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703693e2f8c75fbfc77db232.png)
教育心理学名人1.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过程。
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过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2.廖世承 1924年,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实验说明(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3.裴斯泰洛齐 18世纪末到19世纪,瑞士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4.琼·魏维斯 1531年,西方学者,曾使用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到19世纪末,才得以独立。
5.乌申斯基 1869年《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总结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6.卡普捷列夫 1877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书。
8.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
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 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4.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
桑代克
![桑代克](https://img.taocdn.com/s3/m/26b62f2de2bd960590c6775f.png)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
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
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
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
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
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
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
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
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
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
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
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ac17f360cba1aa811dab3.png)
范文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1/ 10答案2020 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17.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96d8e7d69e314332396893cf.png)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归纳总结: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001737e9b9d528ea81c779cf.png)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考试用书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图式是在观察和练习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概括化的动作结构,它反映的不是具体的动作细节,而是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动作变量关系和一般性的动作程序及原理。
㈡生物起源论利托而诺、沛西·能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㈢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的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方法的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①义务教育②自然教育③百科全书般的教育(主张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④最早在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主张一切知识从感官知觉开始培根最早提出将教育独立成一门学科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着作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1梅伊曼2狄尔泰3杜威克伯屈凯洛夫1939杨贤江《教育史蔡元培三、涂尔干斯宾塞四、㈠内发论㈡外烁论洛克华生斯腾伯格1996年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元成分(最重要的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成功智力”理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5c544d5c77232f60ddcca14e.png)
教育心理学中的著名人物介绍一、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P92、联结学习理论——试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P353、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5-364、早期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迁移时非常具体的、并且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5、遗忘理论的解释——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发展于桑代克)。
P100二、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
1、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重视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P102、认知——结构学习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P453、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强化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程序原则。
(程序多样性,不存在唯一的教学程序)。
】P46-475、在选择教学策略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教学策略,又称启发式教学。
(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对教学设计提出四项原则)P201补充两点6、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表演式——映像式——象征式再现表象期。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83ee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2.png)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桑代克(Jerome S. Bruner)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认知结构的研究方面。
桑代克认为认知结构是人们理解和理解世界的基础,它是心智活动的核心。
桑代克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了主观的解释和理解对于认知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通过组织和塑造信息来构建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而这种组织和塑造是基于个体的知觉、思考、经验和个人的价值观等因素。
因此,认知结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主观的框架,它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
桑代克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模型,即"操作性思维"(Enactive thinking)、"图像式思维"(Iconic thinking)和"符号式思维"(Symbolic thinking)。
操作性思维是指通过对物体和环境进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世界的过程。
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他们在玩具盒中找到想要的玩具,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工具等。
图像式思维是一种基于感知图像的认知过程。
它包括对真实或内在感知的图像的构建和处理,通过图像思维,人们能够将物体或场景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符号式思维是一种基于符号系统的认知过程。
符号是一种代表特定含义的标志,如语言、数字和符号。
通过符号式思维,人们能够将感知和想法转化为符号,并使用符号进行推理和沟通。
桑代克认为这三种思维形式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关联和转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操作性思维逐渐转变为图像式思维,然后再转变为符号式思维。
他认为这种认知结构的转变是随着孩子的成熟和学习经验的积累逐渐发生的。
此外,桑代克还强调了社会文化和语言对认知结构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对于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74cb92700abb68a982fbe0.png)
7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7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35、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36、加涅把学习分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3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38、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功能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73、恐怖症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6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63、学习动机对学生产生四方面的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64、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著作
![教育心理学家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8fc5da18866fb84ae45c8dc5.png)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吉尔福特吉尔福特(J.P.Guilford , 1897—198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心理测量方法、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04e9932b5022aaea988f0f54.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1。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尝试—错误说、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说、痕迹衰退说3.布鲁纳: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4.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
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关键期、印刻6。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7。
维果斯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8。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9.鲍姆宁:家庭三种教养模式10。
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1.韦克斯勒:韦氏量表12。
布卢姆:掌握学习13.斯金纳:程序教学、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4.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6。
苛勒:完形-顿悟说17。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18。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1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0.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2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观察学习22.耶克斯、多德森(美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23。
贾德:迁移理论的经验类化理论24.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遗忘的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人格结构理论26.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27.安德森: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28。
柯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29。
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30。
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论31.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f91a402f60ddccdb38a009.png)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美国的教育心理学源自詹姆斯和卡特尔。
此外,霍尔(G.S.Hall,1844—1924)、鲍德温(J.M.Baldwin,1861—1934)和闵斯特伯格(H.Münsterberg,1863—1916)等对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也有很大影响。
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乃是桑代克。
据说,桑代克是于1893~1894年在韦斯利大学临毕业那年才开始学习心理学的。
后来他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跟詹姆斯学习心理学。
桑代克于1896年开始了动物的学习实验研究。
他开始是用小鸡做实验,但他的房东不许他在房间里养小鸡,后来他得到詹姆斯的支持,允许他搬进老师家的地下室继续实验。
当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特尔到哈佛大学遇到桑代克时,卡特尔对桑代克的实验很欣赏,约他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学习,并为他申请奖学金。
于是他就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在卡特尔的鼓励、支持与指导下,用猫和狗继续进行他的动物学习实验,并跟卡特尔学习心理测量学。
1898 年,桑代克发表了《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后称《动物的智慧》)的论文,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从1899年开始,桑代克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教师,1903年被提升为教授,所撰写的《教育心理学》同年出版。
