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a5fa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1.png)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摘要: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六、总结与推荐正文: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舞蹈家张艺谋执导的舞剧作品,创作于1997年。
该舞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封建家庭中一个三妻四妾的家庭琐事。
舞剧以充满寓意的大红灯笼为象征,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波折与悲剧。
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舞剧围绕着封建家庭中的女主角颂莲展开,讲述了她嫁入豪门后遭受的种种苦难。
作品通过描述颂莲与其他妻妾的争风吃醋,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
舞剧中,大红灯笼既是喜庆祥和的象征,又代表着女性们无尽的痛苦与渴望。
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命运,呼唤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舞蹈编排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融合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
舞蹈动作夸张而富有张力,生动展现了封建家庭中女性们的矛盾心理。
同时,通过对角色性格的刻画,使观众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产生共鸣。
表现手法上,舞剧巧妙运用了大红灯笼这一象征物,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线索。
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舞美设计大气磅礴,以红色为基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舞台上,大红灯笼的布置既美观又寓意深刻。
音乐方面,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元素,为舞剧增色添彩。
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当代舞坛的经典之作。
作品不仅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命运,还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上演以来,舞剧收获了众多好评,对中国舞蹈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总结与推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剧作品,通过生动的舞蹈表演、寓意深刻的主题以及精美的舞美音乐,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苦难命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61fa381eb91a37f1115c7d.png)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作者:王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3期摘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经典之作,现已被戏剧、舞蹈等搬上舞台。
文中将戏剧与舞剧形式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进行对比以及作品分析,包括服装、道具以及剧情等。
关键词:舞剧;大红灯笼;戏剧作者简介:王婷(1991-),女,汉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2010级本科生,舞蹈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J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3--01早在很久以前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这在90年代也应该算是比较有冲击力的电影创作,也是张导一向导片的习惯,用老故事一次次冲击这观众的视觉以及内心。
《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版同样也是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是根据之前的电影来改编的。
但在舞剧中不可能出现台词以及特效,有不少效果都没得以展示,因此在舞剧中人物也因此精简到陈老爷、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和京剧武生及其他伴舞。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中,分为四幕。
序--大宅院中,老爷命人点亮灯,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很明显,芭蕾舞剧不能像电影一样可以通过语言来明确表达主人公的性格、思想与心情。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1dea5de45c3b3567ec8b8c.png)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其剧改编自《妻妾成群》。
