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粘接机理及粘接技术 ppt课件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多媒体学习课件
2020/6/13
15
§2.4 胶粘剂的固化
1.热熔胶的固化
● 冷却→固化→形成粘结
● 注意:(1)使用温度要低于热熔胶的Tg.
(2)要严格控制熔融温度(确保充分润湿)和凉 置时间(速度:不能冷却太快而影响结晶,使F下 降)
2.溶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溶液的挥发固化. ● 注意: 1)挥发速度的控制
2020/6/13
8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 注意:以上几种力的产生是具有条件的,即力
场的范围不超过1nm,作用力最强范围为0.3~ 0.5nm。故要求粘接点密度高,润湿好。
四、粘接过程的界面化学
1.形成良好粘接的先决条件: ①胶液与被粘材料表面可形成良好的润湿。 ②粘合剂必须具有流动性以便充分接触和渗透; ③胶层有一定内聚强度,液态胶内聚强度接近0, 必须固化形成粘接; 故良好粘接作用的形成:润湿是前提,流变、扩 散是重要过程,渗透是有益作用,成键是关键。
2020/6/13
9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表面现象基本原理:
● 液体在固体表面湿润达到热力 学平衡时,存在下列关系:
θ
s
显然: 越大, 越小,则θ角越小,越易湿润, 既张力小的液体物质可很好的湿润表面张力大的
物质,反之不行。如油水的铺展。
2020/6/13
10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无机 物表面张力很大,容易被胶粘剂湿润,粘接容 易。但当其表面被油污染后,表面张力变小, 湿润变差,常使粘接失败,这就是涂胶前进行 脱脂处理的原因。
四、表面化学处理
1、金属的表面活化或钝化
2、难粘材料的表面活化
PE/PP:
胶粘剂全部课件PPT
机械理论是最早提出的胶接理论。 它对解释木材 等多孔性材料及表面粗糙的材料的胶接很有贡献,已在 胶接实践中得到验证。如,为了得到高的胶接强度,塑 料、金属、玻璃等通过砂光、喷砂处理等使表面粗糙后 再胶接。 适度胶接温度与压力,是产生足够胶钉的条件。 有些材料按照润湿、分子间力等的概念是难以得到 良好胶接的,但机械理论却可以解释它们最终可以获得 良好胶接的原因。如聚乙烯塑料胶接木材单板制造胶合 板。 局限性:机械理论无法解释非多孔性材料,如玻璃、 金属等物体的胶接现象,也无法解释材料表面的化学变 化对胶接作用的影响。 △
胶粘剂与涂料
你使用过胶粘剂吗?
什么情况下使用的胶粘剂?
你知道几种胶粘剂?
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本绪论要点: 1,胶粘剂的定义;2,胶粘剂与胶接技术的特点;3, 在林产品加工中的应用;4,发展方向
绪论
一、胶粘剂的定义: 胶粘剂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粘附作用能把被粘 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又叫粘合剂、胶黏剂,习惯上 称为胶(但不宜称作胶水)。 几个常用术语: 粘附:两个表面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 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胶合、 胶接、粘接、粘结:用胶粘剂将被粘物连 接在一起的过程。 胶接技术:选择适宜的胶粘剂,选择适当的接头 形式,采用合理的粘接工艺而达到粘接目的的方法。
5)胶接受力面大,机械强度高。 6)胶接制件表面光滑、平整、美观,能提高空气动力 学特性和美观性。 7)胶接的密封性能优良,并且具有耐水、防腐和电绝 缘等性能。可以防止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8)胶接可以实现精细加工和独特组装,也可功能性胶 接。如集成电路、人体组织胶接。
9)胶接工艺温度低,对热敏部件损害小。 10)粘接修补、密封堵漏快捷高效。水下修补,带电操作。 总之,胶粘剂以其胶接方便、快速、经济、节能 而著称,已从木材加工业逐步扩展到航空、航天、航 海、原子能、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建筑、纺织、电 子、化工、医疗、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 当然,胶粘剂和胶接技术还不是十全十美的,也 存在着一些缺点。 1)胶接质量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产品性能的重现性 较差。 2)无损检测还不成熟,胶接的可靠性还较差。常常需要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原理
4 同时起密封效果
4有些有毒
5 连接不同金属不形成电池 6 特殊场合(如粘接炸药)
5 存储寿命有限 6不能重复利用
7 粘接形状复杂的被粘物 8 设备简单
7学科起步晚,设计缺信心
ppt课件完整
7
第一章 粘接理论基础
粘接是一种材料界面、表面的科学 获得好的粘接效果有两个必要条件(过程): (1)足够面积的紧密接触(清理表面、润湿、扩散) (2)分子间的吸引力甚或成粘合键(固化)
复合型
酚醛-氯丁橡胶,酚醛-丁腈橡胶,酚醛-聚乙烯醇缩醛,环氧-酚
醛,环氧-丁腈橡胶, EVA,环氧-聚酰胺
ppt课件完整
4
分类
2 、按形态分类 液态:水溶液、溶液、乳液、无溶剂型 固态型:粉状、 块状、细绳状、 胶膜 带状:黏附型;热封型 膏状与腻子 3 、按应用方法分类 室温固化型(溶剂挥发型、潮气固化型、厌氧型、加固化剂型) 压敏型(接触压胶、自粘(冷粘)型、 缓粘(热粘)型、 永粘型) 热固型 、热熔型 4 、按用途分类 结构用(实际粘接强度大于6.9MPa,通常是热固性) 非结构用、压敏胶、特种用
