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理论知识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名词解释: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一句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是由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等附随法律关系构成的法律关系体系..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劳动法律关系而依据有关劳动行政法规而形成的权力或权利义务关系..4、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相关的劳动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5、法的三要素:概念、规则、原则6、法律规则的结构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7、劳动法的地位:它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8、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将派遣劳动者派遣至劳务派遣接受单位工作单位..9、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积不超过24小时的特殊形式的劳动合同..10、集体谈判:劳动者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雇主组织或者其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11、集体合同:团体协议或团体合同..是个别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代表工人的团体或者由工人依照国家法令选举并授权的代表缔结的关于规定工作条件及雇佣条件的书面契约..1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我国境内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13、劳动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所生之争议及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与工会之间围绕权利、义务以及相关利益所生的争议..14、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规定所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辨析说明:15、劳动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区别:A、民法:调整对象不同;调整主体不同;调整的原则不同B、行政法:调整对象不同;调整主体不同;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不同C、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同;目的不同16、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务合同的区别:主体不同:自然人 /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内容不同:提供劳动的过程 / 必须有劳动成果地位不同:合同签订前是平等的;签订后具有一定的隶属性;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地位始终是平等的费用计算不同:按劳分配 / 遵循商品定价规则;即成本加合理的利润适用法律不同:适用劳动法 / 不适用劳动法风险承担不同:用人单位承担 / 劳务风险自行承担17、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主体不同:劳动者集体 / 单个的劳动者目的不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和劳动标准 / 建立劳动关系内容不同: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劳动待遇 / 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形式不同:必须是书面形式 / 对不是书面形式的也加以保护生效方式不同: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 签字盖章18、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调解原则、三方原则19、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即未履行法定义务..简答:20、劳动法的作用:A、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B、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C、规范劳动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D、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21、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的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点劳动法律关系是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和劳动力的使用展开的22、劳动合同A、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B、特征:劳动合同在主体上具有是固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合同主体在双方地位上具有从属性劳动合同时间上具有继续性23、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是法律认可的用人单位;只有年满十六岁的完全行为能力人;具有完全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对外国劳动者加以限制;仅能建立一个全日制的劳动关系24、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义务: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劳动者的如实告知义务、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的禁止..合同的形式:必须为书面形式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如已建立劳动关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应该在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25、劳动合同的效力:合意则合同成立并生效..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签订的合同无效..26、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程序以及后合同义务:出具证明;并在15日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后合同义务:不再存在劳动关系;但仍可能存在权利义务关系..27、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内容举例说明:A、标准工时: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B、特殊工时:包括缩短工作日、不定时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28、休息时间的种类:A、休息时间: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用膳和工间休息、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B、休假:法定节假日;不补假;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婚丧假、产假..29、工资形式及构成:A、工资形式:计时:按照单位时间工资率即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劳动者个人工资的一种形式..计件:按照劳动者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计算工资的形式..