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上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ppt精品课件
疏通课文
送董生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yān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自举 豪侠人物 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 zī 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有所遇合 往这
疏通课文
qiǎng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Shěn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
问题探讨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和“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这两句在文中各有何作用?
问题探讨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
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燕赵
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本文中起铺垫作
用——既为第一自然段中认为董生北去一
定合得来作铺垫,又为下文转写“今不异
wū
随教化改变
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姑且凭
测定
疏通课文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 致意 shì 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问题探讨
1 .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 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明确: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 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董生应有所 警惕。
于古”作铺垫。
布置作业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 一篇文章。要求:
1.横线处可填爸爸、妈妈、老师等 称呼。 2.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气的表达。 通过合适、得体的语气的运用,以向对 方表达出你写这封信的目的。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再见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送董邵南序16页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送董邵南序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送董邵南序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送董邵南序ppt实用课件1
结构思路
• 第一节:勉励朋友好好努力,当有遇合。 • 第二节:提醒朋友注意燕赵之地风俗的变
化。 • 第三节:委托朋友到燕赵之地做两件事。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 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 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 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 “送之,所以留之。”
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 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 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 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 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 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他们俨然是独立的王国,军政财赋的大权总揽 一身,并不时与唐朝中央发生战争。唐中叶至唐晚 期,整个河北地区都处在幽州、成德、魏博等强藩 的控制之下。这些强藩的统治者于政教文化一无提 倡,而唯力是视,他们割据的地盘,也成为武夫和 阴谋家的乐园。
名送实留之因:
1、朋友要谋求个人出路,不便阻挡,出于对 朋友的同情和不忍心伤害 。同时自己也无 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
2、朋友要去的是藩镇割据一方的河北,作为 中央集权的坚决拥护者,韩愈不愿意自己 的朋友到藩镇去服务,因为它们的发展方 向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也与他的政治 主张相违背的。
3、出于对唐王朝统一的冀求,很希望朝廷能 够招揽人才,如此方可壮大势力,控制地 方藩镇,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出而仕
(勉励董生) (疑问忠告) (规劝顺从)
语言特点:含蓄委婉 行文特点:层层转折
董生要去投河北了,他读了韩愈这篇序 后,你认为董生是会依原定计划投河北, 还是重新规划人生方向?
送董邵南序课件
3
促进文化交流
《送董邵南序》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成为跨 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 通。
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引导
媒体宣传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途径,加强对 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其对优秀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电视、网络等,加 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社 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感真挚、意境深远。
唱歌送别
古代还有唱歌送别的传统,通 过歌声传递情感,表达对友人
的祝福和留恋。
05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中西方送别文化差异比较
表达方式差异
01
中方注重情感表达,言辞含蓄;西方更注重直接表达,言辞明
确。
礼物赠送习俗
02
中方在送别时通常会赠送礼物,表示尊重和关心;而西方则较
少有此类习俗。
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 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韩愈生平及成就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 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 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 子。
人才观念探讨
德才兼备
文章强调董邵南德才兼备,是儒 家理想中的人才典范。
举贤任能
文章体现了对举贤任能思想的认同 ,认为应当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人才流失之叹
文章对董邵南的离去表示惋惜,反 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流失的忧虑。
对现实社会批判意义
社会不公
文章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不公 现象,如人才被埋没、小人得志
《送董邵南序》—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33张PPT
C项,“邪”同“耶”
A 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以子之不遇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夫人之相与
C.而观于其市
而君幸于赵王
D.吾因子有所感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
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 项,与:介词,随着/动词,结交;C项,于:介词,到/介词, 表被动;D项,因: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胸怀浩然,则能行乎其不得不行,言乎其不得不言,言行完全出乎真诚。不徒托之以空言, 且能见之于行事。持身立朝,乃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新唐书》说他“操行坚正, 鲠言无所忌”。人家讲他的坏话,毁谤他,也不惧怕,好几次得罪了执政,触怒了皇帝, 被贬官、被放逐至蛮荒远地亦不懊悔。韩愈就是这种不仅能知“道”,而且能真切实行“道” 的人。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矧( shěn) (2)慕义强仁( qiǎnɡ) (3)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yé,同“耶”)
第三部分:自读课文
要求: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标划重难词汇。 2.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内容。
第四部分: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字的意思 (1)郁郁适兹土:_到___ (2)为我吊望诸君之墓:_凭__吊__ (3)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况__且__ (4)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_做__官___ (5)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改__变___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知其必有合也
有合:有所遇合
