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什么意义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什么意义(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100)结肠癌一般早期起病都是比较隐匿的,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说结肠癌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化验大便潜血,肛门指诊,还有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肠镜的检查,这都是早期筛查的一些方法。
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诊检查,肛门镜检查,这些都是易于操作的检查,成本也很低。
发现大便潜血阳性或者肛门指诊,发现手指指套染血,?或者抽血化验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明确结肠是否有病变,这都是早期的常规的筛查方法。
同时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对于患者也非常重要,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具体意义和早起表现检查。
一、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意义1、首先我们要知道,结肠癌早期筛查的意义十分重要。
在大家的意识中可能都知道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对付恶性疾病的绝招,最近前来咨询结肠癌的患者是节节上升,其实结肠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将意味着有更多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有机会因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获得更好的长期存活的机会。
同时还因为结肠癌一旦出现梗阻,即排便困难或出血,到医院检查,往往表明已经是晚期或晚期结肠癌,此时无论患者做什么样的治疗,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效果也相对较差。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早期治疗结肠癌,即患者在结肠癌的早期发现、治愈,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都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早期筛查或早期发现结肠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
对于高危年龄组,即50-74岁年龄组,属于高危人群,如炎症性肠病或结肠腺瘤患者或有家族史者,应及时就医。
现在基本上每个人每年都会做体检,而且结肠镜检查有许多无痛的方法。
也可以主动去医院检查,在体检时加上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
2、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的高发病率癌症病,潜伏期较长,因此专家提醒高危人群注意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很容易在早期发现,如果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超过90%。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方案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方案一、高风险人群根据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以下(一)和(二)、(三)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高风险人群:(一)年龄50~75 岁,男女不限; (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三)既往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二、筛查方法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
特殊人群筛查:(一)如筛查对象有2个以上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直径≥1cm,或伴绒毛状结构,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二)对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或致病突变基因携带者(如APC、MUTYH、STK11等),建议每年行结肠镜检查。
(三)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20~2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
三、筛查流程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对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应尽力完成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高),若结肠镜检查质量不满意,可适当缩短监测间隔。
其他的早筛诊断方法还包括: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 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中)、乙状结肠镜(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中)、结肠CT成像(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低)和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低)。
对于结直肠癌潜在的目标人群(包括低风险者),亦推荐每年行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或免疫化学法)或每1~3年行粪便DNA检测。
四、筛查结果处理规范在实际筛查中,对发现的所有肠道病变均应予积极治疗。
镜下发现的所有肠道息肉样病变均应取活检并行病理诊断,各类病变的处理原则可参考相应临床诊疗指南。
(一)需临床处理者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他病变、结直肠癌和其他罕见结直肠肿瘤等。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 ppt课件
推荐2000年版WHO肿瘤分类: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
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2.
3.
上皮内瘤变:低 级别上皮内 瘤变 (LGIN)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病,炎症性肠病相 关异型增生,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 (HP) 、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
(1) 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 (2)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 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 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筛查方法
粪便潜血实验 血浆SEPT9DNA甲基化检测(mSEFf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为74.8%和87.4% 结肠镜-金标准
结肠镜检查
建议留图如下:回盲瓣1张、阑尾隐窝1张、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 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应至少留1~2张。如发现异常,需 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 治指南
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 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我国结直肠癌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东部地区) 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 1.2~1.3倍。
定义和术语
1.