整个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红色灯笼,可是这象征喜庆与温暖的红色并没有给人带来丝毫温暖,相反,却给人一种狰狞血腥之感,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鲜活命运将被封建主宰;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老爷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看完这片子,我感觉十分的压抑,不论是从色彩还是情节,高墙内就是一个大染缸,无论多么美好的女子,进入了那里,都会被污染。
于是乎,我为自己所处在新时代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她们的不幸感到悲哀。
整个片子人物刻画的个性鲜明,大太太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性,她是善良的,在听到颂莲19岁时会说声阿弥陀佛,她也是无奈的,自己年老色衰,不能阻止丈夫纳妾,但她是正室,又有一子,所以,他的地位是稳固的,她也不用参与什么后庭斗争,可是儿子常年在外,丈夫也不陪她,她也是孤独的。
二太太是一个表面上是一个平易近人,实际却是一个阴险狡诈之人,因为没生下儿子,怕自己地位不稳,她陷害颂莲和三太太,害她最终疯了,暂时稳住了她的地位,可是五太太一进门势必又是一场你争我斗。
三太太是一个本性不坏,非常有特点的一个人物,她为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高医生,这种行为是像当时的封建制度,也就是所谓的规矩发起了挑战,然而其最终还是死了,死在了斗争之中,死在了封建制度之下。
四太太颂莲是一个有学问的大学生,在继母的劝说下嫁到陈家,她骨子里有一种骄傲和反叛,可是这最终也被大宅门内的斗争而同化,为了争宠,她假装怀孕,最终事情败露,酒后失言,她害死了三太太,在目睹三太太被杀的情景,她疯了。
可以说她是一个悲情的人物,是千百年来活在内宅女人的一个缩影。
雁儿可以说是影片中最惨的一个角色了,每天做着当四太太的梦,直到颂莲的到来,但是她并没有从梦中醒来。
雁儿对颂莲可谓是羡慕,嫉妒,恨,以至于帮助二太太。
《大红灯笼高高挂》歌词 付娜 黄江琴
![《大红灯笼高高挂》歌词 付娜 黄江琴](https://img.taocdn.com/s3/m/efc84b3f1ed9ad51f11df25d.png)
《大红灯笼高高挂》歌词付娜黄江琴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陈明真
作词:梁文福作曲:左宏元编曲:尤景仰
青春结在发上偷偷地笑
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
红红的灯火是她最初的心跳
只有她知道只有她知道
爱情站在窗外偷偷地笑
红红的灯火跳到她的脸上了
大红灯笼挂得那样高
春天还有多久可以燃烧
大红灯笼挂得那样牢
冬天就是这样冬天就是这样
挂上心头了
雪花飘在门外偷偷地笑
红红的灯火化成灰烬还在烧
以上就是关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五年级作文】大红灯笼高高挂
![【五年级作文】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img.taocdn.com/s3/m/7776d02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a.png)
【五年级作文】大红灯笼高高挂
中国年,是一盏盏火红的灯笼,是一幅幅火红的对联,是一张张火红的剪纸,还是一
个个中国人火红的生活。
春节里所有火红的灯笼都是我最喜欢的。
每年春节前,家家都会挂起预示着吉祥如意的大红灯笼,我姥爷家的灯笼会比别人家
稍早几天挂起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小年,也是接灶神的日子,也是爷爷的生日。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全家都会赶往1000多公里外的爷爷家庆祝。
晚饭前,舅舅拿出
已经准备好的红灯笼,来到阳台,踩上高脚凳,连接电线和红灯泡,挂上红灯笼。
这时,
我和爷爷奶奶的三个助手在一旁指挥着“下、右、高”。
红灯笼挂得很高。
当电源打开时,房子被红色笼罩,四张笑脸在节日的色彩下显得更加温暖和快乐。
厨房里忙忙碌碌的人群
中传来了姨妈“准备吃饭”的清脆声音。
家里十几个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吃饭聊天。
阳台上
的红灯笼陪伴着我们,静静地听着快乐的声音。
爷爷家的门框又高又大,所以红灯笼也买的很大,一般都是爸爸和四爸两个人一起挂。
我这个小帮工任务就更重了,一会儿找绳子,一会儿拿剪子,还要帮忙看位置,忙的我是
不亦乐乎。
最让我开心的是,爸爸会在院子里的屋檐下和晾衣绳上挂满迷你红灯笼。
到了
晚上,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精灵,闪着她那明亮的眼睛仿佛在对我说着:春节快乐,全家幸福!
挂上红灯笼,新年就要到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PPT课件
![《大红灯笼高高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330642a417866fb84a8e50.png)
陈扬配乐。其作品自然朴实,
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波澜壮阔。苏童的故事留下来了,而气氛全变了。
白描式的,婉约的,内敛的江南风格,变成了冲
突激烈的西北豪情;江南阴柔腐朽的陈家花园,
搬到了西北山西气派的乔家大院;娇小任性的颂
莲,变成了高大刚烈的巩俐。张艺谋以独立的导
演审美情趣来割舍着小说,他先是剥掉小说的衣
来相当自然。稍稍的克制,使较为 饱满的配乐与抒情很好地发挥了它
物时候,多使用中近景,人物只占画面的小部分,而后景则是那高大的 陈家围墙,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深处其中的人物的渺小,彷佛人物被 湮没在高大的建筑中,给人一种沉重的,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们的作用。
在画面的构图上,画面多为幽闭的四方形,人物至于画面中心,具有意 喻之意,意为:囚!
