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与定额

合集下载

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灌溉、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通过土壤水分的变化过 程,对照作物需水的 要求,就可以制定作 物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1.旱作物田块水量平衡方程
选取单位面积农 田,以作物最大 根系活动层深度 为边界,分析某 一时段内所有的 来水量及去水量。
3)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 水借土壤毛细管作用 上升至作物根系吸水 层而被作物利用的水 量,其大小与地下水 埋藏深度、土壤性质 、作物种类、作物需 水强度、计划湿润土 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地下水补给量可达
Pe+In+G=ET +ΔSw
2、掌握制定稻田灌溉制度的列表法 3、掌握制定旱地灌溉制度的图解法参
数的确定、图表的制定方法等
来耗水水量量: :WWI0==PE+TI++DG++RRSI++RR’’Io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来耗水水量量::WWI0==PE+T+I+DG++RRSI++RR’o’I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Rs=0,另由于地 下流入,流出量R’i和 R’O很小,在实际应用 时往往予以忽略,因而 上式可简化为: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 确定 旱作物灌溉 制度的确定 水稻的灌溉 制度确定

水量平衡法确定灌溉制度有两种方法: 1.列表法 2.图解法
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H内水量平衡表 示:
WT-W0=WT+P0+K+M+ET
WT、W0分别为时段末与时段初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WT为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0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 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即K= kt ,k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 夜地下水补给量 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 ET为时段t内的作物需水量,即ET=et, e为t时段作物需水强度
灌溉制度的 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
• 特定作物在一起的的气候、土壤、供水 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设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 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溉制度包括: 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试验站,试验 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 技术等。试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 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 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3、按灌溉模式确定最优灌溉方案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max-θ min)
水稻田灌溉制度确定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灌溉制度的计算

灌溉制度的计算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3hm /m mm 或)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3hm /m mm 或)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 m 23⋅或)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3hm /m mm 或)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3hm /m mm 或)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3hm /m mm 或)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3hm /m mm 或)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0max 1θθ-=H M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ma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3m /m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3m /m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m 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

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

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KY ET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3hm /m mm 或)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hm /kg )K ——需水系数(kg /m 3)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探析灌溉用水定额的制定

探析灌溉用水定额的制定

探析灌溉用水定额的制定摘要:随着气候的不断转暖,近五年精河县水资源总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加剧我县水资源的短缺。

所以,需要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文主要是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论述,对灌溉用水定额的涵义、分类、影响因素及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定额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灌溉定额;水资源;灌溉用水根据作物生长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科学用水,需要研究浇好“关键水”的问题,使在一定的供水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或一定收益时耗费最小的灌溉水量。

制定灌溉制度与灌水定额,才能保证灌溉水发挥最大的效益,使灌水均匀,土壤中养料、通气、温热及水分状况得到合理的调节,保证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与灌水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增产省水降低灌溉成本的目的。

当前,我县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因此,需要加强和分析水资源承载以及节水灌溉,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技术指标就是灌溉用水定额,并且它对于农业用水规划与管理也有着较大的帮助,通过灌溉用水定额的应用,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灌区灌溉水资源,控制定额用水总量。

下文将对灌溉节水定额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灌溉用水定额的概述1.灌溉用水定额的涵义灌溉用水定额指的是某一作物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它被经常应用到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对灌溉用水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行表征和衡量。

合理性主要是指在技术、资源以及经济等方面比较可行的情况下,要结合目前的技术水平、水资源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进行灌溉用水;先进性指的是在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较高,可以较好地利用灌溉水。

可比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灌溉用水定额的比较标准客观公正,在度量过程中比较的方便。

2.灌溉用水定额的分类一般情况下,灌溉用水定额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本灌溉用水定额和附加灌溉用水定额,其中,基本灌溉用水定额是指灌区作物多年来平均的灌溉定额数值,它指的是静态灌溉定额,数值比较稳定;附加灌溉用水定额指的是结合基本灌溉用水定额,灌溉用水量会随着工程类型、水源类型以及灌区规模等因素而发生改变。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一、总则组织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是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落实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行节约用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