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粘膜内癌 粘膜下癌)
内镜下切除术
3.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用于传统EMR不能一次完整切除
的较大病灶,将病灶分几部分多次切除,适用于>2cm的巨大平坦病变。 分片切除的组织标本体外拼接困难,影响精确的病理学评估,局部残 留/复发风险高,分片较多者应密切随访。
结直肠癌如何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如何早期筛查作者:翟永宏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11期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因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突变、增殖所致,由于死亡率高、发病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所以必须加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那么,关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你了解多少呢?一、筛查策略目前,各国在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方面有所不同,不过通常包括筛查对象、方法、频率、流程以及确诊后治疗与随访等。
(一)筛查对象现阶段我国主要对40~74岁的当地户籍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但若是合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或是针对出血性倾向者、妊娠期女性、语言交流障碍者、严重智障者,则不建议参与筛查。
(二)筛查方法、频率、流程首先,采用高危因素风险问卷(HRFQ)、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iFOBT)进行初筛,且iFOBT检查2次,2次检查间隔1周,任意1次检查为阳性,则最终评定iFOBT检查结果为阳性;其次,将HRFQ、iFOBT阳性者均纳入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均需再接受结肠镜检查;最后,若是结肠镜发现存在溃疡、息肉样病变,还需取材活检,最终进行病理诊断。
(三)确诊后治疗与随访若是结直肠镜检查中发现癌肿、腺瘤,均需积极治疗,例如针对腺瘤者,除却下述几种情况,均需接受完整摘除治疗,包括:(1)直径≤0.3厘米,且活检后基本摘除,同时病理结果虽然为腺瘤,不过无中重度异型增生/绒毛状结构;(2)直径≤0.2厘米;(3)病理显示为非腺瘤性息肉。
高危群体首次随访要求:(1)针对普通腺瘤者:于第3年再实施结肠镜检查;(2)针对进展期腺瘤者:于次年再实施结肠镜检查;(3)其他高危群体:均需于次年行iFOBT,当结果显示阳性时,继续行结肠镜检查。
当高危群体首次随访结果显示阴性时,还必须进行下列后续随访,即:(1)针对普通腺瘤者:间隔5~10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2)针对进展期腺瘤者:间隔3~5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3)针对病史>8年、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者,间隔1~2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4)其他高危群体:每年最少参加1次iFOBT,当结果显示阳性时,继续行结肠镜检查。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北京
定义和术语
1. 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粘膜
内癌 粘膜下癌)
推荐2000年版WHO肿瘤分类: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
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2. 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内镜下切除术
1.常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热活检钳钳除术存在病变残留率高、
对标本的组织结构有破坏、在右半结肠使用时迟发性出血和穿孔风险高等 缺点,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2.EMR 非吸引法(黏膜下注射-切除法)和吸引法(透明帽法和套扎法)
内镜下切除术
3.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用于传统EMR不能一次完整切除
本共识推荐早期结肠癌术前评估使用增强CT,有条件可选用mEUS, 而早期直肠癌的术前评估则推荐使用ERUS和增强MRI。
不推荐PET—CT作为常规评估方法。
治疗
治疗原则:没有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使用内镜技术可
以传统外科手术相比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均可达到约90%
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8h内 ;
直肠病变是ESD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外文献报道,EMR术中出血率为1.8%~18%,术后出血率为0.2%~ 7.2%,ESD术后出血率为0-3.6%. 止血原则及处理方法:术中出血多为自限性,少量渗血可电凝处理,喷射 性出血可使用金属夹,而ESD术中出血则因影响后续黏膜下剥离而较少使 用止血夹。ESD术中在黏膜下发现较小血管,可用电刀或APC直接电凝。
术前评估
大体形态(0-IIC病变及非颗粒型及结节混合型LST黏膜下浸润风险则 相对更高)、腺管开口分型、NBI分型、EUS、CT-增强CT、 MR、PET-CT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项目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项目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癌症,常常被称为“富贵病”,在欧美国家已成为常规筛查项目。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日渐普及,成为预防和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结直肠癌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人体中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来评估个体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一项检测。
目前,结直肠癌基因检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检测结直肠癌易感基因,包括APC、MLH1、MSH2、MSH6、PMS2、STK11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功能失常,从而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二是检测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基因多态性,如GSTP1、XRCC3、CYP2C9、UGT1A1等。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的优点在于早期诊断和预防结直肠癌方面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肠黏膜的正常细胞开始发生变异,变异的细胞不受控制增殖而形成肿瘤。
检测结直肠癌易感基因和遗传易感性的基因多态性,能够更早的发现患者的风险,同时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从而避免肠道癌前病变的进一步转化成癌症。
但是,结直肠癌基因检测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判、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情况,另外费用也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的普及。
总之,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家庭医生、肿瘤科医生更早地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更好地治疗癌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该项检测的局限性,以及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误判。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结肠 色素 电子 镜 内镜 内镜
筛查的实施
1.医院单位加强对患者宣传教育 2.对社区医生进行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教育 3.推荐加强对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4.推荐在结肠镜检查前做好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 5.退镜要慢, 不少于6 min
三、诊断
1.常规结肠镜检查 2.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 3.超声内镜检查 4.黏膜下注射——抬举征 5.腹部B 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筛查方法
• 1.基于高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简单经济结肠镜检查 • 5.色素内镜 • 6.电子染色内镜 • 7.X 线、粪便DNA 监测、CT 模拟肠镜(不推荐)
筛查流程
全体 目标 人群
问卷 调查
粪便 OB
肿瘤 标志 物
高风险 人群
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筛查与诊治共识
2020-05-07
一、概念
结直肠癌前病变: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 关的病理变化, 包括腺瘤( 包括锯齿状腺瘤)、腺 瘤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 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畸变 隐窝灶, 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 皆视为癌前病变。
二、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一条者。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 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 神压抑, 有报警信号。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一条者。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研究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研究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筛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三个方面探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基础,通过分析血液中特定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结直肠癌。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异性指标如癌胚抗原(CEA)、碱性磷酸酶(ALP)等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参考指标。
然而,单一指标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程度上误差,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之一,包括结肠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其中,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敏感和特异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
