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粘接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水粘接原理2008年03月25日 星期二 15:011、机械理论 机械理论认为,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在粘接如泡沫塑料的多孔被粘物时,机械嵌定是重要因素。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致密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好,这是因为(1)机械镶嵌;(2)形成清洁表面;(3)生成反应性表面;(4)表面积增加。由于打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 lG0CCOdQ
^ "|q~ 2
2、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粘接是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力和范德华力。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叫润湿,要使胶粘剂润湿固体表面,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粘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形成良好润湿。如果胶粘剂在表面的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接强度。 aE ) 1LP
~ fD\=- S1
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实际上获得良好润湿的条件是胶粘剂比被粘物的表面张力低,这就是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金属粘接极好的原因,而对于未经处理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氟塑料很难粘接。 g $e|y#Ic$
t{} ,T h
通过润湿使胶粘剂与被粘物紧密接触,主要是靠分子间作用力产生永久的粘接。在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所包含的化学键有四种类型: U 5j 4iz'
DR RQ] eK0
(1) 离子键 `- U ?H
Pw ]+6
(2) 共价键 q 0a b]g+
W!" $g
(3) 金属键 _&gO >G,uy
dzbbF vG
(4) 范德华力 T,/< 'cl"
{ _4Hsw?s6
3、扩散理论 扩散理论认为,粘接是通过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时,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热塑性塑料的溶剂粘接和热焊接可以认为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O m] [ z
Ssir?ZUm
4、静电理论 由于在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了静电引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当胶粘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有明显的电荷存在,则是对该理论有力的证实。 w0 =/V[ fs
k&K' FaM!
5、弱边界层理论弱边界层理论认为,当粘接破坏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往往是内聚破坏或弱边界层破坏。弱边界层来自胶粘剂、被粘物、环境,或三者之间任意组合。如果杂质集中在粘接界面附近,并与被粘物结合不牢,在胶粘剂和被粘物内部都可出现弱边界层。当发生破坏时,尽管
多数发生在胶粘剂和被粘物界面,但实际上是弱边界层的破坏。 WT, dTn;W
. Z9 c.E{
聚乙烯与金属氧化物的粘接便是弱边界层效应的实例,聚乙烯含有强度低的含氧杂质或低分子物,使其界面存在弱边界层所承受的破坏应力很少。如果采用表面处理方法除去低分子物或含氧杂质,则粘接强度获得很大的提高,事实业已证明,界面上确存在弱边界层,,致使粘接强度降低。
发布日期:[2006-10-21] 共阅[2449]次
粘接工艺的程序和内容:
关于粘接工艺的程序和内容可如下表示:
确定接头——选定胶粘剂——表面处理——(配胶)——涂胶——晾置
合拢——清理——(初固化)——固化——(后固化)——检查——(加工)
注:括号表示可有可无。
现按粘接工艺的程序,将内容逐一简述如下:
1.确定粘接接头:
由接头的力学特性可知,它的抗拉、抗剪和抗压强度比较高,而剥离、抗弯和抗冲击强度比较低。因此,从力学角度考虑,选择(或设计)粘接接头形式的基本原则是:
