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第一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深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针对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冯伟老师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冯伟、岳党爱、张俊玲、王丽丽和杨艳丽五位教师组成的。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制订课题管理实施意见。

第二阶段主要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课堂结构的研究:(一)优化开讲艺术;(二)优化课堂讲授艺术;(三)优化课堂提问艺术;(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反馈艺术。

实施两个阶段以来,围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认识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意识是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本报告旨在总结中期研究成果,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并分析数据。

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成果1.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提问,思维活跃;课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

2.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求。

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营造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样本较小,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2.尚未完全探索出最有效的培养策略,需继续深入研究;3.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需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研究样本,深入挖掘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高度问题意识的小学生努力。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课堂氛围;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识和能力;3.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

在这段时间里,我
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下面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丰富多彩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效果并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明显。

因此,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些学生对一些基本
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导致后续学习困难重重。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解,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另外,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有时候我会过于依赖课本和讲解,
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实践和小组合作等,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在这段时间里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发现了一些问
题和不足之处。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数学教研中期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中期总结

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并于近期进行了中期总结。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 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旨在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体活动如下:(1)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2)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组织教师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探讨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学研究活动(1)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内涵,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开展数学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反思活动(1)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2)开展教师互评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三、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丰富和提升。

2.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3. 教研氛围浓厚。

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3)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充分,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优化教学方案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2. 开展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公开课活动。

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同时,公开课活动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上课,积极反思,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数学竞赛活动。

通过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数学竞赛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勇于挑战自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研究活动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以及教育理论等方面内容,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等文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方面还需要加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和学习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虽然我们在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和动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发言稿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发言稿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发言稿范文1. 引言1.1 概述在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并为他们提供更有趣、生动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

本次中期报告将对我们课题的背景介绍、目的以及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涵盖了具体的内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览,并介绍了我们撰写该长文的主要目的。

其次是小学数学课题背景介绍,包括选取该课题原因、课题重要性分析以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接下来是中期调研及数据分析,重点阐述了我们所采用的调研方法与过程、数据收集与整理方式以及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发现结论。

然后是实践教学案例分享,描述了我们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设定的目标、实施情况以及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最后是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我们中期工作的成果,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同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和规划。

1.3 目的编写本次中期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希望通过背景介绍阐明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选取原因以及其重要性分析,使读者对该课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们希望通过对中期调研及数据分析以及实践教学案例分享的详细陈述,展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教学方案以及对于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本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地了解我们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取得成果的机会,并展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发现。

2. 小学数学课题背景介绍:2.1 课题选取原因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既涉及到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的建立,又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不够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和兴趣、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等。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一、课题背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习惯地将知识一一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将知识生搬硬套地从书本上转移到大脑中,而并没有真正地消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没有将书中内容加以整理、选择与实践整合的教学方式存在下面一些弊端:1.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在只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学的情况下,学生所面对的教学内容比较静态化,不是符合学生特点的活泼的形式,所以学习起来热情不浓。

2.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深。

新教材添加了很多图画,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应用题,以利于学生的直观思维,可是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生活应用题都是一下子在图上出现好多个不同的条件,而学生对于哪个条件在前,哪个条件在后,又判断不准,继而是对于题目不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如果单是用课本来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问题。

只有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寻找到应用题的原型,及其中存在着的数量关系,这样才能给以合适的方法加以解答。

3.知识不能系统化。

新的教材虽然是按学生的发展来编排内容的,可有些内容较散,知识没有系统化.4.知识巩固不牢。

新的教材期望让学生达到一题知多种知识的目的,可是由于教材中巩固练习不多,因此学生的练习不能到位,对新知的理解、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及时巩固。

学生对于知识没有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没有主动建构的能力,知识不能形成系统化。

教师就要从生活中截取适合学生认知的元素,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找到适合学生并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理论支撑《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目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探索的最好平台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无处不在,而现实生活又是数学的丰富的源泉。

只有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经过半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
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学生则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我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他们只
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算法,缺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最后,我还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着数学焦虑情绪,他们对数
学学习充满恐惧和厌恶。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实现全面发展。

数学中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数学中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本学期,我担任我校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现将中期工作总结如下,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工作回顾1. 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本学期,我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确保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3)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改革与创新(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通过PPT、视频、动画等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教学成果(1)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有所提升,部分学生取得了显著进步。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

2. 部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解题能力不足。

3. 课堂时间有限,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结语本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课题组选取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项目进展自课题启动以来,我们按照预定的研究计划,开展了以下工作:1、文献调研: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教学理论、数学教材和优秀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知识点筛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题组挑选出适合进行创新教学的知识点,如分数、图形面积、简单的统计等。

3、教学策略设计:针对每个知识点,课题组制定了多种教学策略,包括游戏化教学、问题解决学习、动手实践操作等。

4、教学实践: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课题组对每种教学策略进行了尝试和调整,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5、阶段总结:课题组完成了阶段性的总结报告,整理了实践过程中的成功案例与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研究成果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本课题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题组总结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策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对数学产生了更高的学习兴趣。

