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Teaching Practice September 2019———2019·09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小学生 教学设计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朱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递进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知识,到认识知识,再到分析知识,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应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基础层面到更深入的层面,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深刻以及严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形的培养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思维逐渐深刻及缜密,由表入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学习,不仅是知识内容上的层层递进,也是思维教育上的层层深入,本文运用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一、夯实基础层,开启学生思维学习课程基础知识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复习旧知识方面导入、可以运用问题导入、也可以运用各种有趣的语言导入,联系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一课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学生的关注点就会着重放在这一面上,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配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纸盒,学生每人都需要准备一个长方形的小纸盒、还需要准备一个正方体。

例如,可以用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们说一说这张纸的形状,然后多拿几张堆积在一起,再用多媒体展示由面到体的过程,让学生们认识长方体;然后,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们说一说这张纸的形状,然后多拿几张堆积在一起,再用多媒体展示由面到体的过程,让学生们认识正方体,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教师进一步展示多种立体图形,指出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并让学生们再举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例子,然后提出要进一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层,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习的开始阶段,也是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初步阶段。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
部分人的发展 , 充分 体现 了素质 教育 因材施 教的原 则。
B 、 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 , 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
与传统教学模 式不 同的是 , “ 分 层递 进 ” 教 学强 调 、 承认学 学习的机会 。 譬如在 “ 二元 一次方程组 ” 的概 念教学 中, 教师 可 生 问的差异 , 并视 为可利用 的教 育资源 , 以学 习小组互 动的方 通过判断题 的形式考查 学生对概念 的熟悉与 掌握程度 ,给 出 式, 促 进班 级竞争 、 学 习与共 同发展 的 良好 学 习氛 围 , 进 而把 以下 方程 : ① + =4 ; ②x 2 +2 x —Y =x 2 ; ⑨x y — Y =6 ; ④x 2 + “ 差异 ” 转化 为教 育资源 , 缩短 学生间 的智 能 , 指 依照学 习者的个体差 异性 , 根 教 学 内容 作共 同目标 、 层次 目 标 的 区分 。 尤其是要 注意转变传 据 因材 施教 的教 育原则 , 将 学生划分 为若干层 次并确定 不 同 统 教学 “ 一刀切 ” 的做 法 , 如在学 困生 的教学 目标 安排上 可采 的学习 目标 与学 习要求 ,并依据教学效 果予 以调整 的教 学模 取先慢后快 、 由浅入 深的渐进 办法 , 允许学 困生在有梯 度的连
于初 中数学教学 中 , 教 学效 果颇佳 。 以下仅介 绍一些 自身的教 目标 可定为两部分 : ① 共同 目标 : 掌握 因式分解 的概念并 可应 学体会 , 以期抛砖 引玉 。
1 “ 分层递进 ” 教 学 的 教 学 目标 在 于 递 进
用 其初步 解决 简单 问题 ; ② 层次 目标 : A层 , 因式 分解 简单 的 整式 ; B层 , 理解概 念并熟练 地分解 因式 ; C层 , 在 B层 的基础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某种角度上看,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涵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它将因材施教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图在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互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在这种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取得应有的进步.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教学,要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递进教学法正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针对水平层次不同学生,在目标、内容、途径上都可以分为不同层次.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层次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评价、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形成新的目标.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首先,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个人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需要认真对待了.因此,教学中,如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水平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在因材施教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视了学生的差异,使教学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心理效应原理.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学习效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果,感受到成就感、喜悦感,让学生在“我努力了,我可以不断进步”的心理暗示下,不断设置符合自己能力的更高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最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种在原有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最优化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环节的优化,尽可能高效地运用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三、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操作方法1.学生分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进行初步的分层.当然,教师在分层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潜力,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合理分层.教师对学生分层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也可以为避免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隐形的分层.2.教学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可以分不同的难度层次,或者是同一难度的作业,但是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要求分出不同层次.在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加深理解学习的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的学习目标低一些,设置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3.评价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求有差异.分层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性.比如,对低层次的学生,要以表扬为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中等学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肯付出,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是能够赶上优等生的;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他们可以更优秀,可以挖掘更深的潜力.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定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地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正确认知自己,积极配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作者:吕培爽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着重大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当下各类学科当中的一种现象。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出了“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实际当中应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任务,打造优质的教学课堂。

“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立足于教育界当中“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方式的制定,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本文立足于“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浅谈了其在初中数学当中的实际运用,并阐释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去落实这种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数学基础教学部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法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法从教学方式的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分层递进”教学法是课改浪潮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针对学习的差异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划分,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为他们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方式一致都没有任何的突破,一味的遵循老师提前备课、课堂面授、作业辅导这样的环节进行教学开展,其中很难全面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感受。

