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欺负行为现象分析及有效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及干预对策
氛围,这不仅污染了教育的环境,而且还影响每个幼儿的学习、安全感与幸福感,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幼儿欺负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并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有效预防和消除幼儿的欺负行为,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教育课题。
案例:齐×,男,4岁。
他是属于班级里比较小的孩子,家里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孩子的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据我向孩子的家长了解,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爷爷奶奶一定会尽全力满足。
记录1:地点:幼儿园操场现象:集体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纷纷开始自选玩具,这时我突然听到一声大哭。
走过去询问,原来选了玩具中的最后一辆小拖车想要去玩,可是齐×也想玩,于是就冲了过去,抢了希×手上的小拖车,还一把把她推在了地上,希×感觉自己受到了欺负就开始大哭。
记录2:地点:班级区角现象:今天在自主性游戏中齐×选的是班级里的美美小舞台,这一直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一个区角。
游戏开始后,随着音乐“找小猫”的响起,孩子们戴上头饰纷纷开始扮演小猫表演歌曲,齐×听到音乐也很兴奋,可是刚表演到一半,突然听到他开始大喊:“我是钢铁侠,我要来消灭你们!”于是把小舞台里的人纷纷推了出来。
记录3:地点:午睡室现象:最近天气比较热,孩子们都换上了薄被子,可是这两天齐×的妈妈比较忙,还没来得及帮孩子换。
散步回来后孩子们有序地去小便,进午睡室脱衣服睡觉,这时我听到一个声音:“太热了,我不要这个被子,我要和你换。
”于是迅速把自己的被子跟边上孩子的被子进行交换,换完以后还自言自语说了句:“嗯,就这样吧!”分析:首先,欺负行为通过其表现方式可以分成直接欺负与间接欺负两种。
对于齐×来说,因为孩子各方面发育没有完全,思维情感发育不成熟,行为动作都是最直接不经考虑的,如抢夺玩具,踢咬等行为等,这种行为应该是属于直接的身体欺负。
其次,我们知道家庭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和放任型。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其间,孩子们的行为特点显得愈发明显。
有些孩子表现懂事、性格开朗、自信;而另一些孩子则表现不良,包括欺负他人等不良行为。
如何应对幼儿欺负行为?我们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一、幼儿欺负行为的特点幼儿欺负行为包括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种形式。
其中,直接攻击行为可明显观察到,例如打架、推搡、咬人等;间接攻击则表现为孩子们以非直接的方式伤害他人,例如用语言攻击、逼迫和排挤等。
幼儿欺负行为得以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但也存在孩子在家中愿意将其攻击的行为延伸到学前教育机构中。
二、幼儿欺负行为背后的原因幼儿欺负行为常常有其背后的原因。
有时候,欺负行为源于某些外界原因造成的状况;同时,有时候则源于个体内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下面是常见的幼儿欺负行为背后的原因。
1.外界因素:即相关亲属关系、社交环境、教养模式等外部影响所形成的影响因素。
例如,孩子的家庭环境不稳定,或者亲子关系调节不良而导致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或者其父母的管教方式不恰当,未能对其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
2.内在因素:此类因素与孩子自身的个性、学习情况、身体素质等因素相关。
例如,以身体素质差导致自卑等心理问题,或者性格开朗让其常常表现出不适当的言行等。
三、应对策略当孩子出现欺负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如何从有效的渠道进行干预。
干预措施如下:1.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问题非常重要。
在接触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语言行为表现等,以及根据这些表现来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
2.引导孩子改变不良行为:及时的干预意味着家长和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并且教导孩子如何改变这些不良行为。
3.营造正面文化环境:以建设文化氛围、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宣传、示范、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孩子们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欺负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欺负行为研究综述引言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建立社交关系和学习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欺负现象。
幼儿欺负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施暴者和旁观者的发展造成影响。
研究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幼儿欺负行为进行综述,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干预措施,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一、幼儿欺负行为的定义及特征1. 幼儿欺负行为的定义幼儿欺负行为是指一种以侵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言语辱骂以及社交排斥等形式。
这种行为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且受害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
2. 幼儿欺负行为的特征幼儿欺负行为具有以下特征:施暴者通常是对受害者有意识地进行攻击,而受害者则常常为弱势群体,如性别、学习能力、体貌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幼儿;幼儿欺负行为通常是在社交情境中发生的,如幼儿园、游乐场等地方;幼儿欺负行为具有隐蔽性,很多时候施暴者和受害者都不会主动向成年人反映,需要大人的敏锐观察才能及时发现。
二、幼儿欺负行为的原因1. 社会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学校因素则包括教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同龄群体的社会互动等。
家庭环境中的家暴、单亲家庭以及缺少父母陪伴等都可能会使幼儿对他人产生攻击性,学校中的欺负现象则可能是因为学校管理不善、师生关系不和谐等。
2. 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健康、自尊心、攻击性倾向等方面。
心理压力、自卑感、攻击性倾向较强的幼儿更容易对他人实施攻击,特别是在需要竞争资源、控制权等社会情境中。
3. 发展心理学因素发展心理学因素主要指幼儿的社交认知、道德认知、情绪发展等方面。
在幼儿期,他们正处于社交认知和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对于社交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理解尚不够成熟,因此在行为上的表现可能会偏离社会期望。
三、幼儿欺负行为的影响1. 受害者的影响幼儿欺负行为对受害者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社交问题,甚至身体损伤。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哎呀,现在的小朋友们真是不老实啊!他们总是喜欢欺负别人,让别人哭鼻子。
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得想个办法来干预一下他们的行为。