B.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望诸君:希望各位君子
C.可以出而仕矣
仕:做官
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与:跟随
A 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以子之不遇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夫人之相与
C.而观于其市
而君幸于赵王
D.吾因子有所感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
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 项,与:介词,随着/动词,结交;C项,于:介词,到/介词, 表被动;D项,因: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胸怀浩然,则能行乎其不得不行,言乎其不得不言,言行完全出乎真诚。不徒托之以空言, 且能见之于行事。持身立朝,乃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新唐书》说他“操行坚正, 鲠言无所忌”。人家讲他的坏话,毁谤他,也不惧怕,好几次得罪了执政,触怒了皇帝, 被贬官、被放逐至蛮荒远地亦不懊悔。韩愈就是这种不仅能知“道”,而且能真切实行“道” 的人。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矧( shěn) (2)慕义强仁( qiǎnɡ) (3)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yé,同“耶”)
第三部分:自读课文
要求: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标划重难词汇。 2.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内容。
第四部分: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字的意思 (1)郁郁适兹土:_到___ (2)为我吊望诸君之墓:_凭__吊__ (3)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况__且__ (4)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_做__官___ (5)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改__变___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知其必有合也
有合:有所遇合
B.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望诸君:希望各位君子
C.可以出而仕矣
仕:做官
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与:跟随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送董邵南序 课件 (共14张PPT)
1.董生要到哪里去?他为什么要去?来自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2思考“董生勉乎哉!”一句在文中出现 了两词,仔细阅读一、二两段,作者表 达的意思是否相同?你从哪些句中看出 来的?
3. 在第三段中找出下文和“燕赵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个句子
呼应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 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 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 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 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 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 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
三、会试和殿试——考进士 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 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 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 所以又称“春闱”。主考官多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担 任。发榜在四月,正值杏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杏榜”。 会试取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之后还要举行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 问一场。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 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一、二、三 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也就到了头。在揭榜时, 要在殿前举行唱名典礼,称传胪。 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 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
第二段
夫(fú)以子之不遇 时,苟慕义强仁者皆 爱惜焉。矧燕、赵之
凭你这样的才能,而不遇于 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 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 士出乎其性者哉!然 的。何况燕、赵豪侠之士奉 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 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 所云邪?聊以吾子之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 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 行卜之也。董生勉乎 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 哉! 样呢?姑且凭你此行去证实 吧。董生,努力吧!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6.送董邵南序 (共45张PPT)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
得志于有司(1),﹒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
合也。董生勉乎哉! ﹒﹒
﹒﹒
﹒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 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
﹒
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3)﹒聊以吾子之行卜
才。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 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 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 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 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 路,故写此赠序。
二、文化常识 古代的科举考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 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 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
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多:形容词作动词,
_______ 感慨﹒:﹒古﹒今异义词,古义指_____,
有很多
慷慨
_________;今义指有所感触而慨叹)
(意2)气怀激抱昂利器(利器:古今异义词,古义_________
_______﹒;﹒今义指锋利的兵器,有效的工比具喻) 杰出
微言大义 临别赠言 情深意重
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2.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苏轼《赠 王寂》
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
【初读思考】 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 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 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前的一个“古” 字。
【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ppt精品课件1
恶: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彼且恶乎待哉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代词,哪里 名词,奸恶小人 代词,什么 动词,讨厌
第三段
•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 • 吾因子有所感矣。 生了一些感想。请你 替 我到望诸君乐毅的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墓上去凭吊一番,并
而观于其市,复有 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 昔时屠狗者乎?为 看,还有过去的屠狗 我谢曰:“明天子 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
临行之时,韩愈写了这篇序来送他。
教学目标: 1、翻译重点句子,积累适、恶、 谢、为等文言实词、虚词。 2、理清本序的结构思路,从而 认识本序名送实留、含蓄委婉、 层层转折的表达特点。 3、探讨董生读此序后的想法, 并写成小短文。
读准字音: 慕义彊qiǎng仁 矧shěn燕、赵之士 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yé ?
