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本文档总结了一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内容如下:第一章:动物的生活1. 动物的分类- 动物按照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食草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 动物的特征- 动物有躯干、头部、四肢和尾巴等组成部分。

- 动物可以运动、呼吸、吃东西、繁殖等。

3. 动物的饮食-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饮食惯,比如食草动物吃植物,肉食动物吃其他动物等。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1. 植物的分类-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

2. 植物的特征- 植物有根、茎、叶和花等组成部分。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来制造食物。

3. 植物的生长- 植物需要土壤、光线和水分等条件才能生长。

- 植物通过种子或者根茎繁殖。

第三章:物体的性质1. 物体的分类- 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

2. 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3. 物体的变化- 物体可以发生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方面的变化。

第四章:天气与季节1. 天气的变化- 天气有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各种变化。

2. 季节的变化- 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3. 季节的特点- 不同季节的天气、气温和植物等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五章:地球与太阳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圆球状的天体。

2. 地球的特点- 地球有陆地和海洋,地球是生命存在的地方。

3. 太阳的作用- 太阳提供了光线和热量,支持了地球上的生命存在。

以上是一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在山脚下、小河边和草地上,我们都能看到石头。

2.石头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用来打水漂、跳房子、拼图案、画图案、做盆栽等。

此外,石头还可以用来造房子、建桥梁、铺路、做雕塑,以及加工成项链、手镯等工艺品。

3.我们可以从石头的形状、斑纹、大小、颜色、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轻重等方面来观察和描述它的样子。

4.石头的每一个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但每次只能按照石头的一个特征来分类。

5.原始人将石头加工成各种工具,比如石斧、石刀和石锤。

6.筛泥土时,我们先用筛孔最大的筛子,再用筛孔中等的,最后用筛孔最小的。

大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比较粗,小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比较细。

7.在挖出来的泥土中,我们可以找到小石子、小树枝、枯树枝、小虫子、沙子、小砖块、碎玻璃、小纸屑和蚯蚓等。

8.制作泥塑时,我们需要先铲土,然后捡出不是杂物的部分,并将大土块碾碎。

接着,我们用筛子把细土筛出来,加水和成泥巴,再捏成各种造型。

泥塑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和高温烧制,最终制成了陶器。

9.我们可以在沙滩上、沙坑里、建筑工地和泥土中看到沙子。

10.黏土是一种有黏性的、颗粒极小的泥土,可以用极细的针在铝箔上扎孔,再借助塑料瓶筛出来。

11.干沙子和干黏土有以下不同:用放大镜看,干沙子颗粒大,干黏土颗粒小;用手按,干沙子不沾手,干黏土沾手;用手捻,干沙子粗糙,干黏土细腻,干沙子硬,干黏土软等。

12.沙子颗粒大,颗粒间的空隙也大,水容易渗透。

黏土颗粒小,颗粒间的空隙也小,水不容易渗透。

13.瓷器和泥人是用黏土制作的,沙雕和沙画则是用沙子制作的。

第二单元水1.洗菜做饭、洗衣服、浇花、刷牙洗脸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水。

2.判断玻璃瓶中的液体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

3.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倒入什么形状的就呈现什么形状。

4.在大自然中,水都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科学知识点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科学知识点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科学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和解释世界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科学意识和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点。

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物种类,小学生应该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植物通常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是植物的主干,支撑植物的身体;叶是植物的呼吸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花则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用来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2. 基本颜色的了解在一年级的科学学习中,了解基本颜色是十分重要的。

红、蓝、黄是最基本的颜色,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来辨认和记忆颜色。

此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颜色混合实验,例如混合红色和黄色可以得到橙色。

3. 季节与天气的变化小学生应该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及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

例如,在春季,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夏季则非常炎热,是游泳和野餐的好时机;秋季则伴随着树叶变黄和果实成熟;冬季则是寒冷的,并有可能下雪。

通过观察和体验,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季节和天气的变化。

4. 动物的分类动物是生物界中多样性最丰富的一类生物。

小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鸟、狗、猫等,并懂得它们的基本特征。

同时,可以将它们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不同类别,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5.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小学生可以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和冷却过程。

此外,小学生还应该学习到水的性质,如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具有浸润性等。

6. 五官的功能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自己的五官是很有趣的事情。

他们应该了解眼睛的作用是观察事物;耳朵的作用是听声音;鼻子的作用是嗅闻气味;嘴巴的作用是品尝食物和说话;皮肤的作用是感受触摸。

通过对五官的了解,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己的身体。

7. 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小学生应该学习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1 石头1.在河边、山上、公园等地方,都能见到石头。

