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案(共2课时)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绝品》教案
绝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积累本文精短含蓄的语言。
3、通过讨论,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4、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行行出状元。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无数的能人异士。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样几个人。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
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
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开卷品读,会看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慷慨悲歌之风的精神内蕴。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其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真善美的审美追求,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三、掌握字词装裱(biǎo )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 )半晌(shǎng)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四、初读课文,复述小说情节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一、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绝品》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小说还只停留在感受和理解的层面上,还不具备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本文主题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还需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设定:1、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写文中的短句。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文为一篇文章人物形象为重点,所以本课主要分析文中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而我国的书画艺术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能够流传至今的书画已不多见。
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艺术品更是宛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艺术品身价倍增,价格不菲,现在我们就来看这几幅画面:(放幻灯片)相信大家看过这几幅画面之后一定都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不是都想拥有这样一幅画啊!但珍品终归是珍品,并非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拥有的。
更何况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在于它自身的价值,更让人们难以忘怀的是围绕在这些珍品周围的人,事,物。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一幅唐代名画的故事。
因为这幅画本身就是一件绝品。
(幻灯显示课题,作者)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谈歌,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1971年参加工作,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长篇小说《认识你真好》、《城市激情》等9部;中篇小说集《大厂》、《天下荒年》等7部;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绝唱》等四部;散文集《一吐为快》背景:《绝品》记录的是发生在作者家乡保定的故事。
课文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涕的人物形象: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绝品》教案[精品文档]
《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4、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三、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讲授新课:1、掌握字词。
装裱(biǎo)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呷(xiā)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埠(bù)2、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
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七年级语文下册 9《绝品》教案(2) 长版
《绝品》第二课时一、导入提问:绝品的“绝”是什么意思?明确:“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
二、多角度理解“绝品”提问:这篇文章中的“绝品”指什么?明确:(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明确: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
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
对应语句:“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二)二“绝”——装裱技艺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
对应语句:“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
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补充:书画装裱知识三分画,七分裱!两幅湖北诗人画家鲁慕迅早期巨画完全风化、碎裂,一钱不值,经揭裱大师张再义近50天化腐朽为神奇的拼接,每幅画价值迅速飙升至2万元!一收藏爱好者慕名将一幅薄如蝉翼、几近破碎的清嘉庆朱砂画《钟馗》送到张再义手上,张再义用一周时间将残损部分一一拼合成形,据称,这幅画如果到市场上估值可高达5万元。
(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明确: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9绝品》word教案 (4).doc
《绝品》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流程一、导入同题材小说《1938年的较量》创设学习氛围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1、小说中哪些内容分可以称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的。
)复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通过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先生---舍生取义刘三爷—重信守义王商人---深明大义民族人士---民族精神四、小结体现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
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提升学习力构建高效课堂”教案课时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3.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学生的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时重点难点:解读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2、自读课文,字词注音、释义。
3、针对小说要素结合文本设计问题或者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二、回顾旧知,提问导入1、这几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一直在哪一种文学体裁中潜心修炼?从七上到七下,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想必大家对小说这种文体以及如何学习小说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收获了吧?大家各抒己见,老师期待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A小说的基本常识,B分析小说的常见方法2、这节课我们就学以致用,用刚才大家总结的学习小说的方法自主学习七下的最后一篇中国当代小说《绝品》三、出示目标1、明确《绝品》小说要素2、重点解读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主题四、构建目标1、五分钟的时间默读,再次熟悉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描写。
用批注的方式简单梳理情节。