3、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案例:课题组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四、后续研究计划1、扩大研究范围: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将更多的数学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纳入研究范畴,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深入实践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已筛选的知识点,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3、加强学生评估: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调查,了解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进步情况。

小学数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课题中期报告一、对本课题的几点思考1、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2、《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

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我们的实践本课题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经过近一段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一些收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和管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无论是在课堂管理上,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把学生解放出来,减少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不要对学生约束太多。

特别是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和限制,从深层次上解放学生,激活课堂,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问质疑。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

对儿童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

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我们的教师都能够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一般都能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一般是延迟作出判断。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第一篇: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标准》提倡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化,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受教材编制和篇幅的限制,使教材内容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真正的深层次的对话、互动与开放,从而无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数学观。

另外,受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处理教材上,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对问题的设计往往过细、过窄,缺乏理性思考,对教材缺乏整体感悟和把握。

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

因此,我们提出“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在教学设计上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的可能,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

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以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一类是以心理映象或符号存在的心理表象、观念、情感、知识、学科结构等,这一类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要对象。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中期小结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中期小结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于2018年9月申报小课题“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2018年11月25日举行了开题论证。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小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有效地做好了预期工作,课题研究进展顺利。

下面就我们小课题组在这一学期所做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小课题组内部建设我们小课题组自成立以来,分工明确,积极充电,提高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实验教师通过对本班或本学科学困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每位学困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探寻相应地纠正策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训练,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使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教师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乃至本地区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主要问题:调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其成因;班额过大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重要观点:学困生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把不良学习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逐一培养。

对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困生,要抓住三个转化,即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实现转化的关键是训练。

训练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齐努力,思想上达成共识,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查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发现问题、寻求转化对策。

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追踪等研究,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学困生特点、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而有效的转化措施。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由于文字形式受限,我无法提供完整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但我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内容示例:---标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一、引言(概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简述目前课题研究进度)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效果。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计划通过...方法,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研究,主要涉及作业类型、难度梯度、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的设计改进。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描述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论、数据收集方式、样本选取、研究阶段划分等)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实验教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2.2 中期实施过程自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具体阐述已完成的工作,如已设计并发放的问卷数量、完成的访谈次数、初步数据分析结果等)。

三、中期研究成果与分析(详述到目前为止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包括初步的数据分析、现象观察、理论探讨等)3.1 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收回的问卷及访谈记录,我们发现...(例如:小学生对于创新型数学作业接受程度较高,且这类作业对其数学能力提升有显著作用)3.2 问题反思与调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四、后续研究计划与展望(规划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工作重点,预估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4.1 后续研究计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作业设计的实践应用,并进行更大范围的实证研究。

4.2 预期成果预计最终能形成一套适用于小学阶段,兼顾知识技能培养与兴趣激发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五、结论(总结中期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后期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以上仅为模板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研究进程和成果来填充。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本能力的任务。

在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就我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教授了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和几何等内容。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配合实例演示、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和竞赛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同时,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课件、教具和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彼此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在讲解过程中,我有时候会显得匆忙,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这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时候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有时候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过于依赖纸上作业和考试评价。

改进计划为了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首先,我将更加注重把握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讲解和思考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将更加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调整难度和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将加强课堂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这个学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我收获颇丰。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师数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数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数学中期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方法。

通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资源,我成功地引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我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我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练习。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我帮助学生系统地巩固了他们的数学基础,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加自信和顺利。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举例、提问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我帮助学生培养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出了出色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令我欣慰不已。

此外,我注重与家长的良好沟通。

通过家长会和家访,我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及时了解到了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互信,也为我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法和策略。

我深信,在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我一定能够做得更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贡献更多力量。

2019年《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doc

2019年《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doc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构建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现行推广的新教材中,体现出如下特点:(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2)教材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给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最为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当前课改的实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落到实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工具,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对教材实行再次加工创造是很有启发的。

(3)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教科书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无论是它的内容、结构,还是表现形式,甚至关于知识的“说法”。

换言之,教科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它所呈现的每一个知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应当是最准确的,而每一种表达知识的方式,甚至每一个词语也都应当是最精练的,是不容置疑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会被要求“背诵教科书上用黑体字注明的定义、定理”,被要求“用书上规范的语言表达一个知识内容”……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学习过程中供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如果能将教科书“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那就是最成功的教学。

在这样的意义下,所以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不同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科书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具备了新的含义。

确切地说,教科书正努力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

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实践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不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数学课中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构建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现行推广的新教材中,体现出如下特点:(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2)教材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给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最为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当前课改的实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落到实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工具,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对教材实行再次加工创造是很有启发的。

(3)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即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研究的内容:a、整体把握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结合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研究;b、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c、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优化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究的重点: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1)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3)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