为指导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二、组织、分工及工作流程(一)组织机构及分工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由水利部农水司负责,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抽调部分专家组成“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下称水利部工作组),对各省的编制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组织审查和验收工作。

各省水利厅应以主管处(室)为主,组织有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组成编制工作小组(下称省工作组),在水利厅统一领导下负责全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参与编制的县级水利部门也要成立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小组(下称县工作组),负责现场调查、汇总分析,成果整理等项工作,编制本县灌溉用水定额。

(二)工作流程本次编制灌溉用水定额工作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以典型县调查为基础、逐级汇总平衡的办法。

水利部工作组将组织专家赴部分省及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各省工作组也应组织专家赴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

编制工作流程如下:1、依据本省现行或在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及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本省的灌溉用水定额分区(省级分区)。

并在每个分区内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作为典型县。

2、典型县工作组根据县域自然地理、水资源特点、农业种植结构等确定是否分区(县级分区),及如何分区,确定各类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全县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3、省工作组汇总、平衡典型县上报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编制全省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灌溉 定额

灌溉 定额

灌溉定额1. 灌溉的意义和作用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向农田、果园、花坛等地提供水源,以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灌溉的主要作用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通过灌溉,可以及时为作物提供水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土壤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

•调节气温和湿度:灌溉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减轻高温对作物的伤害;同时,通过蒸发作用,可以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改善土壤质量:灌溉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维护生态平衡: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农田的湿润状态,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

2. 灌溉定额的概念和意义灌溉定额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每次灌溉的水量。

灌溉定额的制定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过度湿润。

灌溉定额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约水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灌溉效果:灌溉定额的制定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灌溉效果。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避免土壤过度湿润,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灌溉定额的制定方法灌溉定额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溉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制定:3.1. 基于作物需水量的制定方法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定额。

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萌芽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

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

4.2灌溉制度设计4.2.2**灌区4.4.2.1现状区内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菜为主,在坝子间及山脚地带均有经济果林种植。

**乡耕地面积为3.08万亩。

现状复种指数为173.19%,其中水稻57.95%,旱作物115.24%,保证灌溉程度76.9%,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

4.4.2.2灌溉制度区内水资源蕴藏量大,但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可控水量有限,作物需水量要结合丰产灌水经验,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作为近期解决灌区供需水矛盾的主要对策。

项目区内高程、气候、光热条件、作物种类和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本着求大同,舍小异的原则,采用典型年设计的方法,推求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万亩综合供水过程线及设计灌水率。

(1)水稻灌溉制度水稻灌溉制度采用设计典型年法,根据**市气象站,并在**气象站所有的资料基础上查补了木家桥水文站、鹤庆水文站、来远桥水文站从1958年至2003年共45年的降雨资料,按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的主灌溉期5~7月份历年降雨排频计算,选择降雨频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相同或相近的年份为设计代表年,并考虑降雨分配对作物最不利情况。

设计典型年经频率分析,采用与设计保证率(P=75%)对应的1983年。

设计稻田的灌溉制度,育秧期和大田生育期的田间耗水量平衡原理,扣除有效降雨推求灌溉用水量,采用列表法计算,泡田期用水量根据调查综合拟定。

①生育期划分及适宜水层水稻属主要作物之一,项目区属亚热带,只能种一季水稻。

根据水稻生理特点,全生育期划分为7个阶段,即:育秧期、移栽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园杆期、孕育期、灌浆期、黄熟期。

育秧期历时56天,第二至第七阶段统称大田生育期,历时123天,各生育期天数及适宜水层深等特征参数,详见表4—1。

表4—1 灌区水稻各生育期特征参数表②用水定额拟定根据土壤调查资料,本区主要为壤土,参考云南省其它地区资料,拟定泡田定额为135m3/亩,泡田时间为10天。

水利工程: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水利工程: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水利工程: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

