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北京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北京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园区,这些园区在北京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北京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园区的发展现状。
北京园区的发展始于1984年的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济开发区”或“亦庄”)。
自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园区相继在北京成立,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国际机场自贸试验区等。
这些园区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企业,形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热土。
目前,北京园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这些园区有效推动了北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这些园区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助推力,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北京,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然而,北京园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园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北京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园区,而其他园区的发展相对较慢,存在依赖性过强的问题。
其次,园区的拓展空间有限。
北京的土地资源稀缺,园区的扩张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使得园区的规模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园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一步加大了园区发展的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北京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首先,园区将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
不仅要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还要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的人才,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形成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
其次,园区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北京园区将进一步聚焦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

生 物 医 药
园
百 泰 生 物 药 业
四大主导产业
汽车产业 在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行政资源整合,打造北京南 部现代制造业新区的背景下, 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特别是高端 零部件产业,成为北京亦庄整 合优势资源,完善汽车产业集 群,打造京南高端产业带的战 略需要。此次收购是亦庄利用 国际并购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 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对提升北 京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 重要的战略意义
投资环境(住)
亦庄开发区虽然地理环 境优越,但相对北京城区又 展现出世外桃源的一面,区 内环境优美,配套设施相对 齐全,发展潜力巨大,平均 房价较北京城区低但上升趋 势明显,无论是居家臵业, 还是房地产投资,都是上好 良选。
同时,商业区、居民社 区等周边配套设臵的完善, 也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方向 之一。
人口
随着市内房价逐年攀升和亦 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日益完善, 很多人把臵业的眼光放在了地 理位臵好、交通条件便利的亦 庄开发区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亦庄人 口的比例65%为新移民,而现居 住人口在2008年到2010年两年之 内由16万一路飙升至2010年的30 万,预计在2020年,亦庄人口将 控制在70万左右,每年增幅12%。 这无疑为投资保障了雄厚的消 费群体。
亦庄轻轨——纵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亦庄轻轨于2007年开工建设,并将于 2010年建成。途经丰台、朝阳、大兴、通 州四个辖区和亦庄,全长23.8公里。亦庄 轻轨跨南五环进入开发区,到达亦庄新城 规划区东边界的亦庄火车站。亦庄轻轨将 成为亦庄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快速客运通 道,为亦庄新城发展提供支持。 公路——可利用标准及高速公路达1.5万公 里 北京作为首都,建设有中国最密集的 城市及乡村高标准路网。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有三条主干道通往中心市区。
亦庄管委会

亦庄管委会亦庄管委会是北京市大兴区的自治机构,负责管理和发展亦庄经济开发区。
亦庄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部,距离北京市中心约20公里。
自1992年成立以来,亦庄经济开发区经历了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首都北京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亦庄管委会的成立旨在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亦庄经济开发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连接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为吸引投资和发展企业的理想之地。
一、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亦庄经济开发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部,东临潞城镇,西界黄村镇,南与兴华大街相接壤,北靠兴丰大街,总面积约54.21平方公里。
亦庄经济开发区紧邻北京市六环路和机场高速公路,距离北京南站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
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交通优势使其成为众多企业的理想选择。
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企业可以轻松地连接到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并享受更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二、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概况亦庄经济开发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
自1992年建立以来,亦庄经济开发区已经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亦庄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研发环境和支持服务。
目前,区内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科技园区,包括中关村亦庄科技园、北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亦庄管委会的职能和目标亦庄管委会作为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具有以下主要职能和目标:1. 招商引资:亦庄管委会积极引导和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的投资政策,吸引外资和内资企业落户亦庄经济开发区。
通过推广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投资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进驻该区域。
2. 产业规划:亦庄管委会负责制定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各类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亦庄扩张,较劲雄安!550亿打造两站一街,北京首个科技CBD亮相!

亦庄扩张,较劲雄安!550亿打造两站一街,北京首个科技CBD亮相!【1】北京推三城一区规划,亦庄扩张势在必行定位小雄安,较劲大雄安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三城一区”定位成为北京未来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承载区域,也是北京未来重点投入建设的四大核心板块。
亦庄地区在新的城市发展背景下,面临历史性发展的契机:亦庄经济开发区范围有望拓至整个亦庄新城,占地将达200平方公里,扩张了4倍。
亦庄一期:仅有15平方公里。
通过几次的东扩及南扩,目前的亦庄开发区占地达到58平米公里。
根据2018年1月份北京市土规委发布的消息透露,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有可能拓展至193平米公里的范围,基本覆盖整个亦庄新城。
随着亦庄经济开发区的行政区域扩张,未来的亦庄开发占地规模将达到200平方公里,已经达到了雄安新区580平方公里的50%!“一核双翼”是北京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发展格局,其中的“一核”指的是北京主城区,而“双翼”则是城市副中心及雄安新区。
从地缘优势上看,亦庄及新机场均有望成为继“一核双翼”后的区域发展第三极,尤其是亦庄地区,京津冀诸多利好因素已经浮现:第一,亦庄火车站即将开通,亦庄将成为京津同城的关键枢纽,未来聚集北京、天津的人流及物流。
第二,通武廊战略合作规划实施,大亦庄将会成为京津冀产业合作的桥头堡。
通武廊三区一体化战略是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及河北廊坊市共同签署的区域产业合作战略,大亦庄区域由于地缘及产业优势,将肯定成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的桥头堡。
第三,城际联络线以亦庄为中转,南接新机场、雄安新区,北承城市副中心、首都机场,亦庄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转枢纽地位凸显。
此外,未来S6号线将贯穿北京东西区域,亦庄作为重要节点,显然是北京东西近郊新城的中心区域。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三大发展国策之一,在中央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速度加快,亦庄已然成为整个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中枢区域。
不管是从产业协同,还是交通协同,地处京津冀三省交界的亦庄,都是核心枢纽,东可直达城市副中心、首都机场,西可承接大兴、房山,南则直通新机场及雄安新区,北直入北京政务核心区。
北京亦庄简介