董生其人
董邵南,韩愈的朋友,自幼家贫,孝亲而
好学,韩愈曾在《嗟哉董生行》一诗中提到过 他的品格。董邵南刻苦上进,但应进士科,屡 试不中,心灰意冷。当时朝廷仕途壅塞,而河 北藩镇藉此机会笼络才俊,不经朝廷审核即自 行任命官员,朝廷既无力阻止,只好勉强承认, 因而当时不得志的士人往往投靠藩镇。董邵南 既绝意于科举,于是决心到河北寻找出仕的机 会。
思路层次: 出而仕 必有合 未必合 (勉励董生) (疑问忠告) (规劝顺从)
语言特点:含蓄委婉 行文特点:层层转折
董生要去投河北了,他读了韩愈这篇序 后,你认为董生是会依原定计划投河北, 还是重新规划人生方向?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ppt课件3
文本研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2、董生既然要到古燕赵之地谋求出路,那么 作者“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 (1)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 (2)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 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
课后作业
• 1、整理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 2、完成本课《学习与评价》P55习题1-5。
感谢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指导!
送之,所以留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名送实留”写 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 勉励:必有合 • 担心:未必合 • 暗示:不必往
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层相连,
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 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
评语选粹
董生愤己不得志,将往河北,求用于诸 藩镇,故公作此送之。始言董生之往必有 合,中言恐未必合,终讽诸镇之归顺及董 生不必往。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阖, 无限变化,无限含蓄,短章圣手。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
送董邵南序
韩愈
诵读课文
• 读出下列加蓝颜色的字。 • 夫( fú )以子之不遇时 恶知( wū ) • 矧(shěn )燕赵之士 慕义强( qiǎng )仁 • 读下列句子,注意句读。 • • • • 燕 赵 / 古 称 / 多/ 感 慨 悲 歌 之 士 连 不 得 志/于 有 司 然 /吾 尝 闻 /风 俗 与 化 移 易 为 我 / 吊/ 望 诸 君 之 墓
手法之同:
三篇赠序都采用了对比手法。《送李愿归盘谷序》,作者把“闲居人”与“得意 人”、“奔走公门人”进行对比,表达对“得意人”、“奔走公门人”的鄙弃和 厌恶之情,赞扬了“闲居人”的思想行为的高尚。《送董邵南序》一文,作者将 燕赵古今教化、古今之人进行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名送实留”的写作意图。
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ppt课件1
祭拜,凭吊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同时 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 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有才能的人都 应该出来做官。 D.文中的“望诸君”“屠狗者”指的是隐于市 井的豪侠之士高渐离。
小结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
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
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
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
所以留之。”
巩固练习
• 解释下面句中加色的词语。 • ⑴董生举进士 • ⑵郁郁适兹土 往,到 怎么 •推荐;选用 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 ⑷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第三段
• 吾因子有所感矣。 •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一些感想。请你替我到望 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 而观于其市,复有 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 昔时屠狗者乎?为 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 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 我谢曰:“明天子 向他们致意:“圣明天子 在上,可以出而仕 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 矣。” 效忠了!”