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

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

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控制和管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农业用水过量和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可能带来的效益。

1.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农业灌溉用水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量的用水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

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样的制度可以合理分配灌溉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减少对水的过度开采,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在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法是分步骤地逐渐引入并完善该制度。

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与统计系统。

这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水文监测设备和技术,对农业用水情况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统计。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政策。

可以采取阶段性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措施。

初始阶段,可以对具备较好管理能力和节水技术的农业企业进行试点,逐步推广和扩大范围。

这样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逐步提高农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法规制度。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的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违反用水定额的农业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效果。

3.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的效益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

该制度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农田水利讲课内容

农田水利讲课内容

农田水利第一节 灌溉制度1、掌握: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溉制度的概念及计算。

2、熟悉:作物需水量、灌溉用水量、灌溉流量的计算。

重点:灌溉制度、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一、名词解释*1、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2、灌溉定额: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要进行多次灌水,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3、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4、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 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

P=m/n+1*100%5、灌溉水利用系数:指实际进入全灌区的灌溉面积上的田间净流量与干渠渠首毛流量的比η水=Q 干田净/Q 干田毛=η干η支η斗η农η田6、渠道水利用系数:指某一条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η渠道= Q 净/Q 毛7、田间水利用系数:指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与农渠的净流量 之比。

η田= Q 农田净/Q 农净*8、渠系水利用系数 指某渠道系统控制灌溉面积上的田间净流量与该渠系最上一级渠道 引水口处的流量比。

η支渠系=Q 支田净/Q 支毛=η支η斗η农η田*9、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作物所需要的净灌溉流量Q 净,q=m/8.64T [m3/(s.万亩) ]10、农田水利:通过各种水利措施,调节农田水力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削减水旱灾害和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简答*1、渠道的输水损失有哪几种?答:有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等。

2、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有哪些?答:①提高灌区工程质量;②提高灌溉管理水平;③提高灌区渠道衬砌率;④减少渠道输水损失⑤提高灌水技术水平。

3、调查核实农田灌溉面积,主要有哪几种方法?答:①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实地丈量②航测4、农作物田间需水量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答:受气象条件、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5、怎样计算某作物一次灌水所需要的净灌水量? 答:W 净=m*A*6、怎样计算全灌区某一时段的净灌溉水量?答:W 净=m 综,净*A (m 综净=α1*m 1 +α2*m2+α1*m 1+)*7、怎样计算全灌区某一时段的毛灌溉用水量?答:W 毛= W 净/η水 W 毛= m 综,毛*A(m 综,毛= m 综净/η水)8、如何计算实际灌水定额?答:m=W 田净/A*9、什么是作物的需水临界期?答:在作物生育期中,日需水量最大,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2.基本资料的收集与确定
1)土壤储水量的变化量ΔSw
受计划湿润层深度变化的影响,也受含水 量变化的影响。
Pe+In+G=ET +ΔSw
(1)计划湿润层对ΔSw的影响
ΔSw=H*A(θt – θ0)
H 为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指在 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 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3)灌溉制度
经计算得,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340mm,即227立方米/亩;若泡田 定额为80立方米/亩,则总灌溉定额为M=227+80=307m3/亩。由计算表可得 到灌水时间和每次灌水量。由此得到灌溉制度的全部四个要素。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灌溉、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第二章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概述: 它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已成灌区
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 业生产的发展,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 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 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 灌水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 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即灌溉制 度四要素。
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 允许最大和允许最小 含水率之间变化。允 许最大含水率(θmax ) 一般以不致造成深层 渗漏为原则,所以采 用θmax=θ田,θ田为土 壤田间持水率。
ΔSw θ =H*A(θt – θ0)