年薪: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实行以一个账务年度为核算工资依据计发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B、工资构成: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30、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协调原则:与相关的因素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基本生活保障原则:保障劳动者个人和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分级管理原则:不同行政区域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31、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费用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其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32、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各级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拟订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方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确定方案报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收到方案后;同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的意见..14日内;如无异议;视为同意同意后;各级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方案报至各级政府批准批准后7日内在公报上发布在发布后10日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标准报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用人单位在发布后10日内;将标准公示33、最低工资标准的适用范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34、劳动争议处理机构:A、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必经程序C、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不服的;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适用民诉法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仲裁委员会35、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行为人具有法律责任能力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行为人主观方面有过错36、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形式:行政法律责任;予以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损失、经济补偿、强制履行合同、补发工资、补缴保险费等刑事法律责任;重大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强迫劳动罪、滥用职权罪等论述:37、劳动合同的内容:试用期条款: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期限条款: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合同终止时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无终止期限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以某项工作的完成时间作为合同的终止期限劳动报酬条款:明确的;经协商一致的违约金条款:除法律有规定外;不得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竞业禁止条款:法定的:受到法定的限制;不得从事和其所服务的用人单位相竞争的业务不补偿约定的:不受法定约束的劳动者约定在合同内的不补偿;合同期满后;限制其择业的补偿保守商业秘密条款:不为公众所熟悉;能为用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用人单位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不得出卖..3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A、权利:工作平等权:平等就业和平等待遇劳动安全权: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参与用人单位安全卫生决策权、知情权、拒绝危险工作、安全卫生代表的处置权劳动报酬权: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权休息权:年休假不少于3个工作周、8小时工作制、享受带薪休假职业培训权: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权利劳动者有权要求也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社会保险与福利权:人文关怀:年老、急病、失业、伤残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争议处理方式选择权、请求依法受理权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B、义务:积极完成劳动任务:应当亲自完成劳动任务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积极学习;努力专研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39、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与经济赔偿支付条件:P 150协议解除;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预告解除;提前通知3日;即时解除;;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即时解除;预告解除;提前30日或付一个月工资;经济性裁员40、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A、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建章立制、监督检查、组织科研活动、制定工作规划并实施、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B、用人单位:权利:依法制定内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要求劳动者全面遵守、对本单位规章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违反的情况予以纪律处分..义务: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安全设施、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未成年工和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C、劳动者:权利:知情权、建议权、拒绝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权和撤离权、监督权、工伤保险权、获得民事赔偿权义务: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接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劳动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履行安全生产义务D、工会:监督检查;提出意见等41、特殊劳动保护制度:P 242A、女职工: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矿山井下作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森林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连续负重20公斤、间断负重25公斤的作业..经期保护:明确规定经期禁止从事的劳动范围..孕期保护;禁止作业;调动工作;保护休息权产期保护:产假为90天;有生育保险待遇哺乳期保护:明确范围;延长休息时间设施的建设B、未成年工:禁止使用童工明确未成年工的工作范围定期的健康检查登记制度42、社会保险法律关系:概念:社会保险主体之间依法形成的收取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支付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主体:保险人承保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其他社会保险的服务主体、管理人、监督人..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客体:是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资金和服务行为..。
劳动保障协理员理论知识11
劳动保障协理员理论知识11单项选择题1.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容易为本行业人员理解、接受、掌握和践行,这充分显示了其较强的(D)。
A、多样性B、稳定性C、连续性D、适用性2.有工作要求,但受(D)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是失业的特征之一。
A、社会B、身体C、主观D、客观3.逐步完善(D)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之一。
A、商业保险B、最低工资标准C、土地登记D、社会保障4.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D)制度。
A、社会福利B、社会救助C、社会救济D、社会保障5.日前,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可对企业退休人员采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形式是(C)。
A、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B、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C、委托企业管理D、社区管理6.下列(C)是劳动法的特征。
A、调整对象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B、劳动法对民法的依附性C、保护法益的倾斜性D、调整内容的单一性7.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不包含(D)。
A、法定性B、专门性C、行政性D、福利性8.社区一般是指聚集任一足(D)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
