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4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

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2)政治思想①《理想国》: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构成,国家统治者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孙中山(1)贡献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受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 选修部分 包含答案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 选修部分   包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选修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2.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冯桂芬是较早阐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体”的根本在于()A.封建统治制度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C.伦常名教D.重农抑商政策5.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6.“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A.历史文化的差异B.国家利益的冲突C.意识形态的对抗D.力量对比的变化7.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B.战争统一C.社会革命D.民族独立8.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的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选修4 第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选修4 第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2017· 金冲及等主编 全国卷Ⅲ 《陈云传》
2016· 白寿彝主编 全国卷Ⅰ 《中国通史》
设问方式
关键词
特征类、作用 近现代,华盛顿、
类、实质类
罗斯福
原因类、 评价类
明朝,三娘子
原因类、 评价类
唐朝,唐宪宗
原因类、 意义(影响)类
春秋战国,季札
原因类
春秋战国,颜回
背景类、 评价类
背景类、 评述类
新中国成立后, 陈云
洞悉




题型一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 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题型二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对 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题型三 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近现 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题型四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近现代
世界杰出人物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目录
洞悉常 考题型
答题规 律总结
选修过 关检测

试题来源 引文出处
2018· 刘绪贻等主编 全国卷Ⅰ 《美国通史》
2018· 白寿彝总主编 全国卷Ⅱ 《中国通史》
2018· 白寿彝总主编 全国卷Ⅲ 《中国通史》
2017· 全国卷Ⅰ
《史记》
2017· 白寿彝总主编 全国卷Ⅱ 《中国通史》
唐朝,高仙芝、 功过
试题来源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关键词
2016·全 白 寿 彝 总 主 编 特点类、 清 代 , 郑 板 桥 、 艺
国卷Ⅱ 《中国通史》
背景类 术风格
2016·全 周天度《蔡元培 原因类、 民国初年,蔡元培、
国卷Ⅲ 传》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新课标ⅲ)【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新课标ⅲ)【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如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4分)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4分)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4分)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4分)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4分)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四选修四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四选修四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1.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

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

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它的进步。

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

”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解析:前两句话是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外交的被动,故A项错误;第三、四句话表明希望中国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要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故B项正确;第五句话表明国联为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C项错误;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

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解析:一战后,在凡尔赛会议上极力削弱德国,特别是军备上,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不得保留进攻性武器,如飞机、潜艇。

根据材料,德国1935年拥有了军舰和潜水艇,这说明违反了《凡尔赛和约》,故A项正确。

答案:A3.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解析: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 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教材上未讲到的改革,主要是以中国古代的改革为主。

多从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

设问方式一般为两问,第一问多是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的“内容”“措施”;第二问基本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的“意义”“作用”或“影响”。

[思路] 第一步 审题,弄清题目考查的点,是改革的背景,还是内容或影响。

第二步 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粗略列出答案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

第三步 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答案。

如改革的背景可从政治(国内外各种矛盾)、经济(生产力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

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中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分析“影响”或“作用”时可联系背景,一般背景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改革的影响。

第四步 严密作答,书写正确答案。

1.(2020·马鞍山三模拟,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

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

”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晚年的改革。

解析:(1)第一小问调整,据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结合所学得出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经过(三)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四)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法德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5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材料三西欧……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德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2、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方诘一... .........._________ _ ______ __ _____ 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_________ I历史25分非选择题的四个答题步骤[学生用书P120][思路]1•第一步:读材料一一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

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表格材料先读题目。

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背景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

⑴“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⑵“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

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

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2 .第二步审设问一一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解析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

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

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

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

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四 4 选修三 巩固提能训练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四 4 选修三 巩固提能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训练选修4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训练选修4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训练选修41.(2016·绍兴高二期末)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解析《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故B项错误;《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故C项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答案 D2.有关剩余价值学说资料,你选择以下哪部著作参考(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解析《资本论》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 B3.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图)。

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 )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做好准备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做准备D.为发动十月革命做舆论方面的准备解析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并没有完成建党工作,列宁认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他把创办政治报纸作为建党的第一步。

答案 B4.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

”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解析要理解“新时代”,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讲义:选修4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讲义:选修4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含答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分)[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

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2018·全国卷Ⅱ)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三 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三 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三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情景开放类[设问]情景开放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一个图片、表格,让考生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文字完成试题设计的相关问题。

