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运输的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这是学生学习了前两节之后自然会想到的问题。
鉴于此,教材在第四章第三节接着介绍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心脏。
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因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重点内容,在七年级下册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2.知识结构本课时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三部分: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阐述心脏的功能。
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通过对水泵、心脏模型和猪心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中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认同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
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所以对心脏的位置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知道心脏的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直观观察的方法,借助模型、实物及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探究学习等方法相结合【教学准备】水泵、心脏模型、新鲜猪心、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山中流水的幻灯片,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是如果想让水从低往高处流,应该怎么做呢?两个烧杯分别放在一高一低的位置,较低的烧杯中装满水,学生思考并上台演示如何借助工具(塑料水管和带有小水泵的塑料管)让水从低往高处流,从而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引出新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教案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1.心脏有几个腔?名称分别
是什么?
2.心脏四个腔上下、左右之间是什么关系?
6.运用课件进一步总结、强
调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循环系统的内容在本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内容,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因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重点内容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学好本内容不仅对《消化和吸收》中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也是学好后面内容“血液循环途径”的关键,更是并为后两章“人体的能量供应”和“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结构本课时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二点:1、心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2、心脏的结构。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2)描述心脏的结构组成及特点;②能力目标:(1)通过辨认心脏的各结构组成,区别与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在说出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讨论、质疑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进师生间交流。
(2)在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中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4.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因为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因而重点内容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是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心脏瓣膜的单方向开放与血流方向的关系,这方面学生缺乏感性上的认识。
二、教法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本内容的重点在于理解心脏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因而选择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模型的展示等较直观教学方法,真实、形象地展示心脏的结构组成及特点,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思考有针对性,并通过师生的归纳总结达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
五、教学预估通过多媒体课件,模型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遵循人的认识规律,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理解重点知识。
但对于瓣膜的单方向开放,学生想象不来,只须让学生知道它存在的作用即可。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第3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观察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三、教学设计思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这是学生学习了前两节之后自然会想到的问题。
鉴于此,教材接着介绍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心脏。
学生能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根据心脏的跳动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但并不知道心脏的结构。
课程导入,教师可采用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入手,如:人们常用哪些体征指标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活着?由此引发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得出“呼吸和心跳”这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再借此机会展示“猪心”等动物心脏,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心脏结构模式图,使他们对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就已经是水稻渠成,根据教材中“观察与思考”要求他们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心脏工作机理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并以概念图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血液循环的本质。
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心脏本身作为一种组织器官,它的营养物质又从何而来?借此给学生拓展冠脉循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们常用哪些体征指标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活着?学生:根据人是否有呼吸和心跳来进行判断。
教师展示从市场上买到的“猪心”,并让学生触摸它的相关结构。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吗?如果想知道,请阅读教材60-62页,并结合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心脏位于我们身体的哪一个部位?2.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推断其具有什么功能?3.心脏有几个腔室?分别叫什么?各腔室之间是否相通?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在有了以上知识的基础之上,我们来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学生:总的来说,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更厚;左心室的血液会被推送至全身各处组织毛细血管,右心室的血会被推送至肺部毛细血管,心房中的血被推送至心室,上述三者血液运行的距离依次减小,故需要的心肌收缩的压力也由大到小,壁越厚,肌肉收缩能力越强。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8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
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从而落实心脏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难点:描述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通什么血管?三、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策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谜语导入:猜猜看大如拳头像个桃,关在胸中日夜跳。
伴你工作和休息,人人说它最重要。
(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心脏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谜语中你了解到心脏的哪些知识?(学生小组总结)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学生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大小、形状的认识。
做一做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体会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心脏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胸腔中不断跳动呢?带着问题进入心脏结构的学习。
一、心脏的结构多媒体出示心脏解剖图,学生自学心脏的四腔,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归纳总结规律一:心房在上,心室在下;房壁薄,室壁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生物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心脏这一生物学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心脏的详细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认识不足。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然而,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心脏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心脏结构图,标注出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及其功能,并在图中说明血液流动的方向。
2.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心脏跳动原理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包括心房与心室的收缩、舒张过程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c.你认为如何保持心脏健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作业质量,做到字迹清晰、内容准确。
2.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习进度,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
5.学会使用心脏模型和图示进行观察与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心脏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观察并记录心脏跳动:请学生每天观察自己的心跳,记录一周的心跳变化,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此作业旨在让学生关注心脏健康,培养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心脏这一重要器官的作用和结构产生浓厚兴趣。然而,由于心脏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在理解心脏各腔室和瓣膜的功能联系上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对于心脏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学生了解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2.掌握心脏作为血液循环泵的功能,以及心脏跳动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注心脏健康,提高预防心脏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心脏结构,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动画演示心脏跳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各腔室的收缩与舒张。
-提供心脏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心脏结构的认识。
5.创设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心脏知识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开展“心脏健康小卫士”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保护心脏的举措。
6.注重课后巩固与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心脏结构图,加深对心脏结构的记忆。
-推荐阅读资料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疾病的相关知识。
3.设计心脏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观察心脏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通过观察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媒体猪或羊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心脏解剖图、心脏工作示意图和血液循环示意图或录像。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是不能正常循环流动。
同学们知道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吗?想不想知道呢?好,想知道它的心脏的工作机理,首先我们得知道心脏的结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心脏的结构。
新课教学在课前把实验材料准备好,把猪或羊的心脏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人体内脏图、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位置、形状和结构。
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
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模型、图片和实物观察心脏的结构及瓣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心脏的工作过程和图片展示掌握心脏的功能。
(3)通过血液循环过程视频和学生活动,掌握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颜色的变化。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
(5)课外实验为家人测量血压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视频学习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2)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和学生活动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
(3)通过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掌握巩固探究实验方法和时间测量血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2)利用所学血压测量技能帮助家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关心长辈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实物和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课外实践、动手设计循环途径、科学家故事引入。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心脏结构模型及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有关心脏的疾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跳绳结束时,萌萌感到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
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运动员平时心跳比较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一)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外形和结构【心跳的体验】教师讲述:(1)将你的手按住胸腔的左侧,你能够摸到心脏的搏动。
(2)体验:原地跳跃20下,感受心脏的跳动。
学生回答自己有哪些感受。