他的《双生子的测量》于1905年出版,《教育原理》于1906年出版。
1911~1913年,他又把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扩充为三大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
之后,桑代克又相继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智力测量》(1926)、《成人的学习》(1929)、《人类的学习》(1931)、《学习的基础》(1932)、《奖赏的实验研究》(1933)、《人及其工作》(1943)等书。
桑代克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达40多年,发表的论著颇丰。
他于1949年逝世,享年73岁。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b7d86daef5ef7ba0d3c98.png)
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试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答案与解析:选B。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答案与解析:选A。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A。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答案与解析:选C。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因此,答案选C。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答案与解析:选A。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因此,答案选A。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答案与解析:选B。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为B。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答案与解析:选D。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001ae26fff705cd170a34.png)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17.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9.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问卷法)。
(完整版)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完整版)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https://img.taocdn.com/s3/m/ed06749c844769eae109ed63.png)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测量理论的诞生。
泰勒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泰勒也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机划分)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功能看)一般在教学实施之前,已确定目标和安排教学。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依据标准化成就测验以教师自编测验在教学评价中的比较:类型标准化成就概念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国莫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特点 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类型教师自编测验概念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特点 1.灵活性2.适宜性3.编制的简易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教师评价的概念,这对于教师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由此逐步形成了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其次向他人学习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影响,应助于以下两点一是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应建立积极的期望。
二是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避免教师期望的消极作用。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80c459e6cc7931b764ce15b1.png)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一:桑代克(美国):1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到了1913到1914年,又发展成了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为学习心理,三部分为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个实验的详细说明在书本189也上有介绍.)3提出了“共同要诉说”,即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的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这两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
4他是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
二: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提出,促进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里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三:布鲁纳:1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习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6d99bc69dc5022aaea00a6.png)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一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也是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 、学与教过程的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宏观模式: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0—2岁,客体永恒性,即当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前运算(2---7岁,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具体运算(7---11岁,获得思维的可逆性,去集中化)、形式运算(11---成人)4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之间可能有差异,教育要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从发展的观点看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开始某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教育为前提,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建立在正在开始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5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1 信任对怀疑(0—1.5岁)头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如果养育者能以慈爱的和贯常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基本的信任>基本的不信任,则危机得到解决,形成希望的品质(merit);反之,危机没有得到解决,则导致恐惧和绝望。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76a9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b.png)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桑代克(Jerome Seymour Bruner)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的先知"。
他的贡献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展开讨论,从其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桑代克的教育理论桑代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理论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构建主义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
他强调了教育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桑代克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其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触发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
触发式学习是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促使其主动探索与学习。
而发现式学习则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中的"框架"(scaffolding)非常重要。
框架可以理解为知识结构和概念的脚手架,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组织学习内容,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扩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提供合适的框架,引导其学习并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三、桑代克的认知发展理论桑代克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
他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认知发展理论,分别是行动性阶段、象征性阶段和符号性阶段。
行动性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直接的身体行动来获取知识,此时感知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象征性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达和组织知识,他认为这是儿童发展认知的关键阶段。
而符号性阶段则是指学习者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5994115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e.png)
国外著名教育⼼理学家亚⾥⼠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
动物的灵魂:智育。
理性的灵魂:德育桑代克,美国⼼理学家,动物⼼理学的开创者,⼼理学联结主义的建⽴者和教育⼼理学体系的创始⼈。
他提出了⼀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
(试误说,⽤笼⼦⾥的猫吃鱼的试验,猫乱踩踏板吃到鱼到踩踏板形成熟练化的动作,得出结论:学习就是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
准备律指出学习动机的作⽤,外⾯放的鱼与饿了三天的猫。
)艾宾浩斯,德国⼼理学家,他的记忆研究开拓了⾼级⼼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领域。
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的⼯作为后来的记忆研究开辟了道路。
(⽤数量关系研究⼼理学,他的⼀切研究都是⾃⼰⼀个⼈完成的,哪怕是研究对象也是⾃⼰。
他没有学⽣,因为没有⼼理学基础,后来还被⼤学开除了)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理学家、⼼理学家。
1904年因消化腺⽣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理学奖。
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了⾼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后⼜提出第⼆信号系统的概念,⽤来说明⼈类的语⾔功能。
(他承认⾃⼰是⼀个⽣理学家,不愿承认⾃⼰是⼀个⼼理学家,他认为⼼理学家不科学。
)华⽣,美国⼼理学家,⾏为主义⼼理学的创始⼈。
他认为⼼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是⾏为,⼼理学的研究⽅法必须抛弃“内省法”,⽽代之以⾃然科学常⽤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华⽣在使⼼理学客观化⽅⾯发挥了巨⼤的作⽤。
1915年当选为美国⼼理学会主席。
(华⽣曾经是杜威的学⽣与陶⾏知是师兄弟,出⽣在⼀个贫穷的家庭,⼩时候很调⽪,在教会学校毕业。
成名后在霍普⾦斯⼤学任教,后来由于丑闻被⼤学和学术界开除了,最后他从商⼜成为了⼀位亿万富翁。
他是⼀个最早⽤媒体做⼴告的⼈。
在20世纪100位⼼理学家中名列第17位,他认为学习就是外在的刺激导致的条件反射结果)斯⾦纳,美国⾏为主义⼼理学家,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测量理论的诞生。
泰勒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泰勒也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机划分)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所在团体
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功能看)一般在教学实施之前,已确定目标和安排教学。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依据
标准化成就测验以教师自编测验在教学评价中的比较:
类型标准化成就
概念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国莫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特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类型教师自编测验
概念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
特点 1.灵活性
2.适宜性
3.编制的简易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教师评价的概念,这对于教师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由此逐步形成了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其次向他人学习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影响,应助于以下两点
一是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应建立积极的期望。
二是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
避免教师期望的消极作用。
教师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精炼、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
对于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
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不露巴奇等人1994年得出了四中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交流讨论
4.行动研究
教师评价的内容结构
1.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
2.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3.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