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5)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认识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水绵的材料用具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一张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时呈现法布尔的话“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启发学生思考:池塘的水为什么会发绿?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水绵【教师】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植物,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也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
同学们平时看到过藻类植物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的淡水和海洋藻类,提问:这些藻类有根、茎、叶吗?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下面我们以水绵为例来进行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先用肉眼观察:(1)看一看:颜色?形状?有根、茎、叶吗?②摸一摸:有何感觉?【学生】观察、触摸水绵,并回答。
【教师】那我们如果想要知道水绵细胞的结构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
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建议使用视频:【教学实验】制作并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操作步骤。
【教师】下面请大家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请同学将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形态在纸上画下来。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绘图。
【教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认为自己或同组同学在操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反思并完善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1)显微镜下观察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2)细胞呈什么形态?是怎样排列的?(3)和其他植物细胞相比显著的不同在哪里?【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X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学
法
2、能力目标:
(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 析
重点
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2020-2021学年七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
1.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2.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拓展合作——畅所欲言
藻类植物约有3万种,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部分生于土壤、岩石和树干上;个别种类能在冰雪地或温泉中生长。
你们能说说这些藻类植物与我们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1)藻类植物具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2)可以食用。
(3)提取工业原料。
(4)有些藻类植物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
(5)作为鱼类饵料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如:赤潮、水华。
播放视频:新闻报道——武汉东湖爆发水华
分析造成赤潮和水华的原因,不能向水中排放污水,我们人类要保护水中动物的生存环境。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第1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观察水绵、海带和紫菜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2.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作业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藻类植物》【知识与能力目标】1、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以及和人类关系。
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藻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让学生充分理解水中藻类植物。
探究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思考、交流和讨论,了解水中的藻类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中藻类植物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界水中藻类植物,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新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打开课件第2页。
观察图片来思考一下水中的藻类植物自己知道多少。
【讲授新课】一、观察分析教师: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海水藻类生活在海洋里,淡水藻类生活在水沟、池塘里。
教师:海水中的藻类植物海带。
学生;在海带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海带呈现褐色。
教师:紫菜并说出其特性。
学生:在紫菜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所以紫菜呈现紫色。
教师:观察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藻说出其特性。
学生: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素有“绿色酵母”之称,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教师:观察小球藻说出其特性。
学生: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二、知识迁移教师:观察水绵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
不同点整条水绵是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没有细胞的分化,所有的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比较大,呈带状,螺旋形的排列在细胞内。
教师: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5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水中多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复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组成。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水中植物体的组成都是这样的呢?设计意图:在第九章学生们已学过《植物体的组成》,但课本上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进行讲解的,没有提到其它类群植物体的组成。
通过问题的提出,可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讲授】(一)观察水绵1.出示水绵图片,介绍水绵的生活习性;2.指导实验:(1)提示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2)复习: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3)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①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你有什么感觉?②水绵是由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④水绵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⑤水绵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而绿色开花植物的每个细胞形态结构一样吗?⑥对照器官的观念,看看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3.学生分组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4.师生共同小结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水绵是绿色开花植物吗?为什么?是不是所有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都与水绵一样呢?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
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判断水绵的组成是否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
(二)认识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1.出示多种不同形态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谈谈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收集次料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图片、水绵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引入】:美丽的第一初中校园。
同学们在校园一角:风景秀丽的池塘边驻足——为什么池塘里的水是绿颜色的?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视频学习】:活动探究一:池塘中的藻类植物师:池塘中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藻类植物。
【幻灯片展示】:衣澡,小球藻等板书:一、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澡——单细胞藻类师:除了这些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藻类植物,有没有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很容易取到的藻类植物呢?生:水绵【幻灯片展示】:师生一起捞水绵的图片师:水绵是一种怎样的藻类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绵活动探究二:观察水绵师:如何观察水绵的外部结构?【幻灯片展示】:1、看一看:水绵的颜色、状态,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分组实验并讨论与交流结论: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有滑腻感。
师:如果想看一下水绵的内部结构,可以借助什么仪器?生:显微镜师:强调显微镜的用法,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
【幻灯片展示】:观察时思考的问题1、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2、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3、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幻灯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
【视频展示】:立体的水绵细胞。
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有着相似的结构;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有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中的叶绿体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教后小结:
教学重点:水绵的形状结构和藻类植物的要紧特点
教学难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
教具:课件、植物标本(海带、紫菜等)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旧课: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通过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看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提出问题让学生摸索: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能够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如此能够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②观看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状结构特点。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专门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以诗句引入,激发爱好。
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用生活实例展开分析,表达“STS”精神。
(3)观看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样特性。
在观看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的观看,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点做好铺垫。②学生分组观看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状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出现出不同颜色的缘故,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什么缘故?”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穿。在观看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看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能够产生成熟的孢子,如此学生就比较易于明白得“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③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样特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要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2 课题
上课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举例说出几种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
的关系.
