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归纳
什么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导语:什么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哦!接下来本文就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定义及治疗方法入
什么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哦!接下来本文就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定义及治疗方法入手,为大家介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相关知识,想要了解什么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哦!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节段性瘢痕,伴或不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泡沫细胞形成和粘连。
局灶性是指只有部分肾小球被累及(受累肾小球<50%);节段性是指肾小球的部分小叶被累及;球性硬化是指整个肾小球阶段性的玻璃样变化或瘢痕形成。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糖皮质激素
应在出现激素抵抗前及时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
一般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3-4个月。
因此成人FSCS所导致的NS在经过6个月的泼尼松治疗仍未缓解者,才称之为激素抵抗。
对于老年人,大部分学者主张隔天泼尼松治疗,持续3-5个月。
对于激素依赖、抵抗和复发者,泼尼松加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可增加缓解率,环磷酰胺总量不宜超过12克。
2、环孢素(CsA)和可乐必复(FK506)
环孢素常用剂量治疗6个月后可减少尿蛋白并诱导缓解,但减量或停药时常复发。
所以,维持缓解应长期应用。
因该药有肾毒性,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肌酐,根据情况调整药量。
可乐必复的作用机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fsgs的病理诊断标准

fsgs的病理诊断标准
FSGS(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即部分肾小球呈现瘢痕样改变,而其他肾小球则可能正常。
硬化部分可出现在肾小球血管极和尿极,但以血管极为多见。
2. 免疫病理学检查显示肾小球内IgM、C3、Clq等免疫复合物沉积,主要
分布在硬化的肾小球节段袢上,呈不规则颗粒状、团块状或结节状。
这些沉积物也可出现在系膜区、系膜旁区和内皮下。
3. 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系膜旁区偶尔可见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此外,肾小球节段硬化处GBM
扭曲、增厚,毛细血管袢闭锁、塌陷。
如果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以上标准,尤其是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结果,则可考虑诊断为FSGS。
需要注意的是,病理诊断需要由专业的肾
脏病理医师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导语:肾病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治疗以及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肾病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治疗以及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有不同的,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只有科学地认识这些常识,了解他的差异和区别,才可以正确有效的治疗预防。
1.微小病变性肾病(MCN):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免疫荧光阴性是本病特征之一。
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微绒毛形成,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型多见于少年儿童,水肿常为首要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病例均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不出现肉眼血尿。
本病对激素敏感,反复发作可转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光镜下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所有小叶受累程度一致,依其增生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中、重3度。
Masson染色有时于系膜区及副系膜区可见到嗜复红沉积物。
免疫荧光检查可将其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
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常伴有C3沉积,后者以IgM或IgG沉积为主。
电镜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本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血尿IgA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非IgA肾病。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损害,影响几个肾小球(即局灶损害)和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即节段损害),常从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肾小球开始,硬化部位通常与邻近的肾小囊壁粘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诊断与治疗

系膜 增 生 型 F S G S ( m e s a n g i a l h y p e r c e l l u l a r F S G S ) 。
伴 明显 的足 细胞 增生和肥大 ,病 变可呈节段性或全球性 。
增 生 和肥 大 的 足 细 胞 可 充 满 肾 小 囊 腔 , 并 可 见 胞 浆 蛋 白滴 及空泡样变 , 球囊粘连和玻璃样变不常见 。 系膜 细胞 增 生 、 肾小 球 肥 大 和小 动脉 壁 玻 璃 样 变也 不 常 见 。 其 他 肾小 球 可
肌酐上升达 3 0 %以 上 , C s A应 减 量或 停 药 。
的F S G S临床表现特点可以从 以下几点简要阐明 :①蛋 白
尿量 及 肾病 综 合 征 : 目前 比较 一 致 的 看 法 是 顶 端 型 F S G S 的 患者 更 多 的 表 现 为 大 量 蛋 白尿 和 肾病 综 合 征 , 且 起 病 迅 速 。塌 陷 型 F S G S肾病 综 合 征也 很 常 见 。 S t o k e s 等 】 还 报 道 细胞型 F S G S肾病 综 合 征 常 见 。门 周 型 F S G S肾病 综 合 征
诊 ,国际 肾脏病理学 会在 2 0 0 3年的建议 中对病理标本制 片作出 了如下要求 :光镜标本应为 3 1 x m 的薄 切片 :应作 HE 、 P A S 、 Ma s s o n三色及 P A S M 全套染 色 ;全片不应 少于 1 O个肾小球 : 最好观察 1 5张连续切片等建议[ 8 l 。
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PPT演示课件

4
诊断要点
成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病理诊断。
