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复习

美学原理复习

美学原理复习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概说1、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著有《美学》,他被称为“美学之⽗”,标志美学作为⼀门独⽴学科的正式确⽴。

2、美学研究是三种范式:①以美的本质为核⼼来研究审美对象②以审美⼼理为核⼼来研究美感③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3、美学定义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研究美和艺术的⼀门科学,包括哲学美学、⼼理学美学和艺术美学,其研究对象分别是美、美感和艺术。

第⼆章西⽅美学发展历程⼀、古希腊到⽂艺复兴时期(美的哲思,⼈的赞颂)⼩结:古希腊时期美学的共同特点:区分了现象和本质,确⽴了西⽅美学研究的第⼀种范式。

⽂艺复兴时期美学的共同特点:对⼈的⼼灵的启迪和赞颂。

⼆、⼗七、⼗⼋世纪美学(转向内⼼,深⼊⼼灵)理性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启蒙主义美学⼩结:美学研究的重⼼已经由美的形⽽上学的思考转向对⼈类美感经验的考察;由泛美⾛向艺术,转⽽研究艺术。

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登上⾼峰,⾛向繁荣)笛卡尔:“清晰明⽩的理念”布⽡洛:三原则“事之常理”“⼈之常情”“普遍永恒⼈性”法国理性主义美学合理地否定了神学、美学,但是后期理性主义⼜⾛上了⼀个极端,过于重视理性,⽽否定了感性。

夏夫兹博⾥、哈奇⽣休谟博克荷加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纠正了理性主义,重经验、重感觉,从审美主体能动的⽅⾯和客观形式的影响⽅⾯阐述了相关的美学理论。

伏尔泰、狄德罗、莱⾟、⽂克尔曼、鲍姆嘉通、维柯歌德评论莱⾟的著作《拉奥孔》“这部著作把我们从⼀种幽暗的直观境界引导到思想的宽敞爽朗的境界”从德国古典美学到西⽅⼼理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峰俄国⾰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美学开始萌芽(唯意志主义美学,现代⼼理学美学早期诸多流派)马克思主义美学厄尔尼雪夫斯基“美是⽣活”西⽅美学研究的三种范式⑴区分现象和本质,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注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古代美学以本体论为重⼼)⑵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础结构,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注重⼈与物的对应和美感的研究(近代美学以认识论为重⼼)⑶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 )。

A.“时间距离”的说法B.“心理距离”的说法C.“美感问题”的研究方法D.“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2.“劳动创造了美”一语出自( )。

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亚里士多德3.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的共同之处是( )。

A.为政治服务B.为一定的阶级服务C.提高人的素质D.带有一定的功利性4.中国书法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 )的。

A.单向B.双向性C.同步D.背向5.意象思维属于( )范畴。

A.心理学B.社会性C.哲学D.认识论6.“对牛弹琴”说明( )。

A.审美能力因人而异B.艺术创造者不能欣赏美C.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D.审美能力需要提高7.美学是一门( )。

A.社会学科B.人文学科C.艺术学科D.自然学科8.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 )。

A.中介与桥梁B.欣赏对象C.再创造客体D.形式符号9.艺术的本体论就是( )。

A.艺术的统一论B.艺术的主体论C.艺术的客体论D.艺术的存在论10.在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上,提出“突然荣耀说”的是( )。

A.柏格森B.霍布斯C.黑格尔D.康德11.著名的直觉论者( )把直觉的感受方式看成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A.伯格森B.布劳威C.胡塞尔D.克罗齐12.( )比柏拉图更富于宗教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他开启了中世纪神学的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

A.亚里士多德B.普罗提诺C.荣格D.苏格拉底13.在美与善之间的关系上,孔子提出了( )。

A.无为而无不为B.乐而不淫C.里仁为美D.物我两忘14.( )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A.社交B.教育C.审美D.生存15.( )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A.创新能力B.想象力C.动手能力D.劳动16.( )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A.鲁迅B.老舍C.荣格D.海德格尔17.刘勰在( )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P6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人类有三种终极关怀真: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善:伦理学、宗教美:美学、艺术问题引入:什么是美?从美的视角看世界与从真、善的视角看世界有什么不同与联系呢?(请同学们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二、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丹麦是北欧设计的重镇有很多设计史上的大师都来自丹麦他们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作完美的吻合。

这一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突破了工艺、技术僵硬的理念,融进人的主体意识,从而变得充满理性。