材料胶接技术
绪论
应用已十分普遍,有几千年的历史(浆糊,泥墙) 在高分子学科的发展之后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即是合成 胶黏剂出现,高分子材料五大分支之一来阐述的。
基本概念:把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另外一种材料在其两 相界面间产生的分子间力连接在一起,称为粘接,被粘 接的物体称为被粘物,粘接所使用的材料称为胶黏剂, 通过粘接得到的组件称为胶接接头(胶接件),减弱粘 接称为脱粘。
透明胶水:白乳胶,滑石粉,水,乙二醇;蔗糖;尿素;香精
ppt课件完整
3
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盐类
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原理ppt课件
1发动机罩,热固化乙烯基塑料溶胶 ②车身外的贴花加工,采用丙烯酸酯压敏胶; ③挡风玻璃粘接,采有聚硫多组分反应性胶粘剂; ④聚氯乙烯顶篷缝粘接,采用聚酯、聚酰胺热熔胶;
⑤顶篷隔音衬垫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 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⑥聚氯乙烯顶篷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 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力的直接表现,是由于物体主体对表面 层吸引的结果,表面分子能量状态高,物体有减少自身表面 的趋势。增加表面积即能量增加,也有了表面自由能。
存在的最普遍的分子间吸引力为Vander Waals力,它来源于几 种不同的作用。
静电力(取向力),永久偶极之间,13-21kJ/mol; 诱导力,偶极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6-13kJ/mol; 色散力(London力),偶极矩自由运动产生,0.8~8kJ/mol; 另外还有氢键,不超过40 kJ/mol。 共价键100-400 kJ/mol,离子键一般大于300 kJ/mol,金属键?。
胶粘剂概述
一、胶粘剂基本组成 基料、固化剂、溶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 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增韧剂、增黏剂、 稀释剂、防老剂、阻聚剂、阻燃剂、光敏剂、 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乳化剂
二、胶粘剂的分类
三、常见胶黏剂成分
组成
1 、基料 又称胶料,是胶粘剂主要成分. 2 、固化剂 使单体或低聚物变为线形或网状体型高聚物。
分子间力的另一表现,内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部相 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在各分子十分接近时 (小于10-8米)才显示出来。
浸润的热力学
完全浸润、浸润平衡 (1) Young氏方程: γsl+γlcosθ=γs ,接触角θ要小于90°
胶黏剂胶合原理与胶粘剂ppt课件
(1)汽车工业的应用
现代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求结构材料轻量化、驾驶 安全化、节能环保化、美观舒适化等,因此一定采用 铝合金、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塑料、橡胶等新型 材料,必然要大量以粘接代替焊接,胶粘剂用量明显 增加。
1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 胶粘剂的概念和分类
➢ 概念:通过粘附作用,能使被胶接材料的表面紧密地胶合在 一起的物质叫胶粘剂。用胶粘剂把两个被胶接物牢固连接 在一起称为胶接。
➢ 分类:根据起胶接作用的物质种类分: 天然胶粘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不耐水。如植物胶、动
物胶(以动物的皮、骨、筋等为原料,将其中所含的胶原 蛋白经过部分水解,萃取和干燥制成的固体蛋白质。)。 合成胶粘剂:胶合强度高,耐水性好。如合成树脂、合成橡 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绪论
内容提要: 1 胶粘剂的概念和分类 2 胶粘剂的发展简史 3 胶粘剂在木材加工中的作用 4 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胶粘剂的污染问题
常见的胶粘剂质量问题主要是溶剂挥发产生的有害物质: 苯是一种致癌物质,人吸入过量,会出现头晕、恶心、
乏力、皮肤干燥、意识模糊等现象,重者可导致昏迷甚 至死亡。 甲苯和二甲苯: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长期接触易引 起膀胱癌。 甲醛挥发较慢,吸入后会引起恶心,导致支气管炎,甚 至出现肺水肿; 卤代烃也是致癌物质,长期吸入会损伤肝脏等器官。
胶粘剂粘接机理及粘接技术
结 论
• 扩散:液体胶粘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胶接材料表面扩散, 使二者所有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加强布朗运动的措施有: 升温、加压、降低粘度等。 • 吸附力的产生:当分子间距< 0.5nm时,两种分子便产生吸附作 •用,并使分子间距进一步缩短,达到能处于最大稳定状态的距 离,从而完成胶接作用。