以下几点有助FSGS 诊断: ①早期存在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起病就存在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尤其成年患者更突出; ②镜下血尿发生率高。约2/3 的FSGS患者见镜下血尿; ③尿蛋白的选择性差。尽管一些患者早期也可出现选择性蛋白尿,但 多数FSGS 患者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微小病变患者则以选择性蛋白尿多 见); ④肾小管功能受损。FSGS 患者尿中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尿溶菌酶水平升高,尿渗透压降低; ⑤血清IgG 水平。血清IgG水平明显降低,其下降幅度超过尿中IgG 的丢失量; ⑥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差。一些FSGS 患者早期激素治疗敏感,晚期激 素治疗抵抗。
Li Fan,et al. Int Urol Nephrol. 2012 Jun 9. [Epub ahead of print]
成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治疗FSGS 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机制是: ①减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速度; ②降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使蛋白尿在1~3g/d 的患者发生肾 功能不全的危险性(血肌酐值倍增)下降>50%,蛋白尿超过3g/d 者危险 性下降>65%; ③降低蛋白尿,减少尿蛋白>45%; ④降低血压,避免高血压带来肾脏进一步损害。
CNI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0.4~0.5mg/kg.d)较激素单药治疗更可 能获得临床缓解。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抵抗患者,CNI较CTX可更快达到 缓解并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
他克莫司作为新型的CNI,曾有研究显示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FSGS 的疗效优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FSGS,而不良反应少于后者。而 有小规模研究,与环孢素A对比,其免疫活性更强,起效更快,可有效降 低尿蛋白,临床缓解率高,缩短治疗时间,增加治疗信心,减少并发症, 改善治疗效果,可有效治疗环孢素A抵抗或依赖型FSGS患者。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肾病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治疗以及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有不同的,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只有科学地认识这些常识,了解他的差异和区别,才可以正确有效的治疗预防。
1.微小病变性肾病(MCN):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免疫荧光阴性是本病特征之一。
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微绒毛形成,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型多见于少年儿童,水肿常为首要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病例均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不出现肉眼血尿。
本病对激素敏感,反复发作可转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光镜下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所有小叶受累程度一致,依其增生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中、重3度。
Masson染色有时于系膜区及副系膜区可见到嗜复红沉积物。
免疫荧光检查可将其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
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常伴有C3沉积,后者以IgM或IgG沉积为主。
电镜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本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血尿IgA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非IgA肾病。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损害,影响几个肾小球(即局灶损害)和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即节段损害),常从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肾小球开始,硬化部位通常与邻近的肾小囊壁粘连,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存在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
免疫荧光示局灶硬化处lgM和C3不规则、团块状或结节状沉积。
电镜可见大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广泛融合,内皮细胞下及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血尿发生率很高,并可见肉眼血尿,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不敏感,小儿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者预后相对较好。
很多的疾病有不同的类型,但是有的时候它的一些症状是相似的,所以才会让人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产生混淆而耽误了科学的治疗时间,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些常识,要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尽量减少这种问题给自己产生的不利影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

FSGS的病因学分类
原发性或特发性FSGS 继发性FSGS
▪ 足细胞蛋白分子的变异:Podocin,-actinin ▪ 病毒感染:HIV-1, Parvovirus B19 ▪ 药物毒性:Heroin, α-干扰素等 ▪ 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所致的代偿性改变 ▪ 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进展过程
▪ 肾小管及间质:小管萎缩,间质L-M浸润伴纤维化 ▪ 小动脉:管壁增厚,可伴有玻璃样变
FSGS的基本病理特征
免疫荧光 : ▪ IgM及C3(+):团块样,节段性沉积,可
伴 C1q(弱+)
白蛋白,IgG,IgA(+):肾小球足细胞及肾 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蛋白
▪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全部阴性。
顶端型FSGS(tip variant )
▪ 肾小球节段性病变发生于尿极:粘连、硬化 或足细胞增生肥大;
▪ 病变节段常见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及泡沫细 胞;
▪ 可见玻璃样变; ▪ 临床及预后:
对激素的治疗反应及长期预后类似于肾小球 微小病变,为预后良好的病理类型。
细胞型FSGS(cellular variant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的病理诊断和分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