演的人物设置来看,我们可以读出一点,那就是继母和老爷都 不是什么光明的形象,而他们在影片中则可视为是封建家长制 的代表,他们没有特写,没有露面,但他们却能决定一个人的
弟弟的去世、丈夫也离她而去,剔 红似乎逃不脱她的“断掌”命运。 不时有人物离去,让我在某刻以为
命运,导演在这里向我们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封建的余毒仍在, 而且依然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服,再是削去其肌肉,最后只留下一个骨架,然
后再重新赋予新的肌肤和生命。无论是四姨太颂
莲,还是二姨太卓云,三姨太梅珊,甚至丫鬟雁
儿,所有的纸上美女,到了电影里就变成了血肉
之躯,但是她们的命运却都像美丽的蝴蝶一样,
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摧残——都是短寿的。颂莲的
反叛和好胜性格,终使她败在深谋远虑,笑里藏
刀的二姨太手里。家庭中的争宠风波,导致女侍
她一辈子也不能忘却的爱恋。她没有抵 恨,而结局不外或死或疯的故事,这故
作品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作品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img.taocdn.com/s3/m/ee92c3523b3567ec102d8ae3.png)
《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 The Red Lantern),是1991年出品的一部中国电影,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电影剧本是由倪震根据1990年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
张艺谋坚持以风格独特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性的视觉造型)来刻画人物与传达情感。
其间透露出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的挖掘与探究的渴望。
这部电影获得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第六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演员表角色演员巩俐颂莲何赛飞梅珊马精武陈佐千曹翠芬二太太周琦管家孔琳雁儿金淑媛大太太丁惟敏宋妈曹增银点灯人崔志刚高医生初晓飞浦徐微曹二婶职员表出品人:张文泽制作人:侯孝贤导演:张艺谋/Yimou Zhang副导演(助理):何建军编剧:苏童/Su Tong摄影:赵非配乐:赵季平剪辑:杜媛美术设计:曹久平服装设计:佟华苗影片以一个长镜头开始,颂莲坐在床上,一个很长的近景镜头,后面是方方正正的窗户,就像无形的监狱,已经束缚,囚禁了她,影片中到处充斥了这种镜头,从第一个镜头就宣誓了颂莲的悲剧命运。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当红的发亮的喜轿敲锣打鼓的迎接她时,她却铃着自己破的行李包独自出发,很强的对比就此产生,红色的喜庆与她白色,素雅的衣服强烈的反抗,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女性的大学生,她倔强,直率,有主见的性格使她在“后宫”之争中必然失败。
在进入高家后,这种对比又接踵而来,管家看到颂莲时,站在高高的楼上,一种相互间,高与低的等级“对话”,管家在不知道她与知道后判若两人。
然后,就进入了这种深墙大院的斗争之中······首先是在视听和剧作的结构上的处理。
创作者将本片分为了四个大段,即院子里的夏、秋、冬和第二年夏天,张艺谋导演及其他主创刻意地使这高墙大院里“没有春天”,利用“春”这一美好意象的缺失给了封建旧社会一个下马威,这就是本片的外延,即批判封建社会的体现。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img.taocdn.com/s3/m/2f3ab6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7.png)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原创演出,采用民族韵律舞及篮子跳,融合
了电影动作镜头以及芭蕾舞等表演元素。
作品同时传递了对祖国发展的向往,正是因为这
种表达方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舞蹈界中获得了不少褒奖,以及歌唱舞蹈历史上属于
独树一帜的荣耀。
从概要的面描述上可以看出,作品融合了电影动作镜头以及芭蕾舞等表演元素,融合
了民族舞蹈与芭蕾舞,使舞蹈戏剧具有独到的艺术视角。
舞台效果也比较出彩,将舞台灯光、排场、音乐和表演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非常把握的舞台气氛,让观众掉入到一种
愉快的情绪中去。
此外,舞蹈的演绎也别具意趣。
比方说电影动作技巧的运用,以及芭蕾
舞中优美的体式和精美的节拍处理,使得表演充满动感,令观众们会心一笑,进而增加观
赏乐趣。
作品从曲调上来说,采用的是民族韵律舞,快速连贯的节拍,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更能够够让观众更容易融入,感受到作品中沉稳、浪漫、热情的气氛。
在曲调上作品更是
取得巧妙的结合,民族元素把作品带到了另一种更丰富的舞台,舞者们展开出的旋转、跳
跃等动作更是拉近了观众和舞蹈之间的情感交流,带给观众古老的气息和活力。
在表演中,舞者们都非常认真,双腿展开、臂展开,接着转动腰腹、上下翻腾,舞蹈
中运用细节处理来表现出童趣、任性、自然的气息,使人能够融入到作品的历史传统氛围
中去,从而更好的领略作品的力量与美感。
总而言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件采用了多种表演元素的非凡舞蹈作品,既代表
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又具有十分的魅力和细节性,值得每个观众一起参与这个愉快的舞蹈
盛会。
中国本土的芭蕾舞经典_大红灯笼高高挂_程沫
![中国本土的芭蕾舞经典_大红灯笼高高挂_程沫](https://img.taocdn.com/s3/m/c7ca4d232af90242a895e5d6.png)