“分层递进”教学法出现,一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出优质课堂方案的同时还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不管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师而言,这种方式都是非常值得发扬的。

一、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要想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充分的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就必须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因此,教师在引进并开展这种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全面性的去分析了解每个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掌握他们接收知识的情况。

在进行划分小组的时候,教师应当考虑到的问题也是全面性的,不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高到底依次分组,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以及表现综合性的考虑进去来进行全面性的划分。

“分层递进”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降。 2 、制 订不 同层次 教学 目标 。 当前 的 初 中数 学 教 学存在 一 个很 普遍 的 现象 ,就是 教 师侧 重 于 知识 面 的饱 和 度讲 解 及练 习 ,以教 会学 生 解题 的技 能 ,教 会 学 生运 用 基本 概 念和 法 则的 能力 ,较 重视 学 生规 范 的书 写和 表 达 ,忽视 了学 生 在学 习 过程 中思 维形 成 的心 理过 程 , 因此 ,

‘‘
分层 递 进"法在初 中数・ 学教j 学寸 的应 用
河 北省 井 陉 县小 作 中学 杨 彦 文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 “ 分层递进” 教学法, 可以有效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 使学生由 被动强迫性 学习变自主创
造性学习 ,从而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 “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分层 递 进法 初 中数学 教学 应 用
“ 分 层 递进 ”教 学法 是教 学 改革 中 的一种 教学 组织 形 式 ,
_¨ ‘ 0

, m
分 层 ,有 进步 的学生 可 以晋 升一个 层次 ,学习 态度不 好 且退 步 的 降至 下 一 个 层 次 ,激励 学 生积 极 上 进 ,逐 步 解 体 丙 层 组 学 生 ,从 而达到 甲乙层 次组 学生 不断扩 大的 目的。 一、 2 、不 公 开 划分 学 生 的层 次分 组 初 中生的 自尊 心较 强 , 因此 ,教 师在 划 分各层 次 时要 充分 认识 到 每一 个学生 在 人格上
3 、感 受成 功 原则 。在 初 中数 学 课堂 教 学 中 ,实 施 ‘ ‘ 努 层 递 进” 教 学法 ,最 大 限度地 考 虑学 生 的个 体差 异和 内 在潜 质’ ; 培 养 优 等 生 ,转 化学 困生 ,很 好 地 处 理 全体 性 与个 别 性 的 关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标签: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学生;教学;作业;评价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顾及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不断进步。

因此,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之中应用广泛,教学效果显著。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呢?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小组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测验、平常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是学习成绩较好,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解题方法灵活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分享、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组是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努力、认真,但拓展能力不足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第三组是学习困难,但努力学习的学生。

此小组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只是未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拓展学生思路,使其逐步进步。

通过对学生分层,能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分层,制订不同教学目标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重要部分。

通过教学分层,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要在于难点问题的点播以及思维训练;学习成绩中等、拓展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巩固。

第二,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特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必须是切實可行的教学目标。

分层递进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究

分层递进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究

分层递进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究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小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枯燥、乏味、甚至像听天书一样,课堂气氛沉闷,很难于提高教学的教学成果和质量,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负面效果。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势在必行,基于这样的思考,尝试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促进教学成果的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新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越来越多。

学生不仅需要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将这些理论在实践当中应用起来。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

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提高学生听课效果,赋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并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从我们的教育目标来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应用等综合能力。

1、学校简介高密市东北乡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故乡,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复杂情感的文学著作《红高粱》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高密市东北乡东流口子小学正坐落于这片朴实的土地上,学校建筑面积3530平方米,占地12370平方米,服务于周边东流口子村、郭家官庄村、大石桥村、陈家屋子村、三屯村、郭家屋子村、刘家台子村、毛家屋子村等10处自然村。

高密市东北乡东流口子小学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脚步一路走来,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70多年的光辉历程,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传承文明,依法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广大师生用心做事,创新经营,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阳光教育。

微课题《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结题报告(一等奖)

微课题《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结题报告(一等奖)

微课题《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结题报告(一等奖)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微格课题研究报告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平行分班”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班级人数过多,导致学生研究不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研究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的研究目标不仅是解决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问题,还将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出能指导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这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调研和制定研究方案阶段。

我们选题、完成课题申请,申报立项;组织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和实践的准备。

主要是研究有关分层教学的经验,借鉴分层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分层教学的经验并进行初步的经验总结。

