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绝品导学案

绝品导学案

课题:绝品()班组姓名教师评价: 三案用时: 3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完成整体感知题目,预习课文,如有新的疑问,填写到“我的疑问处”;2.预习案为1课时; 探究案的完成时间为2课时,均要求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 学习人物的精彩描写手法。

3.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材助读】1、关于作者谈歌,原名谭同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天下荒年》.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

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颇有慷慨悲歌之风.这些作品弘扬传统美德,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情感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2.字画为什么要装裱“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书画也是这样,没有装裱的书画如果要悬挂起来,整体就不能更美观,特色也不能更鲜明。

但是如果衣服做的不合身,不搭配,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书画装裱是一门很专业的工艺,并不像补鞋补衣服那么简单,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行业。

一个好的裱画师,不仅能把画裱好,还能令失色的画作焕发出光彩,装裱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名人手迹的存亡。

是决定书画命运的大事。

另一方面,中国的书法和国画主要创作在生绢或宣纸上。

其材料质地纤薄,易于破碎。

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也需要对其装裱加固,以利于保存,便于观赏,历代许多珍贵的书法、绘画,乃至书籍、碑帖等,能够兴存到今天,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经过了装裱,由纸、绫、绢等材料,将其背面、四周加以保护的缘故。

可以这样说:离开了装裱工艺,就不可能留有现存于世的如此众多的丹青墨迹。

那么什么是书画装裱呢,专业点的说法就是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法、国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中国书画是我国特有的国粹,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绝品》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二单元。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绝品之作,以及对音乐的赏析和评价。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b. 掌握《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c.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对音乐进行赏析和评价。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c.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b.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对音乐进行赏析和评价。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对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

但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喜欢听歌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一首中国传统音乐,如《茉莉花》或《二泉映月》,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注意。

2.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和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1. 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图片和简要背景介绍。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这些音乐作品的特点,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音乐的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9绝品》word教案 (4).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9绝品》word教案 (4).doc

《绝品》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流程一、导入同题材小说《1938年的较量》创设学习氛围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1、小说中哪些内容分可以称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的。

)复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通过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先生---舍生取义刘三爷—重信守义王商人---深明大义民族人士---民族精神四、小结体现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

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绝品》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绝品》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绝品》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注重对先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准绳。

学习小说中人物忠实于友谊的品质,培养先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2.引导先生全体浏览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先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3.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先生可以按照情节的发展过程,梳理和概括故事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对刘三爷和常先生这两个人物抽象的分析上,从任务的言语、行动中,概括出他们的性情特点,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教学时,要引导先生理解“绝品”的三层含义,经过故事中任务的命运和人物言语来领会作品的思想倾向,从而把握作品的宗旨。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浏览课文,归纳故事情节课件显示:1.茶楼相识,保藏字画2.引荐绝品,重金保藏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5.卖画度日,遗赠绝品二、复述故事,要求简明、生动三、品读领悟:课件出示成绩读第一部分,考虑:1.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直爽,凡是常先生引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甚么情感?2.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读第二部分,考虑:3.三爷对常先生引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甚么还重金买下?讨论:写常先生店铺被抄,在结构上有甚么作用?请二位同学表演常先生再访三爷、竟成诀别这一情节,领会常先生、三爷、马氏的性情特点并考虑:1.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甚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2.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甚么性情?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三位同学表演第五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欣赏,并考虑:1.三爷为甚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保藏?2.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安装”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甚么不将本相告诉三爷呢?3.请大家浏览文章最初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4.课文的标题“绝品”有甚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提升学习力构建高效课堂”教案课时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3.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学生的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时重点难点:解读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2、自读课文,字词注音、释义。

3、针对小说要素结合文本设计问题或者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二、回顾旧知,提问导入1、这几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一直在哪一种文学体裁中潜心修炼?从七上到七下,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想必大家对小说这种文体以及如何学习小说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收获了吧?大家各抒己见,老师期待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A小说的基本常识,B分析小说的常见方法2、这节课我们就学以致用,用刚才大家总结的学习小说的方法自主学习七下的最后一篇中国当代小说《绝品》三、出示目标1、明确《绝品》小说要素2、重点解读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主题四、构建目标1、五分钟的时间默读,再次熟悉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描写。