[思路]明确材料中心,分析材料,得出关键信息,迁移知识,根据设问结合所给材料组织答案。

[示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主一词古已有之。

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

Democracy 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

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含义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时段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 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阅读材料,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解析]据此类型题目的特点,要先解读材料信息,然后迁移知识,确定该情景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864—1894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总体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问题不大关注(或民主观念尚未被接受)。

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

1895—1900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主要是人民权利、民主政体和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或民主观念逐渐被接受),但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的思想,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

1901—1908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上,“民之主”的传统观念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6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考点一: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01.(2022年重庆文综13(2))(10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斗,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与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进展带来双重影响。

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进展进程突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气的乐观作用下开头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缘由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6分)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4分)考点二: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01.(2022年广东文综(2))(7分)历史进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7分)02. (2022年上海单科38)扩张之路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问题:(13分)(1)依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6分)(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4分)(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3分)【答案】(1)水平1:能依据地图发觉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6-4分)·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考点三: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其次次世界大战01.(2022年全国大纲卷文综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月的欧洲形势图。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一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方法一熟知历史选择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1.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

[思路]大多设置不符合题干时间段特征的表述作为干扰项。

如题干时间为1655年,干扰项设置为“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叶,明显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655年”。

因此时空定位很重要。

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有的是具体的时间,如1886年;有的时间信息比较笼统,如“18世纪中叶”“清朝道光年间”“国民革命时期”等。

不论是哪一种时间信息,考生都要根据这一时间或时间段的阶段特征逐一推敲备选项,从中排除时间不符的干扰项。

[示例]1.(2019·开封定位考,5)1868年在上海租界内,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创办了“公家花园”,最初由于出现公园内攀折花木的事情,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

这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B.国民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C.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取得成效D.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解析]A[废除这一不合理规定的原因是人民的斗争,没有体现公共道德意识的问题和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故排除B、C两项;“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根据“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可知当时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选A项。

]2.程度失当:故意设置添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

[思路]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表述绝对化,即采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某一历史现象,如“彻底废除”“完全实现”“始终”等。

还有就是故意夸大某一措施的作用,主要用词有“完备”“完善”“完成”“决定”“动摇”等。

绝对化的语言应排除。

[示例]2.(2019·赣州期中,2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

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

2020年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含答案

2020年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含答案

专题六选修部分答题攻略一、高考选修模块的命题特点1.试题形式:材料情境,两至三个问题。

2.试题的命制:小切口,深层次,提供新情境、新材料。

3.材料和问题设计:材料的呈现简洁明了,阅读量不大;问题设计上,对考生理解题意和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类型主要有,①原因、背景类;②比较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概括特征类(观点、内容、变化);④评价类(影响、作用、意义);⑤启示认识类。

5.体现新课程新史观,特别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于测试过程中。

6.试题的区分度主要在准确地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正确地撰写答案上。

7.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深挖和琐碎性记忆,突出对“大概念”的掌握和能力考查。

二、学生答题主要存在的问题1.获取信息不充分: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读懂材料。

2.调动知识缺乏针对性:知识与材料脱节,不能真正理解题意,不知道运用哪些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分析阐述缺乏全面性。

4.表达见解缺乏准确性。

5.答题缺乏规范性,答案采点难。

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表达不到位、不准确,只具体,不概括;照抄材料;语言繁琐;不量体裁衣。

三、备考策略(1)针对选考内容及选考题的要求,从选考指定的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重点学习。

据统计分析,三个选做题,按照考生选做率和平均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复习要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

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模块学习的基本思想、框架和方法。

(3)参照全国卷提供的“材料与问题”情境,落实对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运用模块主题学习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一、原因、背景类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1.概念点读(1)“背景”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裘里一...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 _ _________ I[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教材上未讲到的改革,主要是以中国古代的改革为主。

多从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

设问方式一般为两问,第一问多是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的“内容”“措施”;第二问基本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说明”改革的“意义”“作用”或“影响”。

[思路]第一步审题,弄清题目考查的点,是改革的背景,还是内容或影响。

第二步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粗略列出答案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

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答案。

如改革的背景可从政治(国内外各种矛盾)、经济(生产力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

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中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分析“影响”或“作用”时可联系背景,一般背景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改革的影响。