A、领域B、管理C、组织D、地域9.社区的一般功能包招:经济功能、政治功能、(D)、卫生功能、福利和服务功能、娱乐功能、保障功能、管理功能。
A、建设功能B、生产功能C、保护功能D、教育功能10.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A)、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
A、统计报表B、报告法C、访问法D、文献法。
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Is工资应当以(B)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A.债券B.法定货币C.实物2、《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A)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B.ΞC.五3、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停工医疗累计不超过6个月的,由用人单位发给本人工资(C)的病假工资。
A.60%B.70%C.80%4、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A)。
A.6个月B.12个月C.3个月5、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者的(B)订立。
A.试用期后B.第一个工作日之前C.招聘后三十日6、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B)周岁的劳动者。
A.18B.16C.147、试用期内劳动者可(C)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A.提前三十天B.无需提前三十天C.随时8、劳动合同期限可分(C)oA.长期、短期、永久B.有固定期、无固定期、承包期C.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9、劳动合同(A),发生法律效力。
A.一经签订B.鉴证后C.在试用期后10、职工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c)oA.可以终止劳动合同B.协商终止劳动合同C.不能终止劳动合同11、下列哪种情形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A.因个人原因B.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C.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条件12、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小时。
AA.1336B.1230C.233613、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A)支付工资。
A.依法B按工资比例的80%C.视实际情况14、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A)%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工资报酬I。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劳动保障是指国家或地区采取措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其获得合理的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制度。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是了解和理解劳动保障制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
劳动保障的意义劳动保障的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其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公正和合理的待遇,提升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福利。
劳动保障的实施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1.平等原则: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和劳动权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2.自由原则: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任意限制和干涉,保护劳动者的自由劳动权。
3.保护原则: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的人身、财产和合法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侵害和剥削。
4.公平原则: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获得公正和合理的劳动条件和报酬,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5.调整原则: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得到公正和合理的调整。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双方自愿、平等协商,并明确规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要素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的或者无固定期限的。
•劳动合同的工作内容: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工作地点:规定劳动者的工作地点。
•劳动报酬:明确劳动者的工资或者薪酬。
•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明确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规定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和条件。
劳动合同的制定和履行需要遵循法律的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应对各种风险而建立的保障体系。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理论知识要点(包过)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理论知识要点(包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理论学问要点〔参考〕1,职业道德:是从事肯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那么和行为标准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那么,职业道德行为标准,职业守那么,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3,职业道德的根本特征:〔1〕显明的职业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为人民效劳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原那么。
5,职业道德的显明职业性的特征: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显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那么。
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乃至形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举止做派上的不同特点。
6,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由于各种职业独特的效劳内容,效劳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当的职责不同,其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
同时,即便在同一职业领域,每个职工详细工作岗位和业务活动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在形式上也是详细,敏捷,多样的,它既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守那么公约,肃穆的纪律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详细的工作条例,考前须知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简洁显明的标语,口号,誓词等及众不同表现出来。
7,职业道德的适用性特征: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为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特地的职业严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特地从事本职业的人。
因此,职业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简洁为本行业人员理解,承受,驾驭和践行,这充分显示了其较强的适用性。
8,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育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开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开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一、劳动法知识要点劳动法是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了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劳动法的知识要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主要内容。