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从学生的角度去加工,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

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爱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

(5)结合本课题研究,每月至少上一次研究课,至少进行一次课题研究专项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平时,课题组成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收集,并根据研究计划和分工展开研究,写好研究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证实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国内外该研究的进展,确立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意义;进一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材呈现方式的要素、策略,并加以实践。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即研究的主体——教材、教师、学生,在平时的实践中研究,在有意识地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与学实践后的反思,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以求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材在呈现形式上的不足,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4、案例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呈现方式的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5、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教材呈现方式。

六、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5月)准备阶段: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5月---3月)实施阶段:对每一册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分类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研讨课、讨论座谈、等形式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

在实施阶段的后期,重点分类整理各类内容优化呈现方式的模式,推出研究课和汇报课,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4月---5月)总结阶段:重视教学案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优化教材呈现方式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了实验老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师资问题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

就拿研究而言,师资培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知识的完善,特别是创造学习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缺陷性知识;另一方面是观念上的更新,尤其是彻底转变在思想中、思维定势上甚至是深埋藏潜意识下的传统的、反创造的教育观念。

我们在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定期进行理论专著的学习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体验新课程》、《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著,以及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和学术期刊,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体会的整理,进一步更新理念、加深认识。

2、请市里专家和领导做工作指导总课题组开题的第一次活动就在我们学校,市里的教学骨干为我们开了示范课,让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为之鼓舞。

秋,我们学校又迎来了省级实验小学的验收,以此为契机,请专家来上示范课,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上研究课,让我们的研究工作遇上了前所未有是机遇,每位成员都收益匪浅。

3、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教改动态。

教研室组织的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踊跃参加,努力让每一位成员每学期都有一次机会走出去看一看,听一听。

每次外出学习回来都要及时交流,共同分享更新的理论和教育成果。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1、严把实验研究关,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堂研讨课。

执教老师课前必须确定自己上课的主题,加强说课与集体备课活动。

课后围绕每一次研究课的主题,展开讨论,取长补短,提高研究效果。

要求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沉浸研究,边研究边学习,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做适当调控,把研究有效地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要求开课者提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评课摘记,课后体会等过程性资料。

比如今年春学期,我们对一年级《求原来有多少的应用题》一课展开研究,教材上的例题是:小猴子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桃怎样求出还剩几个桃?在备课中,一开始就是按教材的呈现形式来出示例题,但经过说课,我们发现这类题的难点也是关键就在于对“原来”这个词的理解。

于是就设计先出现一棵大树,树上有若干个桃子,教师摘下3个后,让学生数一数还剩几个。

然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对“原来”一词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在呈现例题时,先出示小猴子已经采了23个桃,紧接着不急着出示大树,而是让学生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2、围绕课题,按照阶段研究目标,组织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

先疏通教材,进行问卷调查,再将教材划分为几个大块,逐块进行研究,形成结论。

前一段时间我们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例题的呈现方式展开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应用题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比如说图形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认识方向等。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密切,便于开展研究。

今后一阶段要对计算、复习等类型的课开展研究。

问卷调查表明,很多学生由于地区生活环境的不同等原因,对教材上的一些例题及练习的呈现形式并不接受,甚至因为呈现方式的原因而影响了学习的进程。

比如说,数学国标版第四册第48页有这样一道题:10路公共汽车是市内的环行车。

小明在体育场要到少年宫去,应在哪个站牌下等车?下面画有一条马路,上面有一辆汽车和站牌。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农村孩子连乘车的一些简单规则也不懂,教学时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从介绍乘车规则开始,可是由于学生基本没有生活体验,效果还是不行。

因此如何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以最为合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必要所在。

3、围绕课题开展教学沙龙。

为了进一步探讨教材内容的呈现策略,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平时安排周四时间集中交流外,每学期还安排两次课题沙龙活动。

我们都是一线的教师,有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不是很高。

针对这一特点,每次我们都会提前一周让课题组成员依据沙龙题目准备材料,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教训,疑难和困惑形成文字。

我们都是在第一线的教师,有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理论水平不是很高,这样做有利于到时能更好的探讨。

围绕“你在应用题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呈现方式,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一话题进行的沙龙较为成功。

首先我们重新认识了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定位: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使他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清了当前应用题教学的几种主要呈现形式:图画式、表格式、对话式、帐单式、操作式。

对于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喜欢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氛围或喜闻乐见的情景中愉快的接受知识;有的主张采用线段图为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种方式对于比较多少、倍数关系等这类应用题比较合适,有自己的优点:直观;有的主张在教学相差关系的应用题时,直接提供给学生几条很熟悉的信息:比如说水果店有苹果20筐,梨子12筐,苹果比梨子多8筐,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帮助理解;有的还提出,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差,有些问题不能一下掌握,需要反复给予直观,即多次呈现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在脑中建模的时间,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