浅谈灌溉用水定额

浅谈灌溉用水定额

浅谈灌溉用水定额[摘要]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水利部党组根据新时期要求,提出的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发展机制的新思路,是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在灌溉用水管理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灌溉用水;定额1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

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

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

例如同一作物有的品种喜肥喜水,灌溉定额高,有的品种耐干旱,灌溉定额低。

灌溉定额的本意只涉及其是否符合各自作物的需水规律,无意评价哪一个合理、先进。

再如针对具体渠道给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注重采用的数值是否科学,并不涉及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的问题。

原因在于灌溉定额仅仅是一个设计参数,不具有比较标准的属性和支撑体系,如果要进行比较,只能通过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灌溉用水定额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性的比较标准,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九五”以来为适应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的要求,也规定了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比较标准的作用,但仅适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是普遍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另一个区别是,灌溉定额是规划设计的依据,而灌溉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考核指标。

在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为了考虑是否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使用净灌溉定额,为了进行渠首、泵站设计,需要毛灌溉定额,可见赋予灌溉定额的作用是为了满足规划设计的需要。

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

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

2、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依据土壤持水能力和灌溉水资源量确定的单次灌溉量。

在灌溉水资源充足情形下的灌水定额决定于土壤持水能力,为最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为:
最大灌水定额=计划湿润深度×(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式中,最大灌水定额、计划湿润深度的单位为mm,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为容积含水量。

灌溉量若小于最大灌水定额计算值,则灌溉深度不够,既不利于深层根系的生长发育,又将增加灌溉次数。

灌溉量若大于此计算值,则将出现深层渗漏或地表径流损失。

当实际含水量为凋萎系数时,最大灌水定额则成为极端灌水定额,

A.(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667×湿润深度。

B.(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667×湿润深度。

C.(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容重×667×湿润深度。

水利工程: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水利工程: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水利工程: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水利工程:浇灌用水定额的内涵
浇灌技术中本来就有定额的观点,即浇灌定额,且有净浇灌定额和毛浇灌定额之分。

浇灌用水定额和浇灌定额有亲密联系,
但又有根本差别。

净浇灌定额是依照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立的,是知足作物对增补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照,明显它着重的是浇灌的科学性。

毛浇灌定额是以净浇灌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
注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浇灌需水量,明显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派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剖析能够看出,浇灌定额更多的是着重浇灌自己的规律性、科学性,其实不针对浇灌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常常也不拥有宽泛、客观的可比性。

1 / 1。

泵站、灌溉定额设计参考

泵站、灌溉定额设计参考

4.4设计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85%,考虑到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本灌区设计保证率为80%。

4.5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4.5.1种植结构本工程主要解决*********灌溉,********,由于种植种类不定,主要种植草莓、胡豆、豌豆、次早熟玉米、辣椒、香葱等,拟采用用水量最大的草莓(11月~4月)作为代表计算需水量。

4.5.2 灌溉水利用系数提灌区蔬菜基地采用低压管灌,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规定,管道水利用系数为0.95,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5,因此本工程蔬菜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5×0.95=0.9。

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和项目区渠道实际情况,水田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小于0.95,旱地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小于0.9,结合本工程渠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得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如下表。

4.5.3灌溉制度和定额4.5.3.2蔬菜灌溉制度和定额根据《贵州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分区图,平坝县属I区,蔬菜种植春、夏、秋三季,结合项目区蔬菜种植实际,蔬菜主要种植胡豆、豌豆、次早熟玉米、辣椒、香葱、青菜等,每季灌水次数18~20次,一次灌水延续时间2天,每天灌水时间为8小时。

春季灌溉用水量30m3/亩,夏季灌溉用水量40m3/亩,秋冬季灌溉用水量30m3/亩,春季、夏季、秋冬季三季灌溉用水定额为100 m3/亩,其中一日最大灌溉用水量发生在夏季,为1 m3/亩•天,详见表4-8。