・199・作为富含中国元素的本土芭蕾舞,《大红灯笼高高挂》完成了芭蕾舞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标志性的转变,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认可。
舞剧中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芭蕾舞做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融合,使得该剧的戏剧效果更加明显与突出。
一、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元素与西方芭蕾的完美结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西方芭蕾舞这种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舞蹈基础上,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从而增加了绚丽的色彩以及无限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中外观众的广泛认可。
(一)中国传统京剧与西方芭蕾的完美结合中国的传统京剧与西方芭蕾的结合可谓是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一大亮点,该舞剧在表演过程中直接将戏台搬上了芭蕾舞台,第一次在芭蕾舞演出中采用了京剧演员表演堂会的戏,真正实现了戏中有戏、台上搭台的独特效果。
在三太太与武生幽会的演绎过程中更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唱戏的前台转变为后台,又将两个人幽会的后台转变成前台,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实现了前场与后场的完美转换,使得京剧与芭蕾可以同时完整地表现在舞台上面,这是传统的芭蕾舞剧没有办法实现的。
而正是由于京剧与芭蕾的结合十分完美,才使得观者丝毫不会感觉到突兀或者不合情理,在西方芭蕾艺术的氛围之下被中国的传统艺术所感染。
(二)中国传统皮影戏与西方芭蕾的完美结合芭蕾舞剧的第一幕是以洞房花烛夜来表现三太太对命运的抗争,但由于恶势力比较强大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为了表现三太太对命运的抗争过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将中国传统的皮影戏与西方芭蕾舞相结合,三太太与老爷作为两个影子的形式出现,他们二人不断的抗争采用的是舞台上只出现灰色幕布与黑色影子遥相辉映的场景,皮影人物在背光的映衬下显露出比较独特的美感与神韵,这就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
而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近些年的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了逐步衰退的现象,该舞剧重新启用皮影这一形式,无疑于唤醒了沉睡的民族艺术,使得沉睡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解放与觉醒。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赏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79d7385727a5e9856a6138.png)
浅析从艺术角度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台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在世界芭蕾舞剧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作为中国原始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台剧依旧由原创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情节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
改版后的“麻将舞”令舞台一跃成为勾心斗角的场所,响板下奇特的群舞表演,吧赌台上的惊心动魄、大宅门里的飞短流长和扭曲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的交响音乐的同时也融入了变换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1)运用视角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
(2)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得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电影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所表现得象征手法,是张大导演引导他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通过区域民族特色民族仪式来感染观众、渲染氛围。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元素、民族意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对表达中国的民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提供了大量中国文化信息,并初步地探索了中国当代的社会与文化。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共同之处,其不管是舞台剧还是电影版都在讲述着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见过宅主任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