指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 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多数表现为激素治疗抵抗,并进行性发 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 ▪ 病理以局灶、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病 变及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
FSGS)1981? (Schwarttz 1995)
原发性FSGS的病理类型(2004年)
(1)门部型FSGS(perihilar FSGS) (2)顶端型FSGS(tip FSGS) (3)细胞型FSGS(cellular FSGS) (4)塌陷型FSGS(collapsing FSGS) (5)非特殊型FSGS(not otherwise specified
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诊疗规范

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诊疗规范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其中70%的成人患者表现为肾病性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发生高血压。
FSGS自然病程短,预后较差,一般在发病5—10年后约20%-30%的患者可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由于FSGS患者肾小球病变表现多样,因此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不完全相同。
目前认为细胞型、顶端型一般对治疗反应好,非其他型、门周型和塌陷型治疗效果不佳。
1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常为肾病性蛋白尿,可伴有镜下血尿,肾功能下降,30%-45%的患者可发生高血压。
2 病理光镜:硬化性病变仅累及部分肾小球(<50%)和部分毛细血管襻(<50%),早期病变仅累及皮髓交界处肾小球。
免疫荧光:可见IgM,伴或不伴有C3在肾小球系膜区或血管袢呈团块状沉积。
光镜下将FSGS分为五型,包括非其他型(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型,或经典型)、门周型(脐部型)、细胞型、顶端型和塌陷型。
具体表现见下表。
3 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确诊FSGS依赖肾活检。
另需除外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FSGS:如足细胞相关蛋白异常(α肌动蛋白4突变、podocin突变等),HIV感染,药物中毒(海洛因、干扰素、锂等),肾发育不全,肾脏手术,孤立肾,寡肾小球巨大症,肥胖,糖尿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4 治疗原则4.1 非肾病综合征的治疗(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或ARB具有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
建议在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ACEI 或ARB剂量,使蛋白尿<1g/d。
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咳嗽、高血钾及肾功能的改变等。
(2)血压控制:在ACEI、ARB治疗的基础上,可同时给予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控制血压。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 机 制 、分 子 基 础 和病 理 生 理 。文 章 总结 了 近 年 来 有 关 疾 病 的 临 床 特 征 、诊 断 、发 病 机 制 、治 疗 及 预 后 的 研 究
选晨
关键词 :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R 2. 75 7 l床 特 征 ; I 缶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A
李 国 民 综述 卢思 广 审校 1 .江 苏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儿 科 ( 苏 镇 江 江 2 2 0 )2 1 0 1 ;.徐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儿 科 ( 苏 江
徐 州 2 10 ) 2 0 1
摘 要 : 局 灶 节 段 性 肾小 球 硬 化 ( c le m na g m rl c rs ,F G ) 一 种 肾 脏 病 理 改 变 , 以 蛋 白 尿 、 f a g etl l euo l i o s o se s SS是 o
sa ern ie s ( S tg e a dsa e E RD) e e t ,fmia S l .R c nl a l lF GS ( F GS icu igb t uo o ld mia ta d rc siefr y i F S ) n ld n oha ts ma o n n n e esv oms
( J
Ke r s: y wo d f mii o a e e tlgo r l s l r ss a l f c l g na lme u o c e i ; l a sm o ci i a e t r s l c f au n l e ;
ma i se y p t i u a n p r t y d o , a d p o r s i ey l s fr n u c in ti o nf t d b r en r , e h o i s n r me e o i c n r g e sv l o s o e a f n t .I sa c mmo a s f e d l o n c u e o n —
白斑肾的名词解释

白斑肾的名词解释白斑肾是一种肾脏疾病,也称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指肾小球的一部分区域受损,表现为腔隙闭塞、细胞增生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白斑肾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
白斑肾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内的病变。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由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包围其外部的肾小球囊(废品料理部门)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丛起到过滤血液的作用,将废物和多余物质排除体外,并保留有用的成分。
然而,在白斑肾中,肾小球的一部分区域会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受损。
影响肾小球的病变主要包括腔隙闭塞、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组织增生。
首先,腔隙闭塞指的是肾小球内的腔隙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通过,影响滤过功能的发挥。
细胞增生则是指肾小球内的细胞增殖和过度增长,使得肾小球体积扩大,进而对滤过功能造成压迫。
此外,白斑肾还伴随着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使得肾小球间质增厚,进一步影响肾小球的正常功能。
白斑肾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具体的致病机制,但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可能是一种主要原因。
科学家认为,白斑肾可能与免疫系统中某些细胞和分子的异常反应有关,这些异常反应会导致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病症。
白斑肾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尿蛋白、水肿和高血压等。
其中,尿蛋白是白斑肾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水肿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体内的液体潴留,引起水肿。
