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将一些物体或一些数,分成若干份,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 平均分的应用: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判断是否为平均分,并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教具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教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可以怎样分?”(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将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结合教具模型进行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平均分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组物体,要求学生将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总结操作要点。
4. 小组合作(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组物体是否平均分?”(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判断方法。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点评练习题,强调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7.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分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两种情况① 总数已知,求每份的数量② 每份的数量已知,求总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分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1)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① 总数已知,求每份的数量步骤一:确定总数和份数步骤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② 每份的数量已知,求总数步骤一:确定每份的数量和份数步骤二:用每份的数量乘以份数,得到总数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知识,巩固所学。
4.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和讨论情况。
2. 终结性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实践操作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知识,巩固所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食物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一套,食物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平均分教具,食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食物都是分成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套平均分教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教具都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了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自己的平均分教具进行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不仅可以运用在食物上,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的事物上。
分物游戏——《平均分》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均匀地分给若干个人或对象,使每个人或对象所得的数量相等。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举例:如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个苹果。
(2)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或对象的方法。
解决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从而内化概念。
(2)计算方法的掌握:学生在计算平均分时,可能对分配方法和计算步骤不熟悉。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3)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取关键信息: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
分物游戏——《平均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物游戏》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方法;2.借助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3.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享食物、分配物品等。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的习惯,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4)应用平均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决方法: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平均分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均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如分享糖果、分配任务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PPT课件
6
小结: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 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 6个4,就需要6条船。
7
8
9
12根筷子,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 6 )份
10
智力大挑战
2根筷子可以分给(
4根筷子可以分给( 6根筷子可以分给( 8根筷子可以分给( 12根筷子可以分给(
)人用餐。
)人用餐。 )人用餐。 )人用餐。 )人用餐。
19
11
有20条鱼,每4条分给一 只小猫,能分给几只小猫?
12
有20条鱼,每4条分给一只小猫, 能分给( )只5 小猫。
44444
20里面有(5) 个4
13
4
14
有18个香 蕉
(1)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3个。
15
有18个香 蕉
(2)如果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16
有18个香 蕉
下面的分法是“吗?
(1)
√
(2)
√
(3)
√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返回
1
说一说。
(1)
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3)份,每份有( 2)个。
(2)
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3)
把9个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
返回
2
3
4
仔细观察画面: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 么问题? 3、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 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4、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如果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2)个
1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数学: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学习例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个人展示,小组交流。
探讨解决“租几条船”的办法和结果。
3、小组汇报,全班评价。
生1:4人一条,可让每4人站一队,有几队就租几条船。
生2: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生3:我是用乘法算的。
6*4=24,所以要租6条船。
生4:我是用除法算的。
24/4=6,所以要租6条船。
4、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2.4 解决和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2.4 解决和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和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平均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2. 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计算器、实例材料。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中,要总结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后反思中,要总结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平均分物品。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除法运算,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物品数量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对平均分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分配方式不均匀时如何平均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课件、实物物品、计时器。
2.场地准备: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水果,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如,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尝试解决不同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不同人数的问题。
如,有15个橘子,要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橘子?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并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如,有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平均分?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基础数学技能——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平均分概念,并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平均数。
3.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记述平均数的概念和基本含义。
2.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数学计算方法。
3.帮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来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
3.利用案例研究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技能。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例如:小明请朋友吃糖,有8颗,他想公平地分给朋友,请问每个人可以分到几颗?2.讲授教师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平均数、平均分、分数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举例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3.案例研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题。
例如,一家五口人去看电影,门票共60元,平均每个人花多少钱?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4.开展练习教师可以利用工作纸或者课堂练习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效果经过此次教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建议1.对于有些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情况,教师要能够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故事、游戏等等。
2.教师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3.对于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多采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
七、小结作为数学基础技能之一,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数学基础能力。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
2. 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班上的同学?”2. 探究(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物品,如小石子、小棒等。
让学生尝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组内成员,并讨论如何确保每份的数量相等。
(2)观察、比较、概括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4. 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并能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2页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一、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数或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数量相等。
二、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1. 每份的数量相等。
2. 分成的份数与总数之间存在整数倍关系。
三、平均分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平均分的性质1. 公平性:平均分体现了一种公平原则,即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等分给若干个对象,确保每个对象所得的数量相等。
35.把一些物体按几个一份平均分
1.把一些物体按几个一份平均分
例.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1.理解题意
把8个桃平均分,就是要使得每份分得同样多。 2.探究分法
每2个一份,平均分成四份。
如何把一些 物体平均分
方法一 每几个分一份 方法二 平均分成几份
1.小强想把12朵红花平均 分给一些小伙伴且没有剩 余,有哪些分法?
