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A.展现同仇敌忾彪炳千古B.展现同舟共济名垂青史C.呈现同舟共济彪炳千古D.呈现同仇敌忾名垂青史的一项是(3分)2.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浅黄的草木,聆听一双眼睛的低语,我看到一缕期待,▲,▲。

▲,▲,▲,▲,与一条通往人间天堂的阶梯邂逅。

在离红尘很远的地方,我爱上了一双藏羚羊的眼睛,那双眼睛常常在我的意象中闪烁。

①萌生爱情的枝芽②身穿精致服饰的藏族姑娘临水唱起了曼妙婉转的歌③在湖边的星光里④在雪山回荡,在湖面漫游⑤穿越苍茫的原野⑥徐徐渺渺的歌声A.③①②⑥④⑤B.③④⑤②⑥①C.④①⑥③②⑤D.④⑤⑥③①②4.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植物学家认为,只有腐殖土增厚,植物才能有强旺的生长。

一个时期的各种参照多了,也是幸事。

浮躁激活了沉思,无耻激活了正义。

各种各样的情况也构成了许多机会,思想的萌芽在寻找腐殖土。

只有在各种思潮的交织冲荡中才有可能出现崭新的思想、崭新的人。

A.植物强旺生长,离不开增厚的腐殖土。

B.各种思想在同一时期出现是一件幸事。

C.浮躁和无耻反而激发人们的沉思和正义。

D.崭新的思想的诞生需要各种思潮的交织。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庄太常传全祖望庄太常元辰,字起贞,鄞人也。

公严气正性,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礼是有秩序的爱。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

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

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江苏省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江苏省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江苏省2019-2020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_______。

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月球背面陨石坑星罗棋布,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_______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

_______,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科研团队_______,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

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_______。

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拍手称快承担而且殚精竭虑名列前茅B . 欢呼雀跃承担因此处心积虑出类拔萃C . 拍手称快面临而且处心积虑出类拔萃D . 欢呼雀跃面临因此殚精竭虑名列前茅(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

B .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

C .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

D .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礼是有秩序的爱。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

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

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

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

2019-2020学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行为方式的变换与思维方式的变换来形成信息,通过价值判断与价值评价来选择信息,并通过经验和能力等方式来贮存和传播信息。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扩展耗散结构诸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社会关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来形成信息,通过价值判断与价值评价来选择信息,并通过科学与技术等方式来贮存和传播信息。

第三方面,劳动促进了手与脚的分工,使人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加速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劳动促进了大脑和机体的进化,加速了信息的积累与处理。

人类劳动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生理力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生理力劳动都可以凝聚一定的信息,因而都可以产生价值增值,其中生理力劳动凝聚的信息通常是以生理信息的形式凝聚于人的机体之中,主要表现为机体健康性、身体灵活性、感官灵敏性、环境适应性、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加强,有时也表现为缺陷器官的修复与强化、体液与组织的弥补和替代等。

人类最早的信息也是全部来源于生物进化,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由于生物进化过程非常缓慢,它所产生的信息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人类劳动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唯一来源。

于是,“信息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就基本上等价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了。

总之,劳动之所以被确认为价值的唯一源泉,并不是因为抽象意义上的定义,而是因为劳动在信息(包括人类机体的生物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和运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说劳动创造了所有价值,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摘自百度百科《人类与劳动》—)材料二: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新工人在机床上操作时,开始总是感到笨手笨脚的,心理很紧张,动作迟缓,废品率高,不安全性大,每天下班回家感觉很疲劳,身体许多部位感到疼痛。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以上现象逐渐减轻并消除。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现:显现出,展示。呈现:显出,露出。此处与“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等抽象的事物搭配,应选“展现”。
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度过难关。此处语境强调共同抗击疫情,应选“同舟共济”。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册永远流传。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此处指武汉人民再次载入史册,应选“名垂青史”。
A.展现 同仇敌忾 彪炳千古B.展现 同舟共济 名垂青史
C.呈现 同舟共济 彪炳千古D.呈现 同仇敌忾 名垂青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①萌生爱情的枝芽
②身穿精致服饰的藏族姑娘临水唱起了曼妙婉转的歌
③在湖边的星光里
④在雪山回荡,在湖面漫游
⑤穿越苍茫的原野
⑥徐徐渺渺的歌声
A. ③①②⑥④⑤B. ③④⑤②⑥①C. ④①⑥③②⑤D. ④⑤⑥③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选B。
2.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019-2020学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