就像是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在灰黑色罩着的封闭着的院落,在那诡秘的死人屋里,都是显得那么恐怖。
冬天,白雪皑皑,乔氏院落,女人们的勾心斗角越加强烈。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6a6566a8e9951e79b8927f4.png)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作者:肖灿刘德欢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从故事、手法、音乐、舞蹈、舞美服装五个方面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它既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也了解了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和表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舞剧分析欣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著名导演张艺谋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也是首次尝试将电影与芭蕾结合的舞剧,该剧编剧和导演是张艺谋,舞剧制作人与总监制由赵汝蘅担任,由王新鹏和王媛媛担任舞蹈创编,陈其纲担任舞剧的音乐创作,舞剧服装设计由热罗姆卡普兰担任。
它首演于2001年,是一部具有芭蕾创新意义的舞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就引得了世界芭蕾舞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全世界喜爱和认可的一部中国芭蕾舞剧。
外国媒体更是称之为“来自东方的凄沧、悲凉,震撼人心的音乐,在外国人眼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我们国内喜爱芭蕾舞剧的人眼中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带有无与伦比的穿透力”。
作为中国芭蕾舞剧具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它也是目前唯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然成为了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除了继承了传统芭蕾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更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舞剧的第二次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很多建议,还是采用原来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舞剧的基本结构与舞剧故事情节都保持不变,但整个舞蹈改动较大,编导大胆的加进了大量新的舞蹈元素,在音乐上,也有较大的改变,增加了很多的新成分。
整个的故事情节、舞蹈、音乐、电影蒙太奇手法、灯光、舞美设计等的应用,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几大看点。
一、故事情节简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一个封建女性婚姻悲剧的故事,因为舞剧自身的局限性,舞剧在故事情节上相对电影就简化明了了许多,但中心思想没有改变。
《大红灯笼高高挂》-花城版音乐与舞蹈教案
![《大红灯笼高高挂》-花城版音乐与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c75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4.png)
大红灯笼高高挂-花城版音乐与舞蹈教案一、教案背景《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歌曲。
它始于民间、流传至今,经历了世代传承和民间艺人的演绎,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逐渐被大众所喜爱。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这首歌曲的演绎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表演形式,例如舞蹈演绎、合唱、器乐演奏等等。
本教案旨在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背景,结合音乐、舞蹈的教学方法,展开一场由学生们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学习民间文化艺术的基本内涵和要素,了解《大红灯笼高高挂》歌曲的历史背景、演变历程及国内外的演绎形式。
2.通过练习歌唱和舞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巧,同时加强合作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集体表演和欣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加强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一)歌曲学唱1.选择歌曲唱段,引导学生感受旋律、韵律的节奏感。
2.分组练习唱词和唱调,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互动和提问交流,形成良好的歌唱氛围。
(二)舞蹈编排1.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转身、跳跃、转圈等。
2.根据歌曲音乐和气氛,进行舞蹈编排,并调整步伐配合歌曲乐曲变换。
(三)舞台表演1.团队讨论,提高舞台表演的研究分析能力,进行剧情演绎、动作设计等演出策划。
