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比较文学 媒介学-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课件(媒介学)

比较文学课件(媒介学)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互联 网的兴起,媒介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 内容也更加深入。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介 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跨学科化,涉及到传播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02
媒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媒介形态与技术
媒介形态
研究不同媒介的形态特征,如书籍、 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以及它们在 信息传播中的优缺点。
媒介学通过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分 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和偏好,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更加精 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03
社交媒体营销
媒介学在社交媒体营销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社交关系 网络,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营销策 略和推广手段,提高了营销效果和品 牌影响力。
06
未来媒介学的展望与发展趋势
媒介学研究的主要媒介形式包括印刷媒体(如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体(如电视、电影、广播)、 数字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
媒介学还涉及到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以及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媒介学的重要性
媒介学在信息时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人们需 要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受众。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媒介案例 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其背景、发展过程、特 点和影响。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 解媒介现象的细节和具体情况,从而为媒介 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05
媒介学的应用与实践
媒介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化教育资源
媒介学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 法,例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 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五、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

五、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媒介学

渊源学
渊源学是影响研究的三大重镇之一。其研究 任务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文体、 人物、情节、风格、语言、技巧和创作方法 等的来源,以及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的源 头。
它的特点是:从各国语言文学有因果联系的 终点或接受者出发,去探求影响的放送者或 起点的研究;它可以从本国立场出发,也可 以从他国立场出发,但目的是在考察一个作 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吸取或改造过的外来因素 之源头。Fra bibliotek中国学者
从20世纪20年代比较文学的兴起到80年代 的兴盛,我国比较文学学者融汇了西方各 学派的理论,对媒介学作了借鉴式的论述。
从下列定义可以看出,中国比较文学学者 将媒介学限定在影响性的文学关系范围内。
卢康华、孙景尧
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在《比较文学导 论》中将媒介学定义为“研究不同国家文 学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 ——卢康华、
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60—61页。
苏珊·巴斯奈特
1993年,英国比较文学学者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1945— )在《比较文 学》中主张将比较文学当做翻译研究的一 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突出文学翻译在比 较文学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由于翻译是 媒介学中的主要传播方式,巴斯奈特的论 述无疑对媒介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
流传学研究举隅 ——《<罗摩衍那>在中国》
季羡林教授在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上 发表的论文《<罗摩衍那>在中国》,是从 印度文学出发,对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 《罗摩衍那》在中国五个民族中“传播的 情况及其影响”所作的一篇考证缜密、材 料翔殷、分析深刻并探讨出重要规律的佳 论。
论文首先根据梵文原作译介了《罗摩衍那》的基 本故事情节,接着就按汉、傣、藏、蒙、新疆的 顺序,将“中国境内的各异本”与之对比,一一 辨析出了它们的异同及其原因。

比较文学最新整理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最新整理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其缺陷在于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从而使其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中国学派: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