然而,结肠镜检查费用较高且对患者有一定的不适感,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因此,对于无明显症状或风险较低的人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也是一种可行的筛查方法。
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生物标志物作为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备受关注。
生物标志物是指在血液、尿液、组织中具有特异性并能反映特定疾病存在及程度的分子。
针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筛查,许多候选生物标志物已经被发现并得到广泛研究。
例如,在血液中检测microRNA(miRNA)、DNA甲基化、肿瘤相关突变等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
此外,粪便DNA检测技术也是一种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的新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异常改变来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
综合应用:在实际临床中,通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例如,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同时辅以生物标志物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筛查效果。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四、早诊早治原则
四、早诊早治原则 结直肠癌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建议所有腺瘤、息肉,尤其是癌前病变和
结直肠癌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包括直径≥l0mm的腺瘤, 绒毛结构≥25%的腺瘤(即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 其他病变获取组织病理学 诊断。临床分期诊断方法包括胸、腹、盆部增强CT,依据医疗条件还可选择超 声检查、染色放大内镜、超声内镜(EUS)、MRI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方法。 临床及病理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系统(第8版)。
四、早诊早治原则
(一)内镜下可切除的早期结直肠肿瘤治疗 对直径5mm以下的微小病变,推荐使用冷圈套器切除术,也可考虑使用活检钳钳 除术。对直径6~9mm的小型病变,推荐使用圈套器切除术,尤其是冷圈套器切 除术,此外也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径大于10mm的隆起型病变(有蒂 型、亚蒂型、无蒂型),推荐根据其蒂部特征,选用合适的圈套器切除病变; 对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的平坦型(浅表隆起型、浅表平坦型、浅表凹陷型)以及 一部分无蒂型病变,推荐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原则上内镜下黏膜切除 术可一次性整块切除的病变最大直径不超过20mm。 对于最大直径超过20mm的难以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行一次性完全切除的病变, 抬举征阴性的病变,直径小于20mm但内镜评估怀疑癌变可能的病变,大于10mm 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残留或治疗后复发再次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困难的 病变,疑有癌变且除外粘膜下层深层浸润的息肉,推荐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 术进行处理。
五、随访和管理
五、随访和管理 原则上,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1次随访,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 局信息。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 求进行定期筛查;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结直肠癌患者,建议按临床诊疗 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导语: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为了规范结直肠癌的诊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
一、诊断1. 临床观察:对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腹部触诊,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重点询问家族史和肠道疾病史。
2. 高危人群筛查:依据年龄、家族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盆腔超声、腹部CT、胸部CT以及骨扫描等,以评估肿瘤的分期及转移状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学分级,确定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
二、治疗1. 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依据癌肿的位置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肠道吻合术、直肠切除术等。
对于早期癌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还可以思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
2. 化疗:手术后的化疗可缩减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帮助化疗或姑息化疗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3. 放疗:结直肠癌的放疗主要用于术前帮助治疗、术中放疗或姑息治疗,可以通过缩减局部复发和控制疾病进展来提高患者生存率。
4. 靶向治疗:EGFR抗体、VEGF抗体等靶向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抑止肿瘤生长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免疫治疗:PD-1抗体、PD-L1抗体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在结直肠癌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三、术后帮助治疗1. 化疗: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化疗可以缩减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主要通过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
2. 靶向治疗:EGFR抗体、VEGF抗体等可以用于KRAS野生型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四、随访及复发/转移处理1. 随访:建立良好的随访制度,包括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评估病情及生活质量,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引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以便医务人员正确指导患者,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结直肠癌的分类与分期:结直肠癌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癌、黏液腺癌、浆液腺癌等。
而根据病理形态,结直肠癌可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期是评估结直肠癌临床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处器官转移(M)进行分期。
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为TNM分期系统。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早期诊断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关键。
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
此外,粪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CT结肠造影的联合使用也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效果。
三、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1.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可选择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或联合放化疗手段进行治疗。
2. 根治性手术可分为直肠癌根治术和结肠癌根治术。
根据癌肿的位置和侵犯情况,手术方式可以选择根治性切除或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方法。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还需行术中淋巴结清扫。
3. 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晚期肿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旨在减轻肿瘤带来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肿瘤处于早期但手术难度较大者,可考虑行胶质微粒栓塞、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
四、结直肠癌的放疗和化疗:1.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直肠癌的治疗,可通过提高切除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2. 化学药物治疗可通过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或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
化疗有助于消灭微转移灶,改善手术效果。
五、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
根据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最新指南,以下是针对结直肠癌的一些重要指导原则和建议:
筛查和早期诊断
-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肠镜检查和粪便DNA检测。
- 结直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肠道粘膜的病变情况。
- 对于早期诊断,应充分利用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分期和治疗选择
- 结直肠癌的分期是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准确评估肿瘤的深浸病变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 手术切除仍然是根治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需要考虑术前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化疗)的可行性。
-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 进行个体化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特征、身体状况以及治疗风险和益处。
近期发展和研究方向
- 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其中包括靶向药物的精准匹配和新型免疫治疗的应用。
