的吗?问题二:你们了解分子的热运动吗?问题三:你们了解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之间的关系吗?2. 理论讲解:通过电子白板或黑板,讲解分子的热运动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的快慢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温度是反映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强弱程度的物理量,与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有关。
3. 实例演示:将一烧杯中注入乙醇,用火柴点燃,观察分子的热运动现象。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乙醇倒入烧杯中。
2) 用火柴点燃烧杯中的乙醇。
3) 观察点燃后烧杯中的乙醇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实验原理:乙醇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乙醇分子之间的引力减弱,导致乙醇挥发。
4.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实验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物质的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掌握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分子热运动与物质的性质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热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物质的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使物质呈现稀疏状态,如固体变为液体、液体变为气体。
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
会解释现象
课前
准备
墨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分子热运动:物质有---------------------------构成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在不停地。
(2)分子之间有。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物理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分子热运动》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教学
重点
分子动理论内容
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
控制变量法
小结: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得越快。
练习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方法指导(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是分子)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基础知识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环节。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分子的热运动是连接宏观热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的桥梁,它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温度、热量等热学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2. 科学思维培养: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探究,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实际应用:分子的热运动原理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技术领域,如制冷、热泵、热传导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具体包括以下小节:1. 分子的运动状态:讨论分子在热运动中的速度、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探讨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热运动的统计规律:阐述热运动中大量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入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思想。
4. 热量传递:介绍热传导、对流、辐射等热量传递方式,解释分子热运动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的意义。
(2)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掌握热运动的统计规律,能运用统计物理学原理解释宏观热现象。
(4)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理解分子热运动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问答、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3)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分子的热运动》教案《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
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
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二)扩散现象提问: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猜想。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的微观粒子运动;2.了解分子的热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关系;3.掌握描述分子热运动和气体性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4.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气体分子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2.掌握分子热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定量关系。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法、示例分析法、实验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小黑板、笔记本电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Step 2: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20分钟)1.介绍分子的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解释分子的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Step 3:实验观察(30分钟)1.展示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分子的热运动。
2.运用实验结果,让学生能够定量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和分布。
Step 4:讨论交流(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子的热运动与气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2.分组展示和分享,以及相互讨论。
3.教师点评和总结。
Step 5:知识巩固(20分钟)1.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教师辅导和指导学生解题方法,解答学生疑惑。
Step 6: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亲自观察并了解分子的热运动,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共同探讨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和个人练习题的设计,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点;3.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引入本课的主题,即分子热运动,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物体会热?或者说,什么是热?"2.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与同桌进行讨论。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即物质中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在宏观上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解释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包括自由度大、速度不同、碰撞频繁等。
三、观察实验(30分钟)1.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将一些食用色素或其他颜色物质加入容器中的水中。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容器中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3.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容器中的液体分子运动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实验的结果,并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提问"为什么加热物体会使分子运动加剧?",鼓励学生思考。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2.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六、课堂作业(20分钟)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个小时内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2.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物体温度变化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在概念讲解环节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提问,来评价他们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程度。
2.在观察实验环节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容器中的颜色变化和分子运动情况。
3.在讨论与总结环节中,评价学生的思考与回答是否合理,并对其进行适当鼓励。
分子的热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分子的热运动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 2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 3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尊重事实教学重点、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教具:显微镜(大于500倍),火柴,电源接线,布朗运动演示仪(气体)新课教学一、新课引入根据分子动理论,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结论也是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本节课我们就从实验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二、扩散现象学生观察两个实验:1.将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与另一集气瓶竖直方向对口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子慢慢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
【问】:这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问】举例说明在固体之间也会存在扩散现象。
(堆在地面上的煤)固体的扩散现象比较缓慢,不特别观察很难直接观察到。
【问】扩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实验:同时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观察扩散的快慢。
结论: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更加激烈。
【问】分子究竟做什么样的运动?能否直接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回忆分子直经、体积,得出不可能的看到的颜色变化是分子的群体迁移(类似云、水珠)【问】借助于仪器(如显微镜)能否观察到?三、布朗运动可以更明显的观察证实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布朗运动。
1.介绍布朗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后来就把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阅读实验,思考:“小碳粒”是不是分子?“位置连线”是路程还是位移?(位移)时间间隔延长,折线更复杂还是更简单?(复杂)分析:从图11-4可以看出,各个微粒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同一微粒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也是不同的,说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2.在实验前,明确观察目标和步骤,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3.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知识梳理: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2.复习知识点: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等知识点。
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调整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讲解。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在宏观现象中的体现。
(3)扩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宏观现象。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发现,这为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微观世界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一、课程背景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内容,热力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热力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分子热运动是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关键。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及实验操作,帮助高中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能的表现形式。
2.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宏观性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性质(如体积、压强等)的影响4.实验操作:热胀冷缩实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出规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导入:通过插入一段描述粒子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互动中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其中包括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内能的贡献、与温度的关系等。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导入:通过将温度计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来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是温度的表现形式,温度的高低是由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所决定的。
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导入:通过实验操作,呈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授:通过讲解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体积、压强等。