了解粘接理论,可以从理论上指导胶黏剂选择,粘接
接头的设计,制定最佳的粘接工艺,控制影响粘接强度的
各种因素,达到形成强力粘接接头的目的。
机械互锁理论 扩散理论 吸附理论 电子理论
1 机械互锁理论
在不平的被粘物表面形成机械互锁力(胶钉)产生胶接力;胶钉越
多,胶粘剂渗透得越深,孔隙填充得越满,胶接强度就越高。
的构型,达到吸附平衡。 随后,胶黏剂分子对被粘物表 面进行跨越界面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界面区。
对高分子被粘物而言,这种扩散是相互进行的;金 属或无机物由于受结晶结构的约束,分子较难运动,但 胶黏剂在硬化前,分子可以扩散到表面氧化层的微孔中 去,达到分子的紧密接触,最后仍能形成以次价力为主 的或化学键的粘接键。这就是粘接的基本过程。全过程 的关键作用是润湿、扩散和形成粘接键。
3 扩散理论
链状分子所组成的胶粘剂,涂刷到被胶 接材料的表面,在胶液的作用下表面溶胀或 溶解。由于胶粘剂的分子链或链段的布朗运动, 使分子链或链段从一个相进到另一个相中,二者互 相交织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界面消失,变成一个过 渡区(层),最后在过渡区形成相互穿透的高分 子网络结构,从而得到很高的胶接强度。 • 溶解度参数相近
a1 u1 a2 u2 ED R6 a ,a 式中: u 1, u2 ——分子极 1 2
胶粘剂粘接机理及粘接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4
7.1.2 粘 接 理 论
了解粘接理论,可以从理论上指导胶黏剂选择,粘接 接头的设计,制定最佳的粘接工艺,控制影响粘接强度的 各种因素,达到形成强力粘接接头的目的。
机械互锁理论 扩散理论 吸附理论 电子理论
ppt课件
25
1 机械互锁理论
在不平的被粘物表面形成机械互锁力(胶钉)产生胶接力;胶钉越 多,胶粘剂渗透得越深,孔隙填充得越满,胶接强度就越高。
ppt课件
14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无机 物表面张力很大,容易被胶粘剂湿润,粘接容 易。但当其表面被油污染后,表面张力变小, 湿润变差,常使粘接失败,这就是涂胶前进行 脱脂处理的原因。
ppt课件
15
A、表面清理 除杂、除污、脱漆等。
B、脱除油脂 1、溶剂除油:
常用溶剂: 丙酮、甲乙酮、汽油、无水乙醇; 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
2、碱液除油: 特点:主要用于动植物油的去除,但
除矿物油效果差,常需配制碱液清洗剂。
ppt课件
16
碱液除油清洗剂配方:
配方
钢铁 铜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氢氧化钠:50-60g/L
—
—
碳酸钠: 50-60g/L
10-20g/L
—
磷酸钠: 86-100g/L
10-20g/L 10-30g/L
硅酸钠: 10-15 g/L
25g/L
3-5g/L
OP乳化剂: —
2-3g/L
2-3g/L
处理条件:80℃/30min 70℃/30min 50℃/10min
ppt课件
17
3、超声波除油 适合结构复杂的构件。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本文由赤脚兽医1988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选修课多媒体课件粘接主讲:主讲:赵鑫苏州科技学院剂20112011-3-291第二章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本章主要内容§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要求§2.2 润湿和粘接理论§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2.4 胶粘剂的固化§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2.6 粘接接头的设计20112011-3-29 2§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一.固体表面的形态特征1、固体表面的粗糙性2、固体表面的多孔性3、固体表面的吸附性和复杂性4、固体表面的缺陷性20112011-3-293§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二.被粘物表面的处理要求净化被粘物表面——物理机械法 1、净化被粘物表面物理机械法机械处理:洗涤: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法 2、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法金属的表面活化: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活化:20112011-3-294§2.2 润湿和粘接理论一、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分子间力作用下的均匀铺展现象。
表示液体对固体的亲和性。
物质的表面张力:通常金属、氧化物、无机物的表面张力较大,约为0.2-5N·m-1. 聚合物固体、有机物、胶粘剂、水等,表面张力较小,一半小于0.1N·m-1.20112011-3-29 5§2.2 润湿和粘接理论二、粘接力粘接力:指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的连接力。
包括机械嵌合力、分子间力、和化学键力。
嵌合力:粘接剂润湿、渗透在材料的空隙中固化后因镶嵌形成的力。
分子间力: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的吸引力。
