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

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一、研究背景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构建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现行推广的新教材中,体现出如下特点:(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2)教材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给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最为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当前课改的实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落到实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工具,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对教材实行再次加工创造是很有启发的。

(3)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

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即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研究的内容:

a、整体把握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结合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研究;

b、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

c、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优化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究的重点: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1)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3)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从学生的角度去加工,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爱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

(5)结合本课题研究,每月至少上一次研究课,至少进行一次课题研究专项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平时,课题组成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收集,并根据研究计划和分工展开研究,写好研究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采用“文献研究法”证实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国内外该研究的进展,确立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意义;进一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材呈现方式的要素、策略,并加以实践。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即研究的主体——教材、教师、学生,在平时的实践中研究,在有意识地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与学实践后的反思,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以求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材在呈现形式上的不足,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4、案例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呈现方式的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5、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教材呈现方式。

六、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5月)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5月---3月)实施阶段:

对每一册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分类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研讨课、讨论座谈、等形式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在实施阶段的后期,重点分类整理各类内容优化呈现方式的模式,推出研究课和汇报课,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4月---5月)总结阶段:

重视教学案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优化教材呈现方式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了实验老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师资问题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就拿研究而言,

师资培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知识的完善,特别

是创造学习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缺陷性知识;另一方面

是观念上的更新,尤其是彻底转变在思想中、思维定势上甚

至是深埋藏潜意识下的传统的、反创造的教育观念。

我们在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方面做了以下

工作:

1、定期进行理论专著的学习

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体验新课程》、《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