用批注的方式简单梳理情节。

2、大屏幕展示常先生:荐画刘三爷:买画(鉴画卖画)赎画送画王商人:买画退画得画3、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而人物性格的展示,又离不开故事情节,因为只有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解读人物形象,所以还是让我们走进情节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课前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设计的问题或者提出的疑难,我们一同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4、大屏幕展示1)常先生为什么不将字画送给刘三爷而是高价卖给他呢?2)常先生冬天突然回到保定城,夜半敲门,天明就告辞,这期间,对马氏的讥笑,常先生先是“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对马氏的不理解,他解释了吗?为什么3)常先生离开的时候“重重的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绝品》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绝品》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绝品》教学设计优秀3篇沙与沫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沙与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纪伯伦及其作品《沙与沫》。

2、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教学难点:了解格言创作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沙砾与泡沫,虽是平凡而微小的事物,但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笔下却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辉。

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二、走近纪伯伦。

三、朗读每一则格言。

1、默读,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3、男女生分读,要求尽量背诵。

4、体会文题含义。

如果用23则中的一则来诠释文题的含义,应该选择哪一则?四、体会每一则的含义。

在这23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说明理由。

五、作业:1、背诵《沙与沫》。

2、学习检测基础。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

由背诵引入。

(每人一则,直至背完)二、探计有疑问的几则。

1、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歌唱呢?2、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是关在无窗的牢房里。

3、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4、听真下载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5、生命是一支队伍,迟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了,他就走出队伍。

快步的人又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走出队伍。

6、生意若不是交换,那便是偷窃。

7、我多么可怜这样的人啊:他在同一时间一面伸长舌头去赞美,一面伸长手臂去乞求。

8、哦,他为何从你的大海中取水,却又夸耀他的沟渠泥!9、四方脑袋怎么能考虑圆形的思想?10、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三、如果从这23则格言中选择一则送给自己,你选择哪一则?选择一则送给全班同学,你选择哪一则?四、根据我们对这些格言的品读,总结格言创作的特点。

《绝品》教案[五篇材料]

《绝品》教案[五篇材料]

《绝品》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绝品》教案《绝品》教案教学内容分析:《绝品》是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

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的“义”和“绝”。

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技能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

2.学习小说中人物忠诚于友情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情节、分析人物语言动作。

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对象: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学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其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需多方指导。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中在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要求。

主要采用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阅读、讨论、提问、思考作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

今天,我们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绝品课文教案设计

绝品课文教案设计

绝品课文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绝品课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绝品课文》的复印件。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导入(10分钟):1. 教师将课文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

讲解(15分钟):1.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搭配和用法的讲解。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拓展(10分钟):1. 学生进行相关的词汇拓展练习,如词义辨析、词形变换等。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素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

2.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绝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绝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绝品》教学设计应用创新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材分析《绝品》是长春版的一篇小说,既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义”和“绝”。

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学情分析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的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多需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

今天,我们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理解课文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内涵?“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三、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宝中之宝)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9绝品》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9绝品》word教案 (2).doc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绝品》教案长春版=谈歌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二)二“绝”——装裱技艺(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2021年整理〗《绝品》导入语设计

〖2021年整理〗《绝品》导入语设计

《绝品》导入语设计: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问好)请坐。

老师:(出示ppt)咱们看这样一位作家,他出生在河北保定,我们从这幅图上看,他善书,另外还善画,他更善于的是写作。

他能同时写四部小说,但是给出版社的时候,就交了五部,有一部是现写出来的。

这绝不绝?学生:绝老师:这是一绝,作为作家都是少见的。

当今有些文学研究者要把他归到哪个流派去。

同学们想想看,这样高产的作家归到哪个流派比较合适?实在没法归了,用了一个现在的最现代的词——动车派,这就把他归属到动车派。

这个人为人也特别豪爽,他被下派到下面一个县级市做代理副市长的时候,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他的屋子里其他什么都不要。

为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下级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他站着,我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站着。