白色烂花大牡丹绘紫藤直领褙子(不加衬里、半透明)+交襟琵琶袖上襦(半透明、须着中衣)+纯白烂花大牡丹马面裙范斯沃斯住宅——躺椅和线条简单的桌椅总结:感性层面的美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

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对美的理性思索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玄妙了起来。

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中,专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是难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专门探讨审美的机制问题,非常深澳,宛如天书,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对美学进行纯粹理性思考的著作。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讲: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1、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何时?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2、西方美学的历史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体论阶段:世界本体。

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特的、终极的、普遍的美。

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

认识论阶段:真理获得。

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

代表人物:狄德罗、黑格尔、康德、培根语言学阶段:3、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审美是人一种生命实践(命题)。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4、审美是特殊的人生境界(命题)。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

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第二讲:审美活动论1、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2、审美需要有何特征?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是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乐中的形式和谐,毕达哥拉斯美在形式的和谐⼀⾊彩美⾊彩的⾃然因素,波长、反射、穿透⼒.⾊彩的审美属性,表情性。

(⼀)红⾊在中国“红⾊”⼀般指代喜庆、幸福、快乐⽽在英语中“red”贬多褒少(⼆)⽩⾊在中国⽂化中,⽩⾊是禁忌词⽽西⽅⽂化中,⾼雅纯洁,象征纯真⽆邪。

(三)⿊⾊在中国⽂化原来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庄重⽽严肃的⾊调。

⼀⽅⾯它象征严肃、正义;另⼀⽅⾯象征阴险、毒辣、恐怖、邪恶和反动。

black是西⽅⽂化中的基本禁忌⾊,象征死亡、凶兆、灾难。

(四)黄⾊黄⾊代表权势、威严,西⽅⽂化中yellow背叛耶稣的犹⼤(Judas)所穿⾐服的颜⾊⼆形体美:点、线、⾯、体,荷加兹,美在于形式美,尤其是蛇形线。

(⼀)、线条竖直线,⼒量、稳定、活⼒、刚健、昂扬⽔平线,安定、平和、静穆⾯、和体的美▲为什么这些⼩巧、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呢?实践美学的解释:在这些形式中体现出了我们的创造才能、奇思妙想、奇异的设计、精巧的造型,甚⾄于多天地之造化、⿁斧神⼯之能。

所以它的实现经过了两个阶段:其⼀,⼈按照事物的规律来改造⾃然;第⼆,⼈类让对象中实现了我们的某种⼼理的、社会的、审美的需求。

在对象⾝上打上了我们⼈类的实践的痕迹,聪明才智、灵性、智慧,显现出⼈的本质⼒量。

三声⾳的美——声⾳的美有三个层次:(⼀)直接接触到声⾳所获得的形式美。

(⼆)作⽤于⼈们的情绪、形成类⽐功能。

(三)⾳乐的象征性功能。

四构成美的规律性的因素荷迦兹,美的规则是“适应、多样、统⼀、单纯、复杂和尺⼨——所有这⼀切都参加了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

”(⼀)适应(⼆)对称(三)均衡(四)节奏(五)多样(六)复杂“它迫使眼睛以⼀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这个过程给于意识的满⾜使这种形式堪称为美。

”(七)多样的统⼀(⼋)和谐。

在情趣上、感情⾊彩上等⽅式上产⽣共同的特⾊。

(九)尺⼨和数量五形式美的产⽣和发展:(⼀)形式感的产⽣是由⼀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的。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③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 换和流动。
36、完形作用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 了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
37、知觉和表象是从现实生活通向审美世界 的桥梁。
38、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对客观世 界的转化表现在: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通 过知觉与表象的桥梁,从感性走向理性, 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向精神。然后 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沟通。
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①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 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②代表性观念: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 〞的讲法,认识到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 注意到了生活,但是,他所说的生活,只 是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 方面,而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 生活〞的命题,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康德: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美学研究 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到期主观鉴赏 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主观的合目的性〞, 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
①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 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 的全面开展和全面解放。〔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 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
9 、审美意识的形成:
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 了审美意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 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 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器的造型;审 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 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10、美学思想的两个根本特点:
⑴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 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 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1、美学1750年,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哲学学科;是交叉学科;是正在发展的学3、学习美学的意义:提升自我人格修养,提升自己人生境界,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培养自我思考能力,从而获得一种人生智慧。