接着,我们进入了实施研究阶段。

我们按照课题方案经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层摸底,对所带的两个班进行分层,同时对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具体化。

通过各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通过论文等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围绕研究问题,利用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与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

围绕研究的问题分析、处理信息。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

总结逐步推广(2014.6):我们进一步总结了有关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明确了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研究内容。

我们编写了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促使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并具体研究了分层教学中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具体操作。

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识进 行 复 习 。复 习并 不 是 简 单 的 重 复 , 是 要 着 眼 于 新 而 旧 知识 之 间 的联 系 , 住 新 旧知 识之 间共 同的 原 理 或 本 抓 质 , 量 缩 短 学 生 已知 抓 新
的 “ 着 点 ” 清 晰 , 牢 固 。其 次 , 创设 问题 情 境 , 更 更 要 引 起 学 生 的 认 知 冲突 , 明确 新 旧 知识 的 区 别 , 学 生 产 生 使

定 向 教学 阶段 。首 先 , 把 学 生 原 有 认 知 结 构 中 的 1 要 日知
不 给 学 生 施 加 什 么要 求 ,只提 示 学 生 做 体 验 性 练 习 , 这 样 学 生 在 没有 压 力 的情 况 下 做 练 习 , 松 愉 快 , 之 学 轻 加
生 对 新 生 事 物 所 固 有 的试 探 性 、 奇 性 和 自我 表 现 性 作 好 用 , 练 习 时 必 然 表 现 出 活跃 进 而诱 发学 生学 习 的 兴 趣 做 和 自觉 积 极 性 。
分 层 递 式教 爹 在 亏敫 学教 亏中 应用 的
江 苏省 盐 城 市 第 一 小 学 李 济 坤 分 层 递 进 式 教 学 法 是 近 年 来 在 我 国 教 育 和 教 改 中 兴起 的一 种 新 型教 学 法 。其 实 质是 在 发 挥 学 生 主体 性 的
基 础 上 , 教 师 精 心 组 织 引 导 下 , 教 学 双 方 , 尽 其 在 使 各 三 、 用 巩 固 。 用 反馈 运 应 巩 固 阶段 , 是 知 识得 以进 一 步 巩 的 教 学 段 。通 就 过所 学 知识 在 不 同情 境 中 的应 用 , 新 知 识 从 具 体 到 抽 使 象 , 抽 象 到 具 体 反 复 转 化 , 而 引 导 学 生 在 沟 通 新 旧 从 从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潘海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分层递进、突破重点的课程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普遍关注的一项新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应当划分相对稳定的小组层次,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及评价分层,做到教学过程、课外作业练习层次化,使不同知识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递进;面向全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学生智力、学习能力层次不一的教学现状与统一的教学策略中掌握好平衡,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采取分层递进、突破重点的课程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是实现班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集体形式下的一种个别化教学策略。

它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心理、生理差异的客观前提下,融入因材施教思想,在课程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做到培优补差,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

与传统的程式化、机械化教学模式相比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突出地反映了以下3方面的教育思想:①全体性教育思想。

即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做到“着眼于受教育群体”、“面向全体学生”。

②主体性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起来,在课程知识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性”、“个性化”,鼓励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教”,走向自主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

③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使讲授内容、形式和方法都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人而宜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度,可以真正地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数学学习递进发展和提高。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摘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传统的统一教学内容转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早已成为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一、对初中生进行分层,进而充分发挥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我们可以首先对初中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初中生实际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此时我们多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的办法。

其中,显性分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选、师生共同协商的方法,可以说显性分层是一种动态的分层模式;而隐性分层则主要是通过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生进行座位编排,划分合作的学习小组,使实施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目前我们将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划分到 a 层中;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划分到 b 层中;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则划分到 c 层中。

以此详细的学生划分,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做到相互帮助,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辅导,以便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

二、依据分层理念,实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扎实的工作。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17 0
算科 学这个 新数 学类专 业 中实现 高等 代数这 门老课 程 的教学 目标 。
二 、 学 内容 教
将整个 课程 、 每章 、 每节 甚 至每讲 教学 内容划分 成三个 层面 : 基本 部分 、 提高 部分 、 深化 部分 。
基本部 分包括 基本 概念 、 基本 理论 、 基本 思想 方 法 。“ 层递 进 “ 分 的课 程 教学 策 略 主 要是 基 于这 样