2. 工资待遇:工资待遇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权益的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和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权益。
5.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争议的解决方式。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进行解决,也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解决。
二、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社会保障法是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方面的保障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以下是社会保障法的知识要点:1.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团体按照一定的规定标准收取一定的费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保障的制度。
2.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参保人在工作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
3.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补偿和就业援助的制度。
参保人在失业的情况下可以领取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4.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医疗、康复和经济补偿的制度。
5.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指为女性劳动者提供孕期、分娩期和哺乳期的保障的制度。
参保人在生育期间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资待遇。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内容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内容 劳动保障,是劳动保障⾏政机关依法对⽤⼈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发现和纠正违法⾏为,并对违法⾏为依法进⾏⾏政处理或⾏政处罚的⾏政执法活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劳动保障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劳动保障的定义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切措施和⾏为的总和。
劳动保障制度的⽬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
劳动保障的内容 劳动保障的内容是主体的独⽴⼈格、法律地位和物质利益。
主体的独⽴⼈格是获得法律地位的前提,⽽独⽴的法律地位⼜是实现物质利益的前提。
劳动保障⾸先要确⽴和维护劳动者和⽤⼈单位的独⽴⼈格和法律地位。
劳动者要独⽴于国家、独⽴于资本、独⽴于其他任何⼈,成为能够⾃由⽀配⾃⼰劳动⼒、享有⾃主择业权的主⼈;⽤⼈单位要独⽴于国家、独⽴于其他单位,成为能够⾃主经营,拥有⽤⼯⾃主权的市场主体。
劳动保障其次是要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
维护主体⼈格和法律地位的⽬的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
劳动保障的范⽂ 劳动保障⼯作的另⼀个难点是社保扩⾯⼯作。
这项⼯作的困难之处在于⽼百姓的养⽼理念上。
许多⽼百姓的思想还停留在“养⼉防⽼”等传统理念之上。
在我向他们宣传养⽼社保政策的时候,很多⼈⾸先考虑的不是年⽼以后体弱多病了怎么办,⽽是计算着把这笔社保费⽤存⼊银⾏或者投资其他⽅⾯能收益多少。
这多少听了让⼈有些忍俊不禁,但这确实⼜是社保扩⾯⼯作⾯临的严峻现实。
所以,能否迅速有效地转变⼈们陈旧的养⽼理念,是能否做好社保扩⾯⼯作的关键所在。
截⽌到6⽉20⽇,我们友三社区新增完成社保扩⾯11⼈。
以上是我们友三社区劳动保障⼯作在这半年时间⾥取得的⼀点点成效。
有成效固然可喜,但更应该看到不⾜。
与其他兄弟社区的协管员相⽐较,我在政策的宣传⽅法上,在业务的熟练程度上与他们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在某些⼯作上的主动性还显不够,例如采集岗位信息,⼤多数情况下是⽤⼈单位或居民打电话来询问的。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
一、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础。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三、工资制度
工资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确定劳动者工资的制度。
工资制度应当合理、公正、透明,反映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用人单位的经济实力。
工资制度应当包括工资计算方法、工资结构、工资调整机制等内容。
四、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而建立的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五、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劳动环境等方面的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加强劳动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保护知识100问及相关知识
劳动保护知识100问1 、什么是劳动保护?答:"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综合性、跨门类的边缘科学。
2、劳动保护科学由哪些部份组成?答:劳动保护科学由劳动保护科学管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三个部份组成。
3、什么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答:"劳动保护科学管理"是指从立法和组织管理措施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处理好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组织关系,实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
4、什么是"职业卫生"?答:"职业卫生"(又称劳动卫生、工业卫生)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防治职业病和职业性多发病等职业性危害,在技术上、设备上、医疗卫生上所采取的一整套措施。
5、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经历了建立和发展、停顿和倒退、恢复和提高三个阶段。
6、当前我国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体制是什么?答:当前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相结合的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体制。
7、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答: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8、什么是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答:"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职工伤亡事故以后,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的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9、什么叫"三同时"?答:凡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含引进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验收使用。
10、为什么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答: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一项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有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事。
工会劳动保护知识题库
工会劳动保护知识题库
很高兴为您提供工会劳动保护知识题库,以下是一些问题和答案:
1. 什么是工伤保险?
答:工伤保险是指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而发生的医疗、康复、残疾、死亡等风险及其后果所引起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制度。
2. 什么是职业病?
答: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由于接触有害物质或承受特殊体力、精神负荷等原因导致的慢性疾病。
3. 如何预防职业病?
答:预防职业病需要采取全面控制有害因素和改善工作条件的措施,如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4. 什么是劳动合同?