①尽可能承受或大部分承受切应力,因抗剪强度比较高,也容易实现,故适于采用平板搭接或斜接形式。
②尽可能避免剥离和扯离力的作用,若难以避免,可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端部包扎、端部加宽、端部加固、端部加铆等。
③尽可能增大粘接面积,提高接头承载能力,如采用V形斜接、台阶对接和嵌接形式。
④尽可能防止层压材料的层间剥离。对于层压材料的粘接,应采用斜接形式。
⑤尽可能采用粘接连接和机械连接兼而有之的混合接头。
2.选定胶粘剂:可参考“如何正确选用胶粘剂”
3.表面处理:
被粘物的表面处理如何,会直接关系到粘接强度的高低和耐久性的好坏,是粘接工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不经表面处理,胶粘剂将涂在油污、水层或污物上,根本无法粘住。
要获行牢固的粘接,首要条件是胶粘剂对被粘物完全浸润,这就要求被粘物有最佳的表面状态,使之与胶粘剂形成的粘接力超过胶层的内聚力,为此,就要对被粘物的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虽然SGA和厌氧胶原则上不需要表面处理,但处理后的表面,其粘接强度还是有所提高。总之,不论使用何种胶粘剂,对任何性质的被粘物都应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从而获得清洁、干燥、粗糙、活性的表面,以提高粘接强度。
(1)表面处理的重要性:
①由于机械加工和防腐的需要,金属表面常附有大量的油脂;塑料和橡胶制品在加工过程会带上脱模剂、润滑油等;一般物体上都会
涂上漆层;这些物质存在于被粘物的表面,会妨碍胶粘剂对被粘物的浸润。
②由于空气和环境的污染,金属会腐蚀生锈,被粘物表面会落在灰尘、积成污垢,这些物质形成隔离层,也会影响胶粘剂对被粘物的浸润。
③金属、玻璃、陶瓷、木材、金属氧化物等都是亲水物质,在空气中慢慢地会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水膜;固体物质的表面能较高,而且表面实际上都是粗糙多孔的,容易吸附水汽和其它气体,所有这些均会影响胶粘剂对被粘物的浸润。
④一些难粘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经表面处理后,就可变为用一般胶粘剂也可粘接的塑料。
⑤表面适当粗糙,可以增大粘接的面积,提高粘接强度。
总之,表面处理就是要改变被粘物的表面状态,获得清洁、干燥、粗糙活性的表面,以实现牢固的粘接。
(2)表面处理的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被粘物和不同的工况,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并不是一样的,可分为一般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三种,现简介如下:
①一般方法:首先用水洗的方法或用棉纱、干布初步把表面的污物、灰尘和厚油脂清除掉;对于微小的被粘物也可用超声波洗涤。然后脱脂去油,以丙酮、汽油、甲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或丁酮等有机溶剂擦拭、浸渍、喷洗或用溶剂蒸汽脱脂,都可除去矿物油、植物油和动物油等,若采用碱液去油,只对去除动物油、植物油有效。再后除锈化,即用锉削、打磨、粗车和喷砂等方法除去表面锈蚀及氧化物,并使表面粗化,但不能粗糙过度。喷砂方法效果最好,不仅除去锈蚀、粗化表面,而且提高被粘物表面能,使粘接强度增大。最后用毛刷、干布或压缩空气清除表面的沙粒或残屑,并再次用溶剂擦拭,进一步除去油污,随即干燥备用。极大多数粘接均采用这种方法。
②化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氧化、接技、交联、置换等化学反应,使被粘物表面引入化学基因,而提高粘接强度。具体说来有以下方法:
A.酸蚀法。将经过处理的被粘物,放入一定种类和一定浓度的酸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清洗干净。
B.预涂偶联剂。可改变表面性质,提高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C.阳极化。有磷酸阳极化、硫酸阳极化和铬酸阳极化等几种。
D.保护处理。将已处理好的被粘物表面涂上底胶,以起到防水、防污染等作用。底胶虽不能直接提高粘接强度,但能保证强度不会降低。
③物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非极性的高分子材料。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A.放电处理: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高压气体放电,使表面氧化或交联,产生极性表
面。根据使用的装置和放电条件,放电处理有电晕、电接触、电弧、辉光、等离子等方法。可适用于聚烯烃材料。