2、大屏幕展示常先生:荐画刘三爷:买画(鉴画卖画)赎画送画王商人:买画退画得画3、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而人物性格的展示,又离不开故事情节,因为只有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解读人物形象,所以还是让我们走进情节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课前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设计的问题或者提出的疑难,我们一同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4、大屏幕展示1)常先生为什么不将字画送给刘三爷而是高价卖给他呢?2)常先生冬天突然回到保定城,夜半敲门,天明就告辞,这期间,对马氏的讥笑,常先生先是“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对马氏的不理解,他解释了吗?为什么3)常先生离开的时候“重重的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案教材分析:《绝品》这篇小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受三位主人公重情义、明大义、重信用、重职守的人格魅力。
先生将国宝慎重托付,三爷将国宝悉心珍藏,商人“饿死不卖收藏”,这正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一种职业原则。
这篇文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感受人物的民族大义,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吗?(中国起源于华夏文明,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我们现在把它们称之为古董。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件稀世珍宝,展示PPT。
古人曾说过一句俗语——“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什么意思呢?盛世时期,经济繁荣而且秩序良好,古董这种东西,肯定会不断增值、而且不容易受到损坏。
乱世时期,古董就不行了,又有贬值风险、又容易破碎。
所以,乱世时人们喜欢黄金——又不贬值、又容易保管和携带。
那在战争期间,古董怎样能得以保存流传下来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看看文章中一群怎样的人在乱世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去收藏古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当代作家。
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绝品》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绝品》教学设计优秀3篇沙与沫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沙与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纪伯伦及其作品《沙与沫》。
2、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教学难点:了解格言创作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沙砾与泡沫,虽是平凡而微小的事物,但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笔下却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辉。
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二、走近纪伯伦。
三、朗读每一则格言。
1、默读,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3、男女生分读,要求尽量背诵。
4、体会文题含义。
如果用23则中的一则来诠释文题的含义,应该选择哪一则?四、体会每一则的含义。
在这23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说明理由。
五、作业:1、背诵《沙与沫》。
2、学习检测基础。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
由背诵引入。
(每人一则,直至背完)二、探计有疑问的几则。
1、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歌唱呢?2、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是关在无窗的牢房里。
3、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4、听真下载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5、生命是一支队伍,迟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了,他就走出队伍。
快步的人又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走出队伍。
6、生意若不是交换,那便是偷窃。
7、我多么可怜这样的人啊:他在同一时间一面伸长舌头去赞美,一面伸长手臂去乞求。
8、哦,他为何从你的大海中取水,却又夸耀他的沟渠泥!9、四方脑袋怎么能考虑圆形的思想?10、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三、如果从这23则格言中选择一则送给自己,你选择哪一则?选择一则送给全班同学,你选择哪一则?四、根据我们对这些格言的品读,总结格言创作的特点。
绝品课文教案设计
绝品课文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绝品课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绝品课文》的复印件。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导入(10分钟):1. 教师将课文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
讲解(15分钟):1.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搭配和用法的讲解。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拓展(10分钟):1. 学生进行相关的词汇拓展练习,如词义辨析、词形变换等。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素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
2.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绝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绝品》教学设计应用创新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材分析《绝品》是长春版的一篇小说,既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义”和“绝”。
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学情分析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的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多需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
今天,我们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理解课文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内涵?“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三、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宝中之宝)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郭克军教学要求:1.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学习小说中人物忠诚于友情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2.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3.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按照情节的发展过程,梳理和概括故事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对刘三爷和常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从任务的语言、行动中,概括出他们的性格特征,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绝品”的三层含义,通过故事中任务的命运和人物语言来体会作品的思想倾向,从而把握作品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阅读课文,归纳故事情节课件显示: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5.卖画度日,遗赠绝品二、复述故事,要求简明、生动三、品读领悟:课件出示问题读第一部分,思考:1.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2.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读第二部分,思考:3.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讨论:写常先生店铺被抄,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二位同学表演常先生再访三爷、竟成诀别这一情节,体会常先生、三爷、马氏的性格特征并思考:1.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2.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三位同学表演第五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 1.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2.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3.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4.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绝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绝品》教学设计应用创新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材分析《绝品》是长春版的一篇小说,既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义”和“绝”。