我们得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们会欺负别人。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有的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所以就想通过欺负别人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有的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弱小,所以就想通过欺负别人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还有的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好玩,所以就忍不住去欺负别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干预这些行为呢?其实,方法还是挺多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我们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差异,不要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去欺负他们。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别人的感受。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不再去欺负别人了。
2.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还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失败,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更有自信,不再去欺负别人了。
3. 给孩子树立榜样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人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这样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看到身边有这样的人在做好事,这样他们就会受到启发,不再去欺负别人了。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我们要加强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中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们还要加强社会教育,让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多方面的教育下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不再去欺负别人了。
干预幼儿欺负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而幼儿之间的欺负行为往往会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干预幼儿欺负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要了解幼儿欺负行为的特点。
幼儿欺负行为主要表现为言语或肢体上的攻击、排挤、威胁等行为,这些行为往往是因为幼儿缺乏社交技能、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或是受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些特点,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干预。
针对幼儿欺负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干预策略: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 教育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和包容的品质。
3. 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有益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指导幼儿学会处理冲突:教育幼儿学会正确有效地处理人际冲突,鼓励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避免使用暴力或攻击性的行为。
5. 鼓励幼儿分享感受: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6. 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避免产生欺负行为。
幼儿欺负行为是一种不良的社交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干预欺负行为,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和谐友善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幼儿欺负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
欺负行为在幼儿园期间尤为常见,这可能会给孩子和其家庭带来潜在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以下是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干预策略的研究分析。
幼儿欺负行为的类型
1.身体欺负:打、推、摔、扭、咬,或者大力地推或拖拉其他孩子。
2.口头欺负:骂人、嘲笑、恶意固执、孤立某个孩子、发布尖酸刻薄的评论和涂鸦,这可能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交往和学习。
3.情绪欺负:取笑、挑衅、威胁和欺诈等行为。
干预策略
1.建立健康沟通: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进行正面的沟通,虽然孩子不一定有能力完全表达出的想法,但必须试图建立可以促进交流的良好关系。
2.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给他们多放一些可控的决策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及时的干预:老师应该在欺负行为发生后尽快介入,并为孩子提供
一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应该提供合适的处罚措施以惩罚那些不良行为。
4.增强孩子的自尊: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是摆脱孩子身上的负预期指标,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不公正的事情。
结论
幼儿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若家长和老师能够真正关注并解决幼儿欺负行为这一问题,就能够建立一种健康的发展环境,使孩子早早地发展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以上干预策略只是其中的一些,将幼儿欺负行为视为重大事件,并进行及时、合适的干预,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幼儿欺负行为与教育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与教育策略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欺负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或儿童群体中,一个或多个幼儿对其他幼儿持续、有意地施加负面行为,如言语侮辱、身体攻击、排挤、强夺玩具、散布谣言等,导致受害者感到恐惧、痛苦、无助或社会地位下降。
幼儿欺凌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幼儿欺凌行为的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幼儿欺凌行为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幼儿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欺凌行为不仅会对被欺凌的幼儿造成身心伤害,也会影响欺凌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幼儿欺凌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欺凌行为的成因(一)家庭因素1、教养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使其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性格,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和霸道行为。
而另一些家长则对孩子过于严厉或冷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取关注和力量。
2、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冲突甚至暴力行为,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容易模仿不良行为,将愤怒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伴身上。