种认识 : 学生若 干年后 大脑 中应 该 留存高 等代数 基本 思 想方法 , 以应 用 到后 续 课 程 , 借 以分 析解 决 或
问题 , 而某 些计算 技 巧的遗 忘并 不可 怕 同 时不 可避 免 。课程 的重 点不 是 机 械 的计算 ( 也是 以往 高等 这 代数 的教学 一贯 强调 的 内容 ) 也 不是 对 定 理或 题 型 的分类 和 记 忆 。虽 然 训 练学 生 熟 练 的计 算 能力 是 , 课 程的重要 内容 , 不 是课程 的核 心 。基本 部分作 为课程 的核心 内容 , 调概念 的广 博性 和方法 的广泛 但 强 适 用性 , 以培养学 生 的数 学素 养 , 为在后 续课 程 中的应 用 打好理 论 基 础 。将 多项 式 、 列式 、 阵 、 性 行 矩 线 方程 组 、 次型等 主题 有机地 结合 成一 个整 体呈现 给学生 , 二 而不 是互不 相关 内容 的 简单组合 。这个 层面 的 内容是各层 次学 生 的共 同需求 , 是本课 程教 学 内容 中的核心部 分 。 提高部 分包括 课程难 点 、 必要 的理 论证 明、 多知 识点 的融合 等 。高等代 数课 程 中有较 多的复杂 理论 证 明 , 也是使 很多 学生 望而 生畏 的地方 。但 同时正是 这 些 内容对 锻 炼学 生 的逻 辑思 维 能力 有着 很 大 这 的 帮助 。本 着“ 三个 兼顾 ” 的基 本 思想 , 要 的定 理证 明就 可 以放 在第 二个层 面 。作 为课程 ” 心 “ 必 核 知识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例外水平采用例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崇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结壮,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大凡,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调和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康健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例外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盛行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佳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用体现。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作者:涂俊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4年第09期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能有得.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够得到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如何在保证全体学生都有进步的同时,既能培养出数学尖子生,又能帮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呢?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可以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一、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教学目标等进行分层对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进步.通常来讲,分层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能力和接受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也就是高、中、低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划分层次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校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透彻的摸底.为了便于划分层次,学校可以在入学(开学)前组织统一的考试测验,根据成绩来划分层次.比如,85~100分为A级,60~84分为B级,低于60分的为C级,即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再综合考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具体调整,使小组划分更合理.当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知识水平情况,再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划分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清楚分层不是单纯的好坏之分,而是为了给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此外,还应注意,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2.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不是每节课必须要到达的硬性指标,而是教学进行的依据.在划分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备课.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三个备课本,分别注明学生的层次和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具体内容的备课.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例,A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用方程解答应用题.B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能根据书上的例子,学会解答一般的习题.C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理解基本的解题方法.这样分层的好处是,教学任务更加明晰,而且还能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都能进步.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这一步骤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此,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不同要求来进行的.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时,笔者对C级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表达式,可以套用课本中的例子解题;对B级学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代入法,能脱离课本解题;A级学生要深刻掌握代入法,能用自己的思路解决较为复杂的题目.笔者经常鼓励安慰学生:“这是A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B级学生了解就行,C级学生听不懂也不必害怕、”“这是B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C级学生了解就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被有效调动,都想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层次,C级想掌握B级的内容,B级想冲刺A级的内容,A级想让自己更强大,从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既能顾及全体又能因材施教.4.对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分层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掌握知识必须大量地做题.在课堂练习题上,笔者的设计是:A级学生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重点在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B级学生做难度中等的题目,重点在夯实重要知识点;C级学生做难度较低的题目,重点是树立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家庭作业,笔者主要采用自主编题的方式:给A级学生布置拔尖提高题,难度相对较大;B级学生布置巩固练习题,以课后习题为主;C级学生布置简单易懂题,主要是把各种大题分解成很小的几个题目,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既减轻了学困生学习的负担,还能鼓励他们积极上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充分掌握并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全体,还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责任编辑黄桂坚)。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基本上全盘端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来大,学困生也随着越来越多,从而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对于文科教学来手影响不大,而对于理科教学的影响就非常大,出现课堂教学中难以顾及两头现象,结果是优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智力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困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优生不优,学习缺乏竞争力;学困生找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意志不断遭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空气,形成恶性循环,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初中生的毕业率有其名而无其实,个别初中毕业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恐怕连初一的学生都达不到。

而以往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

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运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就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把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各层次班级教学质量。

鉴于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我校从2001年秋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尝试“分层递进策略”教学法,经过近年的教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并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2004年9月又创造性的运用“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镇原县城关初中郭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主。