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比较文学-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人文学科 文学与社会学科研究 文学与自然科学研究
四、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1、可比性 2、文学性
1、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 供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 究的可能,是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 前提。
“同”与 “异” 同(相同、相似、相通) 异(差异)
影响的方式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
影响的过程
放送——媒介——接受
放送者→流传学 接受者→渊源学 媒介者→媒介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影响研究的方法
初级阶段: 考据(收集材料、考证)
高级阶段: 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以事实为依据
五、影响研究的过程
影响存在的提出 材料的搜求和考订 假设的证明
翻译
法国
1735《中国通志》马若瑟
英国
1736
瓦茨
138-1941 凯夫
---帕西
批评
法国 阿尔央斯、伏尔泰
英国 赫德
改编
法国 1755
英国 1741 1759
伏尔泰
哈切特 谋飞
结论
中英文学关系 从本民族文学传统出发的批评 《赵氏孤儿》的影响
不在艺术形式而在于题材
第二节 平行研究
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 秦家琪: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第三节 阐发研究
一、阐发研究的性质与前提
阐发研究是在平行研究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质上没有超越平行研 究的范围。
阐发研究以跨文明、跨文化的文学存在为前 提,尤其是以异质文明(文化)间的文学存 在为前提。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__________ 。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 __________ 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 ______________ 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_ 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第三章_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比较文学-第三章_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余国藩(1973)
过去20余年来,旨在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观 念和范畴阐释传统的中国文学的运动取得了越 来越大的势头,这样一种趋势预示在比较文学 中将会出现某些令人振奋的发展。……应该指 出,运用某些西方的批评观念和范畴来研究中 国文学,原则上是适宜的,这正如古典文学学 者采用现代文学技巧与方法来研究古代文学的 材料一样。
三、接受研究诞生的标志
1979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国际比较文学第九次学术讨论会 “文学的传播和接受”
四、接受研究与传统影响研究之异同
“接受和影响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放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 渊源学 接受理论(接受学) 1、接受理论和渊源学理论基础不同 接受理论和现代阐释学 变异 实证主义 事实 2、接受学与影响研究的理论重心不同 读者 作品、作家
五、接受研究的内容
1、不同文化/文明圈的接收者在阅读理解的过 程中,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所产生 的认识差异; 2、不同作家对不同异域作家作品和思潮的接受; 3、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异域文学作品的接受。
中国对普希金的接受
小说家普希金 革命诗人普希金 真实而亲切的普希金
六、比较文学接受学的研究方法
2、文学性
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前提与立足点
“文学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基本属性, 是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失去文学性的 比较文学将不成其为比较文学。
如何坚持文学性
1、跨学科研究中: 第一,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 不是在别的学科上; 第二,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 个中心。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主 线,以文学为归宿; 第三,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对文学的发展作出有 益的结论。
三、平行研究的范畴与对象
1、不存在直接联系或无法证明其间存在因果联 系的跨语言、跨民族和跨文化的文学关系;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的文学关系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媒介学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它研究的重心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研究一国文学是怎样传播到另一国去的。

梵·第根认为:在两国文学交换之形态间,我们应该让一个地位——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地位——给促进一种外国文学所有的著作、思想和形式在一个国家中的传播,以及它们之被一国文学采纳的那些“媒介者”,我们可以称这类研究为“仲介学”。

第一节媒介的历史与承担者一、传媒的变迁人类传播的演进大致经历了口头流传、书写流传和电子流传这几个重大的变迁。

人类从原始的非语言传播过渡到语言符号的传播,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时间。

相比之下,从口语传播过渡到文字传播阶段,时间要短的多,而电子图像的传播则是20世纪的事。

在今天,互联网的出现使文化和文学的传播更加便利。

传媒的变迁加速了人际交流的发展,全球已进入解区域化的空间。

1.口头传播口头传播的方式主要有歌谣、传说和神话等形式。

这种口头传播的形式除了用于现场交流外,更重要的任务是传承历史,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口授来维系该族群的文化。

至今这种口头传播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成为我们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生存和文化的宝贵资源。

不过,口头流传有一些限制性条件。

一般来说,口头流传讲究空问的在场性,即听者不能缺席,同时要求讲述者的存在,否则就有失传的可能。

口头流传的主要局限还在于它在穿越时空时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当一个故事从一个族群传递到另一个族群或是代代相传时,势必会丢失一些原有的意思和来龙去脉。

但口头流传毕竟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它为我们保存了鲜活的人类童年记忆。

2.文字传播文字的产生拓宽了传播渠道,成了知识和历史的主要传承手段。

书写流传包括书籍、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形式。

较之口头语言,书面信息的交换不要求发送者和接受者同在,因此传播从早期的时空限制中被解放出来,它允许人们对信息内容进行更加独立和更加从容的审视。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第一篇: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比较文学诸类型第一讲译介学一、媒介学:Mésologie 研究民族文学间发生关联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

媒介:把一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使彼此发生文学交流及影响作用的流传方式与途径。

一、媒介的方法与途径:方法:1翻译translation 2改编/改写adaptation 3雅化和俗化refinement and popularization 4模仿 imitation 5仿效stylization 6借用Borrowings 7出源Source 8评介Comment 在这些具体途径、方法手段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便是翻译活动。