所以绝不用要多余的东西。

大家看他的工作作风,绝么?学生:绝老师:但是作为作家,他更有一个重大的责任感。

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写出绝字头的,以及含“绝”的内容的系列小说,以家乡燕赵大地为背景,写出那些豪情的道义,写出那些铁肩担道义的人的小说系列一百部。

这就是他伟大的理想,这个理想绝么?学生:绝老师:是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理想,是吧?学生:是老师:好,那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一段话,认识作家谭占同。

他就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他的真名叫谭占同。

来咱们大家一起来读(师生共读,PPT内容)他说:“如果说作家少一点精英意识,少一点上帝的感受,少一点游戏的姿态,少一点伟大的作派,多一点公民的意识,多一点老百姓的感觉,事情就好办多了。

”正是这种“公民意识”才使得他在其作品中大力张扬“中国传统的城市、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而“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也在他的作品中遭到了强烈的批判。

绝品导学单 教师文档

绝品导学单 教师文档

《绝品》导学案编写人:涂清云审题人:初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学习并积累本文精短含蓄的语言。

3.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4.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字里行间的精妙语言,欣赏小说对人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难点:理解人物对话中透露的弦外之音。

预习案:1、关于作者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与著名作家关仁山、何申被文坛称做河北“三驾马车”。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

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2、生字:yōng múbùsìkǎn xiābǐng zhuōzhèng zhàn xièrěshǎng雇佣.模.样外埠.茶肆.神侃.呷.屏.去眼拙.怔.怔客栈.不屑.唱喏.半晌.jīng biǎo pòchóuduàn jiàn jiàn guǒdié战战兢兢..装裱.落魄.绸.缎.推荐.鉴.定包裹.忙不迭.生词: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大喜过望: 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刚到特别高兴。

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特别值钱,十分珍贵。

举止不凡: 指人的动作、姿态和风度与众不同寻常。

3、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探究案:一、分析人物形象1.本篇文章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一幅唐代名画2.围绕这幅画作者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常先生刘三爷马氏王商人3.小组合作讨论,在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分析主要人物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的性格特点。

《绝品》教案简版

《绝品》教案简版

《绝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及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多角度理解题目的含义。

3. 感知人物形象,分析刘三爷和常先生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立身处世的原则——诚信。

学习和培养常先生所体现出的“精益、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1. 多角度理解题目的含义。

2. 感知人物形象,分析刘三爷和常先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多角度理解题目的含义。

2. 感知人物形象。

(马氏)教学流程:导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导入,回顾燕赵历史名人进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二、整体感知用简短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谁+干什么)三、质疑探究1.题目中的绝品,首先指的是什么?(画)①生独立思考,批注②班内交流展示,师补充强调③分角色朗读(9-16段)师小结:好一个画之绝品!(板书)2.除了这幅画,文中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绝品”呢?(技)①生独立思考,批注②班内交流展示,师补充强调师小结:好一个技之绝品!(板书)③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思考:如果常先生确有其人,你觉得他能否有资格被称为“大国工匠”呢?依据课文内容,发掘常先生身上的工匠精神。

★3.文中还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绝品”呢?(人,刘三爷和常先生)①生独立思考,批注②班内交流展示,师补充强调③分角色朗读(33-47自然段、62-76自然段)明确:刘三爷:重信守诺、珍视友谊、为人爽快、胸襟豁达常先生:坦荡爽直、珍视友谊、慷慨赴死(分析他的四次笑)师小结:好一个人之绝品!4.请同学们再仔细找找,文中还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绝品”呢?①生独立思考,批注②班内交流展示,师补充强调③有感情地朗读53段,感受友情的凝重明确:二人之间的情谊(不猜疑)保护祖国艺术珍品、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三人都有)师小结:好一个情之绝品!课堂小结: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不仅仅是那幅价值连城的字画,还有常先生精湛的装裱艺,刘三爷珍视友谊、重信守诺的高尚人品,以及他们保护祖国艺术珍品、热爱民族文化的爱国精神。