教师讲述:我们都能体会到心脏在跳动,你知道心脏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吗?大小如何?学生参考教材和自己所知的知识回答。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熟悉,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为大家细心整理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盼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篇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详细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想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看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构造”;推想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熬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观看多媒体材料,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4.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心脏跳动机制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制作简单的心脏模型,观察心脏瓣膜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心脏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心脏结构与功能,使学生明白心脏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心脏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与血液循环的精确配合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心脏四个腔室的位置关系、瓣膜的功能以及血液流动的方向,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和记忆的难点。
-教学设想:通过三维心脏模型、动画演示和实物解剖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心脏结构的立体概念,采用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
-教学设想: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如何影响心脏健康,并结合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健康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设想具体实施: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心脏模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新知识讲解阶段,利用多媒体动画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巩固阶段,设计心跳模拟实验和血液循环游戏,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课程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动力。
本节课是在前两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这两节课的知识点基础上开展的。
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核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观察图片、解剖器官和交流讨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心脏结构与其作为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二)学习目标本节课在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叙述是:概述血液循环。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三)学习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四)学习难点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心脏瓣膜的单方向开放与血流方向的关系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心脏,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器官。
只是不知道人的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具体作用。
但是在我们东北有杀年猪的习俗,很多同学小的时候都见过解剖猪的过程,有着浅显的解剖学知识。
同时在我们当地有许多的美食和循环系统有关如:凉拌心管,黄喉,锡纸猪心,油炸鸡心等等。
因此同学们有关心脏的生活经验还是挺多的。
(二)学生年龄上的心理特点随着七年级下学期的孩子逐渐适应初中生活和生物学学习方式。
动手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逐渐形成参与活动,合作探究,发表见解,爱动手操作学习习惯。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本章教学设计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为主题,紧密结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掌握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实验、模型等教学资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5.教学评价:
-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情境教学法,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我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心跳加速?”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探讨以下问题:心脏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目前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每组整理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行设计一个关于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实验或游戏,旨在加深对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将设计方案提交给老师,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案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课程标准
2.1.1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负责文字说明,一名负责展示相关图片、心脏模型),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1.2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着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识记: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将右手放在胸门左侧,感觉心脏输送血液时的搏动。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2.心脏的结构
2.1分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每组思考课本P68"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教师巡视和指导。(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
2.1.3展示:课件内容“心脏的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心脏的功能发挥各自的想像并提问。
思考与阅读课本P6第二段。
每组另派两名同学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同学分工同上)。
认真观看。
五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a.比较法:通过比较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等结构,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b.步骤分解法:将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逐一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c.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d.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跳动的原理、血液循环过程。
2.难点:心脏瓣膜的作用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心脏异常现象的解释。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心脏模型、动画、图像等,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学生对心脏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2.创设生活情境,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心脏异常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撰写一篇关于心脏健康的小短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心脏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心脏、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脏的影响等。
4.调查身边人的心脏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等,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5.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解答:
a.为什么心脏被称为“输送血液的泵”?
b.心脏瓣膜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跳动原理、血液循环过程等知识点,提出讨论题目。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常见的身体组织:皮肤、肌肉、骨骼、神经组织、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2.常见的器官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二、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1.理解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理解心脏如何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3.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并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
3. 学习方法和步骤1.首先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如何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并让学生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并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4.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1. 概念解释1. 心脏人类心脏是一个能源强大的肌肉器官,它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来驱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并在此过程中带走了废物和二氧化碳。
2. 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房和心室组成的泵,它通过收缩和放松的运动,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中。
在心脏的收缩过程中,氧合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通过血管系统进入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静脉血从右心室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经由氧合后的输氧血液进入左心房,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3.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由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器官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各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在心血管系统中,心脏充当了泵的角色,而血管则起着输送血液、调节血压和保持体内血液稳定的作用。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加深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优课)教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说明心脏的功能。
2.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同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
【教学重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准备】
哺乳动物的心脏、解剖盘、一次性手套、心脏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启发、讨论、小组合作
【学生学前准备】
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
1、位置
2、形状
3、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
1、四个腔
2、五种血管
3、瓣膜
三、心脏的功能
【课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内容多、教学任务重。
教师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精心设置问题,通过启发、点拨和释疑,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实物、图表、视频、模型等教学资源,安排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形成重要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的内容,本课时主要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前面已经学习了人体怎样获得养料和氧气的,而人体内的物质都是通过血液循环来运输的,所以在血管和血液的学习内容后安排本节 是非常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血液怎样流动起来的?心脏就像一个泵,对血液循环起动力作用,推动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所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势必成为学生想探究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承接了前面的教学内容,又为后面的“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是本章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的内容。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特征,说出各结构是否相通、与何种血管相连;理解和描述心脏泵的功能,说出心脏各室收缩或者舒张时辨膜的并闭情况和血液的流向。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学会学习;利用模具、多媒体演示认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观点;再有进一步认识心脏的重要性,加强健康教育【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教学难点】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收集心脏病的预防和保健等方面的知识2.准备心脏结构模型、多媒体课件和课后练习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 生:不能流动。
生:能流动。
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
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
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 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
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
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
师: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
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
(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
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
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学生小组交换意见)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
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
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效果不很理想。
)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
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
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
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
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
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
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
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
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
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
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
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
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
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
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
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