北京亦庄简介
北京亦庄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位于北京东部,地处京津塘高速公路与京沪铁路交汇处,距首都机场45公里,距天津机场80公里,距北京站40公里。
它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亦庄地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0万,辖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
亦庄地区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
亦庄地处京津唐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北京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
亦庄已成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到2005年底,区内共有各类企业80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
亦庄的规划和建设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制造业为基础。
亦庄开发区一期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其中3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已全部开发完毕。
2005年底,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5.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290.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2.6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
—— 1 —1 —。
北京亦庄开发区整体介绍

▪ Hi-tech enterprises: 597
高新技术企业597家 ▪ F500: 66 companies, 84 projects; Multinationals: over 100 6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84个项目;国际跨国公司100多家4
1992年4月开始建设, 北京市唯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Total area: 46.8 km²
总面积46.8平方公里 ▪ Jan.2005 Beijing Master Plan: BDA is the core area of e-Tow
n new city with a total area of 105 km². 2005年1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开发区规划为北京重点发
同比增长30.53%。
(亿元) 160
158.1
140 121.13
120
100
90.25
80
60
47.07
40
20.48 26.15 28.57 30.4
20 9.81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税收收入(亿元)
8
E-town new city planning 亦庄新城规划
GDP(亿元)
5
Gross industry output(2008): RMB 209 bln 2008年工业总产值: 2019.5亿元人民币
(亿元) 2500
2000
2019.59 2091.7
1660.3
1500
1150.4
1000 500
451.2 535.2 423 406.3
北京亦庄房地产市场浅析

区域交通
亦庄新城地处北京东南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已经初步形 成,轨道交通和公交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亦庄新城交通情况:
城市交通主干道:东南五环、南六环、
京沪高速、京津塘高速、荣华路、荣京街等。
距离城市主要功能区距离:距离天安门
广场17公里、距离国贸10公里、距离首都 机场25公里、距离四环十八里店桥3.5公里、 距离三环分钟寺桥7公里。
届时建设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人口预计
达70万,北京计划投入千亿打造国家环保
产业园区,该园区是国内能享有中关村科
技园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双重”优惠政策
的产业园。
区域产业发展
亦庄新城产业发展突出,产业相对成熟,未来产业发展方 向以高新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
亦庄主导产业:
亦庄未来规划产业:
电子信息:(移动通信业、显示器生产链、集成电路和软件等) 数字电视产业(代表:京东方)
1999年,荣华路开始 规划建设
1994年8月,被国务院 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1992年4月,北京经济技 术开发区奠基建设
上世纪90年代 初的亦庄
刚刚开始开发 时的亦庄路况
区域崛起
亦庄新城积20年力量,强势崛起,迎南城发展计划必将走 向全新品质时代新城
亦庄20年发展历程:
亦庄开发区从1991年开始筹建,1992 年正式建设和开始招商,1994年正式成为 国家级开发区,1999年成立亦庄科技城, 2005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2007年亦庄新城规划获得批准,2009年南 城计划亦庄获得新力,亦庄开发区经过20 年嬗变和强势崛起,成为北京的新生力量。
城
旧宫片区:
国韵村、江南山水、葛洲坝紫郡府、 中南湾
路东片区:
亦庄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亦庄经济开发区包括核心区、拓展区和起步区三个区域,总 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
成立背景
亦庄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当时北京市政府为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和现代制造业,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决定设立开发区。
发展历程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亦庄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 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业聚集区。
公共交通
02
亦庄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和有轨电
车等,便利居民出行,提高通勤效率。
交通管理
03
亦庄经济开发区注重交通管理,加强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提
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行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
水电气
亦庄经济开发区确保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信息化
亦庄经济开发区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应用。
公共服务设施
亦庄经济开发区建设了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提升居民 生活品质。
社会事业发展
01
教育事业
亦庄经济开发区注重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
量和水平。
02
医疗卫生
亦庄经济开发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投资环境优化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入驻。
成熟发展阶段
01
2000年代成熟发展
亦庄经济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02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庄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亦庄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亦庄)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是中国重要
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自1991年建立以来,亦庄经济开发区经历了
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创业示范区。
本文
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探讨亦庄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历程。
亦庄经济开发区于1991年由原北京市经委批准设立,这标志着北
京开始真正进入经济发展开放的新时代。
起初,亦庄主要定位于吸引
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各类科研机构、
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亦庄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
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亦庄分院成为了亦庄的
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亦庄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和吸引更多的投资,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针对人才引进,亦庄经济开发区引进了一批
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人才,并提供了相应的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
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亦庄加大了对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2000年以后,亦庄又转变发展思路,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
亦庄经济开发区发起了一系列的创业创新活动和项目,吸引了
一大批初创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相继设立,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办公场所和相关的孵化服务,加速了亦庄经济
开发区的创新创业步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亦庄不仅致力于经济发展,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
亦庄积极推动绿色环保发展,引进了一批高端环保科技企业,建设了大量的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提升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庄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2010年,国家确定亦庄经济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了亦庄的地位和影响力。
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亦庄通过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亦庄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果和进步。
从1991年建立之初的一个简单的经济开发区,到如今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区,亦庄在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亦庄将继续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亦庄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创设初期、产业转型与创新创业以及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区域优势的发挥,亦庄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生态圈。
未来,亦庄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引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