高血压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废物排除不畅,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白斑肾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肾脏保护剂和控制基础病的药物,以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戒酒等,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白斑肾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可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甚至最终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什么是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

什么是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概述】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glomeruloscerosis)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有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或透明变性,无明显细胞增生的一类肾小球毛细血管。
可作为系膜增生、系膜IgM沉积和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可是微小病变性肾病对类固醇耐药,反复发作慢性进展的后果。
亦有对激素无效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早期肾活检即为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故对本病是否作为一种独立的肾小球疾病尚有争论。
但从代表一种与其他肾脏病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亦可作为一独立的疾病,较为常见,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病因学】(一)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病因不明。
(二)继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1、肾小球疾病海洛因相关性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艾滋病、遗传性肾炎、IgA肾病、先兆子痫及何杰金病等。
2、肾小管、间质与血管疾病返流性肾病、放射性肾炎、止痛剂肾病及镰状细胞病等。
3、其他肾发育不全、肥胖及老年性等。
【发病机理】大多认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或基底膜损伤导致小球系膜组织超负荷摄取大分子物质造成肾小球硬化。
人类近髓肾单位胚胎发生早、体积大,有较高的滤过率,毛细血管内高压、高滤过最终导致结构损害,本病近髓肾单位损害出现早且严重。
可由于节段性肾小球上皮细胞损害,使基底膜上阴离子电学屏障受损,慢性蛋白尿超负荷,持续高滤过、高灌注终将导致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肥大与泡沫细胞生成在本病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在5/6肾切除动物模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及压力均增加,肾小球上皮细胞明显受损,残余肾单位功能亢进,导致透明样变性。
Fogo等将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相联系后,发现成人及儿童本病患者的平均肾小球面积明显大于同年龄的微小病变者。
重复肾活检亦证实,一些本病最初表现为微小病变时,即有明显的肾小球增生。
另外,在许多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肾小球中可见泡沫细胞,它具有巨噬细胞的组化特点,并可由循环单核细胞或系膜细胞转化而成。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C4d表达的特点及意义

go rl c rs ( S S .Meh d Wi h m u oioh msclm tos nldn A M—4 o n r a i n obe l uo l oi F G ) me s e s to s t tei m nhs c e ii e d ,i u i P S C dcu t s i n ad dul h t ta h c g e tn g
r ss o i
W ANG Che n,ZH ENG hiy ng,DI Z —o NG n,ZEN i Xi Ln
( eatetfP to g ,uhuGnrl o i l Fj nMei l nvrt a gMitr Rgo , u o 3 02 , hn ) D p r n ahl y F zo eea H s t , u a dc i sy m o o pa i a U e i/N n lay ei F z u 5 0 5 C i i n h a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 杂 志
JCi x ahl 20 e ;4 6 l EpP to 0 8D c2 ( ) n
・6 7 ・ 5
局 灶 节 段 性 肾小球 硬 化 症 C d表 达 的特 点 及 意 义 4
王 晨 , 智勇, 郑 丁 鑫 , 曾 玲
采用 免疫组化 染色 摘要 : 目的 研究 不同类 型的原发性局灶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症 ( S S 中 C d表 达的特点及 意义。方法 FG ) 4
go ml l me i .Ofte f eF G a a t c a a t r e v S S v r n s h rc e z d,C e o i o sp e o n n l u d i e s lr t l meu a so f S h i i i Ad d p st n wa r d mia t f n n t ce oi g o r lrl in o GS, i yo h c e F n t t ewie s e i e o oh r s p cf d,c l l ra d c la s g v ra t o S S W i i h s a in s i e r d p st o d w r r q e t b i el a n olp i a n s f F G . u n i t n t e e v r t ,l a e o i f C e e fe u n l o — h a n s A y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治疗

深圳市第四人 民医院肾内科
张海燕 博士
杨铁城 副教授
伍 强 副教授
李翠吟
[ 图分 类 号 ]6 2 6 [ 标 识码 ] [ 章编 号]6 1 9 5 (0 8 0 — 0 8 0 中 R 9 . 文献 A 文 17— 4 X 2 0 ) 4 0 8— 2
量 : . 3g B N 7 6m o /L, 1 4 , U : . m 8 1
次/ ,B : 5/ 1 mg 神 清, 分 P 1O 10 H, m
慢性 病容 , 贫血 貌 ,颜 面及 双 眼睑 轻度浮 肿 ,咽无 充血 ,扁桃 体 无肿 大 。双肺呼 吸音 清 ,未 闻及 干 湿性 音 ,心率 7次 / ,律 齐,未闻及 8 分 病理 性 杂音 。腹 膨 隆,呈蛙 型腹 ,
痛及反 跳痛 。肝 脾未触 及 ,双 肾 区
无叩击痛 ,移动性 浊音 ( ),双下 +
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
加雷公藤多甙及R s A 系统阻断剂等
治疗 。
的 代 偿 过 程 中 , 从 而 使 其 诊 断更
为 难 ( ’A a i . 9 4 o b D g t V 1 9 ;K r e
服 用 “ 的 松 5 g d , 8 后 逐 强 m / ” 0 周
下 肢 水 肿 , 而 后 渐 出现 眼 睑 、颜 3 . / , 白蛋 白: 1 . / , 总 5 L 6 g 8g L 2
胆 固醇 : 9 2 m 1L . m o / ,甘 油 三 酯 : 3
小管 问质病 变 。临床上 作 巾应 对 l :
述光镜 下 非典型 段硬 化病 , 以 叟加