3、缺乏良好的行为榜样如果家长自身存在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惯,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1、教育理念偏差一些幼儿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教师管理不善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观察不够细致,对欺凌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甚至有些教师对欺凌行为采取纵容或忽视的态度,这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
3、同伴关系不良在幼儿园中,如果幼儿之间的关系紧张、竞争激烈,容易引发欺凌行为。
例如,为了争夺玩具或老师的关注,幼儿可能会通过欺负他人来达到目的。
(三)社会因素1、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如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充斥着暴力、争斗等内容,幼儿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模仿其中的行为。
2、社会风气不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打架斗殴、恃强凌弱等,也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1、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他们可能无法正确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情绪调节能力差当幼儿遇到挫折或不满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可能会通过攻击他人来释放情绪。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幼儿欺负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幼儿欺负行为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干预策略。
通过针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有助于提高儿童心理社会能力,降低欺负行为的发生,促进健康的社交关系。
一、绪论幼儿期是人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塑造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幼儿欺负行为的出现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欺负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欺负行为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干预策略。
二、幼儿欺负行为的表现形式幼儿欺负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身体上的欺负,如打、踢、推搡等;言语上的欺负,如嘲笑、辱骂、恶意的取笑等;以及心理上的欺负,如排斥、孤立、恶意传言等。
幼儿欺负行为之所以多样化,主要原因是幼儿在认知、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导致他们在表现欺负行为时选择不同的方式。
三、幼儿欺负行为的成因幼儿欺负行为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从个体因素角度来看,幼儿的性格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自尊心以及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其欺负行为的发生。
从环境因素来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
家庭冲突、父母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同伴关系紧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幼儿欺负行为的发生。
四、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策略针对幼儿欺负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干预策略以减少其发生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首先,幼儿园和学校需要提供一个和谐、安全、支持性的环境,通过培养积极的社交技能和价值观念,以及推广友善行为,来预防欺负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和家长需要加强对幼儿的监护和引导,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另外,通过开展幼儿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情绪管理课程以及家长培训等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五、结论幼儿欺负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开始学习如何与人类社会其交往。
其中,幼儿园和托儿所是宝宝开始学习如何分享、如何与人打交道的地方,然而,在学校和托儿所里,儿童之间时常出现不良行为,如欺负、嘲弄等。
对于这些行为,幼儿教育者和照顾者必须及时处理。
本文将介绍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一、什么是幼儿欺负行为?幼儿欺负行为是指幼儿通常的、重复性和长期性的攻击或压迫另一个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受害者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幼儿欺负行为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儿童实施,涉及身体、言语和心理上的攻击。
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幼儿欺负行为通常包括:1.身体上的攻击,如打、踢、推、拉、咬等;2.言语上的攻击,如嘲笑、羞辱、威胁、挑衅等;3.行动上的攻击,如偷走、捣乱、毁坏等;4.社交上的攻击,如排斥、孤立、传谣等。
二、幼儿欺负行为的影响幼儿欺负行为会对受害者、施害者以及旁观者产生负面影响。
1.受害者的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如果受害者长期遭受欺凌,可能会导致孤独、自我否定、自尊心低下、缺乏自信等问题。
2.施害者的影响施害者可能会变得更加嗜血,甚至转变为暴力犯罪行为,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3.旁观者的影响旁观者可能会感到压力和无助,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可能会面临日后的安全和心理问题。
三、干预策略幼儿欺负行为是常见的行为现象,为了避免危害给个人及团体的安全和健康,我们最好及时干预。
1.关注问题教育者和照顾者应该着重关注幼儿之间存在的问题。
他们应该认真观察幼儿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敏感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育当发现有幼儿出现欺负行为时,教育者和照顾者应该及时干预。
他们可以通过教育鼓励幼儿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分享和与人沟通等行为。
3.提供机会幼儿通过参与不同的游戏和活动,可以增强家庭、社交和学习技能,减少欺负行为。
教育者和照顾者应该寻找一些适合幼儿的社交和学习机会。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宝宝间的欺凌行为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宝宝间的欺凌行为欺凌行为在幼儿园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处理这种行为,以确保幼儿园的环境和谐有序、安全愉快。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宝宝间的欺凌行为,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一、了解欺凌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在处理宝宝间的欺凌行为之前,了解欺凌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欺凌行为通常是有意识地进行的,其目的是凸显自己的优越感或者控制他人。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而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欺凌或者过度保护,或者是他们缺乏充分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以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首先,鼓励幼儿之间的友好互助与合作,设立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其次,及时表扬和奖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帮助他人的行为,以激励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降低欺凌行为的发生概率。