• 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 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 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合” 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 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 送董邵南序》PPT课件 (2)
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身怀杰出才能,但几次 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谋求出路,他欲投奔河北
•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 (1)、郁郁适兹土 • (2)、董生举进士 (3)连不得志于有司 (4)怀抱利器 (5)吾知其必有合也 (6)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7)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8)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9)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10)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韩愈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 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
力父据子量一割方相据,传,一有方些不,不服从专 得横 志朝跋 之廷调扈 士, 则遣势 寄。当力 身日 于时渐 地的强方河大藩北,镇藩并,镇且以割背 景 谋求个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介 护实,国家他统经常一,感希到失望统望治。处者能在广这种招贤政才治。背但景面下对的事董绍
• 3A..下文列中说作法者正对确董的生一的项遭是遇(表A示深)
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 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 代风俗的不同,并分析了它们不同 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
• 4(.A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 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 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 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 “称”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 慨悲歌之士”,原因是“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
• 1、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 义士。
• 2、如果是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的人都会同情怜 惜你的。况且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 们的本性呢!
• 3、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 我哪能料想燕赵现在跟古时所说的没有什么区别
•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 (1)、郁郁适兹土 • (2)、董生举进士 (3)连不得志于有司 (4)怀抱利器 (5)吾知其必有合也 (6)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7)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8)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9)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10)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韩愈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 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
力父据子量一割方相据,传,一有方些不,不服从专 得横 志朝跋 之廷调扈 士, 则遣势 寄。当力 身日 于时渐 地的强方河大藩北,镇藩并,镇且以割背 景 谋求个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介 护实,国家他统经常一,感希到失望统望治。处者能在广这种招贤政才治。背但景面下对的事董绍
• 3A..下文列中说作法者正对确董的生一的项遭是遇(表A示深)
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 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 代风俗的不同,并分析了它们不同 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
• 4(.A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 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 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 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 “称”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 慨悲歌之士”,原因是“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
• 1、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 义士。
• 2、如果是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的人都会同情怜 惜你的。况且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 们的本性呢!
• 3、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 我哪能料想燕赵现在跟古时所说的没有什么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
1、董生举进士 2、连不得志于有司 3、怀抱利器 4、郁郁适兹土。 5、吾知其必有合也。 6、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7、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8、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考 官员 比喻杰出的才能 到 遇合
如果 同情怜惜
何况
改变
9、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背诵课文
17
课后作业
1、整理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2、完成本课《学习与评价》P55习题1-5。
18
感谢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指导!
19
2019/12/27
20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
韩文如潮
13
总结主旨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 ,先是表示 ,
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
,主旨在
于,用 的方式,
。
14
总结主旨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 情、慰藉、祝福,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 担忧、告诫,主旨在于,用委婉的方式,规劝 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
15
哪里
10、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11、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姑且 判断 凭吊
1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告诉 任职
3
翻译下列句子
1、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在你这样不得志的时候,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 都会同情怜惜你的。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 邪?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 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呢?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 乎?
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 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
4
文本研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背景链接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藩镇名义 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 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 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 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 路。
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
身怀杰出才能,但几路,那么 作者“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1)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2)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
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
7
3.韩愈是否真心想送董邵南去燕赵谋求 出路?为什么?
不赞同。
8
《送李愿归盘谷序》主要采用虚托手法,假借朋友李愿之口,表达对“得意人” 、“奔走公门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赞扬了 “闲居人”思想行为的高尚。
《送董邵南序》主要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名送实留,表达对友人的规劝之意。 用意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
手法之同:
三篇赠序都采用了对比手法。《送李愿归盘谷序》,作者把“闲居人”与“得意 人”、“奔走公门人”进行对比,表达对“得意人”、“奔走公门人”的鄙弃和 厌恶之情,赞扬了“闲居人”的思想行为的高尚。《送董邵南序》一文,作者将 燕赵古今教化、古今之人进行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名送实留”的写作意图。 16
他欲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坚决
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
广招贤才。他本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但他又同
情董生的遭遇,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
9
送之,所以留之。
10
2019/12/27
11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名送实留”写 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勉励:必有合 担心:未必合 暗示:不必往
拓展延伸
本文作为一篇赠序,与已经学过的两篇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在 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手法之异:
《送东阳马生序》主要采用对比手法,把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与今日太学 生读书的优越条件进行对比,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 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
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层相连, 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 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
12
评语选粹
董生愤己不得志,将往河北,求用于诸 藩镇,故公作此送之。始言董生之往必有合, 中言恐未必合,终讽诸镇之归顺及董生不必 往。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阖,无限变 化,无限含蓄,短章圣手。
2、董生既然要到古燕赵之地谋求出路,那么作者 “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3.韩愈是否真心想送董邵南去燕赵谋求出路?为 什么?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写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5
文本研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送董邵南序
韩愈
1
诵读课文
读出下列加蓝颜色的字。
夫( fú )以子之不遇时 恶知( wū ) 矧(shěn )燕赵之士 慕义强( qiǎn)g仁
读下列句子,注意句读。
燕 赵 /古 称/ 多/ 感 慨 悲 歌 之 士 连 不 得 志/于 有 司 然 /吾 尝 闻 /风 俗 与 化 移 易 为 我/ 吊/望 诸 君 之 墓
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
1、董生举进士 2、连不得志于有司 3、怀抱利器 4、郁郁适兹土。 5、吾知其必有合也。 6、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7、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8、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考 官员 比喻杰出的才能 到 遇合
如果 同情怜惜
何况
改变
9、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背诵课文
17
课后作业
1、整理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2、完成本课《学习与评价》P55习题1-5。
18
感谢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指导!
