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轶事典故

合集下载

李白的名人事迹汇总700字(精选)

李白的名人事迹汇总700字(精选)

李白的名人事迹1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

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

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事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事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你能随口吟诵几首李白的诗并不稀奇,因为李白的诗写得实在太好了,不仅享誉中外,而且有穿越千年的魅力。

但是,关于李白一生的故事,你又知多少呢?故事一:长庚入梦传说李白母亲白天在蛮坡渡浣衣,一条红鲤鱼跃入衣篮。

当晚食用鲤鱼后,梦见天上金光闪闪,长庚星(太白金星)从天而降落入怀中,于是有了身孕,后来生下李白并以太白字之。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故事二:诗镇石牛据说青莲镇石牛沟有头石牛,白天睡卧,晚上就出来糟蹋庄稼。

少年李白知道此事后,就偷偷跑去看,并将看到的写了首诗: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滴浑身似汗流。

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李白将写好的诗贴在石牛背上,石牛心服口服,果然从此以后就老实了,再也不到处糟蹋庄稼了。

故事三、梦笔生花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才华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诗仙”。

故事四、铁杵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想中途不读书了。

有一天,他在外面逃学玩耍,路遇一位老大娘磨铁棒,李白好奇地问她做什么用,老大娘说要把它磨成针用。

李白因此深受感动,从此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故事五、除暴救弱女《新唐书·李白传》说:“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传说李白在去匡山路上,遇到恶少欺侮一弱女子,李白义愤填膺挺身而出,以其精湛的剑法把恶少打得落花流水,将弱女子救下。

由此可见,李白身上有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英雄侠气。

故事六、天上谪仙人李白初到长安,遇到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李白名人典故事迹五篇800字

李白名人典故事迹五篇800字

李白名人典故事迹五篇800字李白名人典故事迹1一个初夏晚上,南边的紫云山和北边的观雾山上,一条条长龙蛇船的火光,蜿蜿蜓蜓地燃烧着,映红了夜空。

那是山地农人烧草坡的野火,他们还是“刀耕火种”生产方式:把茅草烧成,算是遍地施了肥料,再用刀挑窠,播下玉米种。

当秋风磅爽时候,农夫们就上山收庄稼——扳包谷。

县令见了火景,心情感动,不由得咏起诗来:“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

”县令得意洋洋地重复着这两句,又把“火不归”三个字重复了几遍,终于思路滞塞,咏不下去了。

他望了望伴随而来的李白。

李白才思机敏,立刻接续咏道:“焰随红日远,山逐暮云飞。

”李白是一个直道诗人。

有的诗人,在也会作诗的上司面前,总是有才而不全露,甚至故为拙诗拙文,这是为人的曲道。

李白自少至长,一贯走的直道。

而这次的《观火续句》,李白的直道没有受到优容。

县令不关心民瘼,使李白失望情绪又进了一步。

李白名人典故事迹2婚姻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我们中国也常常讲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要想干成事业,家庭内部的和谐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李白有怎样的家庭生活呢?可以说,李白的婚姻不可避开地受到他内心诉求的影响。

李白内心诉求什么呢?即通过婚姻为自己的仕途打开道路。

《李翰林集序》称,李白一生有过四段婚姻,其中有两段在当时来说算是正式的,两段非正式的。

入赘许家李白在二十五岁左右出川,开始了自己游历天下的历程。

他的家乡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但李白有着雄心壮志,小小的四川盆地已经容纳不下他,所以他要进击天下,用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

李白始终很观赏汉代司马相如的文章,看到司马相如盛赞云梦泽,便慕名前去巡游。

云梦泽位于江汉平原,李白到了位于今湖北境内的安陆,恰逢前任宰相许圉师家招上门女婿,李白就来到了许家,娶了许圉师的孙女为妻。

这位许圉师曾在太宗和高宗时期为官,此时已经去世了。

李白为何要入赘许家呢?毕竟,那个时代盛行大男子主义,虽说唐朝妇女地位高,却也是男权社会下的高。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李白的轶事典故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好任侠,喜纵横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的夫人是许氏,许氏死后续宗氏为妻。

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

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另一子名:颇黎李白有三个老婆,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

第二个,不详其姓。

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

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

女儿李平阳,姓李。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

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

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性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为了使气氛更为轻松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一下这个女人的姿色和身材。