三、监控和观察幼儿行为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积极监控和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欺凌行为的迹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目标:首先,加强对幼儿群体活动的监督,尤其是在游戏、运动等活动中。
幼儿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这些集体活动中。
其次,定期观察幼儿之间的相处情况,留意不同宝宝之间的互动和行为表现。
只有通过及时观察和监控,我们才能快速发现并处理欺凌行为。
四、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当教师发现宝宝间的欺凌行为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保护受害宝宝的权益,及时干预并制止欺凌行为,使受害宝宝感到得到保护。
其次,要对施暴宝宝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并解释他们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故事、绘本等教具来让幼儿理解欺凌行为的错误性。
最后,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幼儿园中的欺凌问题,并共同制定处理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1. 引言幼儿期是孩子个性、行为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幼儿欺负行为。
幼儿欺负行为不仅对受害儿童造成伤害,还会对欺负行为本身的孩子以及整个班级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并干预幼儿欺负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幼儿欺负行为的定义、类型、原因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讨论。
2. 幼儿欺负行为的定义幼儿欺负行为是指一个或多个幼儿对另一个幼儿实施有意识地恶意攻击、侮辱、排斥、威胁或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长期的、重复的,并且目的是让受害幼儿感到恐惧、羞辱或伤害。
幼儿欺负行为可以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
直接欺负包括肢体暴力(如打、推、踢)、言语侮辱(如嘲笑、讥讽)和非言语侮辱(如偷东西、破坏财物)。
间接欺负包括排斥、传言、威胁和排挤等行为。
3. 幼儿欺负行为的原因3.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幼儿欺负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体因素:•敏感性:一些幼儿可能对批评、挫折或失败的情绪更敏感,因此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自尊心低:自尊心低的幼儿可能通过欺负他人来提升自己的自尊心。
•学习问题:一些幼儿可能由于学习问题感到挫折和自卑,因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2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幼儿欺负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因素:•家庭暴力:在家庭中亲眼目睹或受到暴力对待的幼儿更容易复制这种行为。
•父母教养方式:过于纵容或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幼儿欺负行为的出现。
•家庭环境:缺乏家庭温暖、关爱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3.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幼儿欺负行为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因素:•学校氛围:学校中存在暗示或纵容欺负行为的氛围可能更容易导致欺负行为的出现。
•同伴关系: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同伴接触较多的幼儿更容易展现欺负行为。
•文化和媒体:暴力文化和恶意行为在媒体和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可能对幼儿欺负行为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幼儿欺负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欺负行为研究综述引言幼儿欺负行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受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幼儿欺负行为涉及到了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文将对幼儿欺负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干预措施。
一、幼儿欺负行为的定义幼儿欺负行为是指幼儿对其他幼儿进行侵害或者伤害的行为,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幼儿欺负行为不仅局限于肢体上的侵害,还包括言语上的羞辱和欺凌。
幼儿欺负行为常常伴随着攻击性和凌虐性的行为,给受害幼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二、幼儿欺负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一些家庭中存在着家暴、亲子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幼儿欺负行为的出现。
2.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些幼儿的同伴关系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同伴排斥、孤立等现象,这些问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幼儿欺负行为的产生。
3. 个体特点幼儿个体的特点也会对欺负行为产生影响,比如性格内向、自卑感强、情绪不稳定等都是幼儿欺负行为出现的原因。
三、幼儿欺负行为的影响1. 受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受害幼儿来说,幼儿欺负行为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
2. 社会关系幼儿欺负行为还会对幼儿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受害幼儿可能因为被欺负而与同伴关系疏远,甚至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
3. 教育和成长幼儿欺负行为会对受害幼儿的教育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学业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四、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对于家庭环境存在问题的幼儿,需要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注重家庭氛围的调节,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2. 同伴关系辅导对于同伴关系出现问题的幼儿,可以通过同伴关系辅导来促进其与同伴的正常互动,减少排斥和孤立现象的发生。