表4-14 项目区蔬菜灌溉用水过程表次,一次灌溉延续天数2天,日最大净灌溉用水量1 m3/亩•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则毛灌溉用水量1/0.9=1.12m3/亩•天,根据农民灌溉习惯一般早上7点至中午12点,下午3点至8点共10小时,12点至下午3点日照太强不宜灌溉,即日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蔬菜地最大灌溉引用流量为:1150*1/0.9/10/3600=0.0355m3/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月
二月
三月
10
2
5
1.00
四月
10
2
5
1.00
五月
六月
七月
10
2
5
1.00
八月
10
2
5
1.00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40
表9 草地灌溉用水过程表
时间
灌水定额(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15
3
5
1.00
五月
15
3
5
1.00
六月
七月
15
3
5
1.00
八月
15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备注
附加用水
3.15~4.24
30
4
5
1.50
泡田用水
4.25~5.9
100
1
15
6.67
返青
5.10~5.22
25
2
4
3.13
分蘖
5.23~6.28
50
5
3
3.33
晒田
6.29~7.5
25
1
5
5.00
拔节抽穗
7.6~7.27
48
4
3
4.00
抽穗扬花
7.28~8.12
42
3
3
4.67
灌浆
8.13~8.27
16
2
3
2.67
成熟
8.28~9.18
10
2
3
1.67
合计
346
表3玉米灌溉用水过程
生育期
时间
灌水定额
(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
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
水定额(m3)
备注
拌种-出苗
4.17~4.23
14
1
7
2.00
出苗-拔节
4.24~6.3
13
2
4
1.63
拔节-抽穗
6.4~7.10
20
3
4
1.67
抽穗-灌浆
7.11~7.28
15
2
4
1.88
灌浆-成熟
7.29~9.2
10
2
4
1.25
合计
72
表4烤烟灌溉用水过程
生育期
时间
灌水定额
(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备注
移栽成活
5.18~5.25
15
1
8
1.88
伸根期
5.26~6.21
35
4
5
1.75
旺长期(现蕾)
6.22~7.16
15
3
4
1.25
成熟
7.17~9.5
11
2
4
1.38
合计
76
表5油菜灌溉用水过程
生育期
时间
灌水定额
(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备注
播种-出苗
10.5~10.11
10
1
7
1.43
出苗-现蕾
10.12~2.16
20
3
5
1.33
小季
30
夏季
五月
10
5
2
1.00
六月
10
5
2
1.00
七月
10
5
2
1.00
八月
10
5
2
1.00
小季
40
秋冬季
九月
8
4
2
1.00
十月
7
5
2
0.70
十一月
7
5
2
0.70
十二月
8
4
2
1.00
小季
30
合计
100
表8茶叶、果树灌溉用水过程
时间
灌水定额(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3
5
1.00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60
现蕾-始花
2.17~3.17
20
3
5
1.33
始花-结果成熟
318~5.5
26
3
5
1.73
合计
76
表6小麦灌溉用水过程
生育期
时间
灌水定额(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备注
拌种-出苗
10.15~10.22
15
1
8
1.88
出苗-分蘖
10.23~2.7
40
4
5
2.00
分蘖-拔节
2.8~3.7
35
4
5
1.75
拔节-抽穗
3.8~3.17
16
1
8
2.00
抽穗-成熟
3.18~4.26
32
4
5
1.60
合计
138
表7蔬菜灌溉用水过程
岔口
时间
灌水定额(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最大灌水定额(m3)
备注
春季
一月
8
4
2
1.00
二月
7
5
2
0.70
三月
7
5
2
0.70
四月
8
5
2
0.80
表1 贵州省各分区主要农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表(P=80%)
作物名称
分区
水稻
玉米
小麦
油菜
烤烟

346
72
138
76
76

333
88
105
99
105

352
67
139
76
101

368
1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9
125
58

346
81
216
172
90
表2水稻灌溉用水过程(P=80%)
用水名称及生育阶段
时间
灌水定额
(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