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86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

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

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

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

(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材料三:(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材料四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

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

江苏省如皋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笔记宋娟宋代笔记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唯宋则出士大夫手,非公余纂录,即林下闲谭,所述皆平生父兄师友相与谈说,或履历见闻,疑误考证。

故一语一笑,想见先辈风流。

其事可补正史之亡,裨掌故之阙”,大抵道出了宋代笔记的特点和价值。

宋代士人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别具才学识见、胸怀气度与人格品味,同时谐趣幽默,笔记正是能更好地载录文人思想、性情、生活的文体。

宋代笔记作者常以亲闻亲见的资料来源,记录日常生活,品藻身边人物,抒写生活情趣,其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境遇的广阔性、真实性特别是谐趣性上,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文体样式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笔记作品。

宋代文人的谐趣逸事,在宋代笔记中有充分的记载,显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机智敏锐与生存智慧,同时也影响了宋代笔记的风格特征。

宋代文人以特有的谐趣幽默个性,显现了积极乐观、旷达超逸的风姿气度,同时谈笑嘲谑也多指向自我。

如《谈苑》所载“曼卿坠地”,驭者失鞍,马惊坠地,对于临街出行的官员而言,是尴尬至极、有失颜面的突发事件,而石延年却能找到最好的自我解嘲方式:“从吏遽扶掖升鞍”,慌乱的场景中延年仍能喜笑颜开、自我打趣:“赖我石学士,若瓦学士,岂不破。

”这种机变调笑之语,更能见出其机智敏锐、心性豁达的一面。

《独醒杂志》所载关于苏轼与黄庭坚的相互评价“树梢挂蛇”与“石压虾蟆”,看似调谑,开怀大笑之余,“以为深中其病”,实际上也非常形象贴切地概括了二人的书法风格,可以看出师生二人滑稽善谑的相互评价是卓有见地的。

滑稽之语,劝诫醒豁,显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生存智慧。

宋代笔记的谐谑风格,一方面是其中所载录的宋代文人谐趣滑稽的鲜活形象,构成了宋代笔记特征鲜明的主题内容之一,从而使宋代笔记在文体上先天带有了谐谑风格。

宋代笔记撰者身处浓重的滑稽善谑的社会风气之中,自然也多撰滑稽善谑之事,宋代笔记是载录此类内容最适宜的文体形式。

江苏省盐城市如皋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如皋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如皋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每题3分,共15分)封锁开放了。

“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时间与空间。

一阵欢呼的风刮过这大城市。

电车当当当往前开了。

宗桢()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

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

他走了。

对于她,他等于死了。

电车加足了速力前进,黄昏的人行道上,卖臭豆腐干的歇下了担子,一个人捧着文王神卦的匣子,闭着眼霍霍地摇。

一个大个子的金发女人,背上背着大草帽,露出大牙齿来向一个意大利水兵一笑,说了句玩笑话。

翠远的眼睛看到了他们,他们就活了,只活那么一刹那。

车往前当当地跑,他们一个个的死去了。

翠远烦恼地合上了眼。

他如果打电话给她,她一定管不住她自己的声音,对他分外的(),因为他是一个死去了又活过来的人。

电车里点上了灯,她一睁眼望见他遥遥坐在他原先的位子上。

她震了一震——原来他并没有下车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

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的梦。

开电车的放声唱道:“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可怜啊可怜……”一个穷婆子慌里慌张掠过车头,横穿过马路。

开电车的大喝道:“猪猡!”吕宗桢到家正赶上吃晚饭。

他一面吃一面阅读他女儿的成绩报告单,刚寄来的。

他还记得电车上那一回事,可是翠远的脸已经有点模糊——那是天生使人忘记的脸。

他不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可是他自己的话他记得很清楚——温柔地:“你——几岁?”慷慨激昂地:“我不能让你牺牲了你的前程!”(张爱玲《封锁》节选)5、文中括号内应填入合适的词语是哪组()(3分)A.切断忽然热情不近情理B.隔断突然热烈不可理喻C.隔断忽然热情不近情理D.切断突然热烈不近情理6、“封锁开放了。