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学情分析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的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多需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
今天,我们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理解课文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内涵?“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三、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宝中之宝)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七下《绝品》 (二)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绝品》教案长春版=谈歌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二)二“绝”——装裱技艺(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初一语文下册《绝品》教案设计
初一语文下册《绝品》教案设计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
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绝品》教案 长春版
《绝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写文中的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教学方法:品读分析课时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世界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之一,有许多的同学都很喜欢书画,下面就请同学欣赏几幅书画作品。
(出示电脑动画)同学们看出来这几幅画中的区别了吗? (同学们会回答有的经过装裱? 有的未经装裱。
)同学们知道装裱有什么作用吗? (同学们可能会回答美观、易于悬挂、易于保存等。
)这里面最重要的作用是经过装裱的作品更易于保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绝品》,体会一下围绕一幅古画的保护的人和事。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学生的回答可能很多,教师可以归纳为主要是以下几个点:文中的那幅古画、常先生的装裱技艺、刘三爷与常先生的为人、二人之间的友情。
)3.品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4.作业: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第二课时1.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
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
”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
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
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9绝品》word教案 (8).doc
《绝品》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绝品》二、学生分析:初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小说还只停留在感受和理解的层面上,还不具备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本文主题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还需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来源:学+科+网Z+X+X+K]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来源:学_科_网]3.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写文中的短句。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文为一篇文章人物形象为重点,所以本课主要分析文中人物。
[来源:学科网]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4.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来源:学+科+网Z+X+X+K]5.文中短句的使用与应用。
六、媒体设计:教学存在的困难[来源:Z。
xx。
]媒体设计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开始上课时展示课件《绝品》,由装裱前后的同一幅字画导入,激发学生对宇画装裱的兴趣,研讨内容时放映常先生就义的flash动画、刘三爷风雪天赎字画的flash动画,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七、课程实施:1.导入: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世界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之一,有许多的同学都很喜欢书画,下面就请同学欣赏几幅书画作品。
(出示电脑动画)同学们看出来这几幅画中的区别了吗? (同学们会回答有的经过装裱? 有的未经装裱。
)同学们知道装裱有什么作用吗? (同学们可能会回答美观、易于悬挂、易于保存等。
)这里面最重要的作用是经过装裱的作品更易于保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绝品》,体会一下围绕一幅古画的保护的人和事。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学生的回答可能很多,教师可以归纳为主要是以下几个点:文中的那幅古画、常先生的装裱技艺、刘三爷与常先生的为人、二人之间的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品》教案(共2课时)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前准备】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九课,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初步扫除文字读障碍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按照小说的要素在特定时代环境下认识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
课前印发关于中华革命党、字画装裱的相关知识,作者的绝字头小说两篇《绝印》《绝方》初步了解谈歌的绝字头小说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
2.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
3.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4.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塑造人物的多重方法2.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2.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文本内含,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预习情况: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预习,让学生回味预习中的思考。
学生听读,理清小说人物身份,主要活动、人物置身于其中的典型环境,就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赏析课文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发现了那些“绝品”?明确:①物质方面,唐代古画是绝品②精神方面,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个人友谊是绝品③他们二人在保护国宝方面体现的爱国义举,民族道义是绝品。
④装裱技术方面,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板书:绝品唐代古画、友谊、爱国义举,民族道义2.提问:文中的一些小的细节都可看出作者巧妙精心的设计。
例如“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样子容貌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
”与小说下文中的那些细节相呼应?明确:一方面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与下文中常先生的革命党人的身份相呼应,另一方面与下文向刘三爷介绍交代古画的情节相呼应。