2.进行小组和全班表演,形成一个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并进行欣赏点评。
四、教学过程(一)歌曲学唱1.学习歌词和曲调,每日进行课间音乐活动练习。
2.分成小组,进行组内唱领练习,并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
3.全班开展歌曲表演编排,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通过展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精神的好形象,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二)舞蹈编排1.了解形体运动和肢体协调训练基础,如手臂的自然借力、手型的变化等。
2.参与舞蹈编排基础课堂,进行单项训练,进行组内协作,以提高夏令营时的综合表现能力。
舞蹈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蹈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img.taocdn.com/s3/m/b62d09deb14e852459fb570c.png)
舞蹈鉴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与繁荣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1959年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
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
【关键词】芭蕾音乐民族剧情一、故事情节《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
全片主要通过阐述一个退学的女大学生嫁入大宅后的悲惨命运,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以及封建思想进行批判。
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是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是张导根据电影改编的。
剧中的主人公被简化为只有陈老爷、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京剧武生。
舞剧的主要情节为: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陈家下人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我的评述这里且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和芭蕾舞剧做对比。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ab23797fd5360cba1adb16.png)
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黄俊彬东语学院朝鲜语1102 20110602670在舞蹈鉴赏课上,老师给我们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开始我是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得艺术表现形式,看下去才知道,那是通过芭蕾舞蹈述说故事的舞剧。
刚开始不是很感兴趣,但后来看着看着剧情,莫大的兴趣就这样产生了。
有些地方的剧情不太懂,.老师还在后面给我们讲解,才看懂。
在“大红灯笼搞搞挂”的镜头下,这舞剧融合了中国民族中国民族音乐,运用了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唢呐等乐具。
舞剧中有模仿洗麻将的效果声。
有家丁乱棍的效果声、有二胡与大提琴的对答、还有京戏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
看似杂乱,但却运用自如,从一种形式进入到另一种形式自然顺畅。
舞蹈设计突出情节性,借鉴了中国皮影戏的表现手法。
其中民族舞蹈站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舞剧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里面演员所穿的服装,在这部舞剧里面中国旗袍与芭蕾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旗袍样式与色彩让人印象深刻,这更有助于增加戏剧的表达效果。
除了用声音表达之外,这部舞剧还运用了很多元素。
京剧、麻将、照壁、灯笼等事物的“镜头语言”表达剧情,将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的呈现,渗透在芭蕾艺术的舞步与舞径之中,尽可能地把日常生活动态的舞台再现。
这部舞剧“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
这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华走向世界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更多的外国人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也是文化自身发展升华所需要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恰当融合,这部舞剧也收到中外舞蹈爱好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它向西方国家,向国外传播了优秀的传统的中国文化。
舞蹈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唔到鉴赏选修课,我对舞蹈这门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img.taocdn.com/s3/m/ca7d8882e45c3b3567ec8bdf.png)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逼着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