《绝品》教学案例

《绝品》教学案例

《绝品》教学案例第一篇:《绝品》教学案例《绝品》教学案例秦攀【案例背景】《绝品》是中国当代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小说,安排在高二上册的课文教材中,小说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都已经有了相对的了解,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自己看懂。

由于学校要求我上公开课,所以想着不能太单调乏味,我将小说安排在一个游戏当中。

我将这堂课选在了我任教四个班其中的一个女生班,二十多个女生,易于管理。

【案例描述】一、在游戏中学习课文游戏规则: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命名为菠萝队、柠檬队和橙子队,每队有三次抽签机会,若抽中本队,可选择高手来选择回答问题;若抽中他队,可寻找弱者来选择回答问题,回答不出者机会转于抽签者。

每答对一题得2分,直到题答完为止。

题库:1.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明确:小说。

2.小说三要素是什么?明确: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中有哪一些人物?请一一说出。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4.本文“绝品”出自谁之手?他是个怎样的人?请至少举例说出三个特点。

常先生。

家庭背景:在保定城南开有一家装裱店,三十几岁,穿长袍,很斯文,外埠人,无家室喜好特长:善饮善谈,拥有天下一流的装裱绝技(欣赏第2段: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常先生装裱字画的技艺非常高超。

)性格特征:与人交往豪放、大气,让人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热爱民族文化,关心爱护国宝;舍身取义,从容坦然5.请欣赏一下课文第2段: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模样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

明确: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常先生装裱字画的技艺非常高超。

6.常先生的特殊身份是什么?明确:革命党。

7.常先生身份暴露就被砍了头,可见革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此危险,却又有很多人义无反顾地去做,可知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好,请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的?至少用两个短语形容一下。

明确:(社会背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混乱,社会动荡黑暗,百姓民不聊生。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绝品》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绝品》

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 生的学习需求和变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效果自我评价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否能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文学手法与特点的结合:通过生动 的文学手法,展现出作品独特的艺 术魅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引 发读者共鸣
文学手法在《绝品》中的应用:具 体分析《绝品》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展现其文学价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教学方法:启发 式教学、情景模 拟、小组合作等
课文主题思想:简要介绍《绝品》的主题思想,如弘扬民族精 神、传承文化等。
课文结构与写作特点:简要分析《绝品》的结构特点、写作技 巧等。
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指出《绝品》中的重点内容、难点问题 等,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绝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培养民族精神等。
教材利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图片等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课件利用: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教具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课件制作: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课 堂教学 教学资源与环境利用 教学资源与环境利用
课文内容及结构分析
课文内容概述: 简要介绍《绝 品》的主要内 容和情节,包 括人物、事件

《绝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绝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问:绝品的“绝”是什么意思?明确:“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

二、多角度理解“绝品”提问:这篇文章中的“绝品”指什么?明确:(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明确: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

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

对应语句:“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二)二“绝”——装裱技艺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

对应语句:“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

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补充:书画装裱知识三分画,七分裱!两幅湖北诗人画家鲁慕迅早期巨画完全风化、碎裂,一钱不值,经揭裱大师张再义近50天化腐朽为神奇的拼接,每幅画价值迅速飙升至2万元!一收藏爱好者慕名将一幅薄如蝉翼、几近破碎的清嘉庆朱砂画《钟馗》送到张再义手上,张再义用一周时间将残损部分一一拼合成形,据称,这幅画如果到市场上估值可高达5万元。

(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明确: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品》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品》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品》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_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学生自由谈.(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二)二〝绝〞--装裱技艺(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绝品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绝品

七年级语文教案绝品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古诗十九首》中出现的常用汉字;2.能够掌握《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名句,理解其含义和背景;3.能够根据学习的古诗歌,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4.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熟悉《古诗十九首》的背景及其作者;2.熟练掌握《古诗十九首》中的常用汉字及其字义;3.理解《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及其背景;4.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地理解古诗歌里深奥的意境和表达方式;2.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歌,表达出其独特韵味和感情。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静夜思》1.学生自己朗读《静夜思》几遍,以求掌握其韵味。

2.学生讨论《静夜思》中出现的生词并记录。

3.教师讲解《静夜思》的背景及作者,学生记录并理解。

4.联合讨论《静夜思》中的名句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5.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并作笔记。