答: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5.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答: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擅自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希望以上问题及答案能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保护知识ppt课件
劳动安全风险预防措施
总结词
劳动安全风险预防措施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关键手段,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的 风险,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劳动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安装防护装置、改善设备设施等手段;管理 方面可以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实施定期检查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全面消除或降低劳动 过程中的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
劳动保护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和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
劳动保护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预防为主
劳动保护应以预防为主,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 少和避免劳动者在劳动过 程中受到的伤害和损失。
人人平等
劳动保护应覆盖所有劳动 者,不论其性别、年龄、 种族、宗教信仰等,均应 享有平等的保护。
对培训和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 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
04 劳动安全风险防 控
劳动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总结词
劳动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预防劳动事故发生的第一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劳动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预防劳动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 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可能造成 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风设施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防止 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积聚。
消防设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灭火器、灭火 器材等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
其有效性。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与使用
01
02
安全劳动保护知识(三篇)
安全劳动保护知识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劳动场所的安全和稳定,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劳动保护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就安全劳动保护知识展开阐述,包括劳动安全意识、职业病防护、紧急逃生和急救措施、安全设备的使用等。
一、劳动安全意识劳动安全意识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判断和预测以及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和预防意识。
劳动安全意识的形成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是提高劳动安全意识的几点措施:1.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通过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劳动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安全知识,引导劳动者主动关注和预防安全事故;3. 建立安全事故记录和报告机制:及时记录和报告安全事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4. 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通过对劳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职业病防护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职业病防护的常见措施:1. 对危险职业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从事危险职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 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规定: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时间;3.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等;4. 定期体检:对从事危险职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5. 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护的认识和意识。
三、紧急逃生和急救措施在劳动过程中,突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每个劳动场所都应制定紧急逃生和急救措施,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紧急逃生和急救措施:1. 制定逃生计划:根据劳动场所的特点和布局,制定详细的逃生计划,包括逃生通道、逃生出口的标志设置等;2. 定期进行紧急逃生演练:对劳动者进行紧急逃生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逃生通道和逃生出口的位置;3. 设立紧急报警装置:在劳动场所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及时通知劳动者发生紧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逃生和救援措施;4. 培训劳动者进行急救:对劳动者进行急救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能力和技巧;5. 设置急救设备和器材:在劳动场所设置急救箱、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器材,以备紧急使用。
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劳动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明确规定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且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报酬: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取得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及时支付,不得拖欠。
三、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时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劳动者每工作满1年,享受带薪年休假。
劳动者还享有婚假、病假、生育假等特殊休假。
四、劳动保护:雇主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劳动者有权拒绝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劳动指令,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举报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五、社会保险:劳动者应当参加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雇主有义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向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待遇。
劳动者也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参加社会保险。
六、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来解决。
上述是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的主要要点。
劳动及社会保障法的实施能够提升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增强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劳
动关系。
同时,劳动及社会保障法也对雇主提出了一系列的义务和责任,推动企业规范经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
法律援助的途径与方式
法律援助机构
各地法律援助中心或律师事务所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仲裁 或诉讼等服务。
法律援助方式
法律援助方式包括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 仲裁或诉讼等。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法律援助来获得相 应的帮助。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减少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04 劳动安全与卫生
劳动安全制度及实施措施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的安全职责,形成全员参与的