19
2019/12/27
20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
韩文如潮
13
总结主旨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 ,先是表示 ,
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
,主旨在
于,用 的方式,
。
14
总结主旨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 情、慰藉、祝福,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 担忧、告诫,主旨在于,用委婉的方式,规劝 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
15
哪里
10、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11、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姑且 判断 凭吊
1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告诉 任职
3
翻译下列句子
1、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在你这样不得志的时候,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 都会同情怜惜你的。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 邪?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 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呢?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 乎?
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 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
4
文本研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背景链接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藩镇名义 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 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 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 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 路。
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
身怀杰出才能,但几路,那么 作者“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1)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2)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
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
7
3.韩愈是否真心想送董邵南去燕赵谋求 出路?为什么?
不赞同。
8
《送李愿归盘谷序》主要采用虚托手法,假借朋友李愿之口,表达对“得意人” 、“奔走公门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赞扬了 “闲居人”思想行为的高尚。
《送董邵南序》主要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名送实留,表达对友人的规劝之意。 用意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
手法之同:
三篇赠序都采用了对比手法。《送李愿归盘谷序》,作者把“闲居人”与“得意 人”、“奔走公门人”进行对比,表达对“得意人”、“奔走公门人”的鄙弃和 厌恶之情,赞扬了“闲居人”的思想行为的高尚。《送董邵南序》一文,作者将 燕赵古今教化、古今之人进行对比,委婉含蓄地表达“名送实留”的写作意图。 16
他欲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坚决
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
广招贤才。他本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但他又同
情董生的遭遇,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
9
送之,所以留之。
10
2019/12/27
11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名送实留”写 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勉励:必有合 担心:未必合 暗示:不必往
拓展延伸
本文作为一篇赠序,与已经学过的两篇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在 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手法之异:
《送东阳马生序》主要采用对比手法,把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与今日太学 生读书的优越条件进行对比,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 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
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层相连, 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 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
12
评语选粹
董生愤己不得志,将往河北,求用于诸 藩镇,故公作此送之。始言董生之往必有合, 中言恐未必合,终讽诸镇之归顺及董生不必 往。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阖,无限变 化,无限含蓄,短章圣手。
2、董生既然要到古燕赵之地谋求出路,那么作者 “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3.韩愈是否真心想送董邵南去燕赵谋求出路?为 什么?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写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5
文本研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送董邵南序
韩愈
1
诵读课文
读出下列加蓝颜色的字。
夫( fú )以子之不遇时 恶知( wū ) 矧(shěn )燕赵之士 慕义强( qiǎn)g仁
读下列句子,注意句读。
燕 赵 /古 称/ 多/ 感 慨 悲 歌 之 士 连 不 得 志/于 有 司 然 /吾 尝 闻 /风 俗 与 化 移 易 为 我/ 吊/望 诸 君 之 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