4—5岁幼儿欺负行为现象分析及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姓名:田朵工作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驸马山庄幼儿园邮编:212100职称:小学教育一级教龄:三年4—5岁幼儿欺负行为现象分析及有效策略摘要:如今中高年级校园暴力经常发生,潜藏在幼儿初期阶段的欺负行为也十分普遍,却没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让家长和教育研究者更加全面认识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欺负行为,本文对中班一名欺负者和一名被欺负者采用自然观察法,并对幼儿及家长进行结构式访谈,深入分析欺负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科学矫正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家长对欺负行为的认识以及缓解幼儿的欺负行为都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幼儿欺负行为研究如今欺负行为已经非常普遍,校园枪击事件,校园暴力,聚众斗殴也频频上演,这些绝大多数发生中高年级,但是幼儿时期很多幼儿的欺负行为初见端倪,幼儿的欺负行为不同于其他的欺负行为,通常还具有一个“隐蔽性”特征,例如在区角活动中“破坏别人的拼图”,或者在走廊排队时故意去插队,或者在而家长和教师往往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
”而现实研究中发现幼儿早期如果具有欺负行为长大后的犯罪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那到底这段时期幼儿的欺负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种行为对于两种不同角色的幼儿有哪些危害?那我们缓解这样的局面有哪些建设性意见?毋庸置疑,这些对于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皆有重要的意义。
而已有的研究者的目光聚焦在中高年级,对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幼儿研究尚少,并且多采用量化研究,笔者尝试着质性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和探索。
一、影响因素1、自身心理因素幼儿的欺负行为主要与情绪控制能力和性格有很大的关联,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影响其欺负行为,情绪稳定性高,情绪自控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平和地处理内心需要和现实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反情绪易波动,缺乏情绪自控能力的幼儿往往会以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表现自己的需要。
欺负行为的幼儿往往具有这样的情绪特征;而性格的方面欺负者常表现出固执,任性,而受欺负者常常表现出胆怯,懦弱;自尊心也是影响幼儿欺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欺负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采取攻击行为,而欺负者自尊心通常比较弱。
幼儿欺负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幼儿欺负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孩子欺负人,哎呀,这真的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你看,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时候就像是小小的“霸王花”,动不动就指着别人,说这不行那不行,甚至还会推人打人,真是让人又心疼又烦恼。
孩子们犯点儿小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这种行为不及时引导,就会成了坏习惯,谁受得了啊?所以我们得好好聊聊,看看孩子们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还能做些什么来改改他们的脾气。
小家伙欺负人,并不是出于恶意。
你看,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他才刚刚开始学会社交,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尊重别人”。
他们的世界里,更多的是“我喜欢什么就得有”,“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对呀,这就是孩子们的天然本能。
你说,一个小孩子怎么能理解什么叫做分享?他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我为中心”的小宇宙。
你看,拿个玩具,别人想玩,他们觉得不行,自己就得拿着。
要是有人不顺着他,他就会直接推人,或者用语言攻击。
“这不是我不懂,是你不对!”这是他们的心声,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
再有,一些小朋友家庭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或者爱,他们就会通过打人、推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好像“看看我,我也存在呀”。
有时候家长忙,孩子在家没人管,心里难免觉得空虚寂寞,这种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说到教育,首先咱得搞清楚一点,孩子要是觉得欺负别人有好处,他就会继续做下去。
所以,给孩子设立规则特别重要。
比如,孩子打了人,家长得立刻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而且得明确告诉他,这样做会让别人不喜欢,别人会哭,会伤心。
孩子的世界是感性的,怕让别人伤心是他们能够理解的。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到别人伤心的反应,让孩子从心里觉得,这样做不好,别人不开心,他自己也不开心。
就像是“滴水穿石”,虽然一开始可能孩子不太理解,但是通过反复的提醒和教育,总能慢慢让孩子明白。
但是光说不练可不行,得有实际的行动。
比如孩子抢了别人玩具,家长可以试试让他暂时把玩具收起来,或者换一个他喜欢的东西,再告诉他,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引言:幼儿欺负行为是指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进行的攻击、威胁、排挤或伤害等行为。
这种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给教师、家长和社会带来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幼儿欺负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有效的干预策略。
一、幼儿欺负行为的原因:1.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不足,冷漠甚至有暴力倾向,幼儿很可能通过欺负他人来寻求支配和控制的感觉。
1.2 同伴关系问题:幼儿欺负行为也与同伴关系问题密切相关。
孤立、排挤、被拒绝等不良同伴关系会增加幼儿欺负他人的可能性,通过欺负来减轻自身的焦虑和不满。
1.3 个体因素:某些幼儿在性格和社会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先天差异,这也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欺负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控制困难等。
二、幼儿欺负行为的影响:2.1 受害者影响:受欺负的幼儿由于长期经受虐待和恐惧,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害,可能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学习困难等。
2.2 欺负者影响:研究表明,涉及欺负行为的幼儿更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学业不良、人际关系困难、行为问题等。
并且他们也更容易在成年后参与犯罪活动。
2.3 观察者影响:旁观欺负行为的幼儿可能对这种行为模仿并认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方式,导致欺负行为的蔓延。
三、干预策略:3.1 家庭干预:家庭对幼儿欺负行为的干预至关重要,父母应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提供安全、支持性和自尊激发的环境。
同时,家长应教育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他人感受的重要性。
3.2 教师干预:教师在幼儿园和学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他们可以通过教授社交技能、培养同理心和鼓励积极合作来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此外,监督幼儿间的互动、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处罚措施也是有效的手段。
3.3 同伴干预:同伴在幼儿欺负行为干预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同伴合作项目、培养友谊和互助关系、鼓励幼儿参与积极的游戏和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也在逐渐加强。