4 、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蔡仪,吕荧、高尔太,李泽厚,朱光潜。

5、审美意象性质:a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不是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情趣的感性世界(月是故乡明);b不是一个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c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d给人一种审美愉悦。

6、审美态度:有审美的眼光才能看到美,需要摒弃事物的科学性,实用性。

从主客二分中跳出来。

7、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特征):无功利性,直觉性,创造性,超越性,愉悦性。

8、移情:设身处地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人也感觉到事物的这种感觉,并产生同情和共鸣。

9、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1)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2)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影响。

10、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

审美活动不能脱离自然。

11、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风俗习惯等。

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

12、社会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趣味:个人审美偏爱,标准,理想,带有个体的特征。

格调: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的表现。

在社会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13、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是有等级的分别、(桂林山水甲天下)14、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依赖社会文化环境,是历史的产物。

西方:文艺复兴;中国:魏晋时期。

人与自然的契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创作B. 自然美C. 社会美D. 艺术与审美活动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心理分析D. 化学分析答案:D3. 美学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

A. 形式决定内容B. 内容决定形式C. 形式与内容相互独立D. 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美学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

A. 艺术B. 文学C. 音乐D. 电影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流派?()A. 形式主义B. 实用主义C. 表现主义D. 符号学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美学的研究仅限于艺术领域。

()答案:错误2. 美学研究不涉及审美心理学。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答案:美学与艺术学关系密切,美学研究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而艺术学则专注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及其历史和理论。

两者相互影响,美学为艺术学提供理论基础,艺术学则为美学提供实践案例。

2. 描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答案:审美经验通常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主观性三个基本特征。

直观性指审美经验不依赖于逻辑推理,而是直接感受;情感性指审美经验伴随着情感反应;主观性则指审美经验受个人偏好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

五、论述题1. 论述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它允许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保持一定的客观性,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审美距离有助于观众避免过度的情感投入,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促进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1、美感:美感具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等所共同组织的意识系统。

2、艺术美: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

1、美在生活:“美在生活”是说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明确联系起来,断言“美是生活”。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认为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那就是美的。

2、美在形式------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

二1、1750年,鲍姆加通发表《美学》一卷,这被美学史认为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2、柳宗元曾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表明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3、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色彩、形状、声音。

4、自然美指自然界万物的美。

自然美欣赏的历史发展在我国经历了致用、比德畅神三个阶段。

5、科学美是一种理性美,用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本质上的美,它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的秩序,并且纯理智能够领悟”。

科学美的特征是抽象简洁、和谐规律、新奇深刻。

6、审美心理过程一般要经历开始、高潮和效果延续阶段,从而呈现出美感的不同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人类审美活动D. 社会文化现象答案:C2. 美学中的“美”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客观存在的美B. 主观感受的美C. 社会公认的美D. 艺术创造的美答案:B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4. 形式美学认为美主要存在于哪里?A. 内容B. 形式C. 情感D. 思想答案:B5. 以下哪部作品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代表作?A. 《美学》B. 《艺术哲学》C. 《美的历程》D. 《审美教育论》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非功利性。

它是一种直接感受美的过程,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

2. 解释“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答案:形式美主要关注作品的外在形态、结构和色彩等,强调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

内容美则侧重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等内在要素,强调审美对象的深层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康德的审美判断理论。

答案: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判断理论,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纯粹判断,它基于主观感受而非客观标准。

康德区分了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美、崇高、幽默和滑稽,并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愉悦。

2. 论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答案: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是精神的表现形式,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将艺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浪漫艺术,它体现了绝对精神的自由。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蒙娜丽莎》的美学价值。

答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精湛的绘画技巧、神秘的微笑以及深邃的眼神。

这幅画展现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和精神世界,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

五、综合应用题1. 如何理解“审美是一种文化活动”?答案:审美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审美体验,还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2.美的本质及其特点
3.美学的分类与学派
二、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美的主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2.美的客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3.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三、美的标准与价值
1.美的标准的形成与评价
2.美的标准的多元性与相对性
3.美的标准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四、美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1.美的表现形式的分类与特点
2.艺术的定义及其与美的关系
3.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变迁与发展
五、美学与审美经验
1.审美经验的特点与形成
2.审美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3.美学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2.美学研究的途径与技巧
3.美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
七、美学的社会意义与实践
1.美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2.美学在教育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3.美学的实践与应用领域
八、美学原理的发展与传承
1.中国古代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当代美学原理的新思考与前景展望
九、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运用
3.美学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发展
这些提纲涵盖了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复习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美学理论、案例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连接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全面理解美学原理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