2.石头的表面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3.石头的质地坚硬,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

4.可以用石头玩的游戏:雕刻石头图案、盆栽、打水漂、拼石图等。

5.不同的石头在大小、形状、颜色、斑纹、手感等方面有差异。

6.能按照斑纹、颜色、大小、形状、手感等特征,把石头分成不同的类型。

7.鹅卵石的表面是光滑的。

8.盖房子用的石头是方形的。

9.石头的用途:建房子、搭桥、铺路、做石雕、做石手链等。

古代人把石头做成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锤。

2 玩泥巴1.泥土在水中不能溶解。

2.泥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

3.筛泥土的工具是筛子。

4.筛泥土时,可以把泥土中的细小颗粒筛出来。

5.筛泥土的步骤:1.捡出不是泥土的东西。

2.把大的土块捻捻碎。

3.选择筛子。

4.筛泥土。

6.筛泥土时先用孔较大的筛子,再用孔适中的筛子,最后用孔最小的筛子。

7.把筛出的土加水和成泥,可以做成泥塑。

8.把泥塑烧一烧,会变成陶器。

3 沙子与黏土1.如何获得黏土:1、把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

2、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

2.干沙子的特征:不沾手、颗粒大、粗糙。

3.干黏土的特征:沾手、颗粒小、细腻。

4.沙子的透水性好,是因为沙粒间的空隙大,但沙子的保水性差。

5.黏土的透水性差,是因为黏土颗粒间的空隙小,但黏土的保水性好。

6.瓷娃娃、泡菜坛都是黏土做成的。

7.沙画是沙子做的。

【小学科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科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点一:观察与比较
-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 比较是将不同事物的特征进行对照,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知识点二: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 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直线形、曲线形、角形、圆形等。

- 物体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重量、硬度、透明度等。

知识点三:动物的特征和性
- 动物的特征包括种类、外形、颜色、大小等。

- 动物的性包括进食、运动、繁殖、休息等。

知识点四: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 植物的特征包括种类、外形、颜色、大小等。

- 植物的生长条件包括土壤、阳光、水分、温度等。

知识点五:天气和季节变化
- 天气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 季节变化包括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天气和自然现象。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包括保护水资源、空
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种植树木等来保护环境。

知识点七: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和
找出事物的规律。

- 进行科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

以上是【小学科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到这些知识。

1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1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1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1. 生活中的物质
在1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开始了解生活中的物质。

老师会通过教学和实验让学生了解
一些常见的物质,比如水、空气、土壤等。

学生们会学习到这些物质的特性和用途,以及
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认识植物
在1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开始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特性。

他们会学习到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和花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将更加深入地
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3. 探索动物的生活
在学习植物之后,1年级的学生会开始了解动物的生活。

他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动物,比
如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

学生们会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

4. 探索自然界
1年级的学生会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比如,他们会学习到
光的反射和折射、声音的传播、温度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探索性的学习,学生们将建立起
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

5. 保护环境
在学习了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和现象后,1年级的学生将开始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
会学习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比如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植被、如何减少垃圾等。

通过
这些学习,学生们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和习惯。

以上就是1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们将建立起对生活和自然的
基本认识,并养成良好的科学习习惯和环保意识。

一到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一到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一到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知识点包括广泛的内容,涵盖了一到六年级的课程范围。

以下是一到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一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能够提供光和热。

2. 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结果。

3.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同时释放氧气。

4. 动物需要空气、水和食物才能生存。

5.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

6. 根据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对物体进行感知。

二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生物、非生物因素。

2. 饮食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物体的浮沉和水的密度相关。

4.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比例。

5. 动植物的不同特征和需求。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4.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5. 感光物质对光的反应,如相机和眼睛的原理。

6. 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熔化、凝固、蒸发的条件。

2.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作用。

3. 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4. 静电、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5. 光的折射、反射和吸收现象。

6. 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 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2.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3. 高山和洞穴中的动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殊方法。

4. 亲水和疏水物质在水中的表现。

5. 感染病菌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6. 音乐中的音高、音长和音色的概念。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 热能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 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3. 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和引力的概念。

4. 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5. 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影响。

6.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保护方法。

以上是一到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和现象,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动植物1.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 动物可以移动,植物不能移动。

- 动物需要呼吸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 动物吃其他物质获取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能量。

