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026fa9f705cc175427092c.png)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17a4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3.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
〔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
〔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
“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高中语文 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 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503833e87101f69e31954f.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
〔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
〔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
“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信里到底写些什么呢?开头叮咛要好好地保重身体,结尾诉说他永远的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625d96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7.png)
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9e91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b.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hàn)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jiǒng)戍(shù)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pèi)旌(jīng),饮马出长城。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寒沙连骑迹,朔(shuò)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qiāng)笛韵金钲(zhēng)。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6b9a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f.png)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是由陈琳所创作,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
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
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
捎书带信与妻子:“快快重嫁不要等!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
”妻子回书到边地,(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下女孩用肉来哺。
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死人的骸骨相交叉?”(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想来不够牵记你。
明明知道边地苦,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饮马长城窟行》注释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长城窟,长城侧畔的泉眼。
窟,泉窟,泉眼。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
”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
慎,小心,千万,这里是告诫的语气。
稽留:滞留,阻留,指延长服役期限。
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
这句是役夫们对长城吏说的话。
官作:官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务而言。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https://img.taocdn.com/s3/m/ca19af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5.png)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前言】《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美丽,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明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
【解释】1、切:凄切。
2、交河:北方河名。
3、瀚海:沙漠。
4、波:沙丘起伏状。
5、迥戌:远方的边戍。
6、高节:旗帜。
7、朔吹:北风。
8、玉塞:玉门关。
9、金钲:锣声。
10、绝漠:大漠。
11、干戈:指武器。
12、戢:保藏。
13、原隰:原野。
14、纪石:刻石纪功。
15、荒裔:边荒。
16、戎衣:战士。
17、灵台:周代台名。
【翻译】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迫,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脚印,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保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覆盖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芜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9cfd6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3.png)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原文和译文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李世民〔唐代〕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
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诗意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诗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7b75c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3.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诗意及赏析【原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译意】:河畔绿草青又青,思念远方情绵长。
远方路远思无益,昨晚做梦梦见他。
梦见就在我身旁,忽然醒来在他乡。
他乡遥远在异地,辗转飘零不能见。
枯桑知道天风冷,海水知道天气寒。
邻人回家各自欢,有谁肯来安慰我。
客人忽从远方来,捎我木鱼函一只。
叫儿打开木鱼函,中有尺素信一封。
先说注意多吃饭,后说非常思念我。
【点评】:该诗最早见之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乐府诗集》编入《相和歌辞·瑟调曲》。
写闺妇怀念远出不归的丈夫。
诗中细致地描述了闺妇日夜思夫的苦楚心情和见信如见人的惊喜情形。
比喻新巧,语言质朴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我们的思绪完全跟从抒情主人公飘渺的思绪而行,同她一样悲喜交集,最后走入无言的结局。
诗的开头,她看到又是一年春草绿,丈夫今年该回来了吧,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
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现实的残酷却又告诉她思念是徒劳的,希望很渺茫,忽然又恍惚中“梦见在我旁”,梦境是多么真切,他似乎就在身旁,她又是一喜。
醒来才发觉他还是在他乡,于是又是一悲。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接下来似乎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她的现实生活中,她看见邻居家在外的人都回来了,享受着欢聚的幸福。
相比之下,她觉得更加冷清落寞,心已沉到了低谷。
忽然笔法又一扬,远客捎来了一封信,希望的火花又照亮她的心,非常开心,于是满怀希望地把小孩叫拢了一起开信。
可是打开信看到的是“上言加餐饮,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她的心也许已陷入绝望,真的令人感伤。
古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注释与赏析
![古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注释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09d44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b.png)
古诗《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注释与赏析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①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②。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①夙昔:早晚之意。
夙,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表示早。
引申为白天。
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桑树干枯了都晓得天风已到,海水不结冰也知道寒气已来。
赏析此诗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
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蔡邕(yōng)(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jiē),陈留圉(yǔ)(今河南杞县)人也。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
汉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
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
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
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
蔡邕著诗、赋、碑、诔、铭等共104篇。
他的辞赋以《述行赋》最知名。
蔡邕是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末年的一个大学问家,在编写历史典籍方面贡献非常大,并且很懂音乐,又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整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诗第一段一开始就以河边的青草做起兴,引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然后路途遥远,只有在梦中与其相见。
可是见面的地方却是在外乡。
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
前八句中,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浑然天成。
第二段以桑树和海水起兴,枯桑尚知天风,海水且知天寒,远行的丈夫竟会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对他的思念吗?看别的家庭,每天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唯独自己,独守空房,冷落凄清,无人安慰。
如今,看着天风的吹拂,落叶的飘落,海水的变寒;触景生情,倍添内心的寂寞凄寒。
高中语文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39421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b.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信里到底写些什么呢?开头叮咛要好好地保重身体,结尾诉说他永远的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0f7d9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7.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①绵绵:连绵不断之貌。
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犹言“远方”。
②远道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
这句是说征人辗转反复,想也是白想。
③宿昔:一作“夙昔”,昨夜。
《广雅》云:“昔,夜也。
”④“梦见”两句: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⑤展转:同“辗转”。
不相见:一作“不可见”。
⑥“枯桑”两句: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闻一多《乐府诗笺》云:“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⑦“入门”两句: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谁肯来安慰我一声?媚,爱。
言,《广雅》云:“言,问也。
”⑧双鲤鱼:指信函。
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
按以鱼象征书信,是我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⑨烹鲤鱼: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烹,煮。
⑩尺素书:指书信。
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尺素”或“尺牍”。
这句是说打开信函取出信。
长跪:古代的一种跪姿。
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犹如今日之跪。
长跪是将上躯直耸,以示恭敬。
“上言”两句: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
餐饭:一作“餐食”。
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地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ce97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5.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汉朝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24e5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e.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饮马长城窟行汉朝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e262e5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3.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赏析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赏析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赏析及翻译1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xí):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答案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d2b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1.png)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答案《饮马长城窟行》是由李世民所创作的,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马长城窟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xí):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6e6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5.png)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篇1:《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译文]枯桑虽无叶却能感到风萧瑟,海水即使不结冰也会感到天之寒冷。
[出自]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成心将翻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译文1: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悟来觉察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翻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ed11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9.png)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饮马长城窟行》是由李世民所创作的,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马长城窟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xí):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1ac90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边塞诗,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饮马长城窟行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称“饮马行”。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下面一起看看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吧~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宿昔 一作:夙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