途径:1个人媒介:接受国成员、放送国成员、身兼二者、第三国媒介 2团体/环境媒介:文学/派别媒介,沙龙/文学集会,开放城市/地区3文字媒介:起文媒介作用的文字材料。

就译本、译史、译论进行专门性研究——译介学二、译介学:translation study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女性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研究已经从总体上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目。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把翻译视作一门主导学科,而把比较文学当作它的一个有价值的、但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研究领域。

——苏珊·巴斯奈特《比较文学》Susan Bassnet:comparative literature(1993)1、译介学的历史:古老的渊源,全新的理念比较文学译介学实质上是一种文学研究,不参与评论优劣,把翻译中涉及的语言现象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2、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区别:A、研究角度:将研究对象置于两个或不同的民族、文化、社会的巨大背景之下,审视和阐发它们是如何进行交流的。

如钟玲的《寒山诗的流传》B、研究重点:重心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和文学的交流、相互理解和交融、相互误解和排斥,以及相互误释而导致的文化扭曲和变形等。

比较文学第四章

比较文学第四章

第一节影响的类型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或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播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深刻的影响,同时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在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就称为正影响。

简言之,正影响就是先进的文化、文学与后进的文化、文学之间的正常、互益的影响。

二、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指那些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

三、负影响:一国文学在外来影响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与思潮,往往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或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文风,这就是文学中的负影响。

四、回返影响:一国文学中的某些因素为某个外国作家所接受,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回返的现象就是回返影响。

五、超越影响:某些作家在国外的影响,超出本国范围内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超越影响。

六、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的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者制造某种假象,以便影响他们的审美意向,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虚假影响。

七、单向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向影响。

八、双向影响:两个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就称为双向影响。

九、直接影响: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影响到另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其间没有插入包括其他作家或作品等媒介者,这种影响就是直接影响。

十、间接影响: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影响到另一国或民族的文学,其间经过了其他作家或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作为媒介,这种影响即是间接影响。

第二节誉舆学(流传学)一、定义: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

甚至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P65)二、分类(一)总体影响: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的影响。

(二)个别影响:指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技巧影响:指放送者所制造的或改进后的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了接受者。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可比性:之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一方面是之在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事实进行研究。

社会总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他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它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以及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从跨文化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进行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地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的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情境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景研究即对这些典型格局进行研究,特别似乎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到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缺类研究:指一种文类在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有,而在别的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没有,或者一种文类在两个国家或民族都存在,在差异较大的现象,通过对两个缺类现象的探讨、分析来挖掘缺类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深入研究该文学的本质、源流以及各自的特点。

03 比较文学 媒介学-

03 比较文学 媒介学-

由鲁迅领导和支持的“未名社”,出版 《未名丛刊》,专收翻译,其代表人物是 韦素园、曹靖华、韦丛芜、李霁野等人, 特别重视俄国文学和当时的苏联文学。
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 伯奇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 丛书》,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 烦恼》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 等。
媒介学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 存在基础之上,先有文学流传中种种媒介 的发生,才有媒介学研究的产生,以及媒 介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没有媒介产生的 大量文学史事实,则没有媒介学研究。因 此,媒介学研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可见 性,二是实证性,三是流动性(文字媒介、 环境媒介、电子媒介)。 欧洲流行开来,成为重大传播事件之一。
中国历史上将佛经故事由梵语译为汉语,在中 国以及以后在其他东亚国家流行开来,并且与 本土文化的融合而产生新的文学,也成为重要 的传播事件之一。
近现代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交流 现代:作家本身能读原文能翻译 当代:作家阅读外国作品多依赖翻译
梁宗岱不但采药,还潜心钻研《病理学》、 《医药学》,创办制药企业,亲手研磨配 制出了两种确有奇效的中成药“草精油” 和“绿素酊”,治愈过不下五六百人的各 种疑难杂症。
《小赖子·序言》
钱诚 《大师与玛格丽特·序言》
王士燮《苦难历程·序言》
莫洛亚《追忆逝水年华·序言》
2、批评家与研究者所写的文学批评与学术论文也是重 要媒介。
有“中国的卢梭”之称的郁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翻译 了卢梭代表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沉思》,发表了《卢 骚传》、《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和《关于卢骚》等 长篇论文,对其生平、人格精神与美学思想作了全面介 绍与高度评价。 这些评论成为他接受卢梭的重要媒介。 也是卢梭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早期翻译家中通俄语的极少,他们多 半从法译本或德译本转译,笔下常有谬误 和大量删节。加尼特夫人则直接据原文翻 译,她的译本不但通行于各英语国家,还 远销中国、印度、埃及和其他亚非地区