⑵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
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⑴熟练使用显微镜.
⑵比较水绵与其它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搜集法
课前准备Ppt,显微镜等
教具Ppt,显微镜等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实例:
①、变绿的游泳池(图片)
原因分析:所加自来水的水质本身存在问题,水源污染严重,水厂加药偏少,大量的藻类没有杀灭,当你放到游泳池后,其环境又适合其繁殖生长. 当游泳池有消毒剂时,因藻类给消毒剂杀灭而死亡. 当游泳池无消毒剂时,藻类在游泳池中大量繁殖,水变绿,浊度变大.
②、一池清水变“绿脸”散发臭味(图片)
原因分析:由于能流动的池水彻底变成了死水,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 又由于生活污水、垃圾的大量倒入,使池水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氧气缺乏,鱼类、贝类等死亡,而死亡后的鱼类、贝类腐败分解就会散发出臭味.
2、视频:植物的类群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简介
1、简介: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岩石壁和树皮等处. 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
也每每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
藻类植物的长相奇特、形貌各异、色彩缤纷,大小、结构千差万别. 最小的海洋单细胞藻类个体微小,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看见,而最大的巨藻则可达二三百米长,堪称藻类之冠.
由于藻类含有叶绿素和其它辅助色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它们是最低等的绿色植物. 然而,又由于各种藻类的色素在种类和含量比例上的差异,而使藻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池水中最常见的,是属于绿藻家族的衣藻、小球藻、盘藻和团藻等浮游种类;在海水中,最主要的浮游种类,则属于硅藻家族成员,其次是甲藻家族成员. (超链接:巨藻、衣藻、盘藻、团藻、硅藻、甲藻、马尾藻. )
2、常见的多细胞藻类(图片展示海带、紫菜)
说明:多细胞的藻类由根状物和叶状体两部分构成,没有根、叶、茎的分化.
3、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
二、观察水绵
1、视频、图片:水绵
2、思考:
①、水绵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回答要点: 水绵呈绿色. 原因是水绵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②、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回答要点:水绵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多细胞生物.
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状如何?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相同吗?
回答要点:水绵的每个细胞是长筒状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
④、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回答要点:每个水绵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液泡.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呈带状、螺旋状排列.
3、恩吉尔曼实验(与水绵有关的著名实验)
4、讨论:
①、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回答要点:最典型的区别是:水绵细胞呈长筒状,细胞内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时绿体.
②、比较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植物体组成单细胞或多细胞多细胞多细胞
主要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
化具有假根、茎和叶具有根、茎、叶的分
化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2、无根、茎、叶的分化
3、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大都生活在水中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1、2
板书设计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观察水绵
1、外部形态和结构
2、内部结构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2、无根、茎、叶的分化
3、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大都生活在水中
教学后记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动手操作的过程和思维活动,认识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
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
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
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
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
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
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
蜗牛鸵鸟袋鼠蛇
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
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
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
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
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
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
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
蛙, .
三、课堂检测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
A.跳跃
B.行走
C.爬行
D.游泳
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飞行
B.蠕动
C.奔跑
D. 行走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
方式:()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
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
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
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
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
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
A、爬行
B、飞行
C、游泳
D、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