化学键力: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形成化学键。
20112011-3-296§2.2 润湿和粘接理论三、粘接力的种类及粘接理论1.化学键键合力(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如:O R OH+NCOR'ROCNHR'化学键基于化学键理论,通过化学键结合。
胶粘剂 粘结剂 分类 粘结机理PPT学习教案
内饰装配粘接: 顶棚,车门内护板, 地毯,挡风玻璃等。
第8页/共150页
汽车结构件粘接: 发动机中罩与前后 加强梁,通常用改 性环氧树脂胶黏剂
第9页/共150页
粘接使用的部件由 原来机内装饰、非 结构件、发展到结 构件、受力件,甚 至整个机体。
第10页/共150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不同行业对胶黏剂及粘接技术 的要求越来越高。1999年世界胶黏剂总需求量为1800 万t,预测2010年将达2500万t。
b) 固化剂:固化过程所使用的化学物质。
第15页/共150页
3. 填料: 是不参与反应的惰性物质,可提高胶接强度、 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并可降低成本。其品种很多,如石 棉粉、铝粉、云母、石英粉、碳酸钙、钛白粉、滑石粉 等。各有不同效果,根据要求选用。
填料用量要求:①控制胶黏剂到一定黏度;②保证填料能润湿;③达到各种 胶接性能的要求。
第25页/共150页
③ 热熔型:是一种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的多组分混合物,如聚 烯类、聚酰胺、聚酯。室温下为固状或膜状,加热到一定温度 后熔融成为液态,涂布、润湿被粘物后,经压合、冷却,在几 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内即可形成较强的粘接力。 ④ 压敏型(粘附剂):有可再剥离型(橡胶、丙烯酸类、硅酮 )和永久粘合型。在室温条件下有粘性,只加轻微的压力便能 粘附。 ⑤再湿型:包括有机溶剂活性型和水活性型(淀粉、明胶、聚 已烯醇)。在牛皮纸等上面涂敷胶粘剂并干燥,使用时用水和 溶剂湿润胶粘剂,使其重新产生粘性。
钛
325
100
聚酯胶
铜粉
200 ~ 250 300
环氧胶
石棉粉
碳酸钙 200 ~ <100 300
聚 酯 、 环 氧 电木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 浸润平衡
为形成良好的粘接,首先要求胶粘剂分子和被粘接材 分子充分接触。为此,一般要将被粘接体表面的空气、 或者水蒸气等气体排除,使胶粘剂液体和被粘接材接 触。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这种现象叫做 润湿,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
ppt课件
5
胶黏剂在涂胶阶段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其表面 张力应小于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这意味着,胶黏剂应当在 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能自动铺展到被粘物表面上。 当被粘物表面存在凹凸不平和峰谷的粗糙表面形貌时, 能因胶黏剂的润湿和铺展,起填平峰谷的作用,使两个被 粘物表面通过胶黏剂而大面积接触,并达到产生分子作用 力的0.5 nm以下的近程距离。
Zisman将固体表面分为高能表面和低能表面。凡表面能 >200mN/m为高能表面,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无机化合 物的表面,都是高能表面,表面能<100mN/m为低能表 面,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水都属低能表面。高能表面的 临界表面张力γc >胶黏剂的γLV ,容易铺展润湿;低能表 面的γc < 一般胶黏剂的γLV ,所以不易铺展润湿。
ppt课件
13
临界表面张力γc较大的被粘物,选择比被粘物γc小的胶 黏剂比较容易,有较多的胶黏剂品种可供选择。但γc 越小, 则越不容易选择能有效润湿的胶黏剂。例如,聚四氟乙烯 (PTFE)的γc只有19mN/m,很不容易找到表面张力比这还 小的胶黏剂,所以PTFE具有难粘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将 PTFE热喷涂于锅面,就可以制成不粘锅。 要想粘接PTFE,只有利用钠-萘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利用低 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使表面改性,才能进行粘接。
ppt课件
14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无机 物表面张力很大,容易被胶粘剂湿润,粘接容 易。但当其表面被油污染后,表面张力变小, 湿润变差,常使粘接失败,这就是涂胶前进行 脱脂处理的原因。
ppt课件
15
A、表面清理 除杂、除污、脱漆等。
B、脱除油脂 1、溶剂除油:
常用溶剂: 丙酮、甲乙酮、汽油、无水乙醇; 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
• 养护时间
• 施工压力
• 施工环境
粗 糙 的 表 面 Textured Surface
ppt课件
• 温度
10
判断润湿性可用接触角来衡量,可用Young方程来表示:
SV = LV cos + SL
式中,θ为接触角,也称为润湿角;γSV为固气界面张力;γLV 为液气界面张力;γSL为固液界面张力。
ppt课件
9
粘接失败的原因?