一九二一年,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 德写了一封信给康斯坦斯,说:“我们这 一代(我三十二岁)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得 益于您的远远超过于我们自己所能理解的。 这些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样说一点也 不过分。要是没有它们,生活会是怎样的 呢!”
陈燊主编: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
泰戈尔全集
转译

加尼特夫人 先后译出了俄国文学作 品共70多卷,其中包括 屠格涅夫作品17卷、陀 思妥耶夫斯基和果戈理 的全集、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与《安 娜•十列尼娜》、赫尔岑 的《往事与随想》、奥 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 雨》、高尔基的短篇小 说集等。


海明威在巴黎莎士比亚公司英文图书馆借 的第一本书就是加尼特夫人译的《猎人笔 记》,后来又借阅了三次,此外还借阅过《春 潮》、《前夜》、《父与子》和《贵族之 家》,其读后感是“屠格涅夫是前所未有的 最伟大作家”海明威自己的小说,从题材、 主题到篇名、风格,显然都有屠格涅夫留给 他的印迹。而加尼特夫人的翻译就是他接 受屠格涅夫影响的媒介。


由鲁迅领导和支持的“未名社”,出版 《未名丛刊》,专收翻译,其代表人物是 韦素园、曹靖华、韦丛芜、李霁野等人, 特别重视俄国文学和当时的苏联文学。 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 伯奇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 丛书》,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 烦恼》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 等。


学者写作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以及作家 传记也是中国读者了解外国作家作品以及 文学思潮的重要媒介方式。

外国文学史也是外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媒 介之一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


教学与社团活动

清华戏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 1928年11月,清华戏剧社召开全体大会,决定加强校 园戏剧活动,李健吾当选为社长,社员有近50人。 李健吾在小学读书期间就开始演话剧,因女演员稀少, 李健吾则善演女角,在北京出了名。后来女演员多了, 李健吾即不再扮演女角,而更多地转入写作。1925年李 健吾考入清华大学国文系,后改读外文系。先后创作了 独幕剧 《翠子的将来》、《母亲的梦》等。1930年6月, 李健吾从外文系毕业,系主任王文显因其爱好戏剧,任 为助教,参与排演了《委曲求全》等剧。李健吾1931年 8月赴法留学,回国后一直活跃在戏剧创作的舞台上。

近现代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交流 现代:作家本身能读原文能翻译 当代:作家阅读外国作品多依赖翻译
如果没有文学翻译的存在,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文学传播与交流就很难实现。所以, 自古至今没有学者否定文学翻译的重大意 义,一直高度肯定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至 为关键的媒介方式。

改编


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改编 改编是由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改编为另一 种语言并且是另一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更 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活动。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将元朝作家纪君祥 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五幕话剧《中国 孤儿》,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成为中法文学交流史上的典型 个案。
梁宗岱


晚年直至1983年去世,梁宗岱鲜少论着面 世。而人们见到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采药 制药。 梁宗岱不但采药,还潜心钻研《病理学》、 《医药学》,创办制药企业,亲手研磨配 制出了两种确有奇效的中成药“草精油” 和“绿素酊”,治愈过不下五六百人的各 种疑难杂症。
比较文学 媒介学
媒介学


媒介学(Mesology) 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 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媒介可以是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 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西, 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 绍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它可能是个 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在某种环境中起 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




《卡夫卡全集》精装全10卷,后改为9卷 《雪莱全集》精装全7卷 《果戈里全集》精装全7卷 《泰戈尔全集》精装全24册 《加缪全集》精装全4卷 《川端康成十卷集》精装全10卷 《杰克•伦敦文集》精装全12卷 《纪伯伦全集》精装全5卷 《索尔•贝娄全集》精装全14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
文学沙龙