部分 袢 ( 段) 生病变 。F G 患 者 发 SS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蛋 白 ,常 为 肾 综 水 蛋 白尿 。 管人 们认 识到F G ss
肾炎病理分型记忆方法

肾炎病理分型记忆方法肾炎是指肾脏的炎症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肾炎的病理分型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病理分型较多,记忆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下面将介绍一种记忆肾炎病理分型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其特点是肾小球的弥漫性炎症。
我们可以用“大“字来记忆这一类型,其中每个字母代表着一种特点。
D代表“沉积”(deposition),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炎症反应。
A代表“免疫反应”(immune reaction),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而引起的,免疫反应较为明显。
G代表“肾小球”(glomerulus),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累及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N代表“尿液异常”(urine abnormalities),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尿液异常。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我们可以用“慢”字来记忆这一类型,其中每个字母代表着一种特点。
M代表“膜”(membrane),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之一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
A代表“免疫反应”(immune reaction),慢性肾小球肾炎也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免疫反应较为明显。
N代表“尿液异常”(urine abnormalities),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也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尿液异常。
三、IgA肾病IgA肾病是一种以IgA沉积在肾小球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我们可以用“IgA”这个词来记忆这一类型。
I代表“Ig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是由于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而引起的。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治疗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治疗尚不统一,从前认为fsgs 常表现为激素抵抗,治疗效果差,近年研究发现延长激素治疗时间、合理选用免疫抑制剂等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获得缓解,因此目前对于原发性fsgs仍主张积极治疗。
临床主要药物包括如下几种: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以下称激素)目前依然被认为是治疗fsgs的主要药物。
burgesse[21]于1999年搜索medline相关文献后认为,泼尼松0.5~2mg/(kg·d)治疗6个月无效后才能宣布患者为激素抵抗,大剂量泼尼松(大于60mg/d)连用3个月可提高缓解率。
cameron[1]认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fsgs患者,激素治疗最少4个月(6个月更好)。
2.环孢素为减少激素用量及增加缓解率,需要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可供选择的免疫抑制剂很多,其中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的当数环孢素。
cattrandc[2]等1999年进行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49例激素抵抗的fsg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给予环孢素3.5mg/(kg·d)26周。
对照组23例。
26周后治疗组18例缓解(70%),57%部分缓解,12%完全缓解,对照组缓解率4%。
作者认为,环孢素是治疗激素抵抗型fsgs的有效药物。
环孢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最严重且限制其应用的是它的肾毒性。
为减少不良反应,建议环孢素限用于肾功能正常者,禁用于广泛肾小球硬化或间质纤维化者,剂量低于5mg/(kg·d)。
3.环磷酰胺ponticellic[3]等选择27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fsgs患者,给予环磷酰胺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
结果30%获完全缓解,11%部分缓解,复发率仅27%。
korbets[4]等进行荟萃分析显示,单用激素与联合应用环磷酰胺的fsgs完全缓解率差别不大,分别为36%、32%;激素依赖患者用环磷酰胺后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的比例分别为51%、23%、26%;对激素治疗后频繁复发者,用环磷酰胺可以诱导长期缓解;对105例激素抵抗型患者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率分别为11%、11%、78%。
移植肾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107•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第30卷第2期2021年04月•移植肾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朱莹徐峰梁少姗梁丹丹朱小东杨帆陈劲松曾彩虹摘要目的:分析移植肾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 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 析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移植肾活检首次确诊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 访资料,将患者分为肾病范围蛋白尿(N P)组和非肾病范围蛋白尿(n N P)组进行比较。
结果:共纳入52例移植 肾FSGS患者(N P组19例,n N P组33例),移植肾活检距肾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2.4月,中位尿蛋白2.5g/24h,血 清肌酐203.3 (junol/L。
经典型F S G S占69.2%,塌陷型、细胞型、顶部型和门部型各占11.5%、7.7%、7.7%和3.8%。
55. 8%患者硬化袢周围可见足细胞增生,13. 5%伴假性新月体形成。
电镜下56. 3%( 18/32)患者可见足突广泛融合。
与n N P组相比,N P组患者移植肾活检距肾移植的时间更短,活检时水肿及感染的比例更高,肾小管间 质病变和足突融合的程度更重(户均^). 〇5)。
丨1例患者失随访,余41例中位随访16.9月,17例(41.5%)进人终 末期肾病,中位肾脏存活29.3月。
N P组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n N P组(P = 0. 040)。
血浆置换和利妥昔单抗 (RTX)治疗组、单用RTX组和其他治疗组尿蛋白缓解率分别为60. 0%、50. 0%和36. 4%。
结论:移植肾FSGS患者主要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和移植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病者,蛋白尿更多、足突融合程度更重,预后 更差。