- 动物有感觉,植物没有感觉。

2. 动物分类:- 哺乳动物:人、猫、狗等。

- 飞禽:鸟类,如鸽子、鹰等。

- 爬行动物:蛇、乌龟等。

- 水生动物:鱼、海豚等。

3. 植物分类:- 草本植物:像草一样生长的植物。

- 灌木:比草本植物高,但没有像树那样的主干。

- 树木:比灌木高,有明显的主干。

二、五感1. 视觉:用我们的眼睛看东西。

眼睛可以分辨颜色、形状和大小。

2. 听觉:用我们的耳朵听声音。

耳朵可以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

3. 嗅觉:用我们的鼻子闻味道。

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

4. 味觉:用我们的舌头品尝食物的味道。

舌头可以分辨酸、甜、苦、咸等味道。

5. 触觉:用我们的皮肤感受物体的触摸。

皮肤可以分辨物体的硬软、凉热等感觉。

三、天气1. 天气现象:- 晴天:阳光明亮,没有云朵。

- 多云:有些云朵,太阳可能会被遮挡。

- 阴天:云层厚,看不到太阳。

- 雨天:下雨,天空会阴暗。

- 雨后彩虹:在雨后,出现在天空的五颜六色的弧形。

2. 季节:-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

- 夏天:气温高,阳光明媚。

-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叶子变黄并掉落。

- 冬天:气温低,有时下雪。

以上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科学主要涉及生活中的常见自然现象、物体的特征、季节变化、动植物等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1.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包括天气、气温
和自然界的变化。

2.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太阳光和月亮光的来源及影响。

3.动物的特征:对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认知,如虫类、
鱼类、鸟类等。

4.植物的特征:对一些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认知,如树、花、
草等。

5.物体的性质:对一些常见物体的性质进行观察和认知,如硬、软、
重、轻等。

6.常见器官:认识人体的常见器官,如眼、耳、鼻、口等。

7.水和空气:认识水和空气的重要性,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8.生活中的力:了解一些常见的力,如推力、拉力等。

9.保护环境: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

10.习惯养成: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讲卫生等。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老师会根据具体教材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填空1、石头的样子是(椭圆形),比(鸡蛋)大,有(黑色斑点),不太(光滑)。

2、给石头分类,可以按(颜色、斑纹、大小)分,3、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

4、泥土可以做(乌龟)。

(茶杯),(茶壶)等许多物品。

5、干沙子(不沾手),(颗粒大),(粗糙),干黏土(沾手),(颗粒小),(细腻).6、沙子渗水(快),黏土渗水(慢)。

7、我们在山脚下,小河边,草地上,都能见到石头。

8、石头的用途有:可以用来打水漂,跳房子,拼有趣的图案,在石头上画美丽的图案,用来做盆栽等。

石头还可以用来造房子,建桥梁,铺路,做雕塑,还可以加工成项链,手镯等工艺品。

9、我们从以下方面观察描述石头的样子:形状,斑纹,大小,颜色,表面是否光滑,轻重等。

10、石头的每一个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用它来给石头分类,但是每次只能按石头的一个特征来分类。

11、原始人将石头加工成各种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锤。

12、筛泥土时,先用筛孔最大的筛子,再用筛孔中等的,最后用筛孔最小的,大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粗,小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细。

13、我们从挖出来的泥土中,可以找到小石子,小树枝,枯树枝,小虫子,沙子,小砖块,碎玻璃,小纸屑,蚯蚓等。

二、简答1、石头有哪些用途?答:石头可以修房子,修桥,修路,做装饰,做石像。

2、古代人把石头做成哪些工具?答:古代人把石头做成石锤,石斧,石刀。

3、怎样筛泥土?答:1、捡出不是泥土的东西。

2、把大的土块捻捻碎,3、选择筛子。

4筛泥土。

第二单元水一、填空1、生活中,洗菜做饭,洗衣服,浇花,刷牙洗脸等都需要水。

2、我们要判断玻璃瓶中的液体时,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

3、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倒入什么形状的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

4、大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5、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摸得着,会(流动)。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单元一:动物世界
-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 动物的食物和生活性
- 常见动物的特点和性
单元二:植物世界
- 植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 植物的需要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单元三:日常生活和科技
- 农业生产和食物的种类
- 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应用
- 生活中的能源和节约用电
单元四:天气和季节
-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 不同天气的表现和特征
- 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
单元五: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研究生活中的情绪管理
- 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保健
-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合理使用网络和信息科技
单元六: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责任
- 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 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纸
-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单元七:乡村风光
- 农田的特点和农作物种植
- 乡村生活和农民的职业- 乡村风景和自然环境- 乡村的发展和保护
单元八:食物与健康- 健康饮食的概念和原则- 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常见的饮食相关疾病-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探索世界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能够了解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现象。