4.实验探究: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的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分别将向钢质棒直接加热后,浸入冷水。
2.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使两个水槽的水温分别为60°C和10°C。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2篇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测量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3.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3.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量的关系。
4.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5. 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分子热运动的速度。
教学步骤:引入部分: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开始教学: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会有不同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教师简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即分子在物体内不停地运动,并解释这种运动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主要教学内容:1.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速度越慢。
2.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量的关系。
在相同的温度下,分子量越小,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量越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慢。
3.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速度与分子间距无关,但当分子间距变小时,分子热运动的频率增加,即分子撞击的次数增加。
实验部分:1. 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分子热运动的速度。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物玻璃片、橡皮膏、照相纸、荧光颗粒。
3. 实验步骤:a. 将荧光颗粒撒在载物玻璃片上。
b. 用橡皮膏将玻璃片固定在显微镜上,并调节焦距。
c. 打开照相纸,使其与显微镜的目镜相贴。
d. 用显微镜观察荧光颗粒的运动轨迹,并拍摄照片。
e. 通过观察照片,测量荧光颗粒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荧光颗粒的速度。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分子热运动速度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例如:为什么温度越高,物体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分子间距与分子热运动速度无关?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红墨水、热水、冰块等。
2. 教学课件: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分子热运动的科研论文、生活实例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候的变化,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
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冰块中的扩散速度,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4.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蒸馏等,讲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研究的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冰块更容易使饮料冷却。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doc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
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热运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微观图像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热运动的实验观察,如布朗运动实验、气体扩散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强调分子动理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能力和结论。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总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扩散现象的本质,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学生能够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究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
温度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
122 难点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理解。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实验法:通过演示扩散实验、布朗运动实验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热运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142 新课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强调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介绍扩散现象,举例说明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并解释其原因。
详细讲解布朗运动,包括布朗运动的现象、特点和产生原因。
143 实验探究演示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分子热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分子的热运动》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扩散现象,第二是布朗运动,第三是热运动。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本节内容的探究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之后理解微观世界做好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成熟,生活经验丰富,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积极互动,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它们的的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提高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与物理之间的距离。
四、说教学重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相关概念。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之间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导入、新课、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我会按照课堂教学的实施顺序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接下来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对于此结论进行验证。
第一个实验通过易蒸发的溴观察瓶中气体颜色,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
第二部分是新课讲授环节。
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引出扩散现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产生的;(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质决定现象的哲学观点,以及客观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现象及本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教具:课件,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显微镜(光学)、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香水。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问题解决法、互动探究法,先学后教法.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点,那么我们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大量分子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本节课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扩散现象问题探究:1、举例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2、扩散现象的定义3、扩散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4、宏观的扩散现象的微观本质是什么?演示实验:动画模拟:实物演示:1、打开香水瓶盖,体会满室飘香的感觉。
2、把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观察现象。
探究活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原因何在?结论:1、闻到香水味,说明有香水分子从香水瓶中飞出来。
2、上面瓶中的气体变成了淡红棕色,而下面瓶中的气体颜色也变淡,说明上下瓶中的气体各自运动到另一瓶中,使两种气体最后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一致设疑:若气体分子静止,能否看到上述现象?学生回答:那肯定不能,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它不会到上面的瓶中。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流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设疑:固体分子是否也在运动呢?举生活中的实例:煤炭堆在墙角,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墙内有煤炭分子。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之后,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探究。
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是理解内能、比热容等热学概念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热机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扩散现象,引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观点。
接着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从而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教材还介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物质的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抽象。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扩散现象相关的实例,但对于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并不清楚。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扩散现象及分子热运动的观点。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教学难点(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的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内容。
分子动理论是热学的基础理论,而分子的热运动则是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微观世界的热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本节内容先介绍了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布朗运动进一步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后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角度解释了分子热运动的原因。
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微观世界的物理模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但对于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如数学中的统计思想、物理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等,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由于分子热运动是微观领域的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2)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能用布朗运动解释分子的热运动。
(3)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热运动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
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s 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
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s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
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
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提问: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总结: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
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
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
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
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
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少。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
悬浮在
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微小颗粒的作用就越激烈,而且撞击次数也加大,造成布朗运动越激烈。
5、布朗运动的发现及原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
总结:
(1)固体颗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仍然是宏观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固体微小颗粒,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分子的;布朗运动不是固体颗粒中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撞击的不平衡性。
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愈加激烈,在扩散现象中,也是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而这两种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这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课堂小结:
(1)要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
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2)知道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4)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