第二课《赋得古原草送别》1.学生自己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讨论诗歌中的生词。

2.学生根据学到的生词,填写相应的词义表。

3.教师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李商隐和背景。

4.联合讨论《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5.让学生通过诗歌体会李商隐的从容和胸怀。

第三课《登鹳雀楼》1.学生自己朗读《登鹳雀楼》,并讨论生词。

2.学生联合讨论《登鹳雀楼》中的名句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人王之涣的经历和人生感悟。

4.学生自己撰写一篇小文,通过对《登鹳雀楼》的理解,表达给人生的独特认识。

第四课《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自己朗读《江畔独步寻花》,并讨论生词。

2.学生联合讨论《江畔独步寻花》中的名句及其所表达的意义。

3.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万物之美的感悟。

五、教学方法1.朗读。

2.讲解。

3.联合讨论。

4.学生自主表达。

六、教学手段1.影音辅助。

2.课件展示。

3.黑板板书。

七、教学评价1.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检查课程知识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品》导学案
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号数:________学时: 1
一、课前须知
【学习目标】
1.整体阅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能力、归纳能力。

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3.理解诚信做人的原则。

培养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学法】品读揣摩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预习提纲】
1.你了解《绝品》这篇课文的作者和他的作品吗?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3.你能否复述故事情节?
4.你能否归纳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5.文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你能否找出并作分析?
6.“绝品”的含义是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作家与作品。

2.了解小说三要素的相关知识。

3.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主要人物的形象。

5.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6.理解“绝品”的含义,掌握课文主旨。

【合作探究】
通过课前的预习,收集资料,展示信息。

1.你了解作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小说三要素是指哪三个方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分工合作,小组讨论。

1.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用概括的语句进行填写。

故事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是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常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三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反映社会环境的描写,分析当时的社会特点,并思考对表现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课文的结尾,请仔细品味。

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一)给下列画线字词注音,并标注在括号内
外埠()装裱()战战兢兢()茶肆()赝()品
怔怔()唱喏()闲聊神侃()呷一口酒()半晌()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喜过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价值连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止不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2.言必信,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山似论文不喜平。

4.__________________,驷马难追。

(四)仿写
常先生、刘三爷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

模仿下面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他们写一段概括性的评价。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第一学时
【合作探究】
1.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都市豪门》、小说集《大厂》《人间笔记》等。

另有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2.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拓展提升】
1.故事的开端: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装裱店的常先生相识,成为知己。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从不斩价。

故事的发展:常先生向三爷推荐了‘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拿到钱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为宝中之宝,他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给“饿死不卖收藏”的王商人。

2.常先生:重情重义,信赖朋友,有着鉴赏、装裱字画的非凡技能,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关心国宝,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革命党人。

刘三爷:重义轻利,信任朋友,宽容大度,重诺守信。

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商人,身上兼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仁”和“义”。

王商人:重情重义,诚信待人,热爱收藏,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保护国宝的商人
3.社会特点:民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作用:设置了特定背景,突出了人物的高贵精神。

4.“四野一时无声。

”渲染了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

“哑哑地”飘落着的大雪衬托了人物的高贵品格。

这样结尾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5.(1)常先生、刘三爷收藏的画,价值连城,可称画中绝品。

(2)常先生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他的装裱技艺,可称技艺中的绝品。

(3)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称得上是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是友情中的绝品。

本文以“绝品”为题,意在凸现人与人关系的“绝品”,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达标检测】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并标注在括号内
bù;biǎo;jīn g;sì;yàn;zhèn g;rě;kǎn;xiā;shǎn g。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点也不动心。

2.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3.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刚到特别高兴。

4.形容物品特别值钱,十分珍贵。

5.指人的动作、姿态和风度与众不同寻常。

(三)填空
1.天涯若比邻;2.行必果;3.友如作画须求淡;4.君子一言。

(四)仿写
在动荡的年代里谱出友谊的旋律,在金钱的诱惑中竖起诚信的风帆,交往的执著、坦诚和宽容汇聚为生命的甘泉,浇灌真情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