- 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结直肠癌的预防和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以上是2023年CSCO结直肠癌指南的一些要点和建议,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提高结直肠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实施方案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减少病患的死亡率,我们制定了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隐匿,易被忽视,导致晚期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因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对于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筛查对象1. 年龄:40岁以上的成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3. 患有慢性结直肠炎、息肉病变等肠道疾病的人群;4. 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运动的人群。
三、筛查方法1.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来筛查结直肠癌;2. 结肠镜检查:对筛查阳性的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以发现息肉、肿瘤等异常情况;3. 造影检查:对结肠镜检查不适宜的人群,可以进行结肠钡剂造影检查。
四、筛查周期1.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筛查;2.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钡剂造影检查。
五、筛查结果处理1. 阳性结果:对于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的人群,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钡剂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2. 阴性结果:对于筛查结果阴性的人群,应定期复查,以排除漏诊。
六、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推动筛查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七、总结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标准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标准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结直肠癌的筛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标准主要根据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筛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制定。
下面将介绍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的标准及常用的筛查方法。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癌筛查分科会的建议,结直肠癌的筛查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 50岁以上的人群:50岁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因此50岁以上的人群应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对于无相关症状的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筛查。
2.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如果有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如果有二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建议从50岁开始定期筛查。
3.有慢性炎症性肠病的人群: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高。
对于这类患者,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筛查。
4.有肠腺瘤史的人群: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前期病变,有肠腺瘤史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较高。
建议于肠腺瘤摘除后1年进行一次结直肠癌筛查。
5.其他高危人群:如患有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应考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对于结直肠癌筛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粪便潜血试验(FOBT):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低成本的筛查方法,FOBT可以检测粪便中的潜血。
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确认是否为结直肠癌。
2.西部卫星综合征:该筛查方法基于DNA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变异来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的风险。
3.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的方法,结肠镜检查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肠腺瘤,并进行切除治疗。
4. CT结肠造影:该检查方法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结肠进行断层图像重建,以观察结肠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在中国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中国卫生部制定了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指南的内容。
首先,结直肠癌筛查是早期检测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
指南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结直肠癌的筛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应在40岁开始筛查。
筛查方法包括粪便潜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和双重造影等。
其中,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筛查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
乙状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的方法,能够发现更早期的病变。
双重造影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检测结直肠壁的异常。
其次,早期诊断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至关重要。
指南提醒人们要警惕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以便尽早就医。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检查外,还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期和评估。
分期是判断癌症的扩散程度,评估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以及可能的预后。
最后,早期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关键。
指南明确了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Ⅰ期和Ⅱ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Ⅲ期和Ⅳ期),需要辅助化疗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此外,放射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也可以考虑使用。
指南还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判断复发风险。
总之,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的发布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规范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风险。
希望广大民众和医务人员能够重视这个指南,加强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共同为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贡献。
大肠癌的早筛和预防指南
大肠癌的早筛和预防指南什么是大肠癌?大肠癌,也称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内的恶性肿瘤。
它是世界上常见的癌症之一,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来控制和治疗的。
为什么要进行大肠癌的早筛?大肠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常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便血、腹泻、便秘和腹痛等。
早期的大肠癌诊断率较高,治疗效果也较好,因此及早发现大肠癌对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大肠癌的早筛方法1.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目前最常用的大肠癌早筛方法之一。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异常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2.FIT检测:FIT检测是通过检测大便中的隐血来筛查大肠癌,在家中也可以进行。
3.乙状结肠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是对大肠下部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检测下部大肠的癌变。
大肠癌的预防方法1.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同时减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2.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从而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3.控制体重:肥胖是大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4.不吸烟:研究表明吸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避免吸烟可以有效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总结大肠癌是一种常见但又可预防的癌症,通过定期的大肠癌早筛能够及早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同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可以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大肠癌的预防和早筛工作,保护自己的健康。
以上是关于大肠癌的早筛和预防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身体健康!。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文章旨在为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建议。