安全生产格局。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针对各类作业和设备,制定相 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 的安全行为。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工伤处理
建立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救治受 伤员工并保障其医疗和生活待遇;对工伤事 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措 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5 劳动争议处理与法律援助
劳动争议的概念及分类
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 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的分类
根据争议的性质和内容,劳动争议可分为个 别争议和集体争议;根据争议的主体,可分 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和用人单位
工资支付规定
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
福利制度及实施方式
福利制度
包括法定福利(如社会保险、法定休假等)和企业自主福利(如节日福利、员工关怀等)。
实施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福利政策、设立福利项目、提供福利设施等方式实施福利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 益和福利待遇。
劳动与社会保障知识梳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知识梳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关乎每个人的重要议题。
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预防劳动纠纷等。
本文将就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梳理,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理解。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书。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一份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要素: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和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和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等内容。
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如签订明确的合同条款、遵守工作时间规定、享受合理的工作休假等。
二、劳动保护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各国都设立了劳动保护机构和相关法规。
劳动保护的核心是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安全、健康。
劳动保护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防护:工作场所应提供相应的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2. 职业病防护:特定行业或工种存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危害,劳动者需要接受相应的职业病防护,如进行职业病体检、佩戴呼吸防护器等。
3. 工时管理:各国都有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劳动者应遵守工作时间规定,保证自身的休息和调整。
4. 工资保障: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工资,并确保工资支付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5. 年休假和带薪休假: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享受年休假和带薪休假,以提供合理的工作休息。
劳动保护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劳动者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自身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公民提供的一种兜底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旨在提供基本保障,确保公民在遭受意外、疾病、失业等不利情况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具体的社会保障内容和安排因国家的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保险:提供给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保障,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知识(三级)(1~10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题1分,共65分。
1.(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A、社会公德B、社会规范C、职业态度D、职业道德2.“乐业’’体现在( )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
A、团结意识B、大局意识C、职业技能D、职业情感3.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干家万户,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以集体为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
A、集体利益服从社会利益B、家庭利益服从集体利益C、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D、地方利益服从中央利益4.社会保险既要确保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又要适度体现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提高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这句话是社会保险( )基本原则的体现。
A、与经济发展相适应B、公平和效率相结合C、权利与义务相对应D、社会与个人相结合5.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开展党组织活动、( )和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A、居家养老服务B、提供集中生活场所C、免费体检D、提供医疗保健服务6.指导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建立( )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四项基础工作之一。
A、社区党组织B、兴趣爱好组织C、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D、帮扶互助组织7.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不包拮( )。
A、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C、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D、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8.社区的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本质功能两个方面,其中一般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福利和服务功能、娱乐功能、保障功能、管理功能。
A、保育功能、卫生功能B、教育功能、生产功能C、修复功能、开发功能D、教育功能、卫生功能9.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 ):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A、上级民政部门开展服务B、社区维修服务C、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D、社区健康服务10.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包括:( )、选择话题、注意说话场合和说话对象、把握时机等技巧。
A、爱护听话者B、分析听话者’C、分析发言者D、分析发言材料11.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应注意:洁净度、温度和湿度、供电电源、电磁干扰、正确开关机、( )、动手必知。
A、经常搬动设备B、保持设备稳定C、卸载无用程序D、定期查杀病毒12.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对各类劳动保障业务提供支持,其中包括( )。
A、小区绿化管理B、小区治安管理C、健身培训管理D、就业培训管理‘l 3.逻辑分析、试验调查和( )是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A、编写.B、统计汇总C、经验判断D、问卷设计1 4.( )不是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确定调查计划的主要内容。
A、调查方法B、调查目的C、调查对象D、访问交谈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劳动保障协理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第2页(共12页)1 5.( )是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组织试验调查实施步骤的内容之一。
A、整理调查资料B、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C、修改完善调查计划D、研究调查资料16.劳动保障协理员做好入户调查日志一般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B、记录时不能取舍C、要有基本要件D、要简明扼要l 7.在信息采集中,利用客观检验法对设计的调查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其检查和分析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专家评价B、回收率C、有效回收率D、填写错误1 8.在信息采集中,问卷调查实施的基本程序是( )一分发问卷一回收问卷一整理审查问卷。