关键词肾移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病理预后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allograft outcomes of post-transplant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ZHU Ying,XU Feng,LIANG ShaoshantLIANG Dandan,ZHU Xiaodong,YANG Fan,CHEN Jinsong,ZENG Caihong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of Kidney Diseases .Jinling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 n jin g 21001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ENG Caihong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allograft outcomes of post-transplant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 FSGS). Methodology :Patients with kidney allograft biopsy-proven FSG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9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and divided into nephrotic-range proteinuria ( N P) group and non- nephrotic-range proteinuria ( nN P) group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 Fifty-two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9 cases in NP group and 33 cases in nNP group) .Forty-seven (90.4%) were male.The median time from transplantation to allograft biopsy was 12. 4 months.The median serum creatinine and proteinuria were 203. 3 ^umol/L and 2. 5 g/24h.The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NOS) , collapsing, cellular, tip and perihilar variant type of FSGS accounted for 69. 2%, 11. 5%, 7. 7%, 7.1% and 3. 8%,respectively. Podocyte hyperplasia was found in 29 (55. 8%) patients, and pseudocrescents were present in 7(13. 5%) patients.Diffuse foot process effacement (F P E) was observed in 18 of 32 (56. 3%) patients.The NP group wasdiagnosed earlier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edema and infection at biopsy, and more severe degree of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and FPE than the nNP group (all P<0. 05).Clinical follow-up was available for 41 patients with a median time of 16. 9 months,and 17 (41. 5%) developed allograft failure.Kidney allo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NP group than in the nNP group ( P = 0. 040). Partial or complete remission rates were 60. 0% , 50. 0%and36.4% in plasma exchange and rituximab (PE+RTX) group,RTX group and non-PEyRTX group,respectively.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post-transplant FSGS mainly presented with moderate proteinuria and allograft dysfunction ; those with early DOI:10.3969/j.issn.l006-298X.2021.02.002[基金项目]国家“精准医学研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901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793)[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硕士研究生(朱莹)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南 京,210016)[通信作者]曾彩虹(E-mail:*********************)©2021年版权归《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编辑部所有• 108•J Nephrol Dialy Transplant V〇1.30 No.2 Apr.2021onset after transplantation had more proteinuria,more severe foot process effacement and worse allograft survival.Key word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podocyte pathology prognosis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最佳治疗 选择。
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与病理分析

局灶 节段性 肾小 球硬 化 (S S是儿 童 难治性 肾病 FG ) 的常见 病理 类 型之一 。也是 dJ 时期 严 重 的慢 性 进行 ,L 性 肾小 球疾 病 , ,L 是d J 终末 期 肾脏病 ( S D) E R 的主要 原 因l。 1近年 来 , 随着 肾脏穿 刺 活检病 理技 术 的广泛 开展 ,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年 第 2 08 4卷第 2 2期
儿 童局 灶 节 段 性 肾小 球 硬 化 临床 与病 理 分 析
叶 红 高 岩 熊 小 燕
摘 要 目的 : 加深 对 儿童局 灶 节段 性 肾小球硬 化 的临床 与病 理特 点 的认识 。方 法 : 9例 儿童原 发性局 对
2 结 果
人们对肾脏病理 的研究逐渐增多和重视 。国内外报道 原发性 F G 发病有增多趋势 ] SS 。 但是在儿科方 面的 报 道较少 。本研 究 回顾性 分 析 总结我 院诊 治 的 9 儿 例 童原发性 F G 病例 , SS 以提高对儿童该类疾病的认识 。 1 资 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9例 儿 童 原 发 性 F GS病 例 均 为 . S 19 — 07年 在我 院诊 治 的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患 儿 . 9520 全部为男性 , 病年龄平均为 6 1 起 (. 9~1 .) , 2 岁 病程 6 l 年。 一6 单纯性 肾病 2 , 例 肾炎性肾病 7 。 例 所有病 例均常规使用 泼尼松 1服治疗 , 例初治耐药 ( 5 6 原发 耐药 )3例初治缓解 , , 复发 后再治疗 均 出现耐 药 ( 继 发 耐 药 ) 。 1 诊 断标准 诊 断符合 20 . 2 00年 珠海会 议制 定 的 儿科肾小球疾病 临床分类标准[, 6 肾脏穿刺病理活检 ] 证实为 F G , S S 全部除外继发性 因素如紫癜性 肾炎 、 系 统性红斑狼疮性 肾炎 、乙型肝 炎相关性 肾炎 、 A肾 I g 炎 、 管炎 和 先 天性 因素 等局 灶 节 段性 硬 化 改 变 。 血 13 治 疗 方 法 9例 患儿 全 部 在 初 治 耐 药 和 初 治 复 - 发 后 , 用 Medz 采 noa甲基 泼 尼 松 龙 冲 击 治 疗 方 案 , 同 时 配合 冲击 环 磷 酰 胺 ( T 治 疗 。Medz C X) noa甲基 泼 尼 松龙 冲击治疗方案 : 1 2 , 第 、 周 甲基泼尼松 龙 3 g 0m / k , 入 1%葡 萄 糖 液 10~20mL中滴 注 , 周 3 g加 0 0 0 每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ppt课件