‘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时间与空间。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仅做现实性陈述,说明封锁结束了。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已审阅)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已审阅)

第二学期高二期末交班考试模拟(一)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8分)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创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________出来的。

当前中国大学教育________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思维方式的通识课程,而不是可以________的实用课程。

要重视“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

A. 熏染另起炉灶立竿见影B. 熏陶改弦易辙立竿见影C. 熏陶另起炉灶卓有成效D. 熏染改弦易辙卓有成效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表示,财政补贴比重过大,带来了财政可否支撑的危险,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B.由于中国大量的旅游需求被释放到国外,使出境旅游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产生了远高于入境游的消费额。

C.被爱好者捧为英剧神作的《神探夏洛克》,一些原著迷表示,不但电影的翻译质量不高,而且一些有双关含义和伏笔的翻译不到位,还有翻译硬伤。

D.马基雅维利不关心社会的应然状态,而尝试“直面事情的真相而非其幻想”,这意味着他要把握现实事物的本质,以完全实用的视角来看待政治。

3.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 疏柳映新塘B. 潮平路带沙C. 花开水上槎D. 胡霜拂剑花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从汽车驶过褒城以后,水的颜色就由墨黑变成浅绿了。

,真是美人脸上的娥眉吧?①作为背景的远山是黛色的,扁而弯的一痕②深黑浅灰,编成了奇突的笔触,斧削的残迹③对岸的山层,覆着一行行的嫩绿④岸边的水成岩,露着深深浅浅的水痕⑤一个个小艇在碧色的涟漪上飘着,确是扁舟叶叶⑥浅黄色的公路,好像是一条条在山腰间的带子A. ⑤④②③①⑥B. ⑤③⑥④②①C. ①②④③⑤⑥D. ③④②⑤⑥①D.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含答案】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含答案】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2019年10月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19年10月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19年10月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19年10月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XXX从小生活在祖父XXX身边,▲之下,阅读了不少经典名著,打下了▲的文字功底,可谓家学渊源深厚。

上世纪80年代,XXX与XXX、XXX等一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小说叙述方式▲了文坛新局面,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

A.耳濡目染结实开创B.耳濡目染坚实开创C.言传身教结实开展D.言传身教坚实开展2.下列对联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组是(3分)..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XXX。

(文庙联)B.八千子弟随流水;XXX大风。

(项王庙联)C.俯瞻桑乾,滚滚波涛荧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XXX)D.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它柴米油盐。

(塾师自挽联)3.鄙人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XXX,一株望春花。

此时,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深通世故的人们会说:“XXX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①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树望春- 1 -②惟有长年常青的黄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③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④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⑤XXX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的花蕾⑥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A.⑥②③④①⑤B.⑥②④①③⑤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①②⑤⑥④4.下面语段能引发人们对“美”的感想,下列感想不够合理的一项是(3分)....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瞥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XXX中轻轻摇荡着。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A.展现 同仇敌忾 彪炳千古B.展现 同舟共济 名垂青史
C.呈现 同舟共济 彪炳千古D.呈现 同仇敌忾 名垂青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甲申之变,公一日七至中枢史公之门,促以勤王。赧王即位,议选科臣,总宪刘公、掌科章公皆举公为首。而马士英势方张,欲尽致朝臣出其门下,遣私人来致意曰:“博士曷持门下刺一谒相公,掌科必无他属也。”公峻拒之。是时虽东林宿老亦俯首称门下于马、阮之门,而考选诸臣能抗之者,则公一人而已。
钱忠介之起事也,诸乡老最同心者莫如公,破家输饷。初,降臣谢三宾欲梗师,而为王之仁所胁。及忠介与王之仁将赴江上,三宾潜招兵于翠山,众人疑之。王明经家勤谓忠介曰:“公等竟欲西行乎?何其疏也!”忠介惊曰:“计将安出?”家勤曰:“浙东沿海,皆可以舟师达盐官,倘彼乘风而渡,北来捣巢,列城且立溃矣,非分兵留守不可。”忠介曰:“是无以易吾庄公者。”于是共推公任城守事,分兵千人以属公,以四明驿为幕府。忠介乃西行。公日耀兵巡诸堞,里人呼为城门之军。是役也,危城人岌岌,赖公镇之,而三宾不敢动。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
①萌生爱情的枝芽
②身穿精致服饰的藏族姑娘临水唱起了曼妙婉转的歌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高一语文2020.05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的政治伦理汤一介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理想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