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

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论(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分层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递进”教学法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笔者立足于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客观差异,由教学目标入手,从小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授课及课堂练习分层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0-02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指依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并依据教学效果予以调整的教学模式。

课改前,初中数学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和约束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中很难顾及到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难以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实现较理想的能力发展或潜力发掘。

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

以下仅介绍一些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递进“分层递进”教学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层”即协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手段;“递进”则代指教学任务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智能层次不一的学生立足于固有知识建构,实现整体进步。

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面向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样,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不仅是针对于部分优生,不以牺牲部分人素质发展的机会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视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学习小组互动的方式,促进班级竞争、学习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把“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缩短学生间的智能差异。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划分小组层次,定期动态升降“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学生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学习人人的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而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习惯、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差别很大,存在的问题是:优生不“优”,后进生虽为数不多,但素质很低。

那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优化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低层入手,创设情境。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兼顾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按教学设计和临场情况,简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实例引入。

“尝试性问题”的设计可采自生活,源于实践,简明有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紧扣教材内容。

2.创设矛盾冲突。

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尝误原理的应用。

展示中、低层次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中、高层次学生再思考,易于创设一个探研、创造的氛围。

第二、分组合作,主动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实双基训练,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当堂、按时完成,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选做题则链接中考、竞赛,或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研创造能力,拓宽视野。

中高层次学生除完成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练习外,还应尽力去选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教师则根据练习反馈的情况,分层进行激励性评价。

对于后进生,寻找他们点滴的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出要求:进步就好。

对于中等生则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出口号:力争更好。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第一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袁学勤(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山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字:分层递进实践探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为了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六年前我便在我校开始探索并初步试行分层递进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山区学校十分实用。

它既减小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其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必要性在山区农村学校,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中有6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由老师全权负责。

另一方面,我校多年来一直实行“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且各班人数达60人以上,每位老师至少带两个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分层,而不是人格分层。

讲清分层目的后,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在取得学生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

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在各层次递进上升。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1、学生层次化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内,教师向学生宣布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分层方案和目的,及时进行一次周密的摸底考试,然后对试卷做详尽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结合新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在第二周内将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化,即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5-03T16:33:45.983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健[导读] 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

徐州市树人中学王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学习人人的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而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习惯、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差别很大,存在的问题是:优生不“优”,后进生虽为数不多,但素质很低。

那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优化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低层入手,创设情境。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兼顾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按教学设计和临场情况,简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 实例引入。

“尝试性问题”的设计可采自生活,源于实践,简明有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紧扣教材内容。

2.创设矛盾冲突。

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 尝误原理的应用。

展示中、低层次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中、高层次学生再思考,易于创设一个探研、创造的氛围。

第二、分组合作,主动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造条件,强化这种探索精神。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书上直接给出的基本概念,描述性定义,在书上可圈可点的,由学生自学解决。

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几何图形的裁、剪、拼、接,一些公式、法则的推导,注重过程的体验,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分组时按照高、中、低三层次相结合的原则,每组4-6人。

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多,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探究。

3.适时引导,类比优化。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个主持、导向的作用。

(1)了解学习、讨论的进展情况,必要时介入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讨论不偏离主题。

(3)教师在巡视、提问、谈话、板演之后,归纳总结,类比优化,得出一般结论。

学生自学过程中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的给以肯定,不必重复;不完善的,达不到要求深度的,给予补充;错误的,究其原因,分析矫正,重新建构。

第三、题组训练,分层评价。

根据分层递进原则,避免中等生、后进生形成“只吃进不消化、不吸收”的学习病,分层设计习题。

习题一般设为A、B、C三组,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考查本堂课的基本知识点,落实双基训练,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当堂、按时完成,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选做题则链接中考、竞赛,或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研创造能力,拓宽视野。

中高层次学生除完成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练习外,还应尽力去选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教师则根据练习反馈的情况,分层进行激励性评价。

对于后进生,寻找他们点滴的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出要求:进步就好。

对于中等生则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出口号:力争更好。

而对于优生则采取竞争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张扬个性,摒弃从众心理,明确目标,要做就做最好。

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那么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就要出现。

第四、分层辅导,补救提高。

针对课堂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分层进行课后辅导。

对后进生进行疑难诊断,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对认知结构存在缺陷的学生,应循循善诱,消除其心理障碍,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

而对于一部分善于学习、敢于发问,数学学习成绩凸显出来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导他们成立“数学活动小组”,培养一批乐学善思,又勤于助人的尖子生,由他们来带动中低层次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更见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