分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分给人数 1 2 3 4 6 12
所得红花朵数 12 6 出所有的分法。
2.判断:把6个苹果分成2份, 每份是3个。( )
•
√
平均分是每份分得的数量都相等。而题中并未指出是平均 分。
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知道了如何把几个物体按几个一份 平均分
知道了如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 份
《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平均分的练习》教案一、情境导入,回顾复习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请你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平均分呢?有的同学说平均分要每份分得同样多,有的同学说把一些物体分成同样多的几份,是平均分。
看来大家对平均分已经不陌生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问题,相信通过练习巩固,你会对平均分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一)按份数平均分1.教材第11页第1题。
数学问题:把8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11页看第1题,这里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呢?在对的括号里画√,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1:有4个圈是4份,但是每份的数量都不一样,有的分3根,有的分2根,有的分1根,这样分,不是平均分。
预设2:有4个圈表示4份,每份同样多都是2根,就是把8根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2根,这是平均分。
预设3:题目是8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平均分成4份,但这种分法平均分成了2份。
小结:是的,平均分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给4个人的意思是平均分成4份和第三种每份4根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第二种是分法是对的,你选对了吗?2.教材第11页第2题。
数学问题:把9朵花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应该贴几朵呢?小结:也许大家分法、画法不同,但分得的结果都是把9个笑脸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3个。
3.数学书第11页第4题。
(1)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2)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3)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4)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发现分24个香蕉时,都是告诉我们要分给几只小猴,也就是把24平均分成几份。
预设2:发现小猴越来越多,每只小猴分到的香蕉就越来越少。
小结: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分香蕉时,我们都是按份数平均分。
香蕉的总数不变,猴子多了,份数就多了,每只小猴分到的香蕉就更少了。
三年级数学日记平均分
三年级数学日记:平均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平均分”这个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探索。
一、什么是平均分?在数学中,“平均分”是指将一个数或量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使得每个部分都拥有相同的数值或比例。
比如说,我们有6个苹果,要分成两份,每份就是3个苹果,这就是平均分。
二、如何进行平均分?进行平均分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除法。
比如说,我们要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10除以5,得到2个苹果。
这就是平均分的基本计算方法。
三、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平均分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我们在分配物品时,为了公平,我们通常会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
像在分蛋糕或者糖果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让每个人得到相同数量的食物。
四、平均分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平均分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与加法、减法和乘法等基础运算都有关。
特别是当我们需要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我们实际上就是在做平均分。
五、平均分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平均分的实际意义在于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比如我们在统计一组数据时,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组数据的中心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六、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及适用情况虽然我们通常使用的平均分方法是除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比如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数据时,我们可能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等方法。
七、如何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先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确定需要使用哪种平均数计算方法。
比如我们在分糖果的时候,如果糖果总数不能被人数整除,我们就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糖果。
八、通过实例深入理解平均分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深入理解一下平均分。
假设我们有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
现在我们要把100个苹果平均分给这些学生。
我们可以先算出每个学生应该得到多少苹果,即100除以20得到5个苹果。
但如果有些学生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吃苹果,我们要怎么办呢?这就是一个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
平均分练习题五年级
平均分练习题五年级1. 小明参加了一场数学竞赛,他一共做了5道题目。
假如他得了22分,那么他每道题目得多少分?2. 小红参加了同样一场竞赛,也做了5道题目。
她得了31分,那么她每道题目得多少分?3. 小明和小红两人共同参加了一场竞赛,他们一共做了10道题目。
他们总得了53分,那么他们每道题目得多少分?4. 小华参加了一场语文测验,一共有8道题目。
他得了49分,那么他每道题目得多少分?5. 小华还参加了一场数学测验,一共有10道题目。
他得了56分,那么他每道题目得多少分?解答:1. 小明得了22分,一共做了5道题目。
要计算每道题目得多少分,可以将总分除以题目数量,即 22 ÷ 5 = 4.4。
所以,小明每道题目得4.4分。
2. 小红得了31分,一共做了5道题目。
同样地,我们可以将总分除以题目数量,即 31 ÷ 5 = 6.2。
所以,小红每道题目得6.2分。
3. 小明和小红一共做了10道题目并获得了53分。
要计算每道题目得多少分,可以将总分除以题目数量,即 53 ÷ 10 = 5.3。
所以,他们每道题目得5.3分。
4. 小华得了49分,一共做了8道题目。
同样地,我们可以将总分除以题目数量,即 49 ÷ 8 = 6.125。
所以,小华每道题目得6.125分。
5. 小华得了56分,一共做了10道题目。