文章将全面概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的共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意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筛查策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策略,应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应优先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包括有家族史、既往有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不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
同时,也应考虑年龄因素,因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人群的初步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筛查的频率和周期应根据不同的筛查方法和目标人群的风险等级来确定。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可以考虑每2-3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对于筛查中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肿,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加强随访管理。
同时,也应加强对筛查阴性人群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加强公众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筛查意识,是实施有效筛查策略的重要一环。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C)推荐意见10.3: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样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 起始年龄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前5~10年(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 低)
✓结直肠癌死亡率在3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30岁之后快速增长,85岁后达到高峰。 ✓男性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死亡率峰值分别为211.9/10万和
139.4/10万。
生存率
✓2003-2015年全国17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7.2% (95%CI:46.1%~48.3%)升高至56.9%(95%CI:56.2%~57.5%)。男性和女性 2012-2015年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6.3%和57.7%。
✓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例,其中男性22.5万例,女性16.3万例,占全 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9%。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粗率)为28.2/10万,其中男性发 病率(32.0/10万)高于女性(24.3/10万)。
✓分地域来看,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3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21.4/10万)。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东部
结直肠癌病理分期
✓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系统推荐应用AJCC第八版。 3.远处转移(M): ① M0:无远处转移; ② M1:有远处转移:M1a:转移至1个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M1b:转移至2个
或更多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M1c:仅转移至腹膜表面或伴其他部位或 器官的转移。
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对应表(第八版)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两个方面来探讨结直肠癌的防治。
一、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指对没有明显症状的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癌变病灶。
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和CT结肠造影等。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筛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来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的可能。
虽然粪便潜血试验的准确性有一定限制,但它仍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早期筛查手段。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
结肠镜检查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由于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CT结肠造影是一种无创的筛查方法,通过对结肠进行影像学检查来发现结直肠癌的存在。
CT结肠造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辐射剂量较大,不适用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二、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通过切除癌肿及其周围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手术切除可分为直肠癌切除术和结肠癌切除术。
直肠癌切除术是指对直肠癌进行切除的手术,常见的方法有前切口直肠癌切除术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
前切口直肠癌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恢复较慢;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已逐渐成为主流。
结肠癌切除术是指对结肠癌进行切除的手术,常见的方法有开放式结肠癌切除术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
与直肠癌切除术类似,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也具有微创优势。
除手术切除外,辅助治疗也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辅助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化学治疗则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一、项目组织结构及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一)顾问:
白书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多个海外院校院士(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家:
张苏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代敏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季国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胡乃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东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
宋震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课题组副组长:
范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伟晴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群江苏省人民医院冷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罗毅解放军杭州杭州疗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组秘书:
毛玲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课题组专家成员:
李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赵丽中天津市人民医院金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魏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靳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贾丽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国新江苏省人民医院许春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廷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治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孝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洪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承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静辽河油田总医院李继驰辽河油田总医院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李云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淑贤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素清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蔡善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黄彦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四)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辽河油田总医院体检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江西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体检会诊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
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体检(健康管理)中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脘健康保健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保健中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体检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首批科研协作单位:
江西中科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沭阳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衢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
东北国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