但是在幼儿园中,幼儿欺负行为时有发生,这给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针对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欺负现象1.1 幼儿欺负的概念幼儿欺负是指幼儿在行为上对其他同龄幼儿或者幼儿保育员体制造成伤害或攻击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对被欺负者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2 幼儿欺负的表现形式幼儿欺负的行为具有多样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身体攻击,如推搡、打、踢等。
(2)言语攻击,如辱骂、恐吓、威胁等。
(3)打砸抢等物品攻击。
(4)排挤孤立、谣言攻击等。
二、幼儿欺负的危害2.1 对被欺负者的不良影响幼儿欺负行为对被欺负者的行为、心理、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伤害:如擦伤、皮外伤、内伤等,这些伤害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功能,影响健康。
(2)心理伤害:经历长时间的欺负,被欺负者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恐惧、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可以伴随着被欺负者成长的全过程。
(3)沉默不语:受到欺负后,有些被欺负者会认为不说话是最好的方法,这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发展,也可能在长期内积攒情绪,引起更大的问题。
2.2 对幼儿园的不良影响幼儿欺负行为还会对幼儿园的正常运营造成负面影响,比如:(1)幼儿感到不安全:幼儿欺负行为使得幼儿产生“不安全”感,这种负面情绪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情绪不稳定。
(2)队员团结性下降:幼儿欺负行为会降低幼儿队伍的团结性,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幼儿离开幼儿园而不愿再次回到幼儿园。
(3)家长信任度下降:如果园方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幼儿欺负问题,那么家长的对于幼儿园的信任度将会大幅下降,甚至直接导致家长删除孩子的名字,更换幼儿园。
三、干预策略3.1 家长干预家长要从多方面重视幼儿欺负问题。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和不安全,火爆的孩子和大力推搡的孩子并不是模范学习的好榜样。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让人揪心的话题——幼儿欺负行为。
说到这个,大家是不是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操场上嬉戏的孩子,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却在角落里默默流泪?这就是幼儿园小朋友们的世界,既单纯又复杂。
小朋友们有时候就像小狼崽,调皮捣蛋的同时,难免也会有点小霸凌。
这种行为在他们心中产生的影响可不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小家伙们的欺负行为,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干预策略。
2. 幼儿欺负行为的表现2.1 欺负的形式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幼儿的欺负行为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知道吗,小朋友的欺负行为可不只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揪头发、打嘴巴”。
其实,欺负可以分为好几种:有的孩子会用言语攻击,比如说一些让人心里不舒服的话;还有的则是通过排挤来实现,比如不让某个小朋友参与游戏。
更有甚者,直接用肢体行为来解决问题,像推搡、打闹。
这种种行为,看似简单,但对受害者来说,心里受的伤可比外表更深。
2.2 产生的原因那为什么小朋友会欺负别人呢?哎,这可有不少原因。
有的孩子可能是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觉得用这种方式表达情绪很正常;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自卑,想通过欺负别人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还有的孩子呢,可能就是觉得这样很酷,想在同伴面前博得一笑。
总之,这些小家伙们的内心世界可复杂了,咱们得好好理解。
3. 干预策略3.1 家庭教育好,话说回来,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呢?首先,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咱们得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
比如,日常生活中,多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沟通,避免用激烈的方式解决问题。
当孩子表现出欺负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友善,什么是尊重。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可比直接说教有效多了。
3.2 幼儿园的角色除了家庭,幼儿园也是个重要的角色。
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互动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幼儿园欺凌事件案例:预防与处理策略
【幼儿园欺凌事件案例:预防与处理策略】幼儿园欺凌事件,是指在幼儿园中发生的儿童之间的欺负、排斥、伤害行为。
这种事件不仅仅会给受害儿童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会对整个班级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幼儿园欺凌事件,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 了解幼儿园欺凌事件的表现形式幼儿园欺凌事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体罚、嘲笑、歧视、隔离等。
有些幼儿园欺凌事件甚至会造成受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因此及早了解幼儿园欺凌事件的表现形式对于预防和处理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师生对幼儿园欺凌事件的意识提高师生对幼儿园欺凌事件的意识,是预防和处理事件的关键。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师生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幼儿园欺凌事件对受害儿童的危害,建立对这类事件的敏感性和警惕性。
3. 制定幼儿园欺凌事件的预防策略为了预防幼儿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比如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等。
4. 加强对受害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一旦发生幼儿园欺凌事件,学校和家长应该及时采取行动,加强对受害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心理交流、社交技能培训、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
5. 规范幼儿园欺凌事件的处理程序对于已经发生的幼儿园欺凌事件,学校和家长应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严格按照相关的处理程序和流程进行处罚和帮助,以维护受害儿童的权益和教育环境的稳定。
总结:幼儿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家长、教师、学校和相关部门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幼儿园欺凌事件,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权益。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欺凌事件的防范和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加全面地解决幼儿园欺凌事件带来的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哎呀,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幼儿欺负行为,简直就是个“小恶魔”,总是在不经意间捣乱。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付这些“小恶魔”呢?别着急,我这儿有一肚子的“绝招”,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们要明白,幼儿欺负行为并不是孩子们故意要惹事生非,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