关于李白有趣的小故事4个

关于李白有趣的小故事4个

关于李白有趣的小故事:
1. 汪伦之情
汪伦是唐朝著名的隐士,与李白是好友。

汪伦邀请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李白一到,汪伦就热情款待,为他准备美酒佳肴,两人谈笑风生,相谈甚欢。

临别时,汪伦带着村民们唱歌欢送,李白深受感动,创作了《赠汪伦》一诗,表达对汪伦的深情厚意。

2. 醉写《将进酒》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召入长安,担任供奉翰林。

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饮酒赏花,玄宗让李白写诗助兴。

李白喝得大醉,挥毫泼墨,写下了《将进酒》这首豪放不羁的诗篇。

玄宗听后大为赞赏,将李白封为“诗仙”。

3. 笔走龙蛇
李白有一支神奇的笔,写出的字犹如龙蛇舞动。

一次,他应邀为一家酒肆题字,酒肆老板便拿出珍藏的美酒款待李白。

李白痛饮之后,乘兴挥毫,写下“太白遗风”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令人惊叹不已。

4. 斗酒诗百篇
李白才华横溢,诗才无双,常常在饮酒之后创作出许多佳作。

据传,他在扬州时,与友人相聚饮酒。

友人拿出珍藏的美酒,两人痛饮一番。

李白醉意朦胧,文思泉涌,一连写了百余首诗。

友人惊叹不已,将他的诗作编成了一部诗集《斗酒百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李白的小故事

李白的小故事

李白的小故事李白的小故事「篇一」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

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

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

您姓俞,名字叫岛!”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

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

”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

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

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yá)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

有关李白的轶事典故

有关李白的轶事典故

有关李白的轶事典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

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2、铁杆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3、李白下馆子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

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

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

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

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

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

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故事。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

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李白的名人故事

李白的名人故事

李白的名人故事
李白,唐代大文学家,被誉为“诗中之仙”。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下为您提供关于他最脍炙人口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据传李白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梦见过天上的长庚星(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之后便生下了李白,因此为他取名“太白”。

李白的成长过程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

但后来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

第二个故事,李白在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有一次,江水暴涨,淹没了良田,冲毁了民房。

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看到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县令却诗兴大发,吟唱起来。

李白愤怒地讽刺县令的行为,县令听后脸色顿变。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

以上是李白一生中较为引人入胜的故事。

想要了解更多李白的趣事或故事,可以阅读诗词赏析书籍。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李白的历史小故事
1、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李白作文素材:豪迈超脱的人生
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1、天宝初年,刚宠时,结识了。将引见给,皇帝见了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
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朝廷上下没人认得。为了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气。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臣在西域的时候,父亲经商,同西域商人有些来往,因此懂得一点。”
唐玄宗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来吐蕃国书。李白接过来,很快看了一遍,接着就用汉语流利地翻译出来。原来,吐蕃要唐朝割让大片土地给它,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

最新李白名人典故事迹五篇800字

最新李白名人典故事迹五篇800字

李白名人典故事迹五篇800字李白,是一位著名的人,但是李白仅仅只在诗歌方面名扬天下,而他真正的政治理想却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李白名人典故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白名人典故事迹1一个初夏晚上,南边的紫云山和北边的观雾山上,一条条长龙蛇船的火光,蜿蜿蜓蜓地燃烧着,映红了夜空。

那是山地农人烧草坡的野火,他们还是“刀耕火种”生产方式:把茅草烧成,算是遍地施了肥料,再用刀挑窠,播下玉米种。

当秋风磅爽时候,农民们就上山收庄稼——扳包谷。

县令见了火景,心情感动,不由得咏起诗来:“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

”县令得意洋洋地重复着这两句,又把“火不归”三个字重复了几遍,终于思路滞塞,咏不下去了。

他望了望陪同而来的李白。

李白才思敏捷,立即接续咏道:“焰随红日远,山逐暮云飞。

”李白是一个直道诗人。

有的诗人,在也会作诗的上司面前,总是有才而不全露,甚至故为拙诗拙文,这是为人的曲道。

李白自少至长,一贯走的直道。

而这次的《观火续句》,李白的直道没有受到优容。

县令不关心民瘼,使李白失望情绪又进了一步。

李白名人典故事迹2婚姻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我们中国也经常讲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要想干成事业,家庭内部的和睦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李白有怎样的家庭生活呢?可以说,李白的婚姻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内心诉求的影响。