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身立命”处。

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

《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注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

”“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

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解释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养优秀的后代”上。

这就是说,对祖先要尊敬,对后代要担负起精心培养的家庭责任。

如何“治国”?在中国,如果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

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该说在前现代儒家的理想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

《礼记·坊记》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如果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

贾谊《陈政事疏》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

“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4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桌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课 题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运用转化和比较的思想方法,参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体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探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不等式与方程的类似与不同之处,感受不等式解法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工具。

教 学 策 略教法选择互动教学学法选择小组合作,共同学习探讨。

课堂组织形式学生探索、共同讨论、交流,老师点播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实物投影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教法与学法复习引入: 前面遇到的不等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with one unknown)。

二、讲解新课: [回顾]: 例1:解不等式: (1)x-7<8(2)3x<2x-3 解(1) x-7+7<8+7, x<15 (2) 3x-2x<2x-3-2x x-3;(2)-2x(-3)×2, 得 x>-6。

(2) -2x×(-)>6×(-), 得 x>-3。

三、应用举例: 我们再来解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3 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1<4x+13; (2)2(5x+3)≤x-3(1-2x). 解 (1)2x-1<4x+13, 2x-4x<13+1, -2x-7. 它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8.2.4. 图8.2.4. (2)2(5x+3)≤x-3(1-2x), 10x+6≤x-3+6x, 3x≤-9, x≤-3. 它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8.2.5 图8.2.5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思考并比较解不等式与解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乡下人不愿搬动土地,也不愿搬动土里的庄稼,靠种地谋生,明白泥土的可贵。

B.乡土社会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村和村之间的关系具有绝对独立性。

C.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终老于故土是常态的。

D.乡土社会讲规矩,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有随心所欲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例举“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说明乡土社会在人和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性。

B.为了证明社会学里常见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分类,作者引用了一位外国学者的话和“我们自己的话”,增强说服力。

C.作者博古通今,对《论语》里的“习”和“学”的阐释颇有见地,从而进一步引导读者理解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D.作者用“用得着多说么”“这不是见外了么”等充满信任的话证明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法律在乡土社会无从发生。

的一项是(3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人们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在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

《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习俗落后,“土气”一词含有贬义,“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走出以后孙犁南都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

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

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围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

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

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

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

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

我们不久就熟起来。

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

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

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

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

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

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

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

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十七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

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

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的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

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会考考。

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

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

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

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

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

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的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

我说:“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她红着脸说:“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

我和他们讲好了。

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

”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

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

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的非常快。

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

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

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

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

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

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

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找过。

”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

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

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

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

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

(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交代故事环境,烘托美好的风土人情,体现孙犁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一贯特点。

B.前文从房东女儿写起,引出小说主人公,通过比较映衬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引导读者加深了对主人公的了解。

C.“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的神情,暗示王振中因包办婚姻带来的不快,“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体现了对他人的信赖。

D.“我”既是王振中离开家庭参加抗日工作的促成者,又是她成长过程的见证人,这样安排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5. 请简要分析王振中的形象特点。

(6分)6. 小说以“走出以后”为题,反映了抗战期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基础知识(3分)7. 下列对已学文言文中相关语句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责备)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竟然,却) 是足为良人..矣(品性良善之人)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一般人)B . 卒.然临之而不惊(同“猝”,突然)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 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 C . 名一艺者无不庸.(被任用)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舍弃) 独旁搜而远绍.(继承) 名一艺者无不庸.(平庸) D . 著其荒政可师.者(效法,学习) 僧道士食之羡.粟(多余) 自十月朔.(旧历每月月末) 民不幸罹.旱役(遭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