全片主要阐述一个退学的女大学生嫁入大宅后的悲惨命运,借此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进行了批判。
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是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是张导根据电影改编的。
剧中的主人公被简化为只有陈老爷、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京剧武生。
舞剧的主要情节为: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在此先拿《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和芭蕾舞剧做对比。
很明显,芭蕾舞剧不能像电影一样可以通过语言来明确表达主人公的性格、思想与心情。
舞剧对演员的要求十分高。
演员必须用肢体语言来诠释所演的人物与情节。
舞台上也没有活生生的风景背景,只能用背景画布上的图画来烘托故事的气氛。
人物的介绍也不可能想电影上那样明了,所有人物和角色只能由观众看出来。
大班其他教案: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班其他教案:大红灯笼高高挂](https://img.taocdn.com/s3/m/5e4f044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8.png)
大班其他教案: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春节的习俗和意义。
2.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以游戏和歌曲为媒介,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大红灯笼、红色剪纸、金色剪纸、黄色剪纸、彩色软纸、粘钩子、绳子。
2.春节歌曲资源。
三、教学过程1. 春节文化传统的介绍(1)教师通过图片或物品向幼儿介绍春节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幼儿感受春节节日气氛。
(2)教师介绍中国春节的习俗,特别是对于红色元素的使用,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于红色元素的理解和感受。
2. 制作大红灯笼(1)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大红灯笼的步骤,并一步步教导幼儿完成制作过程。
(2)教师逐步展示制作灯笼的具体步骤,如:“首先将红色软纸折成长方形,在其中心画出一个圆形,然后把剪纸制成的装饰物粘在灯笼的外面。
”3. 唱春节歌曲(1)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几首春节歌曲,如《恭喜恭喜》《大红灯笼高高挂》等。
(2)教师拿出鼓、锣等简单的乐器,配合歌曲一起演奏,供幼儿跟唱和跳舞。
4. 游戏活动(1)设计游戏环节,如“扔红色球”、“跳舞接力”等,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2)设计智力活动,如“猜谜语”、“找相同图案”等,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教学,幼儿们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节习俗和红色元素的含义,制作了大红灯笼,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通过游戏和歌曲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效果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希望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分享中国传统文化,让幼儿们逐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看完一部电影,总会记住一些画面,一些人。
《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记住的,不光是那四房姨太太,我还记住了那个深宅大院,那些高高挂起的灯笼,那片无孔不入的锤脚声,还有从未露面的老爷。
在看过了很多的后宫斗争剧的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已有些年代感的电影,故事上倒是没有了很大的新鲜感。
但电影是用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而不是文字和道理。
老爷共有四房姨太太,他可以和不同的女人睡觉。
他今晚决定要谁,就在谁的屋前点亮灯笼。
这几个女人为了争取和老爷同床的机会便勾心斗角、明争暗斗。
电影看完,我们也没能看清老爷的脸,却无数次看见了灯。
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这群女人的故事,而她们并不爱老爷,她们爱的是屋前点亮的红灯笼。
老爷只是一个幻影,有着绝对的权力,而灯笼却是自己成功的象征,老爷始终没有特写,没有露面,但他们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导演在这里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封建的余毒仍在,而且依然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题很鲜明,这是中国女性的悲歌,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良心是路人,此话形容颂莲,最恰当不过。
颂莲是一个读过书的女人,有知识,有文化,但被封建家长的代表——继母送入了陈家豪门,开始和这个大宅子格格不入,最终没有抵过那锤脚点灯的诱惑,逐渐的被同化。
