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非理性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环境下非理性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传统的消费者行为学都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都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决策。但在实际的消费行为中,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文章描述了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变化,并基于网络非理性消费的表现,从网络购物群体消费特征、消费情景和营销活动刺激三个方面讨论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成因。

关键词:互联网;非理性消费; 营销活动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日益成熟,并且网络购物具有快捷、品种丰富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网购一族”,网络购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新潮行为,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已达到3.38亿人,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目前中国网民中,大约4人中有1个人是购物用户。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中网络购物比例已经超过了23,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潜力还未完全释放,市场前景诱人。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不景气的传统零售业相对照的是如火如荼的网络购物,淘宝网的数据显示,2008年淘宝网年交易额为999.6亿元,与2007年的433亿元相比较,同比增长了131%,相当于2008年每一个中国人在淘宝网上平均消费了80元。网络购物的增长速度之快、潜力之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网络消费者个人用户特征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网民结构特征出现以下变化:①中国网民呈现出成熟化趋势。与2008年底相比,目前30~39岁网民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半年来从17.6%上升到20.7%,40岁以上网民规模整体有上升趋势。但青少年仍是网民中的主力军,在总体网民中占比达51.8%。②网民呈现低学历化趋势。以前的文献显示网络群体以高学历人群为主,但随着计算机操作的简易化,学历在小学及以下和高中的网民占比有所上升。③网民最大的群体是学生,因此网民收入结构中低收入者比重较高。但是与2008年底相比,中高收入网民占比增大,月收入1 500元以上的网民占比从40.3%上升至41.8%。

2非理消费性行为的表现

在经济学理论中,总是以假设的“理性的经济人”为前提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传统意义上,消费行为被分为两类: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非理性消费是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是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不足。

研究购物行为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购物动机,根据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的动机有以下四类:①网络购物节省时间和精力;②网络购物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网上购物价格低;④网上产品齐全。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资源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手段降低了支付风险,因此消费者对网络购买行动形成了积极的购买意向。

消费者在网上面临着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和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网上购物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意性购买大大增加。消费者在网上搜索商品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其他商品的信息,目前不少购物网站利用技术根据消费者的搜索习惯列出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的链接,吸引消费者点击本来没有计划购买的商品信息,从而使消费者不知不觉中购买了很多商品。

②网络集群效应。所谓“金杯银杯比不上消费者的口碑”,口碑传播效应在网络表现的更为明显。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中,消费者都不断地接受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广告的轰炸,导致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排斥。而在购物论坛或者口碑网,只要有出现众人推荐一种产品,就会导致更多的网友追捧这种产品。

不少商家利用“网络口碑效应”,免费发放使用产品并鼓励使用者发表试用感受,甚至雇佣一些专业的写手在网上发表试用评价。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品牌由于这些“写手”的推动在网上成了热门产品。消费者易受网络口碑的感染,更易产生群体交互和从众心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消费者在网络很难辨别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很容易受到他们影响购买了不了解的产品。

③单纯追求低价。网上商品价格低廉是人们偏好网络购物的原因之一。大部分消费者都有趋向购买低价产品的本能,网站上大大的“Free”、“清仓价”字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消费者自身在搜索产品信息时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家,而忽略对商家信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等重要因素的考虑,结果要么实物与商家所说的不符,要么产品出现问题却缺乏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④情绪化消费。据调查,52.8%的女孩都曾经因为发了工资钱袋鼓了而突击消费,这是一种在特定情绪下的错觉引发的情绪化消费。除此之外,另一种情绪化消费则表现在与平常心境不同时的消费行为,在极端情绪中购物消费的女性相当多(46.1%),在不如意时和开心时都会行动。

3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影响因素

营销刺激(如产品陈列、促销策略等)、个体冲动性特质及情景变量(例如,购物者当时的财务状况、时间压力、心情状态等)此三种因素中一种或多种交互作用,就会形成消费冲动性。消费冲动性又受到消费者在购买当时是否具有阻碍因素,即冲动性消费的一致性情景(例如财务状况佳、心情好等)或不一致情景(例如没有太多可以支配的金钱或者时间等)所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冲动性是处

于一致性的情况,消费者的冲动性特质会决定冲动性的消费。反之,在冲动性消费处于不一致性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当时的认知评估就成了决定因素。当认知评估是属于负向的道德判断,就会促使消费者拒绝冲动性购买,如果评估属于正向的道德判断,就会采取冲动性购买。

①新生代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的“80后”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与朋友喜欢在网络上交流,网上购物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同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愿意消费、会消费、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80后”这代人从小就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只要他们想要的东西,家长就会尽量满足。如果他们有一定的收入,消费就更加随意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省吃俭用为下一代着想。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更多的是因为网上时尚产品多,更新速度也快。另外他们的收入呈现多元化,不仅仅来源于自己的工资,他们还有家长的资金支持,还有炒股等多种投资渠道。他们的随意可支配收入增加将导致非理性消费增多,较少考虑经济的压力,更多的是根据自我个性和自我喜好购买产品,因此,年轻群体购物的冲动性更强。

②消费者趋于感性消费。在这个消费者主导的时代,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仅仅追求产品的功能价值,更多地是转向情感型、时尚型、个性化消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更多地是受价值取向、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网络商品价格便宜,且商品品种极其丰富,新的购物方式的尝试都极大地吸引着消费者,购物的过程体现着无限的乐趣。调查表明,网络购物的方便性和购物的乐趣性的特征使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