压敏胶与底材不匹配
Water Drop
Substrate on clean metal surface
Water Drop
• 表面污染
• 脱模剂
• 尘埃 • 增塑剂迁移
• 软质聚氯乙烯 • 橡胶
Substrate surface
on polyethylene
表面平整度
第7章 粘接机理及粘接技术
ppt课件
1
7.1 粘接机理
7.1.1 界面接触与粘接
理想的粘接强度,必需条件:紧密接触
液体的接触角为0或接近0; 黏度低,即不得大于几毫帕秒; 能驱除被粘物接头间所夹空气。
ppt课件
2
使用胶黏剂,在粘接过程中,由于胶黏剂的流动性和 较小的表面张力,对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作用,使界面分 子紧密接触,胶黏剂分子通过自身的运动,建立起最合适 的构型,达到吸附平衡。 随后,胶黏剂分子对被粘物表 面进行跨越界面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界面区。
25g/L
3-5g/L
OP乳化剂: —
2-3g/L
2-3g/L
处理条件:80℃/30min 70℃/30min 50℃/10min
ppt课件
17
3、超声波除油 适合结构复杂的构件。
C、除锈
1、机械法:
2、化学法: 硫酸+缓蚀剂(硫脲、联苯胺、食盐等) 盐酸+缓蚀剂(六次甲基次胺、甲醛等)
ppt课件
ppt课件
19
表面清洁
针对不同的表面污染采用不同的清洁剂:
清洁剂 异丙醇(IPA) 异丙醇(IPA) 庚烷(Heptane) 丁酮(MEK) 向制造商咨询
ppt课件
3
对高分子被粘物而言,这种扩散是相互进行的;金 属或无机物由于受结晶结构的约束,分子较难运动,但 胶黏剂在硬化前,分子可以扩散到表面氧化层的微孔中 去,达到分子的紧密接触,最后仍能形成以次价力为主 的或化学键的粘接键。这就是粘接的基本过程。全过程 的关键作用是润湿、扩散和形成粘接键。
ppt课件
此式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才有意义。
LV 液滴
SV
SL
图1—1 液体在固体表p面pt课上件的浸润状态
11
可从接触角(润湿角)判断润湿:
习惯上将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 90º时定为润湿 与否的分界点。
θ>90º 为不润湿,θ<90º为润湿,接触角θ越小, 润湿性能越好。
ppt课件
12
2、 表面及界面自由能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这就要求要选择能起良好润湿效果的胶黏剂。同时,也 要求被粘物表面事先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表面处理,达到最 宜润湿与粘接的表面状态。要尽量避免润湿不良的情况。
如果被粘物表面出现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则在缺陷的周 围就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局部受力状态;此外,表面未润湿的 微细孔穴,粘接时未排尽或胶黏剂带入的空气泡,以及材料 局部的不均匀性,都可能引起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这些都 应尽量排除。
18
D、表面化学处理
1、金属的表面活化或钝化 2、难粘材料的表面活化
PE/PP: 配方:重铬酸钾(5份)+ 浓硫酸(60份)+水(3份) 处理条件:60-70℃/10-20min
PTFE: 配方:
金属钠 (23g) + 精萘 (128g) + 四氢呋喃(1000ml) 处理条件:室温 ,1-5min。
2、碱液除油: 特点:主要用于动植物油的去除,但
除矿物油效果差,常需配制碱液清洗剂。
ppt课件
16
碱液除油清洗剂配方:
配方
钢铁 铜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氢氧化钠:50-60g/L
—
—
碳酸钠: 50-60g/L
10-20g/L
—
磷酸钠: 86-100g/L
10-20g/L 10-30g/L
硅酸钠: 10-15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