她起初也是有反抗的,总是登上房顶看着各个院,这也是她内心反抗、想冲破封建制度的表现,但都没有泛起什么水花。
后来还想给老爷生下个儿子,因为这样在家才更有地位,说了才算,才能点长明灯,点菜……没有怀孕却假装怀孕,堕落至此也是和院里的其他女人没什么不同了。
颂莲也曾隐约见到自己的人生希望,那就是老爷的儿子——大少爷。
颂莲始终带着父亲临终前留下的笛子,这是她在这里唯一的念想。
而楼上的笛声彷佛敲开了她的心房,他循着悠扬的笛声而去,与年轻俊朗的大少爷不期而遇。
没有表白,没有过多的对话,仅仅是一支笛子,仅仅是两重门前的遥遥相望,爱情便在二人的心里暗暗滋生,这件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千万别说出来,说出来就不美了。
大少爷走的时候,颂莲叫了他一声,却没有继续往下说,这时笛声再次响起,又渐渐消失。
颂莲的爱情和生的希望也在这消失的笛声中被打入地狱。
张艺谋没有提“爱情”二字,但缘起缘灭却早已被他讲完。
锤脚声贯穿了整个影片,老爷说锤脚可以把女人的身体理顺,这样伺候起男人更得心应手。
所以,和灯笼上屋一样,锤脚也成了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当我们进入这个故事时,这群女人的价值观已完全被这个大盒子扭曲。
张艺谋没有用“扭曲”二字,但他用灯笼和锤脚声完成了对扭曲的表达。
大太太是退下的掌权者,没什么权势了,不会有人惹,也不会去惹别人。
二太太卓云是一心想争取成功的人,外表和善,内心打着小算盘,为了自己不顾一切的打压着别人。
三太太梅珊也是一心想争取成功人,她和二太太的区别是,她最多只是耍耍性子向当权的人撒撒娇,却没有害过别人。
她的内心也很苦闷,也不太喜欢古板的老爷,所以她有外遇。
她不安于现状,敢于向封建叫嚣,但在那个时代都不会有好的下场,梅珊死了,死于颂莲醉酒后的告密。
小丫鬟雁儿梦想着自己也能作姨太太,因为老爷曾对她动手动脚,所以他偷偷在屋里挂起了灯笼。
雁儿死了,死于颂莲的揭秘,雁儿死前跪在熊熊燃烧的灯笼前,她不是为不能和老爷厮守而难过,而是为灯笼永远不会挂在自己门前而绝望。
雁儿的自尊与倔强也是很值得敬佩的一种精神。
在影片中,我们反复的可以看到一道程序,那就是点灯、挂灯、灭灯。
还有,我们还可以从管家陈百顺和二婶的的口中反复听到一句话,“按照祖上的规矩!”规矩,规矩!到底什么是规矩?在陈家,点灯、挂灯、灭灯是规矩,陈老爷的话就是规矩!陈家的高墙大院就是规矩!祖上的规矩是封建社会以来不成文的条条框框,在那个社会里,这比法律更加真实也更加有效。
在陈家,规矩是不能违背的,违背规矩的,都被吊死在那屋顶的小石屋里面,这是唯一可以逾越陈家高墙大院的存在。
对于雁儿,梅珊,她们死于陈家的“规矩”,死于封建体制的樊笼,颂莲也是陈家“规矩”的受害者,是封建礼仪制度的牺牲品。
对此,感触最深的则是千年封建牢笼的坚固,坚固的难以想象。
然而,违背规矩要死,那不违背规矩的又过的可好?在陈家的高墙大院里,剩下的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麻木不仁,“看淡了生死”,大太太是这样的
人,管家和二婶都是这样的人,是封建制度的守护者。
影片中,我们可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一个四合院,或者是一扇门,或是床,颂莲在其中,雁儿在其中,陈家上上下下都在其中,它囚禁的不仅是人,不仅是人的肉体,更是人的精神灵魂与自由。
陈家的囚笼,不是表面上的高墙大院,而是那一句句祖上的规矩。
扩大点说,是封建思想,封建体制,被囚禁在牢笼中的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
再说说镜头方面,影片在拍摄人物时候,多使用中近景,人物只占画面的小部分,而后景则是那高大的陈家围墙,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深处其中的人物的渺小,彷佛人物被湮没在高大的建筑中,给人一种沉重的,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再次,影片在色彩方面,也颇为出彩,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种色彩,每种色彩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三种色彩分别为:红、灰、白。
红的主要物品有高高悬起的灯笼,有颂莲身上穿的袍子。
红色,在中国常喻为喜庆之色,除了两次结婚时候的红灯笼外,影片中红色具有其他的意义,我把它理解为一种欲望,一种被压抑着的欲望,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灰色,灰色是陈家大院的主基调,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是一种冷色调,厚重的高墙大院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意为压着众人身上的诸多规矩,意喻封建牢笼坚不可摧。
白色,说到白色,影片中的白色主要是雪的颜色,片中下过几次雪,雁儿跪在雪地里一次,梅珊死后一次,还有结尾处一次。
雪,是来送葬的,第一次,它送走了雁儿,第二次,送走了梅珊,最后一次是颂莲穿着学生装走在雪地里,那时,她已经疯了,这一次送掉的是什么,除了颂莲的一切外,还有新娶的五太太的幸福和自由。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影片最后的结局,在夏天开始,又止于夏天,这是一个没有春天,没有希望的故事。
陈老爷又娶了一个五太太,依旧是夏天,娶五太太的那天,又下起了雪,这是一个隐喻,预示着延续,是悲剧的延续,同时又是封建的延续。
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样的电影是一种折磨,因为太压抑,太悲惨,但也是一种享受,因为它用画面和声音来讲故事,张艺谋只字不提“封建”、“压抑”、“扭曲”、“绝望”、“爱情”,但却用“宅院”、“灯笼”、“锤脚声”、“笛声”把这些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电影的美妙之处。
整个影片也完完全全的把这个社会描述了一遍,说有多现实就有多现实,完全是部现实主义电影。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周围,包括我们自己也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