所以,我们的干预策略首先要从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入手。
怎么培养呢?咱们可以教他们一些“江湖规矩”,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
比如说,当别人在哭的时候,咱们可以安慰他们:“别难过了,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来帮你解决。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学会关心别人,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尊重”这个词的重要性。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咱们可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而不是嘲笑别人。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也会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当然啦,光靠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们。
比如说,当看到有孩子在欺负别人时,咱们可以站出来制止:“别这样!这样做是不好的!”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知道,我们作为大人,是会保护他们的。
我们也要表扬那些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你真棒!你知道怎样尊重别人,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有时候,孩子们欺负别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受到了伤害。
这时候,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比如说,当发现一个孩子总是闷闷不乐时,咱们可以耐心地询问他:“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烦恼?”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觉得我们是在关心他们,也会更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心事。
我们要让家长们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毕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咱们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们有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向家长们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姓名:田朵工作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驸马山庄幼儿园邮编:212100职称:小学教育一级教龄:三年4—5岁幼儿欺负行为现象分析及有效策略摘要:如今中高年级校园暴力经常发生,潜藏在幼儿初期阶段的欺负行为也十分普遍,却没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让家长和教育研究者更加全面认识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欺负行为,本文对中班一名欺负者和一名被欺负者采用自然观察法,并对幼儿及家长进行结构式访谈,深入分析欺负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科学矫正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家长对欺负行为的认识以及缓解幼儿的欺负行为都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幼儿欺负行为研究如今欺负行为已经非常普遍,校园枪击事件,校园暴力,聚众斗殴也频频上演,这些绝大多数发生中高年级,但是幼儿时期很多幼儿的欺负行为初见端倪,幼儿的欺负行为不同于其他的欺负行为,通常还具有一个“隐蔽性”特征,例如在区角活动中“破坏别人的拼图”,或者在走廊排队时故意去插队,或者在而家长和教师往往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
”而现实研究中发现幼儿早期如果具有欺负行为长大后的犯罪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那到底这段时期幼儿的欺负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种行为对于两种不同角色的幼儿有哪些危害?那我们缓解这样的局面有哪些建设性意见?毋庸置疑,这些对于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皆有重要的意义。
而已有的研究者的目光聚焦在中高年级,对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幼儿研究尚少,并且多采用量化研究,笔者尝试着质性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和探索。
一、影响因素1、自身心理因素幼儿的欺负行为主要与情绪控制能力和性格有很大的关联,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影响其欺负行为,情绪稳定性高,情绪自控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平和地处理内心需要和现实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反情绪易波动,缺乏情绪自控能力的幼儿往往会以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表现自己的需要。
欺负行为的幼儿往往具有这样的情绪特征[3];而性格的方面欺负者常表现出固执,任性,而受欺负者常常表现出胆怯,懦弱;自尊心也是影响幼儿欺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欺负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采取攻击行为,而欺负者自尊心通常比较弱。
(1)情绪控制能力的影响记录1地点:幼儿园游戏区角时间:2011年12月28日有三个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扬扬跑过来,边跑边喊: 风英铠甲来了! 冲了过来,小伙伴们很不客气地说: 不带他玩,他会打人呢! 扬扬一听,小脸涨红了,把说话的宾宾用力一推,摔在地上,并转身做超人姿势跑了。
哇……我告诉我妈妈 宾宾边哭边往家走。
其他两个小伙伴也吓得跑走了。
通过对有欺负行为的儿童的观察,以及与家长的交谈,从记录1中我们不难发现,扬扬的情绪控制能力特别弱,情绪也易波动,当听到小伙伴说不跟他一起玩时,他就一下子就很恼火,并且发起身体攻击 推人。
可见,情绪自控能力弱,情绪稳定性差影响幼儿的行为,幼儿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自己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稍有不如意情绪就会立刻波动,而产生类似推,撞,抓的欺负行为。
(2)性格差异的影响记录2地点:幼儿园时间:2012年3月4日下午15:40 16:20扬扬跑过来,拿着小飞机喊着: 飞咯,撞到大楼了。
把其他小朋友拼了一半的拼图弄得飞溅出去,有两个小朋友气呼呼地大声报告老师: 唐老师,就是扬扬把我们的拼图弄坏了。
扬扬大笑着喊道:大楼倒咯! 唐老师生气地望了望扬扬说: 要是哪个小朋友再捣乱,我就取消他游戏的资格。
扬扬瞥瞥嘴,拿着手里的小飞机在地上转圈。
记录3地点:操场时间:2012年3月3号下午16:00-16:20在户外攀爬时,沙沙正向上攀爬,手脚不协调,爬得比较慢,这时候,扬扬大声叫到 小胖子,快让开,不要影响我爬! 其他小朋友听完也跟着扬扬后面哈哈大笑,跟着叫 小胖子,小胖子 ,说着,就迅速向上一窜,晃动沙沙的小脚,沙沙吓得赶紧下来,站在旁边,眼神望着老师这边,什么话也没说。
欺负者往往性格比较固执,不达目的不罢休,争强好胜,嘲笑或者恐吓同龄儿童或比他小的儿童,记录3中,我们可以看到扬扬给其他小朋友起外号,并且大声地喊出来,很快就联合了小团体的力量,扬扬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这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感受的“冷认知”。
就是没有能够意识到伤害别人,别人心理是很难受的。
被欺负者往往欺负者这种内向,胆小,自卑的性格往往沦为受欺负者,不能自拔。
记录2中,沙沙两次拼图被破坏都没有反抗,甚至连言语反抗都没有,而最后欺负行为的终止是其他小朋友的同伴反抗而终止的,观察中笔者也发现受欺负者沙沙在群体中地位处于低下状态,人际交往比较匮乏,通常不主动和小朋友交流。
同伴的反抗促使欺负行为暂时终止,在单独被欺负的情况下,沙沙往往是吃了闷亏也不告诉老师和家长的,这样性格使他成为长期被欺负对象。