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知识点:一、身体与生活1. 身体结构和功能a. 头、躯干、四肢的名称和位置b. 头和四肢的运动c. 感知器官的作用和功能2. 手部的运动a. 握笔、握勺、系鞋带等生活技能的训练b. 防止手部受伤的知识和方法3. 牙齿的保健a. 正确刷牙的方法和时间b. 饮食对牙齿健康的影响二、物质与环境1. 物体的材质与颜色a. 不同物体的材质和颜色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的影响b.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来认识物体的材质和颜色2. 水的性质及应用a. 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流动性质b. 水的用途和节约用水的方法3. 空气的性质和运动a. 空气的存在和压强b. 空气的影响和应用,例如风的产生和利用三、植物与动物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a. 植物的观察和记录b.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2. 昆虫的生活习性a. 昆虫的观察和分类b. 昆虫的食性和栖息地3. 宠物的饲养与保护a. 宠物的种类和喂养方法b.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四、天体与地球1. 星星和太阳的观察a. 夜空中的星星和星座的形状b. 太阳的位置和变化2. 季节和天气的变化a.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b. 天气的观察和记录3. 自然灾害及其预防a. 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特征b.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点,一年级的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规划他们身边的世界。

同时,这些知识也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孩子们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成为热爱科学的小科学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本》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3.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用手掂)等方法进行观察。

4.我们可以从(轻重)、(颜色)、(形状)、(光滑)和(粗糙)等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二课《谁轻谁重》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重)。

3.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

4.比较轻重,用手掂量和用天平称量比较,(用天平称量)更准确。

5.大小差不多的物体,金属比较(重),塑料和木头比较(轻)。

第三课《认识物体的形状》1.常见的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边形)等。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据空间的方式。

3.正方形木块无论怎样摆放,平铺在盒子中的数量是(相同)的。

4.长方形橡皮和六边形螺母用不同的方式平铺在盒子中,数量相差(很大)。

第四课《给物体分类》1.根据物体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2.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物体分成不同的(类别)。

3.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轻重)、(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给物体分类。

4.为了方便记录,在分类前可以先给物体(编号)。

第五课《观察一瓶水》1.水有许多特征,比如(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会流动)。

2.闻气味时,一般采用(扇闻)的方法。

3.水和洗发液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4.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木块(有)固定的形状。

第六课《它们去哪里了》1.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红糖)等。

2.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小石子、橡皮)等。

3.把小石子放在水中,搅拌后(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溶解。

4.把食盐放在水中,搅拌后(不见了),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自然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自然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自然全册知识点汇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自然科学全册知识点的汇总。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昆虫
- 蚂蚁的特点
- 蚊子的特点
- 蜜蜂的生活
- 飞蛾的特点
第二单元: 动物的繁殖
- 哺乳动物的繁殖
- 鱼类的繁殖方式
- 鸟类的繁殖方式
- 幼儿动物与父母动物的关系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 植物的种子
- 树木的特点
- 花和种子的关系
- 植物的繁殖方式
第四单元: 昆虫的合作- 蜜蜂的合作
- 蚂蚁的合作
- 昆虫间的互助关系
- 昆虫的社会性
第五单元: 常见的动物- 哺乳动物的特点
- 鸟类的特点
- 爬行动物的特点
- 鱼类的特点
第六单元: 植物的食物- 植物的根和叶的作用
- 植物如何吸水
- 植物如何制造食物
- 植物的食物链
第七单元: 动物的食物
- 食肉动物的特点
- 食草动物的特点
- 食杂食动物的特点
- 食物链中的关系
第八单元: 植物的变化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季节对植物的影响
- 植物的变化和保护
- 植物的利用和种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自然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年级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轻重、粗糙程度等都是它们的特征。

2. 观察物体的方法:用眼看(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用手摸(粗糙程度),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掂一掂(重量)。

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量和称量等方法进行比较,但准确的程度不同。

用天平称量可以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4. 用天平称量的时候要选择大小和轻重合适的物体做称量标准物,比如曲别针。

5. 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堆积和摆放的方式。

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6. 在同样的盒子里,不同的平铺方式装下的物体的数目是不同的。