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

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

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美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复习,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帮助读者巩固对美学原理的理解,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审美经验的形成1.1情感与意识对审美经验的作用1.2感官感受对审美经验的影响1.3社会文化背景对审美经验的塑造1.4媒介与技术对审美经验的改变1.5自我意识对审美经验的参与二、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2.1美的本质及其特征2.2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2.3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2.4美的形式与美的内涵的关系2.5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审美价值的判断3.1审美标准的多元性与主观性3.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3.3美的相对性与普世性的平衡3.4传统与创新在审美价值判断中的作用3.5文化差异对审美价值的影响四、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4.1艺术家的创造过程与意图4.2艺术品的审美表现形式与特征4.3观众的审美体验与共鸣4.4自然与人为在艺术品创作中的作用4.5艺术品的多重层次解读与欣赏方式五、美与文化的关系5.1美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异同5.2文化对美的认知与评价的影响5.3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独立发展5.4文化多元性对美的丰富性的意义5.5美学原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审美经验的形成不仅涉及情感与意识的作用,还与感官感受、社会文化背景、媒介与技术、以及自我意识的参与密切相关。

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及其特征、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等。

审美价值的判断既具有主观性又应考虑客观性,传统与创新、文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 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

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即该物种之所以为该物种的那种尺度和需要, 如动物只会营造巢穴, 像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

这既是该物种的尺度, 又是它的本能的需要。

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 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 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客观需要, 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即“内在的尺度”, 所以叫“内在的尺度”因为它不是外在的物种的尺度。

例如:桌子原本是木头做的。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提出的, 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美是关系——狄德罗提出的, 他说: “就哲学观点来说, 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 就是美的。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指在诗画戏曲以与园林等门类艺术中, 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 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 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意境体现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 欣赏和批评中, 意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艺术美的标准。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社会美: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丑, 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

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美是生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 也叫和谐。

体现了生活, 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 “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

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 但不等于生活, 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复习一柏拉图对美是如何谈论的?(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是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在希腊语中是由idea和eidos表示,有的哲学著作一般翻译为“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所区别,因此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4)物的存在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审美观,相对于苏格拉底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更进一步将“美”与“善”区分出来,并将对“美”的思考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二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1).这句话的意思是: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这些景色只能在山谷中自长自流而不为人所知。

(2).审美主体和客体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

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若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艺修养,有一颗易感的灵心,有自由的个性与对事物的热爱之情;需要客体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环境具有适合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具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三.请解释“距离说”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你所了解的一种艺术谈谈对距离的设置。

(1)“距离说”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他根本否认美的纯粹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美的客观因素的追究,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

他认为只有从这种角度去考察美,才不会造成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抹杀掉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

“距离”包括时间意义上的距离和空间意义上的距离,二者均可给人以美感。

诗人郭六芳曾写过一首《舟还长沙》:“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阳红。

近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说的就是由于空间距离而产生美的意思。

“距离”的真正要义在于人对事物的观照没有功利层面的考虑。

(2)举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会有意的使用一些词语设置距离,以营造美的效果,如李清照在其《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此中,李清照用到了“帘”字,塑造出一个忧郁的女子形象。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王勃诗云:“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宋人陈简斋《海棠诗》云:“隔帘花叶有光辉。

”陆放翁诗云:“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欧阳修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艺术一定要表现“美”的东西吗?请结合作品对此问题做一深入分析。

艺术并不一定表达“美”的东西,这里所说的“美”主要指形式层面的美,尤其对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而言更是如此,如毕加索的画《哭泣的女人》或者塞尚的油画《大浴女》、蒙克的《呐喊》等作品,并不遵照如毕达哥拉斯等美学家所总结出了和谐原则或黄金分割比例来进行创作,而是有意打破传统的束缚,表现一种现代社会人的异化感。

虽然从外在形式层面来说,艺术家塑造的形象是不美的,是和我们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但正是这些形象的塑造,使得我们从很多按照美的规则和比例制作出的人造物的包裹中突围出来,感受在灵魂深处隐在的力量。

五论述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答:⑴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

因此,实践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⑵人类从动物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最基本的本能欲望,包括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人类保存并发展了这两种本能欲望。

美感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由动物的快感进化而来的。

就生存欲望来说,生存本能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人类不仅活着,而且能不断地创造着、欣赏着。