3.提问:刘三爷与常先生的友谊可以用哪两“善”来概括?彼此间的“信”是怎样表现的?明确:(教师范读第五段)两人的友谊是萍水相逢,的君子之交。
一个善饮,一个善谈。
彼此间的信表现在“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
”板书:小信4.提问:马氏在小说中的的第一次出现有什么表现?你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的性格?明确:故事情节情节发展到这里,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起到烘托作用的人物就出场了,那就是马氏的出现。
“三爷的娘子马氏放心不下,瞒着三爷,让下人拿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
皆货真价实。
如此几回,马氏也就不再疑。
”从马氏的这些表现来看,他对常先生不放心,私下里请人对刘三爷收藏来的画请行家进行了鉴定,“皆货真价实” 五个字即是对画品的鉴定又是对常先生诚信的认可。
由此可见马氏是一个遇事多疑,颇有心计,喜欢计较的人。
板书:马氏多疑有心计(烘托作用的人物)5.提问:小说中是如何评述那幅唐代古画的?是如何侧面描写它的价值的?常先生对刘三爷作怎样的嘱咐?明确:作者运用简单的话语“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交代了画的价值。
侧面描写是通过常先生的动作描写与对画的包装细节描写来展现的。
“常先生携一布包,来到三爷家中。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包,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打开,那纸已泛深黄。
但托裱一新。
”常先生的嘱咐意味深长。
其一,“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这一嘱托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二,“三爷啊,关于此画。
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信任与被迫离别的无奈尽在不言之中。
此画的价值如何又给读者设下了一重悬念。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板书:无价之宝---唐代古画(侧面描写)小结:在这一部分中,应检查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小说中刻画描写人物方法的认识。
学习这篇小说缜密行文环环紧扣的艺术特点。
三、作业:1.学写探究性的短文《品析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义》2.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一种观察感受。
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课文探究请同学们把第一部分(小说开端部分)的课文内容概括复述一遍。
重点回忆常先生、刘三爷、马氏在这一部分中的表现,进一步体会他们所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一)师生共同探究小说发展部分的内容。
1.常先生遭受怎样的变故?刘三爷与马氏对此各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在这里分别刻画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变故是:“ 第二天,三爷刚刚起床,下人来告,说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抄了,已查封,常先生也不在店里。
”三爷表现:①“三爷惊了脸,半晌说不出话来。
”②“三爷听过,无动于衷。
”③“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
千虑一失,或许常先生走了眼。
即使常先生知此内情,也或许另有难言之隐。
不可怪他。
’”性格特点:这些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刘三爷对常先生的遭遇感到震惊,陷入沉思。
对常先生的人格深信不疑,绝不允许有人亵渎诋毁常先生。
尽管面临着行家的鉴定有被骗的可能,他依然对常先生充满理解与信任。
马氏的表现,在这里被刻画得异常鲜明形象。
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
如:①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幅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家,鉴定那幅画。
②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性格特点:作为家庭中的女主人,对巨资收藏始终心存疑虑,维护家庭利益也是无可厚非,当得知古画为不值钱的揭品时,她先前的疑虑似乎得到了印证,被骗的痛苦转为刻骨的仇恨便心疼地大骂。
足见其精明泼辣的一面,更好的衬托出刘三爷的憨厚老实,对常先生信任的坚定不移。
板书:马氏精明泼辣刘三爷憨厚老实2.小说中插入行家鉴定古画在结构与内容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明确:在结构上,他与前文常先生对画的评价相呼应(无价之宝),在后文又与王商人的鉴定相对照(宝中之宝)。
在内容上,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也便于物情感态度随情节发展而自然转换。
以马氏的多变,衬托刘三爷的坚定信义。
板书:刘三爷坚定信义3.常先生冬夜造访,如一幕独立的话剧,空间集中于一室之中,人物较少,且具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大家分析一下这里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呢?明确:冲突一,对马氏而言,常先生的到来如若骗子上门,怒从中生,分外眼红。
这一反面衬托,更好的衬托了刘三爷的大度、雅量,对彼此间的信义坚定不移。
冲突二,常先生冒险来访与被官府缉拿之间的矛盾,可见他真是彼此间的友情置生死于度外。
也是对刘三爷毫不怀疑彼此间情谊的肯定,这一正面衬托更加有力。
冲突三,似戏剧的尾声暗示出常先生的革命大义,与黑暗社会的矛盾,捐躯赴国难。
把私人间的友情上升到革命大义的一面,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又突出了文章主旨。
板书:常先生捐躯赴国难刘三爷大度、雅量4.刘三爷彻夜赏字画“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二十余幅,挂在房中,呆呆地看。
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
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
”仿佛影视片中的特写镜头一般,经典凝练震撼人心,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情境的?明确:这一节中“独”字甚妙,若伯牙失去钟子期,为知音亡去而悲,睹物思人,借画回忆历历往事,彻夜难眠悲从中生,足见其对于常先生之谊的眷念。
(二)师生共同探究小说高潮部分的内容。
1.在战祸迭起的社会环境中,刘三爷家中发生了哪些变故?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
明确:①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
②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
③三爷也就病倒在了床上。
这里是小说中的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简要交代刘先生的家庭变故,为下文突出刘三爷的义举――为护国宝而捐画作铺垫。
2.马氏为什么要卖字画?这样写有何深意?明确:“家中已经败落到这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好度日啊。
”这样写的深意是从家庭背景方面衬托刘三爷为王商人无尝捐画的义举。
3.王商人为何说那幅画是宝中之宝?刘三爷为何愿意把画赠与王商人,你怎样评价这一义举?明确:宝中之宝: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印证了常先生品格的光明磊落。
)赠画原因:“不敢。
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 “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
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
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
”(既点明了画的价值,有说明刘三爷是位重信义守诺言的豪侠之士,爱国之士,他重义轻财,护卫民族文化瑰宝,令人敬仰可歌可泣。
)板书:常先生忠义可信刘三爷重信义守诺言重义轻财爱国4.小说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明确:作者以雪景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以无声胜有声,借满天大雪巧妙的烘托了小说主人公的义满乾坤,义薄云天的高大人物形象。
板书:刘三爷义满乾坤、义薄云天二、小结《绝品》一文是作者“绝”字头小说系列中重要的一篇,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小说构思巧妙,结构环环紧扣,颇有明清小说的遗风,作者由始至终在对比衬托中把主要人物写得鲜明形象。
对马氏这一衬托人物作者的笔墨尤为精到,以其泼辣精明的表现成就了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又通过常先生的活动变化,王商人的鉴赏品评把刘三爷的民族大义创造出来。
为更好地体会谈歌小说的艺术特色,建议大家能够阅读他的其他数篇“绝”字头小说。
四、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各题。
尤其是第二题。
2.为更好地了解有识之士那一历史时期对文物的保护情况,可以课外阅读的形式给学生补充讲解读者上的文章《1938年的较量》板书:马氏精明泼辣常先生捐躯赴国难忠义可信刘三爷憨厚老实坚定信义大度、雅量重信义守诺言重义轻财爱国义满乾坤义薄云天封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