7. 给物体分类的步骤:编号,定分类标准,记录分类结果。

可以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多次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8. 科学的闻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向鼻子。

9. 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越黏稠,流动速度越慢,比如洗洁精比水流得慢。

10. 有的物体能溶解在水中(例如糖、盐、洗洁精),有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例如铁钉、沙子、石头),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度。

11. 红糖“消失”在水中以后,水变红了,变甜了,说明红糖还在水中;盐“消失”在水中以后,水变咸了,说明盐还在水中。

12. 固体的特征: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些固体颗粒很小,比如面粉、沙子和食盐,它们也有固定的形状);液体的特征: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空气的特征:很轻(有重量),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

第二单元:动物动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会运动,会长大,会死亡,会繁殖后,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呼吸,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比如植物和动物。

不同种类的动物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之间也会有不同的地方(个体差异)。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寻找校园里的动物时,要带的工具有:棉签,放大镜,笔,记录本。

寻访动物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也要注意不惊动、不伤害动物,不损坏它们的“家”。

小学一年级科学常见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科学常见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科学常见知识点归纳一、动物的分类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等都属于脊椎动物。

它们具有脊柱,可以保护身体内部的脊髓。

无脊椎动物:昆虫、贝类、软体动物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它们没有脊柱,身体柔软。

2.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冷血动物:爬行类、两栖类等属于冷血动物。

它们的体温与周围环境一致,无法自我调节。

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等属于热血动物。

它们具有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体温比周围环境高。

二、植物的分类1.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松树、花生、玫瑰等属于种子植物。

它们通过种子繁殖。

孢子植物:苔藓、蕨类等属于孢子植物。

它们通过孢子繁殖。

2.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橡树、杨树、花梨树等属于木本植物。

它们的茎干坚硬,可以长成高大的树木。

草本植物:菊花、草地、小麦等属于草本植物。

它们的茎干柔软,一般生长在地面上。

三、物质的状态1.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冰、石头、木块等物质属于固态。

它们的分子间距离较小,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水、酒、油等物质属于液态。

它们的分子间距离适中,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

气态:空气、氧气、氢气等物质属于气态。

它们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物质的变化融化:固态物质受热变为液态,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物质受冷变为固态,如水冷却后形成冰。

汽化:液态物质受热变为气态,如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凝结:气态物质受冷变为液态,如水蒸气冷却后变成水滴。

四、天气现象1.晴天和阴天晴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无云或少云。

阴天:天空被云层遮挡,光线变暗。

2.雨天和雪天雨天:空中水汽凝结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增大后落下,形成雨滴。

雪天:空中水汽凝结成冰晶后降落,形成雪花。

五、地球与日月星辰1.日出和日落日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天空逐渐亮起。

日落: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以下,天空逐渐变暗。

2.月亮的形状新月:月亮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形如弯弓。

上弦月:月亮看起来像一个弯腰向右的“C”。

2022小学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梳理总结

2022小学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梳理总结

2022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橡皮、文具盒、桌子、电视、空凋、黑板……等等。

2、主要的观察方法:①看:颜色、形状、大小、是否透明、是否流动闻:气味手:摸一摸粗糙程度、掂一掂轻重②对比观察(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和观察)3、比较物体轻重步骤:(1)先预测(2)掂一掂(用手掂量)(3)称一称(用简易天平称量)要求:(1)将所有物体两两组合(2)简易天平左端放称量的物体,右端放标准物(3)标准物可选用较小、较轻的回形针。

称量时,标准物要一个一个的放到天平里。

(4)实验结束后,数一数称量每个物体时所需要的回形针个数,然后根据回形针的数量就能比较出几个物体的轻重了。

4、比较物体轻重时,用称量的方法会更科学、更准确。

5、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两个碗,为什么轻重不一样?(材料不同)材料、形状都一样的橡皮,为什么轻重也不一样?(大小不同)6、物体的形状不同,它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会不同。

7、将下列物体分别平铺一层在盒子中,有哪些摆放的方法?哪种方法装的数量更多?(1)小立方体和乒乓球每个面的形状都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只有一种摆放方式。

(2)螺母和橡皮每个面的形状不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有多种摆放方式,并且螺母和橡皮立着放的数量会比横着放的数量更多。