正因如此,人不仅具有与动物一样的适应环境的快感,而且具有欣赏周围世界的美感。

就生殖欲望来说,“性的选择”在人那里经过社会化的装饰和打扮,在形式上转化为有意识的对于形体美的追求,在内在含蕴上升化为爱情。

⑶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它是在人开始制造工具、把自己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后,对自己的生产和生殖活动所采取的观赏的态度。

正是由于这种观赏性的态度,使得美感超越了物质的生理的需要,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五对美的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的必要性?答:一方面,美的问题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面对这样一种问题,更需要做哲学性的思悟和领会,尤其在当今这个高度技术化和市场化的社会,我们更应当努力维护人性的高贵的一面,而美正是人性高贵的一面的表现,因此,否定美的本质问题进行哲学探讨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

因此,美的本质问题不但无法否定,而且也是可以探讨的。

六审美中情感与想象的关系?答:想象主要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依照情感的逻辑进行的。

它主要受着情感的影响。

第一,情感通过想象移入到对象之中。

当一个人情感充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便借助于想象力,通过虚伪的状态使情感得到满足。

第二,形象随着情感的变化,而通过想象力来获得改变或夸大。

为了适应情感的需要,我们在审美欣赏的时候,常常把普通事物的形象加以改变或夸大。

第三,作为想象的特殊形式的幻想的作用。

幻想有两种,一是设身处地,以假当真。

二是情之所至,化无为有。

可见,推动着想象力在审美活动中进行创造。

七、为什么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答:因为,⑴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⑵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

⑶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⑷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特定时代的艺术是这一时代审美观念的集中表现。

八、崇高与优美的特征1崇高的本质:答:崇高的形式和内容常常显得非常大,大到超过了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以至我们理解不了它,控制不了它,掌握不了它。

我们面对它,不是受震动,就是受惊骇,它始终高高地踞于我们之上。

这样,我们做为人的本质力量,不能不受到压抑,遭到阻遏。

但是,人不是自然的人,消极地匍匐在自然的面前,它有整个人类文化所蓄积起来的精神教养和人格理想,它以文化人的本质力量和外界粗野的自然力量相搏斗,它自己的本质力量有了舒展和用武的场合,感到自己提高了,胜利了。

这时,外在世界对它来说,不再是可怕的,而成了一个庄严的崇高世界了。

这个崇高世界,事实上也是人被提高了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掌握崇高的特点?答:崇高的对象常常体积巨大,力量雄伟和气势磅礴的;崇高的东西往往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我们学习和赶上它,体现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得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因而引起了一种愉悦感。

3论优美的特征:答: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⑴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优美与崇高相反,它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

⑵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优美的对象在其内容上是政常发展规律和人们的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呈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渐次、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优美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

⑶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柔和、精致、轻盈、绚美、柔媚、安静、秀雅、圆润、舒缓、清新、渐次等品格。

例如:柔柔的春风,绵绵的春雨,萋萋的芳草等自然风光的优美。

九、艺术和科学的融合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的两大创造性工作,也是人类所具备的两种特殊的能力,是人类最高心智的产物。

艺术与科学结合,已成为新世纪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主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将会弥补艺术与科学技术本身的缺陷,互为补充,最终造福于人类的生活和进步。

十、有意识味的形式说: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十一、为什么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答:(一)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艺术家创造艺术品,首要是要创造意象,意象的生成,伴随艺术创造的全过程。

艺术意象的最根本特征是它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应。

在作品的意象导引、暗示下,主体不断重构意象,趋向虚拟境界。

这是一个超功利的、审美的过程,艺术在其中实现的也主要是其审美功能。

(二)艺术的多元功能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艺术有许多非审美的功能,只有通过审美功能得以实现。

因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十二、净化功能:现存的、压抑精神世界的那些东西的释放。

什么是净化?第一,挖掘净化的伦理学涵义,认为净化作用在于改造人的不良习性,培养道德规范。

第二,从医学观点解释净化,主张悲剧净化和胃净化一样,排除和宣泄灵魂中不必要的积淀,净化对灵魂起治疗作用,就像药物对身体起作用一样。

第三,从宗教观点解释净化,“净涤”、“洗涤”不洁净的心灵是宗教活动的目的。

第四,把净化看作为一种审美快感。

各有可取之处和一定的片面性。

综合各家观点,我们认为:艺术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导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美学的诞生:1750年,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最早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研究的是18世纪的博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