A、组织动员B、收集资料C、问卷试验D、确定调查对象19.编制信息管理台账应做到分类建账、完整记录和( )。
A、有统计分析B、有情况说明C、公开填写D、便于填写20.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确定信息需要、收集和处理信息和( )三种功能。
A、确定信息资源B、促使信息得到使用C、建设信息设施D、核对信息2 1.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的信息处理一般分为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账记录和( ) 三种方式。
A、信息分类B、信息调节C、手工台账记录D、信息交换22.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具有( )、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客观决策四项功能。
A、信息采集B、信息校核C、业务经办D、跟踪服务23.统计分析的作用是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 ),揭示其本质特征。
A、结构特征性B、数量规律性C、考核体系D、质量指标24.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比较分析方法是和计划比较、和过去比较、和( )。
A、不同类比较B、同行(同类)C、概念比较D、数据比较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劳动保障协理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第3页(共12页) 25.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用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和( )。
A、反映信息采集的完整性B、反映统计方法的科学性C、反映领导决策的正确性D、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26.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以说明为主、兼有( )的应用文体。
A、叙事和抒情B、宣传和咨询C、叙述和议论D、图片和抒情27.公文写作具有实用性强、政策性强和( )的特点。
A、详细具体B、专业抽象C、篇幅固定D、简明扼要28.以传媒为载体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 )。
A、组织社区论坛B、举办劳动保障知识竞赛C、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D、制作宣传橱窗29.语言宣传咨询服务主要形式有: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 )、开通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和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电话等。
A、举办报告会B、举办社区论坛C、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D、举办专题文艺汇演3C).公益活动和( )等是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
A、目标管理B、听取汇报C、舆论引导D、检查评估3 1.( )不是组织学习教育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
A、动员报告B、总结报告C、专题报告D、制作宣传栏32.通过人际交往进行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包括( )。
A、总结报比IZlB、典型示范C、走访活动D、知识讲座3 3.个案工作的对象是( )。
A、社区组织B、机构C、企业D、个人34.个案工作较常用的方式包括会谈、( )和记录。
A、评估B、统计C、访视D、考核3 5.个案工作的原则包括( )。
A、批评原则B、倾情投入原则C、接纳原则D、公开原则3 6.在街道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政策指导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B、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C、进城务工人员政策D、计划生育政策3 7.在街道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政策指导的原则包括( )。
A、教育原则B、实效原则C、强制原则D、政治原则3 8.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就业政策咨询B、工伤保险待遇落实C、公益性岗位援助D、职业指导3 9.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不包括( )。
A、创建再就业基地B、开发社区“三保、三托"岗位C、开发高新技术岗位D、兴办社区服务实体40.就业援助服务内容包括( )。
A、入学指导B、职称评定C、职业指导D、生活指导4 1.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求职登记和职业指导B、岗位援助C、学历教育D、跟踪服务42.求职者求职的一般过程不包括( )。
A、办理求职登记B、接受职业指导C、查询用工信息D、领取薪酬4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 )、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
A、劳动报酬B、社区情况C、规章制度D、家庭收入4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 )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4 “B、3C、2D、145.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
A、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C、开始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D、开始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46.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支付( )工资。
A、1个月B、3个月C、5个月D、6个月47.下列情形中,出现( )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的‘B、劳动者在本单位因公负伤被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C、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D、劳动者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48.( )是职业中介机构依法禁止的行为。
A、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B、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C、收集发布职业供求信息D、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49.创业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包括已经是企业主,但需要提高( )的人员。
A、经营能力B、学习能力C、分析能力D、判断能力50.制定失业人员培训计划的前期信息准备内容包括: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分析失业人员状况、( )。
A、汇总鉴定机构信息B、汇总培训机构数量C、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D、汇总人力资源市场数量5 1.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原则包括:针对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A、实用性原则B、统一性原则C、特殊性原则D、理论性原则52.退休人员生理需求不包括( )A、住房B、水C、食物D、安全53.退休人员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目标后,A、名望得到提高C、自觉性提高B、成就感极强D、地位得到提高54.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讲座时,要通过张榜公告、( )等方式告知讲座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请退休人员报名参加。
A、志愿者上门B、自我管理和互助组织传达C、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负责人上门D、社区主任传达55.退休人员医疗保健常见病不包括( )。
A、冠心病B、帕金森症C、中风D、高血压56.不属于对特殊群体定期走访慰问步骤的是( )。
A、申请经费B、预约走访C、购买物品D、医疗保健57.凡是直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职业资格培训,经( )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或继续从业。
A、职业技能B、职业教育C、就业能力D、职务技能58.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信用,是指狭义角度上的,属于( )的信用。
A、道德范畴B、经济范畴C、法律范畴D、生活范畴59.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属于( )。
A、主动征信B、被动征信C、家庭征信D、单位征信60.诚实守信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不包括:( )。
A、诚实守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B、诚实守信是生财之道,经营之本C、诚实守信能减少市场经济成本D、诚实守信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6 1.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不包括( )。
A、资产状况B、纳税资料C、司法记录D、党组织关系证明6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程序的是( )。
A、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档案B、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C、实行定期回访与联系D、协助制定经营计划63.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时,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利息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