(3)自尊心的影响文献中有关高自尊攻击理论认为:攻击通常是自我危机的结果,即对自己非常有利的自我概念遭到他人质疑时的现象。
由于外界反馈往往围绕着个体的真实情况上下波动,因此高度膨胀自我评价的个体可能遇到的威胁他评更多,容易对威胁反馈形成弥散性敏感而提高攻击的发生率 。
急于自我表现,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当自我需要不能被满足时便会产生强烈的维权意识,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维权过当的欺负行为。
记录中2中,当扬扬听小伙伴说“不带自己,因为他会打人”扬扬的自尊心强烈受挫,而采用推打来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并且推完以后扬长而去,可见扬扬暴力行为后,自己很享受自尊心的受保护的快感。
2、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最早的启蒙环境,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是在环境中模仿和习得的,因此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氛围是两个主要家庭影响因素。
我们来仔细看看家庭是怎样影响幼儿欺负行为的。
(1)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我们通常把家庭教养方式分成四类: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
每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行为都会有不同的影响。
专制型家庭常常强调辈分,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学前儿童只要稍有不听,就会受到父母的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一方面儿童会形成担心,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逆反心理强,往往爱捉弄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溺爱型家庭,家长对子女只有赞许和肯定,没有批评和惩罚,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加适当引导,孩子养成极大地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的品性;放任型家长对子女想做什么一点也不关心,放任儿童自行发展,儿童因为得不到关心和得不到父爱和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自我显示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民主型家庭,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处,随和谅解,对子女的缺点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并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
孩子在这样民主的教养方式下常常表现出对人友好,自尊,自立的性格,并能接受批评,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能力。
在访谈中发现,笔者发现扬扬家庭教养方式是属于典型的溺爱型,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从小就过度宠爱和包庇,幼儿成为家里的小霸王,谁也管不住,访谈中爷爷对于孩子欺负他人的观点是:“小孩子本来就是这样子,我们又没有教他打架,打不过只好受着啊。
”不难察觉爷爷认为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严厉教育,扬扬的爷爷潜意识里透露着“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思想,觉得小孩欺负别人总比受欺负好,幼儿在父母的袒护或隐型推动下扮演欺负者的角色。
(2)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氛围中,平等,民主,和睦的精神环境和经济宽裕的物质环境是幼儿生活理想的环境,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幼儿情绪安定,人格健康发展。
而研究发现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紧张的幼儿成为欺负者或被欺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有些幼儿比较谨慎敏感,在长期的紧张家庭氛围中形成自卑,胆怯的心理,往往成为欺负者。
家庭的生存环境中,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下,家庭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幼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易成为受欺负者。
但在笔者的访谈中,扬扬生活在不安,争吵的家庭环境中,加上自身外向,情绪易冲动特点,他充当了欺负者角色。
(3)父母行为的影响家庭中父母之间的言行也对孩子造成重要的影响,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父母之间存在语言暴力或者行为暴力的,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出现欺负行为。
在对扬扬的访问中,笔者了解到“扬扬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因为生意而吵架,甚至摔饭店的锅碗”而家庭关系必然影响幼儿的行为,扬扬生活在争吵的环境之中,当他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很少会选择用语言沟通解决问题,而是出现用动作的争抢代替言语的协商。
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行为方式如果是习惯了使用暴力,那孩子就学会用这样方式处理他与同伴之间的事情。
访谈中扬扬的爸爸抱怨:“我们家的孩子再怎么打骂也没有用。
”在观察记录中,扬扬的爸爸发现幼儿欺负其他小朋友,赶过来就把孩子一把拽住,揪着脑袋拽回家,还不时地敲他脑袋。
扬扬的爸爸是做生意的,平时很少花时间与扬扬沟通,生意上也经常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现孩子表现不好了,往往火气一上,就是棍棒政策。
但幼儿时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易形成欺负行为。
当他和同伴相处时,发生意见不一致,也会用武力来征服。
3、社会因素幼儿走出家门,接触到的便是现实的复杂社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感觉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复杂的人际交往对他们来说是一门艺术,他们的自我评价也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
而这个时候的重要他人就是父母,老师等等。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等影视媒体也对幼儿发起冲击。
在观察中我们有以下发现:(1)同伴的影响观察中发现欺负者会在其他同伴的默认下加大欺负行为,如果同伴向老师报告欺负者的行为,欺负者会收敛住,相反同伴的漠视让欺负者更加猖狂[1]。
同伴关系是一种外部的驱动力,有良好同伴关系,那么幼儿处于被动的情境中也会得到外部的支援,有时候同伴支持表现为协助,例如帮助受欺负者反抗,有些时候表现出恐吓,例如 你再欺负她,我就告诉老师去。
还有的一些表现为直接告状,求助外部权威力量支持。
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加注欺负行为,在记录3中,我们发现同伴的起哄和附和,无意之中助长了欺负者的欺负行为。
(2)教师的影响首先,教师教育管理的影响:观察发现教师在课余时间监管态度影响欺负行为,监管得比较频繁,则出现欺负行为就会出现得少一些。
教师是幼儿自我评价的重要他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权威代表,欺负行为出现的过程中,教师监管和参与的程度影响欺负行为,观察中发现在教室的娃娃家,卫生间,走廊,户外操场是欺负行为的高发地点,因为这段时间教师的监管相对比较松,视线控制范围不足,幼儿就更加自由,缺乏自控。
其次,教师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当教师发现欺负行为时,有的教师会漠视,不加干预,任由孩子去处理欺负行为,这样的放任漠视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得欺负者更加猖狂;多数教师会讲欺负者批评一顿,然后就获得暂时的欺负行为终止,但是教师眼神离开时,欺负行为就仍然继续上演;另外一种值得称赞的教育方式是找孩子谈话,分析欺负行为发生的原因,并且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会带给别人痛苦,并且每次孩子要出现此类举动时,就要及时提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