B.火焰处理:即以可燃气体燃烧的火焰在被粘物表面上进行瞬间高温燃烧,使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例如用氧-乙炔火焰(气焊枪)处理难粘塑料表面后,便可用一般胶粘剂粘接。
C.辐射处理:利用高能射线,如X光射线或γ射线促使被粘表面氧化、接技、交联等。
不同的表面处理,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3)表面处理的检验:表面处理的是否干净?浸润是否良好?最简便的检验方法是水膜法,即在处理后
的被粘物表面洒上水,若是清洁的表面,水能蔓延铺展成连续的水膜,反之,若出现水滴滚动或水膜破裂,便说明表面污染不洁,胶粘剂对被粘物不能良好的浸润。
(4)表面处理的有效期:表面处理后未涂底胶的被粘物最好马上粘接,不要放置过久,其有效期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处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4.配胶:
胶粘剂可有多种不同的状态,有液态、糊状、膏状、粉状、胶棒、胶条、胶膜、胶带、单组分、双组分、多组成等等。其中热熔胶和压敏胶可直接拿来使用,单组分的胶粘剂也无需配调,但是如果含有比重大、易沉淀的填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对于双组分或多组分胶,使用前应按规定比例,现用现配,根据适用期长短确定配胶量,用多少配多少,以免造成浪费。
对于自行配制的胶粘剂,应按已知配方计算正确,称量准确,搅拌均匀。
配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燥,未用的各组分胶切忌渗混。
5.涂胶:
就是将胶粘剂以适当的方法涂布于被粘物表面的操作。要得到理想的粘接强度,必须使胶粘剂很好地浸润被粘物表面,否则任何孔隙都会形成应力集中,而降低粘接强度,这就要求正确涂胶。
对于热熔胶,应用热熔胶枪涂胶;对于粉状胶,可进行喷洒;对于胶膜应在溶剂未完全挥发之前贴上,滚压或指压;对于液体、糊状、膏状胶粘剂,可用涂刷、喷胶、注胶、浸胶、刮胶、滚胶及漏胶等方法涂布。其中,刷胶最普通,即用刷子或毛笔蘸取胶液涂布到被粘物表面,顺着一个方向,不要往复,速度要快,以防带进气泡。尽量均匀一致。厚度要适宜(0.05~0.50mm)。一般来讲,在保证不缺胶的情况下,胶层尽可能薄些。
涂胶量和涂胶遍数,应视胶粘剂和被粘物不同而异,它是影响粘接强度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抗剪强度是随胶层的厚度减少而提高。剥离强度则相反。涂胶遍数与胶粘剂的性质和胶层厚度有关,如对于无溶剂的环氧胶涂一遍即可,而多数有溶剂的
胶粘剂都要涂2~3遍,头遍胶尽量薄些,待溶剂挥发尽后再涂下遍胶。对于多孔材料的粘接,要适当增加涂胶量和涂胶遍数。如果能预热被粘材料,采用热涂胶,则粘接效果更好。因为热涂胶时,胶粘剂的粘度降低,有利于浸润,且流动性增加,易于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缝隙、微孔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触,同时,也为形成化学键创造条件。热涂胶法,会使粘接强度大大提高。
若胶粘剂粘度过大,不仅不利于涂胶,而且不易浸润、渗透、难以保证粘接性能,必须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后再进行涂胶。
就涂胶面而言,原则上每个被粘物表面都应均匀涂胶,以保证充分的浸润,但对于大面积、强度要求不高的粘接,也可采用点涂或线涂或点、线涂并用的方法来涂胶,这样既省胶又省工。
6.晾置:
无溶剂的胶粘剂在涂胶之后,虽说可立即进行胶合,但最好在室温中稍加晾置,这样有利于排除空气,流均胶层,增加粘性,然后再胶合。
有的无溶剂胶粘剂晾置是不可缺少的,如502胶必须晾置片刻,以吸收空气中的微量水份,引发聚合,实现固化。
含溶剂的胶粘剂必须晾置一定时间,让溶剂挥发完后再胶合,否则固化后胶层结构松散。因有气孔而使粘接强度大大下降,导致发生脱胶。
不同类型的胶粘剂,不同种类的溶剂,不同溶剂的含量,其晾置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在10~30min之间。晾置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长则胶层表面结膜,失去粘性,短则残留溶剂,粘接强度下降。
晾置,均在室温下进行,但有些胶粘剂在室温晾置后,还要烘干,如酚醛-缩醛胶粘剂,在室温晾置后还要在60~70℃下烘干。
晾置的环境湿度要低,无尘埃污染,空气要流通,尤其是湿度,越低越好,不然,溶剂挥发以后,表面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于表面,对粘接强度十分不利。
但必须指出,切忌晾置过度,否则胶粘剂粘性会失去。
7.合拢:
又称装配、胶合或粘合,即将两被粘物表面涂胶后经过适当晾置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对正位置。对于无溶剂合拢后最好来回错动几次,以增加接触,排空空气,调均胶层,如发现缺胶或有缝,应及时补胶填缝,合拢之后压出微量胶液为好。