8、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9、根据不同的特征给以下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要求:(1)不遗漏(2)不重复(3)对于某项特征明显突出的物体,分类时绝不可以出错!(比如:按“软硬”分类时,玻璃珠、木块、塑料块、螺母等物体是比较明显“较硬”的物体,它们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大;泡沫块、塑料杯、纸片等是比较明显“较软”的物体,受个人因素影响也不大,所以这7个物体在分类时绝不能出错!而剩下的乒乓球、橡皮,由于个人感受差异较大,因此产生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两种物体可以自由分类,不做强制要求。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橡皮、文具盒、桌子、电视、空凋、黑板……等等。

2、主要的观察方法:①看:颜色、形状、大小、是否透明、是否流动闻:气味手:摸一摸粗糙程度、掂一掂轻重②对比观察(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和观察)3、比较物体轻重步骤:(1)先预测(2)掂一掂(用手掂量)(3)称一称(用简易天平称量)要求:(1)将所有物体两两组合(2)简易天平左端放称量的物体,右端放标准物(3)标准物可选用较小、较轻的回形针。

称量时,标准物要一个一个的放到天平里。

(4)实验结束后,数一数称量每个物体时所需要的回形针个数,然后根据回形针的数量就能比较出几个物体的轻重了。

4、比较物体轻重时,用称量的方法会更科学、更准确。

5、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两个碗,为什么轻重不一样?(材料不同)材料、形状都一样的橡皮,为什么轻重也不一样?(大小不同)6、物体的形状不同,它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会不同。

7、将下列物体分别平铺一层在盒子中,有哪些摆放的方法?哪种方法装的数量更多?(1)小立方体和乒乓球每个面的形状都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只有一种摆放方式。

(2)螺母和橡皮每个面的形状不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有多种摆放方式,并且螺母和橡皮立着放的数量会比横着放的数量更多。

8、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9、根据不同的特征给以下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要求:(1)不遗漏(2)不重复(3)对于某项特征明显突出的物体,分类时绝不可以出错!(比如:按“软硬”分类时,玻璃珠、木块、塑料块、螺母等物体是比较明显“较硬”的物体,它们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大;泡沫块、塑料杯、纸片等是比较明显“较软”的物体,受个人因素影响也不大,所以这7个物体在分类时绝不能出错!而剩下的乒乓球、橡皮,由于个人感受差异较大,因此产生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两种物体可以自由分类,不做强制要求。

一年级科学下册识字表

一年级科学下册识字表

一年级科学下册识字表单词列表1. 植物 (zhí wù) - 植物是指各种绿色植物的总称,如花草树木等。

2. 动物 (dòng wù) - 动物是指能够自由移动的生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 天气(tiān qì) - 天气是指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4. 气温(qì wēn) -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用来表示天气的寒冷或炎热程度。

5. 季节 (jì jié) - 季节是指一年中的某个时期,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等。

6. 环境 (huán jìng) - 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7. 地球 (dì qiú)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有陆地、海洋等不同的地理特点。

8. 太阳 (tài yáng) - 太阳是地球的最大光源,提供光和热能,使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

9. 形状 (xíng zhuàng) -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貌和轮廓,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

10. 颜色 (yán sè) - 颜色是指物体表面的色彩,可以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等不同的颜色。

示例句子1. 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2. 动物有很多种类,比如猫、狗、鸟等。

3. 今天的天气很好,是晴天。

4. 外面的气温很冷,记得穿厚一点。

5. 秋季的树叶变成了黄色。

6.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

7.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珍惜它。

8. 太阳每天都会照耀大地,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9. 这个形状是圆形的,很好看。

10. 这本书的颜色是红色的,很漂亮。

以上是一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示例句子。

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和句子,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实践。

准备给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点

准备给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点

准备给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点【导语】科学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具体的实事求是,诸多的实践经验,实证之学,科学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世界观与具体的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关于生命世界一、植物1、植物的分类:①根据植物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②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③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④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即用根、茎、叶来繁殖)和种子繁殖(即用种子来繁殖)。

2、植物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①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②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③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称为光合作用(海尔蒙实验)。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

④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⑤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贮存养料。

3、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4、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弹射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流传播。

5、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空气。

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关。

二、动物1、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2、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三、人体及健康1、人的身体外形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1.分工合作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2.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也没有气味的物质。

3.有些物质(像食盐、味精、白糖等)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有些物质(像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在水里。

4.我们通常通过叶、花、果实的特征来辨认植物。

5.植物需要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6.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7.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样子就是月相,月相是不断变化的。

8.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它无色、无味。

9.科学猜想需要事实和证据来证实。

综合利用感官或者工具可以帮我们观察、搜集更多事实和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