李白内心诉求什么呢?即通过婚姻为自己的仕途打开道路。

《李翰林集序》称,李白一生有过四段婚姻,其中有两段在当时来说算是正式的,两段非正式的。

入赘许家李白在二十五岁左右出川,开始了自己游历天下的历程。

他的家乡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但李白有着雄心壮志,小小的四川盆地已经容纳不下他,所以他要进击天下,用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

李白一直很欣赏汉代司马相如的文章,看到司马相如盛赞云梦泽,便慕名前去游览。

云梦泽位于江汉平原,李白到了位于今湖北境内的安陆,恰逢前任宰相许圉师家招上门女婿,李白就来到了许家,娶了许圉师的孙女为妻。

李白的故事——精选推荐

李白的故事——精选推荐

李白的故事李白的故事有:1、《饲鸟高手》: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

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2、《铁杵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3、《桃花潭水》: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仙人下凡》: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

取李白字为“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5、《李白赋李花》: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父亲高兴,觉得儿子会成为诗人,得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好名字。

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

越发欢喜,思忖: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一个白字,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李白是著名的诗人,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关于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

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

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搁笔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李白简短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_传说

李白简短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_传说

李白简短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有关于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的故事一:清凉渡清凉渡,在陶辛圩的东边。

传说夏日的一天,诗仙李白告别在泾川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汪伦,恋恋不舍地乘舟而下到了这个渡口,登上绿柳成荫的堤岸,在渡口旁一座简易的小亭内坐下,取出汪伦赠送的桃花潭酒,一面品美酒滋味,一面赏水乡风韵。

徐徐凉风挟带着荷菱幽香扑鼻而来,李白恍若身处仙境。

当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书生来到渡口,取出刚采来的莲子、菱角给李白下酒。

李白一边吃着莲子、菱角,一边饮酒,甚是高兴,随口哼出诗句,书生听了大惊,忙起身作辑:“先生莫非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李白兴致正酣,继续饮酒吟诗,一副豪爽闲适之态。

书生认定面前这位散发老者正是诗仙李白,扑嗵一声跪倒在地,恳请李白收自己为弟子。

书生跪了很长,不敢抬头,也没有听到对方的回应。

忽然,听到匆促的脚步声,伴着“好清凉、好清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吟唱声,书生禁不住抬起头来,面前早没了李白的身影。

接下来好些日子,人们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发现书生守候在那里,显然是一心等待诗仙李白,直到得知李白已死于当涂采石矶才了结此愿。

李白死后,书生依然常常独自来到渡口,把采摘的莲子、菱角抛入水中,以此悼念心目中可敬的诗人,随后毅然放弃考举人的机会,追随诗仙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临行前,在李白留下足迹的渡口修斗门建凉亭,定名清凉渡。

李白的故事二:命名郎官湖古汉阳城南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自从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赐名为“郎官湖”,便成为著名的文化湖泊,直到明代中期,郎官湖尚存,名人游赏赋诗不断。

李白题名郎官湖、李白夜游郎官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官湖夜月”在明代列为“汉阳十景”之一。

唐代乾元元年(758年)秋,李白流放途经汉阳。

汉阳县王县令是个青年才俊,喜欢饮酒,善于弹琴吟诗,与李白性格相投,对李白仰慕已久。

关于李白的名人轶事

关于李白的名人轶事

关于李白的名人轶事关于李白的名人轶事【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轶事典故】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

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

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

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

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

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

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

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

)这样的大酒壶呵!”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

”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

诗仙李白轶事

诗仙李白轶事

诗仙李白逸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

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于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

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

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

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着念着,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

但事实上此句以“易于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着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关于诗仙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诗仙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诗仙李白的历史故事本文是关于关于诗仙李白的历史故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白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历史影响】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简短经典

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简短经典

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简短经典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

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故事,你听过哪些李白的故事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的故事篇1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

”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

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

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

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

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

”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

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

《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李白的故事篇2离家远游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

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

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

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

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

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轶事典故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

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
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

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
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
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
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润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在润州,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
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

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白写序
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

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

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

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

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

流传于世。

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

生死考证
上世纪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学家曾在碎叶城遗址进行发掘,除了许多佛教文物,他们还发掘出一块唐代石碑,其上有“安西都护府侍郎李某……”字样,这又进一步证实了郭沫若最早考证的李白故乡在碎叶的说法。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20世纪60年代前,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