对于橡胶型胶粘剂,合拢时应一次对准位置,不可错动,用圆棍压或木锤打,然后压平,排除空气,使之紧密接触。
8.清理:
在粘接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残胶溅至被粘物非粘接表面,这不仅外观不好,而且会影响装配尺寸。为了保证外观和装置顺利,并减少固化后清理难度,合拢后固化前应将残留或多余的胶清除掉。
9.初
固化:
也称凝胶,就是将胶粘剂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初步进行固化反应,增大粘度,以致凝胶,这对室温固化的胶粘剂便是合二为一的事情。而对高温固化的胶粘剂,这一步也很重要,如果粘接、合拢后马上进行加热固化,胶液粘度会骤降,可能发生流胶,也可能使粘接位置错动。
10.固化:
就是胶粘剂通过溶剂挥发、熔体冷却、乳液凝聚等物理作用,或通过缩聚、加聚、交联、接技等化学反应,使其胶层变为固体的过程。固化是获得粘接性能的最后一步,对粘接强度影响极大。
在固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是固化工艺的3个重要参数。每一参数的变化对粘接强度都有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胶粘剂,要求固化的条件不同,有的可室温固化;有的要加温固化;有的需加压固化;有的指压即可固化;有的瞬时即可固化;有的需很长时间才能固化;有的需加温、加压才能固化。
每一种胶粘剂都有特定的固化温度,温度和固化时间又有一定的关系。固化温度高,需要时间短,反之则时间长。但低于固化规定温度,时间再长,固化过程也无法完成。高于固化规定温度,虽然固化时间缩短,但因固化速度太快,胶层变脆,粘接性能下降。
一般来说,低于室温固化的胶粘剂,若条件允许,可加热固化,不仅时间缩短,粘接强度提高,还会提高耐热和耐老化性。当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该胶粘剂规定的最高温度。
加热的方法可以用电烘箱、电吹风、干燥窑、红外线、远红外、高频电加热等。
加热固化的胶粘剂,最好分阶段升温。固化后,要缓慢降温冷却,尽量减少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这对于薄形被粘物或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被粘物尤重要。
固化时施加一定的压力,应该说对所有胶粘剂都是必要的,因为加压有利于胶粘剂的扩散渗透,与被粘物紧密接触,有助于排除气体、水份、避免产生气泡、孔隙而使胶层均匀及被粘物位置固定。
压力的大小与胶粘剂的种类有关,如环氧胶粘剂,只要求接触压力即可;酚醛-树脂胶粘剂或用其成分的改性胶粘剂则至少需要0.3MPa的压力。
加压时用专门工具,加压方法有锤压、滚压、机械压力、液压机及真空加压等等。
加压适当,均匀,压力太小不起作用;太大会挤出胶液,造成缺胶而降低粘接强度。
加压时最好逐步增压,开始时因胶粘剂粘度较低,压力可低一点,然后再逐渐升至规定的压力。
无论是靠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来完成胶层的固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胶粘剂的种类不同,所需的时间差异很大,况且升高温度、增加压力
都会使固化时间缩短。为了固化完全,得到最大的粘接强度,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固化时间。
总之,无论哪一种胶粘剂,都要根据其最佳固化条件来进行固化,才能得到最大的粘接强度。
11.后固化:
又称热处理,是固化后的粘接件,放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以起到补充固化的作用。这样做可消除内应力,提高粘接强度。对于使用条件要求高的粘接件,一定要进行后固化。
12.检查:
对于固化后的粘接件,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首先是看胶粘剂是否固化完全,其次是轻敲后是否会脱开,并观察有无裂缝、气孔和缺胶,再就是注意位置有无错误,还可以进行密封性检查。
对于大面积和大型制件的粘接,应用X线或超声波进行无损探伤。对于大量的粘接件,应进行抽测,作破坏性试验,并实测粘接强度,以检查是否牢固可靠。
13.加工:
有的粘接件,如机床导轨拉伤后进行的粘接,在其粘接固化后,还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机械加工。
综上所述,虽然粘接工艺比较简单,但却相当重要。例如同样的粘接工作,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根本原因就在于具体工艺上的差别。因此,粘接工艺的合理与否,往往是粘接成败的关键。
总之,要获得牢固的粘接,首先是确定粘接接头的型式;其次是选定胶粘剂的品种;再次是施行正确的粘接操作。三者必须兼顾配合,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