莫泊桑《福楼拜的星期天》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 屠格涅夫。……他 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 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 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 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 接着来的是左拉。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他 (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 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 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 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 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 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 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 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 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 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1953年出版
1956年版
中外作家之间的交往

瓦雷里与梁宗岱,《水仙辞》

梁宗岱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1903年出 生于广西百色。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 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 可谓名满文坛。 16岁就被誉为“南国诗人”。 留法期间,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相识相知, 以及从罗曼· 罗兰口中所获的赞誉,成为梁宗岱终身 受用的人生经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兼 教授,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师,年方28岁。 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誉为“最佳翻译”

媒介学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 存在基础之上,先有文学流传中种种媒介 的发生,才有媒介学研究的产生,以及媒 介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没有媒介产生的 大量文学史事实,则没有媒介学研究。因 此,媒介学研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可见 性,二是实证性,三是流动性(文字媒介、 环境媒介、电子媒介)。
具体的媒介有哪些?


教学与社团活动

曹禺1929年9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 洋文学系二年级,转学到清华不久,即被 选为清华戏剧社的社长。他在清华潜心钻 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 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文学社团

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创 造社、太阳社、未名社、语丝社、沉钟社、 南国社等新文学社团雨后春笋,《新青 年》、《文学周报》、《新潮》、《创造 月刊》、《新月》等新文学期刊生机勃发, 它们在介绍西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与作 家作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外 来文学进行内化而创作出许多杰出的艺术 作品。如此众多的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在 中外文学交流中就成为了典型的团体媒介。
1949年之后的著名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 200种250册,中国部分40种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 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编辑委员 会,主持选题计划的制定和书稿的编审事 宜,并由上述两个出版社担任具体编辑出 版工作。 俗称“网格本”
媒介的类型——译本




翻译是最重要媒介,无论是个体媒介还是团体 媒介、环境媒介还是电子媒介,都离不开文学 翻译。 从表面上看,翻译只是由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 种语言,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西方历史上将《圣经》译为德文与英文从而在 欧洲流行开来,成为重大传播事件之一。 中国历史上将佛经故事由梵语译为汉语,在中 国以及以后在其他东亚国家流行开来,并且与 本土文化的融合而产生新的文学,也成为重要 的传播事件之一。



2、批评家与研究者所写的文学批评与学术论文也是重 要媒介。 有“中国的卢梭”之称的郁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翻译 了卢梭代表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沉思》,发表了《卢 骚传》、《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和《关于卢骚》等 长篇论文,对其生平、人格精神与美学思想作了全面介 绍与高度评价。 这些评论成为他接受卢梭的重要媒介。 也是卢梭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 茅盾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从事文学创作之前,集中精力从 事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译作数十种,并发表诸多 评论,拥有大量读者。 同样,发表的评论亦成为他接受 外国文学的重要媒介。也是外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 媒介。
网格本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


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 研究制定选题出版的收录二十世纪世界文 坛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的一套大型丛书。 封面设计为版画风格,藏书者又称之“版 画本”。
版画本名著名译插图本译文名著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文豪书系



《新莎士比亚全集》精装全12卷 《普希金全集》精装全10卷 《歌德文集》精装全14卷 《雨果文集》精装全20卷 《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精装全10卷 《海涅全集》精装全12册 《马克•吐温全集》精装全19卷 《莫泊桑小说全集》精装全9卷 《屠格涅夫全集》精装全12卷 《莱蒙托夫全集》精装全5卷
文学杂志

莫尔根和霍尔费尔德的《英国期刊中的德 国文学》

《苏联文艺》
《苏联文艺》
出版社

文化生活出版社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5年5月,巴金等创办于上海。初名“文 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编辑出版 《文学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 《译文丛书》等。 该社翻译出版的《译文丛书》包括一大批 外国文学名著,选题精当,编辑严谨,深 受读者欢迎,其中不少作品,曾多次重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