将总分除以题目数量,即56 ÷ 10 = 5.6。
所以,小华每道题目得5.6分。
总结: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计算平均分。
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个题目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表现。
计算平均分的方法是将总分除以题目数量。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分析都非常有帮助。
《平均分》教案设计
《平均分》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平均分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平均分的定义:把一些数或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叫做平均分。
(2)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把总数除以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关键是总数、份数和每份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概念。
(2)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5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展示一些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同学们。
(2)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用水果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并记录下每份的数量。
(4)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
第二章:平均分的计算方法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2)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平均分。
(2)难点:将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4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教学过程:(1)复习: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个苹果?”(3)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类似问题的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
大班数学教案《平均分配》(一)
大班数学教案《平均分配》(一)大班数学教案《平均分配》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平均分配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平均分配》的幻灯片。
2.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练习册。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问题:假设你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讨论分配的方法。
理论讲解1.展示幻灯片:介绍平均分配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解决平均分配问题的方法。
2.解释如何进行平均分配的运算步骤。
1.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际操作练习,例如:将一堆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颗糖果。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并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题目。
练习扩展1.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扩展题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均分配的方法。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配问题,例如:将食物平均分配给家庭成员。
总结归纳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平均分配的要点和方法。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课堂作业1.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
2.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评和讨论。
延伸拓展1.鼓励学生多做一些相关题目和实际运算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更多的平均分配问题,并尝试解决。
1.结束课堂时,向学生征求他们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以便教师进行改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思,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大班数学教案《平均分配》(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题和答案,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复习巩固•快速复习上次课学习的平均分配方法和相关概念。
•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复习题,检查他们对平均分配的掌握程度。
引入新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平均分配问题,如:一群学生共有100本书,要平均分配给10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得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然后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讲解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结合上次课学到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个新问题。
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苏
3
24 人要租 几条船? 班长真聪明!
租船处
每条船限 乘 4 人。
每 4 人站在一起。
班长
1、2、3、4,你 们四人一条船。
12 根筷子,每位 一双够吗?
你帮小以分给( 4 ) 只兔。
5.
有 18 个香蕉。
(1)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3 )个。
(2)如果平均分给 9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2 )个。
6. 用 15 个方木块。
(1)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
6. 用 15 个方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可以摆( 5 )个长方体。
有24只自动铅笔,每6只装一 盒,可以装 几盒?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有12个苹果,每( 可以装( )袋?
)个装1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临沭一小姜丽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2.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
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
2.练习三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开放题。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