细胞型、塌陷型、 顶端型
1995年:Schwartz和Lewis提出“系膜增生型”
病理分型—FSGS
NOS型(not
otherwise specified)
(非特殊型)
门部型
细胞型
(Perihilar variant)
(Cellular variant)
顶端型
塌陷型
(Tip variant)
(Collapsing variant)
Am J Kidney Dis 2004,43:368
FSGS病理分型及诊断标准
亚型 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非特异型 FSGS (NOS) 门部型 FSGS
细胞型
至少一个肾小球呈节段性细胞外基质增多、毛细 门部型、细胞型、 血管闭塞,可伴有节段性毛细血管塌陷而无相应 塌陷型、顶端型 的足细胞增生
至少一个肾小球呈现门部周围玻璃样变,血管极 细胞型、塌陷型、 处硬化的肾小球必须超过全部病变肾小球的50%。 顶端型 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很常见 至少一个肾小球呈节段性毛细血管内增生堵塞管 塌陷型、顶端型 腔,伴或不伴泡沫细胞及核碎裂 至少一个肾小球呈现位于尿极的节段性病变(靠 近尿极的25%外周毛细血管襻),可以是细胞性 塌陷型 病变或硬化,但一定要有球囊粘连或是足细胞与 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汇合 至少一个肾小球呈节段性或球性塌陷并且伴有足 细胞增生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
许晨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年(卷),期】1999(019)006
【摘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肾活检病变总数的5~15%,发病机理复杂,可导致肾功能的完全丧失。
目前有关各种治疗均无满意疗效。
有证据表明它是由于肾单位高滤过引起肾小球内压(PGC)升高的结果,其共同通路可能是:包括单核细胞在内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固有细胞激活以及浸润细胞与固有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这些细胞释放的化学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
目前纤维化已被公认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合成。
本文仅就目前有关FSGS的各种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276-280)
【作者】许晨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605
【相关文献】
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进展 [J], 姚转娥;白海霞;爨婷;符涛;刘晨阳;傅薇;王乾
2.运用阴火学说治疗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撷要 [J], 曾勤;王新慧;余仁欢;
张晶晶
3.利妥昔单抗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季垠宏;任红
4.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治疗进展 [J], 彭映潮
5.檀金川教授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经验 [J], 毛竞宇;刘昊;檀金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文章来源: 2006-7-24 11:36:56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年第2期第9卷肾活检作者:陈惠萍曾彩虹周虹单位:陈惠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曾彩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周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关键词: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织学;诊断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2岁,因尿检异常21年,夜尿增多、血压升高2年,于1999-02-29入院。
患者21年前出现浮肿,无尿少、肉眼血尿,血压16.0/10.7 kPa(120/80 mmHg),肾功能正常,但尿检发现尿蛋白+~3+,隐血阴性,当时服用中药(不详),症状缓解,尿蛋白±~+。
18年前浮肿又现,尿蛋白2+,仍服中药和少量“强的松”(具体不详),浮肿消退,尿检异常未见改善,蛋白2+~3+。
近5年来间断服用“强的松”5~45 mg/d和“雷公藤多甙”治疗,尿检一直持续异常。
2年前开始夜尿增多(1~2次)。
并觉头昏、乏力,测血压26.7/16.0 kPa(200/120 mmHg),血BUN 7.5 mmol/L,SCr 156 μmol/L,当地医院予“心痛定”(10mg,3次/d)、“卡托普利”(25 mg,3次/d)治疗,血压降至16.0/12.0 kPa,然尿检仍未恢复,血Scr波动在120~145 μmol/L之间。
病程中无关节痛、皮疹及发热。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11.3 kPa(服降压药)。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意识清晰,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双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无异常,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略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水征阴性。
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楚,网膜动脉管径尚正常,静脉充盈迂曲,部分动-静脉交叉处压迹,后极部未见明显出血渗出。
尿液检查:尿沉渣红细胞计数0.4万/ml,尿蛋白定量1.13 g/24h,NAG酶3.1 U/g*cr,C3、α-2M、溶菌酶均阴性,Ccr=49.2 ml/min,尿酸化pH 5.4,HCO-346 mmol/L,TA 41 mmol /L,NH+441 mmol/L,NAC 36 mmol/L,NH+4/TA 0.1。
尿渗量560 Osmmol/kg*H2O。
血常规:Hb 132 g/L,WBC 5.8×109/L,N 0.68,L 0.227,Plt 11.0×109/L。
血清学检查:白蛋白47.0 g/L,球蛋白29.7 g/L,GPT 57 U/L,GOT 36 U/L,葡萄糖5.2 mmol/L,BUN 8.2 mmol/L,SCr 136 μmol/L,胆固醇6.22 mmol/L,甘油三酯 1.99 mmol /L,钾4.4 mmol/L,钠143 mmol/L,氯 107 mmol/L;补体 C3 0.82 g/L,C4 0.23 g/L。
RF因子、自身抗体阴性。
冷球蛋白<3.14 mg/L,乙肝抗HBs(+),余均阴性,丙肝抗体阴性。
B型超声波检查:左肾104mm×39mm×46mm,右肾97.5mm×44mm×44mm,。
皮髓界限不清楚,双肾结构稍模糊。
肝、胆、脾:未见占位。
X线检查:心肺无异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
入院后一周,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2 肾活检病理光镜:取材好,镜下1条皮质,1条皮髓交界组织,共21个肾小球。
肾小球无分叶,体积大小不一,以局灶节段性病变为特点。
其中6个小球呈球性硬化(28.5%),硬化球中见“透明滴”,包囊壁增厚,囊外纤维化。