第四步严密作答,书写正确答案。

1. (2020马鞍山三模拟,4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

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

”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晚年的改革。

解析:(1)第一小问调整,据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 “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结合所学得出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结合所学得出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

(2)评价要从积极、消极入手;积极性:据材料“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结合所学得出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据材料“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得出缓和矛盾,延续统治。

局限性:综合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改革力度相对有限。

答案:(1)调整: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原因: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

(2)积极性:恢复生产,改善民生;缓和矛盾,延续统治。

局限性:改革力度相对有限。

2 . (2019新乡三模,4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对农事机构进行多次调整,农业工作被纳入战时轨道。

1937年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了农产调整委员会,1938年1月,国民政府实业部改为经济部,农产调整委员会改组为农产调整处。

1939年国民政府设立农产促进委员会,1940年又成立农林部,直属行政院,管理全国农林事业。

在后方各省设立工作站,协助各省进行农业改进工作。

后方各省设立农业推广繁殖站,各县设农业推广所来实地指导并扶助农民改善耕地技术和经营方法。

1945年初,在农业促进委员会等单位的基础上,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

国民政府中央和后方各省地方农业机构的调整、建立、健全,对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去推进有相当的组织、示范和督导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业机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业机构调整的目的和历史意义。

解析:(1)由材料“1937年设立农产调整委员会,1938年改组为农产调整处,1939年设立农产促进委员会,1940年又成立农林部”,可知对原有农业机构进行合并改组;由材料“1940年又成立农林部,直属行政院,管理全国农林事业”可知农业管理权收归政府;由材料“在后方各省设立工作站,协助各省进行农业改进工作。

后方各省设立农业推广繁殖站,各县设农业推广所来实地指导并扶助农民改善耕地技术和经营方法”可知加大对后方的政策和技术支持;由材料“各县设农业推广所来实地指导并扶助农民改善耕地技术和经营方法”也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广设立农业技术研究部门。

(2)第一小问目的,对原有机构进行合并改组,农业管理权收归政府是为了确保后方农业政策实施;加大对后方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及设立农业技术研究部门是为了扩大产量,支援抗战。

第二小问历史意义,由材料“国民政府中央和后方各省地方农业机构的调整、建立、健全,对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去推进有相当的组织、示范和督导作用”可知有利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推进;也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大后方农业生产的发展能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同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调整也可以为以后农业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答案:(1)主要内容:对原有机构进行合并改组;农业管理权收归政府;加大对后方的政策和技术支持;设立农业技术研究部门。

(2)目的:确保后方农业政策实施;扩大产量,支援抗战。

历史意义:有利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推进;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为以后农业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命题]命题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际关系为主,尤其以二战的内容居多。

以新材料为依托,以当今国际热点问题为隐性切入点,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多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思路]第一步审题,结合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书写。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注意规范全面。

尤其是原因、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考虑;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 ... t Bffi集训]一—3. ( 2020潍坊模拟,16)[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苏联外交史上始终引人注目。

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三年,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拟定的谈判原则是“不割地,不赔款”,但这只是俄国的一厢情愿。

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向苏俄提出苛刻要求,遭到俄国拒绝后,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至黑海发起了全线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土地。

1918年3月,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根据和约,苏俄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近5 000万居民,由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

二战前夕,英法和德国方面都在争取苏联,但英法对苏谈判最终未能成功,苏联政府认为,为避免“陷入完全孤立条件下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不得不做个适当选择。

” 1939年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

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摘编自李红庆《论(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区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就可以作为一个原因,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新政权”也需要签署《布列斯特和约》等。

(2)《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要分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例如,《布列斯特和约》对苏联(俄)的影响在积极方面要突出利于政权的巩固,消极方面要突出割地赔款、加重苏俄的负担等角度分析。

答案:(1)必要性:苏俄与德奥力量对比悬殊;人民渴望退出一战;巩固新政权需要。

(2)影响:《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领土,加重了经济负担,但退出了一战,巩固了新生政权。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赢得了备战时间,但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付出重大代价。

4. (2019唐山二模,46)[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

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兵力与徳国实力相当,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

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

40万英法联军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

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历时10天。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

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1940年6月22日,徳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厢里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授降书。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之一为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根据材料“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

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可得出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可得英国政府的积极动员;根据材料“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可得出各国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根据材料“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可得出希特勒的错误指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