8个肾小球节段性病变明显,细胞数不多,约100个/球,系膜区明显增宽,内见2~3个系膜细胞(插页图1),偶见内皮细胞成对,见泡沫变性,袢节段开放,节段塌陷,并与囊壁粘连(插页图2),3处球门处袢塌陷,入球动脉透明变性(插页图3),2处丝球体与尿极粘连(插页图4),开放的袢可见内皮下嗜伊红物(透明滴)(插页图5)。
余肾小球病变较轻,体积明显增大(插页图6),细胞数110个/球,袢开放好,包囊壁节段增厚。
肾小管-间质病变中度,灶性小管萎缩、基膜增厚(插页图7),间质区域增宽,小动脉透明变性(插页图1)。
免疫荧光:IgM+,C3+++,弥漫分布于系膜区和血管袢,IgA、IgG、C4、C1q均阴性(插页图8)病理诊断: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性病变。
3 讨论3.1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它既是特发性FSGS的定义,描述了组织学改变局灶、节段的病变特点,也是其它多种疾病如糖原累积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高血压等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形态学改变[1]。
FSGS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改变特征的症候群,按其病因,可将FSG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表1)[2]。
表1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分类原发性(特发性)FSGS继发性FSGS继发于肾单位数量(肾小球)减少返流性肾病肾脏发育异常肾单位稀少巨大症病理性肥胖镰状细胞性贫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遗传性肾脏病继发于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IV相关肾病海洛因相关的FSGS3.2 定义FSGS的定义指一些(局灶性)而不是全部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血管丛的某些/某个袢(节段)硬化而不是象老化那样出现整个肾小球的“球性”硬化。
一般“局灶性”病变是指有病变的肾小球<50%,“节段”则为累及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袢。
“硬化性”病变的实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塌陷、基质增加[2~4]。
由于发生硬化性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不一,因此硬化区域中的无细胞/少细胞的成分也可不相同,在特殊染色时(PAS,PASM或Masson三色染色),它们常呈阳性反应。
3.3 组织学分型根据形态学改变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①周边型:肾小球周边硬化,硬化区常与壁层上皮细胞粘连,儿童特发性FSGS多见此型;②混合型:肾小球脐部硬化伴血管极透明变性,病变始于血管极,成人特发性FSGS多见此种类型;③塌陷型:肾小球袢开放不良、皱缩,毛细血管袢广泛塌陷,此型多与病毒感染相关;④结节型:系膜基质增加,形成结节,常伴入球动脉透明变性,是糖尿病肾病典型的形态学改变[2~7]。
3.4 肾脏病理[2~4]3.4.1 大体标本早期:肾脏肿胀、苍白,由于小管上皮细胞内存在脂质,因此皮质区可见黄色条纹。
晚期:肾脏体积缩小,表面见纤细的颗粒。
3.4.2 光镜肾小球:关键的组织学改变是一些肾小球丛(<50%)节段硬化,伴系膜区增宽和毛细血管袢腔塌陷。
硬化首先发生在血管极,尤其是邻近入球小动脉处,由于硬化区逐渐增加,疾病晚期较多球性废弃。
硬化区PAS和PASM染色阳性。
病变首先发生在皮髓交界处肾小球,以后累及皮质肾小球,未受累的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加,甚至肥大,此为FSGS的特征。
肾小球细胞数正常或呈现节段或弥漫细胞增生,覆盖在硬化袢上的脏层上皮细胞肿大、增生,核染色质深染,胞浆嗜碱性,可见PAS阳性的吸收滴,这种上皮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8]。
病变尚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见泡沫细胞。
除了肾小球体积增大,脏层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外,FSGS 还有些“典型”病变,包括:①顶部病变(tip lesion)[9,10]:肾小球丝球体与源于近端小管的包囊壁粘连。
可伴/不伴毛细血管袢塌陷,壁层上皮细胞增生,“顶部”病变在FSGS中最常见,但其它疾病时也可见此类病变。
②透明变性(Hyalinosis):肾小球脐部、硬化灶的周边、毛细血管袢、内皮下腔隙见均质的、嗜伊红的、透明样的物质。
有人认为此类物质为血浆蛋白“内渗”至毛细血管壁所致,通常PAS及Masson三色染色阳性,PASM阴性。
肾小管-间质:FSGS患者肾小管及间质病变较重。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PAS阳性的吸收滴,早期即可出现局灶小管萎缩、基膜增厚,管腔内见透明管型。
间质有/无炎细胞浸润,纤维化明显,重度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患者有时难以与慢性间质性肾炎相区分。
血管:部分患者可见动脉透明变性,管壁增厚。
3.4.3 免疫荧光肾小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染色常阴性,硬化区节段性IgM和C3染色阳性,一般认为其位置相当于血浆蛋白渗出部位(透明滴),这种现象是非免疫性“滞留”,而不是免疫性损伤的结果。
脏层上皮细胞可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C3染色阳性(蛋白吸收的结果),有时很难和血管袢染色阳性相区别。
肾小管白蛋白染色阳性,很可能表示蛋白重吸收。
3.4.4 电镜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局灶、节段,偶尔见弥漫融合及微绒毛化,脏层上皮细胞与基膜分离,由于存在新合成的基膜,脏层上皮细胞与基膜分离处可见基膜呈层状改变。
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脂质空泡(相当于光镜的泡沫细胞)。
硬化区系膜基质和基膜样物质增加。
FSGS患者超微结构无特征性改变,其变化与病变轻、重,早、晚,是否存在肾病综合征等因素相关。
3.5 临床表现[2~4]本病好发于儿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统计从1974年至1993年间,FSGS的年发病率已从4%~10%提高到12%~25%。
根据我院10 090例成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的统计显示,本病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7%,男女之比为2∶1。
儿童患者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15%,成人则为10%~20%。
25%~75%的患者可以合并有镜下血尿,发生高血压者占30%~50%,少数人虽然蛋白尿突出,但临床上无明显水肿症状,这种干性肾病的患者往往在起病后不久即出现肾功能恶化。
有人提出FSGS存在种族差异,美裔非洲族最常见,其次为非洲血统人。
3.6 实验室检查[2~4]FSGS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因此确诊时约20%~30%的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异常,血清补体通常正常,自身抗体等也未见异常。
3.7 鉴别诊断3.7.1 微小病变肾病(MCD)可因组织量不足或未取到髓旁肾单位而被误诊。
但MCD很少表现高血压和血尿,绝大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
此外,以下病理特点有助于MCD与FSGS之间的区别:①前者肾小球体积增大,而后者肾小球体积大小不一;②前者表现为弥漫性足突融合,而后者呈节段性;③后者可见脏层上皮细胞空泡变性[2,10~12]。
3.7.2 继发性FSGS 其它疾病导致的继发性FSGS除具有原发病的特征外,其组织学的特点包括:肾小球硬化程度轻重不一,肾小囊壁增厚,球周纤维化,